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蘑

( Kǒu Mó )

口蘑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健脾补虚;宣肺止咳;透疹。主头晕乏力;神倦纳呆;消化不良咳嗽气喘麻疹欲出不出;烦躁不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品30-60g。
性味:
甘;辛;性平
归经:
肺;脾;胃经
性状:
性状鉴别 ( 1)香杏口蘑 菌盖半球形或平展,直径6-11cm,白色、淡土黄色或深蛋壳色,表面光滑,边缘内卷,菌肉厚,类白色。菌褶稠密,不等长,白色或带淡黄色。菌柄长3.5-10cm,直径1.5-3.5cm,白色或淡黄色,表面具纵纹,中实。气香,味淡。
(2)蒙古口蘑 菌盖半球形或平展,直径3-17m,白色,有的边缘内卷。菌肉厚,白色。菌褶稠密,不等长,白色。菌柄长3.5-7cm,直径1.5-4.6cm,基部稍膨大,白色,中实。气香,味淡。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香杏口蘑 生于草原沃土上。夏、秋季雨后,形成蘑菇圈。
2.蒙古口蘑生于草原上。夏、秋季雨后形成蘑菇圈。
资源分布:1.香杏口蘑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等地。
2.蒙古口蘑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等地。
原形态:
1.香杏口蘑 菌盖宽6-12cm。半球形至平展,光滑,不粘,带白色或淡土黄色至浅土红色,边缘内卷。菌肉白色,肥厚。菌褶白色或稍带黄色,稠密,窄,弯生,不等长。菌柄长3.5-10cm,租1.5-3.5cm,白色或稍带黄色,具条纹,中实。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5-6.2)μm×(3-4)μm。
2.蒙古口蘑 子实体白色,菌盖宽3-17cm。半球形至平展,白色,光滑,初期边缘内卷。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稠密,弯生,不等长。菌柄粗壮,白色,长3.5-7cm,粗1.5-4.6cm,中实,基部稍膨大。孢子光滑,无色,椭圆形,(6-9.5)μm×(3.5-4)μm。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口蘑科真菌香杏口蘑和蒙古口蘑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loma gambosum (fr.)gill.[calocybe gambasa (fr.)s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在子实体幼小时期(蘑菇钉)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口蘑” 相关论述

主要原料:嫩母鸡净肉750克,干口蘑50克,葱段、姜片各10克,鸡油50克,精盐、味精、料酒各适量,胡椒面少许。
制作方法:鸡肉剁成长方块,放凉水盆内多洗几次,出净血沫,放入大碗内,加葱段、姜片、精盐,料酒、胡椒面。另将口蘑放碗内,加白开水两勺,用盘扣住,待口蘑发软时捞出(汤留用),片成薄片,再放开水锅内洗两次,除净沙子,捞在鸡肉碗内,对入口蘑汤150克,鸡油50克搅匀,上屉蒸约50分钟取出,去掉葱姜,放在大汤盘中即成。
效用说明:补益脾胃,消渴止痢。适宜于体虚瘦弱、泄泻、下痢、水肿小便频数崩漏带下,产后乳少贫血及癌症恢复期患者,亦可作为病后体虚、年老体弱者的营养食疗

主要原料:茭白1500克,干口蘑10克,精盐5克,料酒5克,葱、姜各5克,水淀粉10克,鸡清汤200克,鸡油5克,猪油500克(耗油75克),味精、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茭白剥去叶子用小刀削去根皮,洗净切成3厘米的段,再劈两半,然后切成均匀的条。干口蘑放入碗中,用温水泡软后洗净,用刀切成片,葱切段,姜切片。将锅旺火烧热,倒入猪油,烧至五成熟时下茭白条滑透(时间不宜过长),起锅倒入漏勺中控油。锅底留少许油,重新上火烧热,下入葱段、姜片,炸至呈金黄色时烹入鸡清汤。再加料酒、精盐、白糖,锅开后撇净浮沫,捞出葱姜后下口蘑片、茭白条、味精烧透,用水淀粉勾芡,淋鸡油,起锅装盘即成。
效用说明:热病烦燥口渴,目赤黄疸痢疾等症。本品为寒滑之物,脾胃虚冷、精滑、便泄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