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羊泉

( Shǔ Yánɡ Quán )

别名: 羊泉 , 羊饴 , 漆姑 , 野茄 , 小孩拳 , 野茄子 , 青杞 , 红葵 , 野苏子 , 野辣子 , 药人豆 , 野枸杞

蜀羊泉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目昏赤;乳腺炎;肋腺炎;疥癣;疥癣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性味:
味苦;性寒;小毒
各家论述:
1.《救荒本草》:"青杞,《本草》名蜀羊泉,今祥符县西田野中有之。苗高二尺余,叶似菊叶稍长,花开紫色。子类枸杞子,生青熟红。根如远志,无心有椮。采嫩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2.《纲目》:"漆姑有二种:苏恭所说是羊泉,陶陈所说是小草。苏颂所说老鸦眼睛草,乃龙葵也。又黄蜂作窠,衔漆姑草汁为蒂,即此草也。"
附方:
蜀羊泉,《本草经考注》:“羊泉为羊涎之假借……作蜀羊泉者,谓生蜀郡也。”“此物茎叶有粘液如漆,故有羊涎及漆姑之名也。”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向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及四川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50cm。茎具棱角,多分枝。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往卵形,长3-7cm,宽2-5cm,为不整齐的羽状分裂,裂片阔线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突窄,延为叶柄。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生;总花梗长约1-2.5cm;花梗长5-8mm,基部具关节;萼小,杯状,5裂,萼齿三角形;花冠青紫色,先端深5裂,裂片长圆形;雄蕊5;子房卵形,2室,柱头头状。浆果近球形,熟时红色;种子扁圆形。花期夏秋间,果熟期秋末冬初。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青杞的全草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septemlobum bung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出处:
蜀羊泉始录于《本经》。《别录》载:"一名羊泉,一名羊饴,生蜀郡川谷。"《新修本草》云:"此草……叶似菊,花紫色,子类构杞子,根如远志,无心有糁。"《救荒本草》青杞条说:"青杞,《本草》名蜀羊泉。"描述形态多同《新修本草》,并补记:"苗高二尺余,叶似菊叶稍长,子生青熟红。"与本种形态基本相符。《植物名实图考》蜀羊泉图与本种也相似。

蜀羊泉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鲜草2两,水煎服。
性味:
苦,寒。
生境分布:
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
来源:
茄科蜀羊泉solanum septemlobum bunge,以全草入药。

“蜀羊泉” 相关论述

味苦微寒。
主头秃恶创,热气搔,痂虫,疗龋齿。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羊泉,一名饴,生蜀郡。
案《广雅》云:桼姑,艾但鹿何,泽也。《唐本》注云:此草,一名漆姑

释名羊泉羊饴漆姑草
气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
1、黄疸。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
2、漆疮。用蜀羊泉捣烂涂搽。漆姑之名,由此而来。

味苦,微寒,无毒。主头秃恶疮热气瘙痂虫,疗龋齿,女子阴中内伤,皮间实。一名羊泉,一名羊饴。生蜀郡川谷。


味苦,微寒,无毒。主头秃,恶疮热气瘙痂虫。疗龋齿,女子阴中内伤,皮间实。一名羊泉,一名羊饴
生蜀郡川谷。
方药亦不复用,彼土人时有采识者。
〔谨案〕此草,俗名漆姑,叶似菊,花紫色。子类枸杞子,根如远志,无心有糁。苗主小儿惊,兼疗漆疮,生毛发。所在平泽皆有之。

俗名漆姑叶,似菊花,紫色。子类枸杞子,根如远志,无心有糁。味苦、寒,无毒。主头秃,恶疮热气虫,漆疮龋齿,女子阴中内伤,皮间实,小儿惊痫。三四月采苗叶,阴干用。

味苦,微寒,无毒。主头秃恶疮热气瘙痂虫,疗龋齿,女子阴中内伤,皮间实。一名羊泉,一名羊饴。生蜀郡川谷。
陶隐居云∶方药亦不复用,彼土人时有采识者。唐本注云∶此草俗名漆姑。叶似菊,花紫色,子类枸杞子,根如远志,无心有糁。苗主小儿惊,兼疗漆疮,生毛发,所在平泽皆有之。
今按别本注云∶今处处有,生湿地,三月、四月采苗、叶、阴干之。

无毒.主治龋齿,女子阴中内伤,皮间实.一名羊泉,一名羊饴.生蜀郡.
本经》原文∶蜀羊泉,味苦,微寒.主头秃恶疮热气瘙痂虫.生川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