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枇杷根
( Shān Pí Pá Gēn )
山枇杷根 (出处: 《中华本草》 )
| 主治: |
| 收敛止血。主崩漏 |
| 用法用量: |
| 内服;煎汤,15-30g。 |
| 性味: |
| 苦;涩;平 |
| 归经: |
| 肝经 |
| 生境分布: |
| 生态环境:常生长山区疏林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
| 原形态: |
| 山枇杷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3-6m。小枝黑褐色,当年枝有纵棱。叶互生;叶柄长6-12mm;叶片薄革质,倒卵状椭圆形,长椭圆形至倒披外形,长7-12.5cm,宽1.7-3.5cm,边缘有细锯齿,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花白色,芳香4数;雄花1-3朵成聚伞小花序,不孕雄蕊圆锥形,先端钝形;雌花单一,花萼杯形,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钝尖成圆形,长约1mm,有稀疏的硬毛,花瓣长椭圆状卵形,长约2mm,不孕雄蕊较花冠短,雌蕊与花冠等长,子房卵形,柱头盘状,4裂。果球形,柱头宿存,成熟时红色,直径约6mm,有纵沟;分核4颗。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
| 来源: |
| 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山枇杷ilex franchetiana lose.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franchetiana los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泥土,晒干。 |
| 出处: |
| 出自《分类草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