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

参考:丝带蕨 , 辛夷

“木兰” 相关论述

味苦寒。
主身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疱,酒皶,恶风瘨疾,下痒湿,明耳目。一名林兰。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杜兰,皮似桂而香,生零陵及太山,十二月采皮,阴干
案《广雅》云:木栏桂栏也。刘逵注蜀都赋云:木兰,大树也,叶似长生,冬夏荣,常以冬华,其实如小柿,甘美。南人以为梅,其皮可食。颜师古注汉书云:
皮似椒而香,可作面膏药

释名杜兰林兰木莲、黄心。
气味」(皮)苦、寒、无毒
「主治」赤疱酒、痈疽水肿,治酒疸,利小便,疗重舌

味苦,寒,无毒。主身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 、酒 ,恶风癫疾下痒湿。明耳目。疗中风伤寒痈疽水肿,去臭气。一名林兰,一名杜兰。皮似桂而香。生零陵山谷及太山,十二月采皮,阴干


味苦,寒,无毒。主治身有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 、酒 ,恶风、癞疾,下痒湿明目。治中风伤寒,及痈疽水肿,去臭气。一名林兰,一名杜兰。皮似桂而香。生零陵山谷,生太山。十二月采皮,阴干
零陵诸处皆有,状如楠树,皮甚薄而味辛香。今益州有,皮浓,状如浓朴,而气味为胜。
故新修》一一三页,《大观》卷十二,《政和》三○六页)


味苦,寒,无毒。主身有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 、酒 ,恶风、癞疾,下痒湿,明水肿,去臭气。一名林兰,一名杜兰,皮似桂而香。生零陵山谷,生干。
零陵诸处皆有,状如楠树,皮甚薄而味辛香。今益州有,皮浓,状如浓朴,而气味为胜。
故今东人皆以山桂皮当之,亦相类,道家用合香,亦好也。
〔谨案〕木兰叶似菌桂叶,其叶气味辛香,不及桂也。

木兰寒苦采皮干,皮风癞面满丹,赤鼻酒 除湿痒,又消水肿治伤寒
木香,状如浓朴、桂皮无毒。主风热在皮肤中,面上 黯,及痈疽癞风等疾。

木兰_图缺)
味苦,寒,无毒。主身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 酒 ,恶风癫疾下痒湿,明耳目,疗中风伤寒,及痈疽水肿,去臭气。一名林兰,一名杜兰。皮似桂而香。生零陵山谷及太山。十二月采皮,阴干
陶隐居云∶零陵诸处皆有。状如楠树,皮甚薄而味辛香。今益州有皮浓,状如浓朴,而气味为胜。今东人皆以山桂皮当之,亦相类。道家用合香亦好。唐本注云∶木兰似菌桂叶,其叶气味辛香不及桂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树高数仞,叶似菌桂叶,有三道纵纹,皮图经曰∶木兰,生零陵山谷及泰山,今湖、岭、蜀、川诸州皆有之。木高数丈,叶似菌桂叶,亦有三道纵纹,皮如板桂,有纵横纹,香味劣于桂。此与桂枝全别,而韶州所生,乃云与桂同是一种。取外皮为木兰,中肉为桂心。盖是桂中之一种耳。十一月、十二月采,阴干用。任 《述异记》云∶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又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舟,至今在洲中。今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外台秘要∶疗面上 方∶木兰皮一斤,细切,以三年酢浆渍之百日,出,于日中晒捣末。浆水方寸匕,日三。子母秘录∶疗小儿重舌木兰皮一尺,广四寸,削去粗皮,用醋一升渍取汁,注重舌上。

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及痈疽水肿,去臭气.一名杜兰,皮似桂而香.生零陵及山.十二月采皮,阴干
本经》原文∶木兰,味苦,寒.主身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 酒渣,恶风癫疾下痒湿,明耳目.一

木兰(图缺),生零陵山谷及泰山,今湖、岭、蜀川诸州皆有之。木高数丈,叶似菌桂叶,亦有三道纵纹;皮如板桂,有纵横纹;香味劣于桂,此与桂枝全别。而韶州所生,乃云与桂同是一种,取外皮为木兰,中肉为桂心,盖是桂中之一种耳。十一月、十二月采,阴干用。任 《述异记》云∶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又七里州中有鲁班刻木兰舟,至今在州中。今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