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

参考:慢性重型肝炎

“血热” 相关论述


病证名。亦称血分热。即血分有热。症见吐衄、咳咯、溺血,午后发热,女子月事先期而来,脉弦而数,法当凉血。小儿发热证型之一。《幼科全书》:“血热者,每日以午间发热,遇夜则凉,此心热也。轻则导赤散,重则四顺饮治之。”


有一患者,头额出汗,热渴气短,烦躁骨痛,瘀肉不溃,遂割去之,出鲜血,服芩、连之药益甚,其脉洪大而微,此气血俱虚,邪火炽盛所致,以四物加参、 、术、炙草,少用柴胡、炒芩,二剂头汗顿止;又加麦门、五味肉桂,二剂诸症悉退。后用参、 、归、术、炒芍、熟地、麦门、五味,十余剂瘀血溃而脓水稠矣。但新肉不生,以前药倍用白术而敛。

表热盛则痘必干枯,表太凉,则痘必冰伏,内热盛则秘结,内太凉则泄泻,气拥盛则腹胀喘满。若热毒为所抑而不得升越,则腹胀狂乱,毒瓦斯弥盛,表里受重,而婴童难任矣。是故治痘之诀,在于安表,和中匀气,透肌解毒,五者而已。安其表则无干枯冰伏之患,和其中则无秘结泄泻之虞,便其里气常实,血气内旺,脾胃自强,以助其成,自无痒塌倒靥者矣。匀其气则无壅盛喘满之过,透其肌使热毒伸越达表,而不致留伏于中,解其毒使内外有所分消而无余毒流害之祸,凡此五者,则血热壅遏之症不足忧也。然火性急疾,宜于速解,毋容少缓也。

气虚之症初发,必身热手足厥冷乍热乍凉,精神倦怠,肌肉 白,饮食减少,四肢困倦,睡卧安静,便清自调,是属虚症无疑。其治法于未见点前,用参 饮,加轻剂发散。如紫苏防风之属。见点之后,亦用参 饮,加轻剂升发,如川芎桔梗之类。见点四日之后,则重用参 ,随病加减处治,七八日浆足之后,则用保婴百补汤,调养气血而已。如至塌陷黑陷者,则多用木香异攻散以收功。若夫血热之症,初发则必身热壮盛,腮红脸赤,毛焦色枯,烦燥渴欲饮水,日夜啼哭,睡卧不宁,好睡冷处,小便赤涩,是属热症无疑。其治法于未出之前升麻葛根汤,或升麻流气饮。虽皆可服,总不若十神解毒汤为稳。及至见点三四日后热势悉平,势将行浆,则用太乙保和汤加减,至八九日,浆足之后,则有保婴百补汤调养之。若至七八日间,或为紫黑干枯,及青灰干黑陷者,则有夺命百祥猪尾等方,皆可审用,惟经泄泻之后,有黑陷干红者,则从木香异攻散以救之。若夫热毒壅遏之症,初发则必身热壮,腮红脸赤,皮燥毛焦,气粗喘满腹胀烦燥,狂言谵语,睡卧不宁,大便秘结小便赤涩面浮眼胀,多啼多怒,是属热毒壅遏之症无疑,其治之法,如未见点时,先服升麻葛根汤一服,随服羌活散郁汤,时至见点三日之后,即症悉平,势将行浆,不过照前调治血热之法而已。

血热痘症初发,身体如烙,而热毒弥盛则毒瓦斯无所分消。治宜重用升提发散,使毒以达表而从外解,引以渗泄疏利,使热得以润下,而从内治,佐以清凉解毒行血凉血之剂,则痘虽稠密,亦能消散,自易火而易化也。所谓轻其表而凉其内,平其实而清其热,故痘有安表、和中、解毒三者。如初发热见点之际,毒瓦斯壮盛,或外为风寒所抑,或肌肉粗浓,腠理坚闭,肌窍不通。经络阻塞,使清气不得引毒达表,循窍而出,则热毒壅塞于内。为腹胀,为喘急,为秘结,为狂烦,为惊搐,为失血,皮燥毛直,喘急眼胀,睡卧不宁,惊啼多哭,此皆热毒拥遏之症,辨认不差,并即以羌活散郁汤投之,盖用川芎、羌话、白芷防风,有升提发散之力,桔梗开提匀气之能,荆芥连翘鼠粘,善解郁热,地骨皮消拥热于筋骨之间,且能整肃脏腑紫草滑肌通窍,大腹皮引热下行,甘草和中解毒。如此数味,则既能发散开提,而又得透肌和解,使热毒不拥而其出自易。若骤用寒凉,如芩、连升麻之类,则热为寒气所抑,不得伸越而必逗遛经络,退则冰伏陷害,还为痈疽。至于热拥神倦而误用参 ,补益于热毒未浆之前,是以实助实邪,得补而愈盛也。至成热毒吐泻而误投肉蔻诃子,温里敛涩之剂,是以热助热毒,得温而愈亢,变症百出,岂其治哉!及至血泡已成,气血定位,头顶白光,势将充灌,血热之势已清,火毒之郁既解,久宜毋热清凉,另为斟酌可也。

施季泉治臧玉涵次郎,年十六,因新婚兼酒食,忽感痘,咸以为不可治。至八日,浆清寒战,切牙谵语,神思恍惚,咸欲进保元汤大补之。施季泉以为不然,改用犀角地黄汤,得愈。脱痂后,呕吐大便燥结,淹延一年.缪仲淳视其舌有裂纹,曰∶必当时未曾解阳明之毒,故有是症。以石膏一两,人参一两,麦冬五钱,枇杷叶橘红竹茹、童便为佐,一剂即安。再剂,膈中如冷物隔定。只以人参投之,服两许,即索粥食,晚得大便,夙疾顿愈。(《广笔记》。)
孙生东治郑黄门子痘,血热大盛,初起即以犀角地黄汤治之,不效。至用白芍八钱,一泄毒解,徐补收功。(同上。)
家弟元着,一发热谵语,唇肿齿黑,痘欲出不出,医者以为发斑伤寒也。延仲淳,季泉不至,予曰∶事急矣。以生地八钱,白芍五钱,苓、连各二钱,稍加发药,日三剂,势稍定,痘渐次而出。又减地黄白芍之半,复于助浆药中,兼清凉之剂。九十朝,浆始足,卒伤一目,后,方大便,此真血热也。若重用解毒,轻于补剂,则亦可以不眇矣。(同上。)
黄绮云治一儿初痘,血热甚,用生地三两,煎浓汁频饮,其痘紫立转红色。(同上。)
一儿痘毒盛,又遇火令,用白花地丁汁,和淡白酒少许,服之立解。
一儿痘稠密绽突,但色紫暗,壮热烦渴,谵语目赤便秘,乃毒火亢极也。以四顺清凉饮加大黄六钱,微利二度,其势稍减。再剂服之,又利二次,病去其半。再以前方加人参三钱,前症悉平,色见淡白,精神疲倦。邪虽去而正气不足,宜大补之,又以保元汤加芎、归、芍、术而愈。
一儿痘出夏月,起胀而干红,壮热烦渴,舌燥不眠,溺赤,此内外热极也。以黄连解毒汤合化斑汤而愈。
一儿痘值六月,六朝,痘痛烦渴,气急便秘,乃心肺实热也。恣与凉水梨汁饮之,前症悉平。
一儿痘出,匀朗绽突,但枯燥而不肥泽,皮肤皱揭,皆属于燥。经曰∶燥胜则干。治以养血清金润燥之剂,又保元合四物加麦冬,治之而愈。
万密斋治邹氏之子,五岁出痘。或以保元汤,热益甚。或以为险。曰∶此顺症也,期十八日安,不须服药。
盖痘不可以日期算,出已尽,发已透,脓已满,而后收靥可期也。今痘出而热转盛者,出未尽也。由服保元汤犯实实之戒,故令出迟,亦迟也。夫善攻不如善守,无他症,何以药为?已而果愈。
万子妇患痘,大热大渴,眼红唇裂,自利清水,妄见妄语循衣摸床,遍身红斑如蚊迹,皆逆症也。此毒在三焦表里俱热,非大发大下之剂,不可救也。乃以通圣散全料,大剂与之,一服而前症悉去,痘出甚密。
复用十全大补汤去桂加防风连翘银花桔梗,调理而愈。其痘自下收起,亦奇事也。
一小儿痘后发热,大小便难,瘢带赤。或言虚,欲用保元汤。曰∶不可,此实热也,因食辛热之物得之。
果因食鸡而得,以三黄丸而愈。

血热之证,初发身热壮盛,腮红脸赤,毛焦色枯,烦躁,渴欲饮水,日夜啼哭,睡卧不宁,好睡冷处,小便赤涩热证无疑。未出之前,治从升麻葛根汤升麻流气饮,虽皆可服,纵不若十神解毒汤为稳。既出至见点三、四日后,热证悉平,势将行浆,从太乙保和汤加减。八、九日浆足之后,则有保婴百补汤调养之。

胸膈胀满宜行血。老弱者宜行气活血。更饮童便酒。肠痛者宜下血。血去多而烦躁补血。如不应。独参汤。(四五)瘀肉不溃。或溃而不敛。宜大补气血。
一人杖。瘀肉不腐。乃大补之。渐腐。更以托里健脾药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风入杖牙关紧急。以玉真散一服少愈。再服而安。
一官谏南巡受杖。瘀血已散。坏肉不溃。用托里药稍溃。脓清。此血气虚也。非大剂参、不能补彼恐腹满。予强之。饮食稍思。遂加大补。肉溃脓稠而愈。(此凭症也。)
一尝治。被杖数人。皆先散。其瘀血渐用排脓托里之药。俱愈。 夫叫号伤气。忍痛气血虚明矣。况脾主肌肉脾气受伤。饮食必减。血一冰则肌肉不生故必理脾脾健肉自生。非参、术、归、 之类培养脾土。则肌肉何由而生。 又分人虚实。及有无瘀血。盖打扑坠堕。皮肉不破。肚腹作疼者。必有瘀血在内。宜复元活血汤(三三)攻之。老弱者。加桃仁红花穿山甲。补而行之。 若血去多而或烦躁。此血虚也。宜独参汤补之。(四五) 有打扑坠堕稍轻。别无瘀血等症。但只痛不止者。惟和气血。调经脉。其痛自止。更以养气血健脾胃。无有不效。 亦有痛伤胃气作呕。或不饮食。以四君子加藿香砂仁当归治之。若有瘀血。不先消散。而加补剂。则成实实之祸。设无瘀血。妄行攻利。则致虚虚之祸矣。
一人因杖臀膝俱溃。脓瘀未出。时发昏愦。此脓毒内作也。急开之。昏愦愈盛。此虚也八珍汤(十四)一服少可。数服死肉自溃。顿取之。用猪蹄汤洗净。以神效当归膏涂贴。再服十全大补汤。两月而愈。若更投破血之剂。危矣。(此凭症也。)
大抵杖。皆瘀血为患。宜速治疗。浅者砭之。深者刺之。更以活血流气药治之。内溃之。有腐肉取之。以壮胃生血药托之。可保无危。 有伤筋骨而作痛者。以没药降圣丹治之。若牙关紧急。或腰背反张者。以玉真散治之。并效。
热血作痛。凉血瘀血为先。鸡鸣散之类。 黄柏生地黄紫金皮 皆要药。
膏药紫金皮生地黄黄柏乳香没药大黄之类 又方 大黄黄柏为末。生地汁调敷。干则易。
又方 野苎根嫩者。不拘多少。洗净。同盐擂敷。伤重多用盐。效。
尝见覆车压伤者。七人仆地呻吟。一人未苏。俱令以热童便灌之。皆得无事。又曾被重伤瞀闷。良久复苏。胸满如筑。气息不通。随饮热童便一碗。胸宽气利。惟小腹作痛。与复元活血汤(三三)一剂。便血数升许。痛肿悉退。更服养血气药而痊。
大凡损伤。不问壮弱。有无瘀血。俱宜热童便以酒佐之。推陈致新。其功甚大。 若胁或作痛。或发热烦躁口干喜冷。饮热童便一瓯。胜服他药。他药虽亦取效。但有无瘀血。不能尽识。反致误人。惟童便不动脏腑。不伤血气。闻操军或坠马伤者。服之亦佳。又凡肿痛。或伤损者。以葱捣烂热罨之。尤妙。本草云。葱治伤损。
一人坠马伤头并臂。取葱捣烂。炒热罨患处。以热手熨之。服没药降圣丹(百六)而愈。
一人误伤去小指一节。牙关紧急。腰背反张。人事不知。用玉真散、(百二三)青州白丸(百八)各一服。未应。此亦药力不能及也。急用蒜捣烂裹患指。以艾灸之。良久觉痛。仍以白丸子一服。及托里散数服而愈。
夫四肢受患。风邪所袭。遏绝经络者。古人所制淋渍贴 镰刺等法。正为通经络导引

朱丹溪曰∶胎漏多因于血热,然有气虚血少者,故《良方》论有下血凉血药,而下血益甚,食少体倦,此脾气虚而不能摄血也。

每日辰巳时发.遇夜则凉.非虚非.乃血热之症也.法宜分阴阳.运八卦.运五经.清肾水二人上马.捞明月.揉 肘.揉涌泉.推三关少.退六腑多.

主证」 妊娠期间,阴道淋漓下血,色鲜红,腰腹坠痛,或见心烦潮热,咽干口燥,夜卧不安,尿黄便秘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病机」 阴虚血热胎气受损。
「治法」 滋阴清热,凉血安治。
「方药」 蓖根汤(《小品方》)加减。
蓖麻根 生地 白芍 阿胶 甘草 黄芩 麦冬 桑寄生 茜草 海螵蛸
本方为蓖根汤去当归,加黄芩麦冬桑寄生茜草海螵蛸
方中蓖麻根黄芩清热安胎;生地、麦冬凉血养阴;白芍养血敛阴阿胶补血止血桑寄生补肾安胎茜草凉血止血海螵蛸固冲止血甘草扶脾和中。
便秘者,酌加首乌玄参;腰y痛者,酌加杜仲

主证」 连续自然殒堕三次以上,或孕后应期而堕。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咽干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病机」 阴虚血热,扰动胎气
「治法」 清热养阴,凉血固冲。
「方药」 保阴煎(《景岳全书》)加味。
生地 熟地 白芍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柏 生甘草 桑寄生 旱莲草 麦冬
本方为保阴煎桑寄生旱莲草麦冬
方中黄芩、黄柏清热凉血;生地凉血养阴;熟地滋养阴血白芍旱莲草养血敛阴川续断桑寄生补肾安胎麦冬养阴生津;生甘草清热和胃
血热较甚者,加焦栀子;若见潮热或夜热者,加地骨皮
本方宜在孕前作调理用,每周服1~2剂,月经期停服,连服二月。
妊娠后,服凉胎饮(《景岳全书》)加减。
生地 白芍 黄芩 当归 生甘草 石斛 白术 桑寄生 旱莲草
本方为凉胎饮去枳壳茯苓白术桑寄生旱莲草
方中生地凉血养阴;黄芩清热凉血白芍旱莲草养血敛阴当归补血;白术健脾安胎;生甘草清热和胃桑寄生养血安胎旱莲草养阴固冲;石斛滋阴生津。
胎热甚者,加黄柏
本方从孕后两月或从上次流产月份前二周开始服用,每周1~2剂,连服1~2月。

主证」 产后恶露过期不尽,色或红或紫,质粘稠,恶露臭秽,伴见一组阴虚⑺之症。
病机」 阴虚血热,扰乱冲任。
「治法」 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 清化饮(《景岳全书》)加味。
白芍 麦冬 丹皮 茯苓 黄芩 生地 石斛 地骨皮 焦栀子 旱莲草 海螵蛸 鱼腥草 紫花地丁
本方为清化饮加地骨皮焦栀子旱莲草海螵蛸鱼腥草紫花地丁
方中白芍、生地养血凉血丹皮凉血散瘀黄芩焦栀子凉血止血麦冬石斛养阴增液;地骨皮清退虚热茯苓健脾渗湿旱莲草滋阴止血海螵蛸止血固冲;鱼腥草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若见恶露不尽,兼见胁肋胀痛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者,此为肝郁化热之象,治以疏肝解郁凉血止血;方易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减。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甘草 薄荷 丹皮 栀子 生地 茜草根 侧柏叶
本方为丹栀逍遥散煨姜,加生地、茜草根侧柏叶
方中柴胡薄荷疏肝解郁丹皮栀子、生地清热凉血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茜草根、侧柏叶凉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