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

参考:心火上炎 , 心火下降小肠

“口疮” 相关论述

口疮是指以口腔内粘膜、舌、唇、齿龈、上腭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口疮发生于口唇两侧者,又称燕口疮;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又称口糜。本病相当于西医学口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2-4岁的小儿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可单独发生,也常伴发于其他疾病之中。小儿口疮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体质虚弱,可导致重症,或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素问·至真要大论》已有“火气内发,上为口糜”的记载,《诸病源候论·口疮候》亦有“小儿口疮,由血气盛,兼将养过温,心有客热上焦,令口生疮也”的论述,指出心经热盛,发生口疮。《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说:“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着,搏于血气,则生疮疡……若发于唇里,连两颊生疮者,名曰口疮;若发于口吻两角生疮者,名曰燕口。”指出本病是由感受风毒湿热所致,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口疮燕口疮之称。
[病因病理]
小儿口疮,多由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炎所致。主要病变在脾与心,虚证常涉及于肾。风热乘脾者,因外感风热之邪,外袭于肌表,内乘于脾胃。脾开窍于口,胃络于齿龈,风热毒邪侵袭,引动脾胃内热,上攻于口,使口腔粘膜破溃,发为口疮。若夹湿热,则兼见口腔糜烂。
心脾积热者,因调护失宜,喂养不当,恣食肥甘厚腻,蕴积生热;或喜吃煎炒炙,内火偏盛,邪热内积心脾,循经上炎口腔,发为口疮
虚火上炎者,因小儿“肾常虚”,若久患热病,或久泻不止,津液亏耗,肾阴不足,水不制火,虚火上浮,熏灼口舌,发生口疮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点,大小不等,甚至满口糜烂,疼痛流涎
2.外感引起者,初起有时可见口腔疱疹,继则破溃成溃疡,常伴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
3.发病多与发热疾患或饮食失调有关。
4.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正常。
二、鉴别诊断
鹅口疮发生于初生儿或体弱多病的婴幼儿,口腔粘膜上出现白屑而不是溃疡,周围有红晕,疼痛不明显。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轻重口疮轻者仅见口腔出现溃疡点,妨碍哺乳进食,饮食时可因疼痛出现哭闹。重者发热烦躁、啼哭不安,或见呕吐腹泻等症。’
2.辨虚实凡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溃烂及疼痛较重,局部有灼热感,或伴发热、尿黄便干者,多属实证。以心火偏盛为主者,舌体溃疡较多。以脾胃积热为主者,口颊粘膜、上腭、齿龈、口唇等处溃疡较多。起病缓,病程长,口腔溃烂及疼痛较轻,兼有神疲、颧红者,多为虚证,病变脏腑以肾为主。
二、治疗原则
实证治宜清热解毒,泻心脾之火。虚证治宜滋阴降火引火归原。均应配合外治疗法。
三、分证论治
1.风热乘脾
证候:以口颊、上腭、齿龈、口角溃疡为主,甚则满口糜烂,或为疱疹转为溃疡,周围掀红疼痛拒食,烦躁不安,口臭,涎多,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伴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分析:本证多为外感引起,外感热邪毒,内引脾胃之热,上熏口舌,故发为口疮。火热熏灼,故疼痛拒食,烦躁不安。热灼肠胃津液受劫,故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兼有风热表证,故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凉膈散加减。常用药:黄芩金银花连翘栀子清热解毒,大黄通腑泻火,竹叶清心除烦,薄荷升散郁火、外解表热甘草和中解毒发热恶风、咽红,加牛蒡子土牛膝根、桔梗咳嗽杏仁、奉叶、前胡大便不实,去大黄,加生石膏、玄参赤茯苓
2.心火上炎
证候:舌上、舌边溃疡较多,色红疼痛,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分析:舌乃心之苗,手少阴之经通于舌。心火炽盛,热毒循经上炎,故发为口疮,色红疼痛。心火内盛,津液受劫,故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均为心火炽盛之象。
治法:清心泻火。
方药:泻心导赤汤加减。常用药:黄连心火,生地凉心血竹叶清心除烦,木通导热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心烦不安加连翘、朱灯心清心泻火除烦;口干欲饮加生石膏、芦根天花粉清热生津小便短黄加车前子、茯苓滑石利尿泄热。
3.虚火上炎
证候:口舌溃疡或糜烂,稀散色淡,不甚疼痛,反复发作或迁延难愈,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分析:婴儿体禀虚弱,肾阴不足,水不制火,虚火上浮,故见口舌溃疡或糜烂,不甚疼痛,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常用药:六味地黄丸滋补肾知母、黄柏清热降火,佐牛膝引火下行。若久泻之后,脾肾大虚,无根之火上浮,而见口舌生疮,神疲面白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者,改用理中汤加肉桂温补脾肾引火归原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小儿化毒散每服2—3g,1日2-3次。用于口疮实证
2.牛黄解毒片每服2—4片,1日2-3次。用于口疮实证
3.知柏地黄丸每服2—3g,1日2-3次。用于虚火上炎证。
二、单方验方
1.一枝黄花、大青叶各30g。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用于口疮实证
2.大青叶鲜生地、生石膏(先煎)、芦根各30g,玄参赤芍药丹皮各l0g,生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用于口疮实证发热者。
三、药物外治
1.冰硼散锡类散珠黄散绿袍散西瓜霜喷剂,任选一种搽口腔患处。
2.野菊花金银花薄荷连翘板蓝根各l0g,玄参15g,加水1000ml煎沸。待温后含漱,每次至少含漱3分钟,每日3—5次。用于口疮实证
3.蛋黄油新鲜鸡蛋煮熟取黄,文火煎出蛋黄油,外敷溃疡面上。实证虚证均可用,用于溃疡日久不敛者更佳。
4.吴茱萸粉5g,陈醋适量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两足涌泉穴,翌晨去除。用于虚火上炎证。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保持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卫生,餐具应经常消毒。
2.食物宜新鲜、清洁,不宜过食辛辣炙?及肥甘厚腻之品。
3.初生儿及小婴儿口腔粘膜娇嫩,·清洁口腔时,不应用粗硬布帛拭口,动作要轻,以免损伤口腔粘膜。
二、护理
1.对急性热病、久病、久泻患儿,应经常检查口腔,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疮
2.根据辨证施护原则,选用适当中药煎剂频漱口。
3.饮食宜清淡,给予半流饮食,避免粗硬食品。
[文献摘要]
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候》:“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
幼幼集成·口疮证治》:“口疮者,满口赤烂,此因胎禀本厚,养育过温,心脾积热,熏蒸于上,以成口疮。内服沆瀣丹,外以地鸡擂水搽上。口糜者,满口生疮溃烂,乃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以导赤散小肠之热,五苓散膀胱之热,当以二方合服。口疮凉药不效,乃肝脾之气不足虚火泛上而无制,宜理中汤收其浮游之火,外以上桂末吹之。若吐泻后口中生疮,亦是虚火理中汤。昧者以为口疮悉为实热,概用寒凉,必不救。”
[现代研究]
高津福,马玉香,林和平.加味银翘散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112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0):620
用加味银翘散金银花板蓝根各log,牛蒡子9g,连翘桔梗竹叶各6g,薄荷木通甘草各3g,芦根12g。面赤、苔黄、便干、口臭,去桔梗薄荷牛蒡子,加生石膏15g,知母生地黄各6so每日1剂,分3次口服。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112例。并设对照组,用吗啉双胍片及复合维生素b片口服治疗75例。两组均用药3—5天。结果中药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68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舛.6%;西药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21例,有效23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68.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实验室检测提示,该方还具有提高血白细胞功能和促进体液免疫应答功效。
沈永琴,丁惠玲.麦芪糖浆预防小儿口腔溃疡复发的疗效探讨.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3):26
黄芪麦冬白术白芍、生地、五味子、谷麦芽等药制成麦芪糖浆。每服15ml,1日3次,3个月为1疗程。用于防止小儿口腔溃疡的复发有效。

本病多因脾胃积热,也有因体质素虚,虚火上炎而致。其症状是口腔内粘膜上生黄白色如豆样大小的溃烂点。小儿口疮由于疳积所致,则为“口疳”。

《病源》发汗下后,表里俱虚,而毒瓦斯未尽,熏于上焦,故喉口生疮也。(出第九卷中)
深师》疗天行热盛,口中生疮。酪酥煎丸
酪酥三合) 蜜(三合大青(一两)
上三味,合煎三沸,稍稍敷口,以瘥为度。
口疮
蛇莓五升,捣,绞取汁,稍稍饮之。(并出第十四卷中)
《集验》疗天行热病口疮。升麻汤方。
升麻(二两) 通草(四两) 射干(二两) 羚羊角(三两屑) 芍药(三两) 生芦根(切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如人行五里更服。(《古今录验》同)又疗天行热病口苦下气除热,喉中鸣。石膏蜜煎方。
石膏(半斤碎) 蜜(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乃纳蜜复煎取一升,去滓,含如枣核许,尽更含。(《千金》同,并出第二卷中)

广济疗口疮煎方。
龙胆黄连升麻槐白皮大青(各二两) 苦竹叶(一升) 白蜜(半升)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下蜜煎之,涂口疮瘥。
又疗口舌生疮,含煎方。
升麻大青射干(各三两) 栀子黄柏(各一升) 蜜(八合) 蔷薇白皮(五两)苦竹叶(一升切) 生地黄(汁五合) 生玄参(汁五合无用干者二两)
上十味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入生地黄汁蜜,煎成一升如饧,细细含之,取瘥即止。
又心脾中热,常患口疮,乍发乍瘥,积年不瘥方。
升麻(八分) 大青枳实(炙) 甘草(炙各六分) 苦参(七分) 黄连(八分) 生干地黄(八分)
上七味捣罗,蜜丸,以水服二十丸,日再。忌如常法。
集验疗口疮方。
升麻黄柏大青
上三味切,以水煮含之,冷吐,瘥止。
又方:芦根(四两) 黄柏升麻(各三两) 生地黄(五两)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含,取瘥,含极冷吐却,更含之。
千金口疮不歇,生牛膝漱口煎方。
生牛膝 生 荷根(各三两) 刺柏叶(一两)
上三味锉,绵裹,以酒三升一宿,微煎一两沸,含之。
必效口疮方。
黄芩芍药羚羊角(屑) 黄柏大青苦竹叶(各二两) 升麻(三两)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去滓纳蜜二合,搅含,冷吐,以瘥止。(肘后同)古今录验口疮汤方
细辛甘草 桂心(各三两)
上三味切,以酒一升,煮取六合,含之。
黄芩汤,疗口疮喉咽中塞痛,食不得入方。
黄芩黄连甘草(炙) 黄柏(各一两)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含之,冷吐取瘥。
又方:大青(四分) 山栀子黄柏(各一两) 白蜜(半斤)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取瘥止。
升麻散,主口疮方。
升麻(六分) 黄柏
上二味捣末,以绵裹含之。

千金口疮不瘥,入胸中生疮,三年以上不瘥方。
蔷薇根浓煮汁,含之,又稍稍咽之,三日三夜瘥,冬取根,夏取茎叶。
又方:以角蒿灰涂之,一宿知,二宿瘥,勿咽汁,取瘥为度。
又论云∶凡患口疮齿,切禁油面酒酱醋腻,干枣,瘥后七日断之弥佳。若不久慎,寻手即发,发而更疗,其瘥稍迟,慎之慎之。蔷薇根角蒿口疮之神药,人皆不知之。

论曰∶夫人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在表为虚,在里为实,心肺虚热冲胸,口干,干久乃成生脓则痒矣,自然虚极,非是实也。脏者,藏也,为不能含藏阳气,使阳气妥出发则日虚,若独肝家有风,即木气搏心故痛,亦非真心痛,若真心痛,只得半日而死,为心不受邪故也。
疗乳石热发,头痛心痛胸胁胀满,寒热手足逆冷,或口生疮烂,或干呕恶闻食气气上欲绝,久虚者方。
前胡芍药黄芩大黄甘草(炙各二两) 大枣(二十枚擘)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若坚实,加茯苓二两,若胸满塞,加枳实一两炙,若吐逆,加干姜二两,若口燥,加麦门冬二两,增减以意量之,忌如常法。
又疗食失度,口中发,漱之汤方
黄芩(三两) 升麻甘草(炙各二两) 石膏(五两碎)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冷含漱口,吐却,日十数过,瘥止。
又疗口疮方。
子柏(四两) 龙胆(三两) 黄连(二两) 升麻(一两)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别取子柏冷水浸,投汤中,令相得,绞取汁,稍稍含之,取瘥,忌如常法。
又若热发腹内,胸悉有方。
升麻(二两) 乌梅(十枚) 黄芩黄连 栝蒌 甘草(炙各一两)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半,去滓含之,咽亦不妨。
又疗体赤热烦闷,口中烂,表裹如烧,痛不能食方
黄芩(三两) 栀子仁(二十一枚) 香豉(二升) 大黄(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服。
又涂飞雪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 石膏(二两碎) 黄芩(三两) 芒硝(四两)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去滓内生鸡子白二枚及芒硝,搅令匀,以拭上,取瘥即止。
又疗热不散,体生细,并热不止方。
黄连芒硝(各五两)
上二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内硝,以拭上,取瘥为限。
又疗紫石发动,恶寒壮热,口舌干焦方。
乌豆(二两)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令稀稠得所如饧,去豆下蜜二合,更一两沸,以匙抄细细含之,如腹中鸣转欲利即停,得利即瘥,忌热食,陈臭物。(千金翼发背痈疽)又疗石气发热,身体微肿,面生方。
升麻葳蕤(各六分) 黄芩紫雪(各八分汤成下) 甘草(炙) 犀角(各四分) 栀子(十四枚)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内雪分服之,以飞雪汤涂之即瘥。(千金翼同)又疗体卒热生疮,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五两去心) 豉(二升) 桂心 人参(各二两) 甘草(三两炙) 葱白(一斤)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服之,忌如常法。
又疗表里俱热,身体生疮,或发,大小便不利方。
芒硝(汤成下) 黄芩知母甘草(各二两) 栀子仁(二七枚) 大黄(四两)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下芒硝,分服,忌如常法。
又疗两鼻生疮热痒,内亦热,兼头痛方。
麦门冬(去心) 知母泽泻甘草(炙各二两) 粳米五合竹叶(切一升) 小麦(二升)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半煮竹叶小麦,取九升去之,内诸药煮,取四升去滓,分服,日三夜一,忌如常法。
又疗生疮,热气奔胸方。
豉(一升) 葱白(切) 栀子仁(各十四枚)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之,忌如常法。
又疗石热发,烦热满胀,及体生疮,兼气力弱方。
黄芩芒硝麦门冬(各二两) 大黄(三两) 栀子(十四枚) 甘草(一两炙)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之。

论曰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也,又有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所受之本也。
热毒发动,口疮烦躁玄参煎方
玄参汁 生葛汁(各三升) 银(十两) 寒水石(捣末) 石膏(捣末) 滑石(捣末) 磁石( 醋淬七遍捣末各一斤) 升麻羚羊角(镑) 犀角(镑) 甘草(锉各二两) 芒硝(一斤)牛黄(研为细末二两)
上一十三味,除银玄参生葛芒硝牛黄外,并粗捣筛,以水三斗,煎银寒水石石膏滑石磁石,取汁二斗去滓,别以水五盏,煎升麻羚羊犀角甘草至二盏,去滓与玄参并生葛汁,一外都和,再煎如稀饧,然后下芒硝搅匀,倾入瓷器中盛,却入牛黄末,再搅取匀停,令黄黑色,每取两大匙,入蜜一合和匀,分四服,热汤调下,不拘时候。
口疮槐枝煎
槐枝(二三月采好者锉) 桑枝(锉) 柳枝(锉各一斗三味以水五斗隔宿浸次日入锅文武火煎约得一斗去滓再入铜铛煎至五升入后药) 槐蛀虫(一两) 细辛(去苗叶半两)本(去苗土
上一十味,将后七味捣罗为末,入前药汁内,更煎如饧,临卧净漱口,以药半匙敷痛处,有涎即吐之,临卧再用。
治口烂生疮,水浆不下,当归膏
当归(一两) 射干升麻附子(去皮脐切各半两) 白蜜(四合) 猪脂(五两)
上六味,除蜜脂外并锉,先煎脂化去滓,入诸锉药,慢火煎,候附子色黄,又去滓入蜜,更煎如膏,以瓷器盛,每服如杏核大含之,日三五度,咽津不妨。
口疮,及喉闭,吹喉朴硝散方
朴硝硝石胆矾白矾芒硝五味皆枯干) 寒水石(烧) 白僵蚕(直者炒) 甘草(炙锉) 青黛(研各等分
上九味,捣研为细散和匀,每用少许,渗上,遇喉闭,用笔管吹一字在喉中,立破。
口疮,并咽喉塞,黄连膏
黄连(去锉三两) 猪脂(一斤) 白蜜(四两) 羊髓(研二两)
上四味,先以慢火煎猪脂,取油去滓,入黄连,又煎令黑色,下羊髓,髓化以绵滤去滓,入蜜更煎数沸成膏,瓷合盛候冷,每含如枣大,日三五度,咽津不妨。
口疮多年不瘥,风热上攻,蔷薇膏方
蔷薇根郁李根水杨牛蒡根(并细切各一斤) 苍耳(一升) 露蜂房(碎劈三枚)生地黄(切) 升麻当归(洗切各一两) 地骨皮白芷石胆(研各半两) 熟铜粉(研)麝香(研各一分)
上一十四味,先以前六味细切,水二斗,煎至五升,葛布绞去滓,次入地黄升麻当归地骨皮白芷,再煎至二升,绵滤去滓,慢火又煎成膏,乘热下后三味研药,搅令匀,瓷器盛,每含如弹丸大,吐津。
口疮,积年不瘥,丹砂膏
丹砂(研一分) 猪脂 蜜(各三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三十七粒) 腻粉白矾(研)胡粉(各一分) 生地黄(半两切焙) 麝香(研一分)
上九味,捣研七味为末,先煎脂蜜令化去滓,次下诸药,更煎十余沸,以绵滤去滓,更煎待膏就,瓷合盛,每用如杏仁大,绵裹含吐津。
治久患口疮,不任食物,鸡舌香丸
鸡舌香松脂(研各一分) 胡椒(为末三七粒) 细辛(为末三分)
上四味,用苏木浓煎汁和药,丸如梧桐子大,每以暖水研一丸,涂上。
口疮久不瘥,烧肝散方
茵陈蒿犀角石斛(去根) 白术柴胡(去苗各半两) 芍药紫参桔梗(锉炒)防风(去叉) 桂(去粗皮) 吴茱萸(汤浸三遍焙炒) 人参白芜荑(各一分)
上一十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五钱匕,以白羊肝五两,细切去筋膜,入葱白三茎,细批相和,湿纸三五重裹,慢火煨熟,空腹顿服,米汤下。
口疮经年歇发,饮食艰难,蔷薇根散方
蔷薇根(锉一握) 蜀椒(去并闭口炒出汗四十九粒)
上二味,捣罗为散,以浆水二盏,煎五七沸,去滓热含,冷吐。
牙疼口疮,积年不瘥,蟾酥丸
蟾酥(一片水浸令软) 麝香(研少许)
上二味细研,丸如粟米大,以绵裹一丸,于病处咬之,有涎即吐。
口疮久不瘥方
蔷薇根(一握)
上一味锉,用水一升,煎至半升,候冷含,稍咽之,冬用根,夏用茎叶,又宜同角蒿灰涂,有涎吐之。
治元脏虚冷上攻口疮巴戟散
巴戟天(去心一两) 白芷(半两) 高良姜(为末一钱匕)
上三味,捣为细散,用猪腰子二只,去筋膜,每一只,入药散一钱匕,用湿纸裹煨熟,乘热去纸,以口吸热气,有涎即吐,候冷细嚼服之。
口疮杏仁丸方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十粒) 蛇床子(烧灰) 白芷(烧灰) 腻粉(各一分)
上四味,研杏仁如膏,和三味为丸,如鸡头实大,每细嚼五丸,不得咽津,吐涎出,立效。
口疮甘草煎
甘草(炙为末半两) 猪膏(四两) 白蜜(二两) 黄连(去为末一两)
上四味,先煎脂令沸,去滓下蜜,并药等,慢火熬成煎,每服一匙头,含咽津,以瘥为度。
口疮白矾煎
白矾(末) 铅丹(研各一两) 附子(去皮脐生为末) 屋下火煤(各半两)
上四味,捣研为末,入白蜜三两,煎为煎,入竹筒盛,饭上炊一次,每用少许,含吐涎出效。
口疮黄柏煎
黄柏(末一两) 乱发(洗去二三两) 硫黄(研一分) 黄连(末一两) 麻油(半斤)
五味,先将油煎发销,然后下黄柏等末,重煎待凝成煎,每含如杏仁大,吐津不得咽。
口疮疼痛,石胆煎方
石胆(半钱烧研末) 蜜(一合) 黄柏末(一钱匕) 蟾酥(研半钱)
上四味,先于铛中慢火煎蜜,次下药末,煎如饧,每含如杏核大,吐津不得咽。
口疮杏仁煎
杏仁(去皮尖双仁研二七粒) 胡粉(研) 铅丹(研各一分)
上三味,用蜜五合调和,用竹筒盛,蒸一炊久,旋含之,吐津不得咽。
口疮麝香散
麝香(研一字) 胡黄连(一钱) 槟榔(生锉一枚)
上三味,捣研为细散,旋敷之。
口疮滑石散
滑石胆矾(各一两)
上二味,捣研为散,每用一钱匕,以绵裹含,吐津。
口疮疼痛,生姜煎
生姜(取汁一盏) 白沙蜜(三两)
上二味,同煎十余沸,用瓷器盛,时时以熟水调一匙头,含咽之。
口疮柳花散
黄柏(一两) 淀花(半两)
上二味为散,临卧干糁,误咽亦不妨。
口疮麝香散
麝香(少许) 人中白(一钱)
上二味研细,绵裹如绿豆大,含之咽津
口疮二物散
白僵蚕黄连(各等分
上二味为末,临卧糁口内。
口疮,诸药不效,碧玉散
胆矾(半两锅子内烧通赤地上出火毒)
上一味,细研,每取少许,敷上,有清涎吐之。
口疮附子涂脚方
附子(一枚生为末)
上一味,以姜汁和匀,摊脚心。
口疮, 荷根汤方
荷根(二两)
上一味细锉,分为三分,以水二盏,煎三五沸,去滓热含冷吐。
口疮,升麻含汁方
升麻(不拘多少)
上一味,含一块咽津
口疮,荠 煎方
荠 (三十枚)
上一味,以薄绵裹,酒煮二十沸许、取出,每含一枚,良久嚼咽之,日三五度。
口疮豆豉散
豆豉(四两炒)
上一味,捣罗为散,每用绵裹一钱匕含之,日五七次。
口疮干蟾散
干蟾(炙一枚)
上一味,捣研为散,绵裹半钱匕,含吐津。
口疮胡粉膏
胡粉(炒研一两)
上一味,以牛酥调如膏,每含如杏仁大,咽津
口疮马牙硝散方
马牙硝(研末一两)
上一味,每含一钱匕咽津,日三五度。
口疮槟榔散
槟榔(锉)
上一味为散,每取半钱匕,涂舌及唇上。
口疮,桑汁涂方
桑条汁(一合
上一味,早晨涂口舌上。
口疮蒲黄散
蒲黄(一两)
上一味,每用一钱匕,敷口舌上,咽之。
口疮,无食子散方
无食子(烧灰细研一两)
上一味,每取一钱匕,敷舌上,日三五次。
口疮,楸木汁方
楸木白汁(五合
上一味,每取一匙头含咽。
口疮蟾酥线
蟾酥(二片)
上一味,以水半盏,浸化为水,更入牛黄末一钱匕搅匀,以丝线五十条,就药中浸一宿阴干,每取一条含,吐津。
治口肥疮
灶上饮食
上一味,炒令焦,研末敷之。
治下冷口疮神圣膏
吴茱萸(一两)
上一味,捣罗为末,用酸醋一大盏,调熬成膏,后入地龙末半两搅匀,每临卧时,先用葱椒汤洗足拭干,用药遍涂两脚底心,或以手帛子系定,次日必减,未减再涂。
治口内生,齿龈肉烂,升麻饮方
升麻黄连(去羚羊角(镑) 玄参黄芩(去黑心) 麦门冬(去心焙) 葛根(锉)大黄(锉) 羌活(去芦头防风(去叉) 甘菊花(各半两) 人参(三分) 甘草(炙锉) 知母(各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口疮,众药不瘥者,密陀僧散
密陀僧黄柏(去粗皮) 甘草(各一两并以蜜涂炙香) 蒲黄黄药子(各半两)
五味,捣研为散,时时敷之。
治久患口疮黄连膏
黄连(去升麻槐白皮大青苦竹叶(各一两)
五味细锉,以水二升,煎至半升,去滓取汁。入龙脑蜜,搅令匀,煎成膏,涂上。
日三度。
治舌上生疮,铅丹膏方
生地黄汁(三合) 蜜(三合铅丹(一两半) 杏仁(去皮尖双仁别研如面七十枚)
上四味,合和一处调匀,银器内煮,用槐枝搅,不得住手,看色紫即成,取少许口内含化,吐津。
口疮久不瘥,蟾酥线
蟾酥(五皂子大) 硼砂龙脑麝香(各一皂子大)
上四味,同研极细,以温汤半盏,化令匀,入绯线秤半钱,蘸药汁晒干,再蘸再晒,候药汁尽,将线寸截,每用一条,贴于患处,有涎即吐,一日三五次易之,取瘥为度。
治大人小儿,卒患口疮铅霜散方
铅白霜(研细不拘多少)
上取少许,涂敷痛处,一两度瘥。
治卒患口疮,升麻汤方
升麻(锉) 黄柏(去粗皮锉) 大青(各一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取一盏,热漱冷吐。
治口舌生疮,久不瘥,白芷散
白芷末(一钱) 铜绿(一钱) 白僵蚕(四枚) 干胭脂(半钱)
上四味,捣研为末,每用少许,以鸡翎子扫,有涎吐之,不得咽津
虚劳口疮,久不瘥,秦艽散
秦艽(去苗土) 柴胡(去苗各一两)
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割猪肝三两片,用酒煮之,去肝取酒,调药温服,十服当愈。
治心肺壅热,口内生,胸膈痰逆,玄参汤方
玄参茅根(锉) 羌活(去芦头竹茹木通(锉) 羚羊角(镑) 升麻(各半两) 黄连(去人参苦竹叶半夏(汤洗去滑各三分) 甘草(锉一分)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后。
口疮,久患不瘥,铜绿散
铜绿(研一钱) 铅丹(炒研半两) 白芷(焙一分为末)
上三味,合研令匀,取少许渗舌上,即瘥。
口疮痛,茯苓汤方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各一两)
上二味,粗捣筛,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不过二剂。
口疮玄参丸
玄参天门冬(去心焙)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绵裹含化咽津
治口常有蒺藜子散方
蒺藜子(炒去角) 扁豆(炒各三两)
上二味,捣罗为散,如茶点吃。

论曰小儿口疮者,由血气盛实,心脾蕴热。熏发上焦,故口生疮,盖小儿纯阳。易生热疾,或衣服过浓,饮食多热。血脉壅盛,皆致此疾。
治小儿口疮。一捻散方
青黛黄柏(去粗皮) 诃黎勒(炮去核) 密陀僧
上四味等分,捣研为散,取一捻掺舌上。如喉咽内有,亦掺喉中,微微咽津
治小儿口疮。紫金散方
黄柏(如两指面大二片去粗皮涂蜜炙令紫) 诃黎勒(煨去核) 麝香(研少许) 腻粉(研少许)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用一字许掺舌上,立瘥。
治小儿口疮。寒水石散方
寒水石(一分烧通赤地上碗合一宿出火毒) 白矾(熬令汁枯一分) 铅白霜(一分)
上三味,研为散,每用少许。掺口疮上,食后临卧,以瘥为度,咽津无妨。
治小儿口疮。香白芷散
香白芷(半两) 盐绿(一钱) 五倍子(一分) 麝香(少许)
上四味,捣研为细散,每用一字,掺上。
治小儿口疮硼砂散
硼砂(研) 矾蝴蝶(研) 密陀僧(各半钱研)
上三味,用生蜜四两,与药同熬紫色。以新水冰冷,瓷合盛,每用以鸡翎敷之。
治小儿口疮铅丹煎方
铅丹(半两) 密陀僧(半两) 白蜜(四两)
上三味,先以蜜于铫子内,煎令沸,下铅丹。同煎令紫色,次下密陀僧,搅令匀成煎。
于瓷合盛,每用小豆大,咽津
治小儿口疮蚺蛇胆散
蚺蛇胆(研一分) 石胆(研一分) 龙脑(一分)
上三味,同研细,每用一字,涂上,日三五次。
治小儿口疮。大青汤方
大青(三分) 黄连(去三分)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半钱匕。以水半盏,煎至二分,去滓食后服
治小儿口疮地黄汤方
生地黄桑根白皮汁(各一合
上二味,入蜜半合,同煎十余沸。每服二分日三。
治小儿口疮黄柏膏
黄柏(去粗皮一分) 大豆一合
上二味,粗捣筛,以水一盏。煎至二合,去滓重煎如饧,入少许龙脑研和,涂敷。
治小儿口疮烂臭。神验散方
寒食面(五钱) 硝石(七钱)
上二味,同研。遇夜,新水调药半钱匕,涂在纸花子上,男左女右,贴脚心。
治小儿口疮蛇蜕拭方
上取蛇蜕,水渍令湿软,拭口,一两度即瘥。
治小儿口疮蟾蜍散
蟾蜍(一枚炙令焦)
上一味,捣罗为散,每用一字,敷上治小儿口疮牛膝酒
牛膝(一两切)
上以清酒二盏,煎至七分,去滓分温三服。日二,以瘥为度。
治小儿口疮蚕蛾散
晚蚕蛾(一两)
上捣罗为散,每用一字,敷口疮,日三两次。
治小儿口疮赤烂。羊乳饮方
上取羊乳五合,冷点口中,不过三两上,瘥。
治小儿口疮赤烂。赤葵散
赤葵茎(焙干半两)
上捣罗为散,每用一字,蜜调涂之。
治小儿口疮赤烂。乱发拭方
上以父母乱发净洗,缠桃枝,蘸井华水,东向以拭口中。
治小儿白口疮,满口如浸饼起者。贝母散
贝母(去心二两)
上一味为散,先煮面拨粥七个,抱孩儿门限内坐。将逐个拨粥,榐儿口内了,弃门限外,令犬吃,便以药末半钱,水五分,蜜少许,煎三分。冷与服,仍以药掺贴。每日用三四次,即瘥。
治小儿口生白。桑汁涂方
桑根白皮
上以涂儿唇口,即瘥。
口疮舌硬,言语不得。方
白矾(烧令汁尽) 桂(去粗皮各一两)
上二味,捣研为末,掺舌上,即瘥。
治小儿口疮马芹涂方
马芹子
上先揩唇上血出,涂药日三次,验。

口疮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疾患。本病多为胎禀胃热,或热毒侵袭,或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所致。它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特别好发于唇、颊内粘膜,其次是舌边缘及舌尖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6~1.5毫米,溃疡面呈黄白色或灰白色,溃疡点1~3个,有烧灼样疼痛,遇食物刺激则痛甚。
心脾积热 口舌溃烂,少则五六个,多则十余个,周围红赤,疼痛拒食,口臭流涎烦躁多啼,大便干结,或发热面赤。治宜清热解毒
(一)
处方:莱菔子白芥子地肤子各10克,食醋适量。
用法:上药用砂锅文火炒至微黄,共研为细末。将食醋煮沸,放置冷却至温热,再倒入药末,调成膏状。把药膏分次涂于2厘米见方的纱布或白布上,使膏厚2毫米,见方1厘米左右,然后分别贴于患儿两足涌泉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二)
处方:真牛黄0.015克,青黛0.3克,硼砂0.9克,冰片0.3克,朱砂0.3克,珍珠0.018克,煅入中白0.3克。
用法:共研为极细粉,瓷瓶装好勿使漏气,每用少许,涂抹患部,每日3~5次,敷药之后半小时内勿饮水及食流汁品,以保持药效。
(三)
处方:蔻仁(去壳)3克,硼砂6克,白矾、上梅片各3克,蜂蜜30克。
用法:先将蔻仁去壳,加入硼砂研末,白矾、上梅片另研末,将4药混匀后,与蜂蜜混合放入勺(罐)内,武火熬开“三沸”即成,待温后加上梅片装瓶备用。先将口腔用3%硼酸水、生理盐水或淘米水洗净,然后用消毒棉球涂抹此膏。抹药后将患儿头部低斜,使口涎流出,每日2~3次或更多。轻者涂抹数次有效,重者2~3天可愈。
(四)
处方:霜后茄子1个。
用法:放干,研成细末,抹于口中,用1~2次即可收效。
(五)
处方:小麦面烧灰2份,冰片1份。
用法:将2味混合,研成细末。用时,将药粉吹在患儿口疮面上,每天吹敷2~3次。
(六)
处方:荸荠数个。
用法:将荸荠洗净,烧存性,研成细末,涂擦于口疮患处。
(七)
处方:羊乳
用法:羊乳细滤口含之,数次可愈。
(八)
处方:大栗
用法:将大栗煮熟,日日食之。
(九)
处方:柿饼霜。
用法:将柿饼霜敷于口疮,每日数次。
(十)
处方:可可豆适量。
用法:将可可豆研成粉末,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给小儿频频含咽。
(十一)
处方:嫩竹叶60克,冰糖60克,粳米60克。
用法:将竹叶洗干净,加清水1升,上火煮,待成竹叶汁后,捞去竹叶,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冰糖,共煮成粥,服食
(十二)
处方:莲子芯6克,甘草3克,地丁9克。
用法:上药水煎后,加少许糖。每日服1次,连服3~5日。
(十三)
处方:露蜂房30克,枯矾9克。
用法:将露蜂房剪碎,炒焦,与枯矾共研为细末,用香油调匀,涂敷患处。或将干粉吹敷于患处。
(十四)
处方:襄荷梗15克,水酒适量。
用法:共煎取汁,含漱,漱后将药吐掉。每日3~5次。
(十五)
处方:鲜石榴1个(个大色红者尤佳)。
用法:去皮,捣烂,用开水浸泡过滤,取汁,待冷后,频频含漱,连用数日。
(十六)
处方:黄连15克,青黛15克,寒水石9克,乳香15克,冰片9克,石膏15克,硼砂9克。
用法:共研细末,密闭贮存,用时用纸筒将此少许吹口腔患处,每日3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口腔念珠菌病
虚火上浮 口舌溃疡或糜烂,稀散色淡,不甚疼痛,口流清涎,颧红盗汗口干不渴。治宜滋阴降火
(一)
处方:吴茱萸60克,面粉适量。
用法:吴茱萸研末,加面粉,醋调作二饼,贴于足心,以布扎之,过夜即愈。
(二)
处方:生地15克,绿豆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三)
处方:生地9克,莲子芯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数剂。
(四)
处方:吴茱萸15克,胡黄连6克,川大黄6克,生南星3克。
用法:上药研末备用。1岁以下每次3克,1岁以上酌情增至6~12克。上药末与陈醋适量调成糊状,涂敷患儿足心,外以纱布包扎。
(五)
处方:太子参3克,麦冬3克,生甘草2克,玄参3克,银花1.5克。
用法:将上药泡茶饮服,以尽味为度,每日1剂。
(六)
处方:生地6克,大青叶6克,生石膏9克,花粉9克,粳米30克。
用法:前4味药煎汤去渣,入粳米白糖煮粥食,每天1剂,连服3~4天。

口者,脾之外候也。脾火上行,则口内生,泻黄散治之。黄连干姜为末敷之。有虚火上炎,服凉药不愈者,理中汤从治之。心热口苦泻心汤治之。脾热则口甘,泻黄散治之。肺热则口辣,泻白散治之。肾热口咸滋肾丸治之。肝胆实热口酸而苦,宜柴胡龙胆草青皮黄芩之类。胃虚热口淡,宜补中益气汤。唇燥裂生疮者,脾血不足也,宜归脾汤
泻黄散
泻黄甘草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火口疮并见功。
泻白散
泻白(散)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人)参茯(苓)知(母)(黄)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施。
滋肾丸(即通关丸见42页
理中汤见15页
泻心汤见15页
补中益气汤见17页
归脾汤见35页

口疮发作痛难言,香麝铜青一处研,
干捻些儿频掺上,不超时刻自安然。

满口生痛可怜,干姜急取共黄连
口中细嚼流涎出,从此灾永不缠。


黄连(《本经》寒,《别录》微寒)
柏木(《本经》寒)
龙胆(《本经》寒,《别录》大寒)
升麻(《别录》平,微寒)
大青(《别录》大寒)
苦竹叶(《别录》大寒)
石蜜(《本经》平,《别录》微温)
酪(《别录》寒)
酥(《别录》微寒)
豉(《别录》寒)


病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症见口腔之唇颊等处粘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点,单个或多个不等,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反复发作,饮食吞咽有碍。口疮虚火实火之分。实火者,诸经之热,皆应于心,心火上炎,熏灼于口,则口舌生疮。治宜泻火清心。用导赤散等加减。脾热生痰,痰火互结,上炎于口,亦生口疮,治宜清热祛痰,可选用黄连温胆汤等加减。虚火者,肺肾阴亏,虚火上炎于口,也发口疮。治宜补肺滋降火。可选用补肺阿胶汤等加减。妇人产后血气虚虚热上冲亦可发口疮。治宜滋阴清热,可选用四物汤等加减。


病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症见口腔之唇颊等处粘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点,单个或多个不等,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反复发作,饮食吞咽有碍。口疮虚火实火之分。实火者,诸经之热,皆应于心,心火上炎,熏灼于口,则口舌生疮。治宜泻火清心。用导赤散等加减。脾热生痰,痰火互结,上炎于口,亦生口疮,治宜清热祛痰,可选用黄连温胆汤等加减。虚火者,肺肾阴亏,虚火上炎于口,也发口疮。治宜补肺滋降火。可选用补肺阿胶汤等加减。妇人产后血气虚虚热上冲亦可发口疮。治宜滋阴清热,可选用四物汤等加减。


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如发热作渴饮冷,实汤。手足逆冷,肚腹作痛,中气虚寒也,用附子理中汤。晡热内热,不时而热,血虚也,用八物如丹皮五味、麦门。发热作渴,唾痰,小便频数肾水亏也,用加减八味丸。食少便滑,面黄肢冷,火衰土虚也,用八味丸日晡发热,或从腹起,阴虚也,用四物、参、术、五味、麦门。不应,用加减八味丸。若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见昼伏,不时而动,或无定处,或从脚起,乃无根之火也,亦用前丸,及十全大补加麦门、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调搽涌泉穴,若概用寒凉,损伤生气,为害匪轻。
治验
秋官赵君言,口舌生疮,劳则体倦,发热恶寒,此内伤气血之症,用补中益气加五味、进士刘华甫,口舌生疮,午前热甚,脉数而有力,用清心莲子饮稍愈。更以四物二连汤全愈。后因劳役,日晡发热,脉数而无力,用四物加参、术、柴胡少瘥。但体倦口干,再用补中益气汤而愈。
武库刘君,口舌生疮,口干饮汤,乃胃气虚而不能化生津液也。用七味白术散而痊。
廷评曲汝为口内如无皮状,或咽喉作痛,喜热饮食,此中气真寒,而外虚热也。用加减八味丸而愈。
儒者费怀德,发热,口舌状如无皮,用寒凉降火药,面赤发热,作呕少食,痰涎自出,此脾胃复伤虚寒而作也。用附子理中汤,以温补脾胃;用八味丸,补命门火,乃愈。
●男子口糜烂,脉数无力,此血虚而有火,用四物,加茯苓白术,少用黄柏知母,地官李孟卿子新婚,口舌糜烂,日晡益甚,用八珍汤,加五味、麦门,而口疮愈。更用加减八味丸,而元气实。
●男子唇舌生疮,口苦作呕,小便淋涩,此肝脾火动,以小柴胡,加山栀酸枣仁远志
●儒者口苦而辣,此肺肝火症,先以小柴胡山栀胆草茯苓桑皮而渐愈。更以六君加山栀芍药而痊瘥。若口苦胁胀,小便淋沥,此亦肝经之病,用六味丸,以滋化源
●男子口臭牙龈赤烂,腿膝痿软,或用黄柏等药益甚,时或口咸,此肾经虚热,余用六味丸悉瘥。
●妇人口苦胁胀,用小柴胡山栀黄连少愈。更以四君子加芍药当归柴胡而瘥。
●妇人每怒口苦发热晡甚,以小柴胡合四物二剂。更以四物加柴胡白术茯苓
●妇人每怒则口苦兼辣,头痛胁胀,乳内刺痛,此肝肺之火。用小柴胡山栀青皮、芎、归、桑皮而安。后劳兼怒,口复苦,经水顿至,用四物加炒栀、炒胆草一剂,更以加味逍遥散


〔丹〕王四叔公,口疮舌强、多痰。
白术甘草梢(一钱) 人参赤芍药木通 生地(半钱) 黄连(炒,一钱) 栝蒌子(十二枚)
上作一帖煎。

〔罗〕黄连升麻汤口舌生疮。
升麻(一钱半) 黄连(三钱)
上为细末,绵裹,含津咽。

〔丹〕治口疮。黄柏炙同细辛各二钱,研极细,敷之,噙少许,当满口有涎吐之。少刻,又敷又噙,如是五七次立愈。(《千金方》此治灵气方也。)

〔罗〕绿袍散治大人小儿口疮,多不效者。
黄柏(四两) 甘草(炙,二两) 青黛(一两)
上先取二味为末,入青黛同研匀,干贴。

〔《衍》〕黄柏皮蜜炙,与青黛各一分同为末,入生龙脑一字,研匀。治心脾热,舌颊生疮。
当掺上,有涎即吐之。

〔垣〕蜜柏散口疮久不愈者。用黄柏不计多少,以蜜炙灰色为细末,干掺上。临卧忌酒醋酱,犯之则难愈。

〔丹〕好酒煮黄连,呷下立愈。

〔《本》〕治膈上热极,口舌生疮。
腻粉(一匕) 杏仁(七粒,不去皮尖)
上二味,临卧时细嚼,令涎出则吐之,用温汤漱口,未痊可又用。

〔《肘》〕治口疮。以蔷薇根避风处打去土,煮浓汁温含,冷易之。

〔《衍》〕五倍子口疮,以末搽之,便可饮食。

〔《本》〕治口疮,以胆矾一块,用百沸汤泡开,含漱一夕,可瘥八分。一方,用白矾汤漱口,亦妙。凡口疮,用西瓜浆水甚者,以此徐徐饮之,冬月无留皮,烧灰噙之。
口疮。以好墨研蝼蛄极细,敷之立效。(《胡氏方》)蝼蛄小肠膀胱,其效甚捷。
因力峻气猛,阴虚气上者,戒勿用。惟体实有热在上焦者,用之如神。

〔子和〕治一男子病口疮数年,上至口、中至咽嗌、下至胃脘皆痛,不敢食热物,一涌、一泄、一汗,十去其九。次服黄连解毒汤,不十余日皆释。

〔丹〕口疮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先用理中汤,甚则加附子

〔《本》〕治满口生。此因虚壅上攻,口舌生疮。
草乌(一个) 南星(一个) 生姜(一块)
上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时用醋调作罨子,贴手足心,来日便愈。

〔丹〕口疮。以远志醋研,鹅毛扫患处出涎。

〔《本》〕治口鼻生疮。用生姜一块,临睡时细嚼含睡,不得开口出气,眠着不妨,睡觉咽下。

〔《保》〕治少阴口疮半夏散声绝不出者,是寒遏绝阳气不伸。
半夏制一两,桂、乌头各一字,同煎一盏,分作二服。
太阴口疮甘矾散
甘草二寸,白矾栗子大,含化咽津
赤口疮乳香散
乳香没药各一钱,白矾半钱,铜绿少许,研为末掺之。
白口疮没药散
乳香没药雄黄各一钱,轻粉半钱,巴豆霜少许,为末掺之。
运气口疮有二∶
一曰热。经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口疡是也。
二曰寒。经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复则寒雨暴至,阴厥且格,阳反上行,病口疮是也。

〔丹〕治口疮猪蹄壳烧为末,敷之立止。(张氏方)治口疮走马疳,茄蒂中木,去皮烧存性,入少白梅灰,与少矾细末,敷之立安。(《精要》同。)

〔罗〕红芍药散
心病口疮,紫桔红苍,三钱四两,五服安康。
上件,紫菀桔梗红芍药、苍术各等分为细末。羊肝四两,批开掺药末三钱,用麻扎定,火内烧令熟,空心食之,大效,白汤送下。

〔《圣》〕主小儿口疮通白者,及风疳疮蚀透者,以白僵蚕炒令黄色,拭去蚕上黄肉毛为末,用蜜和敷之,立效。

〔陈〕主口内热疮,以古文钱二十文,烧令赤,投酒中服之,立瘥。

〔《圣》〕口舌生疮,胸膈疼痛。用炒豉细末,含一宿便瘥。

〔《圣》〕治口疮。用缩砂不拘多少,火 为末,掺即愈。又法,用槟榔烧灰存性,为末,入轻粉敷之。

〔《千》〕治口疮。取桑树汁,先以发拭口,即以汁敷之。

〔垣〕化毒法。凡口疮无问新旧,遇夜卧将自己两丸,以手 紧,左右交手揉三五十遍,但遇夜睡觉行之,如此三五度。因酒而生者一夜愈;久病诸口疮,三二夜愈。如鼻流清涕恶寒者,二丸向上揉之,数夜可愈。

〔世〕唇疮。以甑上滴下汗敷之,累效如神。

〔罗〕多效散唇紧及疹。
诃子五倍子(各等分
上为细末,干粘贴,效。

〔丹〕唇黄泡肿。乌头炒灰研,香油调敷之。(《胡氏方》)
唇上生疮,连年不瘥,以八月蓝叶一斤,捣取汁洗之,不过三日瘥。(《千金方》)
唇上生疮,用白荷花瓣贴之神效,如开裂出血者,即止。

〔《集》〕口疮承浆合谷人中长强海泉三棱出血,不已,用后穴、)金津、玉液(各出血。)

〔《密》〕又法∶委中(泻、)后溪(补。此二穴,乃心火肾水二经之表。)

〔垣〕又法∶胆俞小肠俞(各灸七壮、)太冲(五分、)劳宫


〔《简》〕如圣散 治小儿口疮不能吃乳者。
江子一粒或二粒,研烂,不去油,入朱砂、黄丹敷纸绢上少许,剃开小儿囟门,贴在囟上。
如四边起粟米泡,便用温水洗去药,恐成,更用菖蒲水洗便安,其效如神。

〔世〕南星膏口疮,小儿难用药。
以大天南星去皮,取中心龙眼大,为末,却用酸醋调,涂脚心,甚妙。

〔《千》〕治小儿口疮,饮乳不得。以白矾鸡子大,置醋中,涂儿足底,二七次即愈。

〔无〕牡蛎散 治小儿口疮
牡蛎( 通红,取出候冷,研细,以纸裹入土中七日出火气,三钱) 甘草(炙,为末,一钱)
上和匀,时时挑少许糁口中,或吐,皆无害。

〔田〕口疮治法。乳母同儿宜服洗心散泻心汤,然后用黄柏末研细糁之。(泻心汤方黄连一味为末,蜜水调,不可煎。)

〔汤〕治口疮验方
黄柏(蜜炙赤,半两) 青黛(一分)
上二件为末,频糁口内愈。

〔《斗》〕口疮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宜附子理中汤

《巢氏病源》口疮候∶小儿口疮由血气盛兼将养过温,心有客热,热熏上焦,故口生疮也。
千金翼》曰∶凡口疮忌食咸腻及热面、干枣等,宜纯食甜粥,勿食盐菜,三日即瘥。又口中面上生 肉,转大,以刀决溃去脓愈。
《婴童宝鉴》∶小儿口疮是心脏积热,上发于口故也。
《葛氏肘后》小儿口疮方。
上烧葵,敷之良。
《葛氏肘后》支太医小儿口疮方。
桑白汁生地黄汁、赤蜜各半合相和,缓缓细敷儿口取瘥。
《葛氏肘后口疮不得饮乳方。
上饮羊乳佳。《食疗》取 羊生乳含。
千金》治小儿口疮,不得吮乳方。
大青(十八铢) 黄连(十二铢。《千金翼》用二两)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
千金》又方
腊月猪脂(一斤) 蜜(二升) 甘草(炙,如指大三寸)
上三味合煎相得。含如枣大,稍稍咽之,日三。
千金》又方
上用矾石如鸡子大,置醋中。涂儿足下,二七遍愈。
千金》治小儿心热,口为生重舌鹅口方。
上用柘根锉五升,无根弓材亦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细细敷之,数数为之良。
千金》治口疮白漫漫方。
上取桑汁,先以父发拭口,以桑汁涂之。
千金翼》治口中咽喉塞不利,口燥膏方。
猪膏白蜜(各一斤) 黄连(一两,切)
上三味合煎,去滓,令相得。含如半枣,日四、五,夜二。
千金翼》治积年口疮不瘥,蔷薇汤方
上用蔷薇根一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久久,极即吐之,定、更含。少少入咽亦佳。夜未睡以前亦含之,三日不瘥,更令含之,瘥为度。验秘不传也。
千金翼》治口中,身体有热气痱瘰。蔷薇丸
蔷薇根黄芩鼠李根当归葛根白蔹石龙芮黄柏芍药续断黄连(各一两) 栝蒌根(二两)
上一十三味末之,炼蜜和丸如梧子大。十丸,日三服。《千金》无黄连
外台》∶《救急》疗小儿口疮方。
上以蛇蜕皮水渍令湿软,拭口,一两遍即瘥。
外台》刘氏疗小儿口疮方。
黄柏皮(一两,切) 乌豆(一升)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两合,去滓,重煎如锡,入少许龙脑研和,敷之甚良。
《宫气方》主小儿口疮白芨疳疮蚀透者。
上以白僵蚕炒令黄色,拭去蚕上黄肉毛,为末,用蜜和,敷之立效。
《宫气方》治小儿口疮及风疳疮等。
上用晚蚕蛾细研,贴上妙。
《宫气方》治小儿口疮
上用角蒿灰贴上。
图经》主小儿口中热疮方。
上用故锦烧作灰,研为末,敷口疮上。
圣惠》治小儿口疮,多睡,吐乳。龙胆丸
龙胆(去芦头) 川大黄(锉碎,微炒) 茵陈(各一分) 人参(去芦头栀子仁 川朴硝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一、二岁儿以温水研下三丸,看儿稍大,临时加之。
圣惠》治小儿口疮心热烦闷。黄连散
黄连(去大青升麻(各三分) 桑根白皮(锉)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服之。若与奶母服,即加栀子黄芩各半两。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圣惠》治小儿口疮烂痛,不问赤白,或生腮颔间,或生齿龈上。雄黄散
雄黄朱砂(各细研) 硝石蚺蛇胆黄连(去石盐苦参(锉。各一分) 鸡屎矾(半分) 麝香(一钱,细研)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日可三、五度涂之。
圣惠》治小儿久患口疮不瘥,宜用此方。
虾蟆(涂酥,炙微黄) 笋灰(各半两) 白矾(灰) 黄柏(锉) 黄连(去晚蚕蛾(微炒) 川升麻(各一分) 蜗牛(三七枚,去壳,微炒)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以白蜜和如膏,涂于上,日三用之。
圣惠》治小儿口疮多时,气臭,生虫子。升麻散方
川升麻 黄芩甘草(生用) 生干地黄五倍子(各一分) 皂荚诃梨勒皮 夏枯草(以上三味烧灰。
各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候儿睡时,即干掺于上,神效。
圣惠》治小儿口疮铅丹膏方
铅丹(一分) 铅霜(半分) 晚蚕蛾(微炒) 蛤粉(各半钱) 麝香(一钱)
上件药研令极细,用蜜二两熬成膏。每上取膏半钱,涂在口中。
圣惠》又方
麝香梧桐晚蚕蛾(微炒) 黄柏(末。各一分) 朱砂(半分)
上件药都细研为散。每夜临卧时,于薄贴之,不过三夜瘥。
圣惠》治小儿一切口疮,止疼痛方。
没石子(三分,微火炙令虚胀甘草(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上薄掺,盖令遍。
圣惠》治小儿口疮肿痛方。
蟾酥石胆(各半钱) 黄柏(三钱,末)
上件药细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皂荚子大。每夜以水化一丸如饧相似,以篦子抹在口中。每夜一两上,不过两夜瘥。
圣惠》又方
麝香(半分,细研) 蜜(半两) 黄丹(一分) 生地黄汁(一合
上件药,先以蜜、地黄汁黄丹同入铫子,以慢火熬令紫色,次下麝香,匀搅候冷。日三度涂于上。
圣惠》又方
铜绿(一钱,细研) 白芷(末,半两)
上件药相合研匀,日三度掺贴于上。
圣惠》治小儿百日以上,二、三岁以来患口疮,宜服蚕蛾散方。
晚蚕蛾(一分,微炒) 麝香(半分)
上件药都细研为散。每用少许,掺于上,日再用之。
圣惠》治小儿口疮赤烂石胆散
石胆(半钱) 蚺蛇胆龙脑(各一分)
上件药同细研为散。每用少许涂于上,日三用之,以瘥为度。
圣惠》又方
腻粉(一钱) 黄柏(末,半两)
上件药相和令匀,薄薄掺涂之。
博济方》治大人小儿口疮紫金霜
黄柏(如两指大二片,涂蜜,慢火炙令紫色) 诃子(一枚,烧过,盏子盖少时) 麝香腻粉(各少许)
上件药捣,罗为末。每服二字许,掺于舌上立瘥。
博济方》治骨槽风,牙齿宣露,肿痒浮动,疼痛作时或龈烂生疮。兼治大人、小儿口疮地骨皮散
地骨皮 麦 (各一两) 猪牙皂角(半两) 青盐一合
上件四味同杵令匀,粗入锅内炒过,再杵为末。每服看患大小用之,仍先以盐浆嗽口了掺擦。
《谭氏殊圣方》∶小儿心脏不清凉,客壅伤神饶口疮。钓引重舌言妨当,涎流不断似流浆。待教食乳摇头怕,夜夜啼声哭断肠。五胆三黄除客热,七香金箔甚为良。
保生丸
大黄黄柏(为末,别研) 宣连(各一分半) 丁香(一钱) 麝香(一字) 金箔(五片,以水银结砂子)
上并细研,枣肉为丸如皂子大。温水化下一粒。
《谭氏殊圣》治小儿口疮方。
上用密陀僧,以文武火烧赤,地上以碗盖出火毒,为细末。临时干掺之。
茅先生治小儿口热生疮方。
黄柏(用蜜涂,炙令紫色,秤半两) 青黛(炒,一分)
上共为末。一日三、五次掺口内。常吃凉心药。
《婴孺》治小儿口疮如月蚀状,赤黑似,有窍如有虫,吮之有血。黄连汤方
黄连矾石细辛(各二分) 藜芦(一分,炙)
上以水三升煮二合。未食含满口,冬可暖之,儿大解语,可用含之,但以绵 拭上。
《婴孺》治小儿口疮汤方
水银(一分) 黄连(六分)
上二味,以水二升半煮五合。小儿不能含,以绵 拭口中,日十遍。
《婴孺》治小儿口疮烂方。
羊乳汁 黄连
上以羊乳汁浸黄连,着口中,三上愈。
《婴孺》又方
上克桑枝取汁,涂儿口疮上,日三。
《婴孺》又方
上用赤葵茎炙干为末,蜜和含之。
《婴孺》又方
羊脂薏苡根(各二两)
上煎熟,去滓,鸡翎涂上。
《婴孺》治小儿口疮方。
芍药当归黄连
上等分,乳汁浸,涂口中。
《婴孺》治口疮,白者肺噤,赤者心噤方。
上取鸡屎白枣大一块,绵裹,水一合煮二沸,分再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小儿、婴孺鹅口重舌口疮青液散方。
青黛(一钱) 脑子(少许)
上研为末,每用少许敷舌上。
钱乙治小儿口疮方。
上用大天南星去皮,只取中心如龙眼大为细末,醋调涂足心。《谭氏殊圣》名必效散,仍用唾津调贴。
张涣桐律散方口疮、口吻病。
梧桐黄柏(蜜炙) 蛤粉(各一分) 晚蚕蛾(一钱,微炒)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朱砂(半两,细研,水飞麝香(一钱,研) 龙脑(半钱,研)
上件都研匀,每用少许掺贴患处。
《婴童宝鉴》治小儿口疮方。
黄丹(一两) 龙脑(一字)
上件用蜜调敷口中。
惠眼观证丹蜜膏 治嗽牙,儿口疮方。
上用黄丹一分,炒令紫黑色,蜜一分,同黄丹于饭上蒸两次,以竹篦子搅匀。以手点少许入口。
惠眼观证石胆散口疮方。
石胆(不拘多少) 龙脑(少许)
上为末掺之。
刘氏家传》治口疮方。
鸡内金细末,掺之立效。
刘氏家传金粉散 治小儿无故生口疮,不下乳食,只于脚心涂贴。
黄柏天南星
等分末。酽醋调,涂两足心咳嗽,涂顶门。
刘氏家传》治大人、小儿透舌口疮疳疮韩甲伏方。
上用柳木蛀 虫,不以多少,烧灰,烟尽为度。如无柳木,杂木虫亦得。为细末,入麝香少许,上无时干贴。
刘氏家传》治小儿口疮青黛散
青黛甘草(生用) 黄连香白芷密陀僧(醋烧,别研。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掺口内。
《张氏家传》治大人、小儿口疮方。
柴胡吴茱萸
上件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钱,好醋调涂脚心,男左女右。
《张氏家传》失笑散口疮,或唇裂破血出,及小儿赤白口疮,作热疼立效方
元胡索白僵蚕(各三钱) 黄连(一钱) 轻粉(抄,二钱) 麝香(抄一字) 铅白霜硼砂黄柏(各半钱)
上为细末。每用一捻,干贴舌上,出涎再贴,立效。
《庄氏家传》治未盈月小儿口疮方。
上以没石子,细研少许置乳上,令儿吮之,乳入口即啼,取乳候少顷再用,不过三次愈。
《庄氏家传》治口疮方。
郁金雄黄甘草(一半炙,一半生)
上各一两为末,同和掺上,有涎吐之,每用少半钱许甚妙。又蛤粉水调涂脚心。
王氏手集》治奶下儿子口疮方。
乌头尖(七个) 天南星(一个)
上二味为末,以地磨生姜汁调,于男左女右脚心内涂之,不过三两次立愈。
王氏手集两蜜散 治小儿口疮方。
上用密陀僧不以多少末之。每用一字,蜜调涂唇上,儿舔之尽,口疮便安。
《吉氏家传》治口疮方。
密陀僧黄丹(等方)
上为末,炼蜜和药,同熬成膏鹅毛拂涂效。
善化陶宰传治小儿口疮升麻散方
升麻黄连(各半两)
上为末,干掺。
《朱氏家传》治小儿口疮方。
赤芍药大黄 宣连(各等分
上件为末,以 猪胆调涂囟门上,一日两次换。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口疮方。
青黛黄连(各二钱) 甜硝 白僵蚕(各三钱) 马屁勃(拳大)
上件为末干掺。先用茱萸汤洗脚心,又醋面糊调茱萸末涂脚心。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上焦热,口生白膈中气,铅霜散方
铅白霜粉霜(各一钱) 马牙朱砂(各二钱)
上为末,每服使少许 于口内。
《婴童宝鉴》灸法∶小儿口疮臭气,灸手心一壮。

《医论选要》曰∶夫口者,脾之窍,诸经多有会于口者。盖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为之运化津液,以养五气,节宣微爽,五脏之气偏胜,由是诸疾生焉。故口疮者,乃脾气凝滞,加之风热,治当清胃泻火。
冯鲁瞻曰∶口疮者,心脾蕴热也。小儿阴气未生,阳气偏盛,又因将养过温,心脾积热,熏蒸于上而成。治宜泻心化毒,清凉为主。若月内诸病,而口无涎沫者凶。
又曰∶凡口舌生疮,初起不可便用凉药敷掺,恐寒凝不散,内溃奔走,久而难愈。必先用辛轻升散,而后清凉,使郁火达外,再视其所因而治之。更有中气不足,脾胃虚衰,不能敛纳下焦阴火被逼上炎,以致虚阳口疮。丹溪所谓∶劳役过度,虚火上炎,游行无制,舌破口疮,又当从理中汤加附子治之。若作实热,误投凉药,则害又不止口疮矣。
又曰∶口疮者,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治之。如发热、作渴、饮冷,实火也。轻则用补中益气,重则用六君子汤。饮食少思,大便不实,中气虚也,用人参理中汤手足逆冷,肚腹作痛,中气虚寒,用附子理中汤
晡热、内热,不时而热,血虚也,用八物加丹皮、五味麦冬发热、作渴、吐痰,小便频数肾水虚也,用八味丸日晡发热,或热从小腹起,阴虚也,用四物、参、术、五味麦冬;不应,则用加减八味丸。若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见昼伏,不时而动,或无定处,或从脚起,乃无根之火也。亦用前丸及十全大补加麦冬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调抹涌泉穴。若概用寒凉,损伤生气,为害匪浅。或问∶虚寒何以生口疮,而反用附子理中耶?盖因胃虚谷少,则所胜者肾也,水气之逆而乘之,反为中寒,脾胃衰微之火,被迫炎上,作为口疮。经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复则寒雨暴至,阴厥乃格,阳反上行,民病口疮是也。故用参术、甘草补其土,姜、附散其寒,火得所助,则接引退舍矣。

口疮砂仁火 存性为末,掺上即愈。
又方
硼砂(一钱五分) 寒水石(一钱) 黄柏朱砂(各七分) 冰片(五
研细。先用苦茶漱净再吹。
小儿口疮不能吮乳(蔡医传) 密陀僧末醋调涂足心愈洗去。
又方 小儿卧时,以醋调汤瓶内碱末,书十字两足心
一切口疮(《心法》)鸡内金烧灰,敷之立效。
又方(《汤液》)
黄柏(蜜炙赤,一两) 青黛(一分)
研末频掺。
口疮并治喉癣喉痈闭塞。
凤凰衣(即哺鸡蛋壳内衣,微火焙黄) 橄榄核(瓦上焙,存性) 孩儿茶(各等分
共乳细,每药一钱加冰片口疮口疳搽患处,喉证吹入,即能进饮食。
白口疮
明矾(一钱) 朱砂(二分)
共研末搽之。
口疮连年不愈者,乃虚火也。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玄参(各等分
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用一丸噙咽。
大人小儿口疮久治不效 附子为末醋调,男左女右贴脚心。
小儿口疮不能乳食 白矾汤浸脚上,半日顿宽;或以矾末水调摊纸上,贴脚心,再以水湿之;或用白矾鸡蛋大,置好醋一盏中,频涂儿足。
千金方 口舌一切诸
升麻射干(各三两) 柏叶(一升) 苦竹叶五合大黄(二两) 生芦根 蔷薇根白皮(各五两)
水四升同药煎至一升去滓,入生元参汁三合再煎,再入生地黄五合再煎两沸,下蜜煎浓,安舌上细咽。

鹤膝风如鹤之膝,三阴亏损风邪入;
三阴亏损,风邪乘之,以致内热,减食肌瘦,肢体挛痛,久则膝愈大而腿愈细,有如鹤之膝然。初起宜用葱熨法,以内消之;寒热者,五积交加散,加乌药僵蚕;已溃者,独活寄生汤大防风汤
亦有虚火阴血枯,所以痢后多此疾。
虚热来复去者,无根虚火也,十全大补汤大防风汤;脐腹疼痛,溺频头晕吐痰者,八味丸发热大渴,面赤脉大,血虚甚也,古归 汤。阴虚形瘦发热者,肾气丸;挟湿热者,苍龟丸二炒苍柏散;食少面黄者,六君子汤;津干中气不足者,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脓清肌肉不生者,八物汤。妇人月经不调发热口渴,两膝肿痛者、肾气丸苍龟丸逍遥散牛膝杜仲黄柏
人面相传业冤,贝母一施泪便出。
象人面,眼、口、鼻全,多生膝上,亦有臂患之者。据方书皆云冤业所至,清心悔过,内服十六味流气饮。久者,大苦参丸肾气丸;外用贝母为末敷之,乃聚眉、闭口,仍用生肌敛口而愈。
肾脏风疮有如,初起胫上遍身攻;
此非 ,亦非外肾风疮,乃肾虚有火血燥,或思色精不出而内败。初起两足时热,脚跟作痛,多于内胫或上痒极,抓破成,久则能渐延开,失治延及腿股、遍身者有之。
外证瘙痒滴脓水,内证潮汗痰倦如。
内证晡热盗汗、口燥咽干、吐痰体瘦、腰脚倦怠,治以肾气丸为主,佐以四生散。若脾胃虚者,补中益气汤为主,佐以肾气丸四生散。又有遍身生疮,脓水淋沥,两腿尤甚,体倦作痒,经年不愈,乃肾虚火也,八味丸主之。外治∶谢传伤手方、白胶香散
肿痛湿热甚,
生两 上。初起 肿作痛,寒热者,属外邪湿热槟苏散败毒散主之。毒盛发寒热者,活命饮
漫肿寒热分亏;
漫肿作痛,或不肿不痛,属三阴虚也,或发寒热,俱宜八物汤十全大补汤脾虚表邪者,补中益气汤加桔梗白芷脾虚湿热流脓,口干少食者,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芍药;晡热加炒黑黄柏、熟地;挟怒气,加山栀川芎;有郁者,归脾汤加山栀柴胡。若患处黑黯,肢体恶寒,饮食少思者,属肝肾虚败,宜八味丸内热口干者,肾气丸;久不愈者,大苦参丸。肾脏虚风四生散、黄 丸。
外足三阳外治,内足三阴更难医。
外治∶外 ,因风湿者,洗以葱汤,次用龙骨膏贴之;风热者,马齿膏湿热者,窑土膏;因血气凝滞者,小驻车丸乳香少许糁之。内 ,初起洗以盐汤,次以蜡矾纸贴之。重者,桐油膏;痒甚者,蕲艾膏;久不愈者,内、外通用炉灰膏点去瘀肉,后贴黄蜡膏,然内必量体服药。若误用攻伐伤胃者,亦能杀人。
脚跟乃督肾部,内因亏损足三阴
脚跟乃督脉发源,肾经过脉。内因饮食起居,亏损足三阴所致,或外被犬、兔所咬而成。
初必脚软并跟痛,一味滋补免得寻。
漫肿食少者,补中益气汤;晡热头昏者,逍遥散肾气丸咳嗽吐痰者,十全大补汤八味丸
久不敛口,滴尽气血而死。脚肚上生疮,初如粟渐大,抓搔不已,成片包脚相交,黄水流出,痒不可忍,久成痼疾难愈。先用贯众煎汤淋洗,后用百药煎为末,津唾调,逐旋涂敷,自外而入。 口疮生于脚胫,或因物打扑而成。其疮口狭,皮内极阔,皮薄如竹膜。极痒痛,终日黄水流,延蔓而生,甚者数十年不愈,又易于染人。
患者忌房室则易愈。用韭菜地干地龙屎为末,入轻粉清油,或白犬血调敷。内、外 亦治。
脚发足心或缝间,三阳易治三阴难;
生足掌,或足指缝间。色赤肿痛,脓稠者,属足三阳湿热下注、易治;微赤微肿,脓清者,属足三阴亏损,难治;若黑黯不肿痛,不溃脓,烦热作渴,小便淋沥者,败末传恶证,不治。
涌泉发热乃其兆,灸熨滋降可保安。
治法∶湿热下注者,先用隔蒜灸,及活命饮以解蕴毒,次服补中益气汤肾气丸以补精气。三阴虚者,初起托里消毒散,或托里散牛膝槟榔杜仲,或托里消毒散;溃后大防风汤十全大补汤八味丸阴虚心热者,四物汤加知母黄柏,脾亏者,补中益气汤。若专治者,死。
又有嵌甲不能行,五指湿烂如汤泼。
嵌甲因靴窄研损,爪甲陷入,四边肿 ,黄水流出,侵淫相染,五指湿烂,渐渐引上脚趺, 浆四起,如汤泼火烧,日夜倍增,不能行动。以陈皮浓煎汤浸,良久,甲肉自相离开,轻手剪去肉中爪甲,外用蛇蜕一条烧灰,雄黄四钱为末,干糁。干者,香油调敷。与甲疽条参治。脚指丫湿烂,及足指角急为甲所入,肉便刺作湿烂,用枯矾三钱,黄丹五分,为末糁之。或鹅掌黄皮烧灰糁之。又方∶用细茶嚼烂敷之。因暑手抓,两脚烂亦宜,能解热燥故也。指缝搔痒成,血出不止,用多年粪桶箍篾,烧灰敷之。脚上及指缝中沙,用燕窠泥略炒,黄柏,二味为末,香油调敷,痛者加乳香
脚背发必兼消渴,轻者赤痛犹可活;重溃色黑名脱疽,甚重筋骨宁斩割。
脚背发,又名脱疽疔,以其能溃脱也,亦有患于手背及手指者。原因膏粱房室,损伤脾肾,或先渴而后发,或先发而后渴。轻者,色赤作痛自溃,可治。先用隔蒜炙,内服活命饮,或败毒散金银花白芷大黄;痛止乃与托里散,或内托十宣散去桂,加天花粉金银花。挟气者,十六味流气饮;下虚者,十全大补汤八味丸大苦参丸。重者,色黯不痛,先用隔蒜炙、桑枝炙,更服补药固内,则恶肉不致上侵,庶可保生。又有内修手足、口咬等伤,或外涂生肌凉药,内服克伐,兼犯房室,患处不溃不痛,色黯上延,亦多致殒。重者用利刀解去其筋,则筋骨出而毒得泄。又甚在指,则斩去其指;在肉则割去其肉。外治∶用桐油无名异煎一沸,入花椒一勺,看大小剪蓼叶在内,同煎浸一七后,单以此叶贴上即安。

痢疾,口里生疮,则肠间亦有,犹如伤寒热病,胃烂,身则发斑也。盖热气内结,则生于肠;热气上冲,则生于口。然皆胃之虚热也。胃虚气弱虫动,则变成 。(余迪兹)

〔曾〕口疮一证,形与名不同,故治法亦异。有发于未病之前,有生于已病之后,大抵此疾不拘肥瘦,有血气盛者,又加将养过温,或心脾二经有热,或客热在胃,熏逼上焦,而成其,此为实证,宜宣热拔毒,使无炎炽,自然作效,可用当归散升麻干葛黄芩,水姜葱灯心煎服,及投牛蒡汤、拔毒饮木通散、点以消黄散。若口内白烂于舌上,口外糜溃于唇弦,少而大,不甚为痛,常流清水,此因脾胃虚热上蒸,内已先发、而后形于外,宜百解散疏表当归散水姜枣煎服,和胃气,理虚热,次投牛蒡汤、三解散,涂以绿袍散、立效饮黄金散,或投天竺黄散地黄膏。若生于口角,是脾有积热,才开口,则燥痛,饮食多难,甚至再有外风吹着,便觉坼裂,微有清血,谓之燕吻疮。治法同前药饵,轻者用甑盖上炊流汁涂之,亦验。有口唇下成小片赤烂,此因饮食腻汁,淋漓不洁,盖以婴儿皮肉脆嫩,浸渍成,及有风热乘之,名曰承浆疮,又谓之疳蚀疮,其所因者一也。治法同前证内药剂。有无故口臭糜溃而不成,或服凉剂,或涂末药不能疗者,此名元焦。
故《叔和脉诀》曰∶数脾热并口臭。是脾家有虚热上攻于口,宜服回阳散,儿大者用黑锡丹早食前新汲水入盐少许,调匀送下,与正元气,及参苓白术散调元散、服之,以立效饮黄金散、干点溃烂处,或用蒸蜜同熟水调点舌上,令其自化,咽下无妨,仍忌毒物。
当归散(潮热) 牛蒡子咽喉
拔毒饮风热毒瓦斯上攻头项,浮肿作痛,发惊。又治发 。
天花粉(去粗皮,一两) 生地黄(净洗) 白芷当归尾(酒洗) 桔梗(锉片,蜜水、炒过) 甘草五味各半两)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无时,温服
木通散(淋) 消黄散(舌) 百解散(惊) 解散(潮热) 绿袍散(舌)
立效饮 主口内、牙根、舌上、发作痛,致语言饮食不便。
黄连(一两) 北细辛(去叶,二钱半) 玄明粉(二钱)
上细锉,或晒或焙,为末,仍同玄明粉乳钵内杵匀。每用一字,干点患处。或以一钱,新汲井水调涂上。儿小者畏苦不肯点咽,用蜜水调敷患处,令其自化。
咽痛、茶清调下。
黄金散 解口内舌上疮毒。及治痘疮后目生翳膜。
黄柏(去粗皮,用生蜜润透,烈日晒干,再涂蜜晒,几十数次) 粉草(二味各一两)
上锉研为细末。治口疮,用药末干点患处,或用麦门冬熟水调点舌上,令其自化。若痘疮后生翳膜,汤泡澄清,无时,频洗,仍投糖煎散、柿煎散、二药。
天竺黄散上焦风热,口鼻生疮,两目赤肿,咽膈不利,涎壅、滞气不通畅,惊搐烦闷,神思昏迷
天竺黄郁金(无,山栀仁代) 茯神(去皮根) 甘草(四味各半两) 硼砂 牙硝 白芷川芎僵蚕(去丝) 枳壳(麸炒微黄。各二钱半) 朱砂水飞,二钱) 麝香(一字) 蝉壳(十五枚,洗,去泥土嘴足)
上,除硼砂、牙硝、朱砂麝香四味,乳钵细杵,余九味、焙干为末,同入乳钵内,再杵匀。每服半钱或一钱,温薄荷汤无时调服。或麦门冬汤
地黄膏 治口内舌上生疮作痛,饮食难进,昼夜烦啼。
山栀仁 绿豆粉(各一两半) 粉草(六钱)
上,或晒或焙,为末,用生地黄烂杵取汁一两半,好蜜一两半,以薄瓦器盛,在铜铫中水成膏,稠糊相似,候冷,亭分入前药末,同在乳钵内再杵匀,丸芡实大。每以一丸至二丸,麦门冬熟水无时化服。儿大者每用一丸,纳口内含化,或以新汲水调点舌上。
回阳散(吐泻) 黑锡丹(大科头痛参苓白术散不能食调元散解颅
〔薛〕诸口疮,因乳哺失节,或母食膏粱积热,或乳母七情郁火所致。其证,口舌齿龈如生疮状,若发热作渴饮冷,额间色赤,左寸脉洪数者,此属心经,先用导赤散清心火,次用地黄丸肾水。若寒热作渴,左颊青赤,左关脉弦洪者,属肝经,先用柴胡栀子散肝火,次用六味地黄丸生肝血。若两腮黄赤,牙龈腐烂,大便酸臭,右关脉洪数,按之则缓者,属脾经,用四味肥儿丸脾火,以五味异功散脾气。若发热咳嗽,右腮色赤,右寸脉洪数,按之涩者,属肺经,先用清肺饮肺火,用五味异功散补脾胃。若发热作渴,两颏黧色,左尺脉数者,属肾经不足,先用六味地黄丸以生肾水,次用补中益气汤以生肺气。又有走马疳者,因病后脾胃气血伤损,虚火上炎,或痘疹余毒上攻,其患甚速,急用铜碌散、大芜荑汤,轻则牙龈腐烂,唇吻腮肿,重则牙龈蚀露,颊腮透烂。若饮食不入,喘促痰甚,此脾胃虚而肺气败也。颊腮赤腐,不知痛者,此胃气虚甚而肉死也。并不治。
经云∶手少阴之经通于舌,足太阴之经通于口,因心脾二经有热,则口舌生疮也。当察面图部位,分经络虚实而药之。若元气无亏,暴病口生白屑或重舌者,用乱发缠指,蘸井花水揩之,或刺出毒血,以柳花散敷之,上若肿胀或有泡者,并令刺破,敷前散,或以青黛搽之,刺后又生,又刺。若唇吻坼裂者,用当归膏柳花散敷之。若元气亏损,或服寒凉之药,或兼作呕少食者,此虚热也,用五味异功散升麻柴胡。若泄泻作渴者,脾胃虚弱也,用七味白术散。若腹痛恶寒者,脾胃虚寒也,用六君、姜、桂。若因母食酒面煎爆者,用清胃散。若因母饮食劳役者,用补中益气汤。肝脾血虚者,用加味逍遥散。郁怒内热者,用加味归脾汤,母子并服。若泥用降火,必变慢脾风矣,仍参吐舌弄舌治之。凡针重舌,以线针直刺,不可横挑,恐伤舌络,致言语不清也。
〔东垣〕清胃散胃经有热,齿牙作痛,或饮冷作渴,口舌生疮,或唇口肿痛,连头面,或重舌马牙吐舌流涎。若因服克伐之剂,脾胃虚热,口舌生疮,或弄舌流涎,或呕吐困睡、大便不实者,用五味异功散
升麻(五分) 生地黄(四分) 黄连牡丹皮(各三分) 当归稍(四分)
上,水煎服,婴儿母亦服。
清热消毒散实热口舌生疮,及一切疮疡肿痛,形病俱实者。
黄连(炒) 山栀(炒) 连翘当归(各五分) 川芎芍药(炒) 生地黄(各六分)金银花(一钱) 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婴儿母同服。
四君子汤脾气虚热,口舌生疮,或但胃气复伤,饮食少思,或食而难化,若作呕泄泻,尤宜用之。如兼痰嗽气逆,肢体倦怠,面目浮肿,宜用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 治脾胃气虚,吐泻不食肌肉消瘦,或肺虚痰嗽喘促恶寒,或惊搐口直口噤诸证。(二立见不能食
五味异功散 治脾胃虚热,口舌生疮,或因误服克伐之剂,脾胃复伤而口舌生疮,或弄舌流涎,吐泻不止,饮食少思,或惊搐痰嗽,睡而露睛,手足并冷。若母有病致儿患者,子母并服。
柳叶散热毒口疮
黄柏(炒) 蒲黄青黛(真正者) 人中白( 。各等分
上为末。敷之。
〔简〕如圣散 治小儿口疮,不能吃乳者。江子一粒或二粒,研烂不去油,入朱砂黄丹、敷纸绢上,少许剃开小儿囟门,贴在囟上,如四边起粟米泡,便用温水洗去药,恐成,更用菖蒲水洗,其效如神。
〔世〕南星膏口疮小儿难用药。以大天南星去皮,取中心龙眼大为末,却用酸醋涂脚心,甚妙。
〔千〕治小儿口疮饮乳不得。以白矾鸡子大,置醋中,涂儿足底,二七次即愈。
〔无〕牡蛎散 治小儿口疮
牡蛎( 通红,取出、候冷,研细,纸裹,入土中七日、出毒,三钱) 甘草(炙,为末,一钱)
上,和匀。时时挑少许掺口中,或吐,皆无害。
〔田〕口疮治法,乳母同儿宜服洗心散泻心汤,后用黄柏末研细糁之。(泻心汤方黄连一味,为末,蜜水调,不可煎)
〔汤〕治口疮验方黄柏(蜜炙赤,半两) 青黛(一分)
上二件,为末。频糁口内愈。
〔斗〕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宜附子理中汤

三因蒲黄散
蒲黄(微炒,纸铺地上出火气
上研细。每抄些少掺舌下,时时掺之,更以温水蘸熟帛裹指,轻轻按掠之,按罢掺药
牡蛎散(方见口疮。)

凉膈散(见发热。) 甘桔汤(见咽喉。)
三补丸
黄芩黄连黄柏等分,末之,水丸。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金花丸
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大黄便秘加之)
等分,末之,水丸。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黄连升麻汤
升麻(一钱半) 黄连(三钱)
上为细末,绵裹含,津咽。
绿袍散
黄柏(四两) 炙甘草(二两) 青黛(一两)
上先取二味为末,入青黛同研匀,干贴。
蜜柏散黄柏不计多少,蜜炙灰色,为细末,干掺上,临卧。忌酒醋浆,犯之则难愈。
黄连散
黄连朴硝白矾(各半两) 薄荷(一两)
上为粗末,用腊月黄牛胆,将药入胆内,风头挂两月取下。如有口疮,旋将药研细,入于口疮上,去其热涎即愈。
蟾酥绵
蟾酥(五皂角子大) 硼砂龙脑麝香(各一皂子大)
上研极细,以温汤半盏化令匀,入绯绵秤半钱,蘸药汁晒干,候药汁尽,将绵寸截,每用一片,贴于患处,有涎即吐,一日三五次易之,取瘥。
黄连解毒汤(见发热。) 理中汤(见霍乱。) 降气汤养正丹(俱见气。) 黑锡丹(见诸逆冲上。)
升麻 治口内生,齿龈肉烂升麻玄参黄连羚羊角(镑) 黄芩葛根大黄 麦门(冬去心) 羌活防风甘菊花(各半两) 人参知母炙甘草(各二钱半)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一方,无人参,有牛蒡子
冰柏丸
龙脑(少许) 黄柏(日干) 硼砂(研) 薄荷叶(各等分
上为细末,研匀,生蜜和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津液化下。甚者,加脑子研。

(详杂病第八口门,此掇其遗者耳。)
〔丹〕 王四叔公,口疮舌强,多痰。
白术甘草梢(一钱) 人参赤芍药木通生地黄(半钱) 黄连(炒,一钱) 栝蒌子(十二枚)
上作一帖煎。
〔罗〕黄连升麻汤 治口舌生疮。
升麻(一钱半) 黄连(三钱)
上为细末,绵裹含津咽。
〔丹〕口疮。黄柏炙,同细辛各二钱,研极细敷之。噙少时,当满口有涎吐之。少刻,又敷又噙,如是五七次愈。(《千金方》)
〔罗〕绿袍散 治大人小儿口疮,多不效者。
黄柏(四两) 甘草(炙,二两) 青黛(一两)
上先取二味为末,入青黛同研匀,干贴。
〔衍〕黄柏蜜炙,与青黛各一分,同为末,入生龙脑一字,研匀。治心脾热,舌颊生疮,当掺上,有涎即吐之。
〔垣〕蜜柏散口疮久不愈者,用黄柏不计多少,蜜炙灰色,为细末。干掺上,临卧。忌酒、醋、酱,犯之则难愈。
〔丹〕 好酒煮黄连,呷下立愈。
〔本〕 治膈上热极,口舌生疮。
腻粉(一匕) 杏仁(七粒,不去皮尖)
上二味,临卧时细嚼,令涎出则吐之,用温汤嗽口,未痊可又用。
〔肘〕口疮,以蔷薇根,避风处打去土,煮浓汁温含,冷易之。
〔衍〕五倍子口疮,以末搽之,便可饮食。
〔本〕口疮,以胆矾一块,用百沸汤泡开,含漱一夕,可瘥八分。一方。用白矾汤漱口亦妙。凡口疮,用西瓜浆水甚者,以此徐徐饮之。冬月无,留皮烧灰噙之。
口疮,以好墨研蝼蛄极细,数之立效,(胡氏方。)蝼蛄小肠膀胱,其效甚捷。因力峻气猛,阴虚气上者,戒勿用。惟体实有热,在上焦者,用之。
子和治一男子,病口疮数年。上至口,中至咽嗌,下至胃脘皆痛,不敢食热物,一涌,一泄,一汗,十去其九,次服黄连解毒汤,不十余日皆释。
〔丹〕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先用理中汤,甚则加附子
〔本〕 治满口生,此因虚火上攻,口舌生疮。
草乌头(一枚) 南星(一枚) 生姜(一块)
上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时,用醋调作掩子,贴手足心,来日便愈。
〔丹〕口疮,以远志醋研,鹅毛扫患处,出涎。
〔本〕 治口鼻生疮,用生姜一块,临睡时细嚼,含睡。不得开口出气,眠着不妨睡觉咽下。
〔保〕半夏散 治少阴口疮,声绝不出者,是寒遏绝阳气不伸。
半夏制(一两) 桂 乌头(各一字)
水同煎一盏,分作二服。
甘矾散太阴口疮
甘草(二寸) 白矾栗子大)
上含咽津
乳香散赤口疮
乳香没药(各一钱) 白矾(半钱) 铜绿(少许)
研末掺之。
没药散白口疮
乳香没药雄黄(各一钱) 轻粉(半钱) 巴豆霜(少许)
为末掺之。
〔丹〕口疮猪蹄壳烧为末,敷之立止,(张氏方。) 治口疮走马疳,茄蒂中木,去皮烧存性,入少白梅灰,与少矾细末,敷之立安。
〔罗〕红芍药散
心病口疮,紫桔红苍,三钱四两,五服安康。
上件紫菀桔梗红芍药苍术,各等分为细末。羊肝四两,批开,掺药末三钱,用麻扎定,火内烧令熟。空心食之,白汤送下,大效。
〔圣〕 主小儿口疮通白者,及风疳疮蚀透者。以白僵蚕炒令黄色,拭去蚕上黄肉毛,为末,用蜜和敷之立效。
〔陈〕 主口内热疮,以古文钱二十文,烧令赤,投酒中,饮之立瘥。
口舌生疮,胸膈疼痛,用炒豉细末,含一宿便瘥。
〔圣〕口疮,用缩砂不拘多少,火 为末,掺即愈。又法,用槟榔,烧灰存性、为末,入轻粉敷之。
〔千〕口疮。取桑树汁,先以发拭口,即以汁敷之。
〔垣〕 化毒法∶凡口疮,无问新旧,遇夜卧,将自己两丸,以手 紧,左右交手揉三五十遍。但遇夜睡觉行之,如此三五度。因酒而生者,一夜愈。久病诸口疮,三二夜愈。
鼻流清涕恶寒者, 二丸向上,揉之数夜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