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黄

( Liú Huánɡ )

别名: 石硫黄 , 流黄 , 黄英 , 烦硫 , 石亭脂 , 九灵黄童 , 山石住 , 将军 , 白硫黄 , 硫黄花 , 硫黄粉 , 硫磺 , 天生黄 , 石流黄 , 石留黄 , 昆仑黄 , 黄牙 , 黄硇砂

硫黄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补火壮阳温脾通便;杀虫止痒。主阳痿遗精;尿频;带下寒喘;心腹冷痛;久泻久痢便秘疥疮顽癣;秃疮;天疱疮湿毒疮阴蚀阴疽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5-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油调敷;或烧烟熏。
性味:
酸;热;有毒
归经:
肾;脾;肝;大肠经
各家论述:
1.《吴普本草》:“或生易阳,或河西,或五色。黄是潘水石液也,烧令有紫焰者。八月、九月采。”2.《别录》:“硫黄,生东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矾石液也。”3.《本草经集注》:“此云矾石液,今南方则无矾石,恐不必尔。”4.《海药本草》:“仙方谓之黄硇砂,能坏五金,亦能造作金色,人能制服归本色。服而能除万病,如有发动,宜以猪肉鸭羹、余甘子汤并解之。蜀中雅州亦出,光腻甚好,功力不及舶上来者。”5.《丹房镜源》:“石硫黄,可干汞,诀曰:此硫黄见五金而黑,得水银而赤。又曰黄牙。”6.《纲目》:“凡产石硫黄之处,必有温泉,作硫黄气。《魏书》云:悦般有火山,山旁石皆焦熔,流地数十里乃凝坚,即石硫黄也。张华博物志》云:西域硫黄出且弥山。去高昌八百里,有山高数十丈,昼则孔中状如烟,夜则如灯光。",又言坚筋骨者,取以治下部之寒湿。”(《本经逢原》)
用药禁忌:
本品有毒,内服宜用制品,不宜多服、久服。阴虚火旺患者及孕妇禁用。
1.徐之才《药对》:“畏细辛飞廉朴消、铁、醋。”(引自《纲目》)2.《本草衍义》:“中病当便已,不可尽剂。”3.《本经逢原》:“久服伤阴大肠受伤,多致便血。”“热邪亢盛者禁用。”“湿热痿,良非所宜。”4.《得配本草》:“忌禽兽血。”“阴虚者禁用。”5.《本草用法研究》:“阴虚有火者勿用。”“外红肿者、有内热便闭者禁。”
临床应用:
1.硫黄软膏:沉降硫黄100g, 凡士林适量。取硫黄过80-100目筛后,缓缓加入已熔化的60℃的凡士林中,随加随搅拌,直至混匀,再加凡士林制成1000g,搅匀,即得。也可加适量液状石蜡,用加液研磨法配制;尚可配成5%、20%浓度。密闭,凉处贮存。本品为黄色软膏;有硫黄的特臭。本品用乙醚溶解除尽凡士林,挥尽乙醚,燃烧时火焰显蓝色,并发生二氧化硫刺激性臭。本品经处理后可用碘量法定量,含硫量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功能溶解角质,抗真菌及抗寄生虫,并可制止皮脂溢出。用于治疗疥癣,体癣花斑癣皮脂溢出性皮炎等。外涂患处。(新疆《医院制剂》1981年;南京市卫生局《医院制剂规范》1989年)2.硫黄霜:硫黄100g,硬脂酸135g,凡士林(白)40g,氢氧化钾6.50g,甘油50g,尼泊金乙酯1g,蒸馏水适量。硬脂酸、凡士林、尼泊金乙酯置水浴上溶化,80℃保温;另取氢氧化钾溶于适量水中,使总量为1000g,加热至80℃,在不断搅拌下加入上述油液,待霜剂生成后,将硫黄(100目筛细粉)与甘油调成糊状后加入,继续搅至冷凝,即得。也可增减硫黄用量,配成5%和20%硫黄霜。用于疥癣。外涂患处。[《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4,(8):39]
药理作用:
1.溶解角质、杀疥虫、杀菌、杀真菌的作用:局部外用,在体温状态下,硫与皮肤接触,产生硫化氢;或与微生物或上皮细胞作用,氧化成五硫黄酸(pentathionic acid),从而有溶解角质、软化皮肤、杀灭疥虫等皮肤寄生虫及灭菌、杀真菌等作用。
2.缓泻作用:内服后一部分在肠内可形成硫化氢,刺激肠壁增加蠕动,而起缓泻作用。硫化氢在体内产生极慢,故致泻作用不强,且与用量大小无关。若肠内容物中脂肪性物质较多时,易产生大量的硫化氢。
3.消炎、镇咳、祛痰作用:适当剂量对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治疗作用,能使各级支气管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并使支气管粘膜杯状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减少,还能促进支气管分泌增加。
4.其他作用:对氯丙嗪及硫喷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有明显增强作用。
5.毒性:未经炮制的天然硫黄含砷量较多,不宜内服,内服需用炮制过的硫黄,且不宜过量或久服,以免引起砷中毒。升华硫西黄耆胶混悬液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0.266g/kg,中毒表现为拒食、肝肿大。服用过量硫黄,在肠内生成大量硫化氢及硫化物,被吸收入血液后,能使血红蛋白转变为硫化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中枢神经对缺氧最敏感,可致中枢麻痹而死亡。
化学成分:
主含硫(s),尚杂有砷(as)、硒(se)、碲(te)等。
炮制:
1.1.硫黄圣惠方》:“细研,水飞过。”1.2.《博济方》:“以柳木槌研三二日。”1.3.《孙尚药方》:“(用)牛角研令极细。”1.4.《普济方》:“去沙石,细研如飞尘。”“打碎。”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捣成小块。生品有毒,多外用,以解毒杀虫,治为主。
2.2.1.豆腐制《医学纲目》:“入豆腐中煮三五沸。”《本经逢原》:“入豆腐中煮七次。”现行,先将豆腐切成片,铺一层于锅内,再铺上一层净硫黄块,如此层层铺好,加清水没过药材,用文火加热煮至豆腐显黑绿色时,取出,除去豆腐,漂净,阴干。每硫黄100kg,用豆腐200kg。制后降低毒性,以助阳益火为主。
2.2.萝卜制:取净硫黄萝卜共煮至萝卜烂时,取出,晒干。每硫黄100kg,用萝卜40kg。
2.3.猪大肠制《医方集解》:“石硫黄一斤,猪大肠二尺,将硫黄为末,实猪大肠中,烂煮三时,取出去皮。”现行,取硫黄灌入猪肠内,煮后晾干,或将硫黄放入生猪肠内,两端扎紧,放热汤中煮3小时,反复3次,每次均另换猪肠。 据报道,硫黄的毒性成分主要为as2o3。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升华硫”项下砷盐检查方法测定as2o3含量,未经炮制过的为29.80×l0(-6),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量的23.8倍。用溴-四氯化碳-硝酸湿法消解硫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测定5种制硫黄中的砷含量。结果表明,炮制可降低硫黄中的捣as2o3含量,并以豆腐炮制品最为显着。说明豆腐硫黄能降低其毒性。实验证明,硫黄豆腐以l:1.5的比例进行炮制,制品含硫量可达到98%以上,含砷量低于或等于1μg/ml,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砷盐限量的规定。
饮片性状:硫黄参见"药材鉴别"项。制硫黄形如硫黄,黄褐色或黄绿色,臭气不明显。 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火。
鉴别:
(1)本品燃烧时易熔融,火焰为蓝色,并有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气。(检查硫)(2)本品置于湿银面上摩擦,银面变黑色。(检查硫)
性状:
性状鉴别 硫黄呈不规则块状、粗颗粒状。浅黄色、黄色或略呈绿黄色。条痕白色或淡黄色。表面不平坦或粗糙,常具多数小孔隙。脂肪光泽。体轻,质松脆,易砸碎。有的断面呈蜂窝状,纵面可见细柱或针状晶体,近于平行排列,金刚光泽。具特异臭气,味淡。以块整齐、色黄、有光泽、质松脆、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无色透明,微带黄色。高突起,暗边明显。折光率 np=1.9579, nm=2.0371,ng=2.245。干涉色极高,斜消光。2v=69°;双折射率=0.2571。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硫(s)不得少于98.5%。
商品规格 商品一般分为硫黄、倭硫黄天生黄三种。
(1)硫黄 为不规则块状,黄色或带浅绿色,不透明,表面较粗糙,常有细孔。
(2)倭硫黄 系将硫黄经过提炼而成。呈不规则块状,鲜黄色,半透明,表面较光滑,无细孔,系进口商品,质佳。
(3)天生黄 呈大小不同的颗粒状,或砂状结晶,浅黄色,微有玻璃光泽。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自然硫主要形成于火山喷气作用,火山硫含少量砷、硒、锌和铊。沉积岩或风化带中的自然硫含粘土、有机质、沥青等机械混入物。
资源分布:台湾省的自然硫及山西、新疆、山东、江苏、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的有药用史,以上各省及甘肃、青海、内蒙古、陕西、河南、湖北、安徽、广西、广东、西藏等省区都有制品硫产销。
原形态:
自然硫 又名:斜方硫。晶体结构属斜方晶系。晶体为锥柱状、板柱、板状或针柱状,集合体呈致密或疏松块状,或为泉华状及隐晶的土状块体、皮壳、被膜等。黄、蜜黄或褐黄色;因合杂质可带灰、黑或绿、红色调。条痕白色至淡黄色。晶面金刚光泽,断口松脂或油脂状光泽。近透明至半透明。解理多组、不完全。致密块体呈贝壳状至不平坦状断口。硬度1-2。相对密度2.05-2.08。性脆、易碎;受热易产生裂纹。有硫黄臭味。热至270℃则燃着,火焰蓝色,并放出刺鼻臭气味。易溶于二硫化碳、松节油、煤油,但不溶于水及盐酸和硫酸;遇强硝酸和王水则被氧化为硫酸。
来源:
药材基源:为自然元素类硫黄族矿物自然硫,主要用含硫物质或含硫矿物经炼制升华的结晶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lfur
采收和储藏:采挖得自然硫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经加工制得。
出处:
硫黄首载于《本经》,原名石硫黄,列为中品
1.《本草经集注》云:“今第一出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色如鹅子初出壳,名昆仑黄。次出外国,从蜀中来,色深而煌煌。”2.《海药本草》曰:“《广州记》云:生昆仑日脚下,颗块莹净,无夹石者良……蜀中雅州(今雅安等县)亦出,光腻甚好,功力不及舶上来者。”3.《本草图经》曰:“今惟出南海诸番,岭外(即岭南)州郡,或有而

硫黄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外用解毒杀虫疗;内服补火助阳通便。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敷患处。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性味:
酸,温;有毒。
归经:
归肾、大肠经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
炮制:
硫黄:除去杂质,敲成碎块。
硫磺:取净硫黄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显黑绿色时,取出,漂净,阴干。每100kg硫黄,用豆腐200kg 。
鉴别:
本品燃烧时易熔融,火焰为蓝色,并有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气。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黄色或略呈绿黄色。表面不平坦,呈脂肪光泽,常有多数小孔。用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体轻,质松,易碎,断面常呈针状结晶形。有特异的臭气,味淡。
贮藏:
置干燥处,防火。
来源:
本品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
备注:
(1)天生黄为天然升华硫磺。呈不规则砂状结晶或颗粒状,大小不等,黄绿色,微有玻璃样光泽。质较硫磺纯净,其性味、功能、主治与硫磺相似。

硫黄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湿疹,癞疮。
①《本经》:"主妇人阴蚀,疽恶血,坚筋骨,除头秃。"
②《别录》:"疗心腹积聚邪气,冷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匿止血,杀疥虫。"
③《药性论》:"除冷风,顽痹。生用治疥癣及疗寒热咳逆,炼服主虚损泄精。"
④《海药本草》:"主遗精痔漏,老人风秘等。"
⑤《日华子本草》:"杀腹脏虫。"
⑥《纲目》:"主虚寒久痢滑泄霍乱,补命门不足,阳气暴绝,阴毒伤寒,小儿慢惊。"
⑦《纲目拾遗》:"天生磺,治膈症。""舶上硫黄,灭斑,杀虫,治通血,止泻痢。"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磨汁涂。
性味:
酸,热,有毒。
①《本经》:"味酸,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无毒。"
③《别录》;"大热,有毒。"
④《药性论》:"味甘,有大毒。"
归经:
入肾、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命门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经。"
③《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①《药对》:"曾青为之使。畏细辛飞廉朴硝、铁、醋。"
②《本经逢原》:"久服伤阴大肠受伤,多致便血湿热,良非所宜。"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硫黄1斤,绿豆(磨碎,布包)1斤,加水煮2~3小时,至硫黄成松泡状时,取出绿豆,使硫黄干燥,研粉。每次1克,日服1~2次,20天为一疗程。治疗213例,临床治愈40例(18.7%),显效95例(44.6%)。部分病例做了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血常规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异常改变。
②治疗蛲虫
硫黄粉内服,2~5岁每次0.3克,6~7岁0.5克,每天3次,进餐时服;同时每天洗涤肛门1次,并用硫黄粉扑于肛门及其周围。治疗57例,用药2周后,51例连续3天做虫卵和成虫检查,结果转阴者26例,治愈率为60.98%。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出现。
③治疗红皮病
采用硫黄发热疗法,治疗原发性红皮病,即威-勃氏红皮病及续发性红皮病(续发于寻常性干癣、脂溢性湿疹毛发红糠疹等)共7例,病期自40~150天不等,均治愈或好转。治法:以2露硫黄油悬液行肌肉注射,开始用0.2毫升注射于臀部,以后视机体反应情况每次增加0.2毫升,最大可增至2毫升。10~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2周,视病情需要可注射3~5个疗程。治疗时间最短者28天,最长者80天。为了防止疼痛,宜先在臀部肌注1~2%普鲁卡因溶液后再注射本药。禁忌症:㈠全身衰弱或营养不良;㈡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㈢心脏病高血压;㈣肝肾功能障碍;㈤血液病;㈥孕妇及50岁以上的病人。硫黄发热疗法治疗红皮病所需的发热次数和剂量应视个体的不同情况而定,剂量应以维持最高热度为宜,不宜迅速增至最高量。此法较其它发热疗法热度高,热型规则,持续时间长。发热潜伏期平均为6~8小时,其后体温即直线上升,最高热度可达39.5~41℃,平均高热持续时间8~12小时。高热前后可出现寒战头痛头晕、口渴、不思饮食、四肢困倦及关节疼痛等副作用,加强护理,调整饮食,充分饮水,亦可静注50%葡萄糖液20~40毫升。
④治疗阴囊、阴唇湿痒
采用硫黄烟熏疗法。取硫黄1钱左右,放入磁杯内,用棉花搓成捻子,蘸油少许插入硫黄中,点燃捻子。直接烟熏阴阜部分(用被单围住下身,以免烟气外泄),每次1小时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3~4次即见效。治疗5例,皆愈。熏后阴囊或两腿内侧起紫红色瘢痕,不必用药,几天后即可消失。
药理作用:
硫黄本身不活泼,内服后变为硫化物或硫化氢,刺激胃肠粘膜,使之兴奋蠕动,导致下泻。此过程需要有碱性环境、大肠杆菌、特别是脂肪分解酶的存在。肠内容中,脂肪性物质较多时,易产生大量硫化氢而致泻。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过高,可直接麻痹中枢神经细胞而导致死亡。硫化物局部应用,有溶解角质及脱毛(硫化钡)作用。
化学成分:
纯品主要含硫,并含碲与硒。商品中有杂质。
附方:
①治男子腰肾久冷,心腹积聚,胁下冷,腹中诸虫失精遗溺,形羸力劣,脚膝疼弱,冷风顽痹霍乱转筋,虚滑下利;又治妇人血结寒热阴蚀疽硫黄十两。净拣去沙石,研细飞过,用瓷盒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以盐泥固济晒干,地内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满,安合子在上,用泥固济讫,慢火养七日七夜,侯足,加顶火一斤煅,侯冷取出,研为细末,以药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汤浸握去水,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多至百丸,温米饮下,空心服之。(《局方金液丹
②治阴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硫黄末,新汲水调下二钱,良久,或寒一起,或热一起,更看紧慢,再服,汗出差。(《本事方还阳散
③治脾虚下白,脾胃虚冷,停水滞气,凝成白涕下出:舶上硫黄一两(研末),炒面一分。同研,滴冷热水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五十丸。(《杨氏护命方》)
④治水泻不止,伤冷虚极:硫黄一两。研细,先熔黄蜡,入硫黄末打匀,丸如梧桐子大,每履五丸,新汲水下,(《圣济总录黄蜡丸
⑤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泄泻等: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讲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或生姜汤下十五丸至廿丸,妇人醋汤下。(《局方半硫丸
⑥治胃气,冷痛尤效:元胡索胡椒五灵脂白豆蔻各五钱,硫黄一两,木香(切片、晒干)二钱五分。研细末,拌匀收贮,体壮者服一分,弱者八,老人幼童五,取温烧酒半小盅调服,待次日,吃稀米汤,至五日后方可吃干饭。孕妇忌服。(《经验广集剪根丸
⑦治卒得疥疮麻油硫黄涂之。(《肘后方》)
⑧治一切干湿癣石硫黄半钱,风化石灰半两,铅丹二钱,腻粉一钱。同研如粉,用生油调,先以布揩破涂之。未涂药间,煎葱白甘草汤淋洗,如换时亦依此。(《圣济总录如圣散
⑨治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硫黄一两,银珠一钱,陈醋半斤。将硫黄放在铁勺内熔化后,放入银珠拌匀,在地上挖个二至三寸深的坑,将醋和溶化的硫黄液先后倒在坑内,等凝固后取出再熔化,如此处理三次,捣细粉,用植物油调匀,以布包药搽患处,一日两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⑩治疠风硫黄末,酒调少许,饮汁,或加大枫子油更好。(《仁斋直指方》)
⑾治疬疡风病,白色成片:以布拭醋,磨硫黄附子涂之,或硫黄白矾擦之。(《姚僧坦集验方》)
⑿治生湿疱石硫黄,研如粉,敷上,日三度。(《梅师集验方》)
⒀治小儿聤耳:末石碱黄,以粉耳中,日一夜一。(《千金方》)
⑾治咳逆打呃:硫黄,烧烟熏之。(《医方摘要》)
⑿治酒皶赤鼻:舶上硫黄鸡心槟榔等分片脑少许。为末,绢包,日日擦之,加蓖麻油更妙。(《瑞竹堂经验方》)
⒀治耳聋硫黄雄黄等分。为末,绵裹纳耳中。(《千金方》)
⒁治烫伤,烧伤,能止痛,抗感染,保护创面,促进愈合:硫黄,烧酒。将硫黄粉碎放入磁器内(不可用金属容器),兑入烧酒,以没过硫黄为度。把酒点着烧成炭灰色。因酒含有水分,如烧后还余水分,可用慢火将硫磺烤干,然后研面,用时撒于患部。如有水泡,将水泡挑破再上药粉。(辽宁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炮制:
硫磺:去净杂质,砸成小块。制硫黄:取拣净的硫黄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现黑绿色为度,取出,漂去豆腐阴干。(每硫黄10斤,用豆腐20斤)
《纲目》:"凡用硫黄,入丸散用萝卜剜空,入硫在内,合定,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气;以紫背浮萍同煮过,消其火毒;以皂荚汤淘之,去其黑浆。一法:打碎以绢袋盛,用无灰酒煮三伏时用。又消石能化硫为水,以竹筒盛硫埋马粪中一月,亦成水,名硫黄液。"
性状:
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呈黄色,或带浅绿色或浅棕黄色。表面不平坦,常有麻纹及细砂孔;有光泽,半透明。体轻,质脆易碎。断面常呈粗针状结晶形。有特异之臭气,味淡。以色黄,光亮、松脆、无杂质者为佳。燃之易熔融,发蓝色火焰,并放出刺激性的二氧化硫臭气。不溶于水及盐酸、硫酸;遇硝酸或王水被氧化成硫酸;溶于二硫化碳、煤袖及松节油中。
生境分布:
产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四川、广东、台湾等地。。
原形态:
斜方晶系。晶体的锥面发达,偶而呈厚板状。常见者为致密块状、钟乳状、被膜状、土状等。颜色有黄、浅黄、淡绿黄、灰黄、褐色和黑色等。条痕白色至浅黄色。晶面具金刚光泽,断口呈脂肪光泽。半透明。解理不完全。断口呈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1~2。比重2.05~2.08。性脆。为良好的绝缘体。以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在108℃时即熔化,270℃时燃烧。常见于温泉、喷泉、火山口区域;沉积岩中亦常有之。
来源:
硫黄矿含硫矿物冶炼而成。将泥块状的硫黄及矿石,在坑内用素烧罐加热熔化,取其上层之硫黄溶液,倒入模型内,冷却后,取出。
出处:
本经
备注:
此外,尚有天生碘和舶上硫黄二种商品:
①天生磺(《纲目拾遗》)
系含硫温泉处升华凝结于岩石上者,收集后,先用冷水洗去泥土,再用热水烫7~10余次,然后放在香油内,捞取浮于表面者。本品为浅黄色粉末,少有呈碎片状,闪烁发光,有臭气。
②舶上硫黄(《博济方》)
又名:舶硫(《遵生八笺》),白硫黄(《百草镜》)。系将硫黄提炼而成。商品为不规则的块状,全体鲜黄色,半透明,有玻璃样光泽。体轻而脆,易碎,断面不平坦。有臭气,味淡。

“硫黄” 相关论述

【药用】本品为天然硫黄矿或含硫矿物的提炼品。
性味归经】酸,温。有毒。入肾、大肠经
【功效】杀虫,补火助阳。
【临床应用】1、用于疥癣,阴疽等症。
本品有以毒攻毒的作用,且有杀虫之功,对于疥癣,可配伍轻粉,大风子等同用;还可外敷阴疽,有消散的功效。
2、用于命门火衰腰酸膝冷,阳痿,以及肾气不纳所致的喘逆和虚寒腹痛等症。
本品有补火助阳之功,对命门火衰所致的腰酸阳痿,及虚寒腹痛等症,可与附子肉桂等配合应用;治疗肾气不纳的喘逆,可配合黑锡补骨脂葫芦巴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虚寒便秘
【处方用名】硫黄(与豆腐同煮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日量三分至八分,入丸、散。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半硫丸和剂局方》:半夏硫黄、姜汁。治虚寒便秘
【文献摘录】《本经》:「主妇人阴蚀,疽恶血,坚筋骨,除头秃。」
《药性本草》:「能下气,治脚弱腰肾久冷,除冷风顽痹。」又云:「生用治疥癣,及疗寒热咳逆。」
本草图解》:「主命门火衰阳气暴绝,阴证伤寒,阳道痿弱,老人虚秘,妇入血结,虚寒久痢,心腹积聚。」

雷公云∶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青、半赤半黑者。自有黄色,内莹净似物命者,贵也。
凡用,四两,先以龙尾蒿自然汁一镒、东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遂子茎汁一镒,四件合之,搅令匀一,?埚用六一泥固济底下,将硫黄碎之,入于埚中,以前件药汁旋旋添入,火煮之,汁尽为度;了,再以百部末十两、柳?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细锉之,以东流水并药等,同煮硫黄二伏时;日满,去诸药,取出,用熟甘草汤洗了,入钵中研二万币方用。

味酸,性大热有毒,入命门经。主下焦虚冷,阳绝不起,头秃,疽癣疥,心腹?癖,脚膝冷疼,虚损泄精。莹净无夹石者良,甘草汤过用,畏朴硝细辛飞廉,忌百般禽兽血。
按∶硫黄为火之精,宜入命门补火,盖人有真火,寄于右肾,苟非此火,则不能有生。
此火一熄,则万物无父,非硫黄孰与补者。太清云∶硫禀纯阳,号为将军,破邪归正,返浊还清,挺立阳精,消阴化魄。戴元礼云∶热药皆燥,惟硫黄不燥,则先贤常颂之矣。今人绝不用之,诚虞其热毒耳,然有火衰之证,余此莫疗。亦畏而遗之可乎?中其毒者,以猪肉、鸭羹、余甘子汤解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黄、半赤半黑者。自有黄色如雏鸡初出壳者为真。
凡硫四两,先以龙尾蒿自然汁一镒,东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逐子茎汁四镒,合之搅匀,入瓦锅,用六一泥固济底下,将硫黄碎之,入于锅中,以前件药汁,旋旋添入水煮之,汁尽为度。再以百部末十两,柳虫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细锉之,以东流水并药等同煮硫黄二伏时,去诸药,取出用甘草汤洗了,入钵中,研二万遍,方妙。

『来源』本品为斜方晶系硫黄的矿石或从含硫矿物提制而成。
炮制』拣去杂质,捣碎,为减低毒性,便于服用,与豆腐加水同煮,至硫黄烊化,豆腐呈绿色浮在上面为度,取出,漂去豆腐阴干研粉备用。每10斤硫黄,用豆腐20斤。
『用量』0.5~2克,外用适量。
『贮存』瓦缸装,置干燥处。


《御览》卷九百八十七
一名石硫黄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苦,无毒。或生易阳,或河西。或五色黄,是潘水石液也,烧令有紫炎者。八月、九月采。治妇人结阴。能化金银铜铁。


古代炼丹常用矿物之一。又名石留黄。即矿物硫(s)。《抱朴子内篇·金丹》:“以华池和丹,以曾青、硫黄末覆之蔫之,内筩中沙中,蒸之五十日,服之百日。”


气温,大热,味酸,有毒。
本草》云∶主妇人阴蚀,疽恶血。坚筋骨,除头秃。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 止血,杀疥虫。
《液》云∶如太白丹佐以硝石来复丹硝石之类,至阳佐以至,与仲景白通汤佐以人溺猪胆汁,大意相同,所以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阳,不得不尔;如无伏阳,只是阴证,更不必以阴药佐之也。硫黄亦号将军,功能破邪归正,返滞还清,挺出阳精,消、化魄、生魂。


莱菔剜孔,纳入,糠火煨用,或酒煮用。曾青为使,畏细辛朴硝
酸,热,有毒。暖精壮阳,杀虫疗止血,除嗽辟魅。敷妇人之阴蚀,除小儿之慢风气之暴绝。止虚寒之滑痢,止虚损之泄精,治腰肾之寒冷,健脚膝之痛弱。坚精骨而消积聚,散风冷而除顽痹,化五金而下气逆,息二毒而止霍乱。阳毒阴毒。
出南海诸番。
女子阴疮,为末常敷之。(验方第一。)
玉门冷,水煎常洗之。(第二。)
一切恶疮,同荞麦粉水合作饼,晒干收之,临用细研,凉水合敷。(第三。)
肉,以末敷之。(第四。)
小儿口疮,水合敷足心。(第五。)
疡白片,同白矾搽之。(第六。)
赤鼻,同白矾轻粉搽之。(第七。)
鼻上作痛,冷水调搽。(第八。)
冷厥躁,腹冷无脉伤寒也。为末艾汤下,汗出愈。(第九。)
泻白泻,同黄蜡丸服。(第十。)
呃逆危笃,同乳香共为末,酒煎嗅之即止。又以热物熨小腹下,妙。(十一。)
头痛难忍,脉弦牢,硫黄二两,石膏一两,半夏一两,硝一钱五分,姜水丸,每服二十丸。(十二。)
硫黄汤硫黄荔核川芎吴茱萸 大茴 木香乳香橘核汤丸皆可,治一切疝气痛,兼偏坠绕脐冲心,乃小肠气痛也。冲心加半夏枳壳。(诸方第一.)

硫半斤,用龙尾蒿、紫背天葵二味不拘多少,取二碗,再加东流水二碗,入锅煮干为度,再用百部甘草各一两,煎汤入硫,复煮干为度,取出研万匝入剂。

硫黄甘酸性大热,杀诸虫燥脓血,壮肾阳气暖肺脾,涩精治除呃噎。
硫,流也。助焰硝成火药,流而不返。又硫乃石之液,火之精也。有毒。疗疽恶疮,头秃,下部 ,妇人阴蚀,一切疥癣,诸, 肉,恶血。杀虫及腹脏诸虫。暖肾壮阳,脚冷疼弱光力,筋骨顽痹,下元虚冷,泄精冷秘。又治脾寒久泻,心腹 癖积聚及肺胃俱冷,咳逆上气鼻衄,一切脾肾元气欲绝,服之皆验。中病即已,不可过剂。能化金银铜铁奇物。《液》云∶来复丹硝石之类,至阳佐以至,与白通汤佐以人溺猪胆汁大意相同。所以去拒格之寒,兼有伏阳,不得不尔。如无伏阳,不必以阴药佐之也。出广州舶上,矾石液也。色黄莹净者佳,凡使,溶化入麻油中,或入童便中浸七日,细研水飞,入痼冷药,以雀脑髓拌之则不臭。
一法∶硫黄四两,用白矾半斤,入瓦罐内,以豆腐浆煮一日,去水慢火熬干,令结成一块。次日挖地坑埋一瓦罐,内贮米醋一碗,另用铁叶一片,钻十数孔于上,盖定罐口,却取前硫黄罐子覆铁叶上,两口相对,外以盐泥封固,候干,以炭火 三炷香久,其白矾粘于上罐,硫黄溜于下罐醋内,候冷取出,水浸一宿,阴干,研用。
曾青为使。畏细辛、铁。又土硫黄,出广南荣州,溪涧水中流出。味辛、热,腥臭。主,杀蛊毒。

尝观葛稚川《肘后方》,首载扁鹊玉壶丹,系硫黄一味九转而成。治一切阳分衰惫之病。而其转法所需之物颇难备具,今人鲜有服者。愚临证实验以来,觉服制好之熟硫黄,犹不若径服生者其效更捷。盖硫黄制熟则力减,少服无效,多服又有燥渴之弊,服生硫黄少许,即有效而又无他弊也。十余年间,用生硫黄治愈沉寒锢冷之病不胜计。盖硫黄无毒,其毒也即其热也,使少服不令觉热,即于人分毫无损,故不用制熟即可服,更可常服也。且自古论硫黄者,莫不谓其功胜桂、附,惟径用生者系愚之创见,而实由自家徐徐尝验,确知其功效甚奇,又甚稳妥,然后敢以之治病。今邑中日服生硫黄者数百人,莫不饮食加多,身体强壮,皆愚为之引导也。今略举生硫黄治验之病数则于下∶
一孺子三岁失乳。频频滑泻,米谷不化,瘦弱异常。俾嚼服生硫黄绿豆粒大两块,当日滑泻即愈,又服数日,饮食加多,肌肉顿长。后服数月,严冬在外嬉戏,面有红光,亦不畏寒。
一叟年近六旬,得水肿证。小便不利,周身皆肿,其脉甚沉细,自言素有疝气,下焦常觉寒凉。愚曰∶欲去下焦之寒,非服硫黄不可。且其性善利水,施之火不胜水而成水肿者尤为对证。为开苓桂术甘汤加野台参三钱、威灵仙一钱,一日煎渣再服,皆送服生硫黄末二分。十日后,小便大利,肿消三分之二。下焦仍觉寒凉,遂停汤药单服硫黄试验,渐渐加多,一月共服生硫黄四两,周身肿尽消,下焦亦觉温暖。
一人年十八九,常常呕吐涎沫,甚则吐食。诊其脉象甚迟濡,投以大热之剂毫不觉热,久服亦无效验。俾嚼服生硫黄黄豆粒大,徐徐加多,以服后移时觉微温为度。后一日两次服,每服至二钱,始觉温暖。共服生硫黄四斤,病始除根。
一数月孺子,乳汁不化,吐泻交作,常常啼号,日就羸瘦。其啼时蹙眉,似有腹疼之意。俾用生硫黄末三许,乳汁送服,数次而愈。
一人年四十许,因受寒腿疼不能步履。投以温补宣通之剂,愈后,因食猪头(猪头咸寒与猪肉不同)反复甚剧,疼如刀刺,再服前药不效。俾每于饭前嚼服生硫黄如玉粒大,服后即以饭压之。试验加多,后每服至钱许,共服生硫黄二斤,其证始愈。
一叟年六十有一,频频咳吐痰涎,兼发喘逆。人皆以为劳疾,未有治法。诊其脉甚迟,不足三至,知其寒饮为恙也。投以拙拟理饮汤加人参附子各四钱,喘与咳皆见轻而脉之迟仍旧。因思脉象如此,非草木之品所能挽回。俾服生硫黄少许,不觉温暖,则徐徐加多,两月之间,服生硫黄斤余,喘与咳皆愈,脉亦复常。
一妇人年五旬,上焦阳分虚损寒饮留滞作嗽,心中怔忡,饮食减少,两腿畏寒,卧床不起者已二年矣。
医者见其咳嗽怔忡,犹认为虚损,复用熟地阿胶诸滞泥之品,服之病益剧。后愚诊视,脉甚弦细,不足四至,投以拙拟理饮汤加附子三钱,服七八日咳嗽见轻,饮食稍多而仍不觉热,知其数载沉 ,非程功半载不能愈也。俾每日于两餐之前服生硫黄三分,体验加多,后服数月,其病果愈。
按∶古方中硫黄皆用石硫黄,而今之硫黄皆出于石,其色黄而亮,砂粒甚大,且无臭气者即堪服食。且此物燃之虽气味甚烈,嚼之实无他味。无论病在上在下,皆宜食前嚼服,服后即以饭压之。若不能嚼服者,为末开水送服亦可,且其力最长,即一日服一次,其热亦可昼夜不歇。

硫黄,味酸,气温、大热,有毒。至阳之精,入肾。能化五金奇物,壮兴阳道,益下焦虚冷,元气将绝者甚效。禁止寒泻,或脾胃衰微,垂命欲死者立效。坚筋骨,去心腹 癖,却脚膝冷疼,仍除格拒之寒。此物纯阳,专伏纯阴之气,化魄生魂,破邪归正,其功甚巨,故有将军之号。然而,其性大热,用之不得其宜,亦必祸生不测,必须制伏始佳。此物用寒水石制之大妙,世人未知也,硫黄十两,研为末,加入寒水石一两,亦研为末,和在一处,以水化之,寒水化而硫黄不化也,候其水干,然后取出用之,自无他患。
或疑硫黄大热,寒水大凉,取之相制,似乎得宜,然而用硫黄正取其纯阳也,以寒水制之,阳不变为乎?不知寒水制硫黄,非制其热,制其毒也。去毒则硫黄性纯,但有功而无过,可用之而得其宜也。

诸证无火者,宜于四件斟酌之。
壮火固不可有,少火亦不可无,所谓天非此火不足以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足以有生。故凡诸证寒凉太过,几于无阳者,宜审择而用之。昔人以附子一物为太阳丹,以天雄附子川乌三建汤,以硫黄为金液丹,皆所以养其真阳,壮其真火,而存此身之生气耳。明变之士,幸教我哉。

硫黄(图缺)
酸辛咸热.补肾火以助元阳.救逆扶危.润大肠可疏风闭.冷癖阴凝之证.内服则用以宣通.虫诸方.外治则取其毒烈.(硫黄有二种.一种石硫黄.出外番山谷间.秉阳火之气.由石液结成.凡产石硫黄之处.必有温泉作硫黄气.一种土硫黄.出广南煤圹中.以法熬炼而成.其色带青.其气带臭.碾之有声.只可作药火药之用.若服食之方.用以扶危济急.拯逆返元.皆宜以石者为上.辛酸咸热有毒之品.用不得宜.或过用偏胜之害.祸如反掌.硫黄火之精也.暖而能通.入肾与命门大肠.回阳破阴之功.自非浅鲜.)

味酸.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功专驱寒燥湿.补火壮阳.得半夏治久年哮喘.得艾治阴毒伤寒.乌 五味硫黄敷妇人阴脱.能化五金而干汞.畏细辛醋血.番舶者良.

敲细粒,以萝卜捣烂绞汁煮,再换紫背浮萍汤煮,再煎角刺汤飞过,去尽毒臭,晒干研粉,色白,取猪脏淡煮烂熟,每日早晚各取一段,蘸粉分余食。治久痢滑泻命门不足,虚损泄精,壮阳道,补筋骨,杀脏虫,长肌肉,治阴蚀。生用杀虫,愈瘟鸡。

味酸,性温,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驱寒燥湿,补火壮阳
石硫黄温燥水土、驱逐湿寒,治虚劳咳嗽呕吐泄利、衄血便红、冷气寒瘕、腰软膝痛阳痿精滑痈疽痔瘘、疥癣癞秃。敷女子阴痒,洗玉门宽冷,涂齄疣耵耳,消胬肉顽疮
入萝菔内,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气,研细用。
硝石能化硫为水,以竹筒盛埋马粪中,一月成水,名硫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