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

参考:肝肾阴虚

“肝炎” 相关论述

中医认为,肝病的初起,不外乎外因内因两个方面。外因多由于时邪湿热侵袭和饮食不洁;内因多由于情志不和、劳倦内伤而削弱了机体抵抗力。在预防保健上,首先要注意饮食营养和食品卫生,摄取充足的糖、蛋白质、维生素等,以保证机体营养物质的供给充足;忌食生冷不洁食物,并要注意个人卫生,减少传染的机会。祖国医学的脏腑理论也认为,肝胆与人的情志有密切的关系,有“怒则伤肝”之说,所以保持乐观情绪,心胸开阔,也是预防肝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食疗方
1.活泥鳅2000克,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排净肠内废物。次日放干燥箱内烘干或焙干,研末装瓶。每日1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15日为一疗程。有温中益气,解毒功效。
2.茵陈车前草各100克(或车前子20克),加水1000毫升,煮取800毫升,每服200毫升,加白糖20克,每日2~3次。有利湿清热功效。
3.茵陈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煮粥欲熟时,加入适量白糖稍煮1~2沸即可。每日服2~3次,7~10日为一疗程。有清利湿热、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4.酸枣5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1小时,加白糖适量。每日服1次。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有降低转氨酶作用。
5.枸杞子30克,母鸡1只,清汤1250克,料酒10克。将母鸡在鸡肛门部开膛,挖去内脏,洗净;将枸杞洗净装入鸡腹内,然后放入钵内(鸡腹部向上),摆上葱、姜,注入清汤,加盐、料酒、胡椒面,隔水蒸2小时取出,拣去姜、葱,调好咸淡即成。每日2次,吃肉渴汤,有保肝益精、养阴明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变、贫血等患者。
6.鲜芹菜100~150克,洗净,捣烂取汁,加蜂蜜炖服,每日1次。有清热解毒、养肝功效。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有三种意义,即1.原曾感染过乙肝病毒;2.重症肝炎;3.病情较严重。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有三种意义:1.丁型肝炎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慢性肝炎

肝炎之病无论属于何证,多与湿浊内蕴相关。故其治疗,亦无不以理湿为之重点。有症状不明显,由化验而确诊之肝炎患者,四诊亦无明显湿浊见征,以清化湿热为治多能获效。
此症西医名日肝炎,而中医定其病位不全在肝。其中黄疸型者与肝胆关系较为密切,明代《景岳全书》“黄疸”篇中已云:“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已初识黄疸与肝胆损害有关。
无黄疸型所蕴湿浊,虽亦不离于肝,然多关乎脾胃。《内经》论脾胃之生理功能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脾胃为人体水液代谢之关键脏器。若脾胃运化水湿之功能稍有障碍,于氤氲弥漫之湿浊不能廓清时,则易敛本病。故余治肝炎,除急性期湿热较盛者及不宜健脾者外,于辨证方中均加白术,脾胃健运则湿浊易化,湿浊化尽则肝复其常矣。且仲圣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张景岳之见解更为直捷:“肝脾俱实,单平肝气可也;肝强脾弱,舍肝而救脾可也。”此法对于甲型慢迁肝而现中气不足者更为有效。中气虚甚者,党参黄芪苡仁扁豆之属亦可酌情加入,无须过虑“湿热不可补”之说。盖此时虽有湿邪留着,已是“强弩之末”,难穿鲁缟矣。正扶其正气,以除余邪。倘患者中土犹健,而气血阴阳有所不足,或肝肾心肺功能有亏,亦宜于辨证方中参入相关调理之品。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犹此之谓也。

大柴胡汤出《伤寒论》,为治少阳阳明兼病之方。当今辨证治疗胆道疾患如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症等,每收捷效。肝胆相为表里,甲胆乙肝同属于木,不仅于病理上可互相影响,且治法与谴方用药亦多相通之处。如大柴胡汤黄疸肝炎,其利胆退黄之力恒在诸方之上。乃因黄疸肝炎不仅热郁肝胆,且兼肠胃湿浊蕴结。木士同病。或竟缘脾胃湿热、熏蒸肝胆,反侮其所不胜而成病,故治法亦宜兼顾肝胆脾胃,既行清肝解郁,亦泻阳明里实。据于此种机理,则大柴胡汤自属不易之方。
余治陈媪,曾患无黄疸型肝炎,经西医治后因症状消失,遂不介意。越数年忽发黄疸,全身色黄如染柏汁,急送某医院,入院仅数日即通知出院。于是转入专科医院,化验血清胆红素为567μmol/l,g、pt150u/ml(其余化验数据不详),该院诊断为阻塞性黄疸肝炎。经用多种最新高效药物及激素,黄疸持续不下。病房主任谓乃夫曰:“进来容易出去难,生还希望仅50%。”佣工为其擦身,盆水色呈深黄,家属深为忧虑到处奔走求治。得余友人之助,一再强余为治。余允勉为尽力,未许必效。诊见患者全身肤色金黄,神疲乏力,愠愠泛恶,胃纳尚可而脘腹不舒,头痛心烦,右胁痞满大便数日一行,情绪压抑,畏恐特甚。左脉大而兼迟涩,右脉按之软,舌淡苔白而干,中心至舌根呈灰黑色。据此脉证为肝胆湿热蕴结,疏泄之令不行,以致肝郁气滞,犯胃则脘胀便秘,侵脾则中气消损,运化失健。治法当疏肝清热、利湿消黄、兼益气扶中、健脾化浊。拟大柴胡汤加减。方为:
黄芪15g、太子参9g、柴胡9g、生大黄6g、(后下赤芍9g、炒枳实9g、姜半夏9g、郁金9g、茵陈30g、厚朴6g、黄芩9g、白英30g
上方服6贴后血清胆红素由567下降至480。皮肤黄染明显消退,眼结膜黄色消退过半。胃纳转佳,精神愉悦,舌上灰黑之苔亦除。惟上下腹胀满不适。在上方中加入莱菔子苏梗山豆根(9g)等,服7帖后胆红素下降203。但见两手振颤难以持物,于原方中减去山豆根,振颤即止。以后随证加减,服16帖胆红素降至9r7,以后逐渐下降。
患者于治疗期间曾出现较为严重之中枢神经症状,头痛失眠心烦易怒、惊恐畏惧,甚至闻及雷声而钻入床下。因而不得不更方予服数周。神经症状控制后,右眼球结膜充血严重,又经三星期始得渐消。黄疸消退后胃纳极佳,难免进食海鲜,致化验数据曾多次波动于正常值上下。总之该患者之治疗颇费周折,方药之中大黄有斩关夺隘之应,药后大便日行二、三次,成形而质软,通畅无阻,则自觉胸腹宽转,舒适异常,一日不便则腹中闷瞀。曾有一度大黄用至9g、也不更衣,不得已加芒硝1.5g、冲服大便即畅,如芒硝加至3g、则觉腹痛
山豆根一药,医刊报道加入对证方中消除黄疸极有效用。本例患者两次加用皆见大效,然两次均见双手振颤,停用后振颤即止,其中原因尚待探索。此外,方中白英不惟清热解毒,亦擅利胆退黄。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有甲、乙、丙型等几种,老年人多见乙型肝炎,且易慢性化。中医属于“胁痛”、“黄疸”等病。认为与湿热疫毒侵入人体有关。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注射、唾液、鼻咽分泌物、精液等途径。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肿大及肝功能受损,部分患者出现黄疸
此病病程一般1~3个月,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使病程迁延难愈,转为慢性,可至6个月或数年,如不加以防治,将引起肝细胞大量坏死,造成重症肝炎,导致死亡。
(一)起居调养法
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因此应注意隔离治疗,其被褥衣服要常消毒洗晒。卧床休息,每天8小时睡眠,可再加4~6小时。控制食量,避免肥胖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垂盆草30克(鲜品9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
(2)茵陈板蓝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3次。
2.中成药
(1)云芝肝泰,每次1包,每日2次。
(2)加味消遥丸,每次6~9克,每天2次。
(3)乙肝康,每次9克,每日3次。
(三)饮食调养法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戒烟酒。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可服食药茶、药膳等。
(1)鸡骨草30克,猪瘦肉60克,红枣4枚。猪肉洗净,切块,与鸡骨草红枣同入锅中,加水同煮熟。吃肉喝汤,治黄疸俱黄。
(2)猪肝60克,珍珠草30克,共煮煎熟,食肝饮汤,日服2次。
(四)针灸调养法
肝区痛者,取支沟胆俞足三里穴,留针10~15分钟;转氨酶升高者,取至阳大椎足三里穴,强刺激,用泻法,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
(五)气功调养法
内养功,取坐式。意守丹田,以鼻呼吸。先吸气,不停顿,徐徐呼气,呼气后不要停顿,只把呼气稍延长即可。如此反复,每日练2~4次,每次30~60分钟。
练功前后,自己用掌心环状按摩肝区约100次。此外,晨起两目平视远处目标5~10分钟,并以拇指及食指从眼内角到外角擦眼皮36次,然后用双食指尖按摩两侧睛明穴,左右转睛36次。

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认为病毒性肝炎病原体至少有五种,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戌型肝炎病毒(hev),它们的特性、传播途径、临床经过均不完全相同(表26-1),但它们均能引起肝炎病变。
表26-1 五型病毒性肝炎比较

项目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戌型肝炎
病毒havhbvhcvhdvhev
病毒分类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黄病毒(缺陷病毒)杯状病毒
病毒大小27nm42nm30~60nm40nm27~34nm
基因ss rna(+)
7.8kb
dsdna
3,2kb
ssrna(+)
10.5kb
ssrna(-)
1.7kb
ssrna(+)
3.5kb
抗原havag
(vp1~4)
hbsag
hbcag
hbeag
hcvaghdvaghevag
传播途径肠道传播肠道外及性传播多数肠道外传播多数和肠道外传播肠道传播
潜伏期(范围)25天(15~45天)75天(40~120天)50天(15~90天)50天(25~75天)40天(20~30天)
慢性化3~10%40~70%2~70%
暴发性肝炎0.2%0.2%0.2%2~20%0.2~10%

1977年意大利学者rizzetto用免疫荥光法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细胞核内发现一种新的病毒抗原,并称为δ因子(delta agent)。它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增殖,现已正式命名为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
hdv体形细小,直径35~37nm,核心含单股负链共价闭合的环状rna和hdv抗原(hdag),其外包以hbv的hbsag。
经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证明,hdv rna与hbv dna无同源性,也不是宿主细胞的rna。hdv—rna的分子小量很小,只有5.5×105,这决定了hdv的缺陷性,不能独立复制增殖。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d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但主要分布于南意大利和中东等地区。其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与母鹦间垂直感染等方式传播。高危人群包括药瘾者及多次受血者。
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hdv的感染需同时或先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感染的基础。hdv与hbv的同时感染称为共同感染(coinfection);发生在hbv先感染基础上的hdv感染称为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许多临床表明,hdv感染常可导致hbv感染者的症状加重与病情恶化、因此在暴发型肝炎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hbsag携带者重叠hdv感染后,常可表现为急性发作,病情加重,且病死率高。
hdv 的致病机理与免疫性还不清楚。一般认为hdv对肝细胞有直接的致细胞病变作用。在hdv感染黑猩猩的动物实验中,hdv—rna的消长与肝脏损害的程度相关。丁型肝炎的收藏,hdag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核内,随后出现hdag血症,可用免疫荧光、放射免疫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检测。但患者标本应先经去垢剂处理,除去表面的hbsag以暴露出hdag,才能检测到。hdag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抗—hdv,先是lgm 型,随后是lgg型抗体的出现。在慢性感染过程中所检出的抗体常以lgg为主。
迄今,对hdv感染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有报道长疗程的干扰素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切断hdv的传播途径是主要预防措施之一,如尽量避免反复输血或使用血制品,戒除药瘾,严格注射器、针头与针灸针的消毒,认真做好病人的早期诊断与隔离,患者排泄物与用品的消毒等。此外,防止医源性传播对本病的预防也甚重要。

戊型肝炎(hepatitiv e )是一种经粪一口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自1955年印度由水源污染发生了第一次戊型肝炎大暴发以来,先后在印度、尼泊尔、苏丹、苏联呈尔吉斯及我国新疆等地都有流行。1989年9月东京国际hnanb及血液传染病会议正式命名为戊型肝炎,其病原体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 在分类学上为属于杯状病毒科。
he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呈球形、直径27~34nm无囊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目前尚不能在体外组织培养,但黑猩猩、食蟹猴、恒河猴、非州绿猴、狨猴对hev敏感,可用于分离病毒。hev在碱性环境中稳定,有镁、锰离子存在情况下可保持其完整性,对高热敏感,煮沸可将其灭活。
hev基因组长 7.6kb,3′端有poly a尾,有三个开放阅读读框(orf),orf1位于5′端(约2kb)是非结构蛋白基因,含依赖rna的rna多聚酶序列,orf2位于3′端(约2kb)是结构蛋白的主要部分,可编码核衣壳蛋白,orf3与orf1和orf2有重叠(全长369bp),也是病毒结构蛋白基因,可编码病毒特异性免疫反应抗原。
hev随病人粪便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并可经污染食物,水源引起散发或暴发流行,发病高峰多在雨季或洪水后。潜伏期为2~11周,平均6周,临床患者多为轻中型肝炎,常为自限性,不发展为慢性hev主要侵犯青壮年,65%以上发生于16~19岁年龄组,儿童感染表现亚临床型较多,成人病死率高于甲型肝炎,尤其孕妇患戊型肝炎病情严重,在妊娠的后三个月发生感染病死率达20%。hev感染后可产生免疫保护作用,防止同株甚至不同株hev再感染。有人报告绝大部分患者康复后血清中抗hev抗体持续存在4-14年。
实验诊断可通过电镜从粪便中找病毒颗粒,rt-pcr检测粪便胆汁中hev-rna,及用重组hev-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作抗原,进行elisa检查血清中抗hev igm,igg抗体等。
戊型肝炎一般预防与乙型肝炎相同,普通免疫球蛋白作紧急被动免疫无效。

(一)年龄
1.儿童病例的病情一般较轻,病程较短恢复完全。但1岁以内乳幼罹患肝炎时病情较重,易于发生为重症肝炎肝硬化
2.老年期:老年人罹患肝炎多为黄疸型,淤胆多见,且持续时间较长;重型肝炎发生率较高,病死率亦较高。
(二)妊娠 妊娠妇女合并肝炎者常发生黄疸,病情一般较重;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较高,且易引起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胎儿先天畸型等;产程中及产后易发生大量出血。

慢性肝炎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大多低下,致使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通过免疫反应引起肝细胞损伤,若能恢复免疫功能,病毒能被清除,使肝脏功能得以恢复。现已试用的药物有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猪苓多糖、香菇菌多糖、云芝胞内多糖及白细胞介素-2等。

干扰素有α、β和γ三种,以α-干扰素作用最强。其作用机理是阻断病毒繁殖和复制,但不能进入宿主细胞直接杀灭病毒,而可与细胞膜接触并在细胞内产生一种特殊蛋白,即抗病毒蛋白,可抑制病毒mrna信息的传递,从而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干扰素还能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脱壳、翻译和病毒装配。干扰素还能增强致敏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b细胞有毒性作用,而表现对免疫反应的抑制。干扰素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消除感染的病毒和防止病毒进入肝细胞。慢性活动性肝炎使用干扰素剂量应偏大,300万-600万单位,隔天一次,疗程应偏长,6-12个月。

免疫核糖核酸;是从hbsag免疫的动物脾及淋巴结取得,具有免疫生物活性,可传递特异性免疫,有使hbeag阴转及产生e抗体的作用。用法为隔天一次,皮下注射,每次2ml,3个月1疗程。未见不良反应。

胸腺肽;在体外能促进t细胞的成熟分化,增强抗体形成,我国是从牛或猪胸腺中提取的血清胸腺因子。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有免疫增强作用,恢复ts细胞功能、肝功能改善,有的病人hbsag被清除。治疗剂量为每天5-10mg,疗程3-6个月。治疗过程中未见到严重副作用。

多糖类中药:如猪苓多糖、香菇菌多糖、云芝胞内多糖、虫草菌丝等均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实验证明有减轻肝损伤、促进肝脏再生及促进机体提前产生抗——hbs抗体和增加抗体的量。

转移因子:是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由t细胞产生,并能转移或增强对特异抗原的细胞免疫,用患急性乙肝(恢复期)病人淋巴细胞制备的转移因子,可传递对hbsag的免疫反应,已经体外试验得到证明。它可使血清转胺酶活力及hbsag滴度发生暂时性变化。转移因子进入人体不是本身直接作用,而作用于白细胞,增强白细胞的免疫机能再发挥作用。

白细胞介素-2(il-2):il-2是th细胞在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下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具有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现已能用基因重组方法生产il-2。已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il-2生成能力和对il-2反应明显降低。il-2促进t细胞增殖,促进nk细胞、ctl和lak细胞的分化。还可诱导一系列淋巴因子的产生,如干扰素γ、b细胞生长因子、b细胞分化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因此,il-2活性降低可导致上述免疫功能低下,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清除受感染并有病毒增殖的肝细胞,从而造成患者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状态。经用il-2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加,hbv增殖受到抑制,甚至转氨酶水平可降至正常范围。

肝炎是任何原因引起的肝脏发炎。
肝炎一般由病毒引起,特别是肝炎病毒,分为5种:甲、乙、丙、丁、戊。肝炎也可由不常见的其他病毒引起。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黄热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肝炎的非病毒因素是酒精和药物肝炎可以是急性的(病程少于6个月),或者慢性的。肝炎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
甲型肝炎病毒 主要是由粪便到口的途径传播,是卫生条件差的结果。经水传播和食物传播流行很常见,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更为如此。食用污染的生牡蛎有时造成流行。散发病人通常是由病人接触引起,也很常见。绝大多数甲型肝炎不引起症状,不能被查见。
乙型肝炎病毒 较比甲型肝炎病毒而言不易被传播,能被传播的方式是血液和血液制品,但由于在美国采用的预防措施得以保证安全的血液供应,乙肝的血液传播极为少见。乙肝传播常见于共用注射器的毒品使用者,在性伙伴中也常见,包括异性恋和男性同性恋。感染乙肝病毒的怀孕妇女可在出生时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婴儿
进行肾透析的病人、癌症病房病人和接触血液制品的医务人员,接触乙肝病毒的危险最大。在封闭环境中(如监狱和精神病院)因紧密的个人接触,接触乙肝的危险也大。
乙型肝炎可以由携带病毒的健康者传播,昆虫叮咬是否传播乙肝病毒尚不明了,许多乙肝病人无确切的传染原因。在远东和部分非洲地区,乙型肝炎是许多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因。
丙型肝炎病毒 该病毒至少在血液传播引起的肝炎中(加上许多散发的急性肝炎病例)占80%的比例。在共同使用注射器和注射药物的人群中丙肝传染最常见。性传播少见。许多慢性肝炎、某些肝硬化肝癌由丙肝引起。酒精性肝病的病人常伴有丙肝,但原因不明。这种疾病的合并发生比任一单发疾病对肝脏的损害更大。少部分健康人可携带丙肝病毒。
丁型肝炎病毒 仅与乙肝病毒合并感染,使乙型肝炎更加严重。吸毒成瘾者患此病危险性高。
戊型肝炎病毒 偶然引起流行,类似于甲型肝炎病毒,至今为止,这类流行仅发生于发展中国家。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五种肝炎病毒之一引起的肝脏炎症。绝大多数病人起病突然,仅持续几周。
【症状和诊断】
急性病毒性肝炎通常症状发生突然,包括食欲下降、身体不适、恶心呕吐,常有发热。吸烟的病人,厌恶吸烟是典型症状。偶尔,特别是乙肝病人可出现关节痛风疹(皮肤荨麻疹)。
几天后,尿的颜色加深,出现黄疸,绝大多数代表性症状在这个阶段消失。尽管黄疸进行性加深,但病人感觉较前好一些。胆汁淤积的症状(胆汁流停止或减少)如大便灰白,一般瘙痒可出现,黄疸一般1~2周内可达到高峰,随后减轻,2~4周内消失。
急性病毒性肝炎根据病人症状和肝功能检查进行诊断,半数病人肝脏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和触痛。
急性病毒性肝炎必须同其他几种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鉴别,例如:本病早期的流感样症状与其他病毒性疾病,如流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类似,酒精性肝炎也会出现发热黄疸,后者发生在长期大量饮酒者。如果血液检查中发现病毒蛋白或肝炎病毒抗体,即可作出相应的诊断。
【预后】
急性病毒性肝炎预后差别极大,从仅类似于流感样症状到致死性的肝衰竭。一般而言,乙型肝炎比甲型肝炎更严重,有时是致命的,特别是在老年人。丙型肝炎病程经过有时不能把握,急性期疾病经过通常温和,但肝功能可以在有改善后又再次恶化达几个月之久。
急性病毒性肝炎即便不经治疗,也可在4~8周内恢复。甲型肝炎极少转为慢性,5%~10%的乙型肝炎可转为慢性,表现较轻或发展到很严重。丙型肝炎极有可能转为慢性(大约75%的机会)。丙型肝炎尽管较轻,且常不伴任何症状,但却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因为大约20%的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在携带病毒期间,病人无症状但仍然是被感染的,这种情况仅见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不见于甲肝病毒。慢性病毒携带者可最终发展成肝癌
【治疗】
严重的急性病毒性肝炎需住院治疗,但绝大多数病人不需住院。发病几天后食欲可恢复,病人不必卧床休息,不必严格限制饮食和活动,也不需补充维生素,绝大多数病人在黄疸消退后可恢复工作。即使肝功能检查有一些异常也可如此。
【预防】
好的卫生环境有助于预防甲肝流行,因为甲肝病人的粪便具有传染性,必须经特殊处理。任何类型急性肝炎的血液也同样对待。此外,感染病人不需隔离,隔离对于防止甲肝传播没有帮助,也不能阻断乙肝、丙肝的传播。
应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以减少输血引起的感染。使用志愿者捐献的血而不用购买的血。对供血者进行乙肝和丙肝检查,这样可大大减少因输血传染乙肝和丙肝的患病率。
针对乙肝的预防接种刺激机体免疫防卫系统很好地保护了大多数人。但预防接种对透析病人、肝硬化患者和伴有免疫系统损害的病人没有帮助。预防接种尽管对已患乙肝的病人无效,但对经常接触乙肝病人的人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全球性预防乙肝接种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患甲肝危险较高的人群可给予甲肝疫苗注射(如到甲肝流行地区的旅游者),但目前尚无丙肝、丁肝和戊肝疫苗。
没有预防接种但有肝炎接触的人可以行抗体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进行预防,抗体可立即对病毒性肝炎起到预防作用,但使用剂量因情况不同而差别极大。已经接触乙肝病人血液,也许是偶然的一次穿刺(肌注等)的人,乙肝免疫球蛋白比普通免疫血清球蛋白好。伴乙肝的母亲出生的婴儿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给予预防接种,这种联合使用可使70%这类婴儿免患慢性乙型肝炎。

肝炎之病无论属于何证,多与湿浊内蕴相关。故其治疗,亦无不以理湿为之重点。有症状不明显,由化验而确诊之肝炎患者,四诊亦无明显湿浊见征,以清化湿热为治多能获效。
此症西医名日肝炎,而中医定其病位不全在肝。其中黄疸型者与肝胆关系较为密切,明代《景岳全书》“黄疸”篇中已云:“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已初识黄疸与肝胆损害有关。
无黄疸型所蕴湿浊,虽亦不离于肝,然多关乎脾胃。《内经》论脾胃之生理功能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脾胃为人体水液代谢之关键脏器。若脾胃运化水湿之功能稍有障碍,于氤氲弥漫之湿浊不能廓清时,则易敛本病。故余治肝炎,除急性期湿热较盛者及不宜健脾者外,于辨证方中均加白术,脾胃健运则湿浊易化,湿浊化尽则肝复其常矣。且仲圣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张景岳之见解更为直捷:“肝脾俱实,单平肝气可也;肝强脾弱,舍肝而救脾可也。”此法对于甲型慢迁肝而现中气不足者更为有效。中气虚甚者,党参黄芪苡仁扁豆之属亦可酌情加入,无须过虑“湿热不可补”之说。盖此时虽有湿邪留着,已是“强弩之末”,难穿鲁缟矣。正扶其正气,以除余邪。倘患者中土犹健,而气血阴阳有所不足,或肝肾心肺功能有亏,亦宜于辨证方中参入相关调理之品。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犹此之谓也。

大柴胡汤出《伤寒论》,为治少阳阳明兼病之方。当今辨证治疗胆道疾患如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症等,每收捷效。肝胆相为表里,甲胆乙肝同属于木,不仅于病理上可互相影响,且治法与谴方用药亦多相通之处。如大柴胡汤黄疸肝炎,其利胆退黄之力恒在诸方之上。乃因黄疸肝炎不仅热郁肝胆,且兼肠胃湿浊蕴结。木士同病。或竟缘脾胃湿热、熏蒸肝胆,反侮其所不胜而成病,故治法亦宜兼顾肝胆脾胃,既行清肝解郁,亦泻阳明里实。据于此种机理,则大柴胡汤自属不易之方。
余治陈媪,曾患无黄疸型肝炎,经西医治后因症状消失,遂不介意。越数年忽发黄疸,全身色黄如染柏汁,急送某医院,入院仅数日即通知出院。于是转入专科医院,化验血清胆红素为567μmol/l,gpt150u/ml(其余化验数据不详),该院诊断为阻塞性黄疸肝炎。经用多种最新高效药物及激素,黄疸持续不下。病房主任谓乃夫曰:“进来容易出去难,生还希望仅50%。”佣工为其擦身,盆水色呈深黄,家属深为忧虑到处奔走求治。得余友人之助,一再强余为治。余允勉为尽力,未许必效。诊见患者全身肤色金黄,神疲乏力,愠愠泛恶,胃纳尚可而脘腹不舒,头痛心烦,右胁痞满大便数日一行,情绪压抑,畏恐特甚。左脉大而兼迟涩,右脉按之软,舌淡苔白而干,中心至舌根呈灰黑色。据此脉证为肝胆湿热蕴结,疏泄之令不行,以致肝郁气滞,犯胃则脘胀便秘,侵脾则中气消损,运化失健。治法当疏肝清热、利湿消黄、兼益气扶中、健脾化浊。拟大柴胡汤加减。方为:
黄芪15g 太子参9g 柴胡9g 生大黄6g (后下)  赤芍9g 炒枳实9g 姜半夏9g 郁金9g 茵陈30g 厚朴6g 黄芩9g 白英30g 
上方服6贴后血清胆红素由567下降至480。皮肤黄染明显消退,眼结膜黄色消退过半。胃纳转佳,精神愉悦,舌上灰黑之苔亦除。惟上下腹胀满不适。在上方中加入莱菔子苏梗山豆根(9g)等,服7帖后胆红素下降203。但见两手振颤难以持物,于原方中减去山豆根,振颤即止。以后随证加减,服16帖胆红素降至9r7,以后逐渐下降。
患者于治疗期间曾出现较为严重之中枢神经症状,头痛失眠心烦易怒、惊恐畏惧,甚至闻及雷声而钻入床下。因而不得不更方予服数周。神经症状控制后,右眼球结膜充血严重,又经三星期始得渐消。黄疸消退后胃纳极佳,难免进食海鲜,致化验数据曾多次波动于正常值上下。总之该患者之治疗颇费周折,方药之中大黄有斩关夺隘之应,药后大便日行二、三次,成形而质软,通畅无阻,则自觉胸腹宽转,舒适异常,一日不便则腹中闷瞀。曾有一度大黄用至9g 也不更衣,不得已加芒硝1.5g 冲服大便即畅,如芒硝加至3g 则觉腹痛
山豆根一药,医刊报道加入对证方中消除黄疸极有效用。本例患者两次加用皆见大效,然两次均见双手振颤,停用后振颤即止,其中原因尚待探索。此外,方中白英不惟清热解毒,亦擅利胆退黄。

所有慢性病的治疗都是身体自身血气能力足够之后才有能力启动,是身体自己治的,肝炎也不例外。我的经验是肝炎的治疗必需身体的血气很充足时才会启动,因此,养足血气是最基本的方法,如果想要更快的痊愈,适当的灸疗或找到合适的健康食品是会有帮助的。
有一些健康食品的解决方案对整体自疗会有加速的效果,这种食品必需能让胆功能不好的人也能吸收,同时在血气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也能协助人体清除一些垃圾。这样的食品可以使调养的速度加快。
根据我的了解,要让胆功能不好的人也能快速吸收,必需把食物加工成类似经胆汁处理过的物质,同时避免过度的淬取,淬取会去掉太多人们以为没有用但实际上是有用的物质。
能协助人体清除垃圾的健康食品则以去除自由基(freeradicals)的物质为主,这些东西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由于寒气处理不当所造成的问题,是现代人新的问题。古代没有感冒特效药,所以这类情形没有现代普遍。因此许多古方反而没有太大用处。
如果有钱想要快一点,就花钱使用健康食品,加上生活习惯的改善,可能用一半的时间就能达到健康的目的。2005-02-17
※※※※※※※
叶子说:
您好!小三阳嘴唇的颜色发紫,边缘都是深紫色。读过您的书,我分析是他的肝脏受到损伤,毒素排不出去,体现在嘴唇。同时,我近期发现,他后背从胸到肾上的部位,出现25*15cm呈长方形的深色区域,肌肉有些发死。是什么问题呢,请您指教!谢谢!10/20/2005
吴清忠 说:
嘴唇的色泽反应了血液的颜色,血液总量偏少时,血液进入肝肾清洗的频率降低,血中垃圾逐渐增加,颜色就愈来愈深,嘴唇的色泽也跟着变深。
同样的当血液总量愈来愈少时,进入肌肉的血液也愈来愈少,皮肤也愈来愈干,于是就出现您看到的背后状况。
肝炎的调养,只有靠血液总量增加,人体自身的能力才能克服。10/20/2005
叶子说:
谢谢吴老师的回复!像乙肝这种情况,本来身体的吸收能力就不好,胆汁分泌的也不多,如何更有效的补血呢?10/21/2005
吴清忠 说:
一式三招。10/21/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