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下端骨折

( raoguxiaduanguzhe )

别名: 辅骨下骨折 , 昆骨下端骨折

西医

简介:
桡骨下端骨折是指桡骨远侧端3cm范围内的骨折。桡骨下端膨大,其横断面近似四方形,由松质骨构成,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处为应力的弱点,故此处容易发生骨折。可分为伸直型(亦叫colles骨折)、屈曲型(亦叫smith骨折、反colles骨折)、背侧缘(亦称barton氏骨折)和掌侧缘(亦称反barton氏骨折)四种类型。
病因:
桡骨远端由于受到暴力的作用而致骨折,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均可,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根据其受伤时的姿势和暴力的大小不同而致桡骨远端骨折的移位方向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屈曲型、背侧缘和掌侧缘四种类型。
1.伸直型:亦叫(colles)骨折。是由跌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躯干的重力与地面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而发生
2.屈曲型:亦叫smith骨折、反colles骨折。跌倒时腕关节掌屈位,手背先着地而致。
3.背侧缘劈裂骨折:亦称barion氏骨折。在前臂处于腕背伸、前臂旋前位、手掌先着地,外力冲击了桡骨下端关节面的背侧缘而致。
4.掌侧缘劈裂骨折:亦称反barton氏骨折。其受伤于腕掌屈位,外力冲击桡骨下缘的掌侧缘而造成桡骨近端掌侧缘劈裂骨折
人群:
多见于成年或老年人。
病理:
根据其受伤时的姿势和暴力的大小不同而致桡骨远端骨折的移位方向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屈曲型、背侧缘和掌侧缘四种类型。
1.伸直型:是由跌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躯干的重力与地面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而发生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
2.屈曲型:跌倒时腕关节掌屈位,手背先着地而致。骨折远端向桡侧和掌侧移位。
3.背侧缘劈裂骨折:在前臂处于腕背伸、前臂旋前位、手掌先着地,外力冲击了桡骨下端关节面的背侧缘而致,骨折块向近侧、背侧移位。
4.掌侧缘劈裂骨折:其受伤于腕掌屈位,外力冲击桡骨下缘的掌侧缘而造成桡骨近端掌侧缘劈裂骨折骨折块向掌侧及近侧移位。
诊断标准:
桡骨下端骨折诊断标准:
1.受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局部有畸形、有骨擦感。
4.拍x线片可提示骨折移位的情况。
诊断依据:
前臂受伤后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有压痛、畸形(餐叉样、锅铲样),拍摄腕部x线片即可发现其移位的类型。
病史:
外伤史。
体征:
受伤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局部有压痛、畸形(餐叉样、锅铲样),骨擦感。
影响诊断:
腕部x线片即可发现其移位的情况。
鉴别诊断:
1.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受伤史及临床症状,体征均有相似之处。以x线可发现其骨折的移位情况。
2.尺桡骨干下1/3双骨折:有畸形、疼痛,拍x线即可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1:
优:局部无症状、无畸形,患侧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转不受限或受限范围各在15°以内,能参加正常工作,x线检查骨折解剖或近乎解剖位。
良:局部偶有疼痛,畸形不明显,患侧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转受限各在15°~30°,能参加正常工作,x线检查桡骨下端关节面掌倾5°~9°,尺倾16°~20°。
尚可: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剧,轻度畸形,患侧腕不能适应大强度活动,运动受限明显,患侧腕背伸、掌屈及前臂旋转各差31°~45°,只能参加一般工作,x线检查桡骨下端关节面掌倾0~5°,尺倾10°~15°者。
差:局部疼痛明显,呈持续性,从事正常劳动有困难,其他指标低于“尚可”者。

疗效判定标准2:
1.近愈:骨折对位良好,桡骨下端关节面正常倾斜角度恢复,固定可靠。
2.治愈:骨折愈合,畸形不明显,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预后:
骨折后若复位不良必然造成腕和手指的功能障碍。
治疗:
对于桡骨下端无移位或不完全骨折不需整复,仅用掌、背侧夹板固定2~3周即可;有移位的骨折均可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来作治疗。对陈旧性在一月以内的都可用手法治疗。为了便于复位手法和治疗的统一,按骨折类型进行说明。
一、colles骨折
1.复位手法是牵引下先解脱嵌插,再矫正下骨折段的桡侧移位,而后整复掌背移位,将原移位于近骨折端背侧的远侧骨折段向骨折近端的掌侧复位,这样有利于维持复位,尤其是背侧皮质骨嵌插粉碎的骨折。而后细心触摸骨折部,调整桡尺远端关节,舒理肌腱,使之恢复到正常位置。对于青壮年,骨折粉碎不严重者,可采用牵抖法。判定骨折复位,达到下列标准:桡骨茎突应位于尺骨茎突远侧1~1.5cm;桡骨远端背侧平坦,掌侧弧形凹陷恢复;手不桡偏,尺骨小头位置正常,手指活动良好,x线显示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5°~15°的掌侧倾斜。
2.固定方法有夹板固定法、石膏固定法和穿针固定法。
(1)夹板固定法:用绷带包缠数层。横档纸垫在桡骨远端的背侧,方型纸压垫放在骨折近端的掌侧,胶布固定,放夹板,布带捆扎。桡侧背侧夹板稍长,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手腕的桡偏及背屈,掌侧及尺侧夹板稍短,达腕关节近侧,以利手腕的掌屈及尺偏活动。前臂保持在中立位或稍旋后位,三角巾悬挂胸前。
(2)石膏固定法:需要妥善塑形,以维持腕关节于掌屈尺偏位置。
(3)穿针固定法:骨折严重粉碎,桡骨下端关节面下陷,外固定不能维持桡骨的长度及桡骨下关节面的掌、尺侧倾斜度者,可在骨折复位后行经皮穿针固定。
骨折复位后,无论使用何种外固定,尤其是夹板固定者更要精心护理,保持固定后的位置,调整布带的松紧度,注意远端血液循环,教会病人功能锻炼,一般外固定维持4~6周,穿针固定6~8周。
陈旧性colles骨折对工作生活无大影响者,尤其是老年人可不做处理。骨折已超过3~4周者,手法折断后重新复位。青壮年已愈合,畸形明显,旋转活动障碍者,分别采用尺骨小头切除术,适用于畸形不太严重,仅有前臂旋转障碍者,尺骨小头部分切除及桡骨远端截骨术,适用于畸形严重,而无旋转障碍者。自尺骨小头的尺侧由骨膜下取纵形骨片一块,然后在腕背侧作纵切口,显露桡骨端,在骨折平面稍上方作横断截骨术,矫正桡骨下端背屈尺偏畸形,嵌入骨块。
二、smith骨析(屈曲型):复位和固定的方法与colles骨折相反,复位后前臂旋后位用夹板或石膏托固定。此类骨折不稳定,应经常检查,对极不稳定骨折改用经皮穿针或接骨板内固定。
三、barton骨折:由于此类骨折实际是变异型colles骨折,其不同点仅为桡骨远端掌侧的弧度正常,而茎突的位置无改变。在治疗方法上,与colies基本相同,可在麻醉下复位,腕伸直位或稍掌屈位夹板或石膏固定。骨折不稳定者穿针固定。
四。反barton骨折:其治疗与barton骨折复位手法和固定方法上相反,可在麻醉下牵引,使腕关节轻度背屈,同时由掌侧推挤骨折块,复位后将腕关节固定于轻度背屈位4周。如果复位不稳定,可切开复位内固定。
康复:
复位固定后,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活动、解除固定后再作腕关节屈伸,旋转和前臂旋转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