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

( Táo Huā )

桃花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利水;活血化瘀。主水肿脚气痰饮;利水通便;砂石淋;便秘闭经癫狂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3-6g;或研末,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性味:
苦;平
归经:
心;肝;大肠经
各家论述:
1.《别录》:主除水气,破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虫
2.《唐本草》:主下恶气,消肿满,利大小肠
3.《纲目》:利宿水痰饮滞。治风狂。
4.《本草汇言》:破妇人血闭血瘕血风癫狂
5.《岭南采药录》:带蒂入药,能凉血解毒痘疹通用之。
6.《纲目》:桃花,性走泄下降,利大肠甚快,用以治气实人病水饮肿满,滞、大小便闭塞者,则有功无害,若久服即耗人阴血,损元气。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化学成分:
桃花山柰素-3-鼠李糖甙(kaempferol-3-rhamnoside),槲皮甙(quercitrin),蔷薇甙(multiflorin)a、b,野蔷薇甙(multinoside)a及绿原酸,紫云英甙(astragalin),蜡梅甙(meratin),山柰素-3-双葡萄糖甙(kaempferol-3-β-d-glucopyranosido-β-d-glucopyranoside),桃皮素(persicogenin),柚皮素(naringenin),香橙素(aromadendrine),橙皮素(hesperetin),桃皮素-5-β-d-吡喃葡萄糖素甙(persicogenin-5-β-d-glucopyranoside),柚皮素-5-β-d-吡喃葡萄糖甙(naringenin-5-o-β-d-glucopyranoside),橙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甙(hesperetin-5-o-β-d-glucopyranoside),右旋儿茶酚(catechol),左旋表儿茶酚没食子酸酯(epicatechol gallate),绿原酸和矢车菊甙(chrysanthemin),山柰酚(kaempferol),香豆精(coumarin)。白桃花三叶豆甙(trifolin)。
附方:
①治脚气、腰肾膀胱宿水及痰饮桃花阴干,量取一大升,捣为散。温清酒和,一服令尽,通利为度。空腹服之,须臾当转可六、七行,但宿食不消化等物,总泻尽,若中间觉饥虚,进少许软饭及糜粥。(《外台桃花散)②治大便难:水服桃花方寸匕。(《千金方》)③治干粪塞肠,胀痛不通:毛桃花一两(湿者),面三两。上药,和面作馄饱,熟煮,空腹食之,至日午后,腹中如雷鸣,当下恶物。(《圣惠方》)④治产后大小便秘涩:桃花葵子滑石槟榔各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食前以葱白汤调下二钱。(《圣惠方桃花散)⑤治腰脊苦痛不遂:桃花一斗一升,井华水三斗,曲六升,米六斗。炊之一时,酿熟,去糟,一服一升,日三服,若作食饮,用河水,禁如药法;(《千金方》)⑥治心腹痛桃花晒干杵末。以水服二钱匕,小儿半钱。(《孟诜方》)⑦治疟疾不已:桃花为末,酒服方寸匕。(《梅师集验方》)⑧治发背痈疽桃花于平旦承露采取,以酽醋研绞去滓,取汁涂敷上。(《圣济总录》)⑨治秃疮:收未开桃花阴干,与桑椹赤者等分为末,以猪脂和。先用灰汁洗去疮痂,即涂药。(《孟诜方》)⑩治面上黄水出并眼桃花不计多少,细末之。食后以水半盏,调服方寸匕,日三。(《海上集验方》)
栽培:
生物学特性 1.桃 喜阳光和温暖的气候,在肥沃高燥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怕涝,在低洼碱性土壤中生长不良。幼树抗寒力弱,容易冻梢。耐修剪,寿命较短。
2.山桃 喜光,在半阴处也能生长,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贫瘠、荒山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 1. 桃 以嫁接繁殖为主。用山桃、毛桃、为砧木,可增强其抗涝、抗寒性。供砧木用桃核在湿沙中完成春化阶段,使硬壳容易裂开,易于发芽,3月播种,4月上旬即可出芽。有经沙藏的种子,可在秋季播种,选地势高燥的圃地培育桃苗,苗木生长迅速,当年秋季幼苗可长20-30cm高。芽接一般以8月下旬、中旬为宜,多采用丁字形芽接法,或在春季4月上旬进行枝接,多采用切接、腹接和劈接法
2.山桃种子繁殖。6-9月份摘下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将种子在水中冲洗干净,捞出晾干,沙藏。春播,3月上旬进行至4月初播种,把经过沙藏种子取出,按行株距35cm×(20-30)cm,深5-6cm穴播,覆土,浇水,15d左右可出苗。幼苗在苗圃培育1-2年出圃定植。秋播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可以当年采收的种子,不经沙藏处理,直接播种,于翌年春生苗。山桃苗木一般常作为桃树品种的砧木。
田间管理 1.桃 注意整形修剪,加强土、肥、水管理。
2 .山桃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进行追肥、浇水、中耕除草。定植结果后,于每年的冬季进行修剪,剪除徒长枝、过密枝、病虫枝、细弱枝,使通风透光,提高果实的产量。
病虫害防治1.桃 抗病能力弱,量易遭受虫害。桃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和新梢,发芽前喷波美3度石硫合剂,发芽后喷65%代森锌500倍液2-3次。流胶病,发生在树枝干,加强栽培管理,枝干涂白,预防冻害和日烧伤,防治蛀食枝干的害虫。桃蚜,为害叶片,发芽前喷波美3度石硫合剂,生长期用2.5%溴氰菊酯5000倍液。
2.山桃 桃缩叶病,为害叶片、新梢、果实,严重时造成落叶甚至枝条枯死。发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虫害有桃芽、桃粉蚜。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坡、山谷沟底或荒野疏林及灌丛内。
资源分布:1.桃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2.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1.桃 落叶小乔木,高达3-8m。小枝绿色或半边红褐色,无毛。叶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叶柄长1-2cm,通常有1至数枚腺体;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花通常单生,生于叶开放,直径约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无毛。叶柄长7-12mm,具腺点。花通常单生,直径约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外被绒毛;花瓣5,倒卵形,粉红色;罕为白色;雄蕊多数,子房1室。花柱细长,柱头小,圆头状。核果近球形,直径5-7cm,表面有短绒毛;果肉白色或黄色;离核或粘核。种子1枚,扁卵状心形。花期3-4月,果期6-7月。
2.山桃 落叶小乔木,高5-9m。叶互生;托叶早落;叶柄长1.5-3cm;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2-3.5cm,花单生,萼片5,花瓣5,阔倒卵形,粉红色至白色。核果近圆形,黄绿色,表面被黄褐色柔毛。果肉离核;核小,坚硬。种子1颗,棕红色。花期3-4月。果期6-7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mygdalus persica l.[prunus persica (l.) batsch.]2.amygdalus davidiana (carr.)c.de vos ex henry[persica davidiana carr.;prunus davidiana (carr.) franch.]
采收和储藏:3月间桃花将开放时采收,阴干,放干燥处。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桃花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泻下通便,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腹水便秘
用法用量:
1~2钱。
性味:
苦,平。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prunus persica (l.)batsch的。春季开花时采摘,晒干。

桃花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利水,活血,通便。治水肿脚气痰饮滞,二便不利,经闭
①《别录》:"主除水气,破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虫。"
②《唐本草》:"主下恶气,消肿满,利大小肠。"
③《纲目》:"利宿水痰饮滞。治风狂。"
④《本草汇言》:"破妇人血闭血瘕血风癫狂。"
⑤《岭南采药录》:"带蒂入药,能凉血解毒痘疹通用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性味:
别录》:"味苦,平,无毒。"
归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各家论述:
《纲目》:"桃花,性走泄下降,利大肠甚快,用以治气实人病水饮肿满,滞、大小便闭塞者,则有功无害,若久服即耗人阴血,损元气。"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化学成分:
桃花山柰酚、香豆精。白桃花三叶豆甙。花蕾含柚皮素。
附方:
①治脚气、腰肾膀胱宿水及痰饮桃花阴干,量取一大升,捣为散。温清酒和,一服令尽,通利为度,空腹服之,须臾当转可六、七行,但宿食不消化等物,总泻尽,若中间觉饥虚,进少许软饭及糜粥。(《外台桃花散
②治大便难:水服桃花方寸匕。(《千金方》)
③治干粪塞肠,胀痛不通:毛桃花一两(湿者),面三两。上药,和面作馄饨,熟煮,空腹食之,至日午后,腹中如雷鸣,当下恶物。(《圣惠方》)
④治产后大小便秘涩:桃花葵子滑石槟榔各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食前以葱白汤调下二钱。(《圣惠方桃花散
⑤治腰脊苦痛不遂:桃花一斗一升,井华水三斗,曲六升,米六斗。炊之一时,酿热,去糟,一服一升,日三服,若作食饮,用河水,禁如药法。(《千金方》)
⑥治心腹痛桃花晒干杵末。以水服二钱匕,小儿半钱。(《孟诜方》)
⑦治疟疾不已:桃花为末,酒服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⑧治发背痈疽桃花于平旦承露采取,以酽醋研绞去滓,取汁涂敷上。(《圣济总录》)
⑨治秃疮:收未开桃花阴干,与桑椹赤者等分为末,以猪脂和。先用灰汁洗去疮痂,即涂药。(《孟诜方》)
⑩治面上黄水出并眼桃花不计多少,细末之。食后以水半盏,调服方寸匕,日三。(《海上集验方》)
⑾治足上瘑疮桃花食盐等分。杵匀,醋和敷之。(《肘后方》)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山桃。3月间桃花将开放时采收,阴干,放干燥处。
出处:
本经

“桃花” 相关论述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 干姜一两(辛热) 粳米一斤(甘平)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匙,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方见上)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足阳明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雷公云∶凡使桃花,勿使千叶者,能使人鼻衄不止,目黄
凡用,拣令净,以绢袋盛,于檐下悬令干,去尘了用。

崔氏鹿角粉方。
取角三四寸截之,乃向炊灶底烧一遍,去中心虚恶者,并除黑皮讫,捣作末,以绢筛下,水和,帛练四五重,置角末于中,绞作团,大小任意,于炭火中熟烧,即将出火令冷,又碎作末,还以水和,更以帛练四五重绞作团,如此四五遍烧捣碎,皆用水和,以后更三遍用牛乳和,烧捣一依前法,更捣碎,于瓷器中用玉锤研作末,将和桃花粉佳。
桃花粉方。
光明砂雄黄熏黄(并研末) 真珠末 鹰粪 珊瑚 云母粉 麝香(用当门子鹿角粉(无问多少各等分
上九味研,以细为佳,就中鹿角粉多少许无妨。

味甘,温,无毒。主大肠中冷脓血痢。久服令人肌热,能食。

杀诸恶鬼,令人好颜色。味苦,平,无毒。主除水气,破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虫,悦泽人面,三月三日采,阴干


味甘,温,无毒。主大肠中冷脓血利。久服令人肌热能食。
出申州钟山县,似赤石脂,但舐之不着舌者为真。(新附)


有赤、白两等。有赤地淡白点如桃花片者。有淡白地、有淡赤点、如桃花片者。人往往镌磨为器用,今人亦罕服食

赤石脂(一半全用,一半筛末)一斤干姜一两糯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方解】
少阴寒邪,多利清谷;少阴热邪,多便脓血;日久不止,关门不固,下焦滑脱矣。此方君以体膏性涩之石脂,养肠以固脱;佐以味甘多液之糯米益气以滋中,则虽下利日久,中虚液枯,未有不愈者也。其妙尤在用干姜少许,其意不在温而在散火郁,借此以开脓血无由而化也。若一服愈,余勿服,以其粘涩之性甚也。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注】
少阴病下利,用温者,以其证属虚寒也。此少阴下利便脓血者,是热伤荣也,而不径用苦寒者,盖以日久热随血去,肾受其邪,关门不固也,故以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注】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桃花汤不止者,热瘀于分也,则可刺本经之穴,以泄其热,热去则脓血自止矣。
【集注】
张璐曰:先下利日久,而后便脓血,则用桃花汤。若不先下利,而下利便脓血,则可刺经穴。若刺经穴不愈,则当从事白头翁汤;设更咽干心烦不得眠,则又黄连阿胶汤为合法也。
林澜曰:刺者泻其经气而宣通之也。下利便脓血,既主桃花汤矣,此复云可刺者,如痞证利不止,复利其小便,与五苓散,以救石脂禹余粮之穷;故此一刺,亦以辅桃花汤之所不逮也。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邪至少二三日,即口燥咽干者,必其人胃火素盛,肾水素亏,当以大承气汤,急泻胃火以救肾水。若复迁延时日,肾水告竭,其必亡,虽下无及矣。
【集注】
成无己曰:与大承气汤急下之,以全肾何也?经云:三阴经受病已入于府者,可下而已。则是上条少阴病乃入府证也,少阴邪热已转属府胃,府实热消灼肾水,故口燥咽干,用大承气以泻府,而实热自除。且少阴之藏本肾属水,胃府属土,泻土所以救水也。
方有执曰:口燥咽干者,少阴之脉循喉咙舌本邪热客于其经,而肾水为之枯竭也。然水干则土燥,土燥则水愈干,所以急于下也。
张璐曰:按少阴急下三证,一属传经热邪亢极,一属热邪转入胃府,一属温热发自少阴,皆刻不容缓之证。故当急救欲绝之肾水,与阳明急下三法,同源异派。
汪琥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者,非才得病二三日,即口燥咽干;谓少阴口燥咽干之病,已得之二三日也。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少阴病自利清水,谓下利糟粕也。色纯青,谓所下者皆污水也。下无糟粕,纯是污水,此属少阴实热;所以心下必痛,口燥咽干,其为少阴急下之证无疑矣,故当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集注】
程知曰:阳邪热结,口必干燥;设系阴邪口中和而不燥矣。故宜急下之以救也。
沈明宗曰:邪传阳明,必俟大便坚□而攻下者,乃未伤胃津液之谓。此利清水,因少阴邪热炽盛,乘逼胃中津液,顷刻势已濒危,不得不以通;因通用急夺,而救胃肾将绝之也。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大便者,盖因其人阳气素盛,胃有宿食故也。所以传邪已入少阴,复转属阳明,而成胃实,故宜大承气汤急下之也。
【集注】
张璐曰:少阴之证自利者最多,虚寒则下利清谷,虚热下利脓血,故多用温补传经。阳邪内结,则自利纯青水;温热病,则自利烦渴;并宜下夺清热。此以六七日不大便腹胀,可见邪热转归阳明,而为胃实之证,所以宜急下也。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注】
少阴中风脉,若见阳浮弱,乃风邪传入少阴,则是其势方盛,未易言愈。今阳脉反微,阴脉反浮,阳微则外邪散而表气和,浮则里气胜而邪外出,故为欲愈也。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注】
子丑寅阳生渐长之候也,病在少阴而解于阳生之际,所谓阳进则退,阴得阳而邪自解也。少阴所重在真阳,从可见矣。
音切蜷音拳

赤石脂(一半锉,一半筛末)一筋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七合,内赤石脂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注】
详见『伤寒论·太阴篇』篇内,不复释。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注】
详见『伤寒论·厥阴篇』内,不复释。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注】
详见『伤寒论·太阴篇』内,不复释。

形似赤石脂,色如桃花,光润体重,舐之不着舌者佳。味甘温,无毒。主大肠中冷,脓血痢,令肌热能食。

桃花石_图缺)
味甘,温,无毒。主大肠中冷,脓血痢。久服令人肌热,能食。
唐本注云∶出申州钟山县,似赤石脂,但舐之不着舌者为真。(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令人肥悦能食。南海药谱云∶其状亦似紫石英,若桃花,其润且光而重,之可爱是也。
图经曰∶桃花石,《本经》不载所出州土。注云∶出申州钟山县。今信州亦有之。形块似赤石脂紫石英辈。其色似桃花,光润而体重,以舐之不着舌者为佳。采无时。陶隐居解赤石脂云∶用义阳者,状如脑,色鲜红可爱。苏恭以为非是,即桃花石也。久服肥人,土人亦以疗痢,然则功用亦不相远矣。
衍义曰∶桃花石,有赤、白两等。有赤地淡白点,如桃花片者,有淡白地、有淡赤点,如桃花片者。人往往镌磨为器用,今人亦罕服食

(里寒而下利脓血) 少阴四五日初过,下利腹疼总未瘥,小水不通无足怪,惟惊大便血脓多。
桃花汤
固脱全凭赤石脂,干姜温里用相宜,汤煎粳米和胃,春暖阳回利止时。
黄连阿胶汤
(证附 里热而液耗) 心烦不卧病非轻,芍药芩连君火清,更用阿胶滋燥土,鸡黄搅入补脾精

邵来仪丈令眷,咳吐红痰,或如桃花脓色,前后心稍胀痛,两寸脉洪滑,此瘀血痰火郁滞肺之气道,而欲成肺痈也。治当调气化痰,兼消瘀血,清理肺金。以山栀子牡丹皮贝母桑白皮赤芍药麦冬各一钱,白滑石三钱,茅草根五钱,小蓟二钱,甘草五分,枳壳八分,四帖而瘳。

(出申州钟山县.似赤石脂.但舐之不着舌者是也.)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大肠中冷脓血痢.久服令人肥悦能食.

宫粉(十两) 密陀僧(二两) 银朱(五钱) 白芨(一两) 寒水石(二两) 麝香(一钱)
共为末,鸡子清调瓷罐,蜜封蒸熟,取出晒干,再研细极,水调搽面,颜色如桃花

桃花石(图缺),《本经》不载所出州土,注云∶出申州钟山县,今信州亦有之,形块似赤石脂紫石英辈。其色似桃花,光润而体重,以舐之不着舌者,为佳。采无时。陶隐居解赤石脂云∶用然则功用亦不相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