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下降小肠

( xinhuoxiajiangxiaochang )

别名: 热淋 , 急性泌尿系感染 , 血淋 , 泌尿系结石 , 口疮 , 急性舌炎 , 舌痛 , 复发性口腔炎 , 单纯性口腔炎 , 舌疮

中医

简介:
本证是心火循经下移,致小肠里热炽盛的证候。
病机:
本证是心火循经下移,致小肠里热炽盛的证候。在感受火热之邪、或情志过极化火;或过食温热香燥之品,均可导致心火亢盛,随经下移于小肠,形成小肠实热证。其病位在心与小肠,证候属实。
治疗:
治疗法则:  清心导赤。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木方药:(1)导赤散八正散加减:生地15克、木通10克、竹叶10克、车前草15克、灯心10克、篇蓄10克、大黄6克、栀子10克、生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火下移小肠小便赤涩疼痛为主者。
(2)小蓟饮子加减:小蓟12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藕节10克、生蒲黄10克、栀子10克、竹叶10克、木通10克、滑石12克、鲜白茅根30克、生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火下移小肠,以血尿为主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l剂,温服,1日三次。
2.加减变化:若兼见口苦寒热往来,可在基本方(1)中加柴胡10克、黄苓10克、蒲公英20克。鸭跖草15克和解清热;若兼见高热有汗,口渴喜饮,脉沉数有力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银花15克、连翘10克以清热解毒;兼见少腹坠胀可在基本方(2)中加乌药10克,青皮10克疏利下焦气机,若兼见伤较甚,口干喜冷饮,舌红可在基本方(2)中去大黄知母10克、白茅根30克、天花粉15克、沙参10克养阴生津;若兼见瘀血内阻,血尿色鲜红挟块,尿时疼痛,可在基本方(2)中加虎杖10克、参三七末6克、琥珀末6克以化瘀通淋止痛;若尿中有砂石排出可加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以清热排石。
(二)饮食疗法
(1)鲜绿豆芽:取500克,榨汁加白糖适量,频饮代茶,不拘量。亦可用冷开水稀释再饮。本品有清心泄热作用,对心火下移小肠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2)青小豆粥:取青小豆(大豆之青者)50克,小麦100克,通草5克。水煮通草取汁去滓,用汁煮豆,麦粥即成,可早晚服用。青小豆清心利湿解毒利尿功能。对心火下移小肠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外治方法:本证好发于女性,若为小便涩痛等候,应告诫患者注意外阴部及尿道的清洁卫生,以免邪毒感染。并可用黄柏15克、白藓皮20克、土茯苓30克、地肤子20克、银花15克、连翘20克煎汤熏洗阴部,每日1~2次。
施治要点:
(一)本证若以心烦口渴、口舌生疮为主证时,此属心火上炎,治疗当以若寒清心,直折心火为主,佐以清利小便,使心经之热从小便而出。
(二)证见血尿为主时:切忌见血止血,当辨清虚实,常加用活血化瘀之品,如选用藕节益母草泽兰三七琥珀等,以达到止血不留瘀,防止瘀血内停,变生他证。
(三)若石淋表现为心火下移小肠时,一般病程较长,尽管虚象端倪已露,不可过早进补。否则壅遏其邪,不利于结石排出。亦不可过于分利,谨防结石未出,阴液先伤,使其结石内蕴难以排除。此时常加用甘寒养阴之品如太子参沙参麦冬黄精等;理气之药如乌药郁金陈皮沉香等,可促进结石松动,利于排出。
针灸:
主穴取阴陵泉少府膀胱俞中极。配穴可取次髎行间。手法用泻法,针腹部穴位时,先排空小便,再针刺,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为佳。留针15~20分钟,捻转结合,提插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