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疮

参考:褥疮

“席疮” 相关论述


病名。臀背部长期压迫所引起之疮疡。见《疡医大全》卷三十五。亦名印褥疮。指久着席褥,身体受压处如臀、背等肌肉单薄部位出现的溃疡。因久病气血亏虚,气不能运血以营养肌肤,加之局部受压摩擦染毒而成。多见于截瘫,半身不遂等病证。症见初起患处呈现紫斑,继而皮肤破损,逐渐坏死溃烂,腐肉脱落,形成溃疡,较难愈合,治宜调补气血。内服十全大补汤之类。外治则重在预防,包括清洁受压部位,勤换体位,保持局部干燥或用酒精按摩,患部衬以软垫等。若溃烂后应去腐生肌,外敷五五丹,继用生肌玉红膏等。余可参见溃疡条。

申斗垣曰∶席疮乃久病着床之人,挨擦磨破而成。上而背脊,下而尾闾,当用马屁勃软衬,庶不致损而又损,昼夜呻吟也。病患但见席疮,死之征也。(《启玄》)
《心法》曰∶席疮乃大病后久而生眠也,乃皮肉先死,不治。

验方马屁勃垫之。
又方 小麦麸绢装成垫褥,垫之。
又方 盖屋陈烂草,研细垫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