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爪金龙
( Bā Zhǎo Jīn Lónɡ )
别名: 百两金 , 八爪龙 , 八爪根 , 铁雨伞 , 高八爪 , 开喉箭
八爪金龙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 主治: |
| 清咽利喉,散瘀消肿。主治: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
| 用法用量: |
| 根、叶均为3-5钱。 |
| 性味: |
| 苦,平。 |
| 化学成分: |
| 根含紫金牛酸(ardisia acid, c[xb]36[/xb]h[xb]64[/xb]o[xb]16[/xb])、岩白菜内酯(球茎虎耳草素,bergenin,c[xb]14[/xb]h[xb]16[/xb]o[xb]9[/xb]为2-四羟丁基-4,6-二羟基-5-甲氧基异香豆精)、对-羟基代苯二甲酮及生物碱等。又谓根含紫金牛酸甲、乙。 |
| 附方: |
| 1、急性扁桃体炎:八爪金龙根、射干各4钱,煎水含服。 2、风火喉痛:八爪金龙根2钱,水煎服,或频频含咽。 |
| 炮制: |
| 晒干。 |
| 生境分布: |
| 生于低山林下或沟谷阴湿处。分布于甘肃、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及贵州等省。 |
| 原形态: |
| 常绿半灌木,高达1米。根木质,细长柱状,有分枝,淡紫棕色,断面淡红色,有褐色小点。茎少分枝,外皮灰褐色。单叶互生,膜质;叶柄长8-15毫米;叶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9-2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近全缘或微波状,常稍反卷,两面及叶缘有细小透明油点。夏季在茎梢开紫色小花,数花排成腋生伞形花序,总花梗长约6厘米;小花梗纤细,长1-2厘米,密被短腺毛;花萼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钟状,5深裂,裂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极短,花药箭形;子房上位,花柱细长,柱头小。核果球形,直径5-7毫米,熟时猩红色,有赤褐色斑点,基部具宿萼,顶端往往有花柱残留;种子1粒。 |
| 来源: |
| 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百两金ardisia crispa(thunb.)dc.[a.hortorum maxim;a. henryi hemsl.],以根及叶入药。夏、秋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