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吐衄

( jingxingtuniu )

别名: 倒经 , 代偿性月经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逆经

中医

简介:
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出现吐血衄血,并伴有经量减少或不行为主要表现的月经期疾病
病机:
多因血热冲气上逆灼伤血络所致。
类证:
1鼻衄:鼻中出血不具备随月经周期呈现规律性的特点。
2.吐血吐血不具备随月经周期呈现规律性的特点。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肝郁化火证:经期行经发生吐血衄血,血量较多、色鲜红,口苦烦热月经先期而量少或月经不行,或两胁灼痛,尿黄便结,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疏肝清热泻火。清肝引经汤加减。
2.胃热炽盛证:经期行经前出现吐血,量多色紫红,经行先期、量少色鲜红,甚则闭而不行,唇红口干牙龈肿痛口臭便闭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清胃止血清胃散加大黄、黄柏
3.肺肾阴虚证经期行经前出现鼻衄吐血,量少色红,头晕耳鸣,两颧潮红,潮热咳嗽,口燥咽干月经多先期、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止血。顺经汤加减。
单方验方
(1)红花10g、生地12g、童便1杯,前2味煎水,兑童便服,1剂/日。
(2)生栀子10g、生藕节15g、鲜卷柏20g,1剂/日,煎服2次。
针灸:
针灸疗法:火盛者,针行间尺泽中脘血海,用泻法;阴虚者,针太渊太溪孔最,用平泻平补法
敷贴疗法:黄柏丹皮郁金山栀各15g,大蒜适量,共捣烂作饼状,敷双侧涌泉穴及神阙穴。适用于实热证

“经行吐衄” 相关论述

每值经前或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衄血者,称“经行吐衄”,又称“倒经”、“逆经”。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代偿性月经
[病因病机]
发病机理主要为火热上炎,值月经期冲脉气盛上逆,损伤阳络发生吐血衄血经血上行由口鼻而出,必致下注冲任者少,甚或全无,故经行吐衄时,月经量减少,甚或无月经
一、阴虚肺燥
素体阴虚,或大病久病,耗损精血阴虚内热,或忧思不解,念在心,心火偏亢,经期冲脉气盛,气火上逆,灼肺伤津,损伤肺络,发为经行吐衄
二、肝经郁火
素性抑郁,忿怒伤肝,肝郁化火,经期冲脉气盛,气火上逆,肝脉人颃,气火循经上犯,损伤阳络,发为经行吐衄
[辨证论治]
本病有虚证实证之不同,治疗以清降逆火、引血下行为大法,或滋阴降火,或清泄肝火
一、阴虚肺燥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少,色鲜红,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潮热干咳咽干口渴,月经量少,或无月经颧赤唇红,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忧思念,心火偏亢,经期冲脉气盛,冲气心火上逆,灼肺伤津,损伤肺络,以致经前期吐血衄血,量少,色鲜红;阴虚精血耗伤,髓海失养,故头晕耳鸣阴虚内热,故手足心热虚热上浮,故颧赤唇红;虚热灼肺伤津,肃降失职,故咽干口渴,潮热干咳阴虚精血亏少,冲任空虚,故月经量少或五月经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也为阴虚肺燥之征。
治疗法则:滋阴润肺,降火止血
方药举例:顺经汤(《傅青主女科》)加知母麦冬旱莲草
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芥穗、丹皮
方中沙参麦冬养阴润肺;熟地白芍当归养血调经知母丹皮旱莲草、黑芥穗滋阴降火凉血止血茯苓健脾益肺。全方使阴液足而虚火清,肺燥除则吐衄自止。
二、肝经郁火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较多,色深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经量减少,甚或无月经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经郁火,伏于冲任,经前或经期冲气偏盛,冲气肝火循经上逆,肝脉过颃,损伤阳络,故经行吐血衄血,色深红,量较多;经不下行而由口鼻溢出,冲任气血因而不足,血海满溢不多甚或无血可下,故经量减少或无月经肝气郁结,故烦躁易怒,两胁胀痛;郁火上扰清窍,故头晕目眩;肝与胆相表里肝火盛则胆也热盛,胆热液泄,故口苦咽干;火热伤津,则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也为郁火之征。
治疗法则:疏肝泻火,降逆止血
方药举例:丹栀逍遥散牛膝代赭石、黑芥穗。

三黄四物汤犀角地黄汤
27。经前吐衄为热壅,三黄四物大芩连,经后吐衄仍有热,犀角地黄芍牡丹。
【注】经前吐血衄血,乃内热壅迫其血,宜用三黄四物汤泻之,其方即四物汤加大黄黄芩黄连。经后吐血衄血,虽仍有热,亦不宜泻,但当用犀角地黄汤清之,其方即犀角生地黄赤芍药,牡丹
皮也。

三黄四物汤犀角地黄汤
经前吐衄为热壅,三黄四物大芩连;经后吐衄仍有热,犀角地黄芍牡丹。
【注】经前吐血衄血,乃内热壅迫其血,宜用三黄四物汤泻之,其方即四物汤加大黄黄芩黄连。经后吐血衄血,虽仍有热,亦不宜泻,但当用犀角地黄汤清之,其方即犀角生地黄赤芍药牡丹皮也。

月经前后行经期间出现鼻衄吐血,甚至月经不行而出现周期性的鼻衄,称为“经行吐衄”。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素体阴虚阳盛,或饮食失节,或七情所伤,五志化火等因素,使气逆血热,冲任受扰而致。
一、肝经郁火 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郁化火,扰乱冲任,冲气上逆,迫血上行,发而为病。
二、阴虚肺燥 素体阴虚阳盛,虚火内炽,灼经动络,血为火迫,发而为病。或近食燥烈,冲任蕴热,火随血动,灼肺伤阴血络受损,发为本病。
【辩证施治】
由于本病的基本病机气逆血热,故临证当本着“逆者平之”、“热者清之”的原则,降逆清热,引血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