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肛门乳头瘤

“痔” 相关论述

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缘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或肛管皮下静脉曲张破裂形成的隆起物。男女老幼皆可为患。故有“十人九”之说,其中以青壮年占大多数。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中医对本病早有认识,古人说。者峙也”,在古代,为突出之意,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曰,不特生于肛门边,如鼻痔、眼、牙等。但现在即指肛门
内痔
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粘膜下的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内痔内痔肛门直肠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与西医病名相同。内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病因病机]
多因脏腑本虚,静脉壁薄弱,兼因久坐,负重远行,或长期便秘,或泻痢日久,或临厕久蹲努责,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之晶,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燥湿热下迫,气血瘀滞不行,阻于魄门,结而不散,筋脉横解面生。或因气血亏虚,摄纳无力,气虚下陷,则痔核脱出。
[诊断]
内痔多发于成年人.初发常以无痛性便血为主要症状,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多在排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呈间歇性,每因饮酒、过劳、便秘腹泻时使便血复发和加重。出血严重时可引起贫血。肛查时见齿线上粘膜呈半球状隆起,色鲜红、暗红或灰白。随着痔核增大,在排便时或咳嗽时可脱出肛外,若不及时回纳,可形成内痔嵌顿,并有分泌物溢出,肛门坠胀;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三期:
1期:痔核较小,如黄豆蚕豆大,色鲜红,质柔软,不脱出肛外,大便带血或滴血。
Ⅱ期:痔核较大.形似红枣,色暗红,大便时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还纳,大便滴血较多或射血一线如箭。
Ⅲ期:痔核更大,如鸡蛋或更大,色灰白,大便时或行走时脱出肛外,不能自行还纳,一般不出血,一旦出血则呈喷射状,痔核脱出后如不尽快还纳,则易嵌顿而绞窄肿胀、糜烂坏死。
[鉴别诊断]
一、直肠脱垂脱出物呈环状或螺旋状,长度2—100n或更长,表面光滑,色淡红或鲜红,无静脉曲张,一般无出血。
二、直肠息肉多见于儿童,可有大便带血或少量滴血,绝无射血,脱出物为单个带蒂,表面光滑,质地较痔核硬:
三、直肠癌多见于中年以上,经常在粪便中夹有脓血、粘液,便次增多,大便变形,肛门指检时触及菜花状肿块或凹凸不平的溃疡,质地坚硬,推之不移。
四、肛乳头肥大为齿线附近的锥形、灰白色的表皮隆起,质地较硬,一般不出血。肛乳头过度肥大时,便后可脱出肛门外。
五、下消化道出血溃汤性结肠炎、克隆病直肠血管瘤、憩室病、息肉病等,均可有不同程度的便血,需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方可鉴别。
[辨证论治]
一、内治
适用于工期、Ⅱ期内痔,或痔核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的内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术者。
(一)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风热下迫灼伤肠络,或热积肠道,耗伤津液,以致便结,擦伤痔核血络,热迫血妄行,则见便血,血色鲜红;风性善行,则下血或呈喷射状;口渴、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皆为热邪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二)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痔核脱出嵌顿,肿胀疼痛,或糜烂坏死;口干不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潘数。
辨证分析:湿热下迫大肠,迫血妄行,则大便下血湿热蕴结,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则痔核肿物脱出;湿性重浊,则肿胀疼痛;热胜肉腐,则糜烂坏死;口干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三)脾虚气陷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辨证分析:身体素弱,脾虚气亏,不能统血,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则大便带血;脾虚下陷,则肛门坠胀,痔核脱出肛外;脾虚运化失常,则纳少便溏;脾虚则气血无以荣养肌肤,故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弱为脾气亏虚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一)熏洗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内痔脱出时,将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湿敷。具有收敛止痛消肿等作用,常用五倍子汤苦参汤等。
(二)敷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手术后换药,将药膏或药散敷于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或收敛止血或生肌收口等作用。常用药物有马应龙痔疮膏。桃花散生肌玉红膏等。
(三)塞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将药物制成栓剂,塞入肛内,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如化栓。
[其他疗法]
一、注射疗法
注射疗法在国内外早巳采用,按其作用性质不同,可分为硬化萎缩和坏死枯脱两种方法。由于坏死枯脱疗法常有术后大出血、感染、直肠狭窄等并发症,现常用的是硬化萎缩注射疗法。
(一)适应证工、Ⅱ、Ⅲ期内痔兼有贫血者;内痔不宜手术者;混合痔内痔部分。
(二)禁忌证外痔内痔伴有肛周慢性炎症或腹泻内痔伴有严重高血压、肝肾及血液疾病者;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临产期孕妇。
(三)常用药物
1.硬化萎缩药消灵,5%~10%石炭酸甘油,5%鱼肝油酸钠,4%~696明矾注射液,内痔散。
2.坏死枯脱药枯痔液,新六号。
(四)操作方法
1.硬化萎缩注射法侧卧位,在肛镜直视下用0.1%新洁尔灭或络合碘直肠内局部消毒,用皮试针抽取5%石炭酸甘油或4%~6%明矾液,于痔核最高部位进针至粘膜下层,针头斜向15’进行注射,每个痔核0.3—0.5ml(其他药物剂量参照该药物说明书),一般每次1—2个痔核。注射当天避免过多活动,24小时内不宜排大便,7~10天后再注射第二次或注射其他痔核。注射不宜太深,否则易引起肌层组织硬化或坏死。
2.消灵注射法侧卧位,肛门常规消毒后,肛周局麻,在肛镜下,或将内痔暴露于肛门外,检查内痔的部位,确定母区有无动脉搏动,直肠内0.1%新洁尔灭或络合碘消毒,用不同浓度消灵分四步注射:①的上动脉区注射1:1浓度(即消灵和1%普鲁卡因的用量为l:1)的消灵注射1—2ml。②区粘膜下层注射2:1浓度的消灵,在痔核中部进针刺人粘膜下层后呈扇形注射,使药液尽量充满粘膜下层血管丛中。注人药量的多少以痔核弥漫肿胀为度,一般为3—5ml。③区粘膜固有层注射,第二步注射完毕,缓慢退针,多数病例有落空感,可作为针尖退到粘膜肌板上的标志,注药后粘膜呈水泡状,一般注药1—2ml。④洞状静脉区注射,用1:1浓度的消灵,在齿线上0.1cm处进针刺人体的斜上方0.5一lcm作扇形注射,一般注药1—3ml。一次注射总量重5—30ml。注射完毕,肛内放人凡士林纱条,外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本疗法使体充分着药,达到彻底萎缩硬化的目的,治愈率达96%,是目前临床治疗内痔较好的注射方法。
3.坏死枯脱注射法患者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在局麻下或腰俞穴麻醉下,充分暴露肛门,使痔核外翻,用0.1%新洁尔灭或络合碘消毒,用小止血钳于齿线上方将痔核一部分夹住拉出固定,右手持盛有坏死枯脱药的注射器,在齿线上0.3—0.5cra处,刺人内痔粘膜下层,缓慢将药液由低向高,呈柱状注入痔核内,使痔核膨大变色为度,按此逐个将所有内痔注射后,将其还纳肛内。
(五)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消毒。
2.宜用4.5号或5号针头,否则针孔太大,容易引起出血,或药液从针孔流出。
3.进针后应先作回血试验,注射药物速度宜慢。
4.进针后勿向痔核内乱刺,以免损伤过多血管,引起出血,增加痔核内液体而延长痔核枯脱时间。
5.勿使药液注入外痔区,或注射位置过低使药液向肛管扩散,引起肛门肿痛甚至坏死。
6.操作时宜先注射小痔核,再注射大痔核,否则大痔核注射后胀大易遮盖小痔核.不易操作。
二、插药疗法(枯钉疗法)
钉具有腐蚀作用,能使痔核干枯坏死,达到治愈的目的。本方法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痛苦少等优点,但对纤维化的Ⅲ期内痔疗效较差。枯钉的配方分有砒、无砒两种。
(一)适应证各期内痔混合痔内痔部分。
(二)禁忌证各种急性疾病,严重的慢性疾病肛门直肠急性炎症,腹泻,恶性肿瘤,有出血倾向者。
(三)操作方法术前用千分之一肥皂水清洁灌肠一次,然后取侧卧位,将内痔缓慢翻出肛外,以左手食、中指拉紧和固定痔核,做表面消毒。右手拇、食指捏住钉的尾段,距齿线上0.3-0.5咖处,沿肠壁纵轴成25℃~35℃角方向插入痔核中心.深约lcm,插钉视痔核大小而定,一般每如次插4—6根,间距0.3—0.5cm,剪除多余的药钉,但应使药钉外露lmm,才能保持固定和防止插口出血。药钉插完后,即将痔核推向肛内,同时塞入黄连膏,约7天左右痔核枯萎脱落。
(四)注意事项
l.插钉不要重叠,不宜过深,以免括约肌坏死、感染、疼痛。太浅则药钉容易脱落,易致插口出血。
2.先插小的痔核,后插大的痔核。若有出血者,先在出血点插钉一根。
3.一次插钉总数不超过20根。
4.术后24小时不解大便,防止枯钉滑脱出血,若大便内痔脱出,应立即还纳。
5.适当配合止血、消炎,通便等中西药
三、结扎疗法
结扎疗法是指用丝线结扎痔核根部,以阻断痔核的气血流通,使痔核坏死脱落。结扎疗法分丝线套扎、贯穿结扎、胶圈套扎三种。
(一)适应证适应于内痔混合痔内痔部分,胶圈套扎适用于较小的内痔(玉、u期内痔),丝线套扎法适用于较大的痔核.贯穿结扎适用于特大痔核
(二)禁忌证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湿疹者;急慢性腹泻者;因腹腔肿瘤而致病者;临产期孕妇;严重肺结核高血压及肝脏、肾脏疾患或血液病变者。
(三)操作方法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和手术当日晨用1gl箱肥皂水灌肠各一次。患者取侧卧位,用0.1%新洁尔灭或络合碘肛周消毒,铺无菌巾,局麻或腰俞穴麻醉后,消毒肛内,扩肛,充分暴露痔核。用弯血管钳夹住痔核基底部,用7号或10号丝线于止血钳下方结扎痔核、特大痔核宜用贯穿结扎法,用持针器夹住已穿有丝线(7号丝线)的缝针,将双线从痔核基底中央稍上穿过,将已贯穿痔核的双线交叉放置,并用剪刀沿齿线剪一浅表裂缝,再分端进行“8”字形结扎或“回”字形结扎。结扎完毕后,用弯血管钳挤压被结扎的痔核
也可在被结扎的痔核内注射硬化剂,最后将痔核还纳肛内,再将残留在外的丝线剪去,并将消炎药膏塞人肛内。较小痔核则不需肛周麻醉,可在肛镜下,用套扎器套扎。如果是混合痔,则先将外痔剥离至齿线附近,再用上述方法结扎。环形内痔采取分段结扎。一般先结扎母区,其余部分下次再扎,亦可用注射疗法。
(四)注意事项
1.每次结扎内痔时宜先结扎小的痔核,后结扎大的痔核
2.缝针穿过痔核基底部时,不可穿人肌层,否则会引起肌层坏死。
3.结扎术后当天不要解大便,若便后痔核脱出,应立即还纳,以免发生水肿,加剧疼痛。
4.结扎后7—10天为痔核脱落阶段,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因结扎线脱落时引起大出血。
[预防与调摄]
一、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临厕不宜久蹲努责。
二、注意饮食调理,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醇酒、炙博之品。
三、避免久坐久卧,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外痔
外痔是指发生齿线以下的肛管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破裂,或肛门皮肤因反复炎症刺激增生而成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肛门坠胀、疼痛、异物感。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不同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结缔组织外痔
结缔组织外痔是指肛门缘皮肤(皱襞)发生结缔组织增生、肥大。包括哨兵赘皮外痔。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异物感。
[病因病机]
肛门裂伤。邪毒外侵,或大便努责、产育努力,以致气血瘀滞,加之外邪入侵,日久不散,则肌肤增生形成赘皮。
[诊断]
肛门边缘生皮赘,逐渐增大,质地柔软,一般不痛,无出血,仅觉肛门异物感,当染毒肿胀时才觉疼痛。发生于截石位6、12点处的外痔常由肛裂引起。发生于3、7、11点处的外痔,多伴内痔
[鉴别诊断]
一、血栓外痔发生肛门左右两侧,先有静脉曲张性外痔,突然肿起,形如葡萄,初起暗红,渐变青紫,按之较硬,光滑,疼痛剧烈。
二、静脉曲张性外痔齿线下肛管静脉曲张,触之柔软,色紫暗,肿物呈椭圆形,当腹压增大时,肿物可稍增大变硬,局部按摩时肿物可变小柔软。
[辨证论治]
一、内治
一般不需内治,当外痔染毒肿痛时,可用清热利湿之法,方用止痛如神汤五神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一)可用苦参汤煎水清洗以防感染。
(二)外痔肿痛时用痔疮膏或黄连膏外涂。
[其他疗法]
外痔较大、经常肿痛时可手术切除。具体方法是局麻下作放射状梭形切口切除外痔,注意尽量保护肛管皮肤。
静脉曲张性外痔
静脉曲张性外痔是指外静脉丛发生瘀血扩大曲张、成团状而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肿物。
[病因病机]
多因Ⅱ、Ⅲ期内痔反复脱出,或经产、负重远行,以致筋脉横解、气血瘀滞而成。
[诊断]
发生齿线以下的肛管,局部有椭圆形或长形肿物,触之柔软,在排便或负重远行时肿物增大,并呈紫暗色,按之较硬,平时有异物感,染毒时可肿大疼痛。
[鉴别诊断]
一、血栓外痔大多生于肛门的左右两侧,突然肿起,疼痛剧烈,形如葡萄,颜色青紫,按之较硬(2—3天后)。
二、结缔组织外痔皮赘逐渐增大,按之柔软,排便或负重远行时皮办无明显变化。
[辨证论治]
一、内治一般不需内治,若染毒时可按下述证型治疗。
湿热下注肛缘肿物隆起,肿胀疼痛,甚则渗流滋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负重远行,大便努挣,经脉横解,气血瘀滞,则肿物隆起;感染湿热毒邪,气血瘀滞加重,则肿胀疼痛;湿热为患则渗流滋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显热内侵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活血。
方药:五神汤合活血散瘀汤加减。
二、外治肿胀明显时,先用苦参汤熏洗,再外敷消膏或黄连膏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要彻底治愈,应行外痔静脉剥离术。
(一)适应证单纯静脉曲张性外痔混合痔外痔部分。
(二)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侧卧位,19lo新洁尔灭肛门消毒,局麻或腰俞麻醉,用组织钳提起外痔顶部,以剪刀环绕外痔四周作一放射状梭形切口,再分离皮下曲张的静脉丛,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一并切除。术后用凡士林纱条或消膏或黄连膏油纱条压迫创面。每天用芒硝溶液坐浴,创面外敷消膏,直至痊愈。
血栓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是由外静脉破裂,血溢脉外,瘀于皮下,凝结成块所致。其特点是肛门边缘突然剧烈疼痛,并有暗紫色肿块。
[病因病机]
内有血热,或本有静脉外痔,加之便时努挣,或负重远行,以致肛门外静脉破裂,血溢脉外,瘀于皮下,凝结成块。
[诊断]
好发于夏季,多发生在肛缘截石位3、9点处,起病时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肛缘皮下可见紫暗圆形肿块,触痛明显,分界清楚,待3—5天后疼痛缓解,有时小血块可自行吸收。
[鉴别诊断]
内痔嵌顿齿线上内痔脱出嵌顿,肿块较大,甚至绕肛周3—5颗,疼痛逐渐加重,久则糜烂坏死,渗流滋水,坐卧不宁。
[辨证论治]
一、内治
血热瘀阻肛缘肿物突起,疼痛剧烈,肛缘圆形紫暗肿块,质地较硬,触痛明显;口干欲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
辨证分析:血分有热,加之便时努挣或负重远行,气血瘀滞,血热妄行,脉络破裂,血溢脉外,瘀于皮下则见肛缘肿物,颜色紫暗;血分有热,则口干欲饮;血热内燥,则大便秘结舌红、苔黄主热,脉弦主痛。
治法: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二、外治法
先用苦参汤煎水熏洗肛门,再外涂痔疮膏,每天1次。
[其他疗法]
必要时行手术取出血栓。
(一)适应证血栓外痔较大,3天内未能吸收者。
(二)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肛门常规消毒,局麻后,在肿块中央作一放射状切口,用止血钳分离出血块,修剪多余皮办,再用黄连膏油纱条压迫伤口,每天换药一次,直至痊愈。
混合痔
混合痔是指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混合痔兼有中外痔的双重表现。
[病因病机]
多因Ⅱ、Ⅲ期内痔未及时治疗,反复脱出,复因妊娠分娩,负重远行,以致筋脉横解,气血瘀滞不散,导致本病发生
[诊断]
大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量较多,便时肛门有肿物脱出,如果合并染毒则嵌顿肿痛,不能还纳,肛门有异物感,肛查可见混合痔多生于肛门截石位3、7、11点处。内、外痔在同一时位跨越齿线连成一个整体,内痔部分如成人拇指头或更大,色紫暗或灰白。
[辨证论治]
参照内痔外痔
[其他疗法]
较严重的混合痔可行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一)适应证
较严重的混合痔
(二)操作方法
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肛门部,局部浸润麻醉,充分暴露痔核,将外痔部分作。v”字形或梭形切口,切开皮肤剥离静脉丛,至齿线稍下方,然后用弯止血钳夹住内痔基底部,再用10号或7号丝线结扎或贯穿结扎内痔,再剪除外痔部分。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其他痔核
(三)注意事项
1.一般每次剥离结扎痔核不超过4个,否则引起肛门变窄,大便难出,易引起丝线滑脱。
2.外痔剥离切口不能太靠上,否则易引起术后大出血。此外,手术中尽量保留肛管皮肤和粘膜,以防术后肛门直肠狭窄
[预防与调摄]
一、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大便时不要久蹲努责。
二、及时治疗肠道急、慢性炎症。
三、保持肛门部清洁,坚持便后用冷开水坐浴。
四、少食辛辣刺激之晶,多吃蔬菜水果。
[结语]
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张形成的静脉团,或外静脉破裂或肛缘皮肤因炎症增生所形成的肿物。内痔外痔混合痔
内痔齿线上直肠末端粘膜下的内静脉扩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好发于齿线上3、7、11点处。其临床特点: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内痔分三期,应与直肠脱垂直肠息肉直肠癌相鉴别。风伤肠络证,治宜清热凉血祛风,方用凉血地黄汤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止血,方用止痛如神汤加减;脾虚气陷证,治宜健脾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注射疗法与结扎疗法内痔的重要治法。
外痔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下的外静脉丛扩张,或外静脉破裂或肛缘皮肤因炎症增生而形成的肿物。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血栓外痔。其临床特点为:肛门异物感及肛门坠胀、疼痛。静脉外痔发生在3、7、11点处,结缔组织外痔好发于6、12点处,血栓外痔好发于3、9点处。手术是彻底治疗外痔根本方法。
混合痔是指内、外痔静脉丛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外痔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混合痔兼有内痔外痔的双重表现。外剥内扎术是治疗混合痔的重要方法。

直肠下端脱出的瘜肉。多见于儿童,其色鲜红,质嫩蒂小,大小不等,最大者可如胡桃。一般单生一个,偶有连串而生,状似葡萄,无疼痛,常于大便时突出肛外,并伴有鲜血及粘液,较大的瘜肉需用手推送才能回纳。

生于肛门内外。多由平素湿热内积,过食辛辣燥热食物,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或经常大便秘结,或妇女临产用力过甚,或久痢等原因,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所致。主要症状为块物突出,疼痛,出血等。按块物位置可分为内痔外痔内外痔等,各详本条。

广济疗下血方。
不问多少煎煮,肉消尽,去滓,用汁和婆罗粥着少盐食之,大效,一无所忌。
又黄 丸方
枳实(炙各三两) 乌蛇(炙) 当归赤石脂(各二两)(二两炙)
上六味捣筛,蜜丸,空腹酒下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更不加减。(并出第四卷中)
范汪下血黄连曲散方。
黄连(二两) 曲(一两)
上二味捣筛,薄蜜溲,先食以饮服五分匕,日三,不知,增至方寸匕
集验疗, 皮丸方。
槐子(三两) 附子(炮二两) 当归(二两) 连翘(二两) 干地黄(五两) 干姜(二两)矾石(二两烧令汁尽) 续断 黄 (各一两)(一具细切熬令焦)
上十味捣筛,蜜丸,饮服十五丸如梧子,日再,加至三十丸,亦可主 ,常用大验。(肘后备急文仲删繁千金古今录验同)
又方:以生槐皮十两,削去黑皮,熟捣,丸如弹子,绵裹纳下部中,大效。(备急千金同)
又方:以槐赤鸡一斤为散,饮服方寸匕。(千金云槐糯也)千金神方。
以七月七日多采槐子,熟捣涎取汁,重绵绞,纳铜器中盛,庭中高门上曝之,二十日以
上煎成,取如鼠粪大纳谷道中,日三,亦主 及百种。(救急崔氏古今录验同)
又方:鲤鱼肠(二具以火炙令香)
上一味,以绵裹纳下部中,一食顷虫当出,鱼肠数数易之,尽数枚当瘥,一方云坐上虫出。(古今录验同)
又方:虎头骨(炙) 犀角
上二味各为末如鸡子大,以不中水猪脂和,涂上即瘥。(救急深师同并出第二十四卷中)崔氏疗方。
雀林草(一大握粗切)
上一味,以水二大升,煮取一升,顿服尽,三日重作一剂,无不瘥者。
又方:取骆驼颔下毛,烧作灰,可取半鸡子大,酒和顿服之。(并出第四卷中)
必效熨痔法头出,或疼痛不可堪忍方。
枳实, 灰中煨之,及热熨病上,尽七枚立定,发即熨之,永除也。
又方:以麝香当门子印成盐相和,以手涂头上,若令人着亦佳,其痛不可忍者,不过两度永瘥。
又方:以野猪肉炙,食十顿即瘥,三方云奇效。
又方:取五月五日苍耳子阴干捣末,水服三方寸匕,日三瘥乃止。
又方:以二十年久针线袋口烧作灰,分和水服。
正发疼痛方
以葱和浓煮汤,置盆中坐浸之,须臾即当痛止。
又方:以狸肉作羹食之,或作脯食之,不过三顿,无不瘥。
又方:以肥大枣一颗,剥去赤皮,取水银掌中以唾研令极熟,涂枣瓤上,纳下部中瘥。
又方:以 蓄根叶捣汁,服一升,一两服瘥。
又方:姜屑(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大合煮之,取一合,去滓,暖空腹服,隔日再服。忌猪肉蒜等。
又方:倚死竹色黑者,取之折断,烧为灰,筛和薄饮服之方寸匕。忌牛肉,余无所忌。(出第三卷中)
古今录验,黄 丸方。(是直殿中省散骑常侍郎甄立言处)黄 青箱子 漏芦鳖甲(炙) 野狼牙(各五分) 黄柏(四分) 犀角屑(八分) 斑蝥(去足翅熬)(四分炙) 白矾(十分烧去汁) 芫菁(去足翅熬) 地胆(去足翅熬) 蜈蚣(各十枚炙) 猪悬蹄甲(七枚炙)
上十四味捣筛为散,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以饮服二丸,日二,增之,以知为度。忌一切油腻苋菜
又方:掘地深一尺,圆径四寸,炭火烧令赤,去火,以鱼簿着口上,取莨菪子一合纳坑中烧烟出,人坐上,以被拥当汗出,密室内作之,以烟尽更着一合莨菪子熏,避风如发汗法则瘥。
又疗诸,及下血不止转虚羸者,服之无不效方
枳实(各二大两半细锉熬令黄) 黄矾石(一大两炭火烧经一伏时仍数翻转令匀着火冷讫细罗去沙净)
上三味,先捣黄 枳实筛讫,然后和矾石更捣匀,蜜和丸,空腹以酒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服。忌荞面猪肉蒜鱼劳事,唯久服一年半年愈,良验。
又疗方。
鲤鱼肠(可半升)
上一味择之令净,仍新鲜,取一方板可阔二尺以来,浓二寸,当中凿孔,深一寸半,圆如酱盏口大,布鱼肠于其内,以好麝香碎末渗鱼肠,取浓毡二三重,当心开孔,可板孔大小,铺择虫尽则止。
许仁则曰,此病有内痔,有外痔,内但便即有血,外有异,外痔下部有孔,每出血从孔中出不痛生槐子(一斗候未坚硬时采)
上一味捣令碎,绞取汁,日曝取稠,取地胆曝干,捣筛为散,和槐子煎作丸,以饮服十丸,日再,加至三十丸,如桐子大,兼以煎捻作丸如枣核大纳下部中,日夜三四度,亦可捣苦参依前生槐子煎不觉,可宜合后黄 十味散服之方。
黄 (五两) 苦参玄参(各六两) 附子(炮) 大黄(各三两) 干姜(二两)皮(炙二两) 黄连(各四两) 槐子六合猪悬蹄甲(一具炙)
上药捣筛为散,空腹以饮服方寸匕,日再服之,渐渐加至二匕。忌猪肉冷水。(出下卷中)

肘后下部痒痛如虫啮方。
胡粉水银
上二味以枣膏调匀,绵裹夜卧纳谷道中导之效。(崔氏同)
又方:以菟丝子熬令黄黑,末,以鸡子黄和涂之。(集验文仲备急范汪崔氏等同)
又方:以杏仁熬令黑,捣取膏涂之。(集验备急文仲崔氏同)
又方:以 皮烧灰敷之,又獭肝烧捣散服之。(崔氏备急文仲同)
又方:以溺温令热,纳少矾石以洗之良。(崔氏同并出第二卷中)
文仲疗下部如虫啮方。
桃叶一斛,蒸之令热,纳小口器中,以布盖上坐之,虫死即瘥。(肘后崔氏备急同一方有乌梅
又方:掘地作小坑,烧令赤,以酒沃中,捣吴茱萸三升纳中,及热以板覆上,开一小孔,以下部坐上,冷乃下,不过三度即瘥。(肘后崔氏备急同)
又方:以小豆一升,好苦酒五升煮豆令熟,出曝干,复纳令酒尽止,捣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崔氏备急同)
又方:以猪椒子一升,酒一升渍经五日,稍稍饮,一日令尽佳。(崔氏同出第六卷中)

崔氏疗大便急去血或至一升数合,而少血色,此是内伤风冷,积年多变作方。
大黄(五分) 甘遂(三分) 黄芩(二分) 干姜附子(各四分炮) 桃仁(三七枚去皮尖) 葱白(七茎)
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先服半升药稍安,又服半升,须臾血发,又服半升,未断候发日再作,不过三剂瘥。忌猪肉等。
又方:煮桃皮李皮 蓄苦参,取汁渍之大佳。(出第四卷中)
备急大便血,风冷积年,多变作方。
烧稻 灰,淋汁,煎热渍之三五度佳。(崔氏肘后文仲同)

崔氏灸法以绳圆病者项,令两头相拄,展绳从大椎正中量之,垂绳一头当脊正下,以墨点讫,又量病者口两吻头,接绳头正下,复点之,又量病者口吻如前,便中屈绳,接前口吻绳头正下,复又法令疾者平坐解衣,以绳当脊大椎骨中向下量,至尾株骨尖头讫,再折绳更从尾株尖头向上量(

广济疗方。
光明砂(别研) 麝香当门子(别研) 蛇皮(五月五日者熬)
上三味等分研,先以盐汤洗拭干,于上敷少蜜,以散敷上,瘥止。
短剧疗谷道中痒痛痔疮槐皮膏
槐皮(五两) 甘草当归白芷(各二两) 陈豉 桃仁(各五十粒去皮) 赤小豆二合
上七味锉,以猪脂二升煎,候白芷黄膏成,去滓以涂之,日三度。(集验同)删繁疗虚劳寒,下痢不止,肛边转生肉如鼠乳在大孔旁,时时脓出,名牡痔鳖甲丸
鳖甲(炙) 干地黄黄连连翘(各七分) 栝蒌 黄 干姜(各六分) 蛴螬(五枚炙)(炙)续断(各五分) 附子(炮) 槐子矾石(烧汁尽各四分)
上十三味捣筛,以蜜丸如梧桐大,饮下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再。忌如常。
又疗肾劳虚,或酒醉当风所损肾脏病所为酒痔肛门肿生疮,因酒劳伤发,泻清血肛门疼痛,蜂房膏方。
蜂房(三两炙) 生槐白皮(十两) 楝实桃仁(各五十枚熬) 白芷(二两) 赤小豆一合碎) 猪膏(一升半)
上七味 咀,绵裹,以苦酒一升渍一宿,下膏煎,取酒尽膏成,去滓,取杏子大绵裹纳肛门中,又酒服一方寸匕。(出第三卷中)
必效疗及诸虫方。
石榴东引根(深者取一握)
上一味,勿令见风,拭去土锉,又取鹿脯四指大一片,炙两畔令熟,捶碎擘,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适寒温空腹顿服之,其患盛发者,服即定,诸虫无问赤白并出瘥。(出第三卷中)

论曰内经谓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夫病之候亦多矣,此独举饱食一端者,盖饮食人之大欲存焉,推此则它可触类而知也。巢元方能拾其说而备论之,故曰诸皆由伤风,房室不慎,醉饱合阴阳,故劳扰血气而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所致也。曰牡痔者,肛边生鼠乳,乳出在外,时出脓血是也,曰牝痔者,肛边肿,生疮而出血者是也,曰脉痔者,肛边生疮,痒而复痛出血是也。曰肠痔者,肛边肿核痛,发寒热而血出是也。曰血痔者,因便而清血随出是也。孙思邈有所谓气痔者,寒温劳湿即发,亦忧患劳伤所致也,集验方有所谓酒痔者,乃牝痔别名也。治法禁忌,唯孙思邈之论为详。

论曰有五名,一曰牡痔,二曰牝痔,三曰脉痔,四曰肠痔,五曰血痔。证虽小异,大率皆饮食饱甚,情欲过度之所致也,饮食饱则肠胃伤,情欲过则气血耗,毒瓦斯乘虚,流入下部,所以 而为也。
五痔肿痛,下血不止,或荣卫滞涩,身体疼痛,大便风秘不通。能消丸方
威灵仙(去苗土十两) 木香防风(去叉各二两)
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荆芥汤下,不计时候。
治五种疾。槐实丸
槐实(一两) 黄 (锉) 枳实(去瓤麸炒黄) 贯众白术肉豆蔻防风(去叉) 荆(别研) 木香
上一十五味,捣罗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食前米饮下三十丸,晚再服。
治五种肠风泻血痔抵圣枳壳丸
枳壳(去瓤麸炒) 威灵仙(去苗土) 陈橘皮(去白焙) 续断(各二两) 生干地黄(焙) 连翘槐实(炒) 附子(炮裂去皮脐) 当归(切焙) 干姜(炒) 白矾(过) 人参羌活两)
上一十五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陈米饮下,疼痛者当日见效。
五痔,及肠风下血立圣丸
枳壳(去瓤麸炒二两半) 五倍子(去灰土) 黄 (蜜炙黄锉) 槐花槐荚(各二两) 猪竹刀切作片子(一枚) 皂荚针(四烟以炭火烧守候逐件烟尽
上一十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温酒下空心服。
治诸如圣散
(二枚烧) 鸡冠花(炒) 皂荚针(炙各二两) 栝蒌(一枚烧) 胡桃(十枚烧) 槐两) 白矾绿矾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酒调下,或作丸服。
治五种疾。如圣丸
枳壳(去瓤麸炒) 威灵仙(去土) 陈橘皮(去白各一两) 续断(炒) 白矾(飞过) 当槐荚子(各半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陈粟米饮下,空心食前,日二服。如年深者,加丸数,疼痛甚者,当日见效,此药能疗积年患,二十年以上,只可十服,新患三两服,便止,更不再发。
肠风疾。黑神散
羌活(去芦头) 黄 (锉) 黄荆蔓荆实狗脊(火燎去毛) 枳壳(去瓤麸炒)槟榔
上八味,除栝蒌外,等分捣罗为末,入栝蒌中盛,于沙合或瓦罐子内,盐泥固济,火通赤,候冷取出药末,更别用药如后。
荆芥白芜荑(二味与前等分木香(比前减半)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空心茶酒调下、日三。
诰敕丸
连翘附子(炮裂去皮脐) 桂(去粗皮) 槐荚白矾(飞枯) 杜仲(去粗皮锉炒) 枳
上一十味等分,捣罗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饮下,空心食前日三。
此方曾有人于诰敕后偶见,屡效故以为名。
五痔。 皮丸方
皮(一枚细锉炒令黄色) 续断槐荚子 黄 (锉) 当归(切焙) 干姜(炮) 连翘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黍米酒下,再服加至三十丸,若重者尤宜服此药。
肠风五痔如神丸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 大黄(湿纸裹煨) 防风(去叉各二两) 黄 (锉) 枳壳(去瓤麸土各一两半)
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温酒下三十丸,夜卧更服,当日血止痛定。
五痔。三香丸方
乳香(半两研) 安息香密陀僧(研各一分) 巴豆(七粒去皮油) 丹砂(研) 麝香(研)
上八味,各研细一处和匀,用水化炊饼丸绿豆大,每服一丸,空心冷茶清下。
治一切疾,面色萎黄。密陀僧丸
密陀僧(烧令赤) 白矾灰(各一两) 槐子仁(微炒) 鸡冠花铛墨(各半两) 皂荚灰(
上六味,捣罗为末,以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柏叶汤下,食前空心服。
疾。 皮散方
皮(一枚) 黄牛角( 一对) 鲮鲤甲(二两) 猪牙皂荚野猪肉(各一两) 旧箬叶
上六味,用新瓶一只盛,新瓦子盖口,纸泥封干后, 通赤,放冷取出,研为细散。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匕,用胡桃仁一枚,分作二服研细,温酒调下,久患不过五七服瘥,夜卧更深服。
疾。神验散方
当归(切焙一两) 白矾(二两) 桑蛾(二两黄紫色者) 木耳(二两)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粟米粥调下,空心食前服
治五种疾,肠风泻血,外痔内痔,及脱肛,下部四边有 肉如乳,并皆治之。异功散
牛角( 一枚碎) 蛇蜕皮(一条白者) 猪牙皂荚(五梃锉) 鲮鲤甲(半两)
上四味,入瓷瓶内,黄泥封固候干,先以小火烧令烟出,后用大火 令通赤为度,取出摊冷,捣罗为散,先用胡桃肉一枚,分作四分,取一分,临卧时细研如糊,温酒调下便睡,先引出虫,至五更时,用温酒服药散二钱匕,至辰时更一服,虽患年久,不过三服瘥。
木瓜丸
木瓜(一两切作片晒干为末三分中留一分下药) 槟榔(二枚为末) 白矾(一两为末)甜硝(一分)
上四味。用生面旋起酵,作一 饼料,拍匀裹药,置火上炙,其饼香熟,乃去饼。捣药二百杵,如药干即以面糊润之,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木瓜汤下,其药仍不可复犯火。
疾。胜金丸方
雌黄(半两研) 白矾(一两研) 麝香(一大钱研)
上三味,再研匀,酽醋半盏,银石器中,慢火熬至一半,倾乳钵内研匀,再倾入铫内,熬成膏,更入麝香少许研,更入蒸饼心少许和丸,绿豆大。每服夜卧温浆水下十丸,仍用一丸,手心中浆水化开,涂上,三年者三五服瘥。
疾。乌鸡子膏方
没药(半两研) 麝香(一钱研)
上二味,用乌鸡子一枚,略取破顶头倾出,却用鸡子黄鸡卵内,续入药末,同黄一处调匀,用纸糊合顶,于饭上炊令熟为度,分作四服。细嚼用麦门冬汤下,食前服
能消丸方
威灵仙(净洗麸炒) 蝉壳(净洗去土足焙干各一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醋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米饮下。
疾。百中散
萆 (不计多少)
上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精羊肉四两,批作四片,掺药却合如 子,于炭火
上炙熟细嚼,以酒半升送下,候腹痛如人行五七里,方上厕,取下脓血及虫,只一服。
疾。 橘散方
橘(不拘多少)
上一味,用瓷瓶子一枚,纸数重,砖一片压口,次用炭火笼作火炉烧 橘,候烟去九分存性,只置瓶内,急以纸并砖子压口,候冷为细散,每服二钱匕,麝香温酒,或陈米饮调下。
五痔。小香连丸方
黄连(麸炒焦黄色不拘多少)
上一味,捣罗为末,以鸡子清和丸,梧桐子阴干,每服十五丸,于鸡鸣时声未绝间温酒下,十服取效,永不复发。
疾。地肤子散
地肤子
上一味,不拘多少,新瓦上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用陈粟米饮调下,日三。
藜芦汤方
藜芦附子(锉) 莽草蛇床子羌活独活当归苦参芍药(各一两) 蜀椒(去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用两撮,生绢袋盛,桑松柏枝各一握,生姜一块拍破,银石器中,以水三碗,煎熟去滓,倾入器中,乘热熏,候温洗之。
。七物汤方
虾蟆(一枚锉碎) 皂荚(三梃锉碎) 艾(一握) 鳖甲(二枚碎) 雄黄(一两)麝香
上七味,粗捣筛,拌匀,穿地坑,纳着熟火一斤,方砖一片,中心钻孔子,盖坑口,旋入药一撮,披衣坐上熏。
熏洗疾。神妙汤方
萆 栝蒌根甘草(锉) 五倍子葱白(切)
上六味,等分,锉碎,每用一二两,以水两碗,煎数沸盆盛,坐熏,候通手洗之。
五痔,消毒。没药散
没药(一两研) 黄矾白矾 溺 (火 各半两) 麝香(一钱研)
五味,并研令匀,每用时,先以葱汤洗拭净,以药干敷。
五痔。花乳石散方
花乳石(一两 研) 乳香(去石研) 夜明沙(研) 胆矾(研) 地龙(去土为细末)
五味等分,共研令匀,每用时,先以甘草汤洗拭令净,以药干敷,令消释。
黄柏散
黄柏铅丹黄连腻粉白矾
五味等分,捣罗为散,先煎葱汤洗,后用药散一钱匕涂之,久患不过三度。
治一切疾。应痛散
荆芥桑根白皮地榆(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每用三钱匕,水一碗,同 橘二枚拍破,一处煎三五沸倾出。就熏,极痛,候下得手时,方可淋渫,仍服后药。
治一切疾。至圣丸方
橘(一百枚去核瓤锉) 枳壳(去瓤锉半斤) 黄连(去五两)
上三味,用麸五升,同于银石器内,慢火炒令麸黑为度,于地上去火毒,不用麸。将药为细末,用皂子一百枚去黄,以水一升,于银石器内,煮令熟烂如膏,与前药末同拌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不拘时日三。
熏洗诸五物散
莨菪子(二两) 白矾(一两通明者半两生用半两铁器内盛慢火 过) 硼砂马牙硝(各
五味,用百沸汤一大碗,药末五钱匕浸,熏洗痛处,食后夜卧用,先以衣覆护,只留痔疮处,仍避风。
敷贴木香散
木香槟榔(大者锉) 黄连(各一分) 莽草叶(半两)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用五钱匕,水二碗,煎三二沸,熏洗后,用温水调匀,以纸花子贴之。
莲花痔 ,及鸡冠痔等,贴四妙散
白芨白蔹木鳖子桑螵蛸(各半两)
上四味,捣罗为散,汤磨乳香,调令稀稠得所,摊故帛上贴之,次日连皮拆下,更无瘢甚妙。
治丈夫妇人久患,不论有。四香汤方
莎草根(一两) 黑狗脊(半两) 甘松 黄熟香(上好极香者各一分)
上四味,粗捣筛,每用五钱匕,水一碗,煎五七沸,盛在深盆中,便令患者于上面坐,围衣被熏之,勿透气,候下得手,便淋渫患处,直候药冷即止,不得揩拭,便盖复卧一时许,若渫了,临卧将被以火焙稍暖,更妙。
疾,已用药淋渫了,贴。绿云汤方
卷柏 樗根白皮贯众朴消地骨皮(各一两)
五味,粗捣筛,每用十五钱匕,葱二枝,水五升,煮至四升,去滓乘热渫之。
二黄散
黄柏(一两) 黄蜀葵花(一分) 白芨(二钱) 生干地黄(半两) 青黛(二块)
五味,捣罗为散,先渫了,用朴消水调涂之。
苦楝散
苦楝子(二十枚) 白矾(一两)
上二味,炒焦为散,入麝香研匀,临卧贴之,空心吃嫩猪肥肉一顿,永差。
丸方
鳝鱼骨韭子等分
上二味,捣罗为末,面糊丸弹子大,火烧熏之。
疾。驼粪熏方
驼粪
上一味,不拘多少阴干不得见日,用慢火煨成烟熏,候痒甚,别用后方渫洗。
疾。淋渫方
恶实(一名牛蒡子
上一味,不拘多少,淘去浮者,每用一两,以水两碗浓煎,乘热熏之,候通手淋渫。
疾。 橘散方
皂荚子
上二味,不拘多少,每一臭橘,札眼子七个,每眼子内,安皂子一枚,放在藏瓶内,烧存性取出,于土内培,出火毒一宿,细研入麝香少许,食前米饮调下一钱匕。
疾。枸杞散
枸杞根地龙(捣)
上二味,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曝干,捣罗为末,每秤一两,别入地龙末一钱和匀,先以热 汁洗渫患处,用药干掺,日可三次用。
疾下部发肿,如梅李大,痛硬不能行者,实时取效。神白散方
半夏(齐州者)
上一味,每用一枚,研令极细,入龙脑一小皂子许,同研匀,用津唾于手心调令稀稠得所,摊软纸上贴之,即冷如冰,良久有清水出渐消矣。如未全愈,再贴,去根本尤妙。
疾。熏敷立效散
蜣螂(七枚夜飞扑落者尤妙)
上一味,入瓷合子固济,文火 之,存性为末,先以温水洗之,用药末烧熏毕,复以药末掺之,用薄纸粘贴。
治荣卫不调,肠 下血,及疗五痔下血不止,消散下部毒瓦斯肿痛。比圣丸
椿荚(十两炒) 生蕈(二两) 甘草(二两细锉炙令黑色)
上三味,同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
治诸牡痔牝痔脉痔肠痔血痔等。鹿茸丸
鹿茸(酒浸炙令黄) 附子(炮裂去皮脐) 龙骨(碎研) 黄 (炙锉) 桔梗(锉炒) 生干(去瓤麸炒) 当连(去各一两半) 桂(
上一十九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煎柏叶汤下,日晚再服。
治诸乌蛇散
乌蛇(去皮骨酒浸炙)(酒浸炙各半两) 槐子(炒) 天麻 黄 (锉) 桑黄(酒炙)芍药(炒各三分) 白
上一十三味,捣罗为散,空心陈米饮调下二钱匕,日晚再服。
五痔。槐子丸方
槐实龙骨(去土研) 槲叶(炙) 干姜(炮) 当归(锉炒) 茜根 黄 (锉炒)吴茱萸悬蹄(十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空腹米饮下二十丸,日二服。
五痔。 皮散方
皮(炙) 鳖甲(醋炙) 当归(锉焙各一两半) 黄 (锉焙) 槐实(炒) 大黄(蒸三度一分) 猪后悬蹄(十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散,每空腹煮白粥饮调三钱匕服,日二。
鼠乳牡痔脓血出方
赤小豆(一两) 黄 (锉炒) 牡蛎粉(熬) 赤芍药白蔹黄芩(去黑心) 桂(去粗皮)
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腹煮白粥饮调下、日三。
五痔熏方
槐胶(三两) 皂荚(炙二两) 麝香(研入) 鳗鲡鱼(炙) 雄黄(研入) 莨菪子(炒) 丁
上七味,捣研六味为散,以槐胶和拌,分为五丸,取一净瓶可一升许,掘地埋之,着一盘子于瓶上,钻作孔,纳药瓶中,烧一丸盖之,令安稳,以下部着盘孔上坐,使烟熏着痛处良。
治忽患诸有头,疼痛不可忍。枳壳熨方
枳壳(四两) 诃子皮(二两)
上二味,捣碎,于铫子内炒令热,以帛裹熨之,冷即再炒熨之。
五痔悉主之方
蛇蜕皮(二两烧灰) 麝香(一钱)
上二味,同研令细,每服二钱匕,粥饮调下,空心食前服之。
又方:桑耳(一两)
上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粥饮调下,食前服之。
又方:腊月牛脾(一具)
上一味,煮令熟,食令尽,即瘥。
又方:熊胆(不以多少阴干
上一味,研为末,涂上。
又方:上取狸肉作羹,或作脯食之。

论曰五痔之疾,或出鼠乳,或发寒热,或生疮,或痒痛,或下血。其证不一。治之不早,劳伤过度,则毒瓦斯浸渍,肌肉穿穴,疮口不合,时有脓血,故成 。经曰∶久不瘥变为。是也。
痔疮傍穿数穴,脓血不止,并肠风脱肛等疾。二矾丸
白矾(烧令汁尽) 绿矾(烧过) 栝蒌(烧存性烧存性诃黎勒(煨去核) 枳壳附子(炮裂去皮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临卧温酒下。
久不瘥,肛边穿穴,时出脓血。紫金丸方
龙脑麝香乳香雄黄密陀僧(并研各炒一两) 砒霜(半分) 丹砂阿魏安息香
上九味,先将乳香安息香阿魏,以热水浸令通软,研如膏,次将龙脑麝香丹砂密陀僧雄黄,合研为末,砒霜绿豆粉二钱,同研细。更用巴豆三粒,去皮心膜,压出油。亦研细,与前药一处研匀,却入前乳香等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空心清茶下。兼治肠风等疾治一切反花疮等疾。乳香丸
乳香(研半两) 生干地黄(瓦上 醋浸焙干) 雄黄(研) 黄蜡(各一两) 麝香(研) 龙
上八味,捣研为末,熔蜡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麦门冬熟水下,留少药末贴,欲贴时,先用橘叶葱汤洗之。
脓血不止。六神丸方
鲮鲤甲(烧灰) 皂荚(刺烧灰)(烧灰) 雄黄(研) 硫黄(研) 鹤虱(为末等分
上六味,再一处研匀,用麝香水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煎饧酒,或汤下,加至二十丸。
脓血不止,积年不瘥。鹤虱丸
鹤虱(炒) 雷丸白矾灰(各一两) 皂荚刺硫黄(研各半两)
五味,捣研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研雄黄为衣,每服二十丸,麝香温酒下,空心食前服
,及脏毒下血。如圣饼方
寒食面 铅丹(研) 白矾(烧令汁尽研) 轻粉(研) 硫黄(研等分
五味,同研令匀,用倒流水拌和作饼,如钱大,每发时,以慢火炙黄熟,一饼分四服,用温熟水嚼下,日午夜卧时服。
麝香散
麝香(研三钱) 槐花(半生半炒) 荆芥穗(各一分) 千针草(去枝根半两)砂(研三
五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临卧时服。
,消肿疼。当归汤方
当归(切焙) 大黄(煨锉) 赤芍药甘草(炙各一两)
上四味,捣罗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微利一行为效。
一方用乳香一钱, 砂半钱,诃黎勒皮半两,同捣研为末,以大枣一枚去核,入药末二钱匕,枣肉用纸裹煨熟,分作两服,茶清嚼下,与前药相间服亦得。
治诸 ,脓血不绝、羸瘦。 藤散方
藤子(三个生油涂炙熟取肉) 续断鸡冠花(炒) 乌贼鱼骨(去甲炙各一两)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晚再服。
不限年月深浅,肿痛穿穴,脓血不止。蜀椒 藤子丸方
蜀椒(去并闭口炒出汗木杵轻捣取红四两) 藤子(大者一个劈破炙)
上二味,捣罗为末,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温酒下。
治诸疾有头,因穿破后成 ,脓水经年不干。麝香散
麝香(研半两) 鸽粪(一升)
上二味,先将鸽粪,于净地上火 ,烟尽候冷,与麝香同研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晚再服。
治诸 ,有脓出痛楚。鲮鲤甲散
鲮鲤甲(炙焦五两) 麝香(研一分)
上二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煎黄 汤调下,日晚再服。
治诸 出脓水,疼痛不止。韭根汤洗方
韭根(曝干) 蜀椒(去并闭口炒出汗) 野李根蛇床子续断芜荑仁皂荚白皮松脂(各一两) 白矾(半两)
上九味,细锉和匀,每度以二两用水三碗,煎至二碗,滤去滓,乘热于盆内先熏后洗,日三。
成窍,脓血不止。丹粉散
铅丹 盐豉(各一两) 腻粉(半两) 大蒜(一颗去皮切)
上四味,先捣蒜令烂,后入余药,同捣作薄饼,焙干为细散,每以少许贴之,日三五次治诸丹砂涂敷方
丹砂麝香蛇蜕(烧灰各一分)
上三味,同研令细 先以盐汤拭干,后涂敷,日三五度。
有头,或如鼠乳。如圣膏方
芫花根(不计多少)
上一味,洗净阴干,木臼内捣,入水少许,绞取汁,于银石器内,慢火煎成膏,将丝线就膏内度过,以线系头,初时微痛心躁,候落以纸拈子膏药纳于窍内,永除根本,未落不得使水。
五痔连年不瘥,渐成 。螺皮丸方
螺皮(炙焦) 龙骨(各二两) 黄 (细锉) 当归(锉焙) 枳壳(去瓤麸炒) 干姜(炮各
上八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煎黄 汤下。

论曰 盖缘寒湿与夫房室醉饱间得之,其作也,肛边肿痒,甚则疼痛不可忍。或蔓生数处,或似螺蚬,脓血与肌汁,绵绵而下,有孔不合,故谓之 。昔人论蛲虫居胴肠间,多则为。方论有用熏法,及化虫之药者。不可不察。
肠风疾,远年不瘥,疼痛不可忍者。万金丸方
安息香乳香丁香木香沉香(锉) 无食子肉豆蔻(去壳) 当归(切焙) 麒麟竭同研各三分)
上一十四味,先将乳香安息香阿魏麒麟竭没药等细锉,水少许浸一宿,来日细研如膏,余药捣罗为末,与膏同研,丸如黄米大。每服一丸,空心冷茶咽下。
疾疼痛不可忍,及下血。比金丸方
藤子 附(子炮裂去皮脐) 硫黄(研) 白矾(烧令汁尽) 螺皮(炙焦) 枳壳(去瓤麸
上七味,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饮或酒下,不拘时候。
疾疼痛,如锥刀刺,不可忍。能消丸方
威灵仙(去苗土四两一名能消卷柏(去根) 防风(去叉)(烧灰存性) 阿胶(炙
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人参汤下,日三,不拘时。
疼痛,行履不得。栝蒌散
大栝蒌(一枚开口) 猪牙皂荚白矾(各半两) 鲤鱼皮鳖甲(去裙 ) 刺 针(各一
上六味,除栝蒌外,同为粗末,入在栝蒌内,用盐泥固济候干,用炭五斤, 令通赤,放冷取出,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研胡桃酒调下。
疾疼痛不可忍,及肠风下血。祛痛散方
皂荚子(不 者一枚麸二升同炒麸焦黑去麸) 薄荷(干者三两锉)
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空心服。
五痔痛不可忍。淋渫汤方
黄芩(去黑心) 木通(锉) 栀子甘草(炙锉) 太阴玄精石 蓄(各二两)朴硝
上七味,粗捣筛,每用七钱匕,水三碗,煎沸倾盆内,先坐熏之,候通手,即淋渫,冷即止,熏时令密复,勿泄药气
五痔。痛不可忍。荆兰汤淋渫方
荆芥贯众甘草蜀椒(去泽兰芍药(各二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用三大匙,水三碗煎沸,倾盆内,先坐熏之,覆令密,勿泄出药气,通手即淋渫。
五痔痛甚。试虫散方
臭椿地骨皮景天阴干各二两护火草是也) 马牙硝(一两)
上四味,捣为细散,用精猪肉一大片,掺药三钱匕在肉上,就上坐一二时,起看有虫即去,无即已。
治诸有头,疼痛不可忍。熏洗方
地菘(一斤) 槐皮(二两) 葱根(一握) 韭根(一握)
上四味细锉,以水五升,煎至三升,盆内盛,先坐乘热熏,通手即淋洗,日三次用。
五痔疼痛,及阴湿痒。荆芥汤洗方
荆芥臭橘 浓朴(去粗皮各半斤)
上三味,粗捣筛,每用二两,水五升,煎取三升,避风处淋渫。
治诸有头,疼痛不可忍。枳壳散熨方
枳壳(四两) 诃黎勒皮(二两)
上二味,粗捣筛,同炒令热,以绵裹热熨之,冷即再炒。
疼痛。烟熏方
鳝鱼骨 熟艾(等分
上二味锉碎,同和匀,用新盆子一个,盛药在内,以火烧药,候烟出,盆上坐熏之,烟尽即止。
出脓血,疼痛不可忍。白矾散
白矾(飞研半两) 木香(炮一分为末)
上二味研匀,每用少许,以鸡子白调涂 上。
肠风 有头,下脓血,疼痛不可忍。止痛膏
莨菪子一合牛皮胶(一两)
上二味,先研莨菪子为末,次用胶清调成膏,摊纸上贴之,有头者自消。
肠风 ,肛边鼠乳,疼痛不可忍。威灵仙丸
威灵仙(净洗焙干二两) 木香(一两)
上二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不拘时候。
荆芥汤下,服药后,忌茶半日,恐冷即腹痛,男子妇人皆可服。
大肠脱肛疼痛。方
虎脚指两节
上一味,以蜜二两炙令赤,捣罗为末,炊饼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下二十丸。

瘰 颈有大气,灸天牖,二穴在颈筋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各灸五壮。
一切瘰 ,灸两胯里患 处宛宛中,日一壮,七日止,又灸五里人迎各三十壮,又灸背两边腋下后纹上,随年壮,又灸耳后发际直脉,七壮。
寒热腋下肿,申脉主之。
寒热颈肿,丘墟主之。
寒热颈瘰 ,大迎主之。
寒热胸满颈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胸中有音,喉中鸣,天池主之。
寒热酸痛,四肢不举,腋下肿 ,马刀喉痹,髀膝胫骨摇,酸不仁,阳辅主之。
胸中满,腋下肿,马刀 ,善自啮舌颊,天牖中肿,寒热胸胁腰膝外廉痛,临泣主之。
寒热颈颔肿,后溪主之。
诸 ,灸鸠尾骨下宛宛中,七十壮。
九 ,灸肩井二百壮。
诸 ,灸 周四畔,瘥。
诸恶 中冷息肉,灸足内踝上,各三壮,二年者六壮。

久冷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壮。
五痔通,攒竹主之。
五痔痛,不得大小便,会阴主之。
五痔便血失屎,灸回气百壮,穴在脊穷骨上。
五痔骨蚀商丘主之。
痛,飞阳承筋及委中承扶主之。
疽灸回气三七壮,黄帝针经云∶穴在尾脆骨上一寸半,又连岗穴主之,在回气穴两边相去三寸是也,各灸三七壮。

疾者,湿热之气所主也。如树生菌物,必因湿热而生。治宜凉血宽气为主。予尝制一方,用条芩黄连秦艽当归、生地、荆芥防风甘草青皮枳壳槐角白术,水煎服。外用冰片、雄猪胆(用熊胆更好)三分、番木鳖一个、井水浓磨药汁,敷之,即日奏效,治验颇多。
大便下血:清而色鲜者,名曰肠风;浊而色黑者,名曰脏毒大便前来者近血大便后来者远血。总用当归和血散
当归和血散
当归和血散川芎白术升(麻),槐(花)青(皮)荆(芥)(穗)熟地肠风病可轻。
乌梅丸
乌梅烧作炭,研末醋糊丸,空心米饮下,便血立能痊。

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纡曲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中年以后发病者多,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发生部位不同,临床上把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
[发病原因]
直肠粘膜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扩张、曲张所至,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静脉壁薄弱。直肠粘膜和肛管皮下的静脉壁薄弱,失去了原先固有的弹性,静脉回流障碍,以致静脉丛扩张、曲张而形成
2.起居失度。久坐、负重、远行等均可致直肠末端静脉回流障碍形成
3.炎症刺激。直肠周围的多种急、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可使肛门缘皮肤皱襞的结缔组织增生、肥大,形成结缔组织外痔,其特点是内无曲张的静脉丛。
4.腹压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经产妇妊娠后腹压增高,或长期便秘直肠浅表静脉及皮下淋巴回流受阻,形成静脉曲张性外痔
中医关于的形成原因,《内经》中早有论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盖因脏腑本虚,复加湿热燥邪外侵,热血相搏,气血郁滞,瘀阻肛门,结滞不散,即成矣。
[临床表现]
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类型,其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但各自又有其特征。
内痔发生肛门齿状线以上,是粘膜下的上静脉丛发生扩大和曲张所致。内痔最为常见,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此为母区,其余部位所发生,均称为子内痔可分为三期:一期表现为痔核较小,质柔软,面鲜红或青紫,大便痔核一般不脱出肛外,与大便摩擦时则可出血;二期表现为痔核较大,大便痔核脱出肛外,大便后自行回纳,呈点状或喷射状出血,量较多;三期表现为痔核特大,表面略带灰白色,大便痔核常脱出肛外,严重时行走、咳嗽、喷嚏、站立时也会脱出,且不能自行回纳,必须用手推回或平卧、热敷后才能回纳,不出血或少量便血。二、三期内痔若脱出、嵌顿时则可见肿痛、痔核糜烂、坏死、出血,久之可出现贫血
外痔发生在肛管齿状线以下,因外静脉丛扩张、纡曲或炎症反复发作而成,其形状大小不规则,表面有皮肤覆盖,不易出血,但有时有坠胀、疼痛、异物感。若由急、慢性炎症反复刺激所致,且内无曲张的静脉丛者为结缔组织外痔,此种外痔质地柔软,一般不疼痛;若因二、三期内痔反复脱出或腹压增高致外静脉丛扩张、纡曲所致者为静脉曲张性外痔,一般均伴有内痔痔核呈椭圆形或环状不规则,表面青紫而光滑,便后、久蹲时可见曲张的静脉团,肛门坠胀、异物感,短时间内不能消失;因静脉破裂,血块凝结可形成血栓性外痔,其多发于肛门外的两侧皮下,呈暗紫色圆形硬结,触之即痛,排便、坐位、行走、咳嗽等均可加重疼痛。
混合痔是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内痔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具有上述内痔外痔的双重症状,多发于肛门截石位3、7、11点处,尤以11点处最多。
[预防措施]
1.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有习惯性便秘者应积极治疗(参“便秘”节)。
2.注意肛门清洁卫生。经常保持肛门及其周围清洁,不要用不干净的东西揩擦肛门大便后用清水清洗肛门
3.不食辛辣刺激之物。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醇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静脉扩张瘀阻。饮食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每天应保持适当的进水量,以帮助大便排泄正常。
4.生活起居有度。不要久坐、久立、久行、久卧,每天要有适当的运动量和休息时间,睡眠、起床应定时,房事要有节制,切勿坐、卧潮湿之处。
5.孕期时常检查胎位。妇女妊娠期间,应时常检查胎位,以免压迫直肠静脉而致血液回流障碍,有者应注意防止分娩患发作,避免生产时发生痛苦。
6.心胸常保舒畅。良好的心态,无忧少虑,可保气血调畅,无由以成。
7.积极治疗与形成有关的疾患。如肛门疮疡肛裂等,及时治疗以免疮疡内溃或瘘管形成。
8.年老体弱和久病体虚之人,应多作提肛运动(每日早晚做肛门肌肉收缩动作),有助于静脉的血液回流,可防患形成。
9.已患疾并有明显症状者,要早期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治疗方法]
1.常规治疗。大便后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保持肛门清洁;便秘者可用果导片1~片,早晚各服1次,或牛黄解毒片2~4片,每日2次,以确保大便通畅;痔核红肿疼痛、出血者,可用痔疮栓、化栓等直接纳入肛门直肠以消炎止痛和收敛止血,或用五倍子散(五倍子大者1个,凿一孔,用阴干车前草揉碎,填入五倍子内,用纸塞孔,湿纸包,煨片时,取出待冷去纸,研为细末。每药末3克加轻粉0.9克,冰片0.15克,共研极细末)外敷以清热、消肿、止痛、收敛、止血
2.中医辨证论治。本法适用于痔核出血,脱出,肿胀,痒痛,便秘等的一、二期内痔,或内痔嵌顿并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或合并有其它慢性疾病不宜手术者。
热盛迫血,表现为大便前后下血鲜红,如射如滴,伴口干烦躁者,可选用凉血地黄汤加减(生地12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刺蒺藜10克、槐花10克、地榆15克、蒲公英15克)以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湿热下注,表现为痔核脱出,肛门坠胀而灼热下血污浊,口苦粘腻者,可选用脏连丸加减(黄连6克、黄柏30克、苡米30克、苍术6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6克、枳壳10克、茅根30克、赤小豆15克)以清利湿热止血泄浊;热结便秘,表现为腹胀满疼痛,大便干结,口渴心烦者,可选用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10克、芒硝6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玄参15克)以通腑泄热,但应注意得通则止,勿令大泻;气虚不摄,表现为痔核脱出不纳,肛门坠胀,神疲气短,食少乏力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15克、柴胡6克、升麻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五倍子10克、炙甘草6克)以益气收涩、固脱。
3.枯疗法。用药物枯痔散敷于中期、后期能脱出肛外的内痔核表面,通过强力腐蚀,使痔核干枯坏死,最终痔核脱落而痊愈。
4.硬化剂注射疗法。本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内痔兼有贫血者,混合痔内痔部分。对外痔嵌顿或表面有糜烂、炎症,合并严重的肺结核及肝、肾疾病者禁用本疗法。
5.单方验方。据证选用以下方药有效。
(1)舒丸(痔疮内消丸),每次15~20粒,每日2次口服。
(2)痔疮膏外涂,每日换药1次。
(3)大黄10克、柴胡5克、升麻1.5克、黄芩3克、当归6克、甘草2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内痔脱出,大便秘结者。
(4)木鳖子去壳取肉,水磨汁,入冰片粉少许搅匀,用棉棒蘸搽患处,每日3~4次,能消肿止痛。
(5)苦参10克,煎浓汁去渣,再放入鸡蛋2个、红糖60克,共煮熟,去蛋壳后连汤1次服,每日1剂,4日为1疗程。轻者1个疗程,重者2~3个疗程可望治愈或明显好转。
(6)蒲公英100克水煎服,并用蒲公英50克水煎熏洗,每日1剂,用于内痔嵌顿并感染者。
(7)黄连去毛,研为细末,蜜调空腹服,每服6~10克,用于内痔出血者。
(8)黑木耳30~50克,煮羹食之有效。
6.手术治疗。有内痔套扎术、切除术等,用于二三期内痔外痔混合痔,据情况选用。
7.其它疗法。如冷冻疗法、激光疗法、电离子治疗等,据证选用。

肛门病苦惶,炒过胡荽子最良,
细碾酒调三五服,自然动履得如常。


病名。亦称痔疮痔核。《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古人对认识有二:
①广义上的概念。明·《医学纲目》卷二十七:“凡人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曰”。如耳痔鼻痔等。
②泛指多种肛门疾病。近代认为: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扩大、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按其生长部位不同分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该病多因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燥热内生,下迫大肠,或久坐久立,远行,或临产用力,或大便秘结久泻久痢等而使血行不畅,血热相搏,浊气瘀血下注肛门而致。内治以清热凉血润燥疏风为主,外治有手术、枯、结扎、注射、熏洗、挑等多种,可根据病情随症选用,详见各条。


倪(二月) 阴虚湿火下注,肛门血痔,更衣见红,由来日久,即《内经》所谓阴络伤则血内溢是也。脉象弦数,拟宗丹溪槐角法。
槐米荆芥丹皮炒黑 赤苓地榆女贞子银花(炒焦) 泽泻枳壳白芍 米仁车前草
血不止加柿饼炭。
内外痔俱同法,漏管者,加象牙屑


养生方》云∶忍大便不出,久作气痔。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一足踏地,一足屈膝,两手抱犊鼻下,急挽向身极势,左右换易四七.去五劳三里气不下。
又云∶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两遍,治五痔
又云∶两手抱足,头不动,足向口受气,众节气散,来去三七,欲得捉左右,侧身各急挽。腰不动,去四肢腰上下髓内冷血冷筋急
又云∶两足相踏向阴端,急蹙将两手捧膝头,两向极势捧之二七,竟身侧两向取势二七,前后努腰七,去心劳病。


九般疾最伤人,穴在承山妙如神。
纵饶大痛呻吟者,一刺长强绝病根。
承山∶在仆参上八寸,腿肚分肉间。
长强∶在二十一椎下,尾闾大骨当中是穴。针一寸,大痛方是穴。灸二七壮,泻之。又

内经·生气通天论》云∶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
风气通于肝,而淫气者,阴阳乱气也。因其相乱,而风客之则伤精,伤精则邪入于肝矣。而又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阴阳不和,关膈壅滞,热毒下注,血渗大肠,肠 痔漏,安得以免。
气虚湿热下注大肠

饶州王康孺翰林传。
下血,皆为肠风。粪后有血名内痔。粪前名外痔大肠头出谓之脱肛谷道四边有肉,谓之鼠奶痔。头上出血谓之漏。此方通治之。
黄牛角腮(一个) 猪牙皂角(二两) 蛇皮(一条) 穿山甲(二两) 大附子(一个,炮,去皮脐) 当归(半两,炒) 叶(四两) 麝香(一钱)(一个)
上件,一处砂瓶内,用炭火 ,令通赤。取出于地上,用盆合定,四畔用土覆之,去火毒,然后捣罗为细末。患者先用胡桃肉半个研烂,同酒半盏,调药末二钱,服之便效。


〔仲〕小肠有热者必

〔垣〕秦艽苍术汤疾,若破谓之痔漏大便秘涩,必作大痛。此由风热乘食饱不通,气逼大肠而作也。受病者,燥气也。为病者,胃湿也。胃刑大肠化燥火,以乘燥热之实,胜风附热而来,是湿热风燥四气相合,故大肠头成块者湿也,作大痛者风也。若大便燥结者,主病兼受火邪也。热结不通去燥屎者,其西方肺主诸气,其体收下,亦助疾病为邪,破气药兼之,治法全矣,服之其疾立愈,不可作丸,以锉汤与之,效如神速。
秦艽(一钱,去芦) 泽泻(三分) 苍术(七分,制) 防风根(五分) 桃仁(去皮,一钱,另研)归根(三分,酒洗,第二服药用身) 黄柏(去皮,酒洗,五分) 大黄(少许,虽大便秘涩,亦不可多用) 槟榔(一钱,细末,调服之) 皂角仁(烧存性,去皮,一钱,捣细末,调下服之)
上除槟榔桃仁皂角仁三味,候煎成药研匀调入外,余 咀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二分,去渣,入前三味,再上火煎至一盏,空心热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不犯胃气也。服药日忌生冷硬物及酒面大料干姜之类,犯之则药无效。如有白脓,加五朵白葵花,除萼去心,细剪入,青皮五分不去白,入上药同煎,又用木香三分为细末,同槟榔等三味,再上火同煎,根据上法服饵。古人以此疾多以岁月除之,此药一服立愈,若病久者,再服必愈。
秦艽白术丸
秦艽(去芦) 归梢(酒洗) 桃仁(酒浸,去皮尖,另研。各一两) 地榆(三钱) 枳实(麸炒)白术泽泻皂角仁(烧存性,去皮。各半两)
上为细末,和桃仁泥研匀,煎热沸汤面糊丸,鸡豆大。焙干,白汤下,空心,宿食消尽服之,少时以美膳压。忌生冷硬物冷水冷菜之类,并湿面酒及五辣辛热大料物之类,犯之则药无验。十服必愈。

〔洁〕苍术泽泻丸
苍术(四两,去皮) 泽泻枳实秦艽(各二两) 地榆皂角子烧存性。各一两)
上为细末,烧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汤或酒下。
白术丸(药味与苍术泽泻丸同,只改苍术白术,去秦艽。)

〔丹〕痔漏,专一凉血为主。
人参黄连 生地(凉血当归(和血) 川芎(和血) 槐角(凉生血) 条芩(凉大肠枳壳宽肠升麻(提起)
上煎汤服之外,以涩药炉甘石、童便、 牡蛎、粉龙骨海蛤密陀僧之类敷之。
许孺人产后作,有头如蒜头大,或下鲜血,或紫血,大便疼,与黑神散。又多食肉大饱,此湿热大肠所为。
郁李仁(去皮) 麻仁槐角(各七钱) 枳实皂角仁(五钱,为末) 苍术 归尾 生地(各三钱)大黄(炒,一钱)
上分六帖,纳三样仁另研,煎服。

〔《经》〕患五种。水研山豆根服。(味甘寒,退血热。)

〔《本》〕又方 治鸡冠花不拘多少,浓煎汤,每服一盏,空心服。(《本草》云∶鸡冠花性凉,治泻血。)

〔丹〕头向上,是大肠热甚,收缩为主。用四物解毒枳壳白术槐角秦艽
翻花痔
荆芥防风朴硝
上煎汤洗之。次用木鳖子郁金研末,龙脑些少,水调涂上。

〔世〕治翻花痔。用信一钱,蜈蚣数个,以香油久浸之,临卧时先洗拭干,却取浸油敷患处,用手按入,立愈。累效。其余皆妙。
药膏子外痔翻花脱出,黄水不止,肿痛。并用银阔篦蘸药涂敷,日一次,重者五七次,立愈。先用药水洗拭干,却敷此膏。
用真桑灰不拘多少,淋浓汁两碗,熬至一碗,却入草乌片、大黄片各二钱,再慢火熬至半碗,入甘草一钱,数沸,下净细锻石半匙头,不可多,略沸三五次,用绢一重,花纸二重,如绞漆状,滤过,再熬成膏,候冷。
用真胆矾五分,研极细末,放入膏中,用瓦器盛贮封之,临用入龙脑末和匀敷之。

〔《千》〕治风痔漏,不问有头无头,定三日安。
藜芦(烧灰) 天麻(各五钱) 干姜(半两) 皂角针(不用皮条,炒,二钱) 莲子草明矾硫黄(各一两)大苦栝蒌(一个) 麝香(五分)
上将栝蒌开一孔,入矾并硫黄在内,孔如小钱大,就将元掩合定,绵纸糊,却用瓦罐子盛坐瓶上,炭火令烟尽为度,候冷取出,研细,同前六味药末和令匀,炼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空心温酒下,日三服,三日见效。忌油面 藏牛马肉鱼腥生冷行房行远劳力一切等事。
肠痔鳖甲丸
鳖甲(炙焦黑) 穿山甲(炙焦) 白矾(枯) 附子猪牙皂角(各半两,炙焦存性二分)
上细末研匀,蒸饼丸如桐子大,米饮下二十丸,食前,日三服。
又方
槐花(炒) 白矾(枯。各一两) 附子(五钱)
上细末研匀,蒸饼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食前,日三服。以上二方庞老传。
肠风痔漏
赤芍药 官桂(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二钱,姜二片,白糖一块,水一盏,同煎七分,去渣,空心服。

〔《素》〕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生气通天论)

〔洁〕黑地黄丸血虚久痔,神妙,治之圣药也。(方见劳瘵。)

〔世〕治方,神妙。
当归川芎黄连全蝎三棱蓬术羌活独活山茱萸(去核。各半两) 枳壳(十二两,去穣)商陆(白者,一两) 巴豆(去壳,不拘数) 木香甘草节鼠粘子(炒) 苦参柴胡(各一两)刺皮(炒) 猪牙皂鱼(去皮弦。各一两)
一方,加白术半夏荆芥薄荷槟榔各一两。
上将巴豆二粒或三粒入枳壳内,线扎定,却用醋煮烂讫,冷水洗净,去巴豆不用,晒焙干入前药,同为细末,煮醋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醋汤下。更用五倍子羌活独活煎汤洗。如大便燥结,用煮过巴豆六七粒,加入前药同丸。
上一方疏风泄热,破滞,其效如神。

〔《集》〕治五痔不以年月日久新。枳实为末,炼蜜丸,桐子大,空心饮下二十丸。

〔丹〕二三十年不愈者,三服止,用莲花蕊散
莲花蕊黑牵牛头末(各一两半) 当归(半两) 矾红(少许)
上为末,先忌食肉五七日,空心令食肉一顿,就取温酒下三钱,约两时辰,取下脓血或虫是效。

〔海藏〕《外台》治五十岁不瘥,涂熊胆取瘥,神效,诸方不及此。

〔垣〕七圣散大肠疼痛不可忍。王叔和云∶气生于脾脏傍,大肠疼痛阵难当,渐交稍泻三焦是,莫漫多方立纪纲。
羌活(一两) 槟榔木香川芎桂枝(去皮。各半两) 大黄(八分,煨) 郁李仁(去皮,另研,一两半)
上除郁李仁另研外,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验虚实临时斟酌丸数,白汤下。取大便微利,一服而愈。
切禁不得多利大便,若大便大行,其病滋甚。
秦艽防风汤痔漏大便时时发疼痛,非痔漏也,此药主之。
奏艽 防风白术(各一钱半) 归身(一钱) 黄柏(五分) 陈皮红花(少) 甘草(炙)升麻(各六分) 柴胡(二分) 桃仁(三十个) 大黄(三分,煨) 泽泻
上锉,如麻豆大,总作一服,水三盏,煎一盏,去渣稍热服,空心,宿食消尽服之。避风寒,忌房事酒湿面大辛热物。当风寒大便

〔《本》〕治有鼠结核,作渴疼痛方。
皂角(酥炙) 黄 荆芥槐子穿山甲木香桔梗鳖甲(醋炒) 露蜂房(炒焦)
芍药(各一两) 大黄(五钱)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食前日三服。未知,加至四五十丸。
下肿痛。
枳壳(一两,陈粟米同炒令黄赤,米不用) 青木香(一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饭饮调下。

〔《集》〕治下血,疼痛不止。以玩月沙不限多少,慢火熬令黄色为末。每二钱入乳香五分,空心温酒调下,日三四服,瘥。即兔子粪是也。

〔《外》〕治发疼痛。狸肉作羹食之良。作脯食。不过三顿,瘥。

〔世〕治痔疮痛不可忍者。木棉花煎汤,旋入朴硝,乘热熏之,候温浸之。(单用硝水极妙,曾用,大有效。)

〔《本》〕治痛。
蜈蚣(一条) 大青州枣(三个) 白矾(一块如枣大)
上将蜈蚣白矾二味为末,用枣肉丸,分作二丸,烧烟,用竹筒透引烟熏妙。

〔垣〕秦艽羌活汤痔漏成块,下垂疙瘩,不任其痒。
麻根柴胡甘草(炙) 麻黄根(各五分) 黄 秦艽(各一钱) 防风根(七分) 本(三分)细辛(少) 羌活根(一钱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大盏,煎一盏,去渣,空心,宿食消尽服之。忌如前。

〔梅〕治有虫咬,谷道痒,或下脓血多。取槐白皮浓煎汁,安盆中,坐熏之,塞其谷道,汤冷,更暖之。
良久欲大便,当虫出,不过三度即愈。如用末,绵裹纳下部。

〔丹〕治谷道中虫痒不止。水银枣膏各二两,研匀,捏如枣形,薄绵裹纳之,明日虫出。若痛者加粉草大分,作丸。(《梅师方》)

〔罗〕淋渫药 治下部肿,大肠头痒痛。
威灵仙枳壳(麸炒。各一两)
上为粗末,熬水熏洗,冷即再暖,临卧避风洗三次,挹干,贴蒲黄散

〔世〕治痒。用五茄茎叶浓煎汤,以瓶盛之,坐瓶口上熏,至汤温洗之,三次必效。

〔丹〕肠风痔漏。有虫如丝细黑头,取去除根。
瞿麦(半升) 猪牙皂角(一寸)
上为末,入猪腰子一双内,用米泔煮,空心食之。少顷,肚痛上攻,虫皆随出,作地坑埋之,薄粥补之。

〔垣〕当归郁李仁汤痔漏大便硬,努出大肠头,下垂多血,苦疼不能忍。
皂角仁(另为细末调服郁李仁秦艽(各一钱) 麻子仁(一钱半) 当归梢 生地 苍术(各五分)泽泻(三分) 枳实(七分) 大黄(三钱,煨)
上除皂角仁研细末,余药锉如麻豆大,水三大盏,煎一盏,去渣,入皂角末调在内,空心食前,候宿食消尽服之。忌风寒处大小便。

〔丹〕如欲凉大肠,宽大肠,则用枳壳去穣,入巴豆,铁线缠,煮透去巴豆,入药用。若丸药则捣烂用,煎药则干用。

〔《食》〕治野鸡下血肠风明目方。嫩槐叶一升,蒸如茶法,取叶碾作末,亦如茶法煎呷之。

〔《千》治肠痔,每大便下血。槐树上木耳取末之,饮服方寸,瘥,日三服,良。

〔《肘》〕治肠痔,每大便常血水,服蒲黄方寸匕,瘥。日三服,良。

〔《食》〕主五痔下血不止。杏仁去皮尖及双仁,水一升,研滤取汁,煎减半,投米煮粥停冷,空心食之。

〔《草》〕治肠痔多年不瘥,下血不止。木贼枳壳各二两,干姜一两,大黄一分,四味并锉一处,入铫子内炒黑色,存三分性,捣罗,温粟米饮调,食前,服二钱匕,甚妙。

〔《外》〕治患肠痔大便常有血。食鲫鱼羹及随意任作饱食。孙真人同。

〔《本》〕治肠痔在腹内有鼠奶下血方。
白芜荑 椿树东行根 野狼牙根贯众(炙焦) 雄黄(半两) 白鳝头(一个,炙焦) 槐东 引根(白皮,一分)
上细末,腊月猪脂和一丸,弹子大,绵裹纳下部。

〔丹〕痔漏肠漏窍。用赤石脂白石脂枯矾黄丹脑子塞之。

〔《本》〕治肠风痔漏。用鲫鱼一个,破开去肠,入白矾令满,合之,瓦上烧过为细末,用鸡毛卷药敷之,立效。
痔漏方。
鸡子(一个,煮熟,去黄,取白,切炒。) 白矾(明者如皂角子大,匙上枯过,用三分)
上为末,先用温汤洗净,拭干,用纸捻点药,送入孔内,立效。日三易。
上治痔漏下血,如血虚,必兼服黑地黄丸乃妙。

〔《衍》〕鳞鲤甲烧一两,存性,肉豆蔻仁三个,同为末,米饮调二钱服,治气痔。脓血甚者,刺一两,烧服。中病即已,不必尽剂。

运气发皆属寒。经云∶太阳之胜,发,治以苦热是也。

〔世〕神应散 治五种肠风下血,上厕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有 肉名奶头上有孔漏出名肠风,并治之。
黄牛角 (一枚,酌中者,槌碎。) 蛇蜕皮(一条,白者) 猪牙皂角(七茎) 穿山甲(七片)刺皮(一两,锉)
五味,细锉入瓮瓶内,以黄泥封固,候干,先用小火烧令烟出,后用大火 令通赤为度,取出摊开,候冷,捣罗为末。服时先令患者临卧时细嚼胡桃仁一个如糊,用无灰好酒一盏送下,不可言语便睡。至五更时,以温酒调下药末三钱,至辰时更进一服,虽久年不过三服,立效。

〔丹〕治肠风痔漏如神。大树木上寄生叶取干为末,酒水米饮任下,或丸桐子大,服三十丸亦得。

〔《千》〕治五痔方。苍耳茎叶以五月五日采干为末,水服方寸,或丸桐子大,服之立效。
疼。用荆芥朴硝桑寄生,定痛解毒,去风,凉大肠热安胎。如肿者加五倍子木鳖子,研细调敷。又方,五倍、朴硝桑寄生莲房,水煎,先熏后洗。一方加百药煎洗。

〔《保》〕淋洗法
天仙子荆芥穗 小椒 蔓荆子
上水煎汤洗。

〔《本》〕熏洗方。用枳壳不拘多少为末,每用二钱,水一盏,砂瓶内煎令沸,先去瓶嘴上坐熏,后却泻出通手热洗,妙。(此方久痔亦妙,除根。)

〔世〕洗方。轻者用朝东马齿苋刘寄奴浓煎汤熏,待温却用手洗,拭干。重者加大青叶梗干者一半,同煎。

〔丹〕庠。用灰苋带根浓煎汤,先熏后洗。又方,取河水频洗.用蜗牛涂之。

〔《经》〕痔漏用犍牛儿胆、 胆各一个,腻粉五十文,麝香二十文,将 胆汁腻粉麝香和匀,入牛胆内,悬于 前四十九日熟,旋取为丸,如大菱角,急送入内,后追出恶物,日三,验。候疮口渐合,用生面盖内一遍,出恶物妙。

〔丹〕一方,治。用雄鸡胆、片脑和匀,贴之。一方,熊胆涂之,神效。

〔世〕治用活蜈蚣一条,以香油一小罐浸之,陈愈妙,敷之累验。

〔无〕贴蜀葵子(半两) 蝉蜕(五个) 槟榔(一个,并为末)
上用枣三枚,取肉研细,搜和药末,如觉硬,滴少蜜,研成膏,量大小贴于病处。

〔罗〕蒲黄散 治下部痔漏
蒲黄血竭(半两)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贴于患处。

〔《斗门》〕治疾有头如鸡冠者。用黄连末敷之即瘥。更加赤小豆末,尤良。(一方用黄连木香末敷,妙。)

〔无〕熏法皮(切方,三指大) 雄黄(枣大,研) 熟艾(鸡子大)
上为末,用瓦器,以灰实一半如烧香法,安长桶内,坐其上熏之,烟气从口出为佳。凡三度熏,永瘥。勿犯风冷,忌鸡肉毒物。

〔《本》熏方。用鼠郎皮一味,瓶内烧烟,坐身于瓶上,熏三五次,除根。

〔世〕方。赤脚蜈蚣一条,香油煎酥,纸上挹干,加乳香二钱,没药二钱,麝香粉霜各五分,人指甲五钱,泥裹煨干脆为末,用鹅毛管盛药吹上,如有水,实时出尽不疼。其物结一硬丁,用线系在上揭落之。

〔罗〕治神效。
雄黄硫黄明矾(各等分
上为末,新盏盛药,先入矾末一半在底,次入余药,又将矾末一半盖上,用火 ,候矾枯为度,出火毒,研末,津液调敷,干落为度。后用石膏五倍子为末,收疮口。
周先生枯痔法
明矾赤石脂(五钱) 辰砂(痛加一钱) 黄丹
上为末,先用郁金末护肛门。如无郁金,用姜黄末代之。调涂四围好肉,如不就,加绿豆粉打合,却将枯药敷上。如肛门疼急,浓煎甘草汤放温,拂四围肛门上,就与宽肠药
槐花大黄枳壳木通连翘瞿麦当归
上半酒半水煎。
枯药,早辰上一次,日午一次,洗去旧药。申时又洗去,又上一次。如要急安,至夜半子时又洗,上一次。
至次日且看淡淡黑色,两三日如乌梅,四五日内,用竹篦子轻轻敲打头,见如石坚,至七八日便住,更不须上枯药,且待自然如萝卜根乃脱去也。洗用甘草荆芥槐花,洗去旧药,方上新药。
凡医之法,且如明日要下手,今日先与此药,所以宽大肠,使大便软滑,不与相碍,且不泄泻头未脱落者,须要日日与之,以大黄一两煨,枳壳、炒当归酒洗一两,同为细末,如桐子大,好酒吞下。治枯头虑生他证。凡用枯药,或触坏肾根,或水道赤涩痛,与此方。大黄木通、生地各一两,滑石、瞿麦各半两,同为细末,每用四钱,煎服。
如枯尽未脱落,以此催之。好磁石一钱,白僵蚕、生川乌五分,同为细末,冷水调,敷上立脱。凡用枯药去尽乳头,恐留硬头损破肛门四围成,用此药。龙骨一钱,石膏一钱,没药五分,腻粉五分,同研十分细,先以荆芥汤洗,次掺之,切忌毒物、生姜
脱后,用甘草汤豆豉汤洗,再用荆芥五倍子煎水洗,便不生脓。
脱后肉痒方。用大粉草浓煎汤洗。
收肠方凡用枯药,脱下乳头,随即与此,以收其肠,此方补气,又收脓去血生肉,令痕壮。
人参当归(各一两) 川芎甘草白芷防风 浓朴 桔梗桂枝
上细末,半酒半水煎,如恶酒者,酒少水多煎之。夏月减桂、朴,加芩、柏。

〔《经》〕治 有头方。用芫花入土根不限多少,以净水洗,却入木臼捣用少许,水绞取汁,于银铜器内慢火熬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系,系时微痛,候心燥落时,以纸捻引入膏药于窍内,永除根。未落不得便屎。
周先生麻药
川乌草乌胡椒吴茱萸花椒白僵蚕(炒)
上细末,酒调敷四边,然后割之。又以此药敷之,否则亦用麝香龙骨涂之。
上枯、系、割三法,用前药服及敷贴不退者,然后用之,必敬谨之,不可视为常法。

〔《本》〕治痔漏。此因大肠风热而生。
生砒(一字) 水银(一粒,如米大) 腻粉(一字) 麝香(一粒,如小豆大)
上件并入乳钵内,研极细,如如有珠子者,将矾汤净洗拭干,用手捻药揩在上,觉痒便是药行。一日二次,又洗。五日后住药,见效。如或有孔,只用纸捻引药送入,令彻其内,更用纸贴孔前,一日二次,使药自能生全。(陈无择云∶忌用生砒,恐毒瓦斯入腹。今两存之,以治珠突者。)

针灸 ,独取足太阳。经云∶足太阳之脉,所生病者,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盖后世取承山穴者是也。
其二论督脉而不见其取法。经云∶督脉生病,癃。盖后世取长强穴是也。

〔丹〕治痔疮大蒜十片,头垢捏成饼子,先安头垢饼于头上,外安蒜片,以艾灸之。

〔《本》〕唐峡州王文显充西路安抚司判官,乘骡入骆谷,有疾,因此大作,其状如胡瓜贯于肠头,热如糖灰火,至驿僵仆。主驿吏云∶此病予曾患来,灸即瘥。用柳枝浓煎汤先洗,便以艾炷其上,连灸三五壮,忽觉一道热气入肠中,因转泻鲜血、秽物一时出,至痛楚,泻后遂失胡瓜所在,登骡而驰去。

〔《玉》〕痔漏下血里急后重,或痒或疼∶二白(在掌后纵纹上四寸,手厥阴脉,两穴相并,一穴在两筋中,一穴在大筋外,针入三分,泻两吸。)长强(一寸,大痛方到穴,泻三吸。)

〔世〕灸法长强(一寸,大痛方到穴,泻三吸。如灸,可七壮,虽久不愈者,亦效。)
又法∶脊骨凸处与脐平对是穴(灸七壮。) 承山(二寸半,补一呼,如灸可七壮。)

〔《甲》〕篡痛,承筋主之。篡痛,飞阳委中、扶承主之。痛,攒竹主之。痛,会阴主之。与阴相通者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会阴皆主之。骨蚀商丘主之。

〔无〕肠癖,如大泽中有小山突出为峙。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不特于肛门边生,有鼻痔、眼、牙等,其状不一。方书分出五种,曰牡、曰牝、曰脉、曰肠、曰气。牡痔者,肛边生疮肿突出,一日数枚,脓溃即散。牝痔者,肛边发露肉珠,状如鼠奶,时时滴渍脓血。脉痔者,肠口颗颗发 ,且痛且痒,出血淋漓。肠痔者,肠内结核有血,寒热往来,登溷脱肛气痔者,遇恐怒则发,肛门肿痛,气散则愈。又有酒痔,每遇饮酒发动,肿痛而流血。血痔,则每遇大便清血随下而不止,宜解热调血顺气为主,苦久不愈,必至穿穴为漏矣。
切勿用生砒,毒瓦斯入腹,反至奄忽。忌吃生冷硬物冷菜之类,及酒湿面五辣辛热大料物,及干姜之类,犯之无效,此东垣格言也。

飞扬篡伤痛。 绝骨马刀腋肿天突章门天池支沟 主漏。(又云∶支沟章门马刀肿 。) 商丘复溜血泄后重。(又云∶商丘骨蚀喜魇梦。)
天窗天突 主漏颈痛劳宫 主热承筋承扶委中阳谷腋下肿。 会阴与阴相通者死。 侠溪 阳辅太冲 主腋下马刀窍阴痈疽头痛如锥刺,不可以动,动则烦心大陵支沟阳谷后溪 主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