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

( Lián Zǐ )

别名: 的 , 薂 , 莲肉 , 莲米 , 藕实 , 水芝丹 , 莲实 , 泽芝 , 莲蓬子

莲子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主脾虚久泻;泻久痢肾虚遗精滑泄小便不禁;妇人崩漏带下;心神不宁;惊悸;不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性味:
甘;涩;平
归经:
心;脾;肾;胃;肝;膀胱经
各家论述:
1.《本经》: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2. 孟诜: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利益十二经脉血气。
3.《本草拾遗》:令发黑,不老。
4.《食医心镜》:止渴,去热。
5.《日华子本草》:益气,止渴,助心,止痢。治腰痛,泄精。
6.《日用本草》:止烦渴,治泻痢,止白浊
7.《滇南本草》:清心解热。
8.《纲目》: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血病
9.《本草备要》:清心除烦,开胃进食,专治噤口痢淋浊诸证。
10.《随息居饮食谱》:镇逆止呕,固下焦,愈二便不禁。
11.《纲目》: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士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极舆也。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得此理。
12.《本经逢原》:石莲子,本莲实老于莲房,堕入淤泥,经久坚黑如石,故以得名。为热毒噤口痢之专药。补助脾阴而涤除热毒,然必兼人参之大力开提胃气,方始克应。若痢久胃气虚寒,口噤不能食,则为戈戟也。
13.《玉楸药解》: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
14.《医林纂要》:莲子,去心连皮生嚼,最益人,能除烦、止渴、涩精、和血、止梦遗、调寒热。煮食仅治脾泄久痢、厚肠胃,而交心肾之功减矣。更去皮,则无涩味,其功止于补脾而已。
15.《重庆堂随笔》:莲子,交心肾,不可去心,然能滞气
16.《王氏医案》:莲子,最补胃气而镇虚逆,若反胃由于胃虚,而气冲不纳者,但日以干莲子细嚼而咽之,胜于他药多矣。凡胃气薄弱者常服玉芝丸,能令人肥健。至痢症噤口,热邪伤其胃中清和之气,故以黄连苦泄其邪,即仗莲子甘镇其胃。今肆中石莲皆伪,味苦反能伤胃,切不可用。惟鲜莲子煎之,清香不浑,镇胃之功独胜,如无鲜莲,干莲亦可。
用药禁忌:
中满痞胀大便燥结者,忌服。
1.《本草拾遗》:生则胀人腹,中薏令人吐,食当去之。
2.《本草备要》:大便燥者勿服。
3.《随息居饮食谱》:凡外感前后、疸、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临床应用:
石莲子并能止呕、开胃,常用治噤口痢
化学成分:
含碳水化合物(62%),蛋白质(6.6%),脂肪(2.0%),钙( 0.089 %),磷( 0.285%),铁( 0.0064%)。脂肪中脂肪酸组成: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0.04%,棕榈酸(palmiticacid)17.32%,油酸(oleic acid)21.91%,亚油酸(linoleicacid)54.17%,亚麻酸(linolenic acid)6.19%。果实含和乌胺(higenamine)。果皮含荷叶碱(nuciferine),原荷叶碱(nornciferine),氧黄心树宁碱(oxoushinsunine)和 n-去甲亚美罂粟碱(n-norarmepavine)。
附方:
①治久痢不止:老莲子二两(去心),为末,每服一钱,陈米汤调下。(《世医得效方》)②治下痢饮食不入,俗名噤口痢:鲜莲肉一两,黄连五钱,人参五钱。水煎浓,细细与呷。(《本草经疏》)③治噤口痢石莲不以多少,不炒,剥去壳,将肉并心,碾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百一选方》)④治心火上炎湿热下盛小便涩赤,淋浊崩带,遗精等证: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芪(蜜炙)、人参各七钱半。上锉散。每三钱,麦门冬十粒,水一盏半,煎取八分,空心食前服。(《局方清心莲子饮)⑤治心经虚热小便赤浊:石莲肉(连心)六两,炙甘草一两。细末。每服二钱,灯心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莲子六一汤)⑥治小便白浊梦遗泄精:莲肉益智仁龙骨(五色者)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用清米饮调下。(《奇效良方莲肉散)⑦补虚益损:莲实(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一宿,入大猪肚内,用水煮熟,取出焙干。上为极细末,酒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温酒送下。(《医学发明》水芝丸)⑧治病后胃弱,不消水谷:莲肉粳米各炒四两,茯苓二两。共为末,砂糖调和。每用两许,白汤送下。(《士材三书莲肉糕)⑨治翻胃石莲肉,为末,入些豆蔻末,米汤乘热调服。(《任斋直指方》莲子散)⑩治产后胃寒咳逆呕吐不食,或腹作胀:石莲肉两半,白茯苓一两,丁香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用姜汤或米饮调下,日三服。(《妇人良方石莲散)
炮制:
拣尽杂质即可,或砸碎、去皮、去心用。或将石莲子置锅内水煮后,切开,去皮,晒干。
鉴别: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1g,加对70%乙醇10ml,冷浸 4h,滤过,滤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棉子糖加 75%乙醇溶解,作对照品。吸取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适量,分别点于同-硅胶g板上,以正丁醇-冰酪酸-水(4:1:5),展开2次,喷以a-萘酚硫酸液,10℃加热显色,供试品包潜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
性状:
性状鉴别种子略呈椭圆形或类球形,长1.2-1.7cm,直径0.8-1.5cm。表面浅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细纵纹和较宽的脉纹,先端中央呈乳头状突起,深棕色,常有裂口,其周围及下方略下陷。种皮菲薄,紧贴子叶,不易剥离。质硬,破开后可见黄白色肥厚子叶2枚,中心凹入成槽形,具绿色莲子心。气无,味甘、涩,莲子心极苦。以个大饱满者为佳。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①淀粉粒众多,单粒椭圆形、广卵圆形或蚌壳形,长5-21μm,直径5-13μm,脐点缝状,层纹不明显。②子叶薄壁细胞壁做呈链珠状,隐约可见纹孔域,纹孔类三角形或稍延长,排列紧密。③种皮表皮细胞表面现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气孔保卫细胞新月形,细胞现网格样纹理,副卫细胞4-7。④胚根细胞长方形,排列整齐,墨菲薄,有的含脂肪油滴。
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土温达10℃以上时。种藕顶芽开始萌发,气温达15℃以上时,茎叶生长,20-30℃最适宜茎叶生长和开花结果,25-35℃最适结藕,当气温下降至15℃以下时植株停止生长。对水位要求:生长初期5-10cm最适,生长盛期20-30cm,水位最高不宜淹没立叶。栽培技术 以支藕、子藕作种,选土壤肥沃、保水保肥的水田。种藕一般要2节,每穴栽子藕2支或亲藕、子藕1支。每1hm2栽 7500-12000支,栽时按藕形开沟,将藕横放,顶芽向下倾斜。盖泥平沟,压紧防止浮起。
田间管理除草,及时摘除枯黄浮叶。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一般在主茎长出1-2片叶时追肥1次,每 1hm2施粪肥15000-22500kg或氮肥225kg左右,以促进立叶生长和分枝。病虫害防治长腿水叶甲,用 40%乙敌粉每1hm230kg,拌细土375kg,施入田面,放入浅水后耕火土中。莲窄摇蚊,幼虫期喷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莲藕黑斑病、莲藕揭斑病,发病开始用5o%多菌灵500倍加0.3 %洗衣粉喷雾;及时清除病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水泽、池塘、湖沼或水田内,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广布于南北各地。
原形态:
莲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洞,外生状不定根。节上生叶,露出水面;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粗壮,圆柱形,多刺;叶片圆形,直径25-90cm,全缘或稍呈波状,上面粉绿色,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花直径10-20cm,芳香,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瓣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3-5cm;雄蕊多数,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于托之一;心皮多数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内,子房椭圆形,花柱极短。花后结“莲蓬”,倒锥形,直径5-10cm,有小孔20-30个,每孔内含果实1枚;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cm,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cm,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lumbo nucifere gaertn.
采收和储藏:9-10月间果实成熟时,剪下莲蓬,剥出果实,趁鲜用快刀划开,剥去壳皮,晒干。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莲子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
6~15g。
性味:
甘、涩,平。
归经:
归脾、肾、心经
炮制:
略浸,润透,切开,去心,干燥。
鉴别:
(1)本品粉末类白色。主为淀粉粒,单粒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类三角形,有的具小尖突,直径4~25μm,脐点少数可见,裂缝状或点状;复粒稀少,由2~3分粒组成。色素层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表面观呈类长方形、类长多角形或类圆形,有的可见草酸钙簇晶。子叶细胞呈长圆形,壁稍厚,有的作连珠状,隐约可见纹孔域。可见螺纹和环纹导管。
(2)取本品粉末少许,加适量水混匀,加碘试液数滴,呈蓝紫色,加热后逐渐褪色,放冷,蓝紫色复现。
(3)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ml,浸泡,滤过,滤液置试管中,加α-萘酚试液数滴,摇匀,沿管壁缓缓滴加硫酸1ml,两液接界处出现紫色环。
(4)取本品粗粉5g,加氯仿30ml,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莲子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丙酮(7: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状:
本品略呈椭圆形或类球形,长1.2~1.8cm,直径0.8~1.4cm。表面浅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细纵纹和较宽的脉纹。一端中心呈乳头状突起,深棕色,多有裂口,其周边略下陷。质硬,种皮薄,不易剥离。子叶2,黄白色,肥厚,中有空隙,具绿色莲子心。无臭,味甘、微涩;莲子心味苦。
来源: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成熟种子。除去莲心者称莲肉。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莲房,取出果实,除去果皮,干燥。

莲子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养心,益肾,补脾。涩肠。治夜寐多梦,遗精淋浊久痢虚泻,妇人崩漏带下石莲子并能止呕、开胃,常用治噤口痢
①《本经》:"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②盂诜:"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利益十二经脉血气。"
③《本草拾遗》:"令发黑,不老。"
④《食医心镜》:"止渴,去热。"
⑤《日华子本草》:"益气,止渴,助心,止痢。治腰痛,泄精。"
⑥《日用本草》:"止烦渴,治泻痢,止白浊。"
⑦《滇南本草》:"清心解热。"
⑧《纲目》:"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血病。"
⑨《本草备要》:"清心除烦,开胃进食,专治噤口痢淋浊诸证。"
⑩《随息居饮食谱》:"镇逆止呕,固下焦,愈二便不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性味:
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本草蒙筌》:"味甘涩,气平寒,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性微凉,无毒。"
④《随息居饮食谱》:"鲜者甘平,干者甘温。"
归经:
入心,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胃、膀胱三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兼入手少阴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脾、肝、肾四脏。"
各家论述:
①《纲目》:"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权舆也。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得此理。"
②《本经逢原》:"石莲子,本莲实老于莲房,堕入淤泥,经久坚黑如石,故以得名。为热毒噤口痢之专药。……补助脾阴而涤除热毒,然必兼人参之大力开提胃气,方始克应。若痢久胃气虚寒,口噤不能食,则为戈戟也。"
③《玉楸药解》:"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
④《医林纂要》:"莲子,去心连皮生嚼,最益人,能除烦、止渴、涩精、和血、止梦遗、调寒热。煮食仅治脾泄久痢、厚肠胃,而交心肾之功减矣。更去皮,则无涩味,其功止于补脾而已。"
⑤《重庆堂随笔》:"莲子,交心肾,不可去心,然能滞气。"
⑥《王氏医案》:"莲子,最补胃气而镇虚逆,若反胃由于胃虚,而气冲不纳者.但日以干莲子细嚼而咽之,胜于他药多矣。凡胃气薄弱者常服玉芝丸,能令人肥健。至痢症噤口,热邪伤其胃中清和之气,故以黄连苦泄其邪,即仗莲子甘镇其胃。今肆中石莲皆伪,味苦反能伤胃,切不可用。惟鲜莲子煎之,清香不浑,镇胃之功独胜,如无鲜莲,干莲亦可。"
用药禁忌:
中满痞胀大便燥结者,忌服。
①《本草拾遗》:"生则胀人腹,中薏令人吐,食当去之。"
②《纲目》:"得茯苓山药白术枸杞子良。"
③《本草备要》:"大便燥者勿服。"
④《随息居饮食谱》:"凡外感前后、疸、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化学成分:
含多量的淀粉和棉子糖,蛋白质16.6%,脂肪2.0%,碳水化物62%,钙0.089%,磷0.285%,铁0.0064%。
子荚含荷叶碱、n-去甲基荷叶碱、氧化黄心树宁碱和n-去甲亚美罂粟碱。氧化黄心树宁碱有抑制鼻咽癌能力。
附方:
①治久痢不止:老莲子二两(去心),为末,每服一钱,陈米汤调下。(《世医得效方》)
②治下痢饮食不入,俗名噤口痢:鲜莲肉一两,黄连五钱,人参五钱。水煎浓,细细与呷。(《本草经疏》)
③治噤口痢石莲不以多少,不炒,剥去壳,将肉并心,碾为细末。铡艮二钱,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④治心火上炎湿热下盛小便涩赤,淋浊崩带,遗精等证: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芪(蜜炙)、人参各七钱半。上锉散。每三钱,麦门冬十粒,水一盏半,煎取八分,空心食前服。(《局方清心莲子饮
⑤治心经虚热小便亦浊:石莲肉(连心)六两,炙甘草一两。细末。每服二钱,灯心煎汤调下。(《仁斋直指方莲子六一汤
⑥治小便白浊梦遗泄精:莲肉益智仁龙骨五色者)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用清米饮调下。(《奇效良方莲肉散
⑦补虚益损:莲实(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一宿,入大猪肚内,用水煮熟,取出焙干。上为极细末,酒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温酒送下。(《医学发明》水芝丸)
治病后胃弱,不消水谷:莲肉粳米各炒四两,茯苓二两。共为末,砂糖调和。每用两许,白汤送下。(《士材三书莲肉糕)
⑨治翻胃石莲肉,为末,入些豆蔻末,米汤乘热调服。(《仁斋直指方莲子散
⑩治产后胃寒咳逆呕吐不食,或腹作胀:石莲肉两半,白茯苓一两,丁香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用姜汤或米饮调下,日三服。(《妇人良方石莲散
炮制:
拣尽杂质即可,或砸碎、去皮、去心用。或将石莲子置锅内水煮后,切开,去皮,晒干。
性状:
石莲子(《别录》)
又名:甜石莲壳莲子带皮莲子。呈卵圆形成椭圆形,两头略尖,长1.5~2厘米,直径0.8~1.2厘米,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被灰白色粉霜,除去后略有光泽,可见密生的浅色小点;顶端有小圆孔,基部有短果柄,果柄旁有圆形棕色小突起。质坚硬,不易破开;果皮厚约1毫米,内表面红棕色。内种子一颗,即莲肉。气无,味涩檄甘。以色黑、饱满、质重坚硬者力佳。
莲肉(《纲目》)
又名:石莲肉(《局方》)。呈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0.7~1.2厘米。外皮红棕色或黄棕色,有纵纹,紧贴于种仁上,不易剥离;一端有深红棕色的乳状突起,多有裂口。有的种子已除去外皮,其表面呈黄白色,种仁2片,肥厚,质坚硬,有扮性,中央有大形空隙,内有绿色的胚芽(莲心)。气无,味甘淡微涩。以个大、饱满、整齐者为佳。
生境分布:
自生或栽培于池塘内。我国大部地区有分布。主产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江西。以湖南产品最佳,福建产量最大。此外,山东、安徽、山西、河南、辽宁、黑龙江、云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原形态:
莲(《别录》),又名:荷(《诗经》),芙渠(《尔雅》),芙蓉水芝(崔豹《古今注》)。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肥厚横走,外皮黄白色,节部缢缩,生有鳞叶与不定根,节间膨大,内白色,中空而有许多条纵行的管。叶片圆盾形,高出水面,直径30~90厘米,全缘,稍呈波状,上面暗绿色,光滑,具白粉,下面淡绿色: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圆柱形,中空,高达1~2米,表面散生刺毛。花梗与叶柄等高或略高;花大,单一,顶生,直径12~23厘米,粉红色或白色,芳香;萼片4或5,绿色,小形,早落;花瓣多数,长圆状椭圆形至倒卵形,先端钝,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多数,早落,花药线形,黄色,药隔先端成一棒状附属物,花丝细长,着生于花托下;心皮多数,埋藏于花托内,花托倒圆锥形,顶部平,有小孔20~30个,每个小孔内有1椭圆形子房,花柱很短,果期时花托逐渐增大,内堡海绵状,俗称"莲蓬",长宽均5~10厘米。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厘米,果皮坚硬、革质;内有种子1枚,俗称"莲子"。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来源:
为睡莲科植物果实种子。秋末、冬初割取莲房,取出果实,晒干;或收集坠入水中、沉于淤泥内的果实,洗净、晒干。或除去果壳后晒干。经霜老熟而带有灰黑色果壳的称为"石莲子";除去果壳的种子称为"莲肉"。
出处:
本草经集注

“莲子” 相关论述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种子
性味归经】甘、涩,平。入脾、肾、心经
【功效】养心安神,益肾固涩,健脾止泻。
【临床应用】1.用于心悸虚烦失眠等症。
莲子能养心宁神,常配合茯苓酸枣仁柏子仁等药,用于心悸失眠等症。
2.用于肾虚遗精崩漏带下等症。
莲子益肾,且有固涩作用,对下元虚损遗精、崩带等症,常配合沙苑蒺藜菟丝子芡实山药牡蛎等同用。
3.用于脾虚久泻
莲子健脾而固肠,用治脾虚久泻,常配合白朮茯苓淮山药等同用。
【处方用名】湘莲肉、建莲肉、莲子肉(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1.石莲子:又叫甜石莲。为成熟莲子莲蓬将裂开时采集者(莲子去果皮、石莲子不去果皮),或修整池塘时捡取落入淤泥中的莲实性味苦寒,功能除湿热开胃进食。适用于噤口痢久痢久泻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市售另有一种名为苦石莲者,为豆科植物喙荚云实南蛇勒)的种子,味极苦辛,应予区别。
2.莲须:又叫莲蕊须。为荷花的花蕊。性味甘平。功能清心固肾,涩精,止血。适用于肾虚滑精遗精、尿频、遗尿,以及吐血崩漏等症。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3.荷花:为莲的花瓣。性味苦甘温。可捣烂外敷,治天泡湿疮
4.莲房:又叫莲蓬壳。为莲的成熟花托。性味苦涩温。功能化瘀止血,适用于妇女崩漏尿血等症。外用烧存性,研末,可涂治天泡。近来也有用本品煎服用治子宫颈癌者。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清心莲子饮和剂局方》:石莲子人参茯苓黄耆甘草麦冬黄芩地骨皮车前子。治气阴不足遗精淋浊消渴,以及妇人血崩带下等症。
【文献摘录】《本经》:「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食疗本草》:「主五藏不足,伤中,益十二经脉血气。」
本草纲目》:「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血病。」

主要原料:莲子肉去皮带心50克,桂圆肉3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干莲子磨粉,用水调成糊状,放入沸水中,同时放入桂圆肉,煮成粥,加入冰糖
效用说明:补益心肾,安神固精。适宜于因心肾下交、水火失济而引起的心悸失眠,男子遗精、女子多梦等症。

主要原料:莲子肉、茯苓麦冬各300克,白糖桂花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莲子肉、茯苓麦冬共研成细面,加入白糖桂花拌匀,用水和面蒸糕。
效用说明:宁心健脾。凡因心阴不足脾气虚弱而引起的消渴心悸、食少、形瘦、乏力等症者,可辅食此糕。

主要原料:去心莲子150克,银耳25克,冰糖200克,桂花卤少许。
制作方法:莲子用水浸泡,胀发后用温水泡二三遍,倒入碗中加勺开水,以漫过莲子为宜,上屉蒸50分钟左右取出备用。将银耳放在碗中,用温水泡软,待其涨发后,摘去黄根、洗净,掰成小瓣,上屉蒸熟备用。取锅置于火上,倒入清水1500克,加入冰糖桂花卤烧开,撇净浮沫,放入银耳略烫一下,捞在大汤碗内,然后把蒸熟的莲子滗去原汤,也倒在汤碗内,将锅内的冰糖汁浇在汤碗内即成。
效用说明:滋阴润肺,补脾安神。适宜于心烦失眠干咳痰少、口于咽干等症。也可作为食少乏力等患者的补益食疗

主要原料:莲子125克,鸡蛋清125克,冰糖100克。
制作方法:莲子放入容器里,加入少许碱和适量的开水,用竹炊帚反复擦洗,中间要换两次水,直擦至外皮洁白即好,并去掉莲心。将莲子清水洗净,放入碗中,加入适量水,上屉用旺火蒸酥备用,将鸡蛋清置于汤盘中,用竹筷使劲向一个方向搅打(不要间歇),直打到竹筷直立于鸡蛋清中即好。
取锅置于火上,加入清水750克,放入冰糖莲子,烧开后放入打好的鸡蛋清,用手勺将它切成大块,倒入汤碗中即成。
效用说明:补肾健脾养心安神。适宜于脾虚泄泻遗精崩漏带下心烦不寐、多梦易醒、心火尿赤、淋浊涩痛等症。

主要原料:莲子300克,冰糖200克,白糖200克,金糕30克,桂花卤少许。
制作方法:将在子用水浸泡,胀发后用温水洗二三遍,倒入碗中加上开水(以漫过莲子为宜)上屉蒸50分钟左右取出备用。把锅置于火上,加2000克凉水,开锅后将冰糖白糖一齐下入,开锅后撇去浮沫。然后用干净白布将糖水过滤,将莲子倒入海碗,将金糕切成小丁撒在莲子上,加入桂花,再将过滤好的糖汁浇入即成。
效用说明:补肾健脾养心安神。适宜于脾虚泄泻遗精崩漏带下心烦不寐、多梦易醒、心火尿赤、淋浊涩痛等症。

主要原料:龙眼肉100克,鲜莲子200克,冰糖150克,白糖50克,湿淀粉适量。
制作方法:龙眼肉放入凉水中洗净(块大的撕成两半),捞出控干水分
莲子剥去绿皮、嫩皮,并去莲子心,洗净,放在开水锅中氽透,捞出倒入凉水中。在锅内放入750克清水,加入白糖冰糖,烧开撇去浮沫。把龙眼肉莲子放入锅内,用湿淀粉勾稀芡,锅开盛入大碗中即成。
效用说明:适宜于血虚心悸健忘失眠、气血不足、脾虚泄泻浮肿、以及妇女因气血两虚引起的病症。

主要原料:鸡脯肉250克,鲜莲子100克,水发香菇15克,玉兰片15克,熟火腿10克,蛋清1个,清汤1000克,料酒10克,鸡油10克,熟猪油100克,精盐、味精、湿淀粉适量。
制作方法:鸡脯肉去筋切丁,用蛋清和少许湿淀粉浆好,把香菇、玉兰片、火腿切成小菱形块。将鲜莲子氽一下,凉后去皮去心,再用开水氽一下,滗去水分待用。将鸡丁用热油滑至七成熟,滗去油,再放入配料及味精、料酒、盐少许,勾湿淀粉,淋上鸡油,出勺时加入鲜莲子,翻炒两下即成。
效用说明:健脾补肾,养心强身。适宜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肢软无力、失眠心烦不安、遗尿遗精等患者食用。

『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
『常用名』相莲、建莲、湖莲。
『产地』长江流域及南部、湖南、福建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8月采收。
炮制方法』取莲子、用清水略润,取出切开去心,晒干即得。
『用量』9~15克。
『贮存』装白铁箱内,加盖,防潮、虫。

原料:莲子10g、花茶3g。
用法:用莲子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可不用茶。
功能:养心益肾,健脾涩肠。
用途:心肾阴虚,夜少眠多梦;遗精淋浊久痢虚泻赤白带下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莲子5g、黄芩1g、麦冬2g、地骨皮2g、车前子2g、花茶2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莲子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能:清心火,除湿热
用途:心火上炎湿热下注小便涩赤、淋浊崩带、遗精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龙眼肉100克,鲜莲子200克,冰糖150克,白糖50克,湿淀粉适量。
【制作】将龙眼肉放入凉水中洗净(块大的撕成两半),捞出控干水分。鲜莲子剥去绿皮、嫩皮,并去莲子心,洗净,放在开水锅中汆透,捞出倒入凉水中。在锅内放入750克清水,加入白糖冰糖,烧开撇去浮沫。把龙眼肉莲子放入锅内,用湿淀粉匀稀芡,锅开盛入大碗中即成。
【作用】健脾安神,补益气血。适宜于血虚心悸健忘失眠、气血不足、脾虚泄泻浮肿,以及妇女因气血两虚引起的病症。

原料:猪肚1个,莲子50克,香油食盐、葱、生姜大蒜各适量。
制作:猪肚洗净,莲子去心,水发;将莲子纳入猪肚内,用线缝合,放锅内,加清水,炖熟捞出;将猪肚切成细丝,同莲子放入盘中,将香油食盐、葱、生姜、蒜等调料与猪肚丝拌匀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胃,补虚益气。适用于食少、消瘦、泄泻水肿等病症。


日华子》云∶莲子石莲去心,久食令人心喜,益气、止渴。治腰痛,泄精,泻痢
日华子》云∶莲花蕊,久服镇心益色,驻颜轻身。


味甘,平,无毒。补中养神,益气,除百疾,轻身不老。


(一)上主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利益十二经脉、廿五络血气。生吃(微)动气,蒸熟为上。〔卷·心·嘉〕
(二)又方,(熟)去心,曝干为末,着蜡及蜜,等分为丸服。(日服三十丸),令(人)不饥。学仙人最为胜。〔卷·嘉〕
(三)若雁腹中者,空腹服之七枚,身轻,能登高涉远。采其雁(食)之,或粪于野田中,经年犹生。〔卷·嘉〕
(四)又,或于山岩石下息、粪中者。不逢阴雨,数年不坏。〔卷·嘉〕
(五)又,诸飞鸟及猿猴,藏之于石室之内,其猿、鸟死后,经数百年者,取得之服,永世不老也。〔卷·嘉〕
(六)其子房及叶皆破血。〔卷·嘉〕
(七)又,根停久者,即有紫色。叶亦有褐色,多采食之,令人能变黑如 。〔卷〕


补脾,涩肠,固精
甘温而涩,脾之果也。脾者黄宫,故能交水火而媾心肾,安靖上下君、相火邪(古方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莲子清心饮,补心肾有瑞莲丸)。益十二经脉血气,涩精气,浓肠胃,除寒热。治脾泄久痢白浊梦遗,女人崩带及诸血病大便燥者勿服。去心、皮,蒸熟焙干用。得茯苓山药白术、枸杞良。
黑而沉水者为石莲清心除烦,开胃进食,专治噤口痢淋浊诸证(石莲入水则沉,入卤则浮。煎盐人以之试卤,莲浮至顶,卤乃可煎。落田野中者,百年不坏,人得食之,发黑不老。肆中石莲,产广中树上,其味大苦,不宜入药)。
莲心为末,米饮下,疗产后血竭


味甘、涩,气平、寒。无毒。池塘栽,秋月采。生食微动气,蒸食能养神。食不去,恐成卒暴霍乱;取生研,亦止产后渴消。(产后瘀血去多而渴,研汁服效。)凡用拯,不可不识。利益十二经脉血气,安靖上下君相火邪。禁精泄清心,去腰痛止痢。搀煮粥,(搀粳米煮。)渐开耳目聪明;磨作饭,顿令肢体强健。蜡蜜丸服,耐老而饥。日服如常,退怒生喜。《本经》注云∶雁食粪于田野,(粪中未曾化者。)猿含藏于石岩。经年未坏者得来,(不逢阴雨处常有之。)食之延寿笑无量。且悦颜色,堪作神仙。又过末秋,就蓬中干黑者,石莲子。入水内竟沉之,惟煎盐卤能浮,服更清心黑发。(清心莲子饮,惟用此。)
荷鼻(蒂也)味苦,安胎甚良,瘀血逐,好血留兼驱血痢莲房(蓬也)烧灰,止血甚捷,胎孕推,胎衣下并宜酒煎。(生者煎服。)荷叶破血止渴,曾载《妇人良方》。原易老枳术丸用之,取引风剂亦用,因形类震仰盂。震为雷属木化风,故假此引经索效。
花瓣地黄蒜,镇心轻身驻颜。花心佛座,(佛座莲花故云。)益肾涩精固髓。藕甘寒主血多验,治瘀血遂散不凝。止吐衄血溢妄行,破产后血积烦闷。(产中忌诸生冷,惟藕不忌。)解酒毒却热, 金疮生肌。和蜜尝,肥腹脏不生诸虫;煮熟啖,实下焦大开胃脘地黄捣汁,亦治口鼻来红。入热酒童便,取效验更易。莲花白莲花系胡人贡来中国;如多服、如久服俱黑发悦泽颜容。莲花出禁中,只可卜其祥瑞,不堪服饵,亦使知之。

莲子蜂窝(图缺)
王肯堂曰∶莲子发即太阴疽,生肩胛内,痛渐至溃烂,属手太阴肺经积热所致。
赤色者可治,青黑者不治,喘嗽大渴,胸满脉微者死。(《准绳》)
又曰∶蜂窝发状如蜂房,十日平塌,寒热痛楚。
鬼遗方》云∶蜂窝疽发髀背,起心俞及心包络俞,若肩 ,二十日不穴死,十日可刺。其色赤黑脓清者,可治。
陈实功曰∶莲子蜂窝二发,此言其形似而名之也。多生于背,与心相近,与脊中平;轻者形长高肿,或偏半背,重则形斜平塌,两胁俱伤,孔似蜂窝,突如莲子。形虽可畏,常能多险多生,羸弱不堪,反取常安常稳,大规只怕不纯阳,治法何妨势急,治宜护心护膜,谨防毒瓦斯内攻。(《正宗》)
汪省之曰∶蜂窝者,言其头有五七十不止;莲子者,头不过一二十。通背肿者不救。(《理例》)
又曰∶头向上发者名曰反,证最凶;头向下发者稍顺;如无脓痰发及串流于肩膊者不治,穿膜者不治。又有两头开发者更凶。(《理例》)

莲子无毒甘平味,涩精养神补中气,止渴止痢治腰疼,遇食先去苦薏
鲜者绿房紫的,相连而成实也。止泄精白浊,安心养神,补中益气醒脾内滞,止渴止痢,治腰疼。一切五脏不足,伤中内绝,补十二经气血,除百病。生食微动气,蒸食之良,令人欢心。食与入药,俱宜去心,免成霍乱。但《局方》亦有用水浸裂,生取其心,以治心热及血疾作渴,产后作渴,暑热霍乱者。盖有是病,服是药也。莲花蕊,暖,无毒。镇心,固精益气,驻颜,催产。忌地黄、蒜。石莲子,即鲜莲,经秋就蓬中干而皮黑沉水者。味苦,寒。取其肉于砂盆中,干,擦去浮上赤色,留青心为末,少入龙脑为汤点服,宁心志,清神。单用炒为末,止痢治腰痛,止哕逆。树生一种皮黑坚而肉多油者不用。方书言∶石莲子者,皆老家莲子也。

〔甘平。入心、脾、肾三经。去心〕。交心、肾而君相之火邪俱靖,〔故治赤、白浊梦遗滑精有功。〕浓肠胃泻痢之滑脱均收。除崩中,止带下、〔脾得补而自能统摄也。〕频用能固精,常服令强健。〔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则百病不生,而筋强骨健矣。〕生莲藕,〔甘寒,入心、脾二经。捣汁生用〕。涤热除烦,〔甘寒故也。〕消瘀止血,〔宋时御厨作血羹,削皮误落血中,遂散不凝,故后人用以破血多效,产家忌生冷,惟此不忌。又能止诸窍血者,以其性寒带涩故也。藕节功用相同。〕蟹毒可解,酒毒能消。熟莲藕,〔甘温。〕主补益脾胃。
石莲子〔苦寒寒。经霜后坚黑如石,堕水入泥中者良,状如榧子大苦,产广中树上者,不宜入药。〕治噤口痢疾。

(水果)补脾涩气
莲子(专入脾。兼入心肾)。书载能入心脾肾三经。然气禀清芳。味得中和。甘温而涩。究皆脾家药耳。中和则上下安养。君令臣恭而无不交之患矣。(冯兆张曰。按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生生不息。节节含藏。中含白肉。内隐清心。根须花果叶节皮心。皆为良药。禀芬芳之气。合稼穑之味。为脾之果。脾为中黄。所以交媾水火。会合金木者也。土旺则四脏皆安。而莲之功大矣。)故书载能补心与肾。(有莲子清心饮。)及通十二经络血脉。即是此意。且其味涩。则能使气不走。而梦遗崩带失血等症可理。(白浊遗精。用石莲肉龙骨益智仁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饭汤送下。)味涩则肠胃亦固。而无五更洞泄之虞。(同菟丝子五味子山茱萸山药车前子肉豆蔻砂仁橘红芡实人参补骨脂巴戟天。治脾肾俱虚。五更溏泻。)惟大便燥者勿服。去心皮。蒸熟焙干用。得茯苓山药白术枸杞良。莲心味苦性寒。能治心热。故产后血竭者最宜。石莲色黑。入水则沉。入卤则浮。煎盐用此试卤。味苦性寒。能除噤口热毒淋浊。果因热成。亦可以解。然必本于莲实。老于莲房。坠入污泥。经久坚黑如石者方佳。若使出自粤东。产于树上。大苦大寒。不宜入药。

莲子,味甘涩,气平、寒,无毒。入心、脾、肝、肾四脏,养神定志,能交君相二火,善止泄精,清心气,去腰疼,禁痢疾
花心,益肾,涩精,固髓。
藕,甘寒。主血多验,治瘀血,逐散不凝,止吐衄溢妄行,破产后血积烦闷,解酒却热,治金疮生肌。
按∶莲子、花、藕,俱能益人,而莲子之功尤胜。世人谓莲子不宜食心,恐成卒暴霍乱
不知莲子去心用之,全无功效,其妙全在于心,不特只产后消渴也。莲子之心,清心火,又清肾火。二火炎,则心肾不交二火清,则心肾自合。去莲心,而止用莲肉,徒能养脾胃,而不益心肾矣。莲子心单用入之于参、苓、 、术之中,治梦遗尤神,取其能交心肾也。故用莲子断不可去心,一去心,则神不能养,而志不能定,精泄不能止,而腰痛不能除矣。
或问莲子清心汤,前人用之,未闻用心也。曰∶莲子而不用心,此清心汤之所以不效也。
前人制方,未必不单用莲心,岁久失传,人不知用,致清心汤神效竟为无用之方。此铎所以三叹也。原世人用清心汤者,用莲子心一钱以清心,未有不效应如响者矣。石莲子,树上者,不可入药也。

古名藕实.补心脾肾、涩精固肠.
甘平而涩.能交水火而媾心肾.安静上下君相火邪.(古方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莲子清心饮、补心肾、有瑞莲丸.)涩精气.浓肠胃.治脾泄久痢白浊梦遗.女人崩带.一切血病大便燥者勿服.去心皮.蒸熟、焙干.得枸杞、白术山药茯苓.良.莲子中青心、苦寒.清心去热.(眼赤作痛、莲子末一盏、粳米半升、煮粥常食.)

上盛下虚,心火炎上,口苦咽燥,微热小便赤涩,或欲成淋,并主之
石莲肉 赤茯苓人参甘草麦冬地骨皮黄芩车前子地肤子(倍加)
上空心,水煎服。
一方 下焦无血,小便涩数而黄。用四物汤加黄柏知母牛膝甘草梢,并二神散,即海
上为末。每服二钱五分,多用灯草木通麦冬煎,入蜜少许,空心调服效。
一方 治老人气虚而淋者,及溺有余沥,并治之。
人参白术木通栀子
各等,空心,水煎服。
一方 治妇人诸淋。用牛膝二两,水五碗,煎至一碗,去渣,入麝香沉香各少许调服
小便内下沙石,剥剥有声,甚效。

莲子(图缺)
平补心脾.下交肾水.安宁神智.上泽容颜.因其甘可调中.且浓肠而止泻.皆谓涩能固脱.治遗浊以藏精.莲房苦涩性偏温.血室崩淋用宜炙.生藕消瘀涤热.熟汤和血养阴.若论花.甘涩固精可敛脱.欲知荷叶.苦平散水并升清.鲜者可解暑邪.用边有效.干者能宣脾胃.当炙为良.蒂则上升.举清阳之下陷.节能止涩.固失血之妄行.(莲子甘涩性平.入心脾肾三脏.补而兼固.故能补中治泻.安神固遗.使水火相交.中土受益.治疗服食两者.均宜去心用.
莲房苦涩温.入心肝血分.专主涩血.凡一切下血溺血血崩等证.皆宜炙黑用之.大抵瘀者可消.而新者可固也.
○生藕甘凉入胃.清烦热.止呕渴.大能开胃.其性善消瘀血.凡产后一切生冷皆忌.惟藕不忌.以其能消瘀也.蒸熟则白变为紫.凉变为温.其消瘀涤热之功.一变而为补阴养脏.亦如地黄生熟异用也.
莲须味甘涩.性平.入心肾.功专固摄.凡属心肾不固之证.皆可用之.
荷叶苦平.气香.色青.形仰.以其象震也.故能入肝.肝为藏血之地.故有散血升清之功.又能治水气浮肿等证.亦血化为水之水.荷叶不特功专散血.且生于水而性不沾水.故亦能治水也.凡夏月之物.皆能解暑.况叶之轻浮在上.边有舒散之意哉.干荷叶又能生发元气.助脾开胃.故补脾胃药往往用之.
荷蒂性同于叶.惟举托之功.此为尤胜.凡清气下陷.胎元不足者.亦均用之.
藕节味苦涩.性平.消瘀血.涩新血.消瘀是其本性.然味过于涩.故止血之力尤为长耳.)

气平涩.味甘.无毒.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去心炒)
莲子气平涩.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以其仁也.兼入手少阴心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脾者五脏之中也.甘平益脾.所以补中.心者神之居也.芳香清心.所以养神.脾为万物之母.后天之本.肺主周身之气.先天之源.甘平益脾肺.所以益气力.心为十二官之主.主安则十二官俱安.而百病皆除也.久服轻身耐老者.益气和血之功.不饥延年者补脾养神之力也.
【制方】
石莲子蒸熟蜜丸.不饥清心宁神.同白茯.治遗精.同川莲、木香陈米.治噤口痢.同川莲、白芍扁豆葛根升麻红曲甘草滑石乌梅丸.治痢如神.同马豆末.治脾虚不食

石莲子.以秋深沉水.坚黑如石得名.纲目载别有石莲子.状如土石而味苦.不知何物也.

甘平而涩,能交心肾,安君相火邪,涩精气肠胃,兼治女人一切血病莲心苦寒,清心去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