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油

( Bì Má Yóu )

蓖麻油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滑肠;润肤。主肠内积滞;腹胀便秘;疥癣;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10-20ml。外用:适量,涂敷。
性味:
味甘;辛;性平;有毒
归经:
肺;大肠经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风虚寒热,身体浮肿
2.《本草蒙筌》:敷糜。③陈念祖:能轻泻。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陈念祖:极败胃,胃弱者切禁。
药理作用:
参见蓖麻子条。
化学成分:
蓖麻油脂肪酸部分主要含顺式-蓖麻酸(ricinoleic acid),还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梗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inic acid),二羟基硬脂酸(dihydroxystearic acid),甘油酯的组成为三蓖麻酸酯(triricnolein),二蓖麻酸酯类(diricinoleins),单蓖麻酸酯类(monoricinoleins)及非蓖麻酸酯类(nonricnoleins)等。
附方:
①治煨退风半身不遂失音不语者: 蓖麻子脂一升。酒一斗,铜钵盛,脂着酒中,一日,煮之令熟,服之。(《干金方》)②治舌上出血蓖麻子油纸拈,烧烟熏鼻中。(摘元方)③治舌胀塞口: 蓖麻仁四十粒,去壳研油,涂纸上,作拈,烧烟熏之,未退再熏,以愈为度。有入舌肿出口外,一人用此法而愈。(《经验良方》)④治烧伤: 3~5%漂白粉上清液蓖麻油各等量混匀呈乳状液。涂于患处,需要时隔日换药。(全展选编·外科)
鉴别:
理化鉴别 (1)本品为几乎无色或微带黄色的澄清粘稠液体;气微,味淡而后微辛。
(2)相对密度 在25℃时应为0.956-0.969。
(3)折光率 应为1.478-1.480。
(4)酸值 应不大于2.0。
(5)皂化值 应为176-186。
(6)碘值 应为82-90。
(7)检查他种油类 取本品1g,加乙醇4ml,应澄清溶解,再加乙醇15ml,溶液不得发生浑浊。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几乎无色或微带黄色的澄清粘稠液体;气微,味淡而后微辛。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态:
蓖麻 高大一年生草本,在热带或南方地区常成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幼嫩部分被白粉,绿色或稍呈紫色,无毛。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盾状圆形,直径15-60cm,有时大至90cm,掌状分裂至叶片的一半以下,裂片5-11,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主脉掌状。圆锥花序与叶对生及顶生,长10-30cm或更长,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花瓣性同株,无花瓣;雄花萼3-5裂;雄蕊多数,花丝多分枝;雌花萼3-5理解;子房3室,每室1胚珠;花柱3,深红色,2裂。蒴果球形,长1-2cm,有软刺,成熟时开裂,种子长圆形,光滑有斑纹。花期5-8月,果期7-10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种子所榨取的脂肪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icinus communis l.
出处:
出自《唐本草

蓖麻油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
用药禁忌:
忌与脂溶性驱肠虫药同用;孕妇忌服。
性状:
本品为几乎无色或微带黄色的澄清黏稠液体;气微;味淡而后微辛。本品在乙醇中易溶,与无水乙醇、氯仿、乙醚或冰醋酸能任意混合。相对密度在25℃时应为0.956~0.969(附录Ⅶa)。折光率应为1.478~1.480(附录Ⅶf)。]
贮藏:
遮光,密封,置阴凉处。
来源: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 ricinus communis l.的成熟种子经榨取并精制得到的脂肪油。

蓖麻油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大便燥结烧伤
①《唐本草》:"主风虚寒热,身体痒淫肿。"
②《本萆蒙筌》:"敷癞疮痍。"
陈念祖:"能轻泻。"
用法用量:
内服:3~5钱。外用:涂敷或作拈烧烟熏。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陈念祖:"极败胃,胃弱者切禁。"
药理作用:
参见"蓖麻子"条。
化学成分:
蓖麻油的脂肪酸组成主为顺蓖麻酸约89%,其他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二羟基硬脂酸。甘油酯的组成为三蓖麻酸酯68.2%、二蓖麻酸酯28.0%,一蓖麻酸酯2.9%及非蓖麻酸酯0.9%。灰分中含多量ca、fe、si,其次为al、cu、mg以及少量mn、ti、ni、zn。
附方:
①治猥退风半身不遂失音不语者:蓖麻子脂一升。酒一斗,铜钵盛,脂着酒中,一日,煮之令熟,服之。(《千金方》)
②治舌上出血蓖麻子油纸拈,烧烟熏鼻中。(《摘元方》)
③治舌胀塞口:蓖麻仁四十粒,去壳研油,涂纸上,作拈,烧烟熏之,未退再熏,以愈为度。有人舌肿出口外,一人用此法而愈。(《经验良方》)
④治烧伤:3~5%漂白粉上滑液、蓖麻油各等量混匀呈乳状液。涂于患处,需要时隔日换药。(《全展选编·外科》)
性状:
为淡黄色或近于无色澄明的粘稠液体,气微,味淡带辛。
来源:
系大戟科植物蓖麻种子所榨取的脂肪油
出处:
唐本草

“蓖麻油” 相关论述

有人舌肿舒退场门外,无敢医者。一村人云∶偶有此药,归而取至,乃二纸拈。以灯烧之,取烟熏,随即消缩。众问其方,村人曰∶吾家旧有一牛,亦舌肿胀退场门,人教以蓖麻油蘸纸作拈,烧烟熏之而愈,因以治人亦验。昆谓舌肿舒退场门外,经所谓热胜则肿也。然舌者心之苗,又脾之经络舌本散舌下,其热当责于心脾二经。《本草》云∶蓖麻浮肿恶气,取油涂之。叶主风肿不仁,捣汁敷之,则其能解风肿内热也可知矣。然用其烟,犹有妙义。烟乃轻清之物,一入其口,呼吸传变,可使径达心脾,匪微治标,亦可疗本。村人用之而不达其理,斯其所以为村人;医者闻之而不察其理,则亦村人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