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

( Sānɡ Shēn )

别名: 葚 , 桑实) , 乌椹 , 文武实 , 黑椹 , 桑枣 , 桑葚子 , 桑果 , 桑粒 , 桑藨

桑椹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
用法用量:
9~15g。
性味:
甘、酸,寒。
归经:
归心、肝、肾经
性状:
本品为聚花果,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长1~2cm,直径0.5~0.8cm。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圆形,稍扁,长约2mm,宽约1mm,外具肉质花被片4枚。气微,味微酸而甜。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来源:
本品为桑科植物morus alba l. 的干燥果穗。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

桑椹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
①《唐本草》:"单食,主消渴。"
②《本草拾遗》:"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捣末,蜜和为丸。"
③《本草衍义》:"治热渴,生精神,及小肠热。"
④《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⑤《纲目》:"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⑥《玉楸药解》:"治癃淋,瘰疬,秃疮。"
⑦《本草求真》:"除热,养阴,止泻。"
⑧《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⑨《现代实用中药》:"清凉止咳。"
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安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熬膏、生啖或浸酒。外用:浸水洗。
性味:
甘,寒。
①《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本草衍义》:"微凉。"
③《滇南本草》:"甘酸。"
归经:
入肝、肾经
①《本草从新》:"入肾。"
②《本草撮要》:"入足厥阴、少阴经。"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桑椹,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消渴由于内热津液不足,生津故止渴。五脏皆属,益阴故利五脏阴不足关节之血气不通,血生津满,阴气长盛,则不饥而血气自通矣。热退生,则肝心无火,故魂安而神自清宁,神清则聪明内发,阴复则变白不老。甘寒除热,故解中酒毒。性寒而下行利水,故利水气而消肿。"
②《本草述》:"乌椹阴气便益阴血,血乃水所化,故益阴血,还以行水,风与血同脏,阴血益则风自息。"
③《本经逢瓯》:"《本经桑根白皮所主,皆言桑椹之功,而宗爽云《本经》言桑甚详,独遗其椹。即濒湖之博识,尚不加察,但以其功误列根皮之下,所以世鲜采用,惟万寿酒用之。"
用药禁忌:
本草经疏》:"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
化学成分:
含糖、糅酸、苹果酸及维生素b1、b2,c和胡萝卜素。桑椹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和量的硬脂酸、油酸等组成。
附方:
①治心肾衰弱不寐,或习惯性便秘:鲜桑椹一至二两,水适量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瘰疬文武实,黑熟者二斗许,以布袋取汁,熬成薄膏,白汤点一匙,日三服。(《素问病机保命集文武膏
③治腹痛桑椹,绢包风干过,伏天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取汗。(《湃湖集简方》)
炮制:
用水洗净,拣去杂质,摘除长柄,晒干。
性状:
干燥果穗呈长圆形,长1~2厘米,直径6~10毫米。基部具柄,长1~1.5厘米。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果穗由30~60个瘦果聚合而成;瘦果卵圆形,稍扁,长2~5毫米,外具膜质苞片4枚。胚乳白色。质油润,富有糖性。气微,味微酸而甜。以个大、肉厚、紫红色、糖性大者为佳。
生境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湖南、四川、河北等地。
来源:
为桑科植物果穗。4~6月当桑椹呈红紫色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
出处:
唐本草

“桑椹” 相关论述

原料:鲜桑椹30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桑椹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补肝肾,熄风

原料:鲜桑椹30g、枸杞5g、绿茶3g、冰糖3g。
用法:用桑椹的煎煮液泡枸杞、绿茶、冰糖饮用。
功用:滋阴补肾,止咳生津

原料:鲜桑椹30g、白芍3g、绿茶3g。
用法:用桑椹白芍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养阴柔肝,生津润燥。

原料:鲜桑椹30g、菊花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桑椹的煎煮液泡菊花、绿茶饮用。
功用:清肝明目,滋肾益阴

桑白皮,味甘而辛,气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入手太阴肺脏。助元气,补劳怯虚羸,泻火邪,止喘嗽唾血,利水消肿,解渴祛痰。刀刃伤,作线缝之,热鸡血涂合可愈。
桑叶之功,更佳于桑皮,最善补骨中之髓,添肾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脑明目,活血生津种子安胎,调和血脉,通利关节,止霍乱吐泻,除风湿寒,消水肿脚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却老,老妇人可以还少生儿。
桑椹,专黑髭须,尤能止渴润燥,添精益脑。此三品相较,皮不如椹,而椹更不如叶也。
前人未及分晰,世人不知,余得岐伯天师亲讲,老人男女之不能生子者,制桑叶为方,使老男年过八八之数、老女年过七七之数者,服之尚可得子,始知桑叶之妙,为诸补真者之所不及。所用桑叶,必须头次为妙,采后再生者,功力减半矣。
或疑桑椹乃桑树之精华,其功自胜于叶,而吾子谓椹不如叶,意者桑叶四季皆可采用,而桑椹必须四月采之为艰乎?曰∶椹与叶,功用实同。因椹艰于四季之采用,且制之不得法,功逊于叶多矣。我今备传方法,使人尽知可也。四月采桑椹数斗,饭锅蒸熟,晒干即可为末。
桑椹不蒸熟,断不肯干,即干而味已尽散无用,且尤恶铁器。然在饮锅内蒸熟,虽铁锅而无碍也,此皆岐天师传余之秘。同熟地山茱萸五味子人参同用,实益算仙丹,诚恐世人不知制法,所以单言桑叶之奇。盖无椹用叶,功实相同耳。桑椹紫者为第一,红者次之,青则不可用。桑叶采叶如茶,种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又次之。与其小,无宁大也。
过大,则只可煎汤以入药,不堪为丸散矣。洗,宜取老桑叶,自落者无用矣。

甘温无毒
本经》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绝脉,补虚益气
发明桑椹手足少阴、太阴血分药,《本经》所主皆言桑椹之功。而宗 云∶《本经》言桑甚详,独遗其椹,即濒湖之博识尚不加察,但以其功误列根皮之下,所以世鲜采用,惟高寿酒用之。

消渴,(《唐本草》)利五脏关节痛,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本草拾遗》附。)

味甘酸温.色紫黑.入足厥阴少阴经.功专补水利五脏关节.安魂镇神.聪耳明目.生津止渴.解金石药之燥.并利水消肿.醒酒乌.多食致衄.晒干为末.蜜丸良.鲜者煎膏入蜜炼稠.点汤服.名文武膏.能治瘰 .入烧酒经年愈佳.

味甘,气辛,入足大阳膀胱足厥阴肝经。止渴生津,消肿利水。
桑椹滋木利水,清风润操,治消渴癃淋,瘰疬秃疮,乌黑发。
桑叶脚气水肿。扑损金疮。行瘀止渴,长发明目。
桑枝治脚气中风,喎斜拘挛咳嗽上气,紫白瘢风,消痈疽,利小便
桑皮汁黑痣恶肉,敷金疮,化积块。亦名木硵。
桑花涩肠止嗽,治吐衄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