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

( Niú Ròu )

别名: 牛 , 水牛

牛肉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虚劳赢瘦;腰膝酸软;消渴;吐泻;痞积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煎汁,适量,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生裹或作丸摩。
性味:
味甘;水牛肉性凉;黄牛肉性温
归经:
脾;胃经
各家论述:
1.《别录》:主消渴,止啘泄,安中益气;养脾胃。
2.《千金·食治》:止唾涎出。
3.《本草拾遗》:消水肿,除湿气,补虚,令人强筋骨、壮健。
4.《滇南本草》:水牛肉,能安胎补血
5.《韩氏医通》: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6.《丹溪心法》:倒仓法,治瘫劳蛊癞等证,推陈致新,扶虚补损,可吐可下。用黄色肥牯牛腿精肉二十斤或十五斤,取长流水于大锅内煮,以肉烂成渣为度,滤去渣,用肉汤再熬如琥珀色。隔宿不吃晚饭,大便秘者,隔宿进神芎丸,不秘者不用。五更温服一钟,伺膈间药行,又续续服至七、八钟,病人不欲服,强再与之。必身体皮毛皆痛。方见吐下。寒月则重汤温之。病在上,欲吐多者紧服,又不可太紧,恐其不纳;病在下,欲利多者,疏服,又不可太疏,恐其不达,临时消息。大抵先见下,方可使吐,极吐下,伺其上下俱出尽,在大便中见如胡桃肉状无臭气则止。吐利后或渴,不得与汤。其小便必长,取以饮病者,与一、二碗,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涤濯余垢。睡一二日,觉饥甚,乃与粥淡食之。待三日后,始与少菜羹自养。半月觉精神焕发,形体轻健,沉痾悉定矣。法曰:肠胃为市,以其无物不有,而谷为最多,故曰仓。仓,谷之室也。倒者,倾去旧而涤濯使之洁净也,经曰:胃为受盛之官。故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今用黄牯牛肉,肉者胃之药也,熟而为液,无形之物也,横散入肉络,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爪甲无不入也。积聚久则形质成,依附肠胃回薄曲折处,以为糟粕之窠臼,阻碍津液气血,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剖肠刮骨之神妙,孰能去之,又岂合勺铢两之丸散,所能窍犯其藩墙户牖乎。夫牛肉全重厚和顺之性,润枯泽槁,岂有损也。
7.《纲目》:韩愗言,牛肉补气,与黄芪同功。观丹溪朱氏倒仓法论而引申触类,则牛之补土可心解矣。盖肉者胃之药也,熟而为液,无形之物也,故能由肠胃而透肌肤、毛窍、爪甲,无所不到。在表者因吐而得汗,在清道者自吐而去,在浊道者自利而除,有如洪水泛涨,陈莝顺流而去,盎然涣然,润泽枯槁,而有精爽之乐也。
8.《医林纂要》: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
用药禁忌:
牛自死、病死者,禁食其肉。
化学成分:
牛肉的化学组成因牛的种类、性别、年龄、生长地区、饲养方法、营养状况、体躯部位等而不同,其成分含率差距可以很大。大体上,每100g(食部)含蛋白质20.1g,脂肪10.2g;维生素(vitamine)b10.07mg,维生素b20.15mg,钙7mg,磷170mg,铁0.90mg。又含胆甾醇(cholesterol)125mg%。牛肉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甚多,故其营养价值甚高。牛肉的特殊成分,参见“霞天膏”条。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2.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
原形态:
1.黄牛,体第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基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
2.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任务发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bubalusbubalis linnaeus.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牛肉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补脾胃,益气盘,强筋骨。治虚损羸瘦,消渴,脾弱不运,痞积水肿,腰膝酸软。
①《别录》:"主消渴,止泄,安中益气,养脾胃。"
②《千金·食治》:"止唾涎出。"
③《本草拾遗》:"消水肿,除湿气,补虚,令人强筋骨、壮健。"
④《滇南本草》:"水牛肉,能安胎补血。"
⑤《韩氏医通》:"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煎汁或入丸剂
性味:
甘,平。
①《别录》:"味甘,平,无毒。"
②《千金翼·本草》:"味咸,平,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水牛肉,冷;黄牛肉,温。"
归经:
入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经。"
②《本革汇言》:"入手,足阳明经。"
附方:
①补诸虚百损:黄犍牛肉(去筋膜,切片,河水洗数遍,仍浸一夜,次日再洗三遍,水清为度,用无灰好酒同入坛内,重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一昼夜,取出如黄沙为佳,焦黑无用,焙干为末,听用);山药(盐炒过),莲肉(去心,盐炒过,并去盐)、白茯苓小茴香(炒)各四两,为末。每牛肉半斤,入药末一斤,以红枣蒸熟去皮,和捣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五十丸,日三服。(《乾坤生意返本丸
②治脾胃久冷,不思饮食:牛肉五斤,胡椒五钱。荜茇五钱,陈皮二钱,苹果二钱,缩砂二钱,良姜二钱。上件为细末,生姜汁五合葱汁一合,盐四两,同肉拌匀,腌二日,取出,焙干作脯,任意食之。(《饮膳正要牛肉脯)
③治腹中癖积:黄牛肉一斤,恒山三钱。同煮熟,食肉饮汁,癖必自消。(《卫生杂兴》)
原形态:
①黄牛(《说文》)
体长1.5~2米,体重一般在250公斤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2个大鼻孔,其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很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趾,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为黄色,无杂毛掺混。
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水牛(《凉州异物志》)
体比黄牛肥大,长达2.5米以上。角较长大而扁,上有很多节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膜各部较稀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饲养,以南方水稻地区为多。
来源:
为牛科动物黄牛水牛
出处:
别录

“牛肉” 相关论述

主要原料:牛肉(脯肉)500克,枸杞子50克,鸡蛋1个,水淀粉50克,葱、姜丝、蒜片各10克,酱油20克,清汤750克,植物油750克(耗油75克),面粉少许,花椒大料、盐、米醋、味精、料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枸杞子分为2份,一份水煮取浓缩汁25克,另一份洗净,置小碗内上展蒸30分钟(蒸熟)备用。牛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鸡蛋破壳放在碗内,加淀粉、面粉、水少许搅成糊,将肉放入浆匀。锅置于火上,加入植物油至五成热时,将肉下锅逐块炸成金黄色时捞出。滗去余油。将葱、姜、蒜、花椒及蒸熟的枸杞子撒在碗底,肉码放在上边,摆整齐。另将锅置于火上,添上清汤,加入盐、味精、料酒,调好味道,浇在肉碗内,上展用旺火蒸30分钟取出,将汁倒在锅内,肉放在盘内,滗出花椒。再将锅置于火上,加香油、醋少许及枸杞子浓缩汁,汤沸后浇在肉上即成。
效用说明:滋阴补血、强筋骨、健脾胃。适宜于虚损赢瘦、腰膝酸软、脾虚不运、消渴水肿眩晕阳痿遗精等症。老年体弱、病后体虚者服用,可起到较好的滋补、强壮作用。

味甘,性平无毒,入脾经。主安中益气,健脾养胃,强骨壮筋。其乳,补虚弱,养心肺,润皮肤,解热毒,止消渴,滑大肠。脑治头风,胆主风痰。角腮,主赤白带及行血。
按∶牛肉色黄味甘属土,于卦为兑,故专入脾家,用之倒仓,诚有再造之功。然此为稼穑之资,不轻屠杀,其自死及有病老迈者,不惟无补,反能损人,市中多犯此弊,食者慎之。


治脾胃久冷,不思饮食。
牛肉(五斤,去脂膜,切作大片) 胡椒(五钱) 荜拨(五钱) 陈皮(二钱,去白)草果(二钱) 缩砂(二钱) 良姜(二钱)
上件为细末,生姜汁五合葱汁一合,盐四两,同肉拌匀,淹二日,取出焙干,作脯,任意食之。


味甘,平,无毒。主消渴,止 泄,安中益气,补脾胃。


脾土
甘温属土。安中补脾,益气止渴(倒仓法,用牡黄牛肉二十斤,洗净,煮为糜,滤去渣,熬成琥珀色。前一晚不食,至日,空腹坐密室,取汁每饮一钟。少时又饮,积数十钟,身体觉痛。如病在上则吐,在下则利,在中则吐而利,利后必渴,即饮已溺数碗,以涤余垢。
饥倦先与米饮,二日与淡粥,次与浓粥软饭,将养一月沉 悉安矣。断房事半年,牛肉五年。丹溪曰∶牛坤土,黄中色,肉、胃药,液、无形之物也!积聚既久,回薄肠胃曲折之处,岂铢两丸散所能窥犯乎!肉液充满流行,无处不到,如洪水泛涨,一切凝滞,皆顺流而去矣。此方传于西域异人,中年后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也。王纶曰∶牛肉补中,非吐下药,借补为泻,因泻为补,亦奇方也。丹溪治林德方咳而咯血,调肺壅非吐不可,血耗非补不可,惟倒仓二法兼备,服之而愈。又治萧伯善便浊滑精,亦用倒仓法而愈。又治许文懿公病心痛,用燥药、灵丹、艾灸杂治,数年不效,自分为弃人。丹溪先以防风通圣散下其滞,而病稍起,思食。然两足难移,次年行倒仓法,节节应手,复生子,活十四年。又临海林兄久嗽吐红,发热消瘦,众以为瘵,百方不应。丹溪脉之,两手弦数,日轻夜重,计无所出。时冬月也,以倒仓法而安,仍次年生子)。
牛乳,味甘微寒。润肠胃,解热毒,补虚劳,治反胃噎膈(胃槁胃冷,脾不磨食,故气逆而成反胃。气血不足,其本也;曰痰饮,曰食积,其标也。胃槁者,滋血生津;胃冷者,温中调气。东垣曰∶上焦吐者由乎气,治在和中而降气中焦吐者由乎,治在行气而消;下焦吐者由乎寒,治在温中而散寒。丹溪曰∶反胃噎膈大便燥结,宜牛、羊乳时时咽之,兼服四物汤为上策。不可服人乳,人乳有五味之毒,七情之火也。昂按∶噎膈不通,服香燥药取快一时,破气而燥血,是速其死也。不如少服药,饮牛乳加韭汁、或姜汁、或陈酒为佳。江南臬司多患噤口痢,粒米不进,郑奠一令服牛乳,久之亦瘥)。
水牛喉,治反胃吐食,肠结不通(除两头,去脂膜,醋浸炙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
。酥、酪、醍、醐,皆牛羊乳所作,滋润滑泽,宜于血热枯燥之人。牛胆,纳锻石于内,悬挂风处百日,治金疮良。

味甘性温,微毒。食之发药毒 能病患。牛夜鸣则 ,臭不可食。
牛病自死者,血脉已绝,骨髓已竭,不可食之。误食令人生疔暴亡,发痼疾、 癖、洞下、疰病。瘟牛暴死者,不可食。独肝者有大毒,令人痢血至死。北人牛瘦,多以从鼻灌,故尔独肝。水牛则无之,啖牛毛发白而后顺者,是也。人乳可解其毒。
自死白首者,食之杀人。牛食之发痒。黄牛、水牛猪肉及黍米酒食,并生寸白虫。同韭薤食、合生姜食,损齿。勿同栗子食。黑牛白头者大毒,勿食。水牛肉味甘性平,忌同黄牛。患冷人勿食。蹄中巨筋,多食令生肉刺。牛乳味甘性微寒,生饮令人利,热饮令人口干气壅,温饮可也。不宜顿服。与酸物相反,令人腹中 结。
冷气人勿食。同鱼食成,同醋食生瘕。牛脂味甘温微毒,多食发痼疾疮疡牛脑味甘性温,微毒。热病死者,勿食其脑,令生肠痈牛肝勿同 鱼食,患风噎涎青。牛肠胃合犬肉、犬血食,病患。服仙茅者食牛肉牛乳,令斑人鬓发。服牛膝人,亦忌食之。凡煮牛肉杏仁芦叶,则易烂。煮病牛入黄豆,豆变黑色者,杀人。
中疔牛毒,用泽兰根,或甘菊根汁,或猪牙灰水服,或生菖蒲擂酒,或甘草汤解之。猪脂化汤,亦可解毒。过食牛肉所伤,以稻草草果煎浓汤,多服可消。牛乃有功于世,仁人君子,必宜戒食。

人乳汁一升,立愈。以泔水洗头,饮一升愈。牛肚细切,水一斗,煮取一升,暖饮之,大汗出愈。
【注】
人乳,能解马肝牛肉之毒,用头垢吐其毒而愈,用牛肚不甚善。

人有食牛、犬肉,一时心疼,不能吐泻,此毒结心胃,不升不降也。亦宜用吐。如吐之不效,当用消肉化毒丹。夫牛犬无毒,本补精血之物,何以毒至于此?必牛犬抱病将死,又加缚束以激动怒气,毒结于皮肉之间,适当其处,人误食之,故食之生病,卒至暴亡也。
凡中马、犬、河豚、鱼、蟹毒者,心下必坚硬,或腹胀口渴,忽发热妄语者是。

凡误食瘟牛肉,口吐白沫,不省人事 早稻草煎汤,灌之立醒。
又方 乌 树根皮酒煎,同热酒服。
又方 菊花连根捣汁,同热酒服。
消肉化毒丹
山楂神曲大黄雷丸(各三钱) 枳壳 浓朴(各一钱)
水煎服。

牛肉甘平益胃脾,消肿止渴泄尤宜,更健筋骨轻腰脚,髓温骨髓补中衰,肚叶和中肝明目,胆治惊风痰热儿。
孟诜云∶牛者,稼穑之资,不多屠杀。自死者,血脉已绝,骨髓已竭,不堪服食。黄牛发药毒动病,不如水牛,盖黄牛温而水牛冷故也,当食黄牛为妙,疟疾后亦忌之。养生者忌与黍米、韭薤同食。十二月食之伤神。肉,无毒。安中益气,养脾胃。消水肿,除湿气,止消渴并吐泄。补虚弱,强筋骨,壮腰脚。髓,甘,无毒。填骨髓,补中益气,续绝伤,止泄泻消渴,以酒服之;止吐衄,崩带,肠风泻血,水泻,烧灰用;又和地黄汁白蜜等分作煎服,治痨瘦。肚,甘,平。和中益脾胃。百叶肚,主热气水气丹毒,解酒劳并痢。肝,甘,凉。明目,平肝气。北人牛瘦多,从鼻灌之则为独肝,有大毒,食之痢血至死。胆,苦,大寒。可和丸药,除心腹邪热烦渴,口舌焦燥,益目睛,利大小肠,治小儿惊风,痰热湿。心,主虚忘。肾,补肾精
大抵五脏主人五脏也。悬蹄,主妇人崩中漏下赤白无子阴茎功同。脑髓,主消渴风眩齿,主小儿牛痫
口中涎,主反翻,终身不噎。耳中垢,封痈肿鼻疳疮。屎,寒。主霍乱消渴,黄胆,水肿鼓胀, 瘕,香港脚,小便不通,微火煎,加糖服之。汤火灼头,白秃,五色丹毒及鼠 恶疮已有脓血者,以热屎敷之,或烧灰鸡子白调敷。又涂门户恶气,置席下止小儿夜啼
尿,主水肿腹胀脚满,利小便,渐渐以铜器取新者服二三升愈。牛黄牛角腮另见前卷。正胃散,用牛喉末,陈米调服,治膈食。

治水气,四肢肿闷沉重,喘息不安,用牛肉蒸烂,以盐、豉、姜、醋拌匀,空心任意食之。治虚肿虚胀,用水牛皮二斤去皮,橘皮一两,同煮烂,以姜、醋、五味拌食之。治心腹胀满,四肢烦疼无力,用鲤鱼二斤,陈皮二两煮令烂,入青盐少许拌和,空心食之。

【基原】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肉。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
【应用】
1.虚弱少气脾虚等证:黄牛肉500g,糯米60g,白萝卜60g,葱、姜、味精、盐少许,加水煮粥。(《食疗粥谱》)
2.大病后极度羸瘦:牛肉胶冻500g,茯苓120g,炖融,空腹伴酒服用,每次9~12g。(《本经逢原》)
【现代研究】
牛肉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多,营养价值极高。
【按语】
中医认为牛肉健牌益胃,理虚弱,益气血。故凡久病体虚,中气下陷,气短,唇白,面色萎黄大便泄泻手足厥冷等,均可用牛肉炖汁吃。如手术后病人可用牛肉红枣10 枚,能补中益气,助肌生长,促进愈合。有火热之证时忌食。
【参考文献】
1.《韩氏医通》:“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2.《医林纂要》:“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

敝邑多红荆,而县北泊庄尤多,各地阡塍皆有荆丛绕护。乙巳季春,牛多瘟死,剥牛者弃其脏腑,但食其肉,未闻有中毒者。独泊庄因食牛肉,同时中毒者二百余人,迎愚为之解救,既至(相距七里许)死者已三人矣。中毒之现象∶发热恶心瞑眩脉象紧数。投以黄连甘草金银花天花粉诸药,皆随手奏效。细询其中毒之由,缘洗牛肉于溪中,其溪中多浸荆条,水色变红,洗后复晾于荆条闸极上,至煮肉时又以荆为薪,及鬻此肉,食者皆病,食多则病剧,食少则病轻耳。愚闻此言,因恍忆“老牛反荆花”原系邑中相传古语,想邑中古人必有中此毒者,是以其语至今留诒,人多知之。特其事未经见,虽知之亦淡然若忘耳。然其相反之理,究系何因,须俟深于化学人研究也。因又忆曩时阅小说,见有田家妇 于田间,行荆芥中,以 之饭有牛肉,食者遂中毒。疑荆芥即系红荆之讹,不然岂牛肉反荆花,而又反荆芥耶?医界诸大雅,有能确知之者,又期不吝指教。

〔甘平,病死者有大毒,能杀人。凡六畜自死者,俱不可食。〕补脾胃有益。〔色黄通脾,牛为土畜也。〕〕

(畜)补脾固中
牛肉(专入脾)。本属土。若属黄牛。色犹得正。治能补土固中。(土居中。)益气止渴。(气益。则津生渴止。)功与黄 无异。故三久病。日服黄牛汤。能令日渐轻强而无肿胀之病。其效可知。即丹溪倒仓法。治停痰积血。胶聚于肠胃回肠曲折之处。发为瘫痪痨瘵蛊胀膈噎。非丸散所能及者。用此因泻为补。借补为泻。踵其曲折。如洪水泛涨。陈朽顺流而下。沉 悉去。大有再造之功。中年后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朱震亨倒仓论曰。肠胃谷之室。故谓之仓。倒者推陈以致新也。胃属土。受物而不能自运。七情五味有伤中宫。停痰积血。互相纠缠。发为瘫痪。为痨瘵。为蛊胀。成形成质。为窠为臼。以生百病。而中宫愆和。自非丸散所能去也。此方出自西域异人。其法用黄肥牡牛肉二十斤。长流水煮成糜。去滓。滤取液。再熬成琥珀色。取之。每饮一钟。随饮至数十钟。寒月温饮。病在上则令吐。在下则令利。在中则令吐而利。在人活变。吐利后渴。即服其小便一二碗。亦可荡涤余垢。睡二日。乃食淡粥。养半月。即精神强健。沉 悉去也。断房事半年牛肉五年而安。)此为补中之剂。非若汗吐下药能以伤人。亦奇方也。但病非肠胃者不得遽行是法。牛有黄牛水牛之分。故黄牛性温。而水牛性平。白水牛可治反胃吐食。肠结不通。牛乳味甘微寒。亦治脾胃枯槁。噎膈反胃。(噎膈形类甚多。然大要皆属精枯泽竭。气逆上攻所致。故食不能入喉入膈而自下也。且人脏腑亏损。津竭气逆。浑身痰窒。用以辛香燥膈劫痰。未尝不快。然旋劫旋生。旋燥旋阻。痰愈且盛。津液见枯。清道厌会。无不阻塞。虽水与饮类可以入喉不逆。而坚硬食物。每至厌会即返。曰噎。至膈阻绝吐出。曰膈。况肾主五液二便。与膀胱一表一里。肾水既槁。阳火偏胜。煎熬津液三阳热结前后闭塞。口既不通。必反于上。直犯清道。上冲吸门咽喉。所食多噎不下。故经有言三阳结谓之膈。朱震亨曰。反胃噎膈大便燥结。宜牛乳羊乳。时时咽之。兼服四物汤为上策。不可服人乳。人乳有五味之毒。七情之火也。)牛肉病独肝黑身白头者。切忌。同猪肉食。则生寸白虫。

忌饮水
稻草煎汤服,或甘草煎水服,酒煎亦可。(并治马肉毒)

甘温,属土补脾,益气安中止渴,老病自死者食之损人。白水牛喉治反胃肠结。

病死之牛,必有毒聚之处,误食其毒处之肉,遂腹痛不止,无药针治,待死必矣。

[食品]牛肉五斤,去脂膜,切作大片;胡椒五钱;荜茇五钱;陈皮二钱,去白;草果二钱;缩砂二钱;良姜二钱。
[主疗]脾胃久冷,不思饮食。
[方法]上件为细末,生姜汁五合葱汁一合,盐四两,同肉拌匀,淹二日,取出,焙干作脯,任意食之。

黄牛(图缺)肉,味甘,性温,无毒。安中益气,养脾胃,补益腰肾、筋骨,止渴生津补血。乳,补虚弱,止渴,养心血,治反胃,利大肠尤佳。
──务本卷一下

水牛(图缺)肉,味甘,无毒。能安胎补血,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
──务本卷一下
水牛连贴,味甘、微酸,性温。健脾开胃,消,磨宿食,宽中醒脾,有进食之功,消痞满胸胀。
昔有一小儿脾胃不好,或吐或泻,伤食,不思饮食,面黄肌瘦,目无睛光。后得此方服之效。
水牛连贴(新瓦焙黄色一两) 鸡肫皮(焙黄色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滚水送下。
忌面食生
──务本卷三

性味 甘温,无毒
功能 补中益气滋补脾胃,强健筋骨。
效用 滋补强壮,可用于身体虚弱,病后虚满健脾养胃,可调补气血,治脾虚久泻之症。据文献记载,牛肉  还可化痰熄风牛肉经加工制成“霞天膏”,可用以治一切沉苛固疾,中风偏枯,痰涎壅塞,停痰宿饮及痰核癖块(方法是:净牛肉文火煮一日,榨取肉计,滤去渣,浓缩入少量黄酒收膏,冷后切小块,晾干备用即可)。
现代研究发现,牛肉中富含蛋白质,且所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故营养价值高。牛肉中也含有胆固醇、脂肪、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

牛肉绦虫感染是肠道感染牛肉绦虫所致。
[imgz]mokejiatingzhenliao148.gif[alt]牛肉绦虫[/alt][/img]
此感染在非洲、中东、东欧、墨西哥和南美特别常见。美国虽不常见,但许多州已发生此感染。
成虫寄生于人肠道,可长到5~10米。孕片裂断产卵,随粪便排出,被牛吞食。卵在牛中孵育,侵犯肠壁,经血流至骨骼肌而形成成囊尾蚴。人们食生的或未熟的含囊尾蚴的牛肉而受染。
【症状和诊断】
感染通常无症状,一些人有上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偶尔,受染者可感到节片经肛门排出。
发现大便有节片通常能作出诊断。医生也可用玻璃纸带作肛拭子涂玻片,显微镜下检查绦虫卵。
【预防和治疗】
在温度≥56℃烹煮牛肉至少5分钟,就可预防牛肉绦虫感染。
受染者口服灭绦灵或吡喹酮治疗。用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要复查粪便,才能确认其是否治愈。

以泔洗头,饮一升,愈。
牛肚,细切,以水一斗,煮取一升,暖饮之,大汗出,愈。

味甘,性平,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补中培土,养血荣筋。
素问》: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牛肉补益脾肝,滋养血肉,壮筋强骨,治腰膝软弱,消渴癖积,涂牛皮风癣
牛肉性寒,兼消水肿,利小便
牛乳清肺润肠,退热止渴,疗黄疸
牛髓补精添力,续绝补伤。
牛脑润皴裂,清癖积
牛胆南星,治惊化痰
牛角腮痛经破瘀,止血泄痢
牛涎反胃噎膈
牛溺治水肿尿癃。
牛黄治惊狂风热。
败鼓皮治蛊毒淋漓。
马勃治咽喉痛,久嗽失声骨鲠吐衄。马勃亦名牛屎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