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息肉

( shengdaixirou )

别名: 喉息肉

中医

简介:
本病是以喉部声带等处赘生细小肿块,影响声音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疾病
病因:
喉息肉指因邪毒与瘀血聚结于喉部所致。
类证:
1.喉瘤:某些喉瘤长在声带,可呈息肉样外观表现,藉活检作鉴别诊断。
2.咽喉菌:咽喉部肿块粗糙不平,可有坏死、出血,向周围呈浸润性扩展,活检可确诊。
3.梅核气:自觉咽喉异物感明显,但局部检查无异常病理改变,取活检可以鉴别。
治疗:
见“慢喉瘖”条

西医

简介:
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l/3处的边缘的喉息肉称为声带息肉(vocal polyp)。是喉部的一种慢性疾病,是假性肿瘤
病因:
声带息肉系由喉部慢性刺激,发音过度,声带边缘运动性创伤等因素所致,与过敏性体质也有一定关系。
病理:
在声带边缘上皮下潜在的间隙中组织液积聚,因而出现局部水肿、出血、小血管扩张。水肿逐渐增大,突出于声带边缘呈灰白色或乳白色、半透明样,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块状物,表面光滑,有的基底广,多发;有的基底小,单发。多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亦有一侧或两侧发生全声带弥漫性息肉样变。此外由于创伤,声带粘膜出血,机化后形出血型红色息肉
诊断标准:
1.慢性无痛性声音嘶哑,甚至失音,有发作性咳嗽,喜清嗓。
2.一侧或两侧声带边缘有球状或香肠状的水肿样增生物,声门闭合不全。
体征:
主要症状是声音嘶哑,刺激性咳嗽。声音嘶哑程度与息肉大小有关,小者,单纯声音嘶哑,音低调。大者,声嘶严重,甚至失音,特大者,可阻挡声门。引起喉喘鸣及呼吸困难。
体检:
喉镜检查,局限性声带息肉多在一侧声带的前1/3部,基底小而有蒂,半透明浅灰色或淡红色,圆形或椭圆形。自声带边缘长出,可随呼吸上下活动。有时可悬于声门下,在呼气时才窥及。弥漫型可见基底宽广的半透明淡灰色或淡红色肿块,常发于一侧,两侧均有者少见。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声音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声带息肉消失,声门闭合全。
2.好转:声音嘶哑减轻,症状改善。声带息肉缩小,声门闭合欠佳。
3.无效:声嘶无改善或加重,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治疗:
1、早期细小息肉初起,经严格禁声,并予药物雾化吸人及超短波理疗,或可消失。形成息向后,应行手术治疗。
2、手术切除:较小息肉可在间接喉镜下用息肉钳钳取,甚小者可在纤维喉镜下或电子喉镜显像仪指引下切除。较大息肉间接喉镜下或直接喉镜下取出困难时可采用全麻在支撑喉镜或悬吊喉镜下切除,或激光或微波手术切除。术后要禁止刺激因素,纠正发音习惯,以防止复发。声带弥漫性息肉样变者,手术不易切除干净,术后可行保守治疗,一般用雾化吸入,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效果。
中西医结合:
手术摘除声带息肉是西医治疗最常采用的方法。而中医主张全身调理,对肺脾虚弱型者,治则健脾益气利湿散结,可用四君子汤五苓散加减。对气血瘀滞型,治则是活血化瘀散结开音,可用会厌逐瘀汤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息肉,一般是在声带息肉早期或手术摘除息肉后,加用中药,以促早日痊愈。
1.手术摘除声带息肉后中西医结合治疗:适用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病程较长,息肉较大等情况,手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术后充血水肿的尽快消失,嗓音早日康复。
2.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对发病在半年以内的较小息肉,暂不宜行手术的患者,可先试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

“声带息肉” 相关论述

声带息肉多见于成年人,常形成于发声不当,发声过度或因精神压抑引起“声气平衡”失调加重机械损伤程度,好发于一侧声带的前中1/3边缘,偶有多发性。喉镜检查可见声带前中1/3处之小突起、带蒂息肉、基底广的息肉样变或水肿型巨大息肉4种形态。
【诊断】
一、现代医学
1.声音嘶哑。其程度随息肉大小和类型而异。小息肉声嘶轻;基底广的息肉声嘶较重,音调低沉而单调,不能唱歌,甚至失声
2.若息肉呈长蒂,可随呼吸气流在声门上下摆动,发声时声带遮盖于声门下不易发现,声嘶呈间歇性或不明显,由于息肉的刺激而致发作性咳嗽,若被夹于声带间则出现暂时性失音
3.息肉大堵塞声门裂可致呼吸困难。
4.喉镜检查见声带边缘前中1/3交界处有表面光滑、半透明、带蒂的息肉,呈灰白色、淡红色或紫红色,如绿豆黄豆大小不等,可随呼吸于声门上下活动。在一侧声带或两侧声带游离缘呈基底较宽的梭形息肉样变,或呈弥漫性肿胀遍及整个声带的息肉样变。
5.早期的癌肿与初起的息肉,单凭肉眼难以鉴别。声带息肉在喉动态镜下动相时,除息肉本身无振动外,其周围声带振动均匀。而早期癌肿,声带形态虽无改变,但因癌肿浸润,发声时振动消失,是早期肿瘤的诊断依据。活检可确诊。
二、中医学
声带息肉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故属中医“声嘶”范畴。本病多因说话过多或诵读太急,以及高声大叫等,致肺经蕴热伤及喉窍,气血郁滞,痰浊凝聚而成。
1.辨证依据: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局部可见声带息肉
2.临床分型
(1)查见息肉色泽苍白呈水肿状,苔薄白,脉弱或滑数者为水湿痰结型。
(2)查见息肉色泽紫红,苔薄白,脉弱或沉迟者为气滞血淤型。
【治疗】
一、现代医学
1.药物雾化吸入,超声波理疗及注意用声,可获得一定疗效。
2.声带息肉表面麻醉在喉镜下摘除,术中注意保护声带边缘,勿损伤邻近组织,特别是前联合附近,以免术后发生声带粘连影响发音。术后少语1周,配合抗炎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促进愈合,减少疤痕形成。
3.双侧基底广的较大息肉,宜先作一侧息肉切除,2~3周后再作另侧息肉切除,以防声带粘连。
4.息肉大而出现呼吸困难者,宜先作气管切开水以解除呼吸困难,以后再切除息肉,极少需行喉裂开术。
二、中医学
1.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2.治疗方法
(1)水湿痰结型:①针灸治疗:针刺人迎水突廉泉天突丰隆等穴。每日1次。②内治:用桂枝6g,苍术15g,茯苓15g,当归10g,川芎10g,昆布12g,海浮石12g,苡仁15g,桔梗10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2)气滞血瘀型:①针灸治疗:同上。②内治:用红花12g,丹参15g,丹皮12g,当归10g,川芎10g,昆布15g,海浮石12g,苡仁15g,桔梗10g,甘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声带息肉为声带非癌性增生,常由于用声过度所致。慢性过敏反应,长期吸入工业粉尘或吸烟等刺激物亦为其原因。
症状有声音嘶哑。通过喉镜检查或活检可确定诊断并排除癌性增生。可手术切除息肉,恢复声音。潜在的病因应去除,以预防复发。若为用声不当,应进行嗓音训练。

高某,男,10岁,学生,于1992年4月26日初诊。患者平素经常咽喉疼痛,1992年1月30日因暴饮寒凉后突然声音嘶哑,继而说不出话来。某医院用大量抗生素、喉症丸、六神丸等治疗均无效,后经喉镜检查,诊断为“声带息肉。”现除失音外,伴有心烦急躁,夜寐不安,咳嗽有白痰,饮食不佳,小便黄赤大便略干。舌红苔白腻润滑,脉浮滑且数,沉取略细。检查:咽红,两扁桃体肿大,心肺(一),白细胞8×10 9/l。证属内热蕴郁,寒邪外袭。治以宣肺疏化,清热利咽。处方;苏叶10克,前胡6克,浙见母10克,茅芦根各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瓜萎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7剂,水煎服。
【二诊】
服药3剂后,暗哑开始好转,能说出话来,7剂服完,声音恢复正常。饮食二便如常,余症皆减,再以前方7剂,以巩固疗效,饮食当慎。
【按】;此患者豪有郁热,又困暴饮寒凉,形成寒邪包热,壅遏肺金,肺失宣肃,故声音嘶哑,甚则失音。再以大量抗生素以及寒凉的喉症丸、六神丸之属,导致凉遏其邪,增重其郁,邪无外出之门,而使喑哑久治不愈。故赵老用苏叶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前胡宣散肺经之郁热;浙贝母、枇把叶、瓜萎清泻肺热,又能止咳祛痰散结;茅芦根清热宣肺咽喉又能润肺;杏仁、苏叶宣肺祛痰以畅气机;焦三仙,水红花子中焦脾胃之滞浦药相须伍,肺气得宣,外寒得散,郁热得清,气机得畅,咽喉得利,声音自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