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经

参考:代偿性月经 , 经行吐衄

“倒经” 相关论述

又叫“经行吐衄”。指在月经过期中(或行经前后)出现过期性吐血衄血的病症。因发病与月经过期有关,又常引起月经量少或闭经,故称“倒经”,或称“逆经”。本病多由肝气逆上,肝经郁火阴虚肺燥而致。

病证名。指经血上逆。单南山《胎产证治录》:“有行经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者,是谓倒经。”详逆经条。

经行之际,适遇痧发,经阻逆行,或鼻红,或吐红,肚腹肿胀,卧床不能转侧者是也。肚腹不痛,亦为暗痧。若痧毒攻坏脏腑者不治。
【治验】
一沈弘先内人,经期发热,鼻血如注,昏迷沉重、肚腹作胀。延余诊之,脉伏。余曰∶“兼痧而经逆者也”。弘先善放痧,刺腿弯二针,出紫黑毒血,不愈。余用桃仁红花独活细辛山楂香附青皮加童便饮之,经行调理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