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涎

( Lú Cí Xián )

鸬鹚涎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化痰镇咳。主百日咳
用法用量:
内服:开水冲,10ml。
性味:
味咸;性平
归经:
肺经
附方:
①治肾咳,俗呼顿呛,从小腹下逆上而咳,连嗽数十声,少住又作,甚或咳发必呕 ,牵掣两胁,涕泪皆出,连月不愈者:鸬鹚涎滚水冲服。(《纲目拾 遗》)②治小儿鸬鹚瘟:光杏仁栀子(炒黑)、石膏 粉、天花粉各二两,牛蒡子三两,生甘 草四钱,麻黄八钱,青黛射干各一两,细辛五钱。共研细末,鸬鹚涎三两,加蜜为丸如弹 子大。每服一丸,灯心竹叶煎汤化下。(《中国医学大辞典鸬鹚涎丸)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河川、湖沼及海滨,善潜水捕食鱼类。营巢于芦甘心丛中或矮树、峭壁上。
资源分布:广布于我国各地。经驯养后可供捕鱼。
原形态:
鸬鹚,中型鸟类,体长80cm。颊、颏和上喉均为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头、羽冠、颈等为黑色,但有金属紫绿色反光,并有白色丝状羽;肩和翼的覆羽青铜棕色,羽缘蓝黑色;初级尺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并带有绿色金属反光。下体蓝黑色,产具金属反光,下胁有一雪白块斑。尾灰黑色,羽干基部呈灰白色。虹膜翠绿色。眼先橄榄绿色,缀以黑色玟点;眼下橙内色;嘴下喉囊为橄榄黑色,并缀许多鲜黄色斑点。上嘴黑褐,边缘及下嘴灰白色,且具砖红色斑。跗跖黑色,四趾向前,具蹼及锐爪。冬羽时期,头无羽冠,头、颈无白色丝状羽;颊、颏和上喉的白色半环为浅灰棕色所代替,下肋无雪白斑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唾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lacrocorax carbo sinensis(blumenbach)
采收和储藏:交活鸬鹚头向下,使唾液流出,收取。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鸬鹚涎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百日咳
附方:
①治肾咳,俗呼顿呛,从小腹下逆上而咳,连嗽数十声,少住又作,甚或咳发必呕,牵掣两胁,涕泪皆出,连月不愈者:鸬鹚涎滚水冲服。(《纲目拾遗》)
②小儿鸬鹚瘟:光杏仁栀子(炒黑)、石膏蛤粉天花粉各二两,牛蒡子三两,生甘草四钱,麻黄八钱,青黛射干各一两,细辛五钱。共研细末,鸬鹚涎三两,加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灯心竹叶煎汤化下。(《中国医学大辞典鸬鹚涎丸
来源:
鸬鹚科动物鸬鹚口涎
出处:
纲目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