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

( dongchuang )

中医

简介:
以手背、足背、耳廓、面颊等处出现红肿发凉、瘙痒疼痛,甚至皮肤紫暗、溃烂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疾病
病机:
冻疮指因寒邪侵袭,局部血脉凝滞,肌肤失却温煦所致。
诊断:
辨证论治
1.寒凝血涩肌肤
证:形寒肢冷,局部疼痛喜暖,或感麻木,暖热时局部瘙痒胀痛,舌淡而暗,苔白,脉沉细。
2.瘀滞化热
证:发热口干,患处暗红微肿,疼痛喜冷,或红肿灼热,起泡溃烂,舌暗红,苔黄,脉数。
类证:
1.血痹: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为四肢未端对称性间歇性青紫、冷痛,遇寒加重,遇热减轻,一般无肿硬、溃烂。
2.猫眼疮:并非冷冻所致,多发于春秋季,好发于手足远端及面部,以皮肤红斑向周围扩展呈环状,中央水泡似猫眼,皮损多形性为特点。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寒凝血涩肌肤
温经散寒、养血和络。当归四逆汤加黄芪鸡血藤等。
2.瘀滞化热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四妙勇安汤加黄芪地丁苡仁丹皮等。
(二)外治其他治疗:
1.初期:仅局部红肿者,可用辣椒配(辣椒未、酒精)、红灵酒樟脑酊等外搽,或用冻疮治疗机、"神灯"烘烤,每次半小时,1次/日。或用艾叶干姜、制川草乌川芎适量煎水,先熏洗后温泡患部。
2.溃烂期:经熏洗和烘烤后,外搽生肌玉红膏,消毒棉包扎,有脓液者,以九一丹提脓去腐,外盖生肌玉红膏
3.发病后,未破溃的冻疮厚搽70%蜂蜜、30%猪油软膏或辣椒酊。破溃者可搽10%硫黄鱼石脂软膏。
4、白萝卜或红辣椒适量煎水,乘热熏洗患部。

西医

简介:
冻疮(pemio)是由于较长时间的寒冷和潮湿刺激引起的阻性充血性红斑。
病因:
与患者的个体素质、周围血循环不良及慢性恶病质有关。
季节:
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
人群:
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妇女。
诊断标准:
冻伤诊断标准:
1.有受冻史,特别是有潮湿而多风的环境史。
2.受冻部位早期麻木,复温后有灼痛、痒痛或刺痛等。若有坏死,则无感觉。
3.冻伤复温后临床表现分四度:
Ⅰ度:皮肤浅层冻伤、皮肤呈红斑,轻度水肿
Ⅱ度:皮肤浅层和部分深层冻伤,早期充血水肿,继而有水泡形成。
Ⅲ度: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冻伤,出现皮肤全层坏死,皮肤由苍白变紫褐再变为黑色。
Ⅳ度:累及深部组织的冻伤。深部组织干性坏死,失去功能。
发病:
病程较慢,春暖始愈,入冬可复发。
体征:
1.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
2.多发于手、足、鼻尖、耳廓和面颊等身体末梢部位和暴露部位。
3.初起受冻部位皮肤先呈苍白,继则红肿,或有硬结、斑块,边缘红,中央青紫,为暗紫红色或青紫色红斑,肿胀,触之冰凉,压之退色,冷痛或感麻木,暖时灼热瘙痒,受热后更剧。皮损表面可发生水疱,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浆液,破后形成糜烂或溃疡,有疼痛感。少数患者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暗紫红色结节多形红斑样损害。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创面愈合。
治疗:
氦氖激光照射亦有良效。

“冻疮” 相关论述

冻疮是指人体受寒邪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相当于西医的冻伤。局部性冻伤者病情较轻,以局部肿胀、麻木、痛痒、青紫,或起水疱,甚则破溃成为主症;全身性冻伤者病情较重,以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则阳气亡绝而死亡为主要持征。
[病因病机]
冬令时节或寒冷潮湿环境,加之平素气血虚弱,或因饥饿,或因病后,或因静坐少动,寒邪侵袭过久,耗伤阳气,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而成冻疮,重则肌肤腐烂。此外,暴冷着热,或暴热着冷,也可致气血瘀滞腐烂成。若寒邪太重,耗伤阳气太过,则可因阳气耗竭而亡。
[诊断]
局部性冻疮,主要发于手背、足跟、耳廓等暴露部位,多呈对称性,轻者受冻部位皮肤先苍白,继而红肿,或有硬结、斑块,边缘掀红,中央青紫,自觉灼痛麻木,暖热时自觉灼热、痒痛。重者则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肿块,皮肤淡白或暗红,或转紫色,疼痛剧烈,或感觉消失,局部出现暗红色血疱,血疱破溃后渗流脓血水,收口缓慢,常需1—2个月或更长时间。
根据冻伤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度。
工度(红斑性冻疮):损伤在表皮层,皮肤红肿,疼痛瘙痒
Ⅱ度(水疱冻疮):损伤达真皮层,先出现红肿,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血疱,局部感觉迟钝,疼痛较剧烈。
Ⅲ度(坏死性冻疮):损伤皮肤全层,严重者可深达皮下,肌肉或整个肢体坏死,一般伤后3—7天出现水疱,肢体活动受限,病变部位变紫黑色,周围水肿,疼痛明显,约7天后出现干性坏疽,患部感觉和功能完全丧失。约2—3周后,冻伤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
如感染毒邪可变为湿性坏疽。全身可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甚至出现内陷证。
全身性冻疮者,初起出现寒战,继则感觉迟钝,疲乏无力,视物模糊,幻觉,嗜睡,不省人事,体温逐渐降低,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变浅,脉搏细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鉴别诊断]
一、类丹毒多见于肉类和渔业的工人,在手指或手背出现深红色的片状红肿,痒痛相兼,但有游走性,一般2周左右自行消退,不溃烂。
二、多形红斑发生在手足背面、手掌、足底和面部,皮损为红斑、水疱,典型的虹膜状红斑,常伴发热关节痛等症。
[辨证论治]
一、内治
(一)寒凝血瘀证形寒肢冷,颜色苍白,继而红肿,有灼痛瘙痒麻木,或出现水疱、肿块,皮色紫暗,感觉迟钝或消失;舌淡苔白,脉弦细。
辨证分析:寒性收引,其人腠理形寒肢冷,皮色苍白;寒性凝滞,气血瘀滞则继而出现皮色红肿紫暗;气血瘀滞,不能荣于肌肤则痛、痒、麻木相兼,甚则全无感觉;舌淡苔白、脉弦细为寒邪入侵之象。
治法:温阳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味。
(二)寒盛阳衰证寒战,四肢厥冷,倦怠,嗜睡,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辨证分析:寒邪入侵,耗伤阳气,邪正交争则寒战阳气衰微则倦怠嗜睡,呼吸微弱;阳气不能温养则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为寒盛阳衰之象。
治法:回阳救逆,温通血脉
方药:四逆加人参汤
(三)瘀滞化热证患处暗红肿胀,甚则灼茹腐溃,脓水淋漓;恶寒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寒邪入侵,气血瘀滞,日久化热,复感外邪,邪正相争则恶寒发热;热伤津液口干;热胜肉腐则红肿腐溃,脓水淋漓;舌红苔黄、脉弦数为邪热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黄芪地丁、公英等。痛甚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等。
二、外治法
(一)Ⅰ、Ⅱ度冻疮用10%胡椒酒精溶液或冻伤膏涂敷患处,每天2次,外包敷料。
有较大水疱者宜抽出疱内液体后再涂上述药物。局部染毒糜烂或溃疡时,宜用红油膏或黄连素软膏外涂,每天1次:另外可用桑枝90g,甘草30g,或用甘草甘遂各30g,共煎,先熏后浸泡,每日2次。或红灵酒轻柔按摩冻疮未破溃的部位。
(二)Ⅲ度冻疮用7596酒精或新沽尔灭消毒患处周围皮肤,抽吸疱内液体,再以红油膏纱布包扎保暖。溃烂时掺九一丹外敷,每日换药1次。如坏死组织溶解时,宜进行清创术。当腐肉脱尽时宜用红油膏生肌散外敷。
[其他疗法]
严重全身性冻伤患者,应采取急救措施,首先使病人迅速脱离寒冷环境,脱去冰冷潮湿的衣服鞋袜,给予热饮料、热茶、温酒等。;:根据病情可行人工呼吸、给氧和抗休克治疗。对冻僵患者要进行快速复温,宜将患者浸放在38y2—42℃温水中20分钟或更长时间,一直到指(趾)甲床出现潮红、神志清楚舌10分钟左右,移出擦干并继续保温。宜配合静脉给葡萄糖液等,所输液体温度以25℃一32℃为宜,以补充糖、电解质。严禁用雪搓、火烤及冷水浴。
[预防与调摄]
1.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耐寒锻炼,如冷水洗脸,冷水洗足,或冬泳。
2.在寒冷环境下工作时宜注意肢体保暖、干燥。
3.对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应予保护,鞋袜不宜过紧。
4.在寒冷环境下工作时间不宜过长。
5.受冻后不宜立即着热或烘烤,以防溃烂成
[结语]
冻疮是人体受寒邪侵袭,气血瘀滞所致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相当于西医的冻伤。根据冻伤的部位不同分为全身性冻伤和局部性冻疮。全身性冻伤以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则亡阳气绝为主证;局部性冻疮以局部麻木、痒痛、肿胀,甚则水疱溃烂为主证。寒凝血瘀证,治宜温阳散寒、调和营卫,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寒盛阳衰证,治宜回阳救逆、温通血脉,方用四逆加人参汤;瘀滞化热证,治宜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用四妙勇安汤加黄芪地丁、公英、延胡索乳香没药等。局部性冻疮宜配合外治疗法,全身性冻疮宜采取全身救治。

因受冷冻,使局部血脉凝淅而致的皮肤损伤。多发于手足和耳廓等暴露部位。患处先呈苍白,渐成紫红斑片,自觉灼痛,抓痒或麻木,轻者可经十余日消散,重者可溃烂成。且较难愈合。

是由寒湿所致,另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内分泌障碍、慢性中毒或感染、鞋袜过紧和缺乏运动等均可促发冻疮
冻疮多见于儿童和妇女。患者常有末梢部皮肤发凉,肢端青紫和多汗。好发于手指、手背、面部、足背、足趾、足跟和耳廓等处。皮损为暗紫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边界不清,边缘呈鲜红色,表面紧张有光泽,质柔软。瘙痒,受热加重。有的表面可有水疱。有的年轻女性在股外侧呈蓝红色斑块,偶有溃疡
(一)起居调养法
多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入冬后注意全身和局部保暖和干燥。鞋袜不宜过紧,受冻部位不要立即烘烤和热水浸泡,也不宜用雪和冰块在上面摩擦。
(二)药物调养法
(1)当归10克,桂枝10克,干姜6克,红花10克,细辛3克,白芍10克,麻黄6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
(2)黄芪10克,党参10克,制附子6克,桂枝6克,丹参10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
(三)外洗调养法
桂枝10克,附子10克,芫花10克,细辛10克,荆芥10克。煎煮取汁外洗。

病名。因肌肤长时间承受寒冷刺激而引致之创伤。见《丹溪心法》。又名冻风,冻瘃。多因气候寒冷伤及肌肤皮肉,气血凝滞不能运达而发者。其证多见于手足、耳廓、颜面等暴露部位,患处皮肤先呈苍白,渐见青紫而显红斑片状,自觉烧灼痒痛,甚则局部搔痒麻木,破溃而成,缠绵难愈。预防冻疮最为重要,如冬季将至之时即注意肢体颜面之保暖等。治疗只能治标,宜温阳散寒,调和营卫,可选服当归四逆汤,外用阳和解凝膏,或红灵酒剂揉搽按摩。亦可用姜汁、辣椒等辛温之剂煎汤搽洗患处,或能防治之。若已成疮疡,则外用宜选玉红膏


〔子和〕经曰∶寒疮流水,俗呼为冻疮。或经年不愈者,用野中净土晒干,以大蒜研如泥,捏作饼子如大观钱浓薄,量疮口大小贴之。以艾火加于饼上灸之,不计壮数,以泥干为度。去干饼子,再换湿饼子,灸不问多少,直至疮痂觉痛痒,是可治也。然后口含浆水洗渍,用鸡翎二十茎缚作刷子,于上刷洗净。以此洗刷,不致肌肉损伤也。以软帛拭干,用木香槟榔散敷之。如夏月医之更妙。

〔世〕足跟红肿冻疮∶足跟(左足指面后跟赤白肉际骨下,刺入三分,弹针出血,可灸二七壮。)
足跟冻疮溃破。用椒葱汤洗,刮去腐肉,用三棱针出血。将马屁勃入生牛骨髓调和敷之,效。
冻疮。用茄根烧灰,洗了,用雀儿脑髓涂之。

〔禹锡〕取腊月牡鼠死者一枚,油一大升煎之使烂,绞出渣,再煎成膏。涂冻疮及折破

〔丹〕治冻疮。用煎熟桐油密陀僧敷。

〔《山》〕用五倍子煎汤洗。

〔罗〕如神散冻疮皮烂不可忍。
用川大黄不拘多少为细末,新水调扫冻破上,痛止立效。

〔世〕治冻疮痛者。橄榄核烧存性,为末,用香油调涂患处,其痛随愈。

〔子和〕戴人女僮,足有冻疮,戴人令服舟车丸浚川散,大下之,遂愈。人或疑之。戴人云∶心火降则寒消,何疑之有?


〔丹〕小儿耳后月蚀疮蚯蚓粪烧,以猪油和,敷之。耳上生疮。竹叶烧末,猪脂敷之,妙。
杨氏以鸡子白和敷,立瘥。耳月蚀方,胡粉和上敷之。耳后月蚀,黄连末敷之,安。

〔汤〕白蔹散 治小儿冻耳,或痒或痛。
黄柏白蔹(各半两)
上为末,先以汤洗后,用生油调涂。


〔汤〕生附散 治烂脚。用生附子为末,面水调敷之愈。

【方歌】冻疮触犯严寒伤,气血肌肉硬肿僵,凉水揉〔塌〕觉热散,大忌烘火立成
【注】此证由触犯严寒之伤,伤及皮肉着冻,以致气血凝结,肌肉硬肿,僵木不知痛痒。即在着冻之处,塾衣揉搓,令气血活动;次用凉水频洗觉热,僵木处通活如故则已。若日久冻僵,疙瘩不散,用冰一块,绢包〔塌〕之,以僵疙瘩化尽为度,此从治之法也。若暴冻即着热,或进暖屋,或用火烘汤泡,必致肉死损形,轻则溃烂,重则骨脱筋连,急剪去筋,否则浸淫好肉。初治宜人参养荣汤,加醇酒服之;溃烂者,外按痈疽溃疡治法。亦有经年不愈者,用独胜膏敷之甚效。
方剂独胜膏
组成:于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日,用独头蒜杵烂,日中晒热,涂于冻发之处,即于日中晒干。忌患处着水。
又方:人参养荣汤(见溃疡门)

《巢氏病源》小儿冻烂候∶小儿冬月,为寒气伤于肌肤寒气搏于血气,血气壅滞,因即生疮,其亦 肿而难瘥,乃至皮肉烂,谓之为冻烂
千金》治冻烂方。
上以猪后悬蹄,以夜半时烧之,研细,筛,以猪脂和敷。亦治小儿。
千金翼》治冬月冒涉冻凌,面目手足瘃坏及始热疼痛故瘃方。
上取麦窠,煮取浓汁,热渍手足兼洗之,三、五度即瘥。
千金翼》治手足皴冻欲脱方。
椒 芎 (各半两) 白芷防风 姜(一秤盐。各一分)
五味,以水四升,煎令浓,涂洗之三数遍即瘥。
千金翼》治冻伤十指欲堕方。
上取马屎三升,煮令麻沸,渍冷易之,半日愈。
子母秘录》治小儿冻疮方。
上用雀儿脑髓涂之立瘥。
孟诜冻疮上取腊日新死者牡鼠一枚,油一大升煎之使烂,绞去滓,重煎成膏,涂冻疮及折破
圣惠》治小儿冻耳,或痒或痛。黄柏散
黄柏白蔹(各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先用汤洗,后以生油调涂之。
圣惠》治小儿冻脚成,或痒或痛,宜用此方。
小麦(半升) 穣草(三握)
上件药用醋一升,水二升,同煮至二升,去滓。温如人体,洗两脚,夜间频洗之效。
圣惠》治小儿冻手,皴裂成白蔹散
白蔹(末,三分) 白芨(末,半两) 生油麻(二合,生捣)
上件药同研令匀,更用蒸萝卜一个,烂研一处,以酒调似稀膏。先以童子小便洗,后便涂之效。
养生必用》冻疮久不愈方。
上以马兰花子为末,煎汤带热淋洗。
张涣治小儿冬月乳母不慎调适,为寒气伤于皮肤,搏于血气,令 肿生疮,难瘥,俗呼为冻疮,或偏发耳上手足。黄柏膏
黄柏白蔹(各末一两) 白芨(末,半两) 生油麻(二合,生捣取汁)
上件药同研令匀,更用蒸萝卜一个,一处以好酒一盏烂捣成膏。每用少许,先以童子小便洗,后用药,看患处涂之。

陈实功曰∶冻疮乃天时严冷,气血冰凝而成,手足耳边开裂作痛。(《正宗》)
申斗垣曰∶冻疮先痛后肿,遇暖发烧,破流脓血。(《启玄》)
石室秘录》云∶冻疮乃人不耐寒,而肌肤受冷,骤用火烘,乃成冻疮,至于耳上冻疮,必是人用手温之,反成此累也。
正字通》云∶今俗呼足跟冻疮曰灶瘃。
蒋示吉曰∶冻疮肌肉寒极,气血不行,所谓死肌患也。初起紫斑,久则变黑,腐烂作脓,碧玉膏主之,生肌敛口。(《说约》)
澄谓∶热肌经冷风所激,凝滞成片作痒,此是冻风,切勿火烤。亦忌热手摸擦,越摸越甚,一经紫黑破损,即成冻疮,宜楝树果煎汤洗,极效。

冻疮开裂。
桐油(八两) 白蜡黄丹(各一两)
熬膏贴之。
又方 楝树果煎汤淋洗,即以楝树果擦之神效。
又方
五倍子牛鼻中绳( 灰,各等分
研末,填冻裂处。
又方
松香(二两) 黄蜡(一两)
熬匀,瓦罐收贮,先以热汤洗,令皮软拭干,将药于慢火上炙化涂之。
冻耳冻跟 端午日取猪板油四两去皮膜,加乳香二分,轻粉三分,雄黄五分,研入米烧酒内拌匀,再入油拌过,俟收干放悬屋檐下阴干,搽之。
手足开裂经春夏不愈者。
生姜(捣汁) 红糟食盐 腊猪油
共研烂,擦入皲内,一时虽痛,少顷便软皲合,再用即安。
冻疮
杏仁天花粉(一两) 红枣(十枚) 猪胰(三副)
共捣如泥,用好酒四杯浸于瓷器内,早晚搽手及头面。
冬月冻疮皮裂疼痛 黄蜡一两熔化,入松香三分搅匀,每以温汤洗拭裂处,用前药熔化,滴入裂缝,经旬即愈。
冻疮未破者,白矾研末一钱,百沸汤半盅搅和,鸡毛扫涂烘干,擦去患处白屑,再扫再烘,药尽自愈。
冻疮 秋茄根煎汤,乘热洗之。如皮破以螃蟹壳 灰掺之。
又方 白芨二两煎汤洗之,如烂破者,洗后用橄榄核烧研为末,搽之。
又方
陈锻石、黄狗屎露天久者,变成白色,用炭火 过,各等分,研细末,以麻油调之敷上。虽成溃烂,敷上即止痛生肌。
冻疮久烂不愈 糖塔饼杓内炒成灰,研末一两,加冰片少许,干掺。
又方 独蒜煨,杵烂贴。
又方 熬熟桐油密陀僧末敷。
又方 五倍子研末和牛骨髓填缝内,即好。
又方 荆芥煎汤洗之,三日愈。
又方 生附子为末,面水调敷。或加楝树子肉捣敷。
又方 麻雀脑子涂之。
又方 猪脑子加热酒洗。
又方 腊月羊油悬挂屋内,愈陈愈妙,搽之立愈。
又方 白芨末调敷裂处。
又方 羊屎不拘多少, 令存性,砂糖调敷。
又方 狗骨 存性,研末,香油调填裂拆内。
又方 附子皮煎汤洗。
又方 陈蜡烛油同白蜡搽之。
又方 糟汤浸洗,姜汁涂之。
脚指冻风烂化 棉花烧灰掺之。
冻疮 油胭脂搽之。
又方 玉红膏搽之。
又方 五倍子、猪油捣成膏,填入裂缝。
冻耳 姜汁煎涂。
冻跟 茄根煎汤洗。
免冻 樱桃擦耳,擦脚后跟。冬季不生冻疮
冻疮 旧貂毛 存性,搓。
又方 冻疮已破者,用黄柏末七分,生皮硝三分。未破者,用黄柏末三分,生皮硝七分,俱用冷水调搓。
又方 鸽粪煎汤洗。
又方 蟹壳烧枯研细,菜油调搓。
又方 先用胡椒煎洗拭干,再用胡椒研细掺上,外以新棉包裹,用布扎好。
又方 鲜蚕豆梗叶煎汤洗。
又方 雪擦洗冻处。
又方 鱼胶熬化,摊膏药贴破裂上。俟长平自落。
又方 甘草甘遂煎汤热洗二次。
冻风裂开。
荷叶梗烧存性) 头垢
桐油熬过调膏,捺成一块,卧用切作小条,桠在裂缝内。
又方 腌菜卤煎汤滚洗。

湿虫砂脓,
五脏蕴毒而发,属足三阴者尤多。
便秘为实利虚风
有遍体难分经络,必凭外证以断虚实。 肿作痛,便秘硬,发热者,为风毒湿热;漫肿痒痛,晡热,或时寒热,体倦少食,便顺利者,为血虚风热
干疥瘙痒肺燥甚,
干疥瘙痒,皮枯屑起,便秘者,为心肝火郁于肺,四顺清凉饮、古荆黄汤搜风顺气丸;久者,天门冬膏。便利者为相火郁于肺,活血润燥生津饮,或四物汤加黄芩连翘天门冬;久者,肾气丸;久虚,古乌荆丸。如素有肺风,面上多粉刺者,桦皮散
湿毒 肿脾胃攻。
湿疥 肿作痛,久则水流如黑豆汁,便秘者为脾郁湿热毒防风通圣散(俱酒蒸或炒,大黄另用酒煨炒三次)加木鳖子,或升麻葛根汤加天麻蝉蜕气滞复元通气散;湿胜者,除湿丹。便利者,为脾虚湿热补中益气汤量加芩、连清热,芎、燥湿胃火作渴者,竹叶黄 汤;脾郁盗汗不寝者,归脾汤;溺涩腹胀者,胃苓汤加黄连;久者,二炒苍柏丸;湿胜,单苍术膏;脾肺风毒者,何首乌散
砂细作疼心血滞,
砂疥,如砂子细个,或痛或痒,抓之有水, 赤。乃心血凝滞。便秘者,当归丸,或凉膈散四物汤;久者,酒蒸黄连丸;胸烦多痰者,牛黄清心丸心烦口干小便不利者,连翘饮。便利者,活血四物汤;久者,当归饮
虫疥肝火冲;
火盛生虫,即腐草为萤意也。虫疥,痒不知痛,延蔓易于传染。便秘者,肝风热甚,芦荟丸,或败毒散,磨羚羊角汁刺之;久者,古苦皂丸。便利者,肝经火郁逍遥散,磨羚羊角汁刺之;久不愈者,胡麻散。但诸久则生虫,外治敷洗。
脓窠 痛脾壅热,痛慢虚火肾不充;
含浆稠脓色浓, 痛便秘者,为湿热五香连翘汤升麻和气饮,或竹叶石膏汤四物汤含浆脓清色淡,不痛便利者,为肾虚火八味逍遥散,或四物汤加知母黄柏,或四生散肾气丸
更分上下与肥瘦,
上体多兼风热,下体多兼风湿肥人风湿,瘦人多血热。瘦弱虚损,肾枯火炎,纵有便秘发热、作渴等证,只宜滋阴降火,略加秦艽、苍耳连翘之类,决不可纯用风药凉血伤胃,因皮肤之疾而坏脏腑者有之。
通用连归汤气虚四君子汤血虚,合四物汤;风,合消毒饮;湿,合平胃散
开郁退热杀其虫。
开毒郁,须辛温,吴萸白芷之类;退肌热苦寒,芩、连、大黄之类;杀虫,水银之类,此丹溪外治三法也。干疥吴茱萸散,或黄连大黄为末,猪胆汁调搽;湿疥一上散砂疥剪草散虫疥硫黄饼;脓窠,三黄散。通用摩风膏。洗药∶用荆芥黄柏苦参等分煎汤,痒加蛇床子川椒;肿加葱白
五癣湿顽风马牛,总皆血热肺邪留;
疥癣皆血分热燥,以致风毒克于皮肤,浮浅者为,深沉者为多挟热,多挟湿;发手足遍身,肌肉瘾疹,或圆或斜,或如苔梅走散。风癣干癣,搔之则有白屑;湿癣如虫行,搔之则有汁出;顽癣全然不知痛痒;牛如牛颈皮,浓且坚;马微痒,白点相连,又曰狗
清热杀虫祛风湿,久则补肾自然收。
风湿,与疥疮大同。初起有可下者,打脓散黄连金银花穿山甲芒硝,加赤芍白芍,水、酒各半煎,临熟入大黄,露一宿,五更服;有可汗者,四物汤加荆芥麻黄各五钱,浮萍一两,葱、豉煎服取汗。一切癞癣皆效。经久不敢汗下者,只用防风通圣散去硝、黄,加浮萍皂刺,水煎服。久年不愈,体盛者,兼吞顽癣丸,或古龙虎丹,用何首乌白芷苏木等分,入猪油及盐少许,浸酒送下。体虚者,不可妄用风药
气虚者,何首乌散消风散;血燥者,四圣不老丹,或肾气丸,久服自效;有虫者,俱宜间服蜡矾丸外治干癣,用野狼毒草乌各二钱半,斑蝥七枚,生为末,津唾调搽。湿癣,用枯矾黄连各五钱,胡粉黄丹水银各二钱,为末,用猪脂油二两夹研,令水银星散尽,瓷罐收贮,搽之。牛,用旧皮鞋底,烧存性,入轻粉少许,为末,麻油调敷。马疥癣,用马鞭草(不犯铁器),捣自然汁半盏,饮尽,十日即愈。通用麻油二两,入巴豆蓖麻子各十四粒,斑蝥七粒,熬煎三味枯黑去渣,却入白蜡五钱,芦荟末三钱,搅匀,瓷罐收贮,括破涂之;或用川槿皮、浙剪草木鳖子等分为末,醋调敷。洗药∶用紫苏樟脑苍耳浮萍煎汤。
血风血燥风热郁,初发疙瘩或如丹;瘙痒抓破痛有水,妄投风药血益悭。
血风疮,乃三阴经风热、郁火、血燥所致。瘙痒不常,抓破成,脓水淋沥,内证晡热盗汗恶寒,少食体倦,所以不敢妄用风药。大概肝风血燥,寒热作痛者、当归饮柴胡山栀;痛痒寒热者,小柴胡汤加山栀黄连夜热谵语者,小柴胡汤加生地;肝脾郁火,食少寒热者,八味逍遥散脾虚晡热盗汗不寐者,归脾汤加山栀熟地肾虚有热,作渴咳痰者,肾气丸。通用∶遍身者,四物汤加浮萍黄芩等分,甚者,紫云风丸、换骨丸、三蛇丹;两足痛痒者,当归拈痛汤。如因饮酒后,遍身痒风疮,抓至出血又痛者,用蝉蜕薄荷等分为末,每二钱,水酒调服。凡身发痒者通用。外治摩风膏大马齿膏
癞风审因分上下,
癞,即《内经疠风。受天地间肃杀风气,酷烈暴悍,最为可畏。一因风毒,或汗出解衣入水,或酒后当风;二因湿毒,或坐卧湿地,或冒雨露;三因传染。然未必皆由外也,内伤饮食,热毒过甚,大寒大热,房劳秽污,以致火动血热,更加外感风寒、冷湿而发。初起身上虚痒,或起白屑、紫云如癜风然,或发紫 疙瘩流脓。上先见者,气分受病,上体必多;下先见者,血分受病,下体必多;上下俱见者,气血俱病。从上而下者,为顺风;从下而上者,为逆风。但从上、从下,以渐来者可治,顿发者难愈。治失其法,以致皮死,麻木不仁;脉死,血溃成脓;肉死,割切不痛;筋死,手足缓纵;骨死,鼻梁崩塌,与夫眉落、眼昏、唇翻、声噎,甚则蚀伤眼目、腐烂玉茎、挛拳肢体,病至于此,天刑难解。
总是阳明血热化;热甚痰瘀腐为虫,追虫取涎药必伯;
胃与大肠,无物不受,脾主肌肉肺主皮毛。然疮痂虽见于皮肉,而热毒必归于肠胃,故法必先治阳明,初起宜防风通圣散,在上用麻黄,以去外毒;在下用硝、黄,以去内毒;上下俱见者,用正料防风通圣散,以解表攻里。三五日后,即服醉仙散,以吐恶涎。服后,又服防风通圣散去硝、黄,麻黄,多服久服。待胃气稍定,用再造散以下其虫。又有宜先下虫而后吐涎者。吐、下后,仍以防风通圣散量加参、 、熟地以固气血;或脾胃弱者,白术当倍用。
虫已蚀脏坏五形,清肝凉血泻。
虫因火盛,气血沸腾,充满经络,外延蔓,内虫攻注,蚀肝眉脱,蚀心足底穿,蚀脾声哑,蚀肺鼻崩,蚀肾耳鸣如雷,宜先服泻青丸以泻肝火,次随证救治。虚痒者,四物汤加酒芩,调浮萍末;痒甚加荆芥蝉蜕瘙痒皮皴白屑者,白花蛇丸;眉发落者,三蛇丹,或柏叶煎;眉脱鼻崩者,换肌散补气泻荣汤;蚀眼者,芦荟丸肢节废者,蠲痹散。通用∶凌霄花散胡麻散加味苦参丸、大枫丸、换骨丸大麻风丸、紫云风丸、活神丹肾气丸、四圣不老丹八味汤外治摩风膏、浴癞方。发落不生者,先用生姜擦三次,后用半夏为末,麻油调擦。更与四卷末须发条参看。
杨梅疮风湿热,或伤气分伤血
杨梅疮,因、治与癞大同。多由肝肾脾内风湿热之毒,间有天行湿毒传染,但各俗呼名不一,有呼杨梅为天者,有呼杨梅为大麻风者,以理推之,形如杨梅, 红湿烂痒痛属心,多生乳胁、形如鼓钉、黄豆者属脾,多生满面,谓之大风痘;形如绵花属肺,多生毛发;形如紫葡萄,按之紧痛者属肝肾,多丛生臀及筋骨之处∶形如鱼 ,内多白水,按之不紧者,谓之天 ,乃此类之轻者。如发于鬓、额、口、鼻、谷道边者,属阳明及少阳、太阳。如发于足胫、阴茎、胁肋者,属肝肾及太阴。大抵上先见者,气分受病,上体必多;下先见者,血分受病,下体必多;上下俱见者,气血俱病。
初宜疏泻久补虚,免成与漏缺。
初起即服防风通圣散一帖,去麻黄用硝、黄以去内毒,待胃气稍定,再以一帖,去硝、黄用麻黄发汗以去外毒。以后用加减通圣散、丸多服。此方内通脏腑、外发经络,为首尾要药。轻者服此一剂,更加搽、洗足矣;重者十帖后,宜服化毒散三日,却用吹药三日,干痂欲脱落,再服化毒散三日,后量用防风通圣散加减。上体多者,兼服败毒散加荆、防、钩藤;下体多者,兼服龙胆泻肝汤。从鼻准肿起,遍身生疮,面上尤多者,桦皮散;便燥者,搜风顺气丸,以此调理断根。失治久则风毒深入经络,挟湿而成顽癣,或气血虚败而成漏,或误服轻粉水银及不遵禁戒,而成风堆肿烂,流脓出汁,谓之。病至于此,亦有蚀伤眼鼻、腐烂玉茎、拳掌肢体,与癞无异,治宜消毒,兼以补虚。消毒∶顽癣者,皂根丸;筋骨痛者,皂刺丸、换骨丸;成漏者,象牙丸;肿块者,仙遗粮丸。通用加味苦参丸、大枫丸、蜡矾丸、单苦参酒。消毒补虚,仙遗粮汤加钩藤,或补气泻营汤、胡麻散。补虚∶气虚者,单人参汤补中益气汤血虚者,四物汤加山栀钩藤金银花甘草节,或肾气丸、四圣不老丹;气血俱虚者,八物汤八味丸单仙遗粮丸。外贴∶太乙膏白蜡膏
疔疮全是饮食毒,发因灾畜暴 伤;
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恣食辛辣浓味,炙爆腥荤,及误食自死禽兽,蕴毒于中而即发者有之;或卒遇大风、大雾、大暑、大寒,天地暴 之气,袭注经络,触动其毒而发者;或因感死畜虫毒瓦斯而发者,其死尤速。初发或因衣物触着而疼痛忽生,或因发疹抓破而成 ,仅一小,杀人一二日间,比之痈疽尤毒。
生于四肢及头面,
疔发无定处,或肩、背、腰尤缓,在头面、耳、鼻、口、舌根、唇上及手足骨节间者最急。如生两足,多有红丝至脐;生两手,多有红丝至心;生唇、面、口内,多有红丝入喉者,俱难治。急看,以针挑拨其丝,出血以泄其毒瓦斯,方可保生。
顶硬根突近寸长。变黑肿烂透深孔,形色不一极痛痒;
头黑硬如钉,四畔带赤如火,盘根突起寸余,随变焦黑,未几肿大而光,转为湿烂,深孔透肌,如大针穿之状。其形初起大小不一,或如水泡,如吴萸,如豆,如石榴子,其色有五,《内经》分应五脏,各有所属部位。《局方》别一十三种∶一、麻子疔。状如黍米稍黑。忌麻仁、麻衣。二、石疔。如黑豆甚硬。忌瓦砾、砖石。三、雄疔。四畔仰, 浆起,色黄,大如钱孔。四、雌疔。四面 浆起,心凹,色稍黄,如钱孔,俱忌房室。五、火疔。状如汤火烧,四畔有烟焰。忌火烧烙。六、烂疔。色稍黑,脓出流出。忌沸汤、热食、烂物。七、三十六疔。状如黑豆,今日生一,明日生二,及满三十六数即死。忌嗔怒。八、蛇眼疔。状如蛇眼。忌恶眼人及嫉妒人见。九、盐肤疔。状大如匙,面色赤,中有黑粒。忌食盐。十、水洗疔。状大如钱,头白里黑,汁出中硬。忌饮浆水、水洗、渡河。十一、刀镰疔。状如薤叶大,长一寸,肉黑如烧烙。忌刺及刀镰切割。十二、浮沤疔。其状曲圆,少许不合,大如薤叶内黄外黑,黑处刺之不痛,黄处刺之痛,十三、牛狗疔。色赤, 起掐不破。以上皆宜根据法将护,若或触犯,则脊强痛不可忍。惟浮沤、牛狗无忌,不治自愈。又有一种鱼脐疔头黑深,形如鱼脐,破之黄水渗出,四畔浮浆;其毒尤甚。用丝瓜叶、连葱、韭叶,捣烂以酒和服。其渣贴腋下,如病在左手,贴左腋下,在左足,贴左胯下;右手足同;在中贴心脐,并用布缚住。候肉下红丝处皆白则安。有潮热者亦宜。却令人抱住,恐其颤倒,倒则难治。或用蛇蜕烧灰,鸡子清调敷。一种水疔疮,用黄荆叶十四片,独头蒜三个,百草霜二钱,擂酒服,取汗,大效。
或不痛痒只麻木寒热眼中流火光。牙关急紧时惊惕,甚则呕吐毒陷肠;
诸证惟呕吐最危。
治分虚实心火实者,初服赛命丹三丸,以葱酒发汗。表证多者,追疔汤,或败毒散蝉蜕僵蚕金银花里证多者,活命饮五圣汤;便利溺涩者,黄连消毒散,此散初起服之内消;欲作脓者,托里消毒散。虚者,初服保生锭子,以解毒,或蟾肝丸。有表邪不敢汗者,补中益气汤加防风白芷里证不敢下者,蜂蛇散。肿痛欲作脓者,托里散、内托十宣散;不能溃者,大料参、 、归、术补之,或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以防毒陷。豁心气者,疔毒入心,则神昏口干烦闷、恍惚似醉、呕吐不定,危证也。实者,用万病解毒丹,以黄连当归煎汤化下;虚者,用古芎归汤加茯苓茯神远志莲肉清之。毒上攻心,呕者,护心散。有因服赛命丹吐者,亦宜此解之。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烦渴身痛、便秘者,漏芦饮子烦躁作渴者,竹叶黄 汤。外治∶轻者,单蟾酥为末,以白面和黄丹搜作丸,如麦米大。用针挑破疔头,以一粒纳入,效;重者,赛金丹;危笃者,提疔锭子。
暴死灸法可回阳。
凡暴死者,多是疔毒,急用灯照遍身,若有小,宜急灸之,并服赛命丹,亦有复醒者。如偏僻之处,药难导达,惟灸有回生之功。若专疏利、表散者,危。
骨疽久溃,气血不能营患处;久则腐烂骨脱出,只补脾胃壮元气。
十全大补汤肾气丸主之。外以附子饼炙,或葱熨法,祛散寒邪,补接荣气,则骨自脱,自敛。若肾气亏损,其骨渐肿,荏苒岁月,溃脓出骨,亦当用葱熨法。若投以克伐,则真气益虚,邪气益甚,鲜不有误。有上肿硬,年余方溃,半载未愈,内热体倦作渴,用补中益气汤肾气丸,元气渐复,出骨一块,仍服前药而愈。
有足背肿落一骨者,有手背肿落一骨者。
翻花疮将敛,
元气虚弱,肝火血燥生风。
翻出一肉突如菌;
大小长短不一,或如蛇形,长数寸者,用雄黄末敷之。
内服补养脾胃药,
十全大补汤,或八物汤倍参、 、归、术。出血,乃肝不能藏、脾不能约也,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麦门冬,或肾气丸。有怒火者,八味逍遥散。若用风药,速其亡也,汗多必然发 ,危哉!
外涂藜芦膏要匀。
藜芦一味为末,猪油调涂,周日一易。候元气渐复,脓毒将尽时涂之,则 肉自入,不然,虽入复出。
若误用针刀蚀灸,其势益甚,或出血如注、寒热呕吐等证,急补脾胃为善。
流注肿块非等闲,内伤外感湿痰干;跌扑闪挫并产后,气流血注四肢关。
流者,行也;注者,住也。或结块,或慢肿,皆原素有痰火,或外感风寒邪气流行,至其痰注之处而发;或内伤郁怒,以致痰火骤发;或内伤房室,阴虚阳气凑袭,逆于肉理而成;或内伤劳役、饮食搏动而发;或跌扑闪挫,一时气逆血凝而成;或产后恶露未净,复被感伤凝注。多生四肢,或胸、腹、腰、臀关节之处。初起,宜葱熨法;实者,十六味流气饮败毒散;痰痛便秘者,古半硝丸;虚者,二陈四物汤、托里益气汤不换金正气散、六君子汤加芎、归,补中益气汤加木香枳壳,选用。令其自溃、自消。若溃久不敛者,纵有表邪,只托里为主,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补中益气汤、托里抑青汤、托里益气汤八味丸,更佐以豆豉饼琥珀膏,祛散寒邪,补接阳气。脓成,以火针破之;内有脓管,以药线腐之。若过用寒凉者,不治。
瘭大如梅小如粟,多生手指及臀足;色变不常深入肌,串筋见骨痛至极;
瘭疽,一名瘴,烟瘴地面多有之。先作点而后露肉,四畔若牛唇黑硬,小者如粟如豆,剧者如梅如李。
发无定处,或臂或臀,或口齿,或肚脐,多见手、足指间。赤、黑、青、白,色变不常。根深入肌,走臂游肿,毒血流注,贯串筋脉,烂肉见骨,出血极多,令人串痛、狂言。痛入于心即死,突出于外肾者,亦死。
恶风血热成,烦躁嗳闷入心腹。
原因感受恶风,入于脉理,或烟瘴地面,伤寒疟后,及感触蛇毒所致。二十以后,四十以前者,皆伤之毒入胃,壅聚而成;四十以后,六十以前,乃血闭不行,壅热积血得之。治宜宣毒行血,用栝蒌根酒煎,入乳香没药五灵脂皂刺等分,以下其毒,次用清心行血之剂。如系蛇毒,赤足蜈蚣最妙,雄黄白芷次之;或蜡矾丸,冷酒入麝香送下。外用荆芥白芷川椒葱白煎汤,入盐,俟汤温,自手臂上烫下,日三次。瘭疽毒瓦斯走肿所至处,宜紧系之。自手发者,毒走至心;自足发者,毒走至肾,不救。各有小红筋,寻其筋之住处,灸三炷即瘥。经云,在指则截,在肉则割。恐毒瓦斯入心入腹,令人烦躁、呕嗳、昏闷,或青水秽汁者,肾虚极也,死人至速。此极虑引风。凡痈疽开一寸,则一寸引风,非必风入于其中。风邪袭虚,则肉烂透骨,恶血横流,宜南星半夏、白芷梢,最能去风,可以频敷。其诸疗理,推展痈疽法度行之。
痼发手足或掌心,或腰或臀毒何深;无头无面愈又发,色带淡红防泻侵。
气血相搏,有头有面;风邪内作,无头无面。痼无头面,瞰里开,低贴肌肉走注牵连,生于手足,或掌心,或腰腿,或臀下伸缩之处。初起浑身壮热,手足不遂,憎寒头痛,虚渴多汗呕逆,四肢沉重,较之诸发,烦渴为甚。或肿毒已平,数月后,复于他处大发,但作肉色微带淡红,终不能救。大要∶培养内气以防滑泻,治与痈疽类推。外用神应膏贴之。如出米泔汁者,必死。
小小诸风毒滞,
诸般小,皆因心肾不交饮食不节肠胃停留,以致风热寒湿之毒,与气血相搏,凝滞肌肉之间而发露也。
暑痱冻裂手足皲。
夏暑心神郁躁,热逼汗渍成,遍身或出脓血,赤烂如火,用南星半夏黄连、黄柏各一钱,五倍子、黄丹各五分,为末干糁。如痒加枯矾雄黄。常服黄连阿胶丸清心热汗浸渍成,痒痛不止,用黄 、当归防风荆芥穗、地骨皮木通各二钱,白矾一两,为末,每药一两,水三大碗,煎五六沸,滤去渣,稍热淋洗患处,拭干避风,少时立效。轻者,只用腊雪水和蛤粉敷之。痱痤疮,因汗出见湿而生,轻者状如撒粟,用青蒿煎汤洗之,或枣叶亦好;重者热汗浸渍,匝匝成,用绿豆滑石各五钱为末,绵蘸扑之,摩破成,加黄柏、枣叶各五钱,片脑少许。冬月下虚,身触寒冷,血涩生疮,顽滞不知痛痒,内服升麻和气饮大黄,外用木香槟榔硫黄吴萸姜黄麝香为末,麻油调搽。冻疮先痒后痛,然后肿破出血,黄水不止,用雄雉鸡脑一枚,捣烂,黄蜡等分清油减半,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渣涂之,久不愈者亦效。又方∶用生附子为末,面调涂之。手足折裂作痛,用清油五钱,慢火煎沸,入黄蜡一块,再熬溶,入水粉、五倍末各少许,熬紫色为度。先以热水泡手足,火上烘干,后用药敷,以纸贴之。其痛立止,入水亦不落。或桐油膏涂之亦好。
手足皲,先用百沸汤泡洗,皮软拭干,然后用沥清二两,黄蜡一两,共熬匀敷之,或用五倍子为末,牛骨髓调,瓷罐收贮,埋地中七日,取出填皲中即愈。或黄蜡膏云母膏俱好补塞。
蜗ht 侵淫白蛇缠,
,生手足间,相对如新茱萸,痒痛折裂,搔则黄汁淋沥,有孔如蜗,久而生虫。用杏仁乳香各三钱,硫黄轻粉各一钱半,为末,用麻油三钱,入黄蜡五钱溶化,入前末煎搅成膏去火毒,瓷器收用。又方∶用燕窠取抱子处土,为末干糁。先用白芷大腹皮煎汤洗净,然后敷药。走皮ht ,生满颊项,发如豆梅,痒而多汁,延蔓两耳内外湿烂,如浸淫疮之状。先用桑寄生桑根皮各一握,白芷黄连各少许,煎汤以绵蘸洗,候恶血出尽拭干,次用皂荚麻竹箨,俱烧存性黄柏黄连樟叶、白芷各等分为末,麻油调搽,神效。忌醋。
手ht ,用皂角枯矾轻粉黄柏黄连为末敷之。小儿胎ht ,头生红饼,先用生艾、白芷大腹皮葱白煎汤洗净拭干,次用生蓝叶、生艾叶,入蜜捣膏敷之。亦治恶疮。侵淫疮,初生甚小,先痒后痛,汁出侵淫,湿烂肌肉,延至遍身。若从口发出,流散四肢者轻;从四肢发生,然后入口者重。用苦楝根晒干,烧存性为末,猪脂调敷,湿则干糁;先用苦参大腹皮煎汤洗之。白蛇缠疮,有头尾,俨似蛇形。初起宜隔蒜于七寸上灸之;仍用雄黄为末,醋调敷之;仍以酒调服之。或万病解毒丹蜡矾丸,外涂内服。
汤火肥疣漆刺身。
汤泡火烧疮,初时宜强忍痛,急向火炙,慎勿以冷物熨之,使热不能出,烂入筋骨。后用寒水石七两,黄柏黄连黄芩山栀大黄、赤石脂各一两,甚者加冰片少许,为末,酒调或鸭子清调敷,或阵王丹亦好。
小儿肥疮,用松香为末,以纸卷成条,香油浸燃之,滴油搽,或用猪爪烧灰,麻油调搽。疣疮,如鱼鳞痣、千日疮一样,多生手足,又名悔气。宜艾灸初起者,则余者皆落,神效。漆疮,因见生漆中毒,面痒而肿,绕眼微赤,痒处搔之随起 ,重者遍身如豆如杏,脓 作痛。用生蟹取黄,随大小遍敷之,或腊茶为末,麻油调搽,或柳叶(冬,用皮)煎汤洗之。竹木刺入肉不出,单糯米膏贴之,或头垢,或蛴螬虫捣烂,敷之,效。或象牙为末糁之。
折伤先问出血否,
折伤有损身体,或坠跌打扑、倒压闪挫,气血郁逆而皮不破,或金刃伤皮出血。外损筋骨者,可治;内损脏腑里膜,及破子、耳后者,不治。
未出攻之出则守;
未出血者,宜苏木祛瘀,黄连降火,白术和中,三味用童便入酒煎服。在上者,宜韭汁和粥吃;在下者,可下。血冷则凝,不可饮冷水,引血入心即死。消瘀∶难鸣散、花蕊石散顺气木香匀气散加童便、红曲或红酒。已出血者,急用阵王丹止血,先服补托药,而后消瘀,虚甚者亦不敢下。血虚者,四物汤加穿山甲气虚者,用苏木、参、 、当归陈皮甘草服半月,脉散渐收,方敢以煎药调下自然铜末一味,空心服之。如骨不碎折者,忌用。素虚损甚者,紫河车丹去麝香。但损伤妙在补气血,或被寒冷者,先宜起寒。
腹胁胀痛增热寒,
折伤专主血论,非如六淫七情,有在气在血之分。然肝主血,不问何经所伤,恶血必归于肝,流于胁,郁于腹而作胀痛,或增寒热。实者,下之;虚者,当归须散复元活血汤调之,或十全大补汤加香附陈皮贝母等分水煎服。
最嫌呕吐血退场门;
凡损伤疮口忽干,毒攻腹内,恍惚烦闷,呕吐及已出血多,而又呕血不止者,难治。初起呕吐者,用平胃散为末内服,外用姜汁调敷。破伤风浮肿者亦宜。初起吐血,用苏木煎汤,调古乌附汤、或古蚌霜散。如恶血肠胃下血浊如瘀血者,用百草霜为末,酒调服。如伤外肾小便出血不通者,五苓散
贴敷定痛脉和,
命门和缓,关脉实者,纵伤重不死,命门虚促而脱者,虽伤浅难治。凡血未出者,脉宜洪大,已出血者,脉忌洪大,此折伤脉要也。敷药∶单糯米膏、小曲散。定痛∶乳香定痛散、夹骨法。折伤后,为四气所侵,手足疼痛者,应痛丸
接骨何人是妙手?
接骨经络穴法,骨髓明透,而又有传授,故古以危氏为善。接骨紫荆丹、接骨丹
破伤(证似)中风有四因,
四因,百病皆然。不因气动者二∶卒暴损破风袭;或诸汤洗艾灸,逼毒妄行。有因气动者二∶疮口不合,贴膏留孔风袭;或热郁遍身白痂,疮口闭塞,气难通泄,传播经络,烧烁真气,是以寒热间作,甚则发 ,口噤角弓反张,须臾欲死。用蝎梢饼,或三生饮天麻为末,每一钱,用黑豆淋酒调服化痰开关。风盛者,二乌丸风痰俱盛者,古星风散;风痰虚者,乌蛇散;血凝心神,昏闷者,单鹅翎烧灰存性,为末,酒调服一钱。服后,饮酒一二盏,以助药势。如血多痛甚者,如圣散;手足战掉者,朱砂指甲散、蛴螬酒。如头目青黑,额汗不流,眼小目瞪,身汗如油者,四逆不治。
治同伤寒表里法∶
风热燥甚,怫郁在表,善伸数欠筋脉拘急,或时恶寒,或筋惕搐搦,宜辛热治风,佐以辛寒,如伤寒麻桂加黄芩石膏知母是也。若表不已,渐传入里在肌肉者,宜退风热,开结滞,辛寒之药,或佐以辛热调之,犹伤寒表里而用小柴胡也。若里热已甚,而舌强口噤,项背反张,惊搐惕搦,涎唾稠粘,胸腹满塞,便溺秘结,或时汗出,宜祛风散结,寒药下之,后复以清热开结之药调之。又云,破伤风伤寒坏证,治看在何经,而用本经药祛之。
太阳宜汗少阳和,
表证,古防风汤甘草,加川芎独活等分,水煎服,或调蜈蚣散。或九味羌活汤,少用细辛,加归、芍等分,水煎服。便秘加大黄,缓缓通之。或用古龙虎丹发汗亦妙。半表里证,羌麻汤。
阳明下之工中甲。
若服表药过多,脏腑和而自汗者,白术防风汤;大汗不止,搐搦者,升麻葛根汤加白术黄芩。如脏腑闭,小便赤,自汗者,先用小芎黄汤二三服,后用大芎黄汤速下之。或江鳔丸。气弱者只用蜜导法
本是血疾易入
或始而出血过多,或疮口早合,瘀血停滞,俱是血分受病。血属五脏所主,始虽在表,随即入里,故多死也。宜养血当归地黄汤活神丹托里散、内托十宣散,以防毒陷。外用鱼胶散,或用鼠头骨为末,腊月猪脂调敷,亦治狗咬。又有破伤水湿,口噤强直者,用牡蛎为末敷之,仍以甘草煎汤,调服二钱。
病痊又恐气亦乏;任是风邪不可攻,只宜大补令浃洽。
或病已十分安痊,而忽有口噤、反张、筋搐、痰壅,似破伤风证,又似 证,其实乃气血俱虚也。凡痈疽溃后,脓血大泄,阳随变证,只宜大补气血,果系风 ,亦不宜以风药治之。血虚者,四物汤加参、术;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去升、柴、陈皮,加酒炒黑黄柏、五味子麦门冬肉桂,大剂服之;气血俱虚,汗多作渴,寒热者,十全大补汤加桂、附、麦门冬五味子呃逆者,托里温中汤。若妄投风药者,死。

〔薛〕足指冻疮,因受禀虚怯,故寒邪易乘,气血凝滞,久而不愈,则溃烂成
治法,壮脾胃,温气血,则死肉自溃,良肉自生。若骨脱筋连者,宜急剪去,否则毒延脚面而死。盖肢末之处,气血难到,又为外邪遏绝,则气血不能营运,若用汤烫火烘,其肉即死而不仁,至春必溃腐脱落。元气无亏,虽患无害,如外敷寒药,内服消毒之剂,则元气受伤,必成败证。凡初冻时热手频熨之为妙。北方冻耳,莫误以手触之,其耳即落,大寒能裂肤堕指,信然。
汤氏生附散 治烂脚。用生附末,面水调敷之,愈。
白蔹散
白蔹(一两) 黄柏(炒黑,五钱) 为末,干掺患处。

〔子和〕 经曰∶寒疮流水,俗呼为冻疮。或经年不愈者,用野中净土晒干,以大蒜研如泥,捏作饼子如大观钱浓薄,量疮口大小贴之,以艾火加于饼上灸之,不计壮数以泥干为度。去干饼子再换湿饼子灸,不问多少,直至疮痂觉痛痒,是可治也。然后口含浆水洗渍,用鸡翎二十茎缚作刷子,于上刷洗净。以此洗刷,不致肌肉损伤也,以软帛拭干。用木香槟榔散敷之。如夏月医之更妙。
〔世〕 足跟红肿冻疮。 足跟(左足指面后跟赤白肉际骨下,刺入三分,弹针出血,可灸三七壮)
足跟冻疮溃破,用葱椒汤洗,刮去腐肉,用三棱针出血,将马屁勃入生牛骨髓,调和敷之效。
〔禹锡〕 取腊月牡鼠死者一枚,油一大升,煎之使烂绞出渣,再煎成膏,涂冻疮及拆破
冻疮,用茄根烧成灰,洗了,用雀儿脑髓涂之。
〔丹〕冻疮,用煎熟桐油,调密陀僧敷。
〔山〕五倍子,煎汤洗。
如神散(罗氏) 治冻疮皮烂,痛不可忍。用川大黄不拘多少为细末。新水调扫冻破上,痛止立效。
〔子和〕 戴人女僮,足有冻疮。戴人令服舟车丸浚川散大下之,遂愈。人或疑之?
戴人曰∶心火降则寒消,何疑之有。
雉脑膏冻疮久不瘥,年年发歇,先痒后痛,然后肿破出黄水及血出不止。
雉脑 (一枚,研烂) 黄腊(各等分清油(减半)
上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滓,入瓷器中盛。每用涂上。
柏叶膏冻疮,手足指欲坠及耳欲落。
柏叶(炙干为末,四两) 杏仁(去皮研,四十个) 头发(一拳大) 食盐(半两,研) 乳香(二钱半,研) 黄蜡(一两) 油(一升)
先煎油沸,次下前五味药,待发尽。再下黄蜡搅匀,瓷盒收。先以热小便,以绵挹干,后以药涂。即以软帛裹,勿令寒气侵入。每日一换,如渐瘥,三四日一换。
橄榄散 治脚冻疮上用橄榄核,烧灰存性、为末。入轻粉,油调涂。
一女年数岁,严寒上京,两足受冻不仁,用汤泡渍,至春十指俱烂,牵连未落。予用托里之剂,助其阳气自溃脱,得保其生。此因寒邪遏绝,运气不至,又加热汤泡渍,故死而不痛也。余尝见人之严寒而出,冻伤其耳,不知痛痒,若以手触之,其耳即落。当以暖处良久,或热手熨之无恙。若以火烘汤泡,其耳即死,至春必溃脱落矣。北方寒气损人若此,可不察之。

足指冻疮,因受禀虚怯,故寒邪易乘,气血凝滞,久而不愈则溃烂成。治法壮脾胃温气血,则死肉自溃,良肉自生。若骨脱筋连者,宜急剪去,否则毒延脚面而死。盖肢末之处,气血难到,又为外邪遏绝,则气血不能营运。若用汤荡、火烘,其肉即死而不仁,至春必溃腐脱落。元气无亏,虽患无害,如外敷寒药,内服消毒之剂,则元气受伤,必成败症。凡初冻时,热手频熨之为妙。北方冻耳,若误以手触之,其耳即落。大寒能裂肤堕指然,信矣。
一女子数岁,值严寒北上,因失所恃,而足受冷,侍婢用热汤泡之,至春月房中秽气,其父觉之,脱袜方见十指俱烂,但未堕耳,余用托里之剂助其阳气,溃脱以保其生。
一小儿仲冬严寒,两耳受冻,不知痛痒。令人以热手徐徐频熨,内用温补脾气之剂,及敷白蔹散而愈。
一小儿七岁,冬间足指冻痛用烧汤浸洗,至春溃脱,疮口不敛,足跌肿痛,余谓此元气虚弱,胃气以生肌肉。不信,乃用寒凉消毒之剂,肿消黑色,自以为愈。余曰∶此脾胃虚极,元气不能运及患处也。后两腿羸细而殁。
一少儿扑伤足跌少许,遂成冻疮,作痛不止,用火烘之肉死,至春足脱,脓水淋漓,不能收敛而殁。此症若能调养脾胃,使元气不伤,则肌肉自生,岂至于死哉!
白蔹散
白蔹(一两) 黄柏(炒黑,五钱)
上为末,干搽患处。

足指冻疮,因受禀虚怯,故寒邪易乘,气血凝滞,久而不愈则溃烂成。治法壮脾胃温气血,则死肉自溃,良肉自生。若骨脱筋连者,宜急剪去,否则毒延脚面而死。盖肢末之处,气血难到,又为外邪遏绝,则气血不能营运。若用汤荡、火烘,其肉即死而不仁,至春必溃腐脱落。元气无亏,虽患无害,如外敷寒药,内服消毒之剂,则元气受伤,必成败症。凡初冻时,热手频熨之为妙。北方冻耳,若误以手触之,其耳即落。大寒能裂肤堕指然,信矣。
一女子数岁,值严寒北上,因失所恃,而足受冷,侍婢用热汤泡之,至春月房中秽气,其父觉之,脱袜方见十指俱烂,但未堕耳,余用托里之剂助其阳气,溃脱以保其生。
一小儿仲冬严寒,两耳受冻,不知痛痒。令人以热手徐徐频熨,内用温补脾气之剂,及敷白蔹散而愈。
一小儿七岁,冬间足指冻痛用烧汤浸洗,至春溃脱,疮口不敛,足跌肿痛,余谓此元气虚弱,胃气以生肌肉。不信,乃用寒凉消毒之剂,肿消黑色,自以为愈。余曰∶此脾胃虚极,元气不能运及患处也。后两腿羸细而殁。
一少儿扑伤足跌少许,遂成冻疮,作痛不止,用火烘之肉死,至春足脱,脓水淋漓,不能收敛而殁。此症若能调养脾胃,使元气不伤,则肌肉自生,岂至于死哉!
白蔹散
白蔹(一两) 黄柏(炒黑,五钱)
上为末,干搽患处。

冻疮触犯严寒伤,气血肌肉硬肿僵,凉水揉 觉热散,大忌烘火立成
【注】此证由触犯严寒之气,伤及皮肉着冻,以致气血凝结,肌肉硬肿,僵木不知痛痒。即在着冻之处,垫衣揉搓,令气血活动;次用凉水频洗觉热,僵木处通活如故则已。若日久冻僵,疙瘩不散,用冰一块,绢包 之,以僵疙瘩化尽为度,此从治之法也。若暴冻即着热,或进暖屋,或用火烘汤泡,必致肉死损形,轻则溃烂,重则骨脱筋连,急剪去筋,否则浸淫好肉。初治宜人参养荣汤,加醇酒服之;溃烂者,外按痈疽溃疡治法。亦有经年不愈者,用独胜膏敷之甚效。
独胜膏
于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日,用独头蒜杵烂,日中晒热,涂于冻发之处,即于日中晒干。忌患处着水。
人参养荣汤(见溃疡门)

小儿有冻疮者.多生于耳叶或脚上.由冬月严寒之气所伤.客于肌肤.搏于血气所作.初即肿痒.渐破而成.颇难得瘥.至春暖时自可.到冬月冷时复发.故名冻疮
黄柏膏
冻疮黄柏(末) 白蔹(末各一两) 白芨(末半两) 生芝麻(二合杵烂取汁)
上同研匀细.以蒸萝卜一枚.好酒一盏.一处杵烂成膏.每用少许.先以童子小便了.后以药涂.
又方 以雀儿脑髓涂之.立瘥.

冻疮者,因寒月行于冰雪中而得之。有经年不愈,用陂野中净土曝干,以大蒜捣如泥,和土捏作饼子,如大观钱浓簿,量疮口大小而贴之;泥饼子上,以火艾灸之,不计艾壮数多少,以泥干为度;去干饼,以换湿饼,贴定灸之,不问灸数多少,有灸一、二日者,直至疮痂内觉痒微痛,是冻疮活也;然后口含浆水澄清,用鸡翎一、二十茎,缚作刷子,于疮口上洗净,以此而洗之后,肌肤微痛也,用软帛拭干;次用木香槟榔散敷之。夏月医之大妙。

戴人女僮,足有寒疡,俗云冻疮。戴人令服舟车丸浚川散,大下之,其遂愈。人或疑之。戴人曰∶心火降则寒消,何疑之有?

腊月雀脑子。烧灰研细。小油调,涂冻疮口上。
又方以正黄柏为细末,用乳汁调,涂疮口上。
又方以山药少许,生于新瓦上磨为地 ,涂疮口上。
治手足裂白芨,不以多少,为末,水调,涂裂处。

冻疮者.由寒极气凝.血滞肌死而成也.甚则手足耳鼻受冷.至不知痛痒者.宜置温处.以绵浓裹之.或用热手熨之.切忌火烘汤泡.犯之则肉死.至春月必落.宜服内托之药.以助阳气.则腐肉自溃.良肉自生.外用莹珠等膏生肌敛口.如骨脱筋连者.急剪去筋.否则浸淫好肉难医.冻耳生姜自然汁煎膏涂之.冻足肿.麦草连根叶煎汤洗之.每逢冬月.原冻处即发者.独胜膏搽之晒之.庶不再发.
独胜膏 遇冬月冻处即发者.
于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日.用独头蒜杵烂.日中晒热.涂于冻发之处.即于日中晒干.忌见汤水.如式三次.永不再发.
灵异膏冻疮、汤火、杖、多年恶疮
郁金(三两) 生地(二两) 粉草(一两) 猪脂油(一斤)
浸七日. 药枯滤去渣.入黄蜡四两.溶化成膏.浸水内久之.任用.

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加黄连黄芩,详上下根稍用,及引经药则可。又云∶诸以当下之;若性急面黑瘦,血热之人,因而痛,宜四物加黄连黄芩大力子甘草。在下焦者其气能胜湿。
脓窠,治热燥湿为主,用无名异干疥,开郁为主,用茱萸。虫状,退虫为主,芜荑黑狗脊白矾雄黄硫黄水银。杀虫、樟脑松香。头上多,加黄连方解石床定痒杀虫,松皮炭主脓。肿多者,加白芷开郁;痛多,加白芷、方解石;虫,加藜芦斑蝥;痒多,加枯矾阴囊,加茱萸;湿多,香油调;干痒出血多,加大黄、黄连猪脂调;红色,加黄丹;青色,加青黛;虫多,加锡灰、芜荑槟榔。在上多服通圣散,在下多用下。脚肿出血,分湿热用药。
入方∶有三种。
脓泡,治热为主。
黄芩黄连大黄(各三钱) 寒水石(三两) 黄丹(半钱) 白矾(一钱) 轻粉白芷无名异(少许,炒) 木香(少许,痛者用)
上为末。油调敷。

芜荑(二钱) 剪草(二钱) 床(三钱) 白矾(枯) 吴茱萸黄柏(各一钱) 苍术 浓朴 雄黄(各五分) 寒水石(二钱) 轻粉(十帖)
上为末。油调敷。
疥疮药 春天发,开郁为主,不宜抓破敷。
白矾(二钱) 吴茱萸(二钱) 樟脑(半钱) 轻粉(十 ) 寒水石(二钱半) 床(三钱) 黄柏大黄
又方
芜荑白矾(枯) 软石膏大黄樟脑(各半两,另入) 贯众床(各一两) 硫黄雄黄(各二钱半)
上为末。香油调。先洗去痂,敷之。
一上散
雄黄(三钱半) 寒水石(一两) 白胶香黑狗脊(各一两) 黄连(五钱) 硫黄(三钱半) 吴茱萸(三钱) 白矾(枯,五钱) 斑蝥(十四个,去翅足)
硫黄雄黄寒水石,另研如粉,次入斑蝥和匀,床、狗脊等为极细末同研匀。洗,令汤透去痂,用腊猪油调,手心中擦热,鼻中臭三二次,却擦上。一上即愈。如痛甚肿满高起,加水石一倍;如不苦痒,只加狗脊;如微痒,只加蛇床子;如中有虫,加雄黄;如喜火炙汤洗,加硫黄口臭不止,亦可愈也。
【附方】
四物汤 见妇人类。
大承气汤 见痢类。
郭氏升麻牛蒡子散时毒疹,脉浮,红在表者,发于头面胸膈之际。
升麻牛蒡子甘草桔梗葛根玄参麻黄(各一两) 连翘(一钱)
上 咀。姜三片,水二盏,作一服。
升麻和气饮痒痛。
甘草陈皮(各一两半) 芍药(七钱半) 大黄(半两,煨) 干葛苍术桔梗升麻(各一两)
当归半夏茯苓白芷(各二钱) 干姜枳壳(各半钱,)《三因》有浓朴半两
上 咀。每服一两,水煎。
当归饮子风癣湿毒,燥痒
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白蒺藜防风荆芥(各一两) 何首乌甘草(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一两,水煎;或为末,每服一二钱,亦天 防风通圣散末,及蚯蚓泥,略炒,蜜调敷,极妙。从肚皮上起者,是里热发于外也,还服通圣散。见斑疹类。
冻疮 用煎热桐油,调密陀僧末敷。
脚上烂久不愈,先以豆腐浆水,洗三两次,悬钩渣

尿出虫 末,敷上立愈。(同上)

干狗粪(经霜而白者佳)
烧灰存性,研为细末,脂麻油调敷数次即愈。此方奇验,非他药可及。

触犯严寒之气,伤及皮肉,致气血凝结。初起紫斑硬肿,僵木不知痛痒,名曰冻疮,宜用阳和解凝膏贴之。若因暴冻着热或火烘或汤泡,必致皮死溃烂,亦用此膏贴之,三张可愈。
有冻跟冻耳,每遇冬寒则发者,用茄秸同葱煎汤浸洗,便不再发。
冻疮经年不愈者,用独胜膏涂之效。
独胜膏
于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日用独头蒜杵烂,日中晒热,涂搽于冻发之处,即于日中晒干。忌下汤水。
阳和解凝膏(通用七十七。)

白菜熬汤浓洗多次。
又公鸽屎(名盘龙粪),煎水洗。或橘皮萝卜缨(干者亦可),煎水洗。或树上冬青煎洗(桑树上者尤佳)。或黄蜡浓煎涂。
又老丝瓜烧存性,末,猪油和涂。或黄柏(烧透为末),鸡蛋清调搽。
肉锥怪病(手足倒生肉刺如锥,痛不可忍)食葵菜效。
指缝毛痛(小脚指缝中生毛,拂之痛极)桐油煎透,乘热滴一点于毛上即脱,忍痛少顷愈。

蚶子壳 过,研极细,香油调搽。如湿则掺之。

萝卜菜煎水洗,后用蟹壳烧研末,调油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