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脱位

( niexiaheguanjietuowei )

别名: 失欠颊车 , 颞颌关节脱位 , 落下颌 , 脱颌 , 颌颏脱下 , 下颌关节脱位 , 俗称:吊下巴

西医

简介:
颞颌关节是由下颌骨的一对髁状突和颞骨的一对下颌窝组成。髁状突和关节窝均在关节内,关节囊薄弱松弛,尤以前壁为甚。关节囊内有一纤维软骨关节盘,呈卵圆形,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对颞颌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颞颌关节是人体头面部唯一能活动的关节,属左右联动关节,它的主要运动是下颌骨的下掣、上提、前伸、后退及侧转。
下颌髁状突超越出正常关节运动的范围,滑出关凹以外,不能自行回复者称为部下颌关节脱位颞颌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脱位之一。
病因:
可因过度张口运动、习惯性脱位、损伤和骨折所造成。
人群:
多见于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
病理:
脱位可分急性、复发性和陈旧性等。脱位的方向以髁状突滑过关节结节前方的前脱位最为常见。髁状突后移至外侧下壁的后脱位少见,仅见于损伤的患者。髁状突关节向内或向外脱位亦只见于髁状突发生骨折时。
诊断标准:
颞颌关节脱位诊断标准:
(一)双侧前脱位
1.过度张口或暴力打击等外伤史。
2.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咬食不便,口涎外溢。
3.下颌松垂,颏部前突,上下齿列不能咬合,下齿列突于上齿列之前,咬肌痉挛。
4.双侧颧弓下方可触及髁状突,双侧耳屏前方可触及凹陷。
(二)单侧前脱位
1.多有过度张口或暴力打击等外伤史。
2.口呈半开,语言不清,咬食不便,吞咽困难,口涎外溢,不能自动开合。
3.口角歪斜,颊部向前突出,并向健侧倾斜。
4.患侧颧弓下可触及髁状突,患侧耳屏前方可触及凹陷。
病史:
多有过度张口或暴力打击等外伤史。
体征:
单侧性脱位时,口不能闭合,呈半开,语言不清,咬食不便,吞咽困难,口涎外溢,不能自动开合。口角歪斜,颊部向前突出,并向健侧倾斜。患侧耳前有凹陷,在患侧颧弓下可触及髁状突,中线偏向健侧,牙咬合错位。
双侧性脱位时,口张大不能闭合,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咬食不便,流涎,下颌松垂,颏部前突,上下齿列不能咬合,下齿列突于上齿列之前,咬肌痉挛。双侧颧弓下方可触及髁状突,双侧耳前区凹陷,中线无偏斜。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髁状突骨折相鉴别。髁状突骨折多由跌伤或外力直接打击下颌部所致,因翼外肌的牵拉,可向内前方移位,骨折部肿胀、疼痛,口涎流出,据此症状及体征可与颞颌关节脱位鉴别,拍x线片可以明确诊断。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复位满意,功能完全恢复。
治疗:
治疗原则:应安定病人情绪,使勿过分紧张,用手法或器械复位。如肌肉过度痉挛不能复位,可在局麻或全麻下复位。复位后,应限制下颌运动2-3周,使损伤组织得以恢复,以免复发,造成习惯性脱位。陈旧性脱位用手术复位。
一、非手术疗法:
(一)手法整复:
1.新鲜脱位:复位较易。
(1)口内复位法:患者坐在低椅上,术者立于患者之前。先用消毒纱布包裹术者两拇指,然后将两拇指放置在患者左右两侧下臼齿的嚼合面上,其他各指放于两侧下颌角下缘。此时,嘱患者不要紧张,不要用力,不要闭嘴,谨防下颌骨滑回原位时咬伤手指。然后术者两拇指用力下压,外部各指逐渐地向上抬下颌骨的前部,在听到一声弹响时,下颌骨髁状突即滑回下颌凹内。此种操作不需麻醉。若两侧脱位同时整复困难,可先整复一侧,再整复另外一侧。
(2)口外复位法(点穴整复法):在嚼肌紧张复位困难时,可采用此法。患者坐位,头倚于墙壁,嘱其精神不要紧张,术者立十患者对面。以两手拇指放于患者髁状突的前缘,即"下关"穴位处,用力向后向上压挤髁状突。此时,患者感觉两下颌酸麻,两颞部困胀,嚼肌松弛,口内流涎。术者同时以两手的食、中指托住两下颌角。以环、小指托住下颌体的下缘,各指配合向前、向上托下颌角,常在不知不觉中将脱位整复。
(3)单侧口外复位法:患者与术者体位同前。如患者左侧脱位,头向健侧偏45°。术者以左手掌托住患者颏部,右手拇指放于脱位侧的髁状突前缘,其余四指放于颈后。右手拇指向后推髁状突,左手协调的向后端送下颊部,当听到滑动响声时,复位即已成功。此法适用于颞颌关节单侧脱位的患者。
2.陈旧性脱位:因其周围已有程度不同的纤维变性,整复比较困难。整复时,可先在臼嚼面垫一软木塞,然后上抬颏部,由于杠杆作用,可将下颌髁状突向下方牵拉而滑入下颌凹内复位。
(二)固定方法:复位成功后,把住颏部,维持闭口位,用绷带兜住下颌部,然后十字线环绕,在头顶上打结。固定时间1~2周。或用四头带固定。
二、手术疗法:
手术适应症:①手法整复失败者;②陈旧性脱位。
手术方法:切开复位;髁状突切除术。
康复:
在固定期间,经常主动作咬合动作,以增强嚼肌的牵拉力。鼓励患者自行按摩

“颞下颌关节脱位” 相关论述

下颌骨髁状突运动时如超越正常限度,脱出关节凹而不能自行回复照位,即为颞下颌关节脱位。临床上多为前方脱位,可以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常因突然张口过大,如大笑、打呵欠、或因张口过久,如作口咽部检查或手术时,使用开口器过度,使髁状突脱离了关节凹、移位于关节结构之前而发生脱位。
临床表现
病员出现下颌运动异常,呈开口状态而不能闭合。语言不清,唾液外流,咀嚼、吞咽困难。下颌前伸、额部下移,面形相应变长。触诊时耳屏前可扪到凹陷区。单侧前脱位时,下颌微向前伸,颏部中线偏向健侧。
治疗
治疗原则是尽早手法复位,并限制下颌活动两周左右。
手法复位的操作方法:病员低位端坐,头靠椅背或墙壁,下颌牙的咬合面应低于手术者两臂下垂时的肘关节。术者站于前方,双手拇指(可包以纱布)向后分别放在两侧下颌磨牙的咬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复位时嘱病员放松肌肉,术者两拇指逐渐用力将下颌骨体后端向下加压,余指将颏部稍向上抬。当髁状突下降至低于关节结节平面时,顺势将下颌骨向后推动,髁状突即可滑回关节凹面复位(图3-34)。复位后立即用头颌绷带固定,限制张口活动两周左右。
[imgz]kouqiangkexue087.jpg[alt]颞颌关节前脱位的复位手法[/alt][/img]
图3-34 颞颌关节前脱位的复位手法
复位前应注意消除病员紧张情绪。有时可按摩颞肌及咬肌,或用1-2%普鲁卡因作颞下三叉神经或关节周围封闭,以助复位。陈旧性脱位,必要时需在全麻下复位,甚至手术切开复位。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下颌骨的髁状突滑出关节以外,不能自行复位。可以发生在单侧,亦可发生在双侧。临床上常见者为急性关节前脱位和复发性关节前脱位。
急性下颌关节前脱位一般因大开口,如打哈欠、唱歌、咬大块硬食物或恶心呕吐时,翼外肌持续性收缩,将髁状突拉过关节经节,同时升颌肌群发生反射性的挛缩,致使髁状突破阻挡在关节结节的前方,不能自行复位。另外当被动开口用力过大、过猛时,如使用开口器、气管镜、食管镜、胃镜以及全麻气管插管使用的直接喉镜等均可使关节脱位急性关节脱位如果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并发关节盘损伤,关节囊及关节韧带组织松弛而导致复发性关节脱位
一、临床表现
病人呈开口状态,不能闭口,流涎,进食及说话均困难,表现为极度痛苦。
检查可见下颌运动受限,前牙呈开[imgz]jizhenyixue165.png[alt][/alt][/img]。脱位侧耳屏前方凹陷,颧弓下方显膨隆。x片显示髁状突位于关节结节的前方。
二、治疗
急性关节脱位要及时复位,复位后要限制下颌的运动。最常用的方法是口内手法复位。复位前可用手按摩双侧嚼肌,使肌肉松弛。一般不需要麻醉。
复位时患者坐在牙科椅上或坐在矮凳上,头依后墙,其下颌牙齿的咬合面要低于医生肘关节水平。医生站在患者的前方,双手拇指缠以纱布,以免咬伤。然后伸入患者口内,放在下颌磨牙咬合面上,其余四指托住下颌骨下缘(图88-16)。复位时双拇指用力压下颌骨向下,同时其余四指将下颌颏部往上托,使位于关节结节前方的髁状突移到关节结节水平以下时,再向后上方推送,将髁状突送入关节凹内(图88-17)。若为双侧关节脱位,可先复位一侧,然后再复位另一侧。
[imgz]jizhenyixue174.jpg[alt]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时患者体位[/alt][/img]
图88-16 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时患者体位
[imgz]jizhenyixue175.jpg[alt]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手法[/alt][/img]
图88-17 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手法
当髁状突复位后,已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用弹力绷带或普通绷带包扎固定下颌2~3周限制下颌运动,以免再脱位。如果复位后未得到固定或固定时间太短,被撕裂的组织未得到完全恢复,可以继发复发生关节脱位及颞下颌关节紊知己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