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e )

别名: 暑疖 , , 蝼蛄疖 , 皮肤脓肿 , 头皮穿凿性脓肿 , 有头疖 , 无头疖 , 软疖 , 疖病 , 石疖

中医

简介:
以局部红肿热痛,根浅、脓出即愈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疾病。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随处可生。
病机:
是指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热毒邪所致。
诊断:
临床应辨清暑疖蝼蛄疖疖病。一般暑疖易治,蝼蛄疖疖病难治。
1.暑疖
证候:初起局部皮肤潮红,次日发生肿痛,根脚很浅,范围局限,多在1寸左右。一种是先有黄色脓头,随后疼痛增剧,自行破溃,流出黄白色脓液,肿痛即逐渐减轻;另一种结块无头,潮红疼痛,肿势高突,2~3天成脓切开脓出黄调,若迁延1周以上,切开则脓水稍薄,或挟血水,再经2~3天收口。
辨析:暑疖以夏秋季节发病、红肿痛为辨证要点。病机暑热侵犯,日久化毒,毒壅血瘀,热肿生腐,形成暑疖
2.蝼蛄疖
证候:形、肿势虽小,而根脚坚硬,溃破虽出脓水,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后,过一时期还会复发,往往一处未愈,他处又生;或大如梅李,相联三、五枚,溃破脓出,其口不敛,日久头皮串突,舌苔黄,脉虚数。
辨析:本证以肿势紧硬,疮口不敛,日久头皮窜空为特征。病机:素体气血虚弱,毒壅血瘀,血肉腐败,脓毒腐骨。
3.疖病
证候:好发于项后、背部、臀部等处。可在一定部位有儿个到数十个,反复发作,缠绵经年不愈;也有在身体各处散发,一处将愈,他处又起,或间隔2周,月余再发。舌红苔薄,脉细数。
辨析:本证以身体各处散发,好发于项背发际为辨证要点。病机阴虚内热,染毒而发。
类证:
1.:肿势范围较大,局部顶高色红,表皮紧绷光亮,有明显全身症状。
2.疔疮:初起有粟粒样脓头,根脚较深,肿势散漫,出脓较晚,伴全身明显症状。
治疗:
总由热毒引起,治疗以清热解毒为基本原则。
一、辨证论治
1.热毒蕴结证:患处突起如锥,灼热疼痛,或有发热、口渴,舌淡红,苔黄,脉数。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
2.暑湿热郁证:见于夏秋季节,患处结块如锥,单个或多个,灼热疼痛,胸闷纳差,小便短少,舌红,苔白腻或微黄,脉滑数。清暑利湿解毒消肿。清暑汤加减。
3.正虚邪恋证:散发于全身,局部色暗红,脓水稀少,此起彼伏,迁延不愈,伴发热烦躁,口渴,或乏力肢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扶正解毒六味地黄汤加减
二、外治其他治疗:
1.初起宜消肿解毒,以天仙子适量,开水调和,敷患处。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或用绿药膏外搽。
2.溃脓时,夹出脓栓。
3.溃后不愈者,疮口可用少许九一丹,以药捻或药线插入疮口,外敷黄连素纱布。
4.内服梅花点舌丹牛黄解毒片、防风通圣丸六神丸等中成药。
5.单方验方银花30g、甘草10g,煎汤,代茶饮
6.忌食辛辣食物及饮酒。

西医

简介:
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的急性化脓性腺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较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沟部及会阴部和小腿。多个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或糖尿病病人。
病因:
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细菌存在,但只有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减低时才引起感染。局部皮肤擦伤、不清洁,经常受到摩擦和刺激,都可导致发生
人群:
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或糖尿病病人。
体征:
1.好发于毛囊、皮脂腺较多,且经常受摩擦和刺激的部位,如头、面、颈、背、臀部及腋下、会阴部等。
2.初起为圆锥形毛囊性炎症性丘疹,基底有明显炎性浸润,以后增大成坚硬结节,自觉有灼痛和压痛,数日后中央形成脓点,以后发展为坏死性脓栓。除去脓栓,排出血性脓液,逐渐消肿愈合。
3.自觉局部灼热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或有轻微发热恶寒
治疗:
1.一般疗法
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搔抓摩擦。注意有无糖尿病贫血或全身疾病,予以相应治疗。
2.全身疗法
可根据病情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敏感的抗生素。对顽固性反复性发作的毛囊炎疖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亦可注射自家菌苗或多价葡萄球菌苗。
3.局部疗法
应着重杀菌消炎,早期促进吸收。早期可用热敷或20%~30%鱼石脂软膏局部厚敷,亦可用20%鱼石脂酊涂布,如己化脓,可切开排脓引流,切忌挤捏和早期切开。
4.其它
可选用紫外线、超短波及音频电疗等疗法。

“疖” 相关论述

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随处可生,小儿、青年多见。《外科理例》谓:“者,初生突起,浮赤无根脚,肿见于皮肤,止阔一二寸,有少疼痛,数日后微软,薄皮剥起,始出青水,后自破脓出。”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突起根浅,肿势局限,掀红疼痛,范围多在3cm左右,易肿,易溃,易敛。初起可分为有头、无头二种,一般症状轻而易治,所以俗话说“无大小,出脓就好”。但亦有因治疗或护理不当形成“蝼蛄疖”,或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多发性疖病”,则不易治愈。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单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病机]
由于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而成;或由于在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之邪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毒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发。
疖肿后,若处理不当,疮口过小,脓液引流不畅,致使脓液潴留;或由于搔抓碰伤,以致脓毒旁窜,在头皮较薄之处发生蔓延,窜空而成蝼蛄疖
阴虚内热之消渴病患者或脾虚便溏患者,病久后气双亏,容易感染邪毒,并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致多发性疖病
[诊断]
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发热恶寒口干便秘小便黄等症状。
一、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色红灼热之肿块,约3crn大小,疼痛,突起根浅,中央有一小脓头,脓出便愈。
二、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肿块,范围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压之疼痛,2—3天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溃后多迅速愈合。
三、蝼蛄疖好发于儿童头部。临床上可见两种类型。一种以形肿势小,但根脚坚硬,溃脓后脓出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过一时期还会复发,常一处未愈,他处又生。另一种大如梅李,相连三五枚,溃后脓出而疮口不敛,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蛄窜穴之状。
四、疖病好发于项后、背部、臀部等处,几个到数十个,反复发作,缠绵数年不愈。亦可在身体各处散发,此处将愈,他处又起。尤好发于皮脂分泌旺盛、消渴病及体质虚弱之人。
[鉴别诊断]
一、常为单个发生;肿势范围较大,局部顶高色赤,表皮紧张光亮;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二、颜面部初起为粟粒样脓头,根脚深,肿势散漫;出脓较晚而有脓栓;大多数患者初起即有全身症状。
三、有头疽红肿范围多在9—12em以上,有多个粟粒状脓头;溃后状如蜂窝;有较重的全身症状;病程较长。
[辨证论治]
一、内治
(一)热毒蕴结多见于气实火盛患者。轻者疖肿只有1-2个,也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感受热毒之邪,热毒蕴于肌肤以致营卫不和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故见疖肿热毒内蕴,故有发热、口渴、溲赤、便秘等症。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
(二)暑湿蕴结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头面、颈、背、臀部,单个或多个成片,疖肿红、热、胀、痛,抓破流脓水;伴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溲赤等;舌红,苔黄而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暑湿热毒之邪蕴阻肌肤而成暑疖暑湿蕴遏,体内热气不得外泄,湿热内郁而有心烦、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溲赤等症。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味。热毒盛者,加黄芩黄连、生山栀清热泻火;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敌清热利尿;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
(三)体虚毒恋疖肿散发于全身各处,此愈彼起,不断发生疖肿较大,易转变成有头疽疖肿颜色暗红,脓水稀少;常伴低热,烦躁口渴,或乏力肢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分析:正气虚损则卫外不固,抗邪无力,易感受邪毒而致皮肤疖肿,气血不足,不能酿化,故脓水稀少;正虚毒恋,故迁延不愈;低热、烦躁、口渴为阴虚内热之症;肢软乏力为气虚之象。
治法:扶正解毒
方药:四妙汤加减。阴虚口渴甚者,加天冬玄参麦冬养阴生津。如有消渴等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二、外治法
初起,小者用千捶膏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金黄散玉露散,以银花露菊花露凋成糊状外敷。遍体发,破流脓水成片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敷。
脓成则切开排脓,用九一丹太乙膏盖贴。脓尽改用生肌散收口。
[预防与调摄]
1.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患病时忌食鱼腥发物。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3.夏秋季节多饮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米仁汤等。
[结语]
是发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相当于西医的单个毛囊发生的感染,或皮脂腺、污腺发生的感染。其特征为:局部色红、灼热、疼痛,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6cm之间,脓出即愈。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发病为多。好发于头面、颈项、臀部等处。本病应与颜面部有头疽脂瘤染毒、囊肿型粉刺相鉴别。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暑湿蕴结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体虚毒恋证,治宜扶正解毒,方用四妙汤加减。

指皮肤上红、肿、热、痛,根浅的小结饨,是由于内蕴热毒,或外触暑热之邪而发。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结节初起较硬,圆形,肿势局限,易消、易溃,数天后化脓,排出脓头而愈。急性化脓性毛囊和毛囊周围炎症。

刘涓子诸肿有热方。
地黄(三斤洗细切)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煎汤,令小浓,以涂纸当中央贴之,日再三易,数用大良,并疗牛颔上肿。(出第十卷中)
集验疗如结实赤热者方。
以水磨半夏涂之,燥复更涂,得流便消也,出草中,可自掘生半夏乃佳,此疗神验,勿不信也。(出第八卷中)
千金疗凡无头者方。
葵子一枚即出,勿多服,头多也
又方:烧葛蔓灰封上自消。
又方:牛粪封之佳。
又方:以鼠粘叶贴之。
又方:用水和雀粪敷之。
又方:狗头骨芸苔子
上二味等分为末,和酢封之。
又疗溃后脓不断,及诸物刺伤不瘥方。
取石硫黄三两粉之,一味筋一片 头令碎,少湿之,纳石硫黄中,刺孔,以瘥为度(通按筋字可疑)又干地黄丸,主虚热方。
干地黄(四两) 大黄(六两) 桂心(二两) 芍药(三两) 茯苓(三两) 王不留行(二两)(二两) 甘草(二两炙) 枳实(二两炙)
上十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长服令人肥健。(翼同)又地黄煎方,补虚除热,可将和服取利也,散石痈疽,热悉宜服,百日痈疽永不发也。
生地黄随多少,三捣三押,取汁令尽,一味以新布重绞其汁,澄清置铜器中,汤上煮之减弹丸又栀子汤,主表里俱热,三焦不实,身体生疮,或发,大小便不利方。
芒硝(二两) 大黄(四两) 栀子(二七枚擘) 黄芩(二两) 知母(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减半,下大黄,煮取一升八合去滓,纳芒硝二两,分三服。忌海藻菘菜。(并出第一十三卷中)
千金翼论曰∶一切痈疽,皆是根本,所患之后,脓汁不止,得冷即是鼠 ,是以漏方次之,大急救之。
马齿草(五升切) 槲白皮(一斤水五升煮取一升澄清) 麝香(半脐干之仍研作末) 杏仁(半升油煎令黑捣如膏)
上四味,以瓷器贮之,合和,以三四重绵密系口,病已成者,以泔清净洗拭干,剪作贴子,涂药贴着上,日三易。若未作,如作瘰 子者,以艾一升,熏黄如枣大,干漆如枣大,末之,釜月下土三味并末和,艾作炷灸三七壮。(本方疗鼠 出第二十三卷中)
又主疖肿方。
生椒末,曲末,釜月下土末之,以大酢和敷之。(并出第二十四卷中)

是一种生于皮肤表浅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好发于夏秋季节,虽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以头面、背部为多见。其特征是局部发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脓出即愈。轻者一般无全身症状,疖肿单发或仅数个。重者可出现全身不适,寒热头痛心烦口苦便秘尿赤,多发可多至数十个。治疗一般以清热解毒为主。
(一)
处方:野菊花15克,嫩苦参15克,千里光15克。
用法:将上药用水煎浓汁,待温用。每日早、中、晚各温洗1次,连洗7~10日可愈。
说明:如缺千里光,可用生大黄等量代替。
(二)
处方:鲜芋艿适量。
用法:将鲜芋艿捣烂,加少许食盐,再捣烂如泥,敷于患部,早晚更换。
(三)
处方:生鳜鱼尾。
用法:以生鳜鱼尾贴患处,即可痊愈。
(四)
处方:豆腐皮
用法:烧存性,研末,香油调敷之,每日2次。
(五)
处方:藿香6克,佩兰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天葵6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0克,六一散1包(滑石18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六)
处方:银花藤10克,马鞍藤头10克,山红羊头10克,僵蚕5克,甘草3克(发热者加黄连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七)
处方:甘草30克,大黄3克(后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皂角刺10克,紫花地丁10克,黄连2克,牡丹皮10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八)
处方:昆布海藻各9克,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茅根各15克,赤芍黄芪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九)
处方:赤小豆30克,土茯苓24克。
用法:将二者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熬煮1小时,去渣取汁,用食盐少许调味。1次饮完。每日1~2剂,连服5~7天,2岁以下小儿酌减。
(十)
处方:粳米50~100克,土茯苓24克,鸡内金5~7克。
用法:先将土茯苓鸡内金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熬煮浓汁,滤去渣滓,入粳米清水适量共煮成稀粥,再加食盐少许调味,取出候凉。随意服食。每日1剂,疗程不限。
(十一)
处方:糯米50克,仙鹤草根30克,白糖24克。
用法:先将仙鹤草根洗净,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熬取浓汁,滤去渣滓,入糯米共煮成稀粥,加白糖调化。早晨空腹1次服完。每日1~2剂,连服5~7天,1岁以下小儿减半。
(十二)
处方:丝瓜150~200克,地丁30克,白糖24克。
用法:先将地丁放锅内熬取浓液,滤去渣滓,另将鲜嫩丝瓜切成小段,与上液加白糖拌匀,置锅内隔水蒸熟,分1~2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7~10剂。
(十三)
处方:绿豆50克,蜂蜜20毫升。
用法:将绿豆洗净用温开水泡浸1~2小时后取出捣烂成浆,冲入蜂蜜调匀,置锅内隔水蒸熟,随意饮服,每日1~2剂,连服数天。
(十四)
处方:粳米50~100克,鲜马齿苋50克,蒲公英18克。
用法:先将马齿苋蒲公英置锅内,加水适量,熬煮,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随意服食。每日1剂,连服数天。2岁以下小儿减半。
(十五)
处方:白鸭头1个,鸭血(已凝结成块者)半个,角刺7克,黄芪10克。
用法:将鸭头除毛洗净切碎,与鸭血角刺黄芪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熬煮至烂,除去黄芪角刺,入油、盐各少许调味。饮汁吃肉,分1~2次服完。每日或隔日1剂,连服3~5剂。
(十六)
处方:鲤鱼胆数枚。
用法:选取鲜活鲤鱼杀后留胆。用胆汁外涂患处,每日数次,疗程不限。
(十七)
处方:乌梅肉10克,茶籽油适量。
用法:将乌梅肉焙干或煅烧存性,研成细末。取少量茶籽油调乌梅粉涂敷患处,每日1换。先用浓茶洗净患处再上药则疗效更佳。本方中若无茶籽油,用花生油少许代替亦可。
(十八)
处方:茄子1枚,米醋50~100毫升。
用法:取新摘下来的茄子洗净切碎,与米醋共捣烂如酱状。涂敷患处,每日1换,连敷数天。
说明:已溃脓者不宜使用本方。

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单个毛囊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头、面、颈、腋下、臀部等常受摩擦的部位。好发于青壮年和新陈代谢障碍患者(如糖尿病),也可见于抵抗力差、营养不良的小儿。临床可见局部呈圆锥形隆起的硬块,有红、肿、热、痛的表现。2~3日内炎症继续发展,硬结增大,疼痛加剧,硬块中心出现黄白色脓头,随后脓头破溃,流出黄白色脓液,肿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而愈。祖国医学认为卫表不固,火(热)毒邪乘虚侵入而发。一般无全身症状,但在抵抗力下降时也可有怕冷、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人体面部从嘴角两边到鼻根部,医学上称为“危险三角区”,此处血管与头颅内血管相通,长在这个部位,特别是长在唇周围、鼻部的,如被挤压或挑刺,病菌容易随血液回流到头颅内,引起海绵窦栓塞或颅内脓肿,出现寒颤、高热,甚至昏迷等,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一)起居调养法
初起,尤其是长在面部的、切勿挤压或针挑。如果脓未成切忌切开,以免感染扩散,有全身症状的,应卧床休息。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内衣,内衣宜选用棉、丝织品,内衣宜宽松。发生在夏秋,故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有糖尿病者,应及时治疗。体弱者,应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二)药物调理法
中医治疗分内治法和外治法
1.外治法
(1)新鲜野菊花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紫花地丁芙蓉叶等适量,任选1~2种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每日换药1~2次。
(2)蜂蜜、生葱适量,捣烂如泥,外用患处,每日换药1~2次。
(3)金黄膏或金黄散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4)拔毒膏盖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
2.内治
(1)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蒲公英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口服六神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3)口服牛黄解毒丸,每次2丸,每日2次。
必要时可加服抗生素,如较大,病情严重,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三)针灸调养法
(1)针刺法:取合谷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15分钟;或取身柱灵台委中穴,三棱针点刺出血,每日1次;大蒜捣烂成膏,摊涂患处,用艾条隔蒜灸,或直接用艾条灸患处。
(2)拔罐法:针刺肺俞后,用火罐拔5分钟,轻症出血,重症流出黄水,症状立即减轻。
(四)饮食调养法
早期,应多饮凉开水或清凉饮料,忌食辛辣、鱼腥发物,加强营养。可用绿豆50克,白糖50克,煮汤代茶饮,每天1剂,连用数天。若已成脓,可用绿豆50克,金银花15克,赤小豆30克,橘皮6克,甘草6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溃破后,可用蒲公英40~60克(鲜品60~90克),赤小豆50克,每天1剂,将蒲公英洗净切碎,加水煎,取汁去渣,加入赤小豆同煮至豆烂熟,吃豆喝汤。
(五)热敷调养法
对早期的,可用毛巾浸热水敷患处,可促使消散。

病名。痈疽根盘小而局限之轻症者。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又名热疖石疖,俗称疖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之痈疽第二:“凡肿,根广一寸已下名,一寸已上名小,如豆粒大者名疱子。”夏日炎热多痱子,或局部化脓小肿点者为热疖。皆因热毒蕴结,或外受暑热之邪而发。证见疖肿肿势局限,色红,热痛轻微,根基浅在,脓出即愈。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剂,可内外治兼施,证治参见外痈条。此即毛囊炎,或皮脂腺之急性炎症。


治些小,结而未成,不可用膏药贴合,以药涂,使内自消。每用生取鹿角尖,于砂钵内, 同老米醋、今俗呼黄子醋浓磨,时以鹅翎涂拂于四围,当中留一口,遇干再涂,一二日即内消。每觉有些小疼痛、发热时,便用生甘草节,不炙、不焙,用日晒干,若无日,焙于笼盖上,微火,碾为细末,以热酒调二三钱服,连进数服,疼痛与热皆止。治痈疽未结成,并血气凝滞、肿结成块者,用吴茱萸微炒,碾为细末,鸡子清调涂,神妙!疾轻者宜用此。
痈疽发背神方
金银花(一名忍寒草
上采叶,研为滓。每用不限多少,纳瓷瓶中,入水,用文武火浓煎,临热入好无灰酒与药汁相半,再煎十数沸,滤滓,时时服之。留滓焙干,碾、罗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丸药俟疾稍退,可以常服,盖其力轻甚故也。
预防痈疽方 服此药可以终身无此疾。
绵黄 (七两。拣如箭捍样、性软者用,芦并叉附不用。一半生使,细锉,焙干;一半锉作寸长截,捶匾,以蜜水浸润湿,瓦器盛盖,于饭甑上蒸三次,取出焙干,锉碎) 粉草(去节并去皮,一两半净,将一半生,细锉、焙;一半炙黄,锉、焙)
上二味,碾为细末。每服二钱,早晨、日午,白汤煎,常当汤水服;夜候饮酒,初杯用酒调服。若平日能如此常服之,终身不患痈疽之疾。
案∶以上各方,不见于诸论中,今总集之,附于诸论之后。
脑疽不可灸,引其气一上,痰涎、脓血并起上攻,倾人性命急于反掌,但当急灸三里穴并气海,渐渐服凉胸膈、化血之药,人可小安。此说载《通神方论》。脑疽咽喉生疽,古法皆不治之证,此灸法引毒瓦斯归下,其理颇长。得此疾者,岂可坐受其毙,当信而用之。
栝蒌散 治妇人乳痈奶劳,神效(今俗呼奶劳,即此疾之渐)。
栝蒌(一个。去皮,焙、研为末,急用则烂研。子多者有力) 当归(净洗,去芦,焙细,半两) 甘草(半两。细锉,生用) 通明没药(一分,别研) 乳香(一钱,别研)
上用无灰酒三升,同于银、石器中,慢火熬取一升清汁,分作三服,食后良久服。如有奶劳,便服此药,可绝病根。如毒己成,能化脓为黄水;毒未成,即于大小便中通泄。疾甚,再合服,以退为妙。妇人乳疽方虽多,独此一方神效无比,万不失一。
按∶以上二方,一治脑疽,一治乳疽,皆与背疽无涉,以其为李氏之书,故并附于此。


养生方》云∶人汗入诸食中,食之作
又云∶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枣,发也。


〔汤〕凡未见之初,微见有红头瘰子起隐疼者,急用不语唾,夜半频频涂之。饮酒了,不可用。
发背方。
羌活(一两) 穿山甲(炒焦,半两) 生人骨( ,存性,半两) 麝香(少许)
上末,煎麻黄薄荷酒调。如阴疮头平向内者,服之即突出,其功效不可尽述。若小儿痘疮黑陷者,只一服而起,万不失一。


〔世〕连翘散 治小儿痘疹余毒作楚,或生于头面,耳疼颊赤,生疮。
连翘黄芩瞿麦木通滑石柴胡荆芥牛蒡子防风羌活芍药甘草(各等分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半盏。又入生薄荷尤好。

小儿毒肿四证者,皆因血气凝滞,而有热毒之气乘之,故结聚成疖肿毒也。始初微见头红 起,疼者,急用不语唾,夜半频频涂之即消。如不退,用万病解毒丸磨涂并服立效。
若已成,当用天乌散贴。凡小儿诸痈疮毒皆可服漏芦汤。热甚者,解毒丸四顺清凉饮防风连翘玄参之剂,五福化毒丹连翘汤之类。

《巢氏病源》小儿候∶肿结长一寸至二寸,名之为,亦如,热痛,久则脓溃,捻脓血尽便瘥,亦是风热之气客于皮肤,血气壅结所成。凡捻脓血不尽而疮口便合,其恶汁在里,虽瘥,终能更发,变成漏也。
千金》治小儿头上恶毒肿座方。
上用男子屎尖烧灰和腊月猪脂,先以酢泔清净洗,拭干敷之。
千金翼》治疖肿方。
生椒(末) 曲(末) 釜月下土(末)
上三味研匀,以大醋和,敷上,干则易之。
圣惠》治小儿初生五脏壅,宜热服大黄散方。
大黄(锉碎,微炒) 川升麻 黄芩(各半两) 栀子甘草(生用。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服之,以利为度。
圣惠》治小儿热毒瓦斯壅,外攻皮肤生,赤肿 痛,或时烦热少得睡卧。犀角丸
犀角(屑) 川升麻 黄芩元参 黄 (锉) 人参(去芦头) 坐拿(各半两) 皂荚(去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用)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生甘草汤下七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虚热地黄丸
干地黄大黄(锉碎,微炒。各一两) 桂心 王不留行赤茯苓赤芍药(各半两) 甘草(一分,生用)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热水下七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初生,热气始结,痛疼妨闷,涂之便令内消硝石散方。
硝石紫檀香(锉) 白蔹大黄(各半两) 白药葶苈(生用) 莽草(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以浆水和,稀稠得所,用竹篦子涂于肿上,干即易之,以热退肿消为度。
圣惠》治小儿 热方。
上取半夏末以水调涂之,干即更涂。
圣惠》又方
上以葛蔓烧灰细研封之。
圣惠》治小儿无头者方。
上取鼠粘叶烂捣敷之。
圣惠》又方
上取雀粪细研水调敷之。
圣惠》又方
上以葵子一枚,以水下之即有头。
张涣乳香膏 贴诸等。
乳香(一两,研) 腻粉松脂密陀僧(各半两,研) 生地黄(取汁,半合)
上件拌匀,用好油一两、黄蜡二两,炼熟,下诸药熬成膏,入麝香一钱,取出一宿。每用看大小煎贴之,摊膏药贴之,日一两次换。

软脓乃暑伏三阳,因循延漫所致。

翠玉膏 软脓脓水逗流,愈而复发。
松香(四两) 铜绿(二两) 猪胆(三个) 麻油(三钱)
先将松香熔化,入油令沸,再下胆汁铜绿搅匀,入水中以手扯拔去火毒,瓷盒收贮,用绯光绢量大小摊贴,不必更换,听其自落。
又方
麻仁松香(各等分
捣膏贴之,发可复生。
久不愈者。
青锻石 铸铜杓罐子(各等分
研细,菜油调搽。
又方
铜绿(一两,研末)
沥青熬膏摊布上贴之,即消。
又方 红柿子皮贴之自干。
软疖芋头捣烂敷。
又方 陈明瓦天窗上者。) 研,清油调搓。

陆肖愚治徐邑宰,秋末冬初遍身生,大小不一,红痛 痒,黄水淋漓。或谓风热,用防风通圣,数剂不减。或谓诸痛疮疡,皆属心火,用芩、连、山栀、生地等,十剂益甚,且饮食渐减。脉之,浮按微数,沉按中按皆缓而弱。曰∶凡风热大都瘾疹,未必为,至疮疡之为心火,经固言之,第脉微弱为多,此元气不足也。缓者,湿也。数虽为热,而微数不可纯责之火。据今日之症,火为标,湿为本。原得病之由,又湿为标,元气不足为本。此必乘虚汗出澡浴,湿渍肉腠,久而热蚀为脓水,发为痛痒也。用苍术薏仁茯苓燥湿为君,人参白术、黄 、甘草补气为臣,连翘蝉蜕清热为佐,葛根、白芷入阳明肌肉为使。二剂,痛痒顿减,胃少开,十剂全愈。
张子和治颖皋韩吉卿,自髀至足,生湿 ,大者如钱,小者如豆,痒则搔破,水到则浸淫,类虫行袜,愈而复生,瘢痕成凹,十余年不瘥。张哂之曰∶此湿 也,由水湿而得,故多在足下。以舟车、济川,大下十余行,一去如扫。
一省掾背项常有痤,愈而复生。张曰∶太阳血有余也。先令涌泄之,次于委中 针出紫血,病更不复作也。张君衮常,喜热火烘灼其背及两足,又食自死肉,久而两足常生毒,愈而复生半月余。以清凉饮子下之,得紫黑血积于便中,去者月余,其毒顿除,是知热毒痈肿者如此。
薛立斋治春元沈霓川之内,暑月面生痤,乘凉入风,面目浮肿。 二日,左臂肿痛,瘾疹如丹,背胁髀股等处,发肿块三四,肉色不红,痛甚,昼夜号呼,寒热往来,饮食不思。服活命饮行气败毒之剂,其势愈炽。肝脉浮涩,脾脉弦弱,此属二经荣气不从,风邪乘虚流注经络为患。先以八珍加黄、柴胡青皮,数处渐渐红 。又以十全大补加银花白芷龙胆草贝母,十余剂,胁腿二处溃脓碗许,余块渐平。仍服十全大补汤,调理月余而安。向使专于祛风攻毒,鲜不败事矣。
张仲安治冻疮,用黄柏烧存性,研细,以鸡子清调敷。破者,干糁上,神妙。
治暑月肌肤烂,或因搔成,多是大暑汗出,坐卧湿地,致肌肤烂汁出。有一乳母曰∶此易瘥也。取干壁细土末敷之,随手即瘥。
治一切恶疮,遍用药不效者,陈米饭紧作团,火 存性,麻油腻粉调敷。苏滔光丁亥年,耳上病碎,或痛或痒两月余,百药不效。季 子长传此方,初不之信,试用之,果日即愈。辛丑年再作,吕仲发显谟云∶此症夏以痰饮法治之。故只用肥皂烧存性生油腻粉调敷尤佳。
薛立斋治一男子,年四十三岁。自四十以来,每至夏,发热而倦,日午益甚,晚凉少可,面生,耳下筋微肿,更结小核三四枚,附筋上。曰∶此火令不慎房劳,亏损肾水,不能制火然也,名曰注夏。彼不信,服降火败毒药,加口干倦怠,夜间热甚,午后腿软,足心热,筋牵痛,复来问治。曰∶口干倦怠,此中气陷下也;夜间发热阳气陷于分也;午后腿软足热,虚火甚也;耳下筋牵痛,血虚不能润筋也。先以补中益气汤,少用柴胡升麻,加五味麦冬熟地治之,诸症顿退。更服滋肾丸而痊。若以每至火令而然,用败毒凉药,鲜不危矣。凡春末夏初,患头痛脚软,食少体热,此仲景云春夏剧,秋冬瘥,而脉弦大者,正世俗所谓注夏病也。
赵州守北方人,年逾四十,头面生疮疡数枚, 痛饮冷,日不溃,服清热消毒药不应。诊其脉数,按之则实,以防风通圣散,二剂顿退,又以荆防败毒散而愈。又一男子,患在四肢,审其脉症,亦属有余,以黄连解毒汤治之亦愈。
缪仲淳治一妇人,生臂上,用连翘白芷白芨花粉各二钱,甘菊一两,紫花地丁金银花各五钱,甘草、生地、茜草各三钱,地榆四钱,角刺牛蒡各一钱,服之半日,立出脓血而愈。又治一男子,生膝下,加牛膝三钱,立破出鲜血愈。(《广笔记》)
丁右武亲验坐板疮方,松香五钱,雄黄一钱,均研细。如湿痒,加苍术三钱。各末和匀,以绵纸包里,捻成纸燃二条,腊月猪油浸透,点火烧着,取滴下油,搽上立效。(同上。)
立斋治一男子,年逾四十,胃气素弱,面常生疮,盗汗发热,用黄 建中汤,少愈。更以补中益气汤而平。东垣云∶气虚腠理不密,邪气从之,逆于肉里,故多生疮。若以甘温之剂,实其根本,则腠理自固,即无他疾。
张生患漆疮作呕,由中气弱,漆毒侵之。以六君子汤加砂仁藿香、酒芍治之。彼不信,另服连翘消毒散,呕果盛。复求治,仍以前药,外以麻油铁锈末涂之而愈。
赵千兵患两腿生疮,每服败毒药,则饮食无味,反增肿胀,此脾虚湿热下注也。以六君子汤加苍术升麻、酒芍服之,以黄蜡麻油各一两,轻粉三钱,为膏贴之而愈。大凡下部生疮,虽属湿热,未有不因脾肾虚而得者。
一男子湿热下注,两腿生疮,以人参败毒散,加苍术、黄柏服之,以金黄散敷贴。又一人患此,久而不愈,以船板灰存性一两,轻粉三钱,为散,麻油调敷。更以黄柏知母防己龙胆草茯苓当归川芎、黄 、白术,服之亦愈。若人两腿作痛,或遍身作痛,以当归拈痛汤治之。
一妇人两腿腕紫黯寸许,搔破出水。或用祛风砭血之剂,年余渐平如掌。乃服草乌等剂,遍身搔痒,有时出血水,内热体倦,饮食无味,月经三月一至,脉洪而数,按之则涩,此燥剂愈伤脾血也。先以补中益气汤加白芍川芎五味,十余剂,乃与加味逍遥散熟地钩藤,二十余剂,再用归脾汤加川芎熟地,治之而不发。
一妇人素清苦,四肢似癣疥,作痒出水,怒则起赤晕。服祛风败毒等剂,赤晕成,脓水淋漓,晡热内热自汗盗汗月经不行口干咽喉肿痛,此郁伤脾血也。用归脾汤逍遥散,两月而痊。
一儒者素食膏粱发热,作渴饮冷,患如大麻风,大便出黑血,服清热祛风等寒药益甚。谓血分有热火也,故寒之不寒。用四物二连汤以清热凉血,用六味丸补肾生水而热退。又用柴胡栀子散,调理而痊。
一妇人性急善怒月经不调内热口苦,患时疮,服败毒药,脓水淋漓,热渴头痛,日晡益甚。用加味逍遥散,服之渐愈。因大怒,月经如涌,眼赤出泪,用四物汤加山栀柴胡、芩、连,数剂而愈。年余,手足臂腕起白点,渐大,搔起白屑,内热盗汗月经两月余一至。忽怒,或恶寒头痛,或胸乳作胀,或腹内作痛,或小便见血,或小水不利,或白带下注。此皆肝木制伏脾土,元气虚而变症也。用补中益气汤加黑山栀,及加味归脾汤间服,半年而愈。
一妇人久郁,患在四肢,腿腕尤甚。误用败毒寒凉之剂,晡热内热自汗盗汗月经不行口干咽燥,此郁火伤脾也。用归脾汤数剂,后兼服逍遥散,五十余剂而痊。
刘松篁经验方云∶会水湾陈玉田妻,患天蛇毒。一老翁用水蛇一条,去头尾,取中截,如手足指长,刮去骨肉,勿令病者见,以皮包手指,自然束紧,以纸外裹之,顿觉遍身皆凉,其病即愈。数日后解视,手指有一沟如小蝇,蛇皮内宛然有一小,头目俱全也。(《本草纲目》)
孙思邈以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左手中指触着庭木,至晓,遂患痛不可忍。经十日,痛日深,日高硕,色如熟小豆色。尝闻长者论有此方,遂用治之,手下即愈,痛亦除,亦即瘥,未十日而复如故。方用蒲公英捣烂取汁,涂之愈。(同上。)
张子和曰∶麻先生妻,病足趾痛不可忍,酒调通经散一钱半,夜先吐,吐毕而痛减。余因叹曰∶向见陈五曾病此,医以为小虫伤,或以草上有毒物触之,迁延数月,脓尽方已。今日观方,可发大笑。
王思中治一人,患疹,阴囊肿胀如斗升,不能跬步。王曰∶此蛊也。就外科剂中加麦秆四十九茎遂消。(《吴江县志》)
戊申之水,乃二百余年创见之变,人足浸水中,数日即皮破生,痛不可忍。一法取水荆条煎水浴之立愈。(《续金陵琐事》)
梁溪一男子,生膝下,楚甚。仲淳适至,即于席间作剂服之,饮酒数杯,立破,出鲜血愈。连翘三钱,白芷二钱,粉甘草水炙三钱,金银花五钱,牛膝三钱,生地三钱,地榆四钱,皂刺一钱,鼠粘子酒炒研一钱。

者,由风湿冷气搏于血,结聚所生也。人运役劳动,则阳气发泄,因而汗出,遇风冷湿气搏于经络经络之血,得冷所折,则结涩不通,而生痤,肿结如梅李也。
又云∶肿一寸、二寸,也。其不消而溃者,即宜熟捻去脓,至清血出。若脓汁未尽,其合者,则更发。其着耳下、颔、颈、掖下,若脓汁不尽,多变成 也。
养生方》云∶人汗诸食中,食之作
又云∶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枣,发也。

肿结长一寸至二寸,名之为。亦如热痛,久则脓溃,捻脓血尽便瘥。亦是风寒之气客于皮肤,血气壅结所成。凡,捻脓血不尽,而疮口便合,其恶汁在里,虽瘥,终能更发,变成漏也。

小儿生者.由六腑不和.风毒邪热干于皮肤.搏于血气.入客经络之间.留结而生.小而有头者为.大而无头者为.初生则赤肿.渐渐肿起.外则皮薄而光.内则肉腐败溃.变而为脓.无头者针刺破.有头者不必刺也.熟则捻去脓血得尽者.随即便瘥.若脓血不尽.疮口合者.虽临时得瘥.终须更发.或根边别生.若邪毒入深.附骨留结者.则为附骨痈.若出脓血.复遇风冷所乘.传搏日久不瘥者.则为疽.若外面皮肤虽合.而毒气入里.攻溃转深.只有孔.时出恶汁者.此变 也.治方 以甘草一两锉.各二寸长.用水八分一碗.将甘草蘸水.文武火上炙至水尽.为粗末.别用水一碗.煎至半碗.时时放温.量性服.取微利.其毒自消.未利再服.
又方欲成.未见其头.但肿痛不已.官桂陈皮等分杵末.水调敷肿处.
又方 治如前.以大黄朴硝等分为末,每用三钱.入面一钱.新水调涂.
雄黄膏
才发.赤肿作痛.或用龙角散忍冬散.三方大妙.雄黄(半两研水飞天南星(半两生末) 寒水石( 过一两研) 黄丹(一分) 乳香(半两研)
上拌匀.细蜜调成膏.摊帛子上贴之.
龙角散
地龙(去土秤一两) 荆芥穗(一两) 甘草(一两) 角刺(一两取紫色不枯者净洗捣去骨只用皮)
上为粗末.每用一合.水三盏.酒一盏.煎至二盏半.去滓.再煎至二盏.入研细乳香末一钱调匀.量大小渐渐与服.五七岁儿半盏.以下分二服.日日与服.神验.
忍冬
忍冬草(干者半两) 甘草节(半两) 大黄(半两生)
上同为细末.每用三钱匕.水一大盏.煎至七分.调乳香末半钱.服如上法.
又方痈疽无头要生.以葵菜子一粒.新汲水吞下.即生头破而脓出.要两处破.服二粒.要破几处.即逐粒加之.
又方痈疽无头.以穿山甲猪牙皂角去皮弦.各一两.共炙焦黄为末.每用一钱.热酒调下.服药毕.其便破.甚妙.仍以冬瓜藤为末敷.干即水调敷之.诸皆可用.
乳香膏
乳香(一两研) 腻粉(半两研) 松脂(半两研) 密陀僧(半两研)
生地黄汁(半两)
上拌匀.先用一铫子煎好油四两.黄蜡二两.至熔熟.下瓷器盛之.窨一宿.每用看大小剪贴子.摊药在上贴之.一日两换.
沉香散
沉香(半两) 黄 (半两) 白蔹(一分) 川朴硝(一分) 川大黄(一分炮) 甘草(一分)
上为粗散.每用一钱.水一小盏,入麝香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又方 治背上生.凡生背上者.非善也.以多年烟熏壁土.并黄柏二味.等分为细末.生姜自然汁调成膏.摊纸上贴之.更以茅香汤调下一钱.大妙.治附骨疽槲皮烧末.每服一钱匕.已破者.以蜣螂七枚.和大麦烂捣.贴封之.治痈疮久不瘥.败坏成虫.大虾蟆(一枚自死者) 乱发(一块鸡子大) 猪脂(一斤)
上同煎之.至消尽前二物时取下.入盐一合搅匀.放冷成膏.每用先以龙骨研作粉.围四面.浓二分许.以膏药中.日二易.有虫出如发.出尽愈.
又方 治如前.以白杨叶杵末敷之.
又方 治如前.
鸡舌香散
鸡舌香木香沉香(各一两) 麻黄(去根节) 海藻(洗去咸味) 大黄(炮各半两)
上为粗散,每用一大钱.水一盏.入竹沥二三点.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兼煎适温热.淋渫其.治痈疽(余治 方并在后).铜绿湿生虫.同研细末.每用芥子心许.纸捻蘸药.任入疮口.

夫大人,小儿赤,肿发之时,疼痛不止。《内经》曰∶夫诸痛痒疮疡,皆生于心火。可用一咒法禁之。法者,是心法。咒曰∶
龙鬼流兮诸毒肿,痈疮脓血甚被痛。
忘心称意大悲咒,三唾毒肿随手消。
上一气念咒三遍,望日月灯火取气一口,吹在丹瘤之上,右手在上虚收虚撮三次,左手不动,每一气念三遍,虚收虚摄三次,百无禁忌。如用之时心正为是。此法得于祖母韩氏。相传一百余年,用之救人,百发百中。若不食荤酒之人,其法更灵。病肿者,大忌鸡、猪、鱼、兔,发热动风之物。此法不得轻侮,无药处可用之。

一省掾,背项常有痤,愈而复生。戴人曰∶太阳血有余也。先令涌泄之,次于针出紫血,病更不复作也。

治卒得恶疮,人不识者 用牛膝根捣烂敷之。
治鱼脐疮毒肿 用瞿麦烧灰和油,敷肿上甚妙。
治疮疤将出 用牛蒡子炒熟为末,每服一钱,荆芥二穗,水一盏,煎七分,温服。如脓已
恶疮丹毒苎根三斤,水三斗煮溶,每日涂之。
漏瘤湿癣痒,浸淫日广,痒不可忍,搔之黄水出,瘥后复发 用羊蹄根烂捣,酒调敷上
治马汗入肿痛 用生乌头末醋调,敷疮口,良久有黄水出愈。
治一切恶肿疥癣久不合者 用血竭、密陀僧为末,敷之。
治诸肿,犬咬 用黄药子为末,冷水调敷上,干即再敷。亦可服一、二钱。
治卒得恶疮不识者 用苦竹叶烧灰和鸡子黄敷之。
恶疮有虫久不瘥 用柏节烧油敷之,及敷牛马
恶疮连痂痒痛 用 蓄捣烂封之,痂落即瘥。
治诸 用马勃敷贴甚良。
热疮芜荑捣烂和猪脂涂瘥。
治一切肿 用紫荆木煎汤洗,除血长肤。
肿 用山慈菇茎,叶捣为膏,入蜜贴疮口上,候清血出效。
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癞,小便壮热苦楝皮煎汤浸洗。
风热湿疮痒痛 用马齿苋四两烂研,入青黛一两再研。均涂上,干再涂。
恶疮脓水不瘥者 用黄蜀葵花作末,敷之即愈。服之治诸淋。
上有风水,肿疼秘涩 用葱叶干姜黄柏煮汤浸洗立愈。正月勿食生葱,发面上游风
治五般韭根炒存性,捣末,以猪脂调敷,三度瘥。
治诸风寒水肿痛 用韭白生捣敷之,能生肌。
反花疮马齿苋一斤烧灰,猪脂调敷之。
治肺毒疮如大风疾 用桑叶洗净、熟蒸一宿,日干为末,水调二钱服。
治一切热毒蚯蚓粪和盐,醋调涂。
卒中,其常对在两脚 用桃叶杵烂,和苦酒敷皮亦得。
恶疮鲫鱼骨烧灰敷之。
治诸恶毒疮五色无常 用干姜末,蜜和敷之。
治多年恶疮不瘥,或痛痒 烂 用马粪研并齿末敷上,不过三两遍愈。
恶疮疥癣,虫 疽,蛰毒 用五谷和松枝、雄黄烧灰存性,为末,醋调涂。
恶疮犬咬用韭菜烂捣敷之。
治 疡风并鼠 用途中死蜣螂杵烂封之一宿瘥;或烧为末,苦酒和敷,数遍愈。先以盐汤
治 疡风及三年 用乌贼鱼骨醋磨,先以布擦肉赤,即敷之。
治 疡风 用羊蹄根生铁上好醋磨,旋刮涂患上。未瘥,入硫黄同磨。
治一切恶疮中冷息肉 用正月狐屎干末,新汲水,食前一钱匕服。
治诸 用泔清温洗,以绵拭水。取葵菜微火暖,贴引脓,不过三、二百叶,脓尽即肉生
治鼠 肿核,痛未成脓 用柏叶杵烂敷之。炒盐热,置肿上熨,令热气下即消。
恶肉 用寒食面一两,水和作饼,包巴豆半两在内,休教透气,以慢火烧黑,为末。
治一切肉出 用乌梅烧灰为末,敷上恶肉立尽,极妙。
恶疮溃脓,活血去恶肉白矾、盐等分,慢火炒干,为末,量贴之。
恶疮,追毒去死肉 用言、雄黄各半钱,乳香二钱,麝香少许,为末。每用少许,贴痛上
治一切风热疮痈疽疖肿,咽颊不利,舌肿喉闭鼻衄咳嗽痰实,肠胃燥涩,大小便结盅,
治一切恶疮,追毒去死肉 用巴豆半两去皮,雄黄、豆粉各三钱,为末,量干贴。
恶疮肿瘤大黄二两,黄连半两,地骨皮一两,朴硝三钱,为粗末。每用三、五钱,
治一切痈疽,无头肿痛 用大黄一两,牡蛎烧三钱,甘草炒、栀子各钱半,地龙去土一
恶毒连心痛闷,睡卧不得 用独蒜二个烂研,和生小油涂上,干即换,痛立止。
治一切有烂死肉 用地榆为末,掺之死肉自去,止痛生肌。亦治金疮。
治诸般 孔穴,多年不瘥者 用龙葵根小蒜、楼葱、附子雄黄麝香赤小豆各少
又方 用巴豆烧灰,为末,贴孔内,以膏药封之大妙。
痈疽脓未得尽 用黄丹半钱,飞罗面一两研匀,滴水为剂,捻如麦粒,一头大一头小
恶疮久不效 用豆豉炒,为末,以腊月猪脂调涂。又治舌上生疮,胸膈痛,以末口内含,
又方 用三家洗碗水煎沸,入盐少许,温洗不过三五次愈。
治蜂 用五月五日收干死蜣螂,微炒,为末,醋和敷,大妙。又治一切恶疮,用油调敷
附骨痈蜣螂七枚,大麦一合,同为末,唾津调贴大效。
治一切 松脂为末,填孔中满,每日填三次,十余日效。
治一切恶 中有冷 肉 用正月狐子粪为末。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食前服
治 肉如硫黄为末,掺之大效。
治诸内 肉如出数寸 用硫黄一两为末,于 肉上涂之,其肉即缩。
治一切恶疮不效,常有脓水出,不生肌 用白矾绿矾等分。先以白矾飞动,入绿矾飞定,
又方 用寒水石烧透,入黄丹少许如桃花色,加滑石赤石脂共为细末,涂大效。
恶疮 用驴粪烧灰研细,频掺疮口。
治鱼脐疮 用飞白矾地上摊过,以寒食面糊调贴。
毒初起一二日 用米醋煮肥皂烂研,浓涂之,纸花盖,干则换。
软疖流脓不愈 用处瓷捣末,掺口上,或油调敷即愈。
治诸般恶疮大黄、东墙上土为细末,以无根井花水调涂,干再搽,经宿即愈。
治一切恶疮并人食毒物 用硼砂甘草各四两,入瓷瓶内,以香油一斤浸之。遇有患者,急
治 蛄良姜白芨沥青等分为末,嚼芝麻,水同熬为膏,入冷水凝定。同绯帛一片
又方 用千年锻石茜草根烧灰,同为末。以小油调,鸡翎涂上。
治一切恶疮沥青白胶各一两,春秋用油蜡三钱,夏用油蜡二钱半,冬用油蜡四钱。先丸
又方 用天茄叶贴之,或为细末贴亦妙。
又方 用腊月人中白烧灰,油调涂上。
又方 用瓦松不拘多少,阴干为末。先用槐枝葱白汤洗过,掺之立效。灸疮久不敛者,掺
又方 用蒲公英捣之,贴一切恶疮,恶刺。
又方 用白僵蚕直者、大黄二味等分,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与蜜同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
恶疮死肉 用巴豆一钱去皮油,五灵脂半两,黄丹二钱飞,枯白矾一钱,为细末,以糊和
恶疮紫花地丁根晒干,以四个半头砖垒成炉子,烧着地丁,用络垛砖一块盖了,使砖
治诸风肿 用生白矾为末,水调涂之自消。
治肺受热毒,遍身生疮 用苦参为末,粟米饭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黄泡热疮清油二两,青木香半两,青竹茹一小团,杏仁二七粒去皮尖,共置铁铫内慢
治一切痈疽发背,已溃未溃悉皆治之。大能排脓血,生肌肉巴豆去壳膜净二两,将木条不新汲
治一切疽及伤折损痛 用巴豆去壳、僵蚕去丝嘴、赤芍药、白芷各五钱,五倍子二钱,黄斤桃药
灸疮肿痛 用薤白切一升,猪脂切一升。以苦酒浸经宿,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敷之。
治诸并漏中冷水常流不止 用胡粉炭、白灰等分为末,以腊月猪脂和涂大效。
又方 用黑牛新屎,乘热封上立效。
治诸不收口 用血竭、寒水石各二钱,白丁香三钱,黄柏一钱,大粪烧灰存性五钱,为末
治鱼睛遍身赤白头,出水、发热憎寒 用朱砂蟾酥、白面各一钱,研细末,饭丸如萝卜
恶疮发闷,呕逆霍乱 用罗儿青、甘草各一两,白矾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新汲水调
又方 用绿豆粉三钱,乳香没药各一钱,研细。井花水、大粪水澄清调服
治诸痈肿表毒 用牡蛎大黄栀子等分,为末。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一盏,去滓
风疮桔梗防风地榆薄荷荆芥,为末。每服五钱,茶调下。
治诸般恶疮,追毒去死肉 用白矾二两,黄丹一两, 砂三钱,为末。铫内同炒,去尽水为
呕吐恶心 用干胭脂半钱,绿豆粉三钱。研匀,新汲水调下,只一服立止。
治一切生肌 用白芨白蔹黄柏黄连乳香麝香黄丹等分为末。掺上,三二日
治一切恶疮并诸般疳疮轻粉半钱,乳香没药飞,白矾各一两,麝香半钱,为细
恶疮 用雄鸡屎阴干,烧灰存性,为末,香油调敷。
又方 用燕窝内外泥粪,俱研极细,罗过,以清油调搽。
豌豆疮芜菁根捣汁,挑破敷上,三食顷根出。
恶疮酸浆草捣敷之。
痈疽 用小青叶捣碎,贴之甚效。
治一切肿及风丹遍身如枣子,痒痛 用鸡肠草,捣烂敷之。
恶疮、疥癣、风疹青蒿煎汤洗,能杀虫。
中暑热,面上生山黄杨子捣烂贴之,立瘥。
治鱼脐疮肿痛不可忍者 先以针刺上及四畔作孔,用白莴苣取汁滴入孔中,痛即止。人不
治诸及金疮 用牛蒡叶贴之。
恶疮 用狗溺苔又名朝生暮落花,日干为末,和生油调涂。牛粪上黑菌尤佳。
治面上生疮 用曼陀罗晒干为末,少许贴患处。
恶毒疮 用天仙莲叶捣敷之。
治遍身热毒疮痛,贴着衣被不得睡 用菖蒲一斗锉,日干为末,布席上。令患人恣卧其间,
恶疮、疥癣、杀虫 用酸泔洗之。
治诸般恶疮初发 用苦竹头节,长一、二寸,刮去青皮似纸薄,大小随斟酌。用白蒺藜、顷前
又方 吸筒以慈竹为之,削去青,多用五倍子,少用白矾,煮筒收起。用时再煮热,按于患
又方 用吴茱萸一两,小蒜二两,共研敷之,日三换,以好为度。
治多年疮口不干 用冬瓜叶焙为末,贴之效。
蛇头 用生黑豆为末,却将大栀子壳一个,入末于内,笼缚在指头上即愈。
治一切恶疮痛肿 用猪胆生姜汁、好黑墨浓磨,以鸡翎频扫即愈。

治小儿丹瘤蓖麻子五个去皮研,入面一匙,水调涂。
治小儿赤丹不止 用胡荽绞汁敷之瘥。
治小儿急丹毒鸡子壳内白和赤小豆末敷之。
治小儿游丹赤肿 用荞麦面醋和敷之。人食服荞麦动气脱眉。
治小儿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 用芭蕉根汁煎涂之。
丹毒发作,恐其入腹,一时无药 急以针于红点处刺出恶血,使毒瓦斯于此而散;或用瓷片出血。
治火丹 用锈铁磨水,调厕坑上泥涂之。
治一切丹毒积热壅滞,咽喉肿痛当归赤芍药甘草炙、大黄等分。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赤游丹肿 用白玉一两,寒水石二两,为末。米醋调敷患处或肿至外肾,有破处,只用水调。
治五种丹毒郁金甘草炙、橘梗、天花粉葛粉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入蜜调下。
治小儿十种丹瘤,如三日不治,毒入肠胃则不可治,宜仔细辨认,根据方治之,万不失一一取自然汁涂;二从头上红肿痛,用赤小豆末,鸡子清调搽;三从面起赤肿,用灶心土鸡子清调涂;四从背起赤点,用桑白皮末,羊脂调涂;五从两臂赤肿黄色,用柳木烧灰,水调涂;六从两胁虚肿,用生铁屑和猪粪调涂;七从脐上起黄肿,用槟榔为末,米醋调涂;八从两脚赤肿,用乳香末,羊脂调涂;九从两脚有赤白点,用猪槽下土,麻油调涂;十从上起黄肿,用屋漏处土,羊脂调涂。
治小儿丹瘤 用绵羊脑子朴硝调匀,贴上立效。
治小儿伏热毒之气,遍身赤肿 用汉防己半两,朴硝犀角黄芩、黄 、升麻各一分。加
治小儿乳癣粉草擦之,后用油酱抹。
治小儿炼胤 用黑驴粪晒干烧灰,清油调搽立效。
治小儿头黄连黄柏草决明轻粉各等分为末。以生麻油调涂立愈。
治小儿黄烂艾叶烧灰为末,敷之立效。
治头面烂木耳为末,蜜调敷,干则换。
又方 用平胃散末,冷水调敷,干则换之。
治小儿面上生疮如火烧 用黄粱米粉、蜜水调敷,或用鸡子白和敷。
治小儿头浸淫恶疮胡麻生嚼涂之大效。
治小儿头身诸鸡子壳烧灰研,和猪脂敷之。
治小儿初起,膘浆似火,一名烂桃仁捣和面脂敷。
治小儿热疮乱发如梨大一团,鸡子黄煮熟,共置铫内,炭火上熬初干,发焦液出,kt取
治小儿壮热,一切,皮肤瘙痒 用楸、梓白皮煎汤洗。
治小儿疳疮久不愈 多生于面部、两耳前,令乳母口中嚼白米成膏涂之,不过三五上则愈。
治小儿头蓼实捣末和蜜,或鸡子白涂上,虫出不作瘢。
治小儿浸淫疮,疼痛不可忍,发寒热小蓟末,新水调敷,干即易。
治小儿软疖 用霜打不落干桃子为末,油调敷。
治小儿一切湿疮疳疮黄连、黄柏各半两,为末,黄丹一两火飞,轻粉一钱,麝香一字别研,和匀。先以温水洗,然后贴之。
湿癣蛇床子为末。先以韭菜根煎汤洗,次用腊月猪脂调药敷之。

锻石入饭内捣烂合之。(《李楼怪证方》)

孔内凸出弩肉者,取乌梅肉捣烂,量孔大小,摊贴即消,神效。(《陶氏本草》)
热疖 五月五日午时,取独部大蒜切片,贴眉心,入夏不发。(《方钞》)
一切热疖芙蓉叶菊花叶 同煎水频洗。或捣烂敷之,甚效。(《种福堂方》)
热疖热疔白矾为细末,热水调涂即愈。(《广善编》)
时行暑疖桐油麻油(各半斤)同熬,滴水成珠,再入黄丹(半斤)收贮,摊贴效。(《同寿 》)
疖肿 槿树花连叶捣敷,甚效(《简易良方》)
软疖 用哺退鸡蛋壳烧灰,清油调搽效。(同上)
头上软疖虾蟆剥皮贴之,收毒即愈。(《活幼全书》)
一方,用大芋头捣烂,敷之即愈。(《御医院方》)
癞头软疖五倍子(七个)研末,香油(四两)熬至一半,布绞去渣,搽三四遍,即勿以水洗,自愈。(《普济方》)
鬓边软疖 名发鬓。有数年不愈者,用猪颈并猫颈上毛(各剪一撮)烧灰,加鼠屎(一粒)为末,以清油调敷。(《同寿 》)
软疖频作露蜂房(二枚)烧存性,以巴豆(二十一粒)煎清油二三沸,去豆,用油调敷,甚效。(《得效方》)
软疖不愈 烂船底里油锻石研末,油调敷之。(《胡氏方》)
石疖 二蚕桑叶,滴下滋水,点上即愈。(古方)
恶肉生地黄(三斤),水一斗煮约及三升,去滓煎稠,涂纸上贴之,日三易。(《刘子涓方》)
已溃芫花根皮,搓作捻插入,疮口不合,使脓流尽。(《集简方》)
毒初起葛蔓烧灰,水调敷之即消。(《千金方》)
如已破,用益母草捣敷甚妙。(《斗门方》)
肩疽 黄柏末(一钱),蜈蚣(一条)烘,研末和匀,猪胆汁调搽,愈。(《毛氏传方》)
眼堂成漏 眼下空处生,脓水不干,久而成漏,诸药不效。用柿饼去皮取肉捣烂涂,十日可愈。(《屡效方》)
通治 不拘顽疮毒,用生肥皂去核、弦及筋,捣烂,酽醋和敷立愈。不愈再敷,奇验。(《彩珍集》)
久不收口 白木槿花 过存性,为末,掺上神效。(《单方汇编》)

者。初生突起。浮赤。无根脚。肿见于皮肤。止阔一二寸。有少疼痛。数日后微软。剥起。始出青水。后自破脓出。如不破。用簪针丸。○者。初生红肿。突起阔三四寸。热恶寒。烦渴。或不热。抽掣疼痛。四五日后按之微软。此证毒瓦斯浮浅。春夏宜防风败毒散。加葱姜枣煎。秋冬去葱姜枣。加木香。身半以上。加栝蒌。身半以下。加射干。又有皮色不变。但肌肉内微痛。甚发热恶寒。烦渴。此证热毒深沉。日久按之。中心微软。脓成。用火烙烙开。以决大脓。宜服托里之药。○疽者。初生白粒如粟米。便觉痒痛。触着其痛应心。此疽始发之兆。或误触者。便觉微赤肿痛。三四日后。根脚赤晕展开。浑身壮热微渴。上亦热。此疽也。疽上或渐生白粒如黍米。逐个用银篦挑去。勿令见血。或有少血亦不妨。
不见血尤妙。却用老皮散敷之。五七日。头无数如蜂房。脓不肯出。冬用五香连翘汤。夏用黄连羌活散。夏初用防风败毒散。加葱枣。秋去之。加木香。若形气实。脉洪滑有力。痛肿开。壮热便闭。宜五利大黄汤。复元通。气散。选用通利。又有初生白粒。误触后。便觉情思不畅。背重如石。身体烦疼。胸膈痞闷。怕闻食气。此谓外如麻。里如瓜。疽毒深恶。内连腑脏。疽顶白粒如椒者数十。间有大如连子蜂房者。指ht 有脓不流。时有清水微肿不突。根脚红晕。渐渐展开。或痒痛。或不痛。疽不甚热。陷下。如领之皮。渐变黑色。
恍惚沉重。脉若虚弱。便用大料参 归术。浓煎调理。

疮疡痈疽轻重浅深。或止发于一经。或兼二经者。止当求责于一二经。不可余经也。若东垣用药处方是矣。矧有兼风。兼湿。兼痰。兼气。兼血。兼阴虚等证者。病本不同。治当求责。疮疡郁冒。俗呼昏迷是也。宜汗之则愈。

些小。方结未成。不可贴膏药。取生鹿角尖于砂盆内。同老米醋浓磨。以鹅翎涂拂之四围。当中留一口。遇干再涂。一二日即内消
又方 用吴茱萸微炒为细末。鸡子清调涂病处。神效。
些小。疼痛发热时。用生粉草节。不炙不焙。只日晒干。无日。于焙笼盖上微火焙研为细末。热酒调服一二钱。连追数服。痛热皆止。 微觉恶寒。似欲发背。或已生疮肿瘾疹。以硝石三两。暖水一升。和令硝。待冷。取故青布沓三重于赤处方员。湿布拓之。热则频易。立瘥。

一人髀上生数日。疮口欲合。四边痒甚。以绵帛蘸汤熨洗。甚快。再痒再熨。觉倦。
。洗熨最损人气血或至眩绝。于是取盐于四缘遍擦。觉内外清凉。更不复痒。如或痒甚则重擦。随其轻重。盐入内亦无害。

古旧瓦片
火 ,醋淬,凡七次为末,香油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