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肉

( Mǎ Ròu )

马肉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强筋壮骨;除热。主寒热;筋骨无力,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外用:煮汁洗;或研末调敷。
性味:
味甘;酸;辛;性微寒
归经:
肝;脾经
用药禁忌:
1.《雷公炮炙论》:“马自死,肉不可食。五月勿食,伤神。”2.《千金·食治》:“下利者,食马肉必加剧。”“诸食马肉心烦闷者,饮以美酒则解,白酒则剧。”3.《食疗本草》:“不与仓米同食,必卒得恶,十有九死,不与姜同食,生气嗽。其肉多着浸洗,方煮得烂熟,兼去血尽,始可煮炙,肥者亦然,不尔毒不出。”“患人切不得食,加增难瘥。”4.《本草拾遗》:“妇人怀妊不得食马。”5.《日华子》:“此肉只堪煮,余食难消。不可多食。忌苍耳生姜。”6.《饮食须知》:“妊妇食之,令子过月难产。乳妇食之,令子疳瘦。食马肉毒发而心闷者,饮芦根汁,或嚼杏仁或煎甘草汤解之。”7.《医林纂要·药性》:“动风发毒。”
附方:
1.治豌豆疮马肉煮烂,汁洗,干脯亦得。(《兵部手集方》)2.治头白秃:马肉煮汁洗。(《圣惠方》)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马属草原动物,善奔驰,草食。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原形态:
马,体格高大,骨骼肌发达,四肢强颈有力。体高1.27-1.60m,体重225-773kg。雌雄差异很大。马头面部狭长,耳小而尖,直立。鼻宽,眼大。从头顶起沿颈背至肩胛,具有长毛即鬃毛。两耳间垂向额部的长毛称门鬃。身体余部皆被短而均匀的毛,毛部也有长的鬃毛。我国马的品种较多,有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等种,因品种不同,身体大小、毛色也有差异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科动物马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剥去皮,除去内脏,取肉鲜用。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纲目》:食马中毒者,饮芦菔汁、食杏仁可解。

马肉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①《别录》:"主除热下气,长筋,强腰脊。脯疗寒热。"
②《食疗本草》:"主肠中热。"
性味:
甘酸,寒。
①《别录》:"味辛苦,冷。"
②《日用本草》:"味酸辛,冷。"
③《本经逢原》:"辛,温。"
④《医林纂要》:"甘酸,寒。"
用药禁忌:
①《千金·食治》:"下利者,食马肉必加剧。"
②《食疗本草》:"患人切不得食,加增难瘥。"
③《日华子本草》:"马肉苍耳生姜。"
附方:
①治豌豆疮马肉煮烂,汁洗,干脯亦得。(《兵部手集方》)
②治头店白秃:马肉煮汁洗。(《圣惠方》)
原形态:
马(《诗经》)
体长约1.5~2.5米,高约1~1.5米。毛色随种类而不同。头、面狭长,耳直立能动.前额阔,上披长毛如发.颈部长,有鬃毛,自头后沿颈背向下披垂。躯干部长,胸部比腹部宽大。四肢细长,下部有距毛,前肢腕骨上方和后肢跗骨下方,有一部分无毛而有坚固的灰白色胼胝体,俗称"夜眼"。足趾仅第3趾发达,成末端卵圆形的实性蹄;第2,第4趾均退化。尾自基部末端,具总状长毛,形如尘拂。
来源:
为马科动物
出处:
别录

“马肉” 相关论述


味辛苦,冷,有小毒。主热,下气,长筋骨,强腰膝,壮健轻身。

味辛苦,性冷,有毒。同仓米、稷米苍耳食,必得恶病,十有九死
同姜食,发气嗽。同猪肉食,成霍乱。患疥疮下痢者,食必加剧。妊妇食之,令子过月难产。乳妇食之,令子疳瘦。马生角、无夜眼、白马青蹄、白马黑头者,并不可食,令人。马鞍下肉色黑,及马自死者、形色异常者,并有毒,食之杀人。马乳味甘性冷利,同鱼 食,作瘕。马肝及鞍下肉有大毒,食之杀人。刷牙用马尾,令齿疏损。近人多用烧灰揩拭,最腐齿龈。马脑有毒,食之令人发。马血有大毒,生马血入人肉中,一二日便肿起,连心即死。有人剥马伤手,血入肉一夜致死。马肉上血洗不净,食之生疔肿。马汗有大毒,患人触马汗、马气、马毛、马尿、马屎并令加剧。马汗入,毒攻心欲死者,烧粟干灰淋汁浸洗,出白沫乃毒去也。食马肉毒发而心闷者,饮清酒则解。饮浊酒则加,或饮芦根汁、或嚼杏仁、或煎甘草汤解之。中马肝毒者,猪骨灰、牡鼠屎、豆豉、狗屎灰、人头垢并水服可解。中疔马毒者,泽兰根汁、猪牙灰、甘菊根汁俱水服,或生菖蒲酒解之。马食杜蘅善走,食稻足重,食鼠屎腹胀,食鸡粪生骨眼。以僵蚕乌梅拭牙,则不食,得桑叶乃解。
挂鼠野狼皮于槽,亦不食。遇死马骨,则不行。以猪槽饲马、锻石泥马槽、马汗着门并令马落驹。系猕猴于厩,辟马病。马头骨埋于午地,宜蚕。浸于上流,绝水蜞虫。

马肉有毒味苦冷,除热壮筋马痫惺,胫骨降火代芩连,茎益精气阴强猛,驴肉甘凉疗风狂,尿治反胃吐不省。
《易》曰∶干为马。言行健也。入药用白者为胜,得金之正色也。马肉,主消热下气,壮筋骨,强腰脊,强志轻身;又马痫动发无时,筋脉不收,周痹肌肉不仁,用肉煮粥或五味和食之。凡食,清水搦洗三五次以去毒,煮得烂熟方可食,食后以清酒杀之。忌与苍耳生姜同食。有人勿食,马病及马自死者不可食。
五月食之伤神。胫骨,甘,寒。可代黄芩黄连,以治痰火之疾。中气不足者用之。火 过细研用。阴茎,味咸,甘,平,无毒。主男子阴痿不起,益精气,有子。凡使,当春游牝时力势正强者生取得,阴干百日锉用。
心,主喜忘,患痢人忌食。肝,有毒,食之杀人。肺,主寒热,茎痿。悬蹄,白者主白崩,赤者主赤崩。眼,主惊痫齿,主小儿惊痫,水摩服。头骨,主多睡,作枕枕之。尾,主小儿马毒客忤,取尾于儿面前烧之,令儿吸烟气而愈。屎,微温。主吐、下血鼻衄及妇人崩中,金疮止血,男子易病,产后百病,绞汁和酒服之。
又杖打损,患疔肿中风疼痛者,炒熨五十遍,极效。多年恶疮痛及剥马被骨刺中毒欲死者敷之,或烧灰敷之,效。马咬、马汗毒亦效。尿,微寒。主消渴,破 瘕积聚,男子伏梁积疝,妇人瘕疾,铜器承饮之。头白秃,恶刺乳肿,取尿热渍洗之。驴肉无毒。黑者最良。主疗风狂,解心烦,治忧愁不乐,安心气,多食动风,脂肥尤甚。尿,咸,平,小毒。主反胃,吐食不止。每二合早晚温饮之,效。兼破 癖,下水毒,治牙齿痛。屎,熬之熨风肿,绞汁服,主心腹卒痛,诸疰忤。脂,治久疟久聋癫狂不语、不识人,和酒服之。恶疮疥癣风肿,研烂敷之。眼中 肉,和石盐点两 头,一月即效。皮和毛煎膏,治一切风毒骨节疼痛,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也。仍须乌者,取其水色以制风热之义也。凡腹中物食之,皆令筋急。骡肉,辛,温,小毒。性顽劣,食之不益人。孕妇忌食。

忌饮水
芦根捣汁或黄酒煎服,并煎洗浴。

芦根捣汁一碗,饮。并煎汤浴体,愈。

辛苦冷,有毒不宜食。白马溺辛寒,杀虫消症。

马(图缺)肉,味辛、苦,冷。有毒。治伤中,除湿热下气,长筋骨,强腰脊,壮健,强智,轻身,耐饥,治寒热。鬃,烧灰敷痈疽疔疮,神效。蹄,烧灰为末,调油搽秃头、癣疥。皮,烧灰调油搽铜钱牛皮癣,立效。
──务本卷一下

味辛、苦,性寒,入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清金下气,壮骨强筋。
马肉辛冷,无补益。
骏马肉有毒,醇酒、杏、芦、菔汁解。
马肝有毒。《汉书》:文成食马肝死。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马肝大毒,入则死。栗杵灰汁浸洗,白沫出,解。
白马溺治积聚癥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