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姊妹
( Shí Zǐ Mèi )
别名: 七姊妹 , 姊妹花
十姊妹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十姊妹 (出处: 《中华本草》 )
| 主治: |
| 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主黄疸;痞积;妇女白带 |
| 用法用量: |
| 内服:煎汤15-30g |
| 性味: |
| 苦平;微涩 |
| 归经: |
| 肝;胆经 |
| 化学成分: |
| 根皮含鞣质(23%),花含紫云英甙(astragalin)及挥发油等。 |
| 附方: |
| 治黄疸,癖块:鲜十姊妹根五至八钱,猪赤肉二两同炒后,加红酒三至四两,共煮一小时,同午饭或晚饭服,日服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
| 生境分布: |
| 多为栽培供观赏。 |
| 原形态: |
| 七姊妹 落叶小灌木,高约2m。茎、枝多尖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9枚,椭圆形,先端钝或尖,基部钝圆形,边缘具齿,两面无毛;托叶极明显。花多数簇生,为圆锥形伞房花序;花粉色,芳香;花梗上有少数腺毛;萼片5,花瓣5,重瓣;雄蕊多数;花柱无毛。瘦果,生在环状或壶状花托里面。花期5-6月,果期8-9月。 |
| 来源: |
|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七姊妹的根及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 multiflora thunb.var.carnea thory[p.multiflora thunb.var.platyphylla thory]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
| 出处: |
|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