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姜

( Lù Biān Jiānɡ )

别名: 白草果 , 山羌活 , 姜花根 , 连姜巴 , 廉姜 , 姜花 , 土姜活 , 山姜活

路边姜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祛风散寒;温经止痛。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风温痛;脘腹冷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性味:
味辛;性温
各家论述:
四川中药志除风散寒,解表发汗。治头痛,身痛,风湿筋骨疼痛及跌打损伤
化学成分:
根茎含桉叶素(cineole),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对-聚伞花烯(p-cymene),樟脑(camphor),龙脑(borneol0,水杨酸甲酯(methylsalicylate),丁香油酚(eugenol),氨茴酸甲酯(methyl anthranilate),姜花素(coronarin)a、b、c、d、e、f,(e)-半日花-8(17),12-二烯-15,16-二醛 [(e)-labda-8(17),12-diene-15,16dial],异姜花素d(isocoronarin d)即右旋-14β-羟基半日花8-(17),12-二烯-15,16-内酯[(+)-14β-hydroxylabda-8(17),12-diene-15,16-lactone],姜花素d乙基醚(coronarin dethyl ether),薯蓣皂甙元(diosagenin)。
栽培:
1.气候土壤 喜温暖,以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半阴半阳而较湿润的地方栽培较好。2.种植 用根茎繁殖。四川地区在冬末春初,把根茎挖起,分成数蔸,每蔸有芽1-2个。栽时,在选好的地上,开1.3米宽的畦,按行株距各约30cm开穴,深10-13cm,每穴放根茎1蔸,盖土压紧,再盖细土1层,并施人畜粪水。3.在春季出苗后、秋季生长旺盛和初冬倒苗时,各进行1次。追肥以人畜粪水为主。夏秋要注意排水,以利生长。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庭园常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姜花,多年生草本,高1-2m。叶无柄;叶舌长2-3cm,膜质;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0-40cm,宽4.5-8cm,上面光滑,下面被短柔毛。穗状花序顶生,长10-20cm,宽4-8cm;苞片卵圆形,呈覆瓦状排列,每一苞片内有花2-3朵;花萼管长约4cm,先端一侧开裂;花冠白色,花冠管纤细,长约8cm,裂片披针形,长约5cm,后方一枚呈兜状,先端具尖头;侧生退化雄蕊白色,长圆状披针形,长约5cm;唇瓣倒心形,长和宽约6cm,先端2裂;花丝长约3cm;子房被绢毛。花期8-12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姜花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
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挖,除去泥土、茎叶,晒干。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路边姜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祛风除湿温中散寒。
根状茎:用于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寒湿白带
果:用于胃脘胀闷,消化不良,寒滞作呕,胃腹微痛。
用法用量:
根状茎3~5钱;果1~3钱。
性味:
辛,温。
来源:
姜科姜花属植物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以根状茎、果入药。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