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

( Zhū Ròu )

别名: 猪 , , 狶 , , 彘

猪肉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补肾滋阴养血润燥益气;消肿。主肾虚赢瘦;血燥津枯;燥核;消渴便秘虚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30-60g。外用:适量,贴敷。
性味:
味甘;咸;性微寒
归经:
脾;胃;肾经
各家论述:
1.《本草备要》: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精液,丰肌体,泽皮肤,固其所也,惟多食则助热生痰,动风作湿,伤风寒及病初愈人为大忌耳。诸家(食忌)之说,稽之于古则无征,试之于人则不验,徒令食忌不足取信于后世。伤寒忌之者,以其补肌固表,油腻缠粘,风邪不能解散也。病初愈忌之者,以肠胃久枯,难受肥浓厚味也。又按猪肉生痰,惟凤痰、湿痰寒痰忌之,如老人燥痰干咳,更须肥浓以滋润之,不可执泥于猪肉生痰之说也。
2.《别录》:猪肉,疗狂病
3.《千金·食治》:宜肾,补肾气虚竭。头肉,补虚乏气力,去惊痫寒热五癃
4. 孟诜:头,主五痔
5.《本经逢原》:精者补肝益血。
6.《随息居饮食谱》: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起尪羸。
用药禁忌:
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
临床应用:
《纲目》:猪,牡曰煅、曰牙;牝曰彘、曰豝、曰熡;牡去势曰獖,按钱乙治小儿疳病麝香丸,以猪胆和丸,猪肝汤服,疳渴者以猪肉汤或侍猪汤服,其意盖以气寒能去火热耶。
化学成分:
瘦肉和肥肉约分别含水分53%、6%,蛋白质16.7% 、2.2% ,脂肪28.8% 、90.8% ,碳水化物1.1% 、0.8%,灰分0.9% 、0.1%,钙71mg%、1mg%,磷177mg% 、26mg%,铁2.4mg%、0.4mg%。
附方:
①治疫证邪火已衰,津不能回者:鲜猪肉数斤,切大块,急火煮清汤,吹净浮油,恣意凉饮,乃急救津液之无上妙品。(《温热经纬》)②治液干难产,津枯血夺,火的燥渴,干嗽便秘猪肉煮汤,吹去油饮。(《随息居饮食谱》)③洽小儿火丹:猪肉切片贴之。(《纲目》)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杂食性家养物畜,繁殖力强,孕期约4个月。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原形态:
猪的品种繁多,达150多种,形态也有差异基本特微是:躯体肥胖,头大。鼻与口吻皆长略向上屈。眼小。耳壳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后2趾有悬蹄。颈粗,项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丛。毛色有纯黑、纯白或黑白混杂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刮除猪毛,剖腹去骨脏,取肉鲜用或冷藏备用。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猪肉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滋阴润燥。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燥咳,便秘
①《别录》:"猳猪肉,疗狂病。"
②《千金·食治》:"宜肾,补胃气虚竭。""头肉,补虚乏气力,去惊痫寒热五癃。"
孟诜:"头,主五痔。"
④《本经逢原》:"精者补肝益血。"
⑤《随息居饮食谱》:"獖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起尪羸。"
用法用量:
内服:煮汤饮。外用:敷贴
性味:
甘咸,平。
①《别录》:"猳猪肉,味酸,冷。"
②《千金·食治》:"头肉,平,无毒。"
③《本草备要》:"咸,寒。"
④《本经逢原》:"甘,平,无毒。"
归经:
入脾、胃、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
各家论述:
本草备要》:"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精液,丰肌体,译皮肤,固其所也,惟多食则助热生痰,动风作湿,伤风寒及病初愈人为大忌耳。诸家(食忌)之说,稽之于古则无征,试之于人则不验,徒令食忌不足取信于后世。伤寒忌之者,以其补肌固表,油腻缠粘,风邪不能解散也。病初愈忌之者;以肠胃久枯,难受肥浓厚味也。又按猪肉生痰,惟风痰湿痰寒痰忌之,如老人燥痰干咳,更须肥浓以滋润之,不可执泥于猪肉生痰之说也。"
用药禁忌:
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服药有巴豆,勿食猪肉。"
②《滇南本草》:"反乌梅大黄等。"
③《纲目》:"反乌梅桔梗黄连胡黄连,犯之令人泻利;及苍耳,令人动风。合百花菜、吴茱萸食,发疾。"
④《本经逢原》:"助湿生痰。"
化学成分:
瘦肉和肥肉约分别含水分53%、6%,蛋白质16.7%、2.2%,脂肪28.8%、90.8%,碳水化物1.1%、0.8%,灰分0.9%、0.1%,钙11毫克%、1毫克%,磷177毫克%、26毫克%,铁2.4毫克%、0.4毫克%。
附方:
①治疫证邪火巳衰,津不能回者:鲜猪肉数斤,切大块,急火煮渭汤,吹净浮油,恣意凉饮,乃急救津液之无上妙品。(《温热经纬》)
②治液干难产,津枯血夺,火灼燥渴,干嗽便秘猪肉煮汤,吹去油饮。(《随息居饮食谱》)
③治小儿火丹:猪肉切片贴之。(《纲目》)
生境分布: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饲养。
原形态:
猪(《尔雅》),又名:(《诗经》),豨(《庄和),(《周礼》),彘(《尔雅》)。
躯体肥胖,头大。鼻与口吻皆长,略向上屈。眼小。耳壳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后2趾有悬蹄。颈粗,项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丛。毛色有纯黑、纯白,或黑白混杂等。
猪为主要的家畜之一,性温驯,体强健,适应力强。食性很杂,除饲以豆腐粕、酒粕、麦麸及厨房残羹外,亦食草及虫类。
本动物的皮肤(猪肤)、毛(猪毛)、骨(猪骨)、血(猪血)、骨髓及脊髓(猪髓)、脑(猪脑)、甲状腺体(猪靥)、蹄(猪蹄)、蹄甲(猪蹄甲)、睾丸豚卵)、心(猪心)、肝(猪肝)、脾(猪脾)、肺(猪肺)、肾(猪肾)、胆(猪胆)、胃(猪肚)、胰(猪胰)、肠(猪肠)、膀胱猪脬)、脂肪(猪脂膏)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来源:
为猪科动物
出处:
本草经集注

“猪肉” 相关论述

主要原料:黄膳250克,猪肉100克,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将黄膳去肚肠后切段,肉切片,用调料煨浸,上展蒸熟后食肉饮汁。
效用说明:补中、益气血虚。适宜于妇女产后失血较多、血气亏损,或大手术及大病后,体质受损而五脏虚衰所引起的气少乏力、动则喘息、面色苍白、多汗心悸、腰膝酸软等症。

主要原料:鲜茅根150克(干品100克),瘦猪肉丝250克,食盐、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将鲜茅根截2厘米长,与瘦猪肉丝加水适量煮熟,加食盐、调料。分顿食用。
效用说明:适宜于体弱黄疽病人做菜肴食用。

味甘,性温无毒,入脾经。主补脾益气,然多食能动风痰。四蹄主挞伤下乳及诸,脏肠主内痔,肾主腰疼,肚能扶胃,肺能止嗽;心能定惊;舌能健脾;油可敷;脑治头脑鸣,膏能润肺利血脉,解风热
按∶猪肉之甘,自宜入脾,遍身之用,各以类从。丹溪谓其热能生痰,痰多则气不升降,故


味苦,无毒。主闭血脉,弱筋骨,虚肥人。不可久食,动风。患金疮者,尤甚。


脏腑引经
水畜,咸寒。
心血,用作补心药之向导,盖取以心归心、以血导血之意(《延寿丹书》曰∶猪临杀,惊气入心,绝气入肝,皆不可多食)。
尾血,和龙脑(冰片),治痘疮倒 (能发之,时珍曰∶取其动而不息,亦有用心血者)。
肝,主藏血,补血药用之,入肝明目(雄者良。同夜明砂作丸,治雀目雀目者,夜不能睹,湿痰肝火盛也)。
肺,补肺,治肺虚咳嗽咳血者,蘸薏仁末食)。
肚,入胃健脾(仲景治消渴,有黄连猪肚丸。用雄猪肚一枚,入黄连末五两,栝蒌根白粱米各四两,知母三两,麦冬二两,缝定蒸熟,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直指方》∶治小儿热,黄连五两,入猪肝蒸烂,饭丸,米饮下,仍服调血清心药佐之。且曰∶小儿之病,非即热,常须识此)。
肾,咸冷而通肾。治腰痛耳聋(日华曰∶补水脏,暖腰膝。又曰∶久食令人少子。孟诜曰∶久食令人肾虚李时珍韪之,谓其咸冷能泻肾气也。昂按∶枸杞、玄参知母黄柏,性皆寒而能补肾猪肾乃肉食,何独泻肾若斯之酷也?古今补腰肾药,用猪肾者颇多,未见作害。大抵诸家食忌,不可尽信。《琐碎录》∶猪肾一对,童便二分,酒一分,瓦罐煨,五更食之,治劳瘵,一月愈。《经验后方》∶猪肾枸杞叶豉汁,入葱、椒、盐作羹,治阴痿羸瘦)。
肠,入大肠,治肠风血痢(《奇效方》∶治脏毒,有脏连丸)。
胆汁,苦入心、寒胜热、滑润燥。泻肝胆之,沐发光泽。醋和,灌谷道,治大便不通(仲景治阳明证内无热者,便虽秘,勿攻。故用胆汁外导之法,不欲以苦寒伤胃腑也。成无已曰∶仲景治厥逆无脉,用白通汤加猪胆汁。盖阳气大虚,阴气内胜,纯与阳药,恐阴气格拒不得入。故加猪胆汁,苦入心而通脉,寒补肝而和,不致格拒也。昂按∶此即热因寒用之义)。浴初生小儿,永无
猪脬(亦作胞),治遗溺疝气,用作引经。
猪脂,甘寒。凉血润燥行水散风,解毒(《千金方》∶凡中恶牛肉毒、百兽肝毒,服猪脂一斤,佳)杀虫(故药多用之),利肠(能通大便,退诸黄)滑产。煎膏药,主诸(腊月者佳。古方用之最多,治咳嗽亦用之)。
猪蹄,煮汤,通乳汁(加通草二两,佳),洗败
悬蹄甲,治寒热痰喘,痘疮入五痔肠痈(古人有用左甲者,有用后甲者)。
猪肉黄连乌梅桔梗,犯之泻痢(时珍曰∶方有脏连丸黄连猪肚丸,岂忌肉而不忌脏腑乎?昂按∶《别录》云,猪肉血脉,弱筋骨,虚人肌,不可久食。陶弘景曰∶猪为用最多,唯肉不可食。孙思邈曰∶久食令人少子,发宿病、筋骨碎痛之气。孟诜曰∶久食杀药、动风、发疾。韩 曰∶凡肉皆补,惟猪肉无补。李时珍曰∶南猪味浓汁浓,其毒尤甚,若将为大禁者然。然今人终日食肉,内滋外腴,子孙蕃衍,未见为害若斯之甚也。又云∶合黄豆荞麦、葵菜、生姜胡荽、吴茱、牛肉羊肝、龟、鳖、鲫鱼鸡子食之,皆有忌。
然肴馔中合食者多,未见丝毫作害也。大抵肉能补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精液,丰肌体,泽皮肤,固其所也。惟多食,则助热生痰、动风作湿,伤风寒及病初愈人为大忌耳。
先王教民,畜牧养彘为先,岂故为是以厉民欤?明太祖释家字之义,亦曰无不成家。诸家之说,稽之于古则无征,试之于人则不验,徒令食忌不足取信于后世而已。伤寒忌之者,以其补肌固表,油腻缠粘,风邪不能解散也。病初愈忌之者,以肠胃久枯,难受肥浓浓味也。
又按∶猪肉生痰,惟风痰湿痰寒痰忌之。如老人燥痰干咳,更须肥浓以滋润之,不可执泥于猪肉生痰之说也)。


酸,冷,无毒
小儿刮肠不食,精肉薄切,炙香食之,或置鼻头,闻香自思食。(验方第一。)
噤口痢。同上。(第二。)
上气咳嗽。同上。(第三。)
浮肿胀满不食,脊上肉同蒜食之。(第四。)
风狂歌笑行走,煮熟任意食之。(第五。)
打伤青肿,炙贴之。(第六。)
丹毒,同上。(第七。)
男女阴蚀,肥肉煎洗,不过二十斤。(第八。)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牡曰 ,牝曰彘,子曰,牡而去势曰 。生江南者,谓之江猪,唯 肉无毒。多食闭血脉,弱筋骨,虚人肌。疫病者、金疮者,尤宜忌之。久食令人少子伤精,发宿疾。肉久食,令人遍体筋肉碎痛乏气。江猪多食令人体重,作脯少有腥气。久食解药力,动气发疾。伤寒痢、痰痼、痔漏诸疾,食之必再发,难愈。反梅子、乌梅桔梗黄连,犯之令人泻痢。服胡黄连食之,令人漏精。服甘草者忌之。同牛肉食,生寸白虫。同兔肉食损人。同羊肝、同鸡子、同鲫鱼黄豆食,令人滞气。同葵菜食,令人少气。同荞麦面食,患热风,脱、眉毛、发。同生姜食,生面斑发风。同胡荽食,烂人脐。同苍耳食,动风气
同百花菜、同吴茱萸食,发 。同龟鳖肉、麋鹿驴马肉、虾子食,伤人。多食令人暴肥,盖虚风所致也。头肉有毒,多食动风发疾,猪肉毒在首,故有病者忌之。
项肉俗名槽头肉,肥脆能动风。脂膏勿令中水,腊月者历年不坏。反乌梅、梅子,忌干漆。脑味甘,性寒,有毒。《礼记》云∶食去脑,能损男子阳道,临房不能行事,酒后尤不可食。今人以盐酒食猪脑,是引贼入室也。血味咸性平,服地黄补骨脂何首乌诸补药者忌之,能损阳也。同黄豆食,滞气。心味甘咸性平,多食耗心气,不可合吴茱萸食。肝味苦性温,猪临杀惊气入心,绝气归肝,俱不可多食。服药人勿食。不可合雉肉、雀肉及同鱼脍食,生痈疽。同鲤鱼鲫鱼食,伤神。
鹌鹑食,生面 。肺味甘,性微寒。同白花菜食,令人气滞霍乱。八月和饴食,至冬发疽。肾味咸性冷,即腰子。久食令人伤肾少子。虚寒者尤忌。冬月食之,损真气,发虚壅。 脂微毒,男子多食损阳。猪鼻唇多食动风气。凡花猪、病猪、白蹄猪、自死猪、煮汁黄者为黄镳猪、肉中有米星为□□,俱不可食。烧肉忌桑柴。
凡煮肉同皂荚子桑白皮高良姜黄蜡不发风气。得旧篱筏易熟。煮肉封锅,入楮实子二三十粒,易烂且香。夏天用醋煮肉,可留数日。煮腊肉将熟。以红炭投锅内,则不油 气。洗猪肚用面,洗肠脏用砂糖,能去秽气。中病猪毒,烧猪屎为末,水服钱许,三次可瘥。过食猪肉伤,烧猪骨为末,水服。或服芫荽汁、生韭汁,或加草果可消。煮硬肉入山楂数颗,易烂。

猪肉寒中味甘咸,昏神闭血引风痰,四蹄五脏并肠胆,补虚治病还相兼,卵主五癃乳主痫,膏胰润肺补漏岩。
猪,水畜也。其味甘美而咸,其气微寒。先入肾,其性暴悍,故食之多者昏神气,闭血脉,弱筋,引风痰动火,令人暴肥,少子。脏疾、心气疟病、金疮人忌之。养生家不与牛肉荞麦同食。四足甘寒,补中气,滑肌肤,去寒热,下乳汁,煮汁洗一切疽伤挞。悬蹄,即后小爪,性平。主五痔伏热在肠,肠痈内蚀。心,热。主惊邪忧恚血虚,多食反耗心气,忌与吴萸同食。肝,温。主冷泄赤白,脏虚,香港脚水肿,肝热目赤。女子阴中痒痛,炙热纳之,当有虫出。以五味和食则补肝气。脾,主脾胃虚热,和陈皮人参、姜、葱、陈米煮羹,去陈皮等食之。肺,微寒。补肺。与白花菜同食令发霍乱。肾,即腰子。性冷。和肾气,利膀胱,补虚劳,消滞。单食久食,令人少子。冬月食之损真气
肚,微温。补虚羸骨蒸痨热,血滞气弱,大补中气,止渴止痢并小儿疳疮,杀痨虫。孕妇九个月宜食之。肠脏,补下焦虚竭,去大小肠风热,止小便数,口渴。胆,苦寒。主伤寒热渴,润燥通便,入心通脉内伤骨蒸劳极,小儿热疮。其胆中黄,主金疮血痢。卵,甘温,无毒。主五癃邪气,挛缩奔豚惊痫癫狂鬼疰阴干,勿令败。乳汁,主小儿惊痫天吊,大人猪鸡痫病。乳头治同。肪膏,润肺,利血脉,治皮肤风热,杀虫及诸痈疽恶疮,治五疸,下胞衣,蒸食或浸酒服之。漏疮、鼠瘰及头发不生并外敷或煎膏药贴之,吹奶恶寒壮热,冷水浸贴,热则又易。蜈蚣、蚁子入耳,炙令香,安耳孔自出。腊月亥日收之不坏。忌乌梅。解斑蝥芫青毒。
胰膏,肺痿咳嗽脓血,和枣肉浸酒服之。亦主冷痢 癖,多服损阳。舌,健脾,令人能食。齿,主小儿惊痫,烧灰服,兼治咬,脑髓,主风眩脑鸣,涂冻疮手足皲裂。血,主奔豚气风头眩淋沥及海外瘴气。又入口并七孔中,割母猪尾血滴口中,即出。骨,烧灰为末,水下方寸匕,解诸果毒。耳中垢,主伤。猪肤,即皮上垢腻。甘,寒,无毒。治伤寒客热、下痢,咽痛胸满心烦。屎,主天行热病寒热,黄胆,湿痹,蛊毒。取东行牝猪者,水浸一宿,去渣服之。又烧灰敷诸并小儿白秃。以上俱用牯猪者佳。

(畜)丰体泽肤多食生痰动风
猪肉(专入脾胃)。味虽隽永。食之能润肠胃。生津液。丰肌体。泽皮肤。(时珍)为补肉补形之要味。然性属物。(别录云。猪肉血脉。弱筋骨。虚人不可久食。陶弘景曰。猪为用最多。惟肉不可食。孙思邈曰。久食令人少子。发宿疾。筋骨碎痛乏气孟诜曰。久食杀药。动风发痰。韩 曰。凡肉皆补。惟猪肉无补。)凡人脏气纯阳。火盛水衰。服则以水济火。血脉周流。自有丰体泽肤之妙。若使脏体纯。少食或未见损。多食必有阻滞痿弱生痰动风作湿之虞耳。(时珍曰。惟多食则助热生痰。动风作湿。)况风寒初感。血脉有碍。其于猪肉。固不可食。久病初愈血复。其于猪肉。更不宜食。(时珍曰。伤风寒及病初起人。为大忌耳。)虽曰先王教民。畜彘为先。非是厉民。又胡不闻大易之颐有云。宜节饮食之说乎?
(汪昂云。伤寒忌之者。以其补肌固表。油腻缠粘。风邪不能解散也。病初愈忌之者。以肠胃久枯。难受肥浓浓味也。又按猪肉生痰。惟风痰寒痰湿痰忌之。若老人燥痰干咳。更须肥浓以滋润之。不可执泥于猪肉生痰之说也。)猪之为用最多。其在心血气味咸平。合以朱砂。能治惊痫癫疾。(取其心以入心。血以通血之意。)肝血合以夜明沙作丸。能治雀目夜不能睹。(肝藏血。其窍在。用入取肝。入肝意。)肺合薏苡。能治肺虚咳嗽。(肺以入肺。)
肚合黄连等药为丸。能令脾胃坚强。(食医心镜云。仲景猪肚黄连丸消渴。用雄猪肚一枚。入黄连末五两。栝蒌根白粱米各四两。知母三两。麦门冬二两。缝定。蒸熟捣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时珍曰。猪水畜而属胃土。故方药用之补虚。以胃治胃。)猪肾气味咸冷。不能补肾精气。止可借为肾经引导。(时珍曰。猪肾性寒。不能补命门精气。方药所用。借其引导而已。别录谓理肾气。通膀胱。理字通字。最为有理。肾有虚热者宜之。若肾气虚寒者。非所宜矣。今人不达此理。往往食猪肾为补。不可不审。)肠合黄连为丸以服。能治肠风脏毒。(奇效方)胆汁味苦气寒。质滑润燥。泻肝。用灌谷道以治大便不通。且能明目杀。沐发光泽。(成无己曰。仲景以猪胆汁和醋灌谷道中。通大便神效。盖酸苦益阴润燥而泻便也。治少阴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以白通汤加猪胆汁主之。若调寒热之逆者。冷热必行。则热物冷服。下嗌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故病气自愈。此所以和人尿猪胆咸苦之物于白通热剂之中。使其气相从而无拒格之患也。)猪脬能治梦中遗溺疝气坠痛。阴囊湿痒。玉茎生。(时珍曰。猪胞所主皆下焦病。亦以类从耳。蕲有一妓病转脬小便不通腹胀如鼓。数月垂死。一医用猪脬吹胀。以翎管安上。插入孔。捻脬气吹入。即大尿而愈。此法载在罗天益卫生宝鉴中。知者颇少。亦机巧妙术也。)猪脂气味甘寒。力能凉血润燥行水散血。解毒杀虫。利肠滑产止咳。猪乳气味甘咸而寒。能治小儿惊痫。(时珍曰。小儿体属纯阳。其惊痫亦生于风热。猪乳气寒。以寒治热。谓之正治。)猪蹄通草煮汤。能通乳汁。然总视其物之气质。以治人身之病耳!肉反黄连桔梗乌梅。(犯必泻痢。)

猪肉烧灰水调服,或猪粪烧末水调三服。

猪牙烧为末一钱,水送下。

咸寒,疗肾气虚竭,润肠胃精液阳事弱者不宜食,能生湿痰招风热,皮有毒头肉尤甚。脑治头风,损阳道。蹄通乳汁。悬蹄甲治痰喘。尾血治痘疮倒 。腰子咸冷而通肾,治腰痛耳聋

猪(图缺)肉,味酸,冷。疗狂病,补肾气虚弱,久病不愈者,食之可渐愈。
头,发风散气,同五味煮食补虚。蹄,能下乳通血。脂,味甘。腊月炼净收用,治痈疽,破冷结,散宿血,利肠胃。血,治痘疮倒靥乌头陷顶,食之能起长升浆。能补血不足。心,补心血不足,治中风不语。肝,治小儿惊风。反乌梅大黄等。
──务本卷一下

性味 甘平,无毒
功能 滋补强壮,滋阴润燥补肾养血。
效用 滋补强壮,可用于病后体质虚弱,产后血亏。滋阴润燥,用于治疗温热病津液大伤,消渴便秘等  症。还可益阴精、补阴血
现代研究发现,猪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及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维生素,还含有动物胶质。

猪肉绦虫感染是肠道感染猪肉绦虫成虫所致,感染其蚴虫致囊虫病(囊尾蚴病)。
猪肉绦虫感染常见于亚洲、前苏联、东欧和拉丁美洲。在美国,除来自高发区的移民和旅游者外,此感染罕见。
成虫长约2~4米,为带有几个小钩的头和有1000节含卵孕片的虫体组成。其生活史类似牛肉绦虫,是猪而不是牛为其中间宿主,人也可为其中间宿主;当人吞食虫卵或当肠蠕动将肠中孕片推到胃,胚胎在胃内释出,然后穿入肠壁而移行至肌肉、内部器官、脑和皮下组织,而形成包囊(囊蚴)。生活的囊蚴仅致组织轻度反应,而死后激起的反应强烈。
【症状和诊断】
成虫感染通常不产生任何症状。重度囊蚴感染可致肌痛、虚弱、发热。若感染脑和脑膜,可致其发炎,而可发生癫痫
感染成虫,卵可在肛周或粪便中发现。显微镜下检查粪便中孕片或虫头才能区别猪肉绦虫及其他绦虫。某些组织如脑中的活囊蚴最好用计算机断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时,取皮肤结节组织标本作显微镜检能查到囊蚴。血试验查抗绦虫抗体,也是有用的。
【预防和治疗】
煮熟猪肉预防感染。口服灭绦灵或吡喹酮治疗猪肉绦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