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山

( Bàn Biān Shān )

半边山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接骨消肿;清肝解毒利湿。主跌打伤肿;骨折风湿红肿;火眼黄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性味:
微苦;甘;性凉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800m的山沟。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达25cm,上部被白色长柔毛及淡锈色鳞片。叶互生;无柄;黄绿色,斜倒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6-10cm,宽1.2-2.2(-2.8)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尖头全缘或基部有1-2牙齿,基部在窄侧钝形,在宽侧心形,边缘有小齿,表面被疏毛,背面沿脉疏被白长柔毛,钟乳体明显,密生;羽状脉,侧脉5-6对。雄花序直径9mm,具多花;花托不明显;苞片约6,卵状三角形;花序梗长6-10mm,被长柔毛。雄花花被片4(-5),椭圆形,长2-2.5mm,基部联合,雄蕊4(-5),退化雌蕊无;雌花序具短梗或无梗,多花,花托近长圆形,长5-7mm,不分裂或2裂;苞片多,三角形,具睫毛;小苞片多,线形或匙状线形。瘦果椭圆状卵形,长约3mm,具8条纵肋。花期3-5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条叶楼梯草带根茎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sublineare w.t.wa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半边山” 相关论述

半边山_图缺)
生宜州溪涧。味微苦、辛,性寒。主风热上壅,喉咽肿痛,及项上风 。
以酒摩服。二月、八月、九月采根,其根状似白术而软。叶似苦 ,浓而光。一名水苦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