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

参考:紫河车

“胎盘” 相关论述

胎盘早期剥离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主要症状是阴道出血和腹痛。根据胎盘剥离面大小及出血量多少,临床表现有轻重不同。轻型以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因胎盘剥离面小,出血量少,腹痛较轻。触摸腹部子宫软,与妊娠月份相符,胎位清楚。重型以内出血为主,阴道有少量或无出血,失血症状明显或休克贫血程度与外出血不成比例。可突然发生剧烈腹痛。触摸腹部子宫硬如板状,由于子宫内出血,子宫大于妊娠月份,压痛明显,肿位不清,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有外伤史的妊娠晚期妇女。以上典型症状和体征多可确诊,但应强调早期诊断。晚期妊娠临产后,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或轻微腹痛,触摸腹部子宫较敏感,局部可疑有压痛,怀疑胎盘早期剥离应立即去医院妇产科检查确诊。作b型超声检查,可见胎盘后与宫壁之间有液性暗区。一定不要忘记作好定期产前检查,积极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肾炎高血压,避免腹部外伤等,预防本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主要原料:冬虫夏草约25克,鲜胎盘1个。
制作方法:胎盘洗净,加入冬虫夏草,隔水炖熟。
效用说明:益肺肾,补元气,理血分,止痨咳。适宜于气血不足、盗汗肺结核阳痿遗精支气管哮喘等症。对于老年及病后体虚、喘咳有一定疗效。

『正常值范围』
未孕女性<0.5mg/l妊娠22周1.0~3.8mg/l妊娠30周2.8~5.8mg/l妊娠42周3.0~8.0mg/l
『临床意义』
降低:妊娠毒血症流产妊娠8周后,如pl降低而尿hcg正常或升高提示为滋养层细胞病(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细胞癌)。妊娠30周后的pl<4mg/l,提示有胎儿发育不良或死胎可能。

胎盘可能为一种神经内分泌器官,含有多种神经肽和神经递质,并还可生成许多细胞因子。受精卵的植入及胚胎的顺利发育而不被母体排斥涉及局部的免疫抑制。孕激素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效应,雌激素可促进具有免疫抑制作用α2微球蛋白的合成。孕酮及雌激素的作用为间接性的,有促进蜕膜化并维持滋养层细胞功能的活性,而蜕膜和滋养层细胞间的联系将利于胎盘募集一种非t细胞的抑制性小淋巴细胞,进而引起局部免疫抑制,以保护胚胎不被排斥。缺乏此类抑制性细胞将导致小鼠胚胎的吸收和细胞毒性细胞的浸润。

胎膜和胎盘是对胚胎起保护、营养、呼吸和排泄等作用的附属结构,有的还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胎儿娩出后,胎膜、胎盘子宫蜕膜一并排出,总称衣胞
(一)胎膜
胎膜(fetal membrane)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原囊和脐带(图20-12)。
[imgz]zuzhixueyupeitaixue369.jpg[alt]胎膜与胚胎 [/alt][/img]
图20-12 胎膜与胚胎
1.绒毛膜 绒毛膜(chorion)由滋养层和衬于其内面的胚外中胚层组成。植入完成后,滋养层已分化为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两层,继之细胞滋养层的细胞局部增殖,形成许多伸入合体滋养层内的隆起,这时,表面有许多突起的滋养层和内面的胚外中胚层合称为绒毛膜。绒毛膜包在胚胎及其它附属结构的最外面,直接与子宫培膜接触,膜的外表有大量绒毛(villi)。绒毛的发育使绒毛膜与子宫蜕膜接触面增大,利于胚胎与母体间的物质交换。第2周末的绒毛仅由外表的合体滋养层和内部的细胞滋养层构成,称初级绒毛干。第3周时,胚外中胚层逐渐伸入绒毛干内,改称次级绒毛干。此后,绒毛干内的间充质分化为结缔组织和血管,形成三级绒毛干。绒毛干进而发出分支,形成许多细小的绒毛。同时,绒毛干末端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增殖,穿出合体滋养层。伸抵蜕膜组织,将绒毛干固着于蜕膜上。这些穿出的细胞滋养层细胞还沿蜕膜扩展,彼此连接,形成一层细胞滋养层壳,使绒毛膜与子宫蜕膜牢固连接(图20-13)。绒毛干之间的间隙,称绒毛间隙(intervillous space)。绒毛间隙内充以从子宫螺旋动脉来的母体血。胚胎藉绒毛汲取母血中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产物。
[imgz]zuzhixueyupeitaixue370.jpg[alt] 绒毛干的分化发育 [/alt][/img]
图20-13 绒毛干的分化发育
上图为绒毛干纵断面,下图为绒毛干横断面
(1)初级绒毛干 (2)次级绒毛干 (3)三级绒毛干
胚胎早期,整个绒毛膜表面的绒毛均匀分布。之后,由于包蜕膜侧的血供匮乏,绒毛逐渐退化、消失,形成表面无绒毛的平滑绒毛膜(smooth chorion)。基蜕膜侧血供充足,该处绒毛反复分支,生长茂密,称丛密绒毛膜(villous chorion)(图20-12),它与基蜕膜组成胎盘。丛密绒毛膜内的血管通过脐带与胚体内的血管连通。此后,随着胎的发育增长及羊膜腔的不断扩大,羊膜、平滑绒毛膜和包蜕膜进上步凸向子宫腔,最终与壁蜕膜愈合,子宫腔逐渐消失(图20-14)。
[imgz]zuzhixueyupeitaixue371.jpg[alt]胎膜、蜕膜与胎盘 [/alt][/img]
图20-14 胎膜、蜕膜与胎盘
绒毛膜为早期胚胎发育提供和氧气,从密绒毛膜参与组成胎盘。在绒毛膜发育过程中,若血管未通连,胚胎可因缺乏营养而发育迟缓或死亡。若绒毛膜发生病变,如滋养层细胞过度增生、绒毛内结缔组织变性水肿(水泡状胎块)、滋养层细胞癌变(绒毛膜上皮癌)等,不仅严重影响胚胎的发育,还危及母体健康。
2.羊膜 羊膜(amnion)为半透明薄膜,羊膜腔内充满羊水(amniotic fluid),胚胎在羊水中生长发育(图20-12,20-14)。羊膜最初附着于胚盘的边缘,随着胚体形成、羊膜腔扩大和胚体凸入羊膜腔内,羊膜遂在胚胎的腹侧包裹在体蒂表面,形成原始脐带。羊膜腔的扩大逐渐使羊膜与绒毛膜相贴,胚外体腔消失。羊水呈弱碱性,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和一些胎儿的代谢产物。羊水主要由羊膜不断分泌产生,又不断地被羊膜吸收和被胎儿吞饮,故羊水是不断更新的。羊膜和羊水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如胚胎在羊水中可较自由的活动,有利于骨骼肌的正常发育,并防止胚胎局部粘连或受外力的压迫与震荡。临产时,羊水还具扩张宫颈冲洗产道的作用。随着胚胎的长大,羊水也相应增多,分娩时约有1000~15000ml。羊水过少(500ml以下),易发生羊膜与胎儿粘连。影响正常发育,羊水过多(2000ml以上),也可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羊水含量不正常,还与某些先天性畸形有关,如胎儿无肾或尿道闭锁可致羊水过少,胎儿消化道闭锁或神经管封闭不全可致羊水过多,穿刺抽取羊水,进行细胞染色体检查或测定羊水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可以早期诊断某些先天性异常。
3.卵黄囊 卵黄囊(yolk sac)位于原始消化管腹侧(图20-11,20-12)。鸟类胚胎的卵黄很发达,囊内贮有大量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人胚胎的卵黄囊内没有卵黄,卵黄囊不发达,它的出现也是种系发生和进化的反映。人胚胎卵黄囊被包入脐带后,与原始消化管相连的卵黄蒂于第6周闭锁,卵黄囊也逐渐退化,但人类的造血干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却分别来自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和内胚层。
4.尿囊 尿囊(allantois)是从卵黄囊尾侧向体蒂内伸出的一个盲管,随着胚体的形成而开口于原始消化管尾段的腹侧,即与后来的膀胱通连。尿囊闭锁后形成膀胱至脐的脐正中韧带。鸟类胚胎的尿囊发达,具气体交换和储存代谢废物的功能。人胚胎的气体交换和废物排泄由胎盘完成,尿囊仅为遗跡性器官,但其壁的胚外中胚层形成脐血管。
5.脐带脐带(umbilical cord)是连于胚胎脐部与胎盘间的索状结构。脐带外被羊膜,内含体蒂分化的粘液性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内除有闭锁的卵黄蒂和尿囊外,还有脐动脉和脐静脉。脐血管的一端与胚胎血管相连。另一端与胎盘绒毛血管续连。脐动脉有两条,将胚胎血液运送至胎盘绒毛内,在此,绒毛毛细血管内的胚胎血与绒毛间隙内的母血进行物质交换。脐静脉仅有一条,将胎盘绒毛汇集的血液送回胚胎。胎儿出生时,脐带长40~60cm ,粗1.5~2cm,透过脐带表面的羊膜,可见内部盘曲缠绕的脐血管。脐带过短,胎儿娩出时易引起胎盘过早剥离,造成出血过多;脐带过长,易缠绕胎儿肢体或颈部,可致局部发育不良,甚致胎儿窒息死亡。
(二)胎盘
1.胎盘的结构 胎盘(placenta)是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与母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的圆盘形结构(图20-14,20-15)。足月胎儿的胎盘重约500g,直径15~20cm,中央厚,周边薄,平均厚约2.5cm。胎盘的胎儿面光滑,表面覆有羊膜,脐带附于中央或稍偏,透过羊膜可见呈放射状走行的脐血管分支。胎盘的母体面粗糙,为剥离后的基蜕膜,可见15~30个由浅沟分隔的胎盘小叶(cytoledon)。
[imgz]zuzhixueyupeitaixue372.jpg[alt] 胚胎与胎盘[/alt][/img]
图20-15 胚胎与胎盘
胎盘垂直切面上,可见羊膜下方为绒毛膜的结缔组织,脐血管的分支行于其中。绒毛膜发出约40~60根绒毛干。绒毛干又发出许多细小绒毛,干的末端以细胞滋养层壳固着于基蜕膜上。脐血管的分支沿绒毛干进入绒毛内,形成毛细血管。绒毛干之间为绒毛间隙,由基蜕膜构成的短隔伸入间隙内,称胎盘隔(placental septum)。胎盘隔将绒毛干分隔到胎盘小叶内,每个小叶含1~4根绒毛干。子宫螺旋动脉子宫静脉开口于绒毛间隙,故绒毛间隙内充以母体血液,绒毛浸在母血中(图20-16,彩图)。
2、胎盘的血液循环和胎盘胎盘内有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两者的血液在各自的封闭管道内循环,互不相混,但可进行物质交换。母体动脉血从子宫螺旋动脉流入绒毛间隙,在此与绒毛内毛细血管的胎儿血进行物质交换后,由子宫静脉回流入母体。胎儿的静脉血经动脉及其分支流入绒毛毛细血管,与绒毛间隙内的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后,成为动脉血,又经脐静脉回流到胎儿(图20-16)。
[imgz]zuzhixueyupeitaixue373.jpg[alt]胎盘的结构与血循环模式图 [/alt][/img]
图20-16 胎盘的结构与血循环模式图
箭头示血流方向,红色示富含营养与o[xb]2[/xb]的血,黑色示含代谢废物与co[xb]2[/xb]的血
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胎盘膜(placental membrane)或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早期胎盘膜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和基膜、薄层绒毛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内皮和基膜组成。发育后期,由于细胞滋养层在许多部位消失以及合体滋养层在一些部位仅为一薄层胞质,故胎盘膜变薄,胎血与母血间仅隔以绒毛毛细血管内皮和薄层合体滋养层及两者的基膜,更有利于胎血与母血间的物质交换。
3.胎盘的功能
(1)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是胎盘的主要功能,胎儿通过胎盘从母血中获得营养和o[xb]2[/xb],排出代谢产物和co[xb]2[/xb]。因此胎盘具有相当于出生后小肠、肺和肾的功能(见图20-17)。由于某些药物、病毒和激素可以透过胎盘膜影响胎儿,故孕妇用药需慎重。
[imgz]zuzhixueyupeitaixue374.jpg[alt]母体与胎儿之间物质交换图解 [/alt][/img]
图20-17 母体与胎儿之间物质交换图解
(2)内分泌功能:胎盘的合体滋养层能分泌数种激素,对维持妊娠起重要作用。主要为: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其作用与黄体生成素类似,能促进母体黄体的生长发育,以维持妊娠,hcg在妊娠第2周开始分泌,第8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②绒毛膜促乳腺生长激素(human chorionic somatomammotropin,hcs),能促使母体乳腺生长发育,hcs于妊娠第2月开始分泌,第8月达高峰,直到分娩;③孕激素和雌激素,于妊娠第4月开始分泌,以后逐渐增多。母体的黄体退化后,胎盘的这两种激素起着继续维持妊娠的作用。

胎盘是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图19),是母体与胎儿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
[imgz]fuchankexue044.jpg[alt]胎盘模式图[/alt][/img]
图19 胎盘模式图
羊膜位于胎盘的子面,是胎膜内层之羊膜的延续,构造和功能亦相同。
叶状绒毛膜伸入底蜕膜内构成胎盘的主要部分,绒毛滋养层合体细胞溶解周围的蜕膜形成绒毛间隙,大部分绒毛游离其中,称为游离绒毛。少数绒毛紧紧附着于蜕膜深部,起固定作用,称固定绒毛。
底蜕膜是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因胎儿长大,羊水增多,海绵层被压成纤维膜状,分娩胎盘即由此剥离。
胎盘妊娠6~7周时开始形成,3个月时完全形成,约占宫腔的1/3,4个月时占宫腔的1/2。足月妊娠胎盘呈扁圆或椭圆形,重约500~600g,相当于胎儿体重的1/6;直径16~20cm,厚约2.5~3.5cm,中间厚,边缘薄;母面暗红色,分成15~20个胎盘小叶,可有散在的钙化斑点;子面光滑,灰白色,脐带附着于胎盘中央或偏侧,脐带血管从附着点向四周分散,达胎盘边缘。
胎盘是维持胎儿在宫腔内正常发育的器官,也是胎儿气体交换及消化、吸收、排泄的器官,其主要功能如下:
(一)气体交换 母血氧压较脐血高,能以扩散作用通过绒毛进入胎儿血循环。二氧化碳能在胎膜中溶解,易于交换,可不需具有气体分压的明显差别。
(二)营养作用 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等可经胎盘输送到胎儿血中,同时胎盘产生各种酶,能把结构复杂的物质分解为简单的物质,或把结构简单的物质合成糖原、蛋白质、胆固醇等,供应给胎儿。
(三)排泄作用 胎儿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经胎盘送入母血排出。
(四)防御作用 一般细菌和更大的病原体不能通过胎盘,病毒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某些病原体如结核杆菌、疟原虫、梅毒螺旋体等可先在胎盘形成病灶,破坏绒毛后再进入胎儿血中感染胎儿。母血中的抗体也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中,使胎儿得到被动免疫力。但母体的抗a、抗b、抗rh等血型抗体同样也进入胎儿血中,造成胎儿溶血和死胎。某些药物如巴比妥类、吗啡、氯丙嗪、乙醚、抗菌素、奎宁、砷剂等,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故孕妇用药时应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五)内分泌作用 胎盘产生以下几种激素:
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一种糖蛋白激素,来源尚不甚清楚,但其分泌量大致与郎罕氏细胞的发育和消退相平行。受精后20天,即妊娠35天尿中就可出现,至妊娠45天浓度上升,60天时浓度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妊娠第18周时降至最低水平,维持到分娩,产后4天左右消失。其主要功能是使黄体发育至妊娠黄体,以维持妊娠,直到胎盘功能分泌足够的类固醇激素来代替卵巢的分泌,并能刺激雌性和雄性动物的性腺活动,临床用以诊断早期妊娠
2.雌激素 雌激素由绒毛合体细胞产生,从妊娠第17周开始即在母血中逐渐增加,胎盘能使雌酮和雌二醇互相转化,雌三醇的产生需要胎盘和健康胎儿的共同使用。尿中雌三醇量是测定胎儿胎盘功能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3.孕激素 孕激素亦由合体细胞产生。
4.胎盘生乳素(hpl)是在合体细胞中贮存的一种蛋白类激素,具有垂体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相似的免疫、化学和生物特征;胎盘生乳素有协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维持妊娠黄体的作用;能促使乳腺发育;使脂肪分解成游离脂肪酸,供做母体能源;抑制糖原异生,将节省下来的蛋白质和葡萄糖供给胎儿。
(六)免疫功能
胎盘的构造使母子血不直通,首先消除了第一次排斥的必要条件。妊娠末期胎盘与母体间有一层纤维蛋白样物沉着,滋养叶细胞外有一层透明质酸和唾液酸组成的纤维样物质包绕,可能形成一个屏障阻断细胞抗原。此外,胎盘所产生的类固醇激素和蛋白类激素也可能起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妊娠期胎盘能合成大量甾体激素如雌激素(雌二醇、雌酮、雌三醇)、孕激素(孕酮、孕二醇)等,此外胎盘还合成大量蛋白激素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生乳素等。人类胎盘合成分泌的主要激素有:
(一)人类胎盘绒毛促性腺激素
人类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gonadotropin,hcg)为蛋白,分子量约为39000u,由α-亚基与β-亚基以11-12个二硫键互联而成,它在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内合成,为胎盘独有。α-亚基分子量为14900,含92个氨基酸及40%糖;β亚基则由145氨基酸组成,其分子量为23000u,含糖约30%。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α-亚基结构与hcg的α-亚基结构大致相同,这四种激素的区别仅在于β-亚基结构不同。胚胎着床后hcg的生成量呈对数递增,到6-8周达高峰,妊娠60-80天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到妊娠160-180天时下降到最低点,此后稍又回升继续保持到分娩妊娠早期hcg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卵巢的黄体分泌孕酮以维持早期胚胎发育的需要;它在胎儿-胎盘复合体中还促进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
(二)人类胎盘催乳素
人类胎盘催乳素(human placenta lactogen,hpl)也称人类绒毛膜促生长催乳素(human chorionicsomatamammotropin,hcs),为单链多肽类激素,其分子量为21600u,由190个氨基酸残基合成,含有两条链内二硫键。人胎盘催乳素与人生长激素有160个相同的氨基酸残基序列,因此二者在免疫学与生物学方面密切相关。hpl也由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与分泌,分泌后大部分进入绒毛间隙和胎盘血窦,很少出现于胎体内。
妊娠5-6周即可用放射免疫法测出血浆中的hpl,以后分泌量缓慢上升,自15-30周时即迅速增高,到妊娠34周时达高峰,约7.75mg/l-10.6mg/l以后维持此水平直到分娩。hpl的半寿期在21-23分钟之间,分泌量与胎盘体积成正比;足月妊娠时,每日每百克胎盘约分泌0.5g hpl,以此计算整个胎盘每日分泌1-2g 左右的hpl,产后迅速下降,3-6小时即测不出。
hpl的功能是在孕妇体内与胰岛素、皮质激素协同作用促进乳腺发育及促进正氮平衡,有利于妊娠期蛋白质的蓄积。hpl还抑制脂肪沉积作用,促进脂肪分解使血中游离脂酸升高。当血液中游离脂酸较葡萄糖占优势时,肌组织主要以游离脂酸作为能源,减少对葡萄糖的摄取,有利于胎儿从母血大量地摄取葡萄糖。hpl这一功能是胎儿迅速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hpl在母血中含量与胎盘重量及胎儿体重相关,可直接反映胎盘的功能状态。
(三)孕酮
孕激素主要有孕酮及其代谢产物孕烷二醇,属甾体激素。孕酮由卵巢和肾上腺合成。
胎盘能利用孕母血中的胆固醇合成孕酮,从妊娠36天起它即能生产足够孕酮。非孕妇血浆孕酮值在0-15ng/ml,孕妇于妊娠第5周时血清中的浓度为24±7.3ng/ml,到孕32周时增高到125.2±37ng/ml,到37孕周达到最高峰为150ng/ml,一直保持到临产前才稍降。待胎盘娩出后迅速降至10-20ng/ml。这证明妊娠末期孕妇血清高水平的孕酮来自胎盘分泌。妊娠早期孕酮日分泌为30-50mg左右(未孕妇仅1-25mg/d),主要为妊娠黄体分泌,到孕末期分泌量为250-300mg/d。胎盘合成的孕酮大部分进入母体与胎儿并进行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孕烷二醇,后者主要在肝转变成葡萄糖酸苷及硫酸酯等结合形式,结合型水溶性增加,易从尿中排出,妊娠期末期孕妇尿液中孕烷二醇日排泄量约为35-40mg。血中孕烷二醇的水平随孕酮水平而变动,尿中排泄量也与孕妇血中孕酮量成正比。胎盘内孕酮的合成过程以图14-1简示。
[imgz]linchuangshengwuhuaxue135.jpg[alt]胎儿-胎盘复合体孕酮合成途径[/alt][/img]
图14-1 胎儿-胎盘复合体孕酮合成途径
有关酶类:a=c[xb]20-22[/xb]裂解酶;b=3β-脱氢酶;c=硫酸酯激酶;
d=17α-羟化酶;e=c[xb]17-20[/xb]裂解酶
从图14-1可见,胎盘合成孕酮的原料是胆固醇,它来源于母血供应。母血还可直接输送孕酮的前身物-孕烯醇酮,用于合成孕酮。
(四)雌激素
雌激素属甾体激素,非孕妇女主要由卵巢、肾上腺皮质合成。雌激素主要有雌酮(e[xb]1[/xb])、雌二醇(e[xb]2[/xb])及雌三醇(e[xb]3[/xb])。由于胎盘组织也能合成雌酮、雌二醇及雌三醇,故正常妊娠妇女的雌激素水平随妊娠月份进展而不断增高,到妊娠第7周时胎盘生成的雌激素已超过50%,因此妊娠期妇女除妊娠头几周外,胎盘才是雌激素的重要合成器官。
正常早期孕妇,雌酮、雌二醇主要来源于卵巢,雌三醇是前两者在外周组织的代谢产物。妊娠期雌激素75%-95%来源于胎儿-胎盘复合体。这是因为胎盘中合成雌激素的某些酶活性极低,而这些酶在胎儿肾上腺、胎肝内却十分丰富。因此要完成整个雌激素的合成与代谢,必须依赖正常的胎儿与胎盘的共同活动,即把胎儿与胎盘视为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与统一体,称之为胎儿-胎盘复合体。但此复合体又与母体不可分割,因为合成雌激素的前体来自母血供应。所以母体与胎儿-胎盘复合体在合成雌激素时三位一体,只不过胎盘是雌三醇最终生成部位而已。
[imgz]linchuangshengwuhuaxue136.jpg[alt]胎儿-胎盘复合体雌激素合成途径[/alt][/img]
图14-2 胎儿-胎盘复合体雌激素合成途径
有关酶类:a=16α-羟化酶;b=硫酸酯酶;c=3β-羟化酶;d=芳香化酶;e=15α-羟化酶
从图14-1可见,胎儿也能利用从胎盘输送来的胆固醇,或自身合成的胆固醇作为原料,在c[xb]20-22[/xb]裂解酶作用下转变成孕烯醇酮。胎儿肾上腺中存在活性很强的硫酸酯激酶,后者经17α-羟化酶作用下生成17α-羟孕烯醇酮硫酸酯,继而它又在c[xb]17-20[/xb]裂解酶催化下生成脱氢表雄酮硫酯(dehydroepiandrosteronesul-fate,dheas)。胎儿生成的dheas可返回胎盘在硫酸酯酶及3β-羟化酶作用下生成雄烯二酮,成为合成雌激素的原料。
雄烯二酮可转变成睾酮,睾酮经胎盘内的芳香化酶作用生成雌二醇。雄烯二酮还可直接芳香化而成雌酮,胎盘生成的这两种激素可返回到母体内,成为孕妇血中激素最重要来源。胎儿体内生成的dheas还可在胎肝内存在的16α-羟化酶作用下生成16α-羟脱氢表雄酮硫酸酯(16α-ohdheas)。16α-ohdheas进入胎盘后生成16α-羟雄烯二酮及16α-羟睾酮,这两种雄激素经胎盘内芳香化酶作用转变成雌三醇,雌三醇可返回母体或进入胎儿体内(图14-2)。
胎盘生成的雌二醇在胎儿体内经16α-羟化酶作用转变为雌三醇,进入胎儿体内的雌三醇,在胎肝内经15α-羟化酶作用最科均生成雌四醇(图14-2)。胎儿生成的雌四醇可出现在羊水等体液内,孕妇尿液中的雌四醇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最终经胎肝生成的。
正常妊娠期妇女血液激素组分的变化可参见表14-1。
表14-1 正常妊娠期血液激素组分的变化

激 素妊娠妇女(范围)妊娠后期妇女(范围)
黄体生成素(lh miu/ml)5-25<2
促卵泡成熟激素(fsh miu/ml)2-15<2
垂体生乳素(prl ng/ml)5-25100-300
生长激素(gh ng/ml)<5<7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ng/ml)7.8-12012-60
总t[xb]4[/xb]μg/dl5-127-8
总t[xb]3[/xb]μg/dl50-250120-280
可的松μg/dl5-2510-40
doc ng/dl4-1650-200
醛固酮ng/dl2-1040-150
雌三醇ng/dl0.07-0.35-25
孕酮ng/dl1-257.0-250
1,25-(oh)[xb]2[/xb]d[xb]3[/xb]pg/ml10-9020-200

本品系由健康人胎盘血液经盐析、辛酸钠处理的方法或卫生部批准的其他适宜方法提取,经60℃10小时加温灭活病毒素制成。白蛋白含量96%以上,含适宜的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专供静脉输注。主要用于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严重烧伤以及低蛋白血症等。
1 制造
1.1 制造要求
1.1.1 胎盘及血液(包括脐带胎盘后血)必须取自健康产妇。凡患传染性肝炎、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症、艾滋病性病梅毒淋病)及急性传染病尚未恢复的产妇分娩胎盘,以及人工流产、死胎、各种畸形儿之胎盘与血液均不得使用。
1.1.2 胎盘应于娩出后立即由接生人员用无菌操作手续放入无菌容器内,并立即冷藏(10℃以下),在收集运输过程中也应冷藏。
1.1.3 胎盘血应采用敏感性为1ng/ml以下的试剂盒逐只进行hbsag检查、梅毒检查、hiv-1、hiv-2抗体和hcv抗体检查,阴性者方可投入生产,投产之胎盘,自娩出至开始投产一般不应超过48小时(如特殊情况可延长至72小时)。冰冻胎盘(-15℃以下)应在2个月内投产。
1.1.4 制造工作室及各种生产用具必须专用,严禁与其他异种蛋白质混用。
1.1.5 在制造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制品污染热原质。如操作室温度应不超过25℃,注意无菌操作,接触制品的各种用具用前须经除热原质处理,用后应立即洗净。
1.1.6生产用水应符合饮用标准,直接用于制品的水应符合注射用水标准。所用各种化学药品应符合《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材料试行标准》,未纳入试行标准者应不低于化学纯。硫酸铵也可用粗制品自行加工提纯,提纯后铁盐、重金属、砷盐的含量亦应达到上述要求。饱和硫酸铵溶液的比重在20℃时为1.245。
1.2 制造工艺
1.2.1 采用硫酸铵盐析、酸沉淀以及辛酸钠保护下的热处理等步骤,自胎盘浸液中提取白蛋白,并结合适宜的吸附剂吸附,或低温乙醇分段沉淀等处理步骤进一步提纯。亦可用卫生部批准的其他适宜方法。应含适量的稳定剂(每g蛋白质加0.16mmol辛酸钠或0.08mmol辛酸钠和0.08mmol乙酰色氨酸钠)。
1.2.2 热处理
每批制品经60±0.5℃加温10小时处理。热处理可在除菌过滤前或分装后24小时内进行。
1.2.3 分批
同一制造工艺、同一容器混合的制品作为一批。不同滤器除菌过滤或不同机柜冻干的制品应分为亚批。
1.2.4 半成品检定
液体制剂于除菌过滤后应做理化检查及热原质试验,并应按亚批抽样做无菌试验。
1.2.5 冻干
除菌过滤后,制品应及时分装、旋冻,并按《人血白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1.2.5项规定进行冻干。
1.3 剂型与规格
1.3.1 剂型分为液体及冻干两种。
1.3.2 规格
液体制剂蛋白质浓度可分为5%、10%、20%或25%四种,每瓶蛋白质装量为2g,5g及10g。冻干制剂每瓶蛋白质装量为5g和10g。
1.4 制品重滤和再制
1.4.1 无菌试验不合格,无肉眼可见混浊或沉淀,可立即再除菌过滤一次。
1.4.2 理化检查或热原质试验及豚鼠离体回肠收缩试验不符合规定的制品,允许用适当方法加工再制一次。
1.4.3 经过重滤或再制的制品均应重新进行检定,并根据不同的再制方法,可增加必要的质量检查项目。
1.4.4 再制品的效期应按混合的各批中最早一批的效期计算。
1.5液体制剂分装后,应放置20~35℃至少14天逐瓶检查,应符合外观规定。
2 成品检定
2.1 抽样
每批成品应抽样做全面质量检定,不同机柜冻干的制品应分别抽样做无菌试验及水分测定。
2.2 物理检查
2.2.1 外观
冻干制剂应为灰白色疏松体,无融化迹象。液体制剂和冻干制剂重溶后应为略粘稠,黄色或黄褐色澄明液体,不应有异物、混浊或沉淀。
2.2.2 真空度
冻干制剂以高频火花真空测定器检测,瓶内应出现蓝紫色辉光。
2.2.3 溶解时间
冻干制剂溶解成10%(g /ml)蛋白质浓度时,其溶解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
2.2.4 热稳定性试验(液体制剂)
取检品一瓶(支),放入57±0.5℃水浴保温50小时后,与同批未保温的另一瓶(支)检品比较,除颜色有轻微变化外,应无肉眼可见的变化。
2.3 化学检定
按《生物制品化学检定规程》进行。
2.3.1 水分
冰干制剂水分含量应≤1%(g/g)。
2.3.2ph值
以生理盐水稀释成1%蛋白质浓度,在20±2℃测定,ph值应为6.4~7.4。
2.3.3 蛋白质含量
用钨酸沉淀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标示量的95%。每瓶蛋白质的总量应不低于出品规格。
2.3.4纯度
白蛋白含量应不低于蛋白质总量的96%。
2.3.5 残余硫酸铵含量
若末次沉淀系采用硫酸铵盐析的制品,残余硫酸铵含量应不超过0.05%(g/ml)。
2.3.6 钠离子测定
钠离子含量应≤160mmol/l。
2.3.7 铝离子测定
如用氢氧化铝吸附处理的制品,其残余铝离子含量应≤50μg/g蛋白质。
2.3.8钾离子测定
钾离子含量应≤160mmol/l。
2.3.9 吸收度测定
1%蛋白质溶液在1cm比色池403nm波长下测定吸收收度,应≤0.15。
2.3.10 多聚体含量
多聚体含量应≤5%。
2.3.11 辛酸钠含量
辛酸钠含量应≤0.18mmol/g蛋白质。
2.4hbsag测定
用敏感性为1ng/ml以下的试剂盒测定,应为阴性。
2.5鉴别试验
用免疫双扩散法。仅与抗人的血清产生沉淀线,与抗马、抗牛的血清不产生沉淀线。
2.6 无菌试验
按《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进行
2.7 安全试验
2.7.1 豚鼠试验
体重300~400g健康豚鼠2只,每只皮下注射检品5ml,注射后半小时内动物不应有明显的异常反应,观察7天,动物均应健存,每只体重增加,无局部脓肿、坏死或结痂者,判为合格。体重不增加时,可继续观察7天。体重上升,无上述局部反应时可判为合格。如不符合上述要求,用4只豚鼠复试一次,判定标准同前。
2.7.2小白鼠试验
体重18~20g小白鼠5只,每只腹腔注射检品0.5ml,半小时内动物不应有明显的异常反应,继续观察7天,动物均健存,每只体重增加者判为合格。如不符合上述要求,用10只小白鼠复试一次,判定标准同前。
2.8 热原质试验
按《生物制品热原质试验规程》进行。注射剂量按家兔体重注射0.75g/kg。判定标准按该规程4.2项要求进行。
2.9 豚鼠离体回肠收缩试验
体重350~500g健康豚鼠解剖,取出回肠,剪下约3~4cm肠段。浸沉于台氏液中,供给空气,保持水恒温(±0.5℃,水浴温度可在30~36℃之间任选一个温度),待稳定后,先用阳性、阴性对照样品检查肠段的敏感度,阳性对照应使肠段收缩峰高约1cm。然后注入检品(检品中所含的蛋白质mg数与台氏液容积ml数比值为1∶1~2∶1),观察1~2分钟,以2只豚鼠的各一个肠段的反应与阴性对照相同者为合格。如两只豚鼠的肠段中有一个有反应,可另取一只豚鼠的肠段进行检查,阴性者为合格,否则判为不合格。
3 保存与效期
液体制剂保存于2~8℃暗处,冻干制剂应严格保存于10℃以下避光干燥处。自浸渍胎盘之日起效期为5年。

本品系由健康产妇胎盘血液中分离提取经60℃10小时加温灭活病毒制成。为略粘稠、黄色或黄褐色的澄明液体。成品内所含蛋白质中96%以上为白蛋白,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供静脉输注用。
本品有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参透压的作用,每5g白蛋白溶液在维持机体内的胶体渗透压方面,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及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低蛋白血症以及肝硬化肾病引起的水肿腹水,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
一般采用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为防止大量注射时使机体组织脱水,必要时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适当稀释作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每分钟以不超过2ml(约60滴)为宜,但在开始15分钟内,应特别注意速度要缓慢,逐渐加速至上述速度。
使用剂量由医师酌情考虑。一般因严重烧伤失血等所致休克,可直接注射本品5~10g,隔4~6小时重复注射一次。在治疗肾病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时,可每日注射本品5~10g,直至水肿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为止。
注意事项
1.制品呈现混浊、或有异物、沉淀或瓶子有裂纹、过期失效者均不可使用。
2.安瓿打开后应一次输用完毕,不得分次或给第二人输用。
3.在输注过程中如发现病人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输用。
保存
应保存于2~8℃暗处。

本品系由健康产妇胎盘血液中分离提取经60℃10小时加温灭活病毒后冻干制成,为灰白色疏松体。溶解后应为略粘稠、黄色或黄褐色澄明液体。每瓶装量含蛋白质5g或10g,其中96%以上为白蛋白。本品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供静脉输注用。
本品对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渗透压起主要作用。每5g白蛋白溶解后,在维持机体内胶体渗透压方面,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及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低蛋白血症以及肝硬化肾病引起的水肿腹水,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
使用剂量由医师酌情考虑。冻干粉末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液量可按临床需要酌定,一般根据瓶签所载蛋白质量加入适当溶解液使制品溶解成10%(g/ml)白蛋白溶液,可在15分钟内溶解完毕。当需要获得20%~25%(g/ml)浓度白蛋白时,则溶解所需时间较长。一切稀释、注射等操作,均应按严格的消毒手续进行。输注方法一般采用静脉滴注,使用时宜用备有滤网装置的输血器,滴注速度每分钟以不超过2ml(约60滴)为宜,但在开始的15分钟内,应特别注意速度要缓慢,逐渐加至上述速度。
注意事项
1.白蛋白在溶液状态时应为澄清溶液,如遇有混浊或有沉淀、异物时,或瓶子有裂纹、过期失效者均不可使用。
2.溶解后应一次输注完毕,不得分次或给第二人输用。
3.如在输注过程中,发现病人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输用。
保存
保存于10℃以下避光干燥处。

植入是胚泡侵入子宫内膜,并在那里着床的过程。
胚泡通常植入在子宫上部附近的前壁或后壁。胚泡壁为单层细胞,只有一个区域增厚形成3~4层细胞的团。细胞团的内层细胞发育成为胚胎,外层细胞侵入子宫内膜形成胎盘胎盘产生激素有助于维持妊娠,并有交换母亲和胎儿之间的氧、营养物和排泄物的功能。植入开始于受精后第5~8天,在第9天或10天完成。
每月一次,卵巢释放出一个卵子进入输卵管。性交后,精子从阴道经子宫颈、子宫到达输卵管,在那里一个精子与卵子受精。受精卵不断地分裂同时向下方移动进入子宫。开始,受精卵是一个实心细胞团,后来变成中空的球形细胞团称为胚泡。在子宫里,胚泡种植到子宫壁内,在那儿发育成为胚胎和胎盘
[imgz]mokejiatingzhenliao206.gif[alt]植入与胎盘发育[/alt][/img]
胚泡壁逐渐成为包围胚胎的囊壁外层(绒毛膜)。囊壁内层(羊膜)在10~12天左右形成羊膜囊。羊膜囊内充满羊水并随着浮在里面的胚胎发育而扩大。
发育中的胎盘长出细小的突起(绒毛)伸入子宫壁并不断分枝形成复杂的树状结构。这种结构大大增加了母体与胎盘间的接触面积,使更多的营养物从母亲输送到胎儿,并把排泄物从胎儿送回母体。18~20周胎盘完全形成,但在整个孕期仍然继续生长;分娩时,胎盘重量约500g。

胎盘早期剥离是指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提前从子宫壁上剥离。
胎盘可以是部分剥离,只剥离10%~20%,或者是完全剥离。胎盘早剥的原因尚不清楚,它的发生率约占全部产妇的0.4%~3.5%,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类风湿疾病(见第246节)以及使用可卡因的孕妇更容易发生这种并发症。
【症状和诊断】
子宫胎盘附着部位出血,出血可经宫颈流出阴道(显性出血),或可胎盘后面(隐性出血)。胎盘早剥的症状取决于剥离的程度和出血量。症状包括阴道出血、突发持续性或阵发性下腹疼痛、压痛,超声波扫描可以确诊。
胎盘剥离可减少胎儿的氧和营养物供应,甚至导致胎儿死亡。其并发症包括严重失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子宫卒中。如果孕妇有先兆子痫,这些并发症更容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或死亡的危险性更大。
【治疗】
胎盘早剥一旦确诊,孕妇必须住院治疗。如出血不多,没有胎儿窘迫,距预产期尚远,孕妇只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可减少出血。如果症状减轻,可以轻微活动,甚至可以出院。如果出血持续增多且症状加重,应提前终止妊娠,对孕妇和胎儿都有利。如果不能经阴道分娩,可施行剖宫产。

胎盘内,母亲的血液进入到绒毛间隙内。这个间隙周围有许多极小的突起(绒毛),绒毛中含有来自胎儿的血管。在绒毛间隙中母亲的血由一层薄膜与绒毛中胎儿血分隔开,两者的血不直接相通。母亲血液中的药物可以透过这层膜进入绒毛间隙中的绒毛毛细血管,再经脐带进入胎儿体内。
[imgz]mokejiatingzhenliao211.gif[alt]药物如何通过胎盘[/alt][/img]
抗癌药物
由于胎儿的组织生长很迅速,快速繁殖的细胞很容易受到抗癌药物的影响。很多抗癌药可以导致先天畸形,如宫内生长发育迟缓、下颌发育不全、腭裂、颅骨发育异常、神经管缺陷、畸形足以及精神发育迟缓等。一些抗癌药在动物中可引起某些先天畸形,但在人类中还没有发现同样畸形。
反应停
这种药已不再给孕妇使用,因为它可以引起胎儿明显的先天畸形。1956年欧洲首先将该药用于治疗流感和作为镇静剂。1962年发现,在胎儿器官发育时,孕妇服用反应停,分娩的胎儿出现明显的先天畸形,包括严重的上肢和下肢发育不完全,以及肠、心脏和血管的畸形。
皮肤用药
异维甲酸用于治疗严重的痤疮牛皮癣其他的皮肤疾病,它可以引起严重的先天畸形,最主要是心脏畸形、小耳和脑积水。致畸危险率大约为25%。依曲替酯是另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也会引起人类先天畸形。这种药服用后储存于皮肤脂肪层,缓慢地释放。在停止使用之后,仍可以继续保持致畸作用达6个月或更长时间。因此,使用这种药的妇女,如果她们想要孩子,至少在停药一年后,才能怀孕。
性激素
雄激素用于治疗各种血液疾病。如果在受精后的前12周用了雄激素和合成孕激素。可以使女性胎儿的外生殖器男性化,阴蒂形成一个小突起,类似于男性的阴茎,这种改变可能是永久性的,除非用外科手术进行矫正。另外可能有小阴唇融合。口服避孕药内未含有大量的孕激素,不会产生这些畸形。
己烯雌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在孕期服用过己烯雌酚的孕妇,分娩的女婴在青春期可能患阴道腺癌。而且这类女孩后来发生子宫腔异常、月经病、宫颈功能不全、自发流产异位妊娠以及胎儿出生前死亡的危险增加。受影响的男性胎儿可出现阴茎畸形。
美克洛嗪
美克洛嗪常常用于晕动症所致的恶心呕吐,在动物中可引起先天畸形,但在人类还没有发现类似畸形。
抗癫痫药
癫痫的妇女在孕期服用了某些抗癫痫药,胎儿可能发生腭裂,心脏、面部、骨骼、手以及内脏器官的发育异常。也可出现精神发育迟缓。两种抗癫痫药特别容易引起先天畸形:三甲双酮的致畸危险率约为70%;丙戊酸的危险率约为1%。卡马西平是另一种抗癫痫药,被认为可引起相当多的不重要的出生缺陷。曾经认为有一组先天畸形与服用苯妥英有关,但后来发现未服用过抗癫痫药的癫痫病孕妇,分娩婴儿也可以发生类似的畸形。
用过苯妥英和苯巴比妥的孕妇所生婴儿出生时容易出血。因为这些药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对凝血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分娩前孕妇每天口服维生素k一个月或在婴儿出生后立即注射维生素k,可以预防这种副作用。癫痫孕妇在妊娠期要用最小有效剂量的抗癫痫药物,并必须严密监护。
癫痫患者即使在妊娠期未用任何抗癫痫药物,其婴儿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仍比未患癫痫孕妇高。惊厥频繁严重发作的、有妊娠并发症的、社会经济层次较低的以及保健护理不当的孕妇,其危险率更大。
疫苗
除了在特殊情况下,用活病毒制成的疫苗都不能用于将要怀孕或已经怀孕的妇女。风疹疫苗是一种活病毒疫苗,可以引起胎盘和胎儿感染。另一些活病毒疫苗,如麻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水痘黄热病等,以及其他疫苗,如霍乱、甲型和乙型肝炎、流感鼠疫狂犬病破伤风白喉斑疹伤寒等,只有在她们确实有感染上这些微生物危险时,才能接种。
甲状腺药物
用放射性碘治疗孕妇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放射性碘可以通过胎盘,并破坏胎儿的甲状腺,引起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低下。丙硫氧嘧啶和他巴唑用于治疗甲亢也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的甲状腺异常肿大。如果必须使用,一般选用丙硫氧嘧啶,因为胎儿和孕妇对它都有较好的耐受性。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常用于糖尿病人中血糖水平较低的患者。但在妊娠期间这类药物常常不能很好控制糖尿病,而且能引起新生儿的低血糖。因此,宁可用胰岛素来控制妊娠妇女的糖尿病
麻醉剂和非类固醇抗炎药
麻醉剂和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若孕妇大量服用,就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麻醉剂成瘾的孕妇其胎儿出生前也可以成瘾,并在出生后6小时至8天出现撤药症状。孕期如服用了大量的阿司匹林或其他的非类固醇抗炎药,可延迟分娩发作。可以引起胎儿的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连接的动脉导管在出生前(见第254节)闭合。正常情况下应在出生后才立即闭合。如果出生前动脉导管闭合,使血液流经肺部,而此时胎儿的肺部还没有扩张,加重了胎儿循环系统的负担
妊娠晚期用了非类固醇抗炎药,可使羊水量减少,对胎儿是一种潜在的危险。服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引起孕妇和新生儿出血。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可引起胎儿血中胆红素水平增加,产生黄疸,偶尔可损害胎儿大脑。
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物
妊娠前三个月服用抗焦虑药有可能引起胎儿先天畸形,尽管这种结果还未被证实。大多数抗抑郁药在孕期应用,是相对安全的。但是锂可以引起先天畸形,主要是心脏畸形。巴比妥盐,如苯巴比妥,孕妇服用后,有减轻新生儿黄疸的倾向。
抗生素
孕期应用抗生素可能带来很多麻烦。四环素可以通过胎盘沉积于胎儿骨骼和牙齿中与钙结合,结果使胎儿骨骼生长迟缓,婴儿的牙齿永久性黄染,牙釉质变软和过敏。妊娠中期至末期牙畸形的危险性最大。孕期应避免使用四环素,可选用其他一些安全的抗生素。
妊娠期使用链霉素、卡那霉素这类抗生素可以损害胎儿的内耳,导致耳聋。氯霉素对胎儿无害但在新生儿中可以引起灰婴综合征。环丙沙星在孕期不能使用,因为已经在动物中显示可致关节畸形。青霉素是安全的。
大多数磺胺类抗生素在孕晚期服用也可引起新生儿黄疸,严重时可导致大脑损害,但是有一种磺胺类抗生素,柳氮磺吡啶很少引起这种副作用。
抗凝血药
发育中的胎儿对华法林高度敏感。华法林是一种抗凝血剂。如果在妊娠前三月内服用这种药物,约有1/4的婴儿可能发生明显的先天畸形。同时,胎儿和母亲也可能发生异常出血。假若孕妇有发生凝血的危险,用肝素抗凝相对安全得多。但持续使用也会导致孕妇血小板数减少或骨质疏松症。
心血管疾病药物
某些孕妇在妊娠期需要用这类药物,控制原有的慢性疾病或在孕期发生疾病。如先兆子痫子痫。对先兆子痫子痫的孕妇频繁用药降低血压,可以影响胎盘功能。要严格观察。注意胎儿发生宫内窘迫(见第246节),这种现象常常是由于孕妇血压下降得过快,引起胎盘血流供应减少所致。使用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或心律紊乱时,药物可以迅速通过胎盘,而很少在出生前或出生后对胎儿产生影响。
孕期服用呋喃妥因、维生素k、磺胺及氯霉素这类药物,可引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胎儿和孕妇溶血。对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一种引起红细胞膜不稳定的遗传病)的妇女,妊娠期应注意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分娩和生产时用药
局部麻醉药、麻醉剂和其他镇痛剂一般都能通过胎盘对新生儿产生影响,导致发生呼吸困难(见第248节)。因此,如果分娩时需要使用麻醉药,应给予最小的有效剂量,并尽可能推迟给药,使胎儿在分娩前尽量少吸收麻醉药
其他药品
吸烟,妊娠期吸烟是有害的(见第244节)。妊娠期吸烟母亲分娩婴儿平均出生体重比不吸烟母亲所生婴儿少170g。流产、死胎和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在孕期吸烟母亲的婴儿中发生率都可能增加。
饮酒,孕妇在妊娠期饮酒可引起新生儿缺陷。孕妇大量酗酒,可能出现胎儿酒精综合征(见第252节)。这些婴儿生长发育迟缓、小头、面部畸形以及智力低下。少见的缺陷有关节畸形、心脏畸形。而且他们健康状况不良,出生后不久死亡的危险增大。目前还不清楚究竟要饮多少酒量才会引起这类综合征。所以,妇女在妊娠期最好停止饮酒。
咖啡是否对胎儿有害还有争论。已有几篇研究报告提出孕妇每天饮咖啡在7~8杯以上,可能有发生死胎、早产、低体重儿或者流产的危险性,但这些研究也有不足,因为很多饮咖啡的人同时也吸烟。随后一项研究对吸烟进行了探讨,认为胎儿出现这些问题是由烟草引起而不是咖啡。但是,孕期过量饮用咖啡是否对新生儿有害还不清楚。
可卡因,妊娠期使用可卡因可以增加流产胎盘早期剥离,大脑、肾脏和生殖器官先天畸形的危险。引起新生儿行为异常的相对少见。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妊娠期药物安全分类

类别说明
a人类研究显示没有危害
b动物研究显示没有危害,但还没有作人类研究;或动物研究显示有危害,而人类研究却没有危害
c没有作人类或动物研究,或动物研究有危害,但没有作人类研究
d人类研究显示有危害,但在某些病例中证明可以使用
x这种药物在孕期从未用过,但知道对人的危害超过其好处

妊娠20周以后直到分娩期胎儿娩出前的任何时间,发生正常位置的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自行剥离称为胎盘早期剥离。它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以突然腹痛阴道流血为特点,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母婴生命。本病诱因可有腹部受撞击或摔倒等外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羊水过多突然破膜,也可发生于以外倒转手法纠正臀位时和双胎的第一胎儿娩出使宫腔压力骤减时。
胎盘早剥有轻型与重型之分。轻型阴道流血显著,腹痛程度较轻,贫血不明显,胎儿多不受影响,易误认为是先兆早产。重型的典型表现是突发剧烈持续性腹痛阴道流血量较少甚至不出血,实则胎盘剥离处出血量多,但都积聚在子宫腔内。子宫受血刺激而变硬,贫血貌、冷汗休克,病人危急,胎儿常死于宫内。
本病的治疗,重型病人必须积极正确地抢救,轻型的要及早予以确诊、及时终止妊娠方能保母婴平安。本病的处理常需要剖宫产。
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外伤(特别要避免腹部直接受撞击),孕期积极治疗原有的高血压和肾脏病等合并症。做好产前检查,预防和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尤为重要,因为妊高征是胎盘早剥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重型胎盘早剥多见于重度妊高征病人。
此外,医生应正确指导和处理好臀位外倒转术、羊水过多双胎,防止胎盘早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