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疮

参考:血虚风燥

“风热疮” 相关论述

风热疮是一种斑疹色红如玫瑰,脱屑如糠秕的急性自限性皮肤病。中医文献中又称之血疳疮风癣、母子等。《外科正宗》云:“风癣如云朵,皮肤娇嫩,抓之则起白屑。……初起消风散浮萍一两,葱豉作引,取汁发散。久者服首乌丸蜡矾丸,外搽大黄膏,用槿皮散选而用之,亦可渐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风癣,即年久不愈之顽癣也,搔之顽,不知痛痒。”本病以淡红色或黄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斑,其长轴与皮纹一致,上覆以糠秕状鳞屑,先有母斑后有子斑为临床特征。好发于春秋季节,多见于青壮年。有自限性,一般4—6周可自行消退,但也有少数患者病程长达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相当于西医的玫瑰糠疹
[病因病机]
过食辛辣炙博,或情志抑郁化火,导致血分蕴热,热伤阴液化燥生风,复感风热外邪,内外合邪风热凝滞,郁闭肌肤,闭塞腠理而发病。
[诊断]
部分患者皮损发生前可有全身不适、头痛咽痛等前驱症状。皮损初发时常于躯干或四肢出现一椭圆形或圆形淡红或黄褐色斑片,直径约3—5cm,边缘不整齐,上覆以少量粘着性糠秕状鳞屑,长轴与皮纹或肋骨平行,此即为母斑,或称先驱斑,母斑大多为1个,但亦可能为2—3个。母斑出现1—2周后,即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多数与母班相同而形状较小的红斑,称为子斑或继发斑。子斑出现后,母斑颜色变得较为暗淡,皮损颜色不一,自鲜红至褐色、褐黄色或灰褐色不等。好发于胸、背、腹、四肢近端及颈部,尤以胸部两侧多见,少数也可见于股上部,但颜面、小腿一般不发生,粘膜偶有累及。
患者有不同程度瘙痒,少数完全不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有周身不适,头痛咽痛,轻度发热,颈或腋下空格核肿大等全身症状。
本病有自限性,一般经4—6周皮损可自然消失,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沉着斑,少数病例可迁延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痊愈,愈后一般不再复发。
[鉴别诊断]
一、紫白癜风多发于胸背、颈侧、肩胛等处,皮损为黄豆蚕豆大小的斑片,微微发亮,先淡红或赤紫,将愈时呈灰白色斑片。—·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瘙痒。真菌检查阳性。
二、圆癣皮损数目少,呈环形。中心有自愈倾向,周边有丘疹、水疱。真菌检查阳性。
[辨证论治
一、内治
(一)风热肤证发病急骤,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淡红斑片,中心有细微皱纹,表面有少量糠秕状鳞屑;伴心烦口渴,大便于,尿微黄;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辨证分析:血分蕴热,复感风热风热蕴结于肌肤,故发病急骤,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片;风热伤津,肤失润养,故皮损中心有细微皱纹,表面有少量糠秕状鳞屑;心烦口渴、大便于、尿微黄为脏腑有热之征;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蕴肤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瘙痒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以祛风止痒。
(二)风热血燥证斑片鲜红或紫红,鳞屑较多,瘙痒剧烈,伴有抓痕、血痂;舌红,苔少,脉弦数。
辨证分析:风热久羁,内人营血伤阴化燥,故斑片鲜红或紫红,鳞屑较多,瘙痒剧烈,伴有抓痕、血痂;舌红、苔少,脉弦数为风热血燥之象。
治法:凉血清热,养血润燥
方药:凉血消风汤加减、血热甚者,加水牛角以凉血清热。
二、外治法
(—)以5%一10%硫黄膏处涂或三黄洗剂、2号药水、复方蛇床子洗剂等外搽,每天3—4次。
(二)苦参蛇床子土茯苓各30g,川椒l:g,明矾15g,煎水外洗,每天1次。
[预防与调摄]
1.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风邪外袭。
2.皮肤忌用热水烫洗,避免搔抓,忌用刺激性的外用药物
3.忌食辛辣、鱼腥发物。
[结论]
风热疮相当于西医的玫瑰糠疹。其特点是淡红色或黄褐色斑,其长轴与皮纹一致,上覆以糠秕状鳞屑,先有母斑后有子斑。应与紫白癜风圆癣相鉴别。风热肤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风热血燥证,治宜凉血清热、养血润燥,方用凉血消风汤加减。外治可选用硫黄膏外涂,三黄洗剂、2号药水外搽或中药外洗。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八,因风热毒气,发于肌肤所致。多见于四肢及胸腹部位,其初起多呈丘疹状,然剧烈搔痒而难忍,故因久搔形成面,甚则其面容易渗出鲜血。治宜清热疏风止痒,选方宜用消风散,或防风通圣散内服。此病类似现代所称之玫瑰糠疹

千金五香枳实汤 治小儿着风热, 坚如麻豆粒,痒搔之,皮剥汁出,或遍身头面年年常发者方。
青木香(九铢) 麝香(六铢) 鸡舌香熏陆香沉香防风秦艽漏芦(各半两) 枳实(一两半) 麻黄升麻黄芩白蔹(各一两) 大黄(一两十八铢)
上十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儿五六岁者,一服四五合,七八岁者,一服六合;十岁至十四五者,加大黄半两,足水为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千金枳实丸 治小儿病风瘙痒痛如,搔之汁出,遍身 如麻豆粒,年年喜发,面目虚肥,手足干枯,毛发细黄,及肌肤不光泽,鼻气不利。此则小时热盛极,体当风,风热相搏所得也。不早治之,成大风疾。方∶
枳实(麸炒,一两半) 菊花蛇床子防风白薇浮萍蒺藜子(各一两) 天雄(炮裂,去皮脐) 麻黄(去根节) 漏芦(各半两)
上十味末之,蜜和丸如大豆许。五岁儿饮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二服。五岁以上者,随意加之。儿大者,可为散服。
日华子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癞,小儿壮热方。
上并煎楝皮汤浸洗,服食是生子者名雌枝,皮一两可入五十粒糯米,煎煮杀毒。泻多以冷粥止,不泻者以热葱粥发之。无子者名雄枝,能吐泻杀人,不可误服。
《婴孺》枳实汤 治小儿着风热, 坚如麻豆,抓之皮剥汁出,或竟身头面年年常发有时方。
枳实(六分,炙) 防风秦艽鸡舌香 薰陆香(各二分) 麝香(一分) 沉香黄芩白蔹升麻(各四分)
大黄木香(各十分)
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八合,五六岁一服五合,七八岁六合
刘氏家传摩风去毒神异膏 治男子、女人不问老幼,身上生一切风疮、肿毒、气热毒、生疮发背才觉便点药,擦热即消。头面风气攻注,如虫行攻掣,眼目 动,种种,久使自安。最治妇人黑斑粉刺、粉、落妆及治鼻面酒 ,脚上 ,并皆神效。使时一如面油涂,擦热为度。
绵黄 (半两) 零陵香(一分) 赤芍药防风川芎干地黄天麻(各一钱) 蜡(二两半) 清油(十二两)
上除黄蜡外,将众药捶擘细,以清油浸七日,文武火上煎至黄色,以新棉滤过去滓,方入蜡再煎,滤过入瓷器收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胎中风热,后生满身,或如痨方。
侧柏 郁金天南星地龙黄芩大黄等分
上件为末,用温酒调下。

风热疮(图缺)
初则疙瘩痒之难忍.爬之而成.似.乃肺受风热.故皮毛间有此症也.宜防风通圣散数剂治之.三五日即愈.不似难痊.若不早治.亦恐遍身成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