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斑疹伤寒

( difangxingbanzhenshanghan )

别名: 鼠型斑疹伤寒 , 蚤传斑疹伤寒

西医

简介:
地方性斑疹伤寒,乃莫氏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皮疹。
病因:
莫氏立克次体的形态、生化反应和染色等特点均与普氏立克次体同,但较小;其区别点为雄豚鼠腹腔接种后,除发热阴囊高度水肿睾丸明显肿胀、鞘膜的浆膜细胞中可查见大量立克次体,称为“豚鼠阴囊反应”,而普氏立克次体只引起发热和轻度阴囊反应。莫氏立克次体可使大鼠发热或死亡,并可在其脑内存活数月,而大鼠对普氏立克次体不易感。莫氏立克次体寄生于鼠蚤肠壁细胞内,但不影响后者的生命。
发病机理:
流行性斑疹伤寒基本相似。
病理:
流行性斑疹伤寒基本相似。
诊断依据:
在本病流行地区,遇有发热头痛及皮疹的病例均应考虑为本病,并想到除鼠蚤外,人虱传播地方性斑疹伤寒的可能。诊断依据为血清免疫学检查如外斐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补结试验等。后两者有与流行性斑疹伤寒区别的价值,以莫氏立克次体为抗原,其效价较用普氏立克次体者高4倍以上。豚鼠阴囊反应、大鼠易感、病毒分高等也有助于区别。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igm、igg)、协同凝集试验、各种elisa法等在中国均曾采用。
体征:
临床表现与流行性斑疹伤寒基本相似,病变和症状一般较轻,但也有相当严重并伴脑膜脑炎、偏瘫、肝功明显损害等的病例。潜伏期约12d左右,发热呈弛张型,热程持续9-14d,缓慢退热。皮疹较流行性斑疹伤寒为稀,多为斑丘疹,极少出血性。恢复较快。
预后:
预后极大多数良好,但仍可因本病而致死;云南临沧报道148例,7例死亡。
治疗:
治疗同"流行性斑疹伤寒",国内也有用庆大霉素而获良好效果者。

“地方性斑疹伤寒” 相关论述

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亦称鼠型或蚤型斑疹伤寒。由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以鼠蚤为媒介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