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叶巴戟
( Jú Yè Bā Jǐ )
别名: 橘叶鸡眼藤 , 水冬瓜 , 椿根
橘叶巴戟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清热解毒。主痢疾;肺结核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 |
性味: |
苦;凉 |
药理作用: |
海巴戟嫩叶中的乙醇提取物,体外试验表明,对人蛔虫有良好的驱肠虫作用。 |
化学成分: |
海巴戟根含2-甲基-7-羟基-8-甲氧基蒽醌(2-methyl-7-hydroxy-8-methoxy-anthraquinone)。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岸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西沙群岛)、海南。 |
原形态: |
海巴戟,灌木至小乔木,除叶片下面的脉腋有束毛外,全部无毛,小枝粗壮,钝口棱柱形。叶对生;叶柄长5-12mm;托叶长5-12mm,膜质: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广椭圆形,长10-25cm,宽5-10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膜质。头状花序常与叶对生,球形,稀长椭圆形,多花;总花梗长1-2cm;萼筒长约3mm,先端截平;花冠白色,漏斗形,花冠筒长7-12mm,喉部被毛,先端5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5-8mm;雄蕊5,稍伸出。聚合果长卵形或球形,长2.5-4cm,熟时白色或黄色,有时最下部的小核果的宿存花萼扩大成叶状;小核卵形,扁平,边缘有翅。花、果期1-7月。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海巴戟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inda citrifoli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晒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