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

参考:肝血虚

“月经” 相关论述

胞宫周期性地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称为“月经”。因它犹如月亮的盈亏,海水之涨落,有规律和有信征地一月来潮一次,故又称它为“月事”、“月水”、“月信”等。明·李时珍说:“女子,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
(一)月经的生理现象健康女子到了14岁左右,月经开始来潮。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月经初潮年龄可受地区、气候、体质、营养及文化的影响提早或推迟,在我国女子初潮年龄早至11周岁,迟至18周岁,都属正常范围。健康女子一般到49岁左右月经闭止,称为“绝经”或“断经”。在我国女子46-52岁期间绝经,都属正常范围。
月经初潮到绝经,中间除妊娠期、哺乳期外,月经都是有规律地按时来潮。正常月经是女子发育成熟的标志之一。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左右,但在2l-35天也属正常范围。经期,指每次行经持续时间,正常者为3-7天,多数为4—5天。经量,指经期排出的血量,一般行经总量约为50-80ml;经期每日经量,第一天最少,第二天最多,第三天较多,第四天减少。经色,指月经的颜色,正常者多为暗红色;由于受经量的影响,所以月经开始时的颜色较淡,继而逐渐加深,最后又转呈淡红。经质,指经血的质地,正常经血应是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也无特殊气味。经期一般无不适感觉,仅有部分妇女经前和经期有轻微的腰酸小腹发胀,情绪变化等,也属正常现象。
由于年龄、体质、气候变迁、生活环境等影响,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有时也会有所改变。当根据月经不调之久暂、轻重、有症、无症而细细辨之,不可概作常论,贻误调治良机。
此外,有月经惯常二月一至的,称为“并月”;三月一至的,称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行的,称为“避年”;终生不行经而能受孕的,称为“暗经”。还有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称为“激经”、“盛胎”、“垢胎”。根据避年居经并月的最早记载,即晋·王叔和著《经脉》所述,避年居经并月应属病态,后世《诸病源候论》、《本草纲目》等也认为是病态或异常,只有《医宗金鉴》将并月居经避年列为月经之常,似不切实际。
(二)月经的产生机理月经的产生机理,是妇女生理方面的重要理论。在了解女性生殖脏器(胞宫)、冲任督带与胞宫脏腑胞宫天癸等理论基础上,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的记载,可以明确月经产生的主要过程及其环节,即“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作用机制,(图3—1)。
图3—1月经的产生机理;
1.肾气盛(图3—l①)肾藏精,主生殖。女子到了14岁左右,肾气盛,则先天之精,化生的天癸在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下最后成熟,同时通过天癸的作用,促成月经的出现。所以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中,肾气盛是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的。
2.天癸至(图3—1②)“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天癸竭,则地道不通”,说明天癸是促成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天癸至”是天癸自肾下达于冲任(自上向下行,曰至),并对冲任发挥重要生理作用。
3.任通冲盛(图3—1③)“任脉通,太冲脉盛”,是月经产生机理的又一重要环节,也是中心环节。“任脉通”是天癸达于任脉(通,达也),则任脉天癸的作用下,所司精、血、津、液旺盛充沛。“太冲脉盛”,王冰说:“肾脉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说明肾中元阴之气天癸通并于冲脉为“太冲脉”。冲脉盛(盛,音成)是冲脉承受诸经之经血,血多而旺盛。《景岳全书》说:“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惟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月经之本也。”因此“太冲脉盛”即天癸通于冲脉冲脉天癸的作用下,广聚脏腑之血,使血海盛满。
至此,由于天癸的作用,任脉所司精、血、津、液充沛,冲脉广聚脏腑之血而血盛。冲任二脉相资,血海按时满盈,则月事以时下。血海虽专指冲脉,然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又会于咽喉,这里应理解为泛指冲任而言的。
4.血溢胞宫月经来潮(图3—1④)月经的产生是血海满盈、满而自溢的理论,因此血溢胞宫月经来潮。
5.与月经产生机理有关的因素这些有关因素,如脏腑、气血和督带二脉参与了月经产生的生理活动。
(1)督脉调节,带脉约束(图3—1⑤)肾脉通过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相联系,同时冲、任、督、带四脉是相通的。肾所化生的天癸能够作用于冲任,同样可以作用于督带。即在天癸的作用下,督带二脉调节和约束冲任及胞宫的功能,使月经按时来潮。因此,督脉的调节和惜脉的约束应该是控制月经周期性的重要因素。
(2)气血是化生月经的基本物质(图3—16)气血充盛,血海按时满盈,才能经事如期。月经的成分主要是血,而血的统摄和运行有赖于气的调节,同时气又要靠血的营养,输注和蓄存于冲任的气血,在天癸的作用下化为经血。因此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上,气血是最基本的物质。
(3)脏腑为气血之源(图3—1⑦)气血来源于脏腑。在经络上,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与冲、任、督、带相联,并藉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相通。在功能上,脏腑之中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胃主受纳腐熟,与脾同为生化之源;肾藏精,精化血;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而输布精微。故五脏安和,气血调畅,则血海按时满盈;经事如期?可见脏腑月经产生的机理上有重要作用。
综前所述,在“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这一月经产生机理的过程中,肾气化生天癸为主导;天癸元阴的物质,表现出化生月经的动力作用;冲任受督带的调节和约束,受脏腑气血的资助,在天癸的作用下,广聚脏腑之血,血海按时满盈,满溢于胞宫,化为经血,使月经按期来潮。
(三)月经产生机理的临床意义月经的产生机理集中应用了妇科全部基础理论而成为妇科理论的核心,因此月经的产生机理,对妇科临来的病机和治疗原则的确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从“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月经产生机理中叮以看出,肾气在妇女生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具有特殊地位。所以在治疗妇科疾病时,肾气是时刻要考虑的因素。如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痛经胎动不安滑胎不孕等多因肾气虚损所致,因此补益肾气是治疗的关键,而又常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补肾是妇科的重要治疗原则。
2.气血参与月经产生的生理活动,是冲任经脉维持胞宫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因此,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气血失调,如气血虚弱、气滞血瘀气郁气虚血热血寒等,都能直接影响冲任的功能,导致胞宫发生经、带、胎、产诸病,所以气血失调成为妇科疾病的重要病机。因而调理气血在妇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成为又一治疗原则。
3.脏腑化生气血,与冲任有密切的经络联系,参与月经产生的生理活动,因此,致病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常也会影响冲任而使胞宫发生经、带、胎、产诸病,所以脏腑功能失常成为妇科疾病的又一重要病机,其中肾、肝、脾、胃与冲任在经络上和功能上关系最为密切(肾的临床意义已在1项内叙及)。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藏血而司血海;脾司中气而统血,与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肝失条达,疏泄无度;或脾气不足,血失统摄;或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都可影响冲任功能而发病。因此在治疗上,疏肝养肝、健脾和胃也成为妇科疾病重要的治疗原则。
4.在月经产生机理的理论中,中医学的“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过程与西医学的“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环路相对应,这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提供了理论根据。从西医角度看,一些属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障碍的功能性疾病,如月经不调功血闭经月经疾病,运用中医的“补肾气,调冲任”的方法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中医学月经产生机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见的月经病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崩暴下,当以止血为先,缓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这是月经病论治的一般规律。
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补肾在于益先天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白调。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况下,祛邪之后,也以补肾为宜。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然而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疏肝39: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气血来源于脏腑,其补肾、扶脾、疏肝也寓调理气血之法。上述诸法,又常以补肾扶脾为要。如《景岳全书》说:“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此外,不同年龄的妇女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治疗的侧重点也不同,应予考虑。
总之,月经病是常见病,病变多种多样,病证虚实寒热错杂,必须在充分理解肾主司月经的基础上,注意脾、肝以及气血等对月经的影响,全面掌握其治法,灵活运用。

月经周期或前或后1-2周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月经不规则。青春期初潮后1年内及更年期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如无其他证候,可不予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若伴有经量增多及经期紊乱,常可发展为崩漏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是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其分型有肾虚脾虚肝郁
一、肾虚
少年肾气未充,更年期肾气渐衰,或素体肾气不足房劳多产,久病大病,损伤肾气肾气不充,开阖不利,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遂致经行先后无定期
二、脾虚
素体脾虚,饮食失节,或思虑过度,损伤脾气脾虚统摄无权及生化不足,冲任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遂致经行先后无定期
三、肝郁
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肝气逆乱,气乱血乱,冲任失司,血海蓄溢失常,遂致月经先后无定期。
[辨证论治]
以月经周期或长或短但经期正常为辨证要点。治疗以调理冲任气血为原则,或疏肝解郁,或调补脾肾,随证治之。
一、肾虚
主要证候: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虚封藏失职,开阖不利,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经行先后无定期肾虚则髓海不足,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外府,肾主骨肾虚腰酸腿软。舌淡苔薄,脉沉细,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举例:固阴煎
若腰骶酸痛者,酌加杜仲巴戟天带下量多者,酌加鹿角霜沙苑子金樱子
肝郁肾虚者,症见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平时腰痛膝酸,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易怒,舌黯红,苔白,脉弦细。治宜补肾舒肝,方用定经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白芍熟地柴胡山药茯苓菟丝子、炒荆芥
方中柴胡、炒荆芥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熟地菟丝子补肾而益精血山药茯苓健脾生血。全方舒肝肾之郁气,补肝肾之精血肝气舒而肾精旺,气血疏泄有度,血海蓄溢正常,月经自无先后不调之虞。
二、脾虚
主要证候:经行或先或后,量多,色淡质稀,神倦乏力,脘腹胀满,纳呆食少,舌淡,苔薄,脉缓。
证候分析:脾虚统摄无权,冲任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致月经先后不定期;脾虚生化气血之源不足,故经色淡红而质稀;脾主四肢肌肉脾虚则神倦乏力;脾虚运化失职,故脘腹胀满,纳呆食少。舌淡,苔薄,脉缓,也为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举例:归脾汤
若食少腹胀者,酌加麦芽砂仁陈皮月经量多者,去生姜当归,酌加乌贼骨陈棕炭。
三、肝郁
主要证候:经行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精神郁闷,时欲太息嗳气食少,舌质正常,苔薄,脉弦。
证候分析:肝郁气结,气机逆乱,冲任失司,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或先或后,经血或多或少;肝气郁滞,经脉不利,故经行不畅,色黯有块;肝郁经脉涩滞,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气机不利,故精神郁闷,时欲太息;肝强侮脾,脾气不舒,故嗳气食少;证属气滞,内无寒热,故舌象正常。脉弦,为肝郁之征。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方药举例:逍遥散(《和剂局方》)。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煨姜
若经来腹痛者,酌加香附延胡索;夹有血块者,酌加泽兰益母草;有热者,加牡丹皮栀子;脘闷纳呆者,酌加枳壳厚朴陈皮;兼肾虚者,酌加菟丝子熟地续断

是女子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通常一个月来潮一次,每次约三至五天干净。因为每月按期而来,所以叫做“月经”,“月事”,又叫“经水”,“月信”(指按月而至之意)。一般十四岁左右月经开始来潮,到四十九岁左右月经闭止。月经是否正常,可以从相隔的日期,经量的多少,色泽的深淡,经血的厚薄等几个方面来判断。正常的妇女经血为暗红色,开始时较浅,中间逐渐加深,最后又呈淡红,不凝结,无血块,不清不稠,没有特殊气味,经量适中,能按月来潮,这是健康的象征。如果在月经的期、量、色、质方面有改变,即属于病态。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女子长到14岁左右月经便开始来潮,称为初潮,这是青春发育期的标志。一般每月一次,经常不变,信而有期,所以又有月讯、月事月水等不同的名称。
月经有正常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它们的一些异常改变,往往提示机体有了某种变化;相反地,妇科中许多疾病,往往也会表现在月经的改变上。下面我们就分门别类地讨论一下月经疾病的关系。

出血的第一天称之为月经周期的第一天,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称为月经周期。一般一个成熟、健康的女性,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月经周期短,如少于21天,或月经周期长,多于35天,都是不正常的。但对于一个初来月经的少女来说,也许一两年内都不会有很规律的周期,这不应认为是异常,这是因为身体尚未发育成熟的缘故。另外,对于某些健康女性来说,有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的。古人称为“并月”;三个月来潮一次的,称为“季经”;一年来潮一次的,称为“避年”,这些都是正常的。了解了一些正常月经周期的变化,下面我们来谈谈病理性的月经周期。
1.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则可称为月经先期。也称为“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等。如果仅提前三五天,且无其他症状者,属正常范围。或者偶然超前一次,亦不应视为异常。因为月经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饮食、休息好坏、精神因素都有关系。
病理性的月经先期中医学认为是由于气虚血热两种病理因素导致的。因为气虚则失于对血液的约束力,而血热使血海不足,血液易于流淌,而引起月经提前。
如果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而稀,饮食不佳,神疲乏力,多为气虚所致。
如果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红而暗,质地稠,小便发黄,多为血热所致。
2.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拖后七天以上,甚至更长时间的,称为月经后期。下面一些情况不应认为异常,如仅延后三五天,且无其他不适者;如偶见一次延期,而下次仍如期来潮者;或者青春期初潮后数月或女性更年期中有延迟,而无其他不适症状等,都是正常的。
病理性的月经后期主要病因是由于气滞血虚、寒凝等引发的。
如果月经后期,量少,颜色黯红,或者有血块,并兼有胸腹、两肋、乳房等处的胀痛,多为气滞。多由劳倦过度,心情抑郁等原因引起。
如果月经后期,量少,质地清稀,无血块,喜热喜按小便多舌质淡白,脉搏弱,多为寒凝,可因外感寒邪,过食冷物,体质阳虚等引起。
如果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无血块,兼有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多为血虚。见于一些贫血的病人。
3.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周期时而提前,时而错后七天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它的病理机致在于气血失调。病因多为肝郁气滞肾气虚衰所致,其中又以肝郁为主。
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月经不畅,并有胸肋、乳房小腹的胀痛,喜叹气,多是肝郁气滞
月经周期不定,量少,颜色暗,质地清澈,并有腰痛头晕耳鸣等症状,多为肾虚
月经周期的异常变化,主要就有以上三种。大家注意到了,我们对于月经周期辨病似乎更中医化,这是因为祖国医学在这方面的内容详尽而丰富,而且也有许多效果很好的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月经周期的变化,主要依赖于丘脑下部,脑垂体和卵巢的相互作用协同进行控制,所以当月经周期产生异常,多与它们有关。


名词。《脉经》卷九“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经证第四”:“妇人月经一月再来……”亦名月水月水汁月信月行月汛月使月运月事月经水月脉月客月浣月候月候血月期华水、月漏、月潮、月露、红脉红漏、红潮、血经血信血脉经水、经月、经汁血经血经事经脉经信经候信水、癸、癸水、朝信、潮水、水中金、例假等。是指子宫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女子一般在十四岁左右即开始来潮,到五十岁左右自行断绝,中间除妊娠及哺乳期外通常一月来潮一次,每次持续时间约为3-7天。因期每月均按期而来,故称月经


经者常也,月行有常度,经水有常期,其愆乎常者,皆病也。
眉批∶妇人行经,又有三月一行者,是谓季经。有一年一行者,是谓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谓暗经。有受胎之后,月月行经而生子者,是谓盛胎。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绝,其常也。亦有女子十二三,妇人五十余而生者,其变也。皆不可以不知也。赶前为热,退后为虚,血滞宜破,血枯宜补,要察其色,总以红为正。
其变为紫黑者,热也。黄如米泔者,湿也。淡红者,虚也。成块而紫黑色暗者,寒凝也。将行而腹痛拒按者,气滞血凝也。既行而腹痛喜按者,气虚血少也。经前发热,为血热。经后发热,为血虚腹胀者,为气滞腹痛者,为血滞。泄泻者,是脾虚。溏泻者,是寒湿。凡逆行上溢而吐衄。错行下流而暴崩,皆属血热妄行。而亦有络脉伤损瘀积,肝旺所致。若经水过多者,色淡为虚,色深为热。若经水适来,小便不通腹胀欲死者,为经阻逆窍。足底痛者,血虚也。
血枯与经逆者,并用益母胜金丹加牛膝主之。
经水紫黑者,生地四物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
黄如米泔者,六君子汤加苡仁扁豆
淡红者,八珍汤主之。
寒凝成块者,四物汤加桂心、牛膝
热结成块者,生地四物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
行经腰腹作痛者,气滞血实,人瘦有火也。桃仁四物汤加条芩黄连
经期或前或后者,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四君汤加当归白芍丹皮陈皮、制香附。性躁多气伤肝,而动冲任之脉。一月经再行者,宜四物加人参柴胡黄芩黄连甘草,空心服。兼用知母黄柏为丸,滚汤下。
气血凝滞而作痛胀者,调经饮或四物汤加延胡香附木香
气虚血少,而或痛或热者,四物汤加人参白术泄泻溏利者,六君子汤主之。
血热而上下妄行者,四物汤加丹皮阿胶黄芩、黑山栀。络脉伤而妄行者,或大怒或过劳,八珍汤主之。
血积,则血不归经独圣丸主之。
肝火旺,不能藏血者,逍遥散主之。
经阻溺窍者,调经饮泽兰汤
足底痛者,血少也。用熟地当归各六钱煎服数剂,血足痛自止矣。
调经饮
当归(三钱) 牛膝山楂茯苓(各二钱) 青皮(一钱五分) 制香附(二钱)
益母圣金丹
调经行血砂仁熟地 酒蒸当归 酒蒸茺蔚子 土炒白术 酒炒香附(各四两) 酒炒白芍 酒蒸丹参(各三两) 酒蒸川芎(二两五钱)
共晒燥为末,以益母草(八两) 酒水各半,熬膏加白蜜和末为丸,每早晚开水送服。如不爱吞丸者,均熬膏冲服亦可。
独圣丸
去瘀积五灵脂(一两去土炒烟尽)
为末醋丸,分二次酒送下。
逍遥散
治肝经血木郁柴胡(一钱) 当归(二钱) 白术(一钱) 白芍(一钱) 茯苓(二钱) 丹皮(一钱) 黑山栀(一钱) 薄荷(五分) 甘草(五分)
泽兰汤
经闭血脉泽兰(二钱) 柏子仁当归白芍熟地牛膝茺蔚子(各一钱五分)
桃仁四物汤
归尾 赤芍川芎 生地 香附(各二钱) 丹皮红花延胡索(各一钱) 桃仁(十一粒,临服研入)
空心服。

论其症,经来如漏水,头昏暗,小腹作痛更兼白带,咽中臭如鱼腥,恶心吐逆。先用理经四物汤,后用补内当归丸
理经四物汤
当归川芎 生地 柴胡白术香附 玄胡 白芍黄芩三棱
水煎,临卧热服
补内当归丸
当归续断白芷阿胶 浓朴 茯苓苁蓉蒲黄(各一两,炒黑) 萸肉(一两) 川芎(八钱)熟地(一两五钱) 甘草干姜(各五钱) 附子(二钱)
炼蜜为丸,空心温酒下七八十粒,次月即愈。

2。先天天癸始父母,后天精血水榖生,女子二七天癸至,任通冲盛月事行。
【注】先天天癸,谓肾间之动气,乃禀自父母,资其始也;后天精血,谓水谷之所化,得之形成之后,资其生也。经曰:女子一七而肾气盛,谓肾间动气盛也。二七而天癸至,谓先天癸水中之动气,至于女子胞中也。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皆起于胞中,所以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也。

4。月经三旬时一下,两月并月居经,一年一至为避年,一生不至孕暗经
【注】女子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经三旬一下与之相符,故又谓之月水月信也。女子月经一月一行者,其常也。或先,或后,乃其病也。然亦有两月一行谓之并月者;有三月一行,谓之居经者;有一年一行,谓之避年者;有一生不行而依然能孕育,谓之暗经者。此所禀之不同,而亦非病,不须治也。

5。经期吐血衄血,上溢妄行曰逆经,受孕行经垢胎,受孕下血漏胎名。
【注】妇女月经一月一下,此其常也。若经行而吐血衄血,下溢妄行者,是谓逆经。有受孕之后,月月行经产子者,是谓垢胎。有受孕数月,其血忽下而胎不陨者,是谓漏胎。此皆月经之异乎常者也。

人身之病四百有四,妇人之证与男子无殊,其所异者,惟月经、孕育、胎前产后、崩淋、带下乳痈阴疮诸病,为闺房隐曲。孙真人所谓,妇人之病,治疗倍难于男子者此也。
《经》曰∶冲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渗灌诸阳,下入于足,为十二经络之海。其出入皆少阴经以行,故为血海。然冲、任、督三者,一源而三歧也。冲自少腹后脐两旁而上行,循腹以任于前,为阴脉之总。任督脉起自少腹循背,以督于后,为阳脉之都纲。
冲为血海,诸经朝分,男子则运而行之,女子则停而止之。营运者,无而不满动也。停止者,有而能满静也。不满者以时而溢谓之信,男子以气运,故阳气应日而一举,女子以血满,故阴血应月而一下。
冲、任二脉,奇经八脉之二也。《经》云∶冲为血海,作主胞胎,一脉也。通于任而下,既行而空,至七日后而渐满,如月之盈亏相似,当知血海之有余,以十二经皆然,非特血海之满也。故始得以行耳。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故曰∶阴脉之海。任者,妊也。此人生养之始,故曰∶任脉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颠,循额至鼻,柱督之为言都也,是为阳脉之大纲也。故云∶阳脉之海任脉主任一身之阴血太冲阳明,为血之海,故谷气盛则血海满,而月事以时下也。
妇人月水,本于四经,二者冲任,二者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令有子小肠经属腑主表为阳,少阴经为藏,主里属,此二经在上为乳汁,在下为月水。(惟鸟兽无天癸而成胎,盖鸟兽惟知饮食交媾,故运精血往来,独聚于尾闾也。)
《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天谓天真之气,癸为壬癸之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女子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气降,故曰天癸。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不失其期,故曰月信
然名天癸者,以比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畜极而生,故谓阴精天癸王冰月事天癸者非也。
男女之精,皆可以天癸称,若以女子之血为天癸,则男子之天癸亦为血耶!男女交媾之时各有精,而行经之际,方有其血,未闻交媾时可以血言也。但女子之精二七而至,其月事亦与此时同候也。
男子为阳,阳中有阴中之数八,故一八而阳精升,二八而阳精溢。女子为阴中有阳,阳中之数七,故一七而阴精升,二七而血溢,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东垣谓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心脾平和,则经候如常。
苟或七情内伤六淫内侵,饮食失节,起居不时,脾胃虚损心火妄动,则月经不调矣。夫血生于脾土,故云脾统血
血病当用甘温之药,以助阳气,而生阴血也。
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故虽心主血肝藏血,实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自生矣。凡经行之际,禁用苦寒之药,饮食亦然,凡女子天癸未至之前为病,多从心脾,天癸既至之后,多从肝肾。
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谷气入胃,其清纯津液之气归于心,入于脉,变赤而为血,血有余则注于冲任而为经水经水阴水也。阴必从阳,故其色赤,禀火之色也。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男子媾精,阴阳和合而成孕,则其血皆移于胎矣,既产。则胃中清纯津液之气,归于肺,朝于脉,流入乳房,变白为乳,是禀肺金之色也。若不自哺,则阳明之窍不通,胃中津液仍归于脉,变赤而腹为月水矣。
夫男女各有精,凡房劳不节,皆能大伤精气,故曰精枯杀人。奈世人所论,独重男子,不知书云。女子嗜欲过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况产蓐带下,三十六病,损气伤血,挟症多端,故女人尤宜清心节欲,便是调经却病之第一。

经义
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
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
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素问》)
冲脉起于胞中,出于气街,前行于胸,后行于背,上出颃颡,渗灌诸阳,下入于足,注诸络为十二经脉之海。其出入皆少阴经以行,故为血海。(《灵枢》)
总论
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期。(寇宗 )
冲为血海,诸经朝会。男子则运而行之,女子则停而止之。营运者,无而不满,动也;停止者,有而能满,静也。不满者,阳也,气也;能满者,也,血也。故满者以时而溢,谓之信。男子以气运,故阳气应日而举;女子以血满,故阴血应月而下。(《冯氏锦囊》)
任者妊也,属阴脉之海,此人生养之始也。督者都也,属阳脉之海,是人阳脉之都纲也。任脉主任一身之阴血太冲阳明,为血之海。故谷气盛,则血海满,而月事以时下也。(程扶生)
饮食五味,养髓、骨、肉、血、肌肤、毛发。男子为阳,阳中有数八,故一八而阳精升,二八而阳精溢。女子为阴中有阳,阳数七,故一七而阴血升,二七而血溢。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
○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后虽合而难子。合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观其精血,思过半矣。
○雌鸟牝兽无天癸而成胎者,鸟兽精血往来尾间也。(《褚氏遗书》)
《经》云∶女子二七天癸至。天癸者,阴精也。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天癸王冰月事天癸者,非也。男女之精,皆可以天癸称。今王注以女子之天癸为血,则男子之天癸亦为血耶?男女当交媾之时,各有其精。而行经之际,方有其血。未闻交媾时可以血言也。至云∶精开裹血、血开裹精者,亦非。《灵枢》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者,是也。但女子之精,以二七而至,而其月事,亦与此时同其候也。(马元台)
妇人之于血也,经水蓄而为胞胎,则蓄者自蓄,生者自生。及其产育为恶露,则去者自去,生者自生。其酝而为乳,则无复下漏而为月矣。失血为妄逆,产乳为常事,其去其生,则一同也。(滑伯仁)
女人之经,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后,或通或塞,其病也。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者,是谓倒经;有三月一行者,是谓居经;有一年一行者,是谓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谓暗经;有受胎之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胎盛;有受胎数月,血忽大下,而胎不陨者,是谓漏胎。此虽以气血有余不足而言,然亦异常矣。(李时珍
经水者,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也。血为气之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气清则清,气浊则浊。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来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色淡者,亦虚也;错经妄行者,气之乱也;紫者,气之热也;黑者,热之甚也。人但见其紫黑作痛成块者,率指为风冷,而投温热之剂,祸不旋踵矣!
或曰∶黑,北方水色也,非冷而何?予曰∶《经》曰亢则害,承乃制。热甚者,必兼水化。所以热则紫,甚则黑也。(《格致余论》)
妇人经病,有月候不调者,有月候不通者。然不调不通中,有兼疼痛者,有兼发热者,此分而四也。细详之∶不调中有趱前者,有退后者,趱前为热,退后为虚也。不通中有血枯者,有血滞者,血滞宜破,血枯宜补也。疼痛中有常时作痛者,有经前经后作痛者,常时与经前为血积,经后为血虚也。发热中有常时热者,有经行发热者,常时为血虚,经行为血虚有热也。是四者之中,又分为八矣。人之气血周流,忽有忧思忿怒,则郁结不行。经前产后,忽遇饮冷形寒,则恶露不净。此经候不调、不通、作痛、发热所由作也。大抵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故治血病,以行气为先。热则流通,寒则凝塞。故治血病,以热药为佐。(方约之)
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而血之所主,在古方书皆言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故凡伤心、伤脾、伤肝者,均能为经脉之病。又曰∶肾为阴中之阴,肾主闭藏;肝为阴中之阳,肝主疏泄。二脏俱有相火,其系上属于心。故心火一动,则相火翕然从之,多致血不静而妄行,此固一说。然相火动而妄行者有之,由火之盛也;若中气脱陷,及门户不固而妄行者亦有之,此由脾肾之虚,不得尽言为火也。再如气道逆而不行者有之,由肝之滞也;若精血败而不行者亦有之,此由真阴之枯竭,不得误以为滞也。是固心、脾、肝、肾四脏之病,而独于肺脏多不言及,不知血之行与不行,无不由于气,故血脱者当益气,血滞者当调气。气主于肺,其义可知。
盖其病之肇端,则或由思虑,或由郁怒,或以积劳,或以六淫饮食,多起于心、肝、肺、脾四脏。及其甚也,则四脏相移,必归脾肾。盖阳分日亏,则饮食日减,而脾气胃气竭矣;分日亏,则精血日涸,而冲任肾气竭矣。故予曰∶阳邪之至,害必归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此源流之必然,即治病之要着。(张景岳)
调经莫先于去病。若潮热则血愈耗,呕咳则气上行,泻则津伤于后,痛则结于中。若血滞渍入骨髓,便为骨蒸瘀与新血相搏,则为疼痛;散于四肢,则麻木不仁;入于血室,则寒热不定。若血水相并,脾胃虚弱,壅滞不通,变为水肿。(李 )
脾气化液而生血,即水入于经,其血乃生之意。此营出中焦也,故曰生化之源。脾统血者,脾气化液入心而变为血。故虽心之所主,亦赖脾气化生。此妇人经血不调,必审脾气化生之源,而健脾调经之要也。(武叔卿)
或问∶论调经以滋水为主,不须补血,何也?曰∶夭者,天一之真。癸者,壬癸之水。月者,水之精,以一月而盈,盈则昃。女人经水以时而下,故有子。不以时下,或过期,或不及,皆为病。所以必须调经调经必须滋水为主。又问曰∶同一红色,非血而何?曰∶人若有孕,则此水即以养胎,而不月矣。生子,则此水即化为乳,亦不月矣。乳之色,白也,何谓血乎?论其至,则血亦水也,从乎火化而色赤;乳亦水也,从乎气化而色白。况至七七而天癸绝,其所绝者,天癸水也;其流行之血,不见其枯涸,而仍行于经脉皮肤间也。故不须四物补血,必以六味滋水。滋水可兼补血补血兼不得滋水,何也?盖血乃后天饮食入胃,游溢精气而成。
若经水乃冲任所主。人身中有奇经八脉,冲任者奇经之二,为经脉之海,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女人独禀此水以为生生之原,与男子二八之精同气,俱从天一之源而来。冲任起于胞中,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其间又恃一点命门之火为之主宰。火旺则红,火衰则淡,火太旺则紫,火太衰则白。所以滋水更当养火。甚则干涸不通者,虽曰火盛,实由水虚。亦不宜以苦寒降火,只宜补水,从天一之源以养之,使满则溢,万无有毒药可通之理。
调经之法类如此。(赵养葵)
妇人属,以血为本,而有乳哺月经之耗,是以血病者多。夫月经者,津液血脉所成。苟营卫调和,经候自然应期。苟气血一忤,则或先或后,多寡不匀,或闭绝不行而百病生。必须分因而治∶如真水亏败,阳火内炽,血海枯竭,经绝不通者,宜补养阴血,则经自行;如寒客胞门子户,血泣不通,为 瘕之候者,宜散寒逐瘀,则经自行矣。但血乃气之配,其升降、寒热虚实,一从乎气。是以气热则血热而色紫;气寒则血寒而色凝;气升则血逆而上出;气陷则血随而下崩。此调经莫先于养血,养血莫先于调气也。(汪石山)
妇人得阴柔之体,以血为本。阴血如水之行地,阳气若风之旋天。故风行则动,阳畅则血调。此自然之理也。考古方耗气以调经,殊失其本。夫太冲者,气也。任脉者,血也。气升则升,气降则降,血随气行。若独耗其气,血无所施,正气既虚,邪气必胜,而百病生焉。经安调乎?况心生血,脾统血,养其心则血生,实其脾则血足。气胜则血行,安可独耗其气?此调经之至论也。(罗赤诚)
女科首重调经。经,常也。如潮之有信,如月之盈亏,不愆其期,故曰经水,又曰月信。《内经》云∶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景岳云∶冲为五脏六腑之海脏腑之血,皆归冲脉。可见冲脉月经之本也。然血气之化,由于水谷,水谷盛则血气亦盛,水谷衰则血气亦衰。可见冲脉之血,又总由阳明水谷所化,而阳明胃气,又为冲脉之本也。《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此虽言病发心脾,而实重在胃气。因心为胃之母,胃为脾之腑也。《经》又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此段经文,全重在"气竭肝伤"四字,为通节之纲旨。《金匮》言调经之法甚详,后世如王节斋、薛立斋诸贤,论证透彻,用方精切,俱可以为程序。今观叶案,奇经八脉,固属扼要,其次最重调肝。因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拂郁,郁则气滞,而血亦滞。木病必妨土,故次重脾胃。余则血虚者养之,血热者凉之,血瘀者通之,气滞者疏之,气弱者补之。诚女科之明鉴。(《临证指南》)


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奔者,死不治。《难经》曰∶心出血,肝纳血。肺出气,肾纳气。盖妇人百病,皆自心生,如五志之火一起,则心火亦从而燔。若夫经闭不通之证。先因心事不足,由是心血亏耗,故乏血以归肝,而出纳之用已竭,经曰母能令子虚,是以脾不磨而食亦少,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者,此也(二阳阳明也)。因食少,故肺全亦失所养,而气滞不行,则无以滋肾阴。况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以致或先或后,淋沥无时。若不早治,渐而至于闭塞不通,甚则为瘕血膈劳极之证,不易治也。又如崩漏不止之证,先因心火亢甚,于是血脉泛溢,以致肝实而不纳血,出纳之道遂废,经曰∶子能令母实,是以肝肾之相火,挟心火之势,亦从而相扇,所以月水错经妄行无时而泛溢也,若不早治,澌而至于崩中不息,甚则化为白浊白淫、血枯发热劳极之症,不可治矣。经曰∶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所谓心血不足者,正气夺也。心火亢甚者,邪气盛也(邪气相火也)。丹溪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但贵乎适中,凡动必听命乎心君,则无以上诸证,大抵经闭不行,与夫经漏不止,其初皆由心事不足,以致月经不调,早不调治,直至危笃求医,虽妙手莫能为矣。东垣经闭不行有三论,崩漏不止亦有三论,学人宜参究其论以治之,不可拘泥也。
脉法
脉经》曰∶寸口脉微而涩,微则卫气不足,涩则荣气无余。卫不足,其息短,其形躁;血不足,其形逆。荣卫俱虚,言语谬误。趺阳脉微而涩,涩则胃气虚,虚则短气,咽燥而口苦胃气涩则失液。少阴脉微而迟,微则无精,迟则阴中寒,涩则血不来,此为居经,三月一来。
脉微,血气俱虚,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为可,不者此为居经,三月一来。
脉微弱而涩,年少得此为无子中年得此为绝产
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 溏,胃气衰则身体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不利则为水,名曰水分
寸口脉沉而数,数则为出,沉则为入,出则为阳实,入则为阴结。趺阳脉微而弦,微则无胃气,弦则不得息。少阴脉沉而滑,沉则为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搏,血结胞门,其藏不泻,经络不通,名曰血分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
妇人带下六极之病,脉浮则为肠鸣腹满,紧则为腹中痛,数则为阴中痒,痛则生疮,弦则阴户掣痛
妇人带下,脉浮恶寒漏下者不治。
妇人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为血,浮则短气,弱则有热而自汗出。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气满,涩则有寒,喜噫吞酸,其气时下,小腹则寒。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生疮
少阴脉数则气淋阴中生疮
少阴脉弦者,白肠必挺核。
少阴脉浮而动,浮则为虚,动则为痛,妇人则脱下。
妇人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数升,脉急疾者死,迟者生。
妇人漏下赤白不止,脉小虚滑者生,大紧实数者死。
妇人疝瘕积聚,脉弦急者生,虚弱小者死。
少阴脉浮而紧,紧则疝瘕腹中痛半产堕伤,浮则亡血恶寒绝产
肥人脉细,胞中有寒,故令少子。其色黄者,胸上有寒。
妇人月经一月再来者,经来其脉欲自如常而反微,不利不汗出者,其经二月必来。
方法
丹溪曰∶经候有枯闭不通者,有不及期与过期者,有妄行者,有色紫黑及淡者,有成块者,有作疼者。夫经不通,或因堕胎及多产伤血或因久患潮热销血,或因久发盗汗耗血,或因脾胃不和饮食少进而不生血,或因痢疾失血,治宜生血补血、除热调胃之剂,随证用之。或因七情伤心,心气停结,故血闭而不行,宜调心气,通心经,使血生而经自行矣。
虚中有热,月事不来,以四物汤加黄芩治之。
常过期者,血少也,以芎、归、参、术,兼痰药治之。
过期紫黑,有块作痛,血热也,以四物汤加香附黄连治之。
过期色淡挟痰者,以二陈汤加芎、归治之。
常不及期者,血热也,以四物汤加黄芩黄连香附肥人多兼痰药治之。
血枯经闭者,以四物汤加红花桃仁治之。
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必渐昏,肥人多有之,以南星、苍术川芎香附作丸服之。
肥人躯脂满经闭者,以导痰汤加芎、归、黄连。不可服地黄,泥膈故也。如用,必以姜汁炒。肥人少子,亦由痰多,脂膜闭塞子宫,不能受精而施化也,宜服上药。
瘦人子宫无血,精气不聚,亦令无子四物汤养血养阴等药治之。
经水未行,临经将来作疼者,血实也,一曰瘀血郁滞也,以四物汤加桃仁香附黄连红花,或加玄胡索、莪术木香。有热,加柴胡黄芩
经水行后而作疼者,气血俱虚也,以八物汤加减煎服。
夫血为气之配,因气而行。成块者气之凝,将行而痛者气之滞,行后作痛者气血虚也,色淡者亦虚也,而有水以混之也,错经妄行者气之乱也,紫者气之热,黑则热之甚也。今人悉指为风冷,而行温热之剂,祸不旋踵。
调经散经水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逾月不至,或一月两来,皆可服。
川归(酒洗,一钱半) 麦门冬(去心,二钱) 吴茱萸(择去闭目者,沸汤泡七次,焙干,半钱) 人参(去芦,一钱) 半夏(汤泡七次,一钱) 白芍药(一钱) 川芎(一钱) 牡丹皮(去心,一钱) 肉桂(半钱) 阿胶甘草(各七分半)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加生姜三片,煎至一盏,空心稍热服
月经过期不行,宜服和经汤
当归(一钱半) 川芎(半钱) 熟地黄(一钱) 白芍药(一钱) 桃仁(三十个,去皮尖,研) 红花(三分)
香附米(一钱) 熟桂(半钱) 木通(八分) 蓬莪术(一钱) 甘草(五分) 苏木(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空心温服
月经先期而来,宜服安经汤
归身(一钱半) 川芎(半钱) 白芍药(八分) 生地黄(一钱) 阿胶珠(半钱) 艾叶(半钱) 条芩(一钱) 甘草(半钱) 香附(一钱) 黄柏(半钱) 知母(半钱) 黄连(姜汁拌炒,八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经不通,用马鞭草杵汁熬膏为丸,或烧存性为丸,红花当归煎汤送下。
固经丸经水过多不止。
黄芩龟板白芍药(各一两) 樗根白皮(七钱半) 黄柏(炒,三钱) 香附(童便浸一宿,熔干,二钱半)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汤下。
崩漏有虚有热,虚则下溜,热则流通。急则治其标,用白芷煎汤,调下百草霜服。或棕榈灰,或狗头骨烧存性,或伍灵脂半生半炒,俱以酒调服。后以四物汤加干姜调补之。缓则治其本,四物汤加芩、连、参、 、香附干姜之类。
四物汤加荆芥穗、条芩止血神效。
崩漏多因气所使而下,香附米一钱炒黑,归身一钱,白芍药一钱酒炒,熟地黄一钱,川芎、黄 、蒲黄地榆人参各半钱,白术一钱,升麻三分,煎服。甚者加棕榈灰为末,酒调服
妇人血病,宜用当归。若肥白人,与人参、黄 同用。瘦黑人,宜与生地黄香附同用。
带下湿热为病,白属气,赤属血。以二陈汤加苍术治湿为主,气虚入参、术,血虚入芎、归。
带下是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当升之,天人知此,以二陈汤加苍白术、升麻柴胡。甚者上用吐法以提其气,下用二陈加二术,仍用瓦垄子以燥其湿痰
肥人带下,多是湿痰,用海石半夏南星黄柏苍术川芎香附樗皮,冬加干姜。瘦人少有此病,有者是热,以滑石樗皮川芎海石青黛丸服。
结痰带下,以小胃丹津液咽下数丸,候下后,以补药调治。
一方白带
樗白皮山茱萸苦参香附(各五钱) 龟板(酥炙) 枳子(各二两) 黄柏(一两) 干姜贝母(各二钱半) 白芍药(七钱半)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服。
又方
白芷(四两。以锻石半斤淹三宿,漉去灰,以白芷炒焦为末,清米饮调,空心服之。)
又方黄荆子一味,炒焦为末,米饮调服,上可治心痛,下可治白带,以其能燥湿痰也。
罗先生治带,用十枣汤、神 丸、五烛散,此法实者可用,虚者不可峻攻。
带下必须断浓味,凡用药,寒月少加姜、附,临机应变用之。
一人上有头风鼻涕,下有白带,用南星苍术、酒芩、辛夷川芎黄柏(炒焦)、滑石半夏牡蛎粉,丸服。
四物汤 乃妇人众疾之总司也。
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上细切,等分,水煎服。

(以上丹溪方法凡三十三条)

东垣治崩漏带下,多主于寒,学人宜再思之,不可一途而论,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观此可知。
东垣曰∶葵花白者治白带,赤者治赤带。用之果验。
调经升阳除湿汤(东垣) 治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皆因饮食不节劳倦所伤,或素有心气不足,致令心火乘脾,必怠惰嗜卧,困倦乏力,气短气急。脾主滋荣周身者也,脾胃虚而心胞乘之,故漏下月水不调也,况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也。当除湿去热,益风气上伸,以胜其湿。又云火郁则发之。
当归(酒洗) 独活(各半钱) 蔓荆子(七分) 防风炙甘草升麻 本(各一钱) 柴胡羌活苍术 黄(各一钱半)
上细切,作一服,水五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少时以早饭压之,可一服而已。如灸足太阴经中血海三七壮,亦已。此药乃从权之法,因风胜湿,为胃气下陷而气迫于下,以救其血之暴崩也。住后,必须服黄 、人参炙甘草当归之类数服以补之,于补气升阳汤中加和血药便是也。若遇夏月白带下脱漏不止,宜用此汤,一服立止。
凉血地黄汤 治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黄芩荆芥蔓荆子(各一分半) 黄柏知母细辛川芎(各二分) 黄连羌活柴胡升麻防风(各三分) 生地黄当归(各半钱) 甘草(一钱) 红花(少许)
上细切,作一服,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稍热服
酒煮当归丸(东垣) 治 疝白带下疰香港脚,腰以下如在水雪中,居火炕以浓衣重盖犹寒,肌肉消瘦小便白带长流而不禁固,面白目青,kt kt 无所见,身重如山,行步欹侧,腿膝枯细,大便闭涩,心下痞闷懊 ,食不下,面垢背寒,此上中下三阳俱虚,脉沉紧而涩,按之空虚,洪而无力,尤为中寒之证,乃气血俱虚之极也。
茴香(五钱) 黑附子(炮) 良姜(各七钱) 当归(一两)
上四味细切,以好酒一升半,煮至酒尽焙干。
炙甘草苦楝(生用) 丁香(各半钱) 木香升麻(各一钱) 柴胡(二钱) 炒黄盐 全蝎(各三钱) 玄胡索(四钱)
上与前四味同研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醋汤送下,忌油腻、冷物及酒、湿面等。
固真丸白带久下不止,脐腹冷痛,阴中亦痛,目中溜火,视物昏花齿恶热饮,但喜干食,此皆寒湿乘于胞内,肝经阴火上溢,故目中溜火。其恶热饮者,阳明经中伏火也。法当大泻寒湿,以此丸治之。
黄柏(酒洗) 白芍药(各半钱) 柴胡白石脂(各一钱,火 ,水飞,研)
白龙骨(酒煮,水飞,日干为末) 当归(酒洗,各二钱) 干姜(四钱,炮)
上除龙骨石脂水飞日干另研外,余共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鸡头仁大,日干,空心白汤下,少时以早饭压之,是不令热药犯胃也。忌生冷、硬物、酒、湿面。
乌药汤(东垣) 治妇人血海疼痛。
当归(一钱) 甘草木香(各五分) 乌药(一钱半) 香附(二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温服
助阳汤(东垣) 治白带下,阴户中痛,空心面急痛,身黄皮缓,身重如山,阴寒如冰。
黄芩橘红(各五分) 防风高良姜干姜郁李仁甘草(各一钱) 柴胡(一钱二分) 白葵花(三分)
上细切,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热服
丁香胶艾汤(东垣) 治崩漏不止。盖心气不足,劳役及饮食不节所得。其脉两尺俱弦紧洪,按之无力。自觉脐下如冰冷,白带及白滑之物多,间有如屋漏水下,时或有鲜血。右尺脉时或浮洪。
熟地黄白芍药(各三分) 川芎丁香(各四分) 阿胶珠(六分) 生艾叶(一钱) 当归(一钱二分)
上以川芎地黄丁香另为细末,其当归芍药艾叶各细切,连前共六味,入水五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渣,入阿胶再上火,煎至一大盏,稍热空心服。
水府丹 治妇人久虚冷,经候不行, 瘕痞块,腹中暴痛,面有 黯,黎黑羸瘦。
砂(纸隔沸汤淋熬取) 红豆(以上各五钱) 桂心(另为末) 木香干姜(各一两) 砂仁(二两) 花蕊石( 研,一两半) 斑蝥(一百个,去头足) 生地黄汁 童子尿(各一升) 腊月狗胆(七枚) 元蜻(二百个,去头足,糯米一抄同炒黄色,去米)
上九味为细末,同三汁熬为膏,和丸如鸡头实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食前细嚼,温酒送下,米饮亦可。
当归人参汤(东垣) 治妇人经水暴崩不止,先因损身失血,自后一次缩一十日而来,其后暴崩不止。盖因其人心窄性急多惊,而心气不足,及饮食不节得之。诊得掌中寒,脉沉细而缓,带数,九窍不利,四肢无力,上喘气促,口鼻气不调,脾胃虚弱,胃腕当心而痛,左肋缩急,当脐有动气,腹鸣下气大便难。宜先治其本,余证可去,安心定志,和脾胃,益元气,补血养神,以大热剂去其寒,少加生地黄命门相火,不令四肢痿弱。
黄连(二分) 生地黄(三分) 炒神曲橘红桂枝(各五分) 草豆蔻(六分) 黄 人参麻黄(不去节,各一钱) 当归身(一钱半) 杏仁(五枚,另研如泥)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半,先煎麻黄令沸,掠去沫,煎至二盏,下诸药同煎至一盏,食前服,立止。又以草豆蔻丸十五丸,以止胃腕密寒之痛。再与肝积之药,除其病根。
当归芍药汤(东垣) 治妇人经水漏下不止,其色鲜红,时值炎月,先因劳役,脾胃虚弱,气短气逆自汗不止,身热闷乱,不思饮食,四肢困倦,大便时泄。后复因心气不足,经水暴下不止,微觉气下行,气逆全无,气短懒于语言,此药主之。
柴胡(二分) 炙甘草生地黄(各三分) 黄 (一钱) 陈皮(连白) 熟地黄(各五分) 苍术(米泔浸) 白术 川归 白芍药(各一钱半)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空心温服
柴胡调经汤(东垣) 治经水不止,其色鲜红,项筋急脑痛脊骨强痛不安。
炙甘草当归葛根(各三分) 独活升麻(各半钱) 柴胡(七分) 羌活苍术(各一钱) 红花(少许)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空心温服,取微汗立止。
益胃升阳汤(东垣) 治妇人经候凝结,黑血成块,左厢有血瘕水泄不止,食有时不化,后血块暴下,并水泄俱作,是前后二阴,有形血脱竭于下既久,经候犹不调,水泄日三四行,食罢烦心,饮食减少,人形瘦弱。血脱益气,古圣人之法也,先补胃气以助生发之气,故曰阳生阴长,诸甘药为之先务,盖甘能生血,阳生阴长之理也。人身以谷气为宝,故先理胃气为要。
柴胡升麻(各五分) 炙甘草当归身(酒洗) 陈皮(各一钱) 人参(有嗽不用) 炒神曲(各一钱二分) 黄 (一钱半) 白术(二钱) 生黄芩(二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如腹中痛,加白芍药三分,中桂少许。如渴或口干,加葛根三分,不拘时服。
升阳举经汤(东垣) 治经水不止,右尺脉按之空虚,是气血俱脱,大寒之证。轻手其脉数疾,举指弦紧或涩,皆阳脱之证,阴火亦亡,见热证于口鼻眼或渴,此皆阴躁、阳欲先去也。当温之、举之、升之、浮之、燥之,此法乃大升浮血气,补命门之下脱。
肉桂(夏月不用) 白芍药(各二分) 红花(半分) 细辛(三分) 人参熟地黄川芎(各半分) 独活根 黑附子(炮) 炙甘草(各七分半) 羌活防风(各一钱) 白术当归柴胡(各一钱二分) 桃仁泥(少许)
上细切,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二大盏,煎至一盏,空心热服
当归附子汤(东垣) 治脐下冷痛,赤白带下
当归(四分) 炒盐(三分) 蝎稍 升麻(各五分) 甘草(炙,六分) 柴胡(七分) 黄柏(少许,为引用) 附子(炮,一钱) 干姜(炮) 良姜(各八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或为细末,酒曲糊为丸亦可。
调经补真汤(东垣) 冬后一月,微有地泥冰泮,其白带下,阴户中寒,一服立止。
独活干姜(炮) 本 防风苍术(各二分) 麻黄(不去节) 炙甘草人参(去芦) 当归白术黄芩升麻(各五分) 黄 (七分)
良姜泽泻羌活(各一钱) 柴胡(四分) 杏仁(二枚,研) 桂枝(少许) 白葵花(七朵,去萼)
上细切,作一服,除黄芩麻黄另外,先以水三大盏,煎麻黄一味令沸,掠去沫,入余药,同煎至二盏,再入生黄芩,煎至一盏,空心服之,候一时许,可食早饭。
柴胡丁香汤(东垣) 治妇人年三十岁左右,临经先腰脐痛,甚则腹中亦痛,经缩三二日。
生地黄(五分) 丁香(四分) 当归防风羌活(各一钱) 柴胡(一钱二分) 全蝎(一枚)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热服之。
延胡苦楝汤(东垣) 治脐下冷撮痛,阴冷大寒白带下。
黄柏(一分) 延胡索苦楝子(各二分) 附子(炮) 肉桂(各三分) 炙甘草(五分) 熟地黄(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温服
桂附汤(东垣) 治白带腥臭,多悲不乐,大寒证。
黄柏(为引用) 知母(各五分) 肉桂(五分) 附子(炮,三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空心温服。如少食常饱,腹中满闷,加白芍药半钱。如不思饮食,加五味子二十个。如烦恼面上如虫行,乃胃中元气极虚,加黄 一钱半,人参七分,炙甘草升麻各半钱。
人参补气汤(东垣) 治四肢懒倦,自汗无力。
丁香末(二分)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三分) 生地黄白芍药(各半钱)
熟地黄(六分) 人参(去芦) 防风(去芦) 羌活黄柏知母当归升麻(各七分) 柴胡(一钱) 黄 (一钱半) 全蝎(一个) 五味子(二十个)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空心稍热服
白术汤(东垣) 治妇人四肢沉重,自汗上至头颈,恶风头痛躁热。
细辛(二分) 吴茱萸川芎(各三分) 柴胡升麻(各四分) 当归身(六分) 黄柏(酒洗) 炙甘草羌活(各八分) 五味子(一钱) 白术人参(各一钱半) 黄 (二钱半)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大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热服
增味四物汤(东垣) 治妇人血积血瘕
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京三棱干漆(炒烟尽,另研) 肉桂(去粗皮) 广莪术(各等分
上细切,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
补经固真汤(东垣) 治妇人白带下流不止,其心胞尺脉微细。
盖始病血崩,久则血少,后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所谓崩中日久为白带也。乃本经血海枯竭、津液后亡,不能滋养筋骨。以本部行经药为引用,以大辛甘油腻之药润其枯而滋津液,以大辛热之药补其阳道,生其血脉,以苦寒之药泄其肺而救上热,伤气人参补之,以微苦温之药为佐而益元气。
葵花(研烂,四分) 陈皮(五分,不去白) 生黄芩(细研另入) 郁李仁(去皮尖,研如泥) 甘草(炙) 柴胡(各一钱) 干姜(细末) 人参(各二钱)
上细切,除黄芩外,以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入黄芩,同煎至一盏,去渣空心热服,少时以早饭压之。
温胃补血汤(东垣) 治妇人耳鸣,鼻不闻香臭,口不知谷味,胃气不快,四肢困倦,行步欹侧,发脱落,食不下,膝冷阴汗带下,喉中,不得卧,口燥咽干太息,头不可以回顾,项筋紧急,脊骨强痛,头旋眼黑,头痛喷嚏。
生地黄白术藿香黄柏(各二分) 牡丹皮苍术王瓜根陈皮吴茱萸(各三分) 当归身(四分) 柴胡人参炙甘草地骨皮(各五分) 升麻 生甘草(各六分) 黄 (一钱) 丁香(一个) 桃仁(三分) 白葵花(七朵)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食前热服
立效散(东垣) 治妇人血崩不止
当归莲花心 白绵子 红花茅花(以上各一两)
上锉如豆大,白纸包裹,泥固,火 存性,为细末,每服三钱。如干血气,研血竭为引,温酒调服,或加轻粉半钱。如血崩甚不止,加麝香为引,温酒调服
四圣散(东垣) 治妇人赤白带下
川乌(炮) 生白矾(各一钱) 红娘子(三个) 斑蝥(十个)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绵裹塞阴户中。
温经除湿汤(东垣) 治妇人值冬月,四肢无力,乃痿厥湿热在下焦也。醋心者,是浊气不下降,欲为中满也。合眼麻木作者,阳道不行也。恶风寒者,上焦之分,皮肤中气不行也。开不麻者,阳道少行而阴寒之气暂退也。头旋目眩者,风气下陷于血分,不得伸越而作也,近火则有之。
黄连(二分) 柴胡草豆蔻神曲(炒) 木香(各三分) 麻黄(不去根节) 独活当归黄柏升麻羌活(各半钱) 炙甘草人参白术猪苓泽泻(各七分) 黄 陈皮苍术(各一钱) 白芍药(一钱半)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食远服,治肢节疼痛无力之胜药也。
桃仁散产宝) 治妇人月水不调,或淋沥不断,断后复来,状如泻水,虚弱不进饮食,腹中坚痛,不可行动,月水或前或后,或经月不来,举体沉重,惟欲眠卧,多思酸物。
桃仁(去皮尖,炒,另研) 甘草(炙) 半夏(各三分) 赤芍药生地黄(各一钱) 泽兰川牛膝当归 桂心 牡丹皮人参蒲黄川芎(各七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空心温服
通经下取产宝) 曾经试验神效。
海蛤粉(半两) 苦葶苈牙皂(各二钱半) 巴豆(略去油) 天花粉苦丁香红娘子(各一钱半) 麝香上为细末,每用一钱,葱涎同捣为丸,簿绵裹,以五寸竹管纳阴户中,候热时先通黄水,次则经行。
通经丸产宝) 治妇人室女月经不通,或成血瘕疼痛。
桂心 青皮大黄(酒湿纸裹煨) 川椒莪术干姜川乌(炮去皮) 干漆(碎,炒烟尽) 当归桃仁(去皮尖,麸炒,研如泥,各等分
上为细末,将四分之一以米醋成膏,和余药末成剂,臼中杵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淡醋汤下,渐加至三、四十丸,温酒亦可下。性畏漆者,入鸡子清和药内。
胶艾汤良方) 治劳伤气血,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不止。
阿胶(炒成珠) 川芎甘草(炙,各半钱) 当归艾叶(各七分半) 熟地黄白芍药(各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一方加地榆、黄 。(见胎前门。)
加减四物汤良方) 治经候微少,渐致不通,手足烦疼,形瘦潮热,脉息微数。
本方去地黄川芎,加泽兰叶三倍,甘草半分。如经候过多,本方去熟地黄,加生地黄。如经行身热脉数头昏,本方加柴胡黄芩。如经行微少,或胀或痛,四肢疼痛,本方加延胡索没药白芷,共为末,以淡醋汤调下。如经候不调,心腹 痛,只用芎、归二味煎服,名君臣散,以归倍于芎也。
加味四物汤元戎) 因气冲经脉,故月事频并,脐下多痛,本方加白芍药。如经欲行,脐腹 痛,本方加玄胡、苦楝槟榔木香。如经水过多,本方加黄芩白术。如经水涩少,本方加葵花红花。如经水适来适断,或往来寒热,宜先服小柴胡汤以去寒热,然后以四物汤和之,或以二方并服,名柴胡四物汤
香附一物丸产宝) 治经候不调,血气刺痛,腹胁膨胀头眩恶心崩漏带下,并宜治之。
香附子(杵去皮毛,不拘多少,米醋浸一日夜,用瓦铫煮令熟,焙干。)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日干,每服五十丸,淡醋汤下。
艾附丸产宝) 治证如前。
香附子(一斤,醋煮) 艾叶(四两) 当归(二两)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服。
地黄通经丸产宝) 治妇人经候不行,结成血瘕,在脐下如复杯。
熟地黄(三两) 虻虫(去头足,炒) 水蛭糯米同炒,去米) 桃仁(各五十个)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未和,加至七、八十丸。
益母丸良方) 治妇人赤白带恶露时下不止,及治妇人胎前产后及经中诸般奇病,无所不疗。
益母草 一名茺蔚子,紫花方茎,俗名野天麻,五月采,阴干,磨为细末,勿犯铁器,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用热酒加童便化下。兼气者,木香汤化下。或只以末子,每服二钱,或酒或童便调下。此妇人之仙药也。
苦楝丸赤白带下最妙。
苦楝( 酒浸) 茴香(炒) 当归(各等分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丹溪活套)曰∶凡妇人经候不调,皆当以四物汤为主治。如经候过而腹中作痛绵绵无休息者,属血虚,本方倍当归熟地黄。兼气虚者,本方加人参、黄 。挟寒者,加干姜。如经候将来,腹中阵阵痛,乍作乍止者,血气实也,本方用生地黄,加黄连香附桃仁红花玄胡索、牲丹皮之类。如经水常不及期而行者,血热也,本方用生地黄,加黄连黄芩白芷之类。如经水常过期而来者,瘦人多应是血少,本方倍当归熟地黄,加黄 、甘草,少佐以红花桃仁泥,以为生血之引用也。肥人大概是气虚挟痰,阻滞升降然也,本方去地黄,加参、 、甘草茯苓半夏陈皮香附等药。常过期而紫黑成块者,血热也,多作腹痛,本方用生地黄,加香附黄连玄胡索五灵脂乳香没药之类。过期而血淡色者,痰多血少也,本方用生地黄,合二陈汤煎服。肥盛妇人或二三个月一行者,痰盛而躯脂闭塞经脉,以导痰汤加芎、归、香附、苍白术之类。如经水适来适断,往来寒热如疟者,本方合小柴胡煎服。如经行过三五日腹中绵绵走痛者,此血行而滞气未尽行也,本方加木香槟榔煎服,立愈。

(祖传方)
治妇人室女月经不通,渐成胀满,及治男子坠马跌扑损伤,以致瘀血,欲成血蛊病者,悉皆治之,名曰桃奴饮子桃奴(桃树上嫩桃干朽不落者,冬月及正月收) 鼠粪(即雄鼠粪也,两头尖者是) 玄胡索肉桂香附五灵脂(以上各炒) 砂仁桃仁(去皮尖,另研)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下。
一方月经不通
只以鼠粪一合,略炒研细,温酒调下,立效。
又方 治妇人血崩不止
苍耳烧存性,好酒调服立止。或调入四物汤中,亦效。

医案
一老妇人年五十三,血崩久不止,诸药不效。予以橡斗、苍耳草根二物烧存性,用四物汤加白芷茅花、干姜煎汤调服,其经血自此而止,再不行矣。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天,谓天真之气降;癸,谓壬癸,水名,故云天癸也。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肾气全盛,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所以谓之月事者,平和之气,常以三旬一见,以像月盈则亏也。若遇经脉行时,最宜谨于将理。将理失宜,似产后一般受病,轻为宿疾,重可死矣。盖被惊则血气错乱,经脉斩然不行,逆于身则为血分痨瘵等疾。若其时劳力,则生虚热,变为疼痛之根。若恚怒则气逆气逆血逆,逆于腰腿,则遇经行时腰腿痛重,过期即安也。逆于头、腹、心、肺、背、胁、手足之间,则遇经行时,其证亦然。若怒极则伤肝,而有眼晕、胁痛呕血、瘰 、疡之病,加之经血渗漏于其间,遂成窍穴淋沥无有已也。
凡此之时,中风病风,感冷则病冷,久而不愈,变证百出,不可言者。所谓犯时微若秋毫,感病重如山岳,可不畏哉!

犀角白芍丹皮枳实各一钱 黄芩橘皮百草霜桔梗各八分 生地一钱 甘草三分
水二升,煎取八合,空腹服下,数剂自愈。又或以茅草根捣汁,浓磨沉香服五钱,并用酽醋贮瓶内,火上炙,热气冲两鼻孔,血自能下降。

马玄台曰∶任冲二脉,奇经八脉之二也。经云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今二脉俱通,月事而下。《灵枢》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又云∶冲脉为血之海。又云∶血海有余。按∶血海之海,虽曰既行而空,至七日后而渐满,如月之盈亏相似。当知血海之有余,以十二经皆然,非特血海之满也,故始得以行耳。

马玄台曰∶经云,女子二七天癸至,天癸者,阴精也。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天癸王冰月事天癸者,非也。男女之精,皆可以天癸称。今王注以女子之天癸为血,则男子之天癸亦为血耶?男女当交媾之时,各有精,而行经之际方有其血,未闻交媾时可以血言也。至云精开裹血,血开裹精者亦非。《灵枢》云∶两神相抟,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者是也。但女子之精,以二七而至,而其月事,亦与此时同其候也。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女子之月水即为天癸,又辨天癸不可以月信名也。

赵养葵曰∶经水如不及期而来者,有火也,宜以六味丸滋水,则火自平矣。如不及期而来多者,本方加海螵蛸柴胡白芍。如半月或十日而来,且绵延不止,此属气虚,用补中汤。如过期而来者,火衰也,本方加艾叶。如迟而色淡者,本方加桂。此其大略也。其间亦有不及期而无火者,有过期而有火者,多寡不同,不可拘于一定。当察脉之迟数,视禀之虚实强弱,但以滋水为主,随证加减。凡紫与黑色者,多属火旺之甚。亦有虚寒而紫黑者,不可不察脉审证。若淡白,则无火明矣。

朱丹溪曰∶经水者,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血为气之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滞则滞。为气之配,因气而行。见有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来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错经妄行者,气之乱也。色淡者,虚而有水混之也。紫者,气之热也。黑者,热甚也。今人见紫黑成块作痛,率指为风冷乘之,用温热剂,祸不旋踵。经云∶亢则害,承乃制。热甚必兼水化,故热则紫,甚则黑也。且妇人性多忿郁,嗜欲倍加,脏腑厥阳之火,无日不有,非热而何?若以风冷,必须外感,即或有之,亦千百而一二也。

经者常也。女子十四岁。任脉通而天癸至。任与冲遂为经脉之海。外循经络。内荣脏腑。气血调和。营运不息。一月之间。冲任溢而行。月事以时下。此常经也。故曰。经贵乎如期。
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不调则病作。甚至而不行。则病更作。昔人谓经至。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至十年。思男子合而不得。亦不调。不调则瘀不去。新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成肿。故云室女忧思想在心。则经闭而痨怯者多。然亦有因脾胃伤损者。不尽可作血凝经闭治也。只宜调养脾胃。脾气旺则能生血而经自通。亦有因饮食停滞致伤脾胃者。宜消食健脾。若经来时。饮冷受寒。或吃酸物。以致凝。血因不流。当以辛温活血行气药通之。此经闭也。精神壮盛。阴血有余。偶感风寒。或食冷物。以致气滞血凝而闭。宜以通气活血药导之。此气滞也。先天不足。或病后产后失于调理。以致真阴亏损。火热煎熬。或阴虚火旺。肝不生血。或堕胎。及产多而亡血。或因久患潮热。盗汗耗血。乃将成痨瘵之候矣。宜以滋阴养血清火药治之。此血枯也。故即血凝之症。当有经闭气滞血枯三项因缘。未可概视。若专用攻伐。恐经不通而血反涸也。至如痛经一症。乃将行经少腹腰腿俱痛。此淤血。当于临经时血热气滞也。宜以通利活血药调之。
经病大端。不过如是。而其详则有可举者。如经水不调。所下淡色似水者。血虚也。宜四物汤加参、 、香附腹痛阿胶、艾。下血色紫而成块者。热从火化而热血凝结也。或离经畜血所致。经水必下多或作痛。宜四物加芩、连、知、柏、白芍。妇人室女月不调。血积坚如石者。受寒也。宜和血通经汤。妇女经不调者。或由诸般气滞也。宜艾附丸经不调先期而来者。血热也。宜四物加芩、连。或凉血调经丸经行先期腰腹发热者。亦血热也。宜凉血丸经水不调。临行时先腹痛者。气滞血实也。宜四物加延胡索、炒枳壳蓬术木香桃仁月行时。口渴。吃水多。心痞。喜呕。不进饮食者。脾病也。宜山栀汤。妇人年二十余。月来不匀。来时先呵欠。腹隐痛。血色紫。食少无力者。弱也。宜黄连白术汤。经来紫黑色。一月二次。或三次。不思饮食。口干而苦。发热者。血热妄行也。宜四君子汤加生地、当归陈皮麦冬白芍木通甘草。经来或不来。腹痛。喜食热物者。气痛也。宜半夏木通汤。经来时。心神不宁。四肢微热虚劳者。曾受惊也。宜菖蒲饮。临经时。或食生冷酸涩。至膀胱小腹疼。腹饱闷者。血偶滞也。宜破结丸。经水后期而行者。血虚有寒也。宜四物加黄 、陈皮。或香附芎归汤。过期太甚。胶艾丸经水过期色淡者。痰也。宜二陈汤加川芎当归。有痰占住血海之地。因而不来。必渐昏。肥人多有之。是痰碍经而不行也。宜星芎丸。经来十数日不止者。血热也。宜止血药中加山栀柴胡经水来而不止者。气虚不能摄血也。宜补气固经丸经水过多不止。平日肥壮。不发热者。体虚寒也。宜姜棕散。
经水过多不止。平日瘦弱。常发热者。由火旺也。宜龟板丸。经来不止血崩者。血溢也。宜必效散。妇人四十九岁。经当止。今每月却行过多。及五旬外。月事比少时更多者。血热血不归经也。宜芩心丸、琥珀丸。妇人室女经闭。疼痛。或成血瘕者。淤积也。宜通经丸经闭。或但不调。血块气痞腹痛者。气血滞也。宜调经汤。或烦热肢疼体痛。口干盗汗嗜卧经不调寒热如疟痰嗽骨蒸者。血虚也。宜逍遥散。不愈。加味逍遥散。瘦弱人经闭者。血气受伤。或生育多也。宜四物加红花桃仁
又瘦人经闭者。或气滞也。宜通经丸调经汤。经壅。身体发虚。四肢无力。潮热骨疼者。内有气块也。宜苍术香附丸经闭腹痛者。内结腹痛也。宜归尾丸经事不来者。血闭也。宜调经琥珀汤经闭不来。或过月者。血不调也。宜红花汤。经行后作痛者。气血虚也。宜八珍汤。妇人室女七情伤感。至于血并。心腹作疼。或连腹痛。或引背膂上下攻刺痛。血瘀作搐。或经不调。一切血气病也。宜延胡索散。有血气发来似刀刮搅肠胃。及心胸刺痛欲绝者。血气冲心也。宜红花散。有游走至腰膂俱痛者。亦血气痛也。宜蓬术散。有上气冲心。变作干血气者。血气久而不行也。宜丝瓜散。有干血痨者。忧思想所致也。宜月红汤。有妇人血黄者。血瘀病也。宜茄子散。其总治经水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及一切气食等症。则惟四制香附丸。或丹参散为主。经病之烦多若此。然而有宜小心者。妇人二三月经不行。宜用验胎法以验之。未可遽用攻伐通利之剂也。如果验之无胎。斯可随症而通之。或至瘦弱身热口干唇颊红色。下午尤甚。或先微寒。乃血枯经闭阴虚发热。将成痨瘵也。宜逍遥散。妇人之病。甚于男子。不益可信哉。
脉法脉经曰。左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厥阴经也。妇人病苦月经不利。腰腹痛肝脉沉之而急。浮之亦然。女人月事不来。时亡时有。得之少时有所坠堕。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宜服大黄朴硝汤。下去经血。针关元泻之。少阴脉弱而微。微则少血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脉来如琴弦。少腹痛。主月不利。孔窍生疮。尺脉来而断续者。月水不利。当患小腹腰痛气滞上攻胸臆也。经不通。绕脐寒疝痛。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故痛。肾脉微涩。为不月。李 曰。浮涩胁伤经不利。浮绝精伤经闭
又曰。经病前后脉软如常。寸关虽调。尺绝痛肠。沉缓下弱。来多要防。微虚不利。间月何妨。浮沉一止。或微迟涩。居经三月。气血不别。三月以上。经闭难当。心脾病发。关伏寸浮。心事不足。左寸沉结。
又曰。肾脉沉微。气虚也。女子崩带。经脉不调
月水不调陈自明曰。妇人月水不调。由风邪乘虚客于胞中。而伤冲任之脉。损手太阳少阴之经。盖冲任之脉皆起胞中。为经血之海。与小肠心为表里。乳汁下为月水。然月水经络之余。苟能调摄得宜。则经以时应矣。刘完素曰。月水不调。则风热伤于经血。故血在内不通。或内受邪热。脾胃虚损。不能饮食。荣卫凝涩。或大肠虚。变为下利。流入关元。致绝子嗣。李杲曰。经不调。右尺脉按之空虚。是气血俱脱大寒症。轻手其脉数疾。举指弦紧或涩。皆阳脱症。阴火亦亡。见热症于口鼻眼。或渴。此皆阴躁阳欲去也。用升阳举经汤。大升浮血气。补命门之下脱也。戴思恭曰。月水前后。或多少。或欲来先病。或来而断续。皆曰不调。和气饮香附五分。经来或不来。皆腹痛。皆血不调也。欲调血先调气。四物加吴萸五分。痛甚。延胡索汤。然又恐感外邪食积。宜详审。和气饮却能兼治。李曰。以期言之。对期者。性和血足易受孕。差一二日不为害。以色言之。心主血。阴从阳。故红为正。虽不对期。而色正者易调。或前后多少。或逾月不至。或一月再至。当归散调经散、单丹参散。经前后痛。通用交加地黄丸七制香附丸万全曰。经不调有三。一脾虚。二冲任损伤。三痰脂凝塞。胃为水谷之海。血气之母也。惟忧愁思虑。心气受伤。则脾气失养。郁结不通。腐化不行。饮食减少。斯有血枯血闭。及血少色淡。过期。或数月一行也。
又脾为血海冲任之系。或嫉怒褊急。以伤肝气。致冲任失守。血气妄行。或血未行而妄合以动其血。或经未断而即合。冲任内伤血海不固。为崩为漏。有一月再行者矣。肥硕之人。膏脂充满。元室之户不开。或痰涎壅滞。血海之波不流。故有过期而经始行。或数月而经一行。及为浊为带为经闭。为无子之病者矣。
月闭陈自明曰。或醉饱入房。或劳役过度。或吐血失血。伤损肝脾。但滋其化源。其经自通。若小便不利头眩腰背痛足寒时痛。久而血结于内。变为 瘕。若血水相并。脾胃虚弱。壅滞不通。变为水肿。若脾气衰弱。不能制水。水浸肌肉。变为肿满。当益津液。大补脾胃。方可保生。张从政曰。月不通者。经曰。胞脉闭也。胞脉者属火。而络于脬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也。茶调散吐之。吐讫。玉烛散三和汤桂苓白术散。量虚实选用。慎勿服峻热药。致变肺痿骨蒸潮热。咳嗽咯脓呕血喘逆。尿涩寝汗不已。渐至脉大形瘦。必不救。李杲曰。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贲。死不治。妇人脾胃久虚。形羸气血衰。致经不行。病中消胃热善食。渐瘦液枯。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为热所烁。肌肉消瘦。时燥渴。血海枯竭。病名血枯经绝。宜泻胃之燥热。补益气血。经自行矣。此症或经适行而有子。子不安。为胎病者有矣。或心包脉洪数。躁作。时见大便秘涩小便虽清不利。而经闭绝。此乃血海干枯。宜调血脉。除包络火邪。而经自行。内经所谓小肠移热于大肠。为 瘕。为沉。脉涩不利。则月事沉滞而不利。故云为 瘕为沉也。或因劳心。心火上炎月事不来。安心和血泻火。经自行矣。故经云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
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故月不来也。
又曰。凡妇女之病。经水适断。俱作少阳治之。伤寒杂病皆同。经云。身有病而有邪。经脉闭也。经脉闭者。尺中不至。胞脉闭者。生化源绝。二者皆血病也。厥阴主之。厥阴病少阳病矣。治法或实作大热。或变成痨。脉有浮中沉之不同。故药有表里和之不一。察其在气在血。定其行阴行阳。使大小得宜。轻重各当。则可万全。此少阳一治不可不知也。朱震亨曰。阴虚经脉久不通。尿涩体痛。四物加苍术牛膝陈皮甘草
又用苍莎丸料加苍耳、酒芍药为丸。就用前药吞下。经候微少。渐渐不通。手足烦疼渐瘦。潮热。脉微数。四物去芎、地、加泽兰三倍、甘草半分。王伦曰。经不行。有由脾胃损伤者。不可便为经闭死血。轻用攻破药。审脾胃如何。若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少食恶食泄泻疼痛。或因误服汗下攻伐药。伤其中气。致血少不行。只宜用白术为君。苓芍为臣。佐以黄 、甘草陈皮麦芽柴胡、芎、归等。脾旺自能生血。而经自行。
又有饮食滞。致损脾胃。亦宜消补脾。若脾胃无病。果有血结。方可行血通经。李 曰。经行时。余血一点未尽。或外被风寒。湿冷暑热。或内伤生冷。七情郁结。为痰为瘀。曰血滞。或经止后。用力太过。入房太甚。及食燥热。以致火动邪盛而精血衰。曰血枯。经后被惊。血气妄行。上逆则从口鼻出。逆于身则水血相搏。变为水肿。恚怒则气血逆于腰腿心腹背胁手足间。重痛。经行则发。过期则止。怒极伤肝。则有眩晕呕血血风疮疡等病。加之经血渗漏于其间。遂成窍穴生疮。淋沥不断。湿热相搏。遂为崩带。血结于内。变为 瘕。凡此变症百出。不过血滞血枯而已。但血滞血枯。俱有虚热。故重则经闭不通。以滞枯分言之。轻则经不调。止言虚与热而已。总而言之。经水不通。不出虚热痰气四症。不调亦相似。则饮食调和。自然血气流通。更有凝滞。然后可用红花当归散紫葳散通经丸、导经丸之类。虚者只用当归散。通后又养血益。使津液流通。若以毒药攻逐。必死。
又曰。经闭腹大。仅一月间便能动作。乃至过期不产。或腹痛。必是虫症。雄砂丸主之。李时珍曰。经闭有有余不足二症。有余者血滞。不足者伤肝。素问云。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郁肝伤。故月来衰少。或不来。治之以乌贼骨芦茹一。此正血闭不足之病也。万全曰。经闭骨蒸潮热。脉虚。用增损八物柴胡汤。热甚。服此不平者。加干姜灰神效。经闭发热咽燥。唇干脉实者。四物凉膈散张介宾曰。血枯血隔本不同。盖隔者阻隔。枯者枯竭。阻隔者邪气隔滞。血有所逆也。枯竭者冲任亏败。源断其流也。凡妇女病损。至旬月半载之间。未有不经闭者。正因阴竭所以血枯。枯之为义。无血而然。故或羸弱。或困倦。或咳嗽。或血热。或饮食减少。或亡血失血。及一切无胀无痛无阻无隔。而经有久不至者。皆血枯经闭之候。欲其不枯。无如养荣。欲以通之。无如充之。(此诚要义)但使血行。则经脉自至。乃医者不论有滞无滞。多兼开导之药。其有甚者。则专以桃仁红花之类通利为事。岂知血滞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乎。是宜知之矣。
经血暴下成无己曰。妇人年及五十以上。经血暴下者。妇人经血终于七七之数。数外暴下。内经曰。火主暴速。亦因暴喜暴怒忧结惊恐之致。切不可作冷病治。用峻热药。必死。止可用黄连解毒汤。以清于上。更用莲壳灰、棕灰以渗于下。然后用四物加延胡索散凉血和经之药是也。
来止腹痛 张从政曰。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或伤手太阳阴经。用温经汤桂枝桃仁汤。若忧思气郁而血滞。桂枝桃仁汤地黄通经丸。若血结成块。万病丸。刘完素曰。气冲经脉月事频并。脐下痛芍药六合汤。若经欲来。脐腹绞痛。八物汤朱震亨曰。经候过而作痛者。乃虚中有热也。经将来作疼者。血实也。四物加桃仁黄连香附。临行腰疼腹痛。乃郁滞有瘀血。四物加红花桃仁蓬术延胡木香香附发热黄芩柴胡。紫色成块者热也。四物加黄连柴胡。经行微少。或胀或疼。四肢痛。四物加延胡、没药白芷为末。淡醋汤下。经不调。心腹疼痛。只用芎、归二味。名君臣散。经欲行。脐腹绞痛。四物加延胡、槟榔苦楝木香减半。
又曰。月候不调之中。有兼疼痛者。或常时痛。或经前痛。血积也。或经后痛。血虚也。有兼发热者。或常时热积也。或经来时热。血虚有热也。王肯堂曰。仲景治带下月水不利小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此散乃破坚下血之剂。观此则经不及期。有因瘀血者矣。前论所未及也。然欲知瘀血小腹满痛为凭。
又曰。经水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或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荣血之灌溉。血气不足。经候欲行。身体先痛也。张介宾曰。凡经期气逆作痛。全滞而不虚者。顺气。宜调经饮。甚者。排气饮。气血俱滞。失笑散。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或平日不慎寒凉。致凝聚作痛。而无虚者。祛寒。宜调经饮加姜、桂、吴萸。或和胃饮。若血热血燥。滞涩不行作痛。加味四物汤。或保阴煎续断、加减。以上诸症。但察其有滞无虚。方是真实。若兼虚不得任行克伐。若痛在经后。多由血虚八珍汤。然必察其寒热虚实以为佐使。自效。其有余滞未行者。决津煎最妙。若但遇经期。则必作痛。或食则呕吐。肢体困倦。或兼寒热。是必素禀不足。八珍汤。虚而寒甚者。理阴煎渐加培补。久必愈。有因带浊多而虚痛者。大营煎。随寒热加佐使主之。
血色痛块朱震亨曰。经水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也。血为气配。其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气之滞也。来后作痛。气血俱虚也。色淡亦虚也。错经妄行气乱也。紫者气热也。黑者热甚也。人但见紫黑痛块。率为风冷。而用温热。必败。夫热甚者必兼水化。所以热则紫。甚则黑也。李 曰。色紫风也。黑者热甚也。淡白虚也。或挟痰停水混之也。如烟尘水。如屋漏水。如豆汁。或带黄混浊模糊者。湿痰也。成块作片。色不变。气滞也。或风冷乘之也。色紫黑。血热也。大概紫者。四物加白芷、荆、防。黑者。四物加香附、芩、连。淡白者。古芎归汤加参、 、白芍香附。有痰。二陈加芎、归。如烟尘。二陈加秦艽、防风苍术。如豆汁。四物加芩连。成块。四物加香附延胡陈皮枳壳。通用琥珀调经丸
热入血室 李杲曰。昼则明了。夜则谵语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不治自愈。甚则四顺饮子桃仁承气汤。症相似。当不妨用之。罗天益曰。热入血室而成结胸。由邪气传入经络。与主气相搏。上下流行。遇经适来适断。邪乘虚入于血室。血为邪迫入于肝经。肝受邪。则谵语见鬼。复入膻中。则血结于胸。何则。妇人平日水养木。血养肝。未孕为月水。既孕则养胎。既产则为乳。皆血也。今邪逐血。并归于肝经。聚于膻中。结于乳下。故手触之则痛。非药可及。故当刺期门也。李 曰。妇女伤寒寒热经水适断者。亦名热入血室。其血必结而不行。小柴胡汤。或黄龙汤。加丹皮、桃仁。妇人此症最多。切忌汗下。若见喜忘如狂。腹满泉清。当以淋血法治之。
又不可拘于不下也。男女均有此。男由阳明而传。女人则随经而入。武之望曰。邪入血分。则发在暮。且谵语胃经者多。恐误犯之。故仲景云。无犯胃气也。
又曰。凡经行后似谵语。便是热入血室
又曰。经水适来适断。或有往来寒热者。先服小柴胡以去其寒热。后以四物汤和之。
又曰。潮热有时为内伤为虚。无时为外感为实。虚者大温经汤。热者四物加芩连。骨蒸大胡连丸。五心潮者四物加黄连胡黄连。经前潮热血虚有滞。逍遥散加丹皮、桃仁延胡。经后潮热血虚有热。逍遥散柴胡加生地、地骨皮。此方加减。为退热圣药。
室女寡妇师尼 李 曰。女子十四月至。必近二十方可配。阴气不易成也。或恣食咸酸热燥。致气血上壅不通。红花当归散大黄膏紫葳散。如逾年未下。或年未及而思男。思伤心血。火炎脾亏。肺烁肾枯。而血闭成痨者难治。四物加柴、芩。逍遥散加芩、连、山栀。以养血凉血。降火柏子仁丸亦妙。因怒逆者。四制香附丸黄芩、生地。因惊者。抱胆丸
又曰。寡妇郁闷百端。或想夫。或门户不支。或望子孙。心火频炽。加之饮食浓味。遂成痰火。其症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自汗肝脉弦长。当抑肝之阴气柴胡抑肝汤抑阴地黄丸越鞠丸。贫苦食淡者。四制香附丸。每日上午。神思昏愦。怕见明处。恶闻人声。至午后方可。及头昏腹痛惊惕。稍涉劳动。及经来时尤剧。此不得遂志也。宜清神养荣四物汤。加人参茯神陈皮柴胡羌活甘草香附万全曰。愆期未嫁之女。偏房失宠之外家。寡居之妇。庵院之尼。欲动不能遂。感愤不得言。多有经闭之疾。含羞强忍。不欲人知。致成痨瘵难治者。宜四制香附丸参术大补丸。攻补兼行。庶几可瘳。此七情之变。难以法治者也。张介宾曰。张氏云。室女月不行。切不可用青蒿凉药。医家多以室女血热。故以凉药解之。殊不知血得热则行。冷则凝。不可不知。若经微少。渐渐不通。手足骨肉烦疼。日渐羸瘦。渐生痨热。其脉微数。此由阴虚血弱。阳往乘之。少水不能灭盛火。火逼水涸。耗亡津液。治当养血益。毋以毒药通之。宜柏子仁丸泽兰汤罗天益曰。宋褚澄疗师尼寡妇。别制方者。盖有谓也。此二种寡居。独阴无阳。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阴阳交争。乍寒乍热。全类温疟。久则为痨瘵也。武之望曰。师尼寡妇之痨。专主肝经。以相火寄于肝也。男女之欲。皆从此出。观天地之气始于春。则知欲火之动亦由于肝也。鸟兽孳尾亦然。故治此者。当以柴胡汤为法。

素问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盖天癸者.女子之精.月事者.女子之血.谓血为月事者.以事应月也.谓血为月经者.以月为常也.后人谓先期而至者为热.后期而至者为寒.其实先期有虚实.后期亦有虚实.故先不可偏用寒.后不可偏用热.而况有先后不定.通闭无常者乎.况有避年居季.逆行暗行.盛胎漏胎者乎.然则就形色而诊者.是或一道也.诊之之法.诸书以为根据期消长为安.血红不结为正.来去失时为弱.色杂而凝为病.浓而多者血盛.淡而少者血衰.赤而紫者属热.淡而红者属虚.陷经漏下.黑不解者.治用胶姜.以其下寒也.行经暴下.血去多者.则为夺血.以其中虚也.鲜紫而成块成条者.多由血热.黑败而或散或抟者.必属虚寒.成块者气之滞.疼痛者血之凝.行后作痛者为虚.将行作痛者为实.非时血下.淋沥不止者.谓之漏下.忽然暴下.倾注不断者.谓之崩中.至若如屋漏水.如豆汁水者.前人谓其病气实.而属于湿.吾直以为形气虚.而感于寒.然必参之脉证.合之形容.以辨其虚实.而判其寒热焉.若夫五崩之诊.王氏脉经以为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绛津.黄崩者形如烂瓜.青崩者形如蓝色.黑崩者形如 血.释之者曰.五色带下.伤肝则青如泥色.伤心则赤如红津.伤肺则白如鼻涕.伤脾则黄如烂瓜.伤肾则黑如 血.五色各应五脏五脏俱虚.五色并下.是皆血之为病也.愚谓带之为病属乎任.经之为病属乎冲.而经色之分.又当以红紫辨寒热.浓淡分虚实.鲜败分新久.六法合观.则红紫浓淡鲜败之变.皆可交推以解.而其寒热虚实新久之变.亦可错综而知.第色虽属望.而理不容观.其将因问而得欤.医为司命.尚其毋忽.

人身之病四百有四,妇人之证与男子无殊,其所异者,惟月经、孕育、胎前产后、崩淋、带下乳痈阴疮诸病,为闺房隐曲。孙真人所谓,妇人之病,治疗倍难于男子者此也。
《经》曰∶冲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渗灌诸阳,下入于足,为十二经络之海。其出入皆少阴经以行,故为血海。然冲、任、督三者,一源而三歧也。冲自少腹后脐两旁而上行,循腹以任于前,为阴脉之总。任督脉起自少腹循背,以督于后,为阳脉之都纲。
冲为血海,诸经朝分,男子则运而行之,女子则停而止之。营运者,无而不满动也。停止者,有而能满静也。不满者以时而溢谓之信,男子以气运,故阳气应日而一举,女子以血满,故阴血应月而一下。
冲、任二脉,奇经八脉之二也。《经》云∶冲为血海,作主胞胎,一脉也。通于任而下,既行而空,至七日后而渐满,如月之盈亏相似,当知血海之有余,以十二经皆然,非特血海之满也。故始得以行耳。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故曰∶阴脉之海。任者,妊也。此人生养之始,故曰∶任脉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颠,循额至鼻,柱督之为言都也,是为阳脉之大纲也。故云∶阳脉之海任脉主任一身之阴血太冲阳明,为血之海,故谷气盛则血海满,而月事以时下也。
妇人月水,本于四经,二者冲任,二者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令有子小肠经属腑主表为阳,少阴经为藏,主里属,此二经在上为乳汁,在下为月水。(惟鸟兽无天癸而成胎,盖鸟兽惟知饮食交媾,故运精血往来,独聚于尾闾也。)
《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天谓天真之气,癸为壬癸之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女子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气降,故曰天癸。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不失其期,故曰月信。然名天癸者,以比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畜极而生,故谓阴精天癸王冰月事天癸者非也。
男女之精,皆可以天癸称,若以女子之血为天癸,则男子之天癸亦为血耶!男女交媾之时各有精,而行经之际,方有其血,未闻交媾时可以血言也。但女子之精二七而至,其月事亦与此时同候也。
男子为阳,阳中有阴中之数八,故一八而阳精升,二八而阳精溢。女子为阴中有阳,阳中之数七,故一七而阴精升,二七而血溢,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东垣谓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心脾平和,则经候如常。
苟或七情内伤六淫内侵,饮食失节,起居不时,脾胃虚损心火妄动,则月经不调矣。夫血生于脾土,故云脾统血
血病当用甘温之药,以助阳气,而生阴血也。
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故虽心主血肝藏血,实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自生矣。凡经行之际,禁用苦寒之药,饮食亦然,凡女子天癸未至之前为病,多从心脾,天癸既至之后,多从肝肾。
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谷气入胃,其清纯津液之气归于心,入于脉,变赤而为血,血有余则注于冲任而为经水经水阴水也。阴必从阳,故其色赤,禀火之色也。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男子媾精,阴阳和合而成孕,则其血皆移于胎矣,既产。则胃中清纯津液之气,归于肺,朝于脉,流入乳房,变白为乳,是禀肺金之色也。若不自哺,则阳明之窍不通,胃中津液仍归于脉,变赤而腹为月水矣。
夫男女各有精,凡房劳不节,皆能大伤精气,故曰精枯杀人。奈世人所论,独重男子,不知书云。女子嗜欲过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况产蓐带下,三十六病,损气伤血,挟症多端,故女人尤宜清心节欲,便是调经却病之第一。

先天天癸始父母,后天精血水谷生,女子二七天癸至,任通冲盛月事行。
【注】先天天癸,谓肾间之动气,乃禀自父母,资其始也;后天精血,谓水谷之所化,得之形成之后,资其生也。经曰女子一七而肾气盛,谓肾间动气盛也。二七而天癸至,谓先天癸水中之动气,至于女子胞中也。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皆起于胞中,所以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也。

月经三旬时一下,两月并月居经,一年一至为避年,一生不至孕暗经
【注】女子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经三旬一下与之相符,故又谓之月水月信也,女子月经一月一行者,其常也。或先或后,乃其病也。然亦有两月一行,谓之并月者;有三月一行,谓之居经者;有一年一行,谓之避年;有一生不行而依然能孕育,谓之暗经者。此所禀之不同,而亦非病,不须治也。

经期吐血衄血,上溢妄行曰逆经。受孕行经垢胎,受孕下血漏胎名。
【注】妇女月经一月一下,此其常也。若经行而吐血衄血,上溢妄行者,是谓逆经
有受孕之后,月月行经产子者,是谓垢胎。有受孕数月,其血忽下而胎不陨者,是谓漏胎。此皆月经之异乎常者也。

经者常也.月行有常度.经水有常期.其愆乎常者.皆病也.方书以趱前为热.退后为寒.此说亦难尽信.要之.察其色总以红为正.其变为紫黑者.热也.黄如米泔者.湿也.浅淡红白者.虚也.或成块而紫黑.色黯者.寒凝也.成块而紫黑.色明者.热结也.将行而腹痛拒按者.气滞血凝也.既行而腹痛喜按者.气虚血少也.经前发热者.为血热.经后发热者.为血虚腹胀者.为气滞腹痛者.为血滞.泄泻者.是脾虚.溏泻者.是寒湿.凡逆行上溢而吐衄.错行下流而暴崩.皆属血热妄行.而亦有络脉伤损.瘀积肝旺所致.若经水过多者.色淡为虚.色深为热.或兼赤白带而下者.臭者为湿热.腥者为寒湿
血枯与经逆者.并用益母胜金丹加牛膝主之.经阻溺窍者.调经饮泽兰汤主之.经水紫黑者.生地四物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淡红者.八珍汤主之.黄如米泔者.六君子汤加苡仁扁豆.寒凝成块者.四物汤加桂心、牛膝.热结成块者.生地四物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气血凝滞而作痛胀者.调经饮或四物汤加延胡香附木香气虚血少.而或痛或热者.四物汤加人参白术泄泻溏利者.六君子汤主之.血热而上下妄行者.四物汤加丹皮阿胶黄芩、黑山栀.络脉伤而妄行者.或喜怒.或过劳.八珍汤主之.瘀血积血不归经独圣丸主之.肝火旺不能藏血者.逍遥散主之.其兼赤白带者.五苓散加减治之.

在青春期前,卵巢激素的分泌量虽然不大,但由于下丘脑gnrh神经元对卵巢激素反馈抑制作用的敏感性较高,而且gnrh神经元尚未发育成熟,所以gnrh的分泌很少,腺垂体fsh与lh分泌以及卵巢的功能也相应处于低水平状态。至青春期,下丘脑gnrh神经元发育成熟,对卵巢激素的反馈抑制作用的敏感性也明显降低,gnrh的分泌增加,fsh和lh分泌也之时差加,卵巢功能开始活跃,呈现周期性变化,表现为卵泡的生长发育、排卵与黄体形成,周而复始,在卵巢甾体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响睛,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流血现象,称为月经(menstruation),所以女性生殖周期称为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哺乳动物也有类似周期,称为动性周期。
卵巢与子宫的周期性变化,是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下完成的。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是月经周期形成的基础。习惯上将卵巢周期分为卵泡期与黄体期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