泪道狭窄与阻塞

( leidaoxiazhaiyuzusai )

别名: 冷泪 , 无时冷泪 , 迎风冷泪

西医

简介:
由于各种病变如炎症性肿胀或组织增生,肿瘤的压迫或阻塞,瘢痕粘连,异物梗阻等,使泪液不能导流入鼻腔,而致泪溢,泪道冲洗虽可以流至咽、鼻部、但量少,而且有大量冲洗液自点返流,为泪道狭窄。如果冲洗完全不能流至咽、鼻部为泪道阻塞。
病因:
引起泪道阻塞的原因,按发生的频度来划分:炎症最多,外伤次之,肿瘤较少,先天性泪道狭窄或闭锁更少见。泪道阻塞常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以及鼻泪管下口。
诊断标准:
1.溢泪史。
2.泪道冲洗逆流。
3.泪道碘油造影可明确阻塞部位。
4.泪小点缺如、闭塞、狭窄。
5.泪小管阻塞;冲洗液全部返流,探针不通。
6.泪总管阻塞,从下泪点注入冲洗液,而从上泪点溢出。
7.鼻泪管阻塞从下泪点冲洗液注入后,混合泪囊内粘液及脓性物从泪小点溢出。
具备第1~3项兼4~7项之一均可诊断。
诊断依据:
1.泪点狭窄或阻塞:可是先天性的,也可由于创伤、烧伤或炎症后瘢痕组织形成所致。长期滴用某些药物如强缩瞳剂、疱疹净、肾上腺素也可引起。主要症状是泪溢,单纯的泪点本身阻塞诊断容易明确,但其以下部位是否通畅却需从结膜囊内侧注射液体入泪囊,液体能进入鼻腔则下泪道通畅。
2.泪小管阻塞或狭窄:即上泪道阻塞,很常见,通常发生在泪小管内侧段进入泪囊或泪总管处。原因可能为先天畸形,泪小管粘膜肿胀,或炎症后瘢痕形成,创伤,包括不适当的探通,结石或异物,泪小管周围炎症引起瘢痕等。长期使用糠甲碘也可引起。泪道冲洗,冲洗液自泪小管本身返流,(如果冲洗液自上泪点反流,说明泪总管或以下阻塞)。泪道探通术探针在泪小管内受阻不得前进,碰不到泪囊窝骨壁。x线造影可确诊。
3.泪囊及鼻泪管阻塞:最常发生在泪囊与鼻泪管连接部位,其原因有先天畸形,外伤泪囊炎或泪囊周围肿瘤,异物。骨鼻泪管阻塞。泪道冲洗液中有时有粘液分泌物自泪点溢出。探通试验上泪道通畅,下泪道探针受阻。
病史:
有溢泪史。
体征:
泪小点缺如、闭塞、狭窄。
体检:
1.泪道冲洗逆流。
2.泪道碘油造影可明确阻塞部位。
3.泪小管阻塞;冲洗液全部返流,探针不通。
4.泪总管阻塞,从下泪点注入冲洗液,而从上泪点溢出。
5.鼻泪管阻塞从下泪点冲洗液注入后,混合泪囊内粘液及脓性物从泪小点溢出。
鉴别诊断:
1.泪小管炎泪小管炎为泪小管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泪溢,内眦部睑缘及结膜充血,泪点鼓起,压迫泪小管时,常有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它是内眼手术后感染的可能来源,应引起重视。单纯泪小管阻塞则无分泌物回流。
2.慢性泪囊炎泪囊炎常在鼻泪管下端阻塞、泪囊内有分泌物的储留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症状是泪溢,挤压泪囊部有粘液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分泌物中有大量致病菌,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应引起注意。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泪道冲洗通畅,溢泪消失。
2.好转:泪道冲洗较通畅,溢泪减轻。
治疗:
1.药物治疗:炎症早期,估计阻塞是由粘膜肿胀所引起,则可先试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素溶液进行冲洗,可望奏效,但如泪道已有器质性梗阻时,药物治疗往往无效,而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术措施。
2.手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手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泪小点和泪小管的复通手术;二是泪囊及鼻泪管的手术。泪小点和泪小管的口径都很小,故手术难度大。常用的复通手术有:泪小点扩张术,泪小管切开术,或泪小管部分切除合并成形术,泪小管再造术,单纯泪管探通术等效果多不可靠,因此目前多采用探通加尼龙线置人或插管术,亦有用直接切除病变泪小管,施行泪囊结膜吻合术者,或静脉移植行结膜囊泪囊造口术。另外也有作结膜上颌窦造口术以解除泪溢,治疗泪囊及泪囊下端阻塞,除了探通插管术,结膜泪囊鼻腔造口术外,主要采用泪囊摘除术和泪囊鼻腔吻合术。
(1)泪小点扩张术:单纯的泪小点狭窄或不全闭塞者,可试用。
(2)泪小管切开术:泪小点完全阻塞而泪小管仍保持通畅者,可试行泪小管切开术。泪小管部分阻塞者可行阻塞的切除合并成形术,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可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整复吻合术。
(3)泪道探通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多用于诊断,以探明泪道阻塞的部位和程度,但有时也用于治疗泪小管或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较轻、病程较短的病例。目前多用探通后留置尼龙线或插管的方法。通常将尼龙线或插管留置在泪道内3周~1月,待外生上皮将创面覆盖后再取出,隔日冲洗一次,冲洗液可加抗生素和激素,以减轻术后反应,提高手术效果。
(4)泪囊结膜囊直接吻合术:当泪小管完全粘连不适宜作探通,且估计切开或泪小管成形也无法凑效者。如泪囊,鼻泪管下端仍然通畅。如果泪囊正常而鼻泪管有阻塞可作结膜泪囊鼻腔造口术。
(5)泪囊摘除术及泪囊鼻腔吻合术见“慢性泪囊炎”部分。
中西医结合:
本病为泪小点、泪道狭窄或闭塞引起的溢泪,在治疗上要根据病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内治外治结合,对泪小点狭窄所致者,则应作泪道扩张,扩张后要定期冲洗泪道,并注入少许2%甲基纤维素液(内含0.25%氯霉素及可的松液),同时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对于轻度泪道狭窄或无明显狭窄、阻塞而泪溢者,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可根据中医理论辨证选方。如迎风泪出,目昏,脉细者,选用止泪补肝散;对无时泪下,泪流频频,面白体倦,脉弱者,选用八珍汤,对年老体弱,无时泪下,眼泪常流者,选用左归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