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天疱疮

( leitianpaochuang )

西医

简介:
类天疱疮(pemphigoid)多发生于老年人,为原发性表皮下大疱性疾病。
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病。
人群:
发生于老年人。
病理:
组织病理示表皮下单房性水疱。疱顶几为正常的表皮,陈旧者可有坏死。疱两侧表皮由于疱液压力,细胞间桥伸长,但保持完整。基底膜位于疱的底部。疱腔内为血清及纤维素凝结形成的风其中有许多嗜酸粒细胞,也有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陈旧水疱由于两侧表皮再生,可位于表皮内。真皮内血管周围可有致密的嗜酸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皮损及周围正常皮肤作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c3和igg呈线状沉积于基底膜区,偶也见igm和iga、备解素、b因子的沉积。
病理生理:
大多数患者血清中有基底膜带的自身抗体,主要是igg。皮损或周围正常皮肤作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基底膜带上有这类抗体的特异结合,并有补体存在。电镜显示这种抗体沉积于基底细胞与基底膜带之间,即水疱形成的部位。但患者血清中的基底膜带抗体的滴度与疾病的活动度并不平行,约30%具有活动性损害的患者不能测到此抗体。
诊断依据:
诊断主要根据本病多见十老年人,全身症状较轻;全身泛发大疱,破裂后容易愈合;病理检查早期水疱发生在表皮下;皮肤活检标本显示基底膜上有抗体或c3沉积。
体征:
本病多见老年,偶见青壮年。起病时可先在肢体出现多形性红斑荨麻疹湿疹样损害,然后出现水疱水疱发生在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呈半球形、紧张性厚壁大疱,直径可达5-7cm,可持续数日不破,内含浆液,偶为血液。棘细胞松解征阴性。水疱发展很快,1周内可累及躯干大部,主要分布在肢体屈侧、腹部,其次是腰、腋及腹股沟等处。有不同程度瘙痒或烧灼感。水疱破后,糜烂面一般不大,且易愈合。角膜偶可受累。患者全身情况一般较好。病情时轻时重,可以经年累月后才停止发展,有的可自然痊愈。偶可并发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
需与本病鉴别的有疱疹样皮炎和大疱形多形性红斑
预后:
预后较好,常可自行缓解。但老年体弱者亦易并发感染致死。
治疗:
治疗以皮质激素为主,但用量较天疱疮小,水疱控制后可用维持量数月。病情和年龄轻者可仅用氨苯砜或免疫抑制剂。

“类天疱疮” 相关论述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引起大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疱性类天疱疮虽然没有天疱疮那样危险,但也能持续很长时间,常见于老年人。
水疱为紧张的大疱,水疱间的皮肤潮红或肿胀。水疱通常不出现在口腔内。大疱性类天疱疮一般有瘙痒,最初,瘙痒荨麻疹可能是唯一的症状。
【诊断与治疗】
常规显微镜检查和皮肤标本免疫抗体检查用来确诊。
通常用口服皮质类固醇抑制免疫系统和控制疾病。最初给予大剂量,几周后,剂量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