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 Huánɡ Qí )

别名: 绵芪 , 绵黄芪

黄芪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用量:
9~30g。
性味:
甘,温。
归经:
归肺、脾经
炮制:
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黄芪:取黄芪片,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多列。栓内层为3~5列厚角细胞。韧皮部射线外侧常弯曲,有裂隙;纤维成束,壁厚,木化或微木化,与筛管群交互排列;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导管间有木纤维;射线中有时可见单个或2~4个成群的石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粉末黄白色。纤维成束或散离,直径8~30μm,壁厚,表面有纵裂纹,初生壁常与次生壁分离,两端常断裂成状,或较平截。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黄色,具缘纹孔排列紧密。石细胞少见,圆形、长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较厚。
(2) 取本品粉末3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加于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5g,内径10~15mm)上,用40%甲醇100ml 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 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2 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7: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 下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hsiao 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

黄芪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性味:
性温,味甘。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 羟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皂甙Ⅰ、Ⅴ、Ⅲ( astragalosideⅠ、Ⅴ、Ⅲ) 。
附方:
1、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
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5、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血淋。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
7、少淋。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8、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9、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10、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上。一天三次。
12、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芪、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13、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性状:
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略扭曲,长30~90cm,直径0.7~3.5cm。表面淡棕黄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的可见网状纤维束。质坚韧,断面强纤维性。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生境分布:
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现广为栽培。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2~18对;小叶片广椭圆形或椭圆形,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色,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雄蕊10,二体;子房有长柄。荚果膜质,半卵圆形,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来源: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黄芪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补齐固表,托生肌。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用法用量:
3~5钱,大量可用至1~2两。
性味:
甘,微温。
药理作用:
1、正常大鼠饲以含黄芪粉末的事务1周后,测其耗氧量比服药前逐渐增加。
2、能加强正常心脏收缩,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心作用。
3、本品能使管状血管和肾脏血管扩张,并使全身末梢血管扩张,皮肤循环畅盛,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
4、实验者在自己身上进行了利尿试验,证明黄芪有中等的利尿作用。
5、黄芪磨成粉末加入饲料给大白鼠喂服3日,有阻抑实验性肾炎的作用。
6、黄芪对小白鼠有镇静作用,能维持数小时。
7、家兔口服黄芪,可使血糖明显下降。
8、对大白鼠离体子宫具有兴奋收缩作用。
9、抑菌试验:本品在体外对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1.膜荚黄芪根含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酮(2’,4’-dihydroxy-5,6-dimethoxyisoflavone)、胆碱(choline)、甜菜碱(betaine)、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醛酸及微量的叶酸。
2.内蒙古黄芪根含β-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
附方:
1、体虚自汗:(玉屏风散黄芪5钱,白术3钱,防风2钱。水煎服。
2、脾胃虚弱以及气虚下陷引起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补中益气汤黄芪4钱,党参白术当归各3钱,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各1.5钱。水煎服。
3、失血体虚:黄芪1两,当归2钱。水煎服。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黄芪1两,当归龙眼肉五味子各5钱,红枣10枚,黑豆1两。水煎服。
5、脑血栓:黄芪0.5~1两,川芎2钱,当归赤芍地龙桃仁牛膝丹参各3钱。水煎服。
6、白细胞减少症、贫血:生黄芪鸡血藤各2两,当归1两,党参熟地黄各5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孕妇当归减量。
7、乳汁缺乏:黄芪1两,当归5钱,王不留行路路通丝瓜络、炮山甲各2钱。水煎服。
8、各种神经性皮炎黄芪党参山药各5钱,当归莲子苡米荆芥蛇床子牛蒡子地肤子蝉蜕各4钱,甘草2钱。有感染者加生地黄3钱,黄柏4钱。老人、儿童酌减。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并用热药渣搽患处。
炮制:
黄芪:将黄芪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放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100斤用炼熟的蜂蜜25斤)。
栽培:
适应性强,南北各地均可栽培,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及石灰质壤土生长较好。种子繁殖,北方,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播种,条播,行距1尺,开浅沟,深约1寸,将种子均匀撒播沟内,覆土半寸左右,每亩播种量2~3斤,播种后注意浇水保湿,约2~3周出苗;秋播者需至第二年春季出苗,出苗后,生有4~6片叶时,间苗,株距4~6寸。若采用穴播,每穴可播种5~7粒。生长期间可追肥1~2次;秋季注意排水以预防白粉病及根腐病发生,如发现后则可喷洒0.3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
生境分布:
1.膜荚黄芪:生于山坡灌丛及旱坡砂质壤土地区。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四川和西藏等省区。
2.内蒙古黄芪:生于山野。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和西藏等省区。
原形态:
1.膜荚黄芪(卜奎芪、口芪)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直而长,圆柱形,稍带木质,长20~50厘米,根头部径1.5~3厘米,表明淡棕黄色至深棕色。茎直立,具分枝,被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基部有披针形托叶,叶轴被毛;小叶13~31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0.8~3厘米,先端稍钝,有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有白色长柔毛,无小叶柄。夏季叶腋抽出总状花序,较叶稍长;花萼5浅裂,筒状;蝶形花冠淡黄色,长约1.6厘米,旗瓣三角状倒卵形,翼瓣和龙骨瓣均有柄状长爪。荚果膜质,膨胀,卵状长圆形,长2厘米余,先端有喙,被黑色短柔毛。种子5~6粒,肾形,棕褐色。
2.内蒙古黄芪红蓝芪、白皮芪) 形似上种,惟其托叶呈三角状卵形,小叶较多,25~37片,小叶片短小而宽,呈椭圆形。花冠黄色,长不及2厘米。荚果无毛,有显著网纹。
来源:
为豆科黄芪属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及内蒙古黄芪a. mongholicus bunge的野生品秋季挖根;栽培品播种后4~5年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采挖,除去茎苗及须根,晒干。
备注:
1、同属植物中下列数种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区也作黄芪入药。
(1)黑毛果黄芪白芪)astragalus tongolensis ulbr.,分布于甘肃、青海和四川等省。其根甘肃称白大芪、马芪,青海称土黄芪,亦作黄芪入药。
(2)金翼黄芪astragalus chrysopterus bunge,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省。其根河北称小黄芪,甘肃南部作小白芪入药。
(3)多花黄芪astragalus floridus benth.,分布于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及西藏地区。其根四川作川绵芪或白绵芪入药。
(4)茂汶黄芪astragalus maowenensis hsiao,mss.产四川茂汶县。
(5)云南黄芪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在西藏部分地区以根作黄芪入药。
(6)梭果黄芪astragalus ernestii comb.,其根具有膜荚黄芪的利尿降压作用,但强度较弱。四川理塘有以代黄芪用者。
2、同科岩黄芪属(hedysarum)的多种植物,商品称为红芪,有时作黄芪入药。
3、个别地区过去常有将豆科苜蓿属植物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安徽),草木樨属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东北),白香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desr.(山西),锦鸡儿属植物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buchoz) rehd.(华东),棘豆属植物蓝花棘豆oxytropis caerulea (pall.) dc.(河北、山西),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青海),野扁豆属植物野扁豆dunbaria villosa makino(河南)和锦葵锦葵属植物圆叶锦葵malva rotundifolia l.(江苏),蜀葵属植物蜀葵althaea officinalis l.(新疆)等的根称“土黄芪”或直接混称“黄芪”的,应注意鉴别,不要误作黄芪使用。

“黄芪” 相关论述

黄芪三两 桂枝二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湿气在下,中于水冷,从腰以下重,两足肿,脉沉而涩者,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主之。

防己二两 甘草一两(炙) 白术一两 黄芪二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喘者加麻黄五分;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之,温令有微汗差。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五枚 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诸黄,小便自利者,当以虚劳法,小建中汤主之。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 (劈)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再煎取三升,分温三服。

太阴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者,此为水在膈上,宜半夏茯苓汤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芪三两
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阴病,欲吐不吐,下利时甚时疏,脉浮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脉浮弱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失精家,少阴脉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者,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者,男子则失精,女子则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亦主之。

即前方小建中加黄芪一两半。气短,胸满者,加生姜一两;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大便秘结者,去大枣,加枳实一两半;肺气虚损者,加半夏三两。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

防已一两 甘草五钱(炙)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
右四味,剉如麻豆大,每抄五钱匙,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一升半,煮取八合,去滓,温服;喘者,加麻黄五钱,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有微汗差。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越婢汤主之。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合,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以美酒醢易之。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暮常盗汗,此荣气热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身必甲错;若发热不止者,久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辙,轻者,久久身必(闰),(闰)即胸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以下无汗,腰臗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黄芪汤主之。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五枚 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痛,黄汗出,故曰历节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日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日枯,枯泄相搏,名日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御,四属断绝,身体赢瘦,独足肿大,黄汗出,两胫热,便为历节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肥盛之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也。
肢节疼痛,身体赢瘦,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主之。

乌头五枚(切) 麻黄三两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先以蜜二升煮乌头,取一升,去滓,别以水三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纳蜜再煮一二沸,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病历节,疼痛,两足肿,大小便不利,脉沉紧者,甘草麻黄汤主之;脉沉而细数者,越婶加白术汤主之。(二方俱见前)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胃气不足,则手足逆冷,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前通则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寒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主之。

黄芪三两 当归半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妇人陷经漏下色黑如块者,胶姜汤主之。

释名」亦名戴糁戴椹、草、百本王孙。(“芪”原作为“耆”)。
气味」(根)甘、微温、无毒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
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5、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血淋。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
7、少淋。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8、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9、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10、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上。一天三次。
12、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芪、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13、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郭某,男,18岁,本就脾胃虚弱,少食不化,自认为饮食积聚,两日服开胸顺气丸六袋(6g /袋),若贫者遭劫、困者被掠,致中州一虚再虚。症见面色暗淡萎黄,体倦无力,饮食不思,食后气逆欲吐,腹痛肠鸣大便干秘,心下悸动,小腹下坠,喜温喜卧。诊腹软而不痛,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无力。
脉症分析,证属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肝木乘土,升降失调。治当温补脾胃,和肝缓急。拟黄芪建中汤治之:
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草6g 生姜6片红枣5枚饴糖30g 三剂
二诊:药后思食,惟食后心下胀满,恶心减轻,腹痛下坠亦止,大便仍秘,口干口苦,脉弦细弱。此脾胃虚弱,一时难复,培土建中,法不可更。拟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0g 甘草6g 陈皮10g 半夏10g 山药15g 红枣5枚三剂
三诊:诸症减轻,日趋向愈,嘱服参苓白术散以资巩固。

班某,七岁顽童。年前十月,左腿根部长一肿物,初如杏核,渐长如大枣,坚硬木痛,微热不红。逾月,有破溃之兆,公社医院手术引流,年后五月,消炎、抗结核药未停,然切口终不敛合。
鱼口者,便毒溃后之谓也。便毒生于腿根折纹缝中,溃后身立则口合,身屈则口张,状如鱼口开合,故名。本案患儿稚阳之体。气血不足,弱质实难与邪抗衡,故久溃不愈。观其面黄体瘦,脓汁清稀如泔,便知阳气虚弱。疮口淡红隐青,显系瘀血阻滞。故补气化瘀当为本案治则
医林改错》云:黄芪赤风汤“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凝。”夫人之周身既能气通血活,何患诸疾不除。
拟:
黄芪30g 赤芍10g 防风6g 蜈蚣2条
仅用二剂,七日后鱼口敛闭。
按:黄芪赤风汤,重用黄芪益气扶正,托生肌,赤芍行瘀防风解毒。加蜈蚣者,《本经》谓其解疮疡肿毒,治瘰疬溃烂。如此顽证,服药不过二剂,花费亦仅六角,便迅速治愈。岐黄之道,救苦之乐,余尽享矣。此1970年仲夏之事也。

主要原料:黄芪30克,粳米100克,陈皮未1克,红糖少量。
制作方法:将生黄芪浓煎取汁,粳米红糖少量与之同煮,粥成加陈皮末,稍煮即成。
效用说明:适宜于慢性腹泻、体虚自汗、老年性浮肿慢性肝炎肾炎、气血不足等症。

主要原料:肥乳鸽2只,黄芪6克,枸杞子6克,水发口蘑30克,鸡蛋清1个,精盐2克,料酒9克,葱、姜末各9克,湿淀粉15克,猪油50克。
味精适量。
制作方法:黄芪切成薄斜长片,枸杞子口蘑清水洗净。再将乳鸽宰杀放血,用70—80℃的热水烫一下,去毛,开膛取出五脏,剁去头、爪,切成1.5厘米见方的块,用凉开水泡出血沫,捞出控干水分。把鸽子肉块和口蘑用鸡蛋清、湿淀粉、精盐、猪油、味精、葱姜未和料酒拌匀,盛入碗内,枸杞子码在碗底及碗的四周,黄蔑片放在鸽子肉内上屉蒸烂,取下装入盘中即成。
效用说明:适宜于肝肾虚弱所引起的头昏眼花、视力减退、腰酸腿软、多汗自汗、体虚乏力等症。对风疹皮肤瘙痒痈肿,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主要原料:猪里脊肉400克,黄芪50克,蛋黄1个,水淀粉20克,葱段、姜片各10克,酱油12克,料酒5克,植物油500克,味精、精盐少许。
制作方法:将黄蔑切片,水煮提取浓缩汁50毫升备用。将里脊肉去掉白筋,片成0.4厘米的片,两面用刀划成十字花,再切成0.8厘米宽、2.5厘米长的条。放凉水碗内,淘净血沫,用净布振干放入碗内,加葱姜、味精、料酒、酱油、盐。10分钟后,去掉葱姜,用净布振干。将蛋黄、水淀粉放在碗内,用手搅成糊,将里脊肉放人糊内搅匀。锅置于火上加入植物油,待油热三成,将里脊肉逐块下锅,炸成金黄色肉发起时,将油诧出,随将兑好的汁及黄茂浓缩汁洒在肉上,翻两下即成。
效用说明:补肾养血,益气固表。适宜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血虚之症。对老年体虚、产后及病后体弱者更为适宜。

主要原料:猪肝500克,黄芪60克,盐少许。
制作方法:将肝、黄芪同煮,肝熟汤成后捞出黄芪,食肝饮汤。食用时可加盐少许。
效用说明:益气、养血、通乳。凡因产后血虚气少,以致乳汁甚少,且伴有面色晄白、气短自汗、乏力倦怠等症者,可辅饮此汤。

主要原料:净嫩母鸡1只(约重1000克),黄蔑20克,精盐5克,葱段、姜片各10克,料酒15克,清汤500克,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方法:黄茂洗净,切长斜片。将净鸡先入沸水锅内氽片刻、捞出,用凉水冲洗。把黄芪片整齐地装入鸡腹腔内,并将鸡放入汽锅内,加入葱段、姜片、料酒、清汤、盐,用棉纸封口,上展用旺火蒸约2小时,出展后,拣出葱、姜,把黄明从鸡腹内取出,码放在鸡上,并加上胡椒粉调味即成。
效用说明:益气升阳,养血补虚。适宜于脾虚食少、乏力、气虚自汗,以及感冒血虚眩晕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也可作为病后体弱、营养不良贫血肾炎内脏下垂患者的保健膳食。

主要原料:鲤鱼1条(约重700克),黄芪30克,水发玉兰片50克,水发香菇50克,葱20克,蒜5克,姜10克,酱油15克,醋20克,白糖25克,泡辣椒2个,清汤100克,水淀粉100克,植物油750克(耗油150克),精盐、料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黄芪切长斜片,用水煮提取浓缩汁30克,并从提取后的黄芪片中挑出处形好的数片,留作上菜时点缀用。鲤鱼去鳞、鳃和内脏,用刀将两面斜划6—7刀,刀的深度到鱼刺为度,距离相等,放入装有料酒、酱油的碗内浸渍约5分钟,取出用净布搌干,再用水淀粉均匀地抹在鱼身上。葱切成丝、花各一半,蒜切成未、丝各一半,泡辣椒去籽,切成细丝,玉兰片、香菇均切成4厘米长的细丝。锅置于火上,倒入植物抽,烧沸后先将鱼头放入锅内,立即翻转炸另一边,将鱼炸成深黄色,捞出放入盘中。锅中留油100克,将葱、姜、蒜、泡辣椒、玉兰片、香菇全部入锅炒匀,再将酱油、白糖、醋和清汤、水淀粉及黄蔑浓缩汁调匀入锅,以汤勺搅匀成浓汁并起小泡,呈金黄色时,将盘中的鱼以净布盖上,用手拍打,使鱼身松软,将锅内浓汁淋在色面,撒上葱丝、泡辣椒丝即成。
效用说明:适宜于内伤劳倦脾虚泻泄、气虚血脱、水肿胀满、产后乳汁不下等气虚血衰症,以及年老体虚、产后气血两虚、病后身体恢复等,皆可食用。

主要原料:鲥鱼1条(约重600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酱牛口条(或瘦酱牛肉)50克,玉兰片50克,豆瓣酱30克,辣椒糊20克,葱15克,姜5克,蒜5克,香油25克,植物油500克(耗油75克),酱油、米醋白糖、料酒、大料适量。
制作方法:党参黄芪切斜长片,分别水煮提取浓缩汁各10克,鲥鱼内脏及鳃(不要去鳞),洗净,酱牛口条、玉兰片切成1厘米的小丁。炒勺放在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时,将鲥鱼下勺炸透,呈金黄色。再把炒勺放在旺火上,放入植物油15克,将葱末、姜末、蒜末、大料、豆瓣酱以及辣椒糊一同放入勺内煸炒至金黄色,然后用料酒一烹,放点水,加米醋、酱油、味精、白糖香油,将鱼下勺,见开后撇去浮沫,把酱牛口条和玉兰片丁放在鱼的一侧,移至微火上烤透(在烤的过程中,要把鱼翻过来,烤另一面)。再移至旺火上,加入党参黄芪浓缩汁,等到鱼汁烧至少量时,将勺拿下,把鱼摆在盘中央,将配料及鱼汁一井浇在鱼身上即成。
效用说明:健脾强身。适宜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自汗盗汗、食少口渴、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贫血崩漏等气衰血虚症。病后身体虚弱和年老体虚者也可食用。

主要原料:猴头菌150克,黄芪30克,嫩鸡肉250克,油菜心100克,清汤750克,精盐5克,料酒15克,葱20克,生姜15克,味精、胡椒面少许。
制作方法:猴头菌冲洗后,放入盆内用温水发胀,约30分钟,捞出削去底部的本质部分,洗净切成0.2厘米厚的大片,将发猴头菌的水用纱布过滤待用,黄芪洗净,切斜片。鸡肉剁成约3厘米长、1.5厘米宽的长方块,葱切段,姜切片,油菜心用清水洗净待用。锅烧热下入猪油,投入姜、葱、鸡块煸炒后,放入精盐、料酒、发猴头菌的水、黄芪和少量的清汤,用武火烧沸后再用小火烧约1小时,然后下入猴头菌片再煮30分种。先捞出鸡块放在碗内,再捞出猴头菌片盖在上面。汤中下入油菜心、味精、胡椒面,略煮片刻即成。
效用说明:补气养血,补脑强身。可作为病后体弱、体虚易患感冒及营养不良贫血神经衰弱慢性肾炎糖尿病患者的滋补食疗膳食。

主要原料:黄芪120克,母鸡1只,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母鸡去毛及肚肠洗净,再将黄芪放入母鸡腹中缝合,置锅中加水及姜、葱、大料,盐等炖熟即成。
效用说明:补气养血,益精髓。凡因大病、久病、产后失血过多及肝肾慢性亏虚诸病,皆可辅食。

主要原料:黄芪100克,银耳、鸡、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银耳泡发洗净,黄芪洗净,鸡退毛除去内脏。将鸡、银耳黄芪同锅炖透喝汤。
效用说明:滋补。适宜于一切虚弱之症。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干燥根。
『常用名』怀芪、口芪、箭芪、布斗、正小皮、冲正、寸芪、红兰芪等。
『产地』内蒙、山西、四川、甘肃、陕西。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春冬季用温水抢洗,夏秋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加盖湿布,润透取出切半分厚斜片,烘干。也可用微火烤软切片,2、4、8月天气回潮,取其本身回潮切片。若取补中,则用蜜炙,每斤药用蜜4两,投入锅内炼开,再下药片用文火拌炒,至金黄色,摊冷以疏散不粘手为佳。若取其和中健胃,则用米炒,每斤药用米3两,将锅烧热,米药同炒,至焦黄色为度。亦可用酒炒法,随炒随加入酒,呈淡黄色,酒炒达表补虚。
『用量』9~18克。
『贮存』装石灰箱或炕箱内保存,蜜炙放瓷坛内装。

原料:黄芪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固表,利水消种,托毒生肌。利尿,强壮,降血压。
用途:气虚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黄芪5g、山药5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气益阴
用途:脾胃气弱诸症;糖尿病慢性肠炎;慢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黄芪60克,活甲鱼1000克,生姜10克,盐、黄酒适量。
【制作】甲鱼活杀,洗净,每只切为4块;黄芪洗净,控净水分,将黄芪甲鱼放入砂锅内,加冷水浸没。先以武火烧开,加盐、黄酒、生姜调味,改用文火炖2小时,离火。每次食1小碗,喝汤食甲鱼,分2~3日吃完。
【作用】滋肝肾,益元气,清虚热。适宜于骨蒸劳热,气短乏力,盗汗,妇女子宫脱垂等症。

『主治』风痱身无痛,半身不遂,手足无力。
药物炙黄芪白芍桂枝。加姜枣。
『服法』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