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后期

( yuejinghouqi )

别名: 月经稀发

中医

简介:
以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以上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疾病
病机:
月经后期多因肾虚血虚、冲任不足,或血寒气滞、痰湿阻滞冲任等所致。
类证:
1.绝经前后诸症:发病年龄在45~52岁左右,月经延后渐至闭经,或月经周期先后不定,有烘热汗出,易激动等症。
2.闭经:连续3个月以上未行经。3.胎漏:早孕后45~50天,出现阴道下血,尿妊免试验阳性,b超检查可见妊囊。
治疗:
辨证论治
1.胞宫寒滞证:月经周期延后,色暗量少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暖宫散寒。温经汤加蒲黄五灵脂等。
2.胞宫虚寒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暗,质稀如屋漏水,腹痛绵绵,喜按喜暖,腰脊酸冷,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温经暖宫调经,大营煎加减。
3.肝血亏虚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无华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养血调经人参养营汤加减。
4.肝郁气滞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暗或夹有小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疏肝理气。加味乌药汤加当归川芎等。
5.痰湿凝结胞宫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多少不一,色淡而粘稠,形体肥胖,胸闷脘胀,恶心欲呕,舌苔白腻,脉濡或滑。祛痰燥湿苍附导痰丸当归川芎泽兰木香等。

“月经后期” 相关论述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错后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经迟”。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
[病因病机]
主要发病机理是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常见的分型有肾虚血虚血寒气滞和痰湿。
一、肾虚
先天气不足,或不节房事,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肾虚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二、血虚
数伤于血,或产多乳众,病后体虚,饮食减少,化源不足,营血衰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三、血寒
(一)虚寒
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内寒脏腑失于温养生化失期,气虚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二)实寒
经产之时,感受寒邪,或过服寒凉,寒邪搏于冲任,血为寒凝,胞脉不畅,血行迟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四、气滞
素性抑郁,情志不遂,气不宣达,血为气滞,冲任不畅,气血运行迟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五、痰湿
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劳逸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湿下注冲任,壅滞胞脉,气血运行缓慢,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辨证论治]
月经错后、经期基本正常为辨证要点。治疗辨明虚实虚证治以温经养血,实证治以活血行滞。
一、肾虚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虚精血亏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经行错后,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腰为肾之外府,肾虚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肾气虚,水失气化湿浊下注,带脉失约,故带下清稀;肾主黑,肾虚则肾色上泛,故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举例: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
方中人参、山药杜仲肾气以固命门山茱萸枸杞子补肾填精而生血;当归熟地养血益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养血调经之效。
月经量少者,酌加紫河车肉苁蓉丹参精血行经带下量多者,酌加鹿角霜金樱子芡实固涩止带;若月经错后过久者,酌加肉桂牛膝以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二、血虚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营血虚少,冲任不能按时通盛,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故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质稀;血虚胞脉失养,故小腹空痛;血虚上不荣清窍,故头晕眼花;血虚外不荣肌肤,故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血虚内不养心,故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也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方药举例: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肉桂黄芪五味子远志陈皮生姜大枣
月经过少者,去五味子,酌加丹参鸡血藤;若经行小腹隐隐作痛者,重用白芍,酌加阿胶香附
三、血寒
(一)虚寒证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热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眦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脏腑虚寒,气血生化不足,气虚血少,冲任不能按时通盛,血海满溢延迟,故月经推迟而至,量少,色淡,质稀;胞中虚寒,胞脉失于温养,故经行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阳虚气不足,外府失养,故腰酸无力;阳气不布,故面光色白;膀胱虚寒,失于温煦,故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为虚寒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方药举例:大营煎(《景岳全书》)。
当归熟地枸杞子炙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方中肉桂温经扶阳,通行血脉熟地当归枸杞子杜仲补肾填精养血;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全方共奏温经扶阳,养血调经之效。
若经行小腹痛者,酌加巴戟天小茴香香附;虚甚者,加人参
(二)实寒证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证候分析:寒邪客于冲任,血为寒凝,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期满溢,故月经推迟而至,量少;寒凝血滞,故经色紫黯有块;寒邪客于胞中,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小腹冷痛,得热后气血稍通,故小腹痛减;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得外达,故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也为实寒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人参当归川芎白芍肉桂莪术丹皮甘草牛膝
方中肉桂温经散寒,通脉调经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人参甘温补气,且肉桂通阳散寒;莪术丹皮牛膝活血祛瘀,助当归川芎通行血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效。
经行腹痛者,加小茴香香附延胡索以散寒滞止痛;月经过少者,酌加丹参益母草鸡血藤养血活血调经
四、气滞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象正常,脉弦。
证候分析:血为气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月经错后,量少;气滞血瘀,故经色黯红,或有小血块;气机不畅,经脉壅滞,故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脉弦也为气滞之征。
治疗法则: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乌药汤(《兰室秘藏》)。
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
方中乌药理气行滞,香附理气调经木香行气止痛,当归活血行滞调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行气活血调经之效。
若小腹胀痛甚者,酌加莪术延胡索乳房胀痛明显者,酌加柴胡、川栋子、王不留行月经过少者,酌加鸡血藤川芎丹参
五、痰湿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粘,头晕体胖,心悸气短,脘闷恶心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痰湿内盛,滞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故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粘;痰湿停于心下,气机升降失常,故头晕心悸气短,脘闷恶心:痰湿流注下焦,损伤带脉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也为痰湿之征。
治疗法则: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芎归二陈汤(《丹溪心法》)。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川芎当归
方中半夏陈皮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茯苓生姜渗湿化痰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全方使痰湿除,经脉无阻,其经自调。
脾虚食少,神倦乏力者,酌加人参白术;脘闷呕恶者,酌加砂仁枳壳白带量多者,酌加苍术车前子


病证名。出《女科秘要》卷三。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经来如屋漏水,头昏暗,小腹作痛,更兼白带,咽中臭如鱼腥,恶心吐逆。先用理经四物汤,次服内补当归丸,下月疾愈。
理经四物汤
川芎(三) 川归(七,酒洗) 白芍(七) 生地(八) 黄芩(七) 白术(八) 柴胡(五) 香附(一钱) 玄胡(一钱) 三棱(七,醋炒)
水一盅,煎七分。
内补当归丸
续断(八) 阿胶(一,炒) 甘草(四钱) 川芎(七钱) 干姜(五钱,炙) 白芷(六钱) 白芍(一钱二,酒炒) 熟地(五钱) 蒲黄(一钱) 浓朴(八分,姜汁炒)吴茱萸(七钱) 附子泡 白茯苓(八钱) 肉苁蓉(八钱,酒洗)
上或各一两,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八十丸。

妇人以血为主,惟能谨于调护,则气血周流月水自然如期,若阴不足月经退后一月,忽迟一月,则其形色不鲜,或涩滞而少,其脏气恶寒喜暖,宜服正经养血汤
正经养血汤
白芍(酒炒) 当归(酒洗) 茯苓白术(蜜炙黄) 阿胶蛤粉炒,各一钱) 五味子川椒(炒) 甘草(蜜炙,各二钱) 半夏(姜汁制) 人参(各七分)柴胡(八分) 姜(三片)
水煎,食前服。如五心烦热日晡发热,加胡黄连五分,不思饮食,加神曲麦芽(炒)各五分;头痛,加川芎七分。

其症经来如屋漏水.头昏目眩.小腹作痛.更兼白带.咽中如鱼腥.恶心吐逆.先用理经四次月即愈.
理经四物汤
川芎 川归 白芍 生地 白术柴胡香附元胡索(各一钱) 黄芩三棱(各八分) 水
内补当归丸
川断阿胶白芷苁蓉蒲黄(炒黑) 浓朴 吴茱萸附子当归茯苓(各一两) 川芎干姜(各五钱) 熟地(一两五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白汤下.八十丸.

月经较以往恒定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至四、五十日一潮,连续三个周期以上者,称“月经后期”。若偶尔延后三、五天而无其它明显不适者,不作病论。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外邪侵袭,饮食失调,情志所伤,产乳过多及正气不足等因素,使血海空虚,冲任不充或气血不畅,冲任受阻而致。
一、血寒 经行产后,过食生冷;或冒雨涉水,外感寒邪,以至寒凝血滞,冲任受阻,发为月经后期
二、肾阳亏虚 肾阴素虚,或房劳多产,耗伤肾气,或久病虚弱,以至精血不充,阳虚内寒,冲任不畅,发为月经后期
三、血虚 体虚久病,或产乳过多,营血耗伤;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化源不足,血海空虚,发为月经后期
四、气滞 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冲任受阻,发为月经后期
五、痰阻 多食肥甘、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阻冲任,经隧不利,发为月经后期
【辩证施治】
临证当结合月经的量、色、质及全身情况,辩清虚实。一般月经量少,色黯,小腹冷痛拒按为寒实;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冷痛,喜暖喜按,腰膝酸软,为肾虚;量少,色淡,质稀薄为血虚;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而痛为气滞;色淡而粘,挟带而下为痰阻。临床治疗应根据虚实的不同分别施以补、泻之法。或益气补血,或温经散寒,或行气开郁,或祛痰行滞。
一、血寒
主证」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
病机」 寒凝血滞,冲任受阻。
「治法」 温经散寒,养血行瘀
「方药」 温经汤(《金匮要略》)加减。
吴茱萸 当归 白芍 川芎 人参 桂枝 阿胶 生姜 甘草 艾叶 乌药
本方为温经汤(去牡丹皮半夏麦冬,加艾叶、乌药[xb]——站长增加[/xb])。
方中吴茱萸桂枝、艾叶温经散寒;当归芍药阿胶补血养肝;川芎活血行瘀人参益气乌药暖肝散寒;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生姜、甘温中和胃。
若畏寒肢冷,加附子;若腹痛较甚而时下血块者,加炒蒲黄五灵脂
二、肾阳亏虚
主证」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小腹隐痛,喜热喜按,伴见一组肾阳虚⒁之症。
病机」 阳虚内寒,冲任不畅。
「治法」 温阳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 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味。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 鹿角胶 菟丝子 杜仲 当归 肉桂 制附子 台乌 小茴
本方为右归丸台乌、小茴。
方中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山药滋肾填精;熟地当归养血调血;台乌、小茴调气温经。诸药合用,共凑温阳补肾,养血调经之功。
三、血虚
主证」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或少腹y痛,伴见一组血虚⑹之症。
病机」 营血不足,冲任亏虚。
「治法」 健脾益气补血调经
「方药」 归脾汤(《济生方》)加味。
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甘草 当归 远志 山茱萸 菟丝子
本方为归脾汤加山茱萸菟丝子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养阴血茯神远志枣仁养心安神山茱萸菟丝子滋肝肾、益精血木香理气醒脾,使滋补而不滞腻。
若兼见一组阴虚⑺之症,酌加旱莲草地骨皮女贞子等滋阴清热之品。
四、气滞
主证」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少腹胀痛,伴见一组肝气郁滞⑼之症。
病机」 气滞血郁,冲任受阻。
「治法」 理气行血,疏郁调经
「方药」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味。
陈皮 柴胡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 甘草 玄胡 乌药
本方为柴胡疏肝散加玄胡、乌药
方中柴胡香附枳壳疏肝理气陈皮乌药理气行滞;川芎活血祛瘀;玄胡活血止痛;白芍甘草平肝缓急。
若见心烦口苦,苔黄,脉弦数者,此为气郁化火之象,酌加丹皮、栀子等清热凉血之品;若月经量多,腹痛拒按者,酌加益母草地榆炭、蒲黄炭。
五、痰阻
主证」 素体痰盛,月经后期,色淡而粘,挟带而下,胸脘胀闷,食少神疲。苔腻,脉滑。
病机」 痰阻冲任,经遂不利。
「治法」 化痰行滞,健脾调经
「方药」 启宫丸(《医方集解》)加味。
川芎 白术 半夏曲 香附 茯苓 神曲 橘红 甘草 苍术 远志
本方为启宫丸加苍术远志
方中橘红半夏曲白术苍术燥湿祛痰;远志祛痰宁神;香附神曲理气行滞;川芎活血调经茯苓甘草祛湿和中。
经期愆延日久,甚或数月一行,量少者,酌加淫羊藿仙茅牛膝红花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