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山药
( Nián Shān Yɑo )
别名: 牛尾参 , 粘狗苕 , 粘芋
粘山药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粘山药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 主治: |
| 健脾去湿,补肺肾。治脾虚食少泄泻,消渴,肺结核,跌打损伤。 |
| 用法用量: |
|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
| 性味: |
| 甘,平。 |
| 附方: |
| 治肺结核:粘山药根芽十个,百合四钱。共捣烂,加蜂蜜适量蒸吃。(性味以下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 生境分布: |
| 生于山野。分布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
| 原形态: |
| 粘山药,又名:近光薯蓣。 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肥大,富含淀粉。茎圆柱形,稍扭曲,表面被微毛茸,节处较多。叶互生,心形,较厚,先端尖,略尾状,基部阔心形,全缘,上面近光滑,下面稍被毛,以叶脉及柄上为多;叶柄长约3.3厘米。花数朵排成腋生的穗状花序,基部有鞘状苞片2枚,长约1.5毫米,先端钻形;花单性异株,花被6裂。蒴果矩圆形,长15~22毫米,有3翼,边缘浅波状,两端微凹。种子狭卵形。花期夏季。 |
| 来源: |
| 为薯蓣科植物粘山药的块根。秋、冬采收块根,洗净晒干。 |
| 出处: |
|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