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药物中毒

( eryaowuzhongdu )

西医

简介:
耳毒性药物造成的耳聋和平衡障碍称耳药物中毒
病因:
耳毒性药物有:氨基甙抗生素、利尿剂、奎宁、水杨酸盐和甲醛等。氨基甙抗生素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紫霉素、弗来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卷须霉素和妥布霉素。氨基贰抗生素对内耳损害各有其特异性。有些主要损害cnrti器,有些则损害迷路前庭部分。链霉素对成人主要使前庭中毒,但对幼儿,则耳蜗中毒更明显。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可经胎盘损害胎儿内耳。盐基链霉素系中,耳蜗中毒最显著的是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甚至小剂量肠胃外给药亦可引起损害。如鼓室滴入、关节腔注射、手术伤口冲洗、烧伤表面湿敷、气管内和胸腔内用药等途径给药均可致感音神经性聋
抗癌药近年应用较多的顺氯氨铂,也可引起耳蜗毛细胞、壶腹嵴及囊斑的损害而导致感音神经性聋其他化学物质奎宁、汞和铅等主要损害神经通路,包括螺旋神经节细胞及其神经核和耳蜗核。阿司匹林的中毒部位尚不清楚。损害听觉的其他物质有聚凝胺和氮芥等。
耳局部用药耳道消毒药氯已定(洗必泰)醇流入鼓室和手术时放置在鼓室的明胶海绵所含的甲醛,可通过圆窗膜渗入外淋巴腔,造成听器感觉上皮损害,发生严重
耳鸣和听力下降。
病理:
病理变化最初在Ⅰ、Ⅱ型细胞的核上部,有线粒体肿胀、嗜锇酸致密体形成、核糖体减少、胞浆肿胀和核形失常,严重时表现为毛变形、核固缩和胞浆成分散入内淋巴乃至全细胞溶解。这类变化见于corti器毛细胞,但先发生在外毛细胞,后再破坏内毛细胞。
电镜下,庆大、链霉素先造成壶腹嵴球囊斑和椭圆囊斑毛细胞的损害。
病理生理:
抗生素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单剂注射,1h后达血清峰值,6h几乎消失,而外淋巴峰值则迟至3-6h,24-36h才告消失。重复注射可造成药物外淋巴积聚,浓度上升。盐基链霉素的耳毒性主要作用在内耳血管系统及细胞膜,组织学证明用药后有严重前庭血管萎缩,破坏血-耳蜗或血-迷路屏障,失去阻止有害的血源性物质进入淋巴液的能力,而屏障在保持内耳的"微内环境平衡",恒定内外淋巴钠钾浓度的巨大差别是必不可少的。
利尿药利尿药可使血管纹中介细胞之间发生积液,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形。这类改变在停药后可迅速恢复,由此推测药物有干扰atp输送机制,从而影响钠钾平衡的作用。利尿药所引起的听力损失多发生在用药治疗之际或紧接用药之后,尤其是对肾功能不良的病人更易发生
体征:
中毒最早症状常是高音调耳鸣。也会表现眩晕。最严重毒性反应是感音神经性聋,往往是不对逆性、典型的高音域损害。链霉素引起的听力损失常经长时间潜伏期才出现,继续用药听力损失更严重。某些家族对氨基甙类中毒效应特别易感。老年人即使用普通剂量,也可达耳中毒危险的血浓度。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所有氨基甙抗生素都在用药后数天造成耳蜗基圈毛细胞损害,出现高频域听力下降。高频域听力下降可在用药1-2d内查出。停药后损害可继续发展。
预后:
一般说来,损害是永久性的,但如剂量不大,也有可逆性可能。
治疗:
治疗:包括高压氧、扩张血管药(如丹参)、营养神经剂(如维生素b1)、生物制品(如atp)等的应用,此外,选择病例可安置电子耳蜗或试戴助听器。疗效均不一定,特别是对中毒时间较久的患者多无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