鲱鱼
( Fēi Yú )
别名: 青鱼 , 青条鱼
鲱鱼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补虚利尿。主肺结核;浮肿;小便不利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食,适量。 |
化学成分: |
精巢含精蛋白(protamine),脱氨核苷酸(deoxynucleotide),精氨酸(arginine)。 太平洋鲱还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二十一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等。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为冷水性中上层鱼类,食沲游生物,栖息于水深80m左右的海区,一般于第2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产卵,山东产卵块在荣城、威海沿海,粘性卵,卵径1.3-1.6mm,怀卵量1万-2万粒。 资源分布:分发布于渤海、黄海。 |
原形态: |
太平洋鲱,体侧扁,长25-35cm,冻中大,头顶有一浅凹,吻长大于眼径,眼中大,侧上位,有脂眼睑,眼间隔浅凹。口小而斜,前颌骨小;上颌骨宽,长方形,并有辅上颌骨两块;下颌较上颌略长。下颌、犁骨及舌上均有细牙,上颌及颚骨无牙。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20+36,细长而扁。圆鳞中大,纵裂鳞52-54,无侧线,腹侧具弱棱鳞(25-28)+(12-13)。背鳍15-17,起点在腹鳍起点的前上方。臀鳍17-18,胸鳍17,低而短,不伸达腹鳍。腹鳍9。尾鳍深叉形。体背侧蓝黑色,侧上方微绿,两侧及腹部银白色。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太平洋鲱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upea pallasi cuvier et valenciennes 采收和储藏:春至秋季捕捞,捕捞后,去其鳞片、鳃、内脏,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