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黄

( Tiān Zhú Huánɡ )

别名: 天竹黄 , 竹黄

天竺黄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用法用量:
3~9g。常入丸、散剂
性味:
甘,寒。
归经:
归心、肝经
鉴别:
(1)取本品适量,炽灼灰化后,残渣中加盐酸与硝酸的等容混合液,滤过,滤液加钼酸铵试液,振摇,再加硫酸亚铁试液,即显蓝色。
(2)取滤纸 1片,加亚铁氰化钾试液 1滴,待干后,再加本品盐酸溶液 1滴、水10滴与0. 1%茜红的乙醇溶液 1滴,置氨蒸气中熏后,滤纸上可见紫色斑中有红色的环。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片块或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蓝色、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洁白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吸湿性强。无臭,味淡。
贮藏:
密闭,置干燥处。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秋、冬二季采收。

天竺黄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清热豁痰,宁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谵语中风痰壅,小儿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
1~2钱。常入丸、散剂
性味:
甘,寒。
药理作用:
抑菌实验:对常见化脓性球菌和肠道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天竺黄” 相关论述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因病而生成在节内的块状物。
性味归经】甘,寒。入心、肝经
【功效】清化热痰,凉心定惊。
【临床应用】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症。
天竺黄能清化热痰,凉心定惊,功用与竹沥相似,适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症。在临床上以用于痰热惊搐居多,常配合朱砂郁金黄连僵蚕等同用。
【处方用名】天竺黄天竹黄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二分至三分。

味甘,性寒无毒,入心经。主清心明目,除惊解烦,驱邪逐痰,及小儿惊痫天吊风热诸证。
按∶竺黄之寒,专泻少阴之火,火去而惊邪诸证靡不疗矣。产三竺国,即竹节内黄粉,然多有伪者,须辨其片片如竹节者真。

一名竹膏。产于天竺国,乃竹之精气结成。其气味功用与竹沥相仿,但竺黄气微寒,性亦稍缓,故为小儿要药,入手少阴经,专为清热养心化痰,安惊之需,久用亦能寒中
天竺黄,治小儿天吊惊痫。大人中风不语,镇心明目,解热驱邪,豁痰利窍,除热养心,滋养五脏,金疮风热
主治(痘疹合参) 主痰壅失音明目,去风湿惊悸镇心,滋养五脏,小儿最宜,和缓故也。

天竺(黄)甘寒性和缓,去诸风热(滋)养五脏,镇心明目疗金疮,儿惊天吊痰壅上。
生天竺国,竹内如黄土成片。无毒。凉心去热,小儿药最宜,和缓故也。

味甘,寒,无毒。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一名竹膏。人多烧诸骨及葛粉等杂之。按《临海志》云∶生天竺国,今诸竹内,往往得之。(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平,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小儿客忤及痫痰。
此是南海边竹衍义曰∶天竹黄,自是竹内所生,如黄土着竹成片。凉心经,去风热,作小儿药尤宜,和缓故也。

〔甘寒,入心经。轻者真。〕治中风不语,〔热痰壅塞上窍之故。〕理幼稚惊痫。〔总取其凉心除热,豁痰利窍之功。〕竹之津气结成,产于天竺国,与竹沥功用相仿,而无滑肠之患。。

木)泻心热
天竺黄(专入心)。系天竺国之竹。精气结成。其粉形如竹节。味甘气寒。与竹沥功用略同。皆能逐痰利窍。但此凉心去风除热。为小儿惊痫风热。痰涌失音。较之竹沥。其性和缓。而无寒滑之患也。(味甘故缓。)今市肆多骨灰葛粉杂入。不可不辨。

〔害〕性寒凉,久用亦能寒中
〔利〕甘寒入心经,祛风痰、解风热、镇心肝、安五脏、泻热豁痰、利窍养心。治大人中风不语,小儿客忤惊痫。其气味竹沥同功而性稍和缓,无寒滑之患。
修治〕生南海镛竹中,此是竹内所生,如黄土着竹成片,片如竹节者真。此竹极大,又名天竹津气结成,其内有黄。本草作天竺者非。采无时。

治小儿惊痰,每取二钱,加雄黄牵牛末各一钱,研匀,面和为丸,粟米大,每服五丸,薄荷汤送下,治失音不语。

性味甘寒,清心利窍,豁痰定惊。乃竹之津气结成片,片如竹节者真。

甘微寒。
凉心去风热利窍豁痰。
治大人中风不语,小儿客忤惊痫
出南海,大竹精气结成,片片如竹节者真。

味甘,性寒,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泻热宁神,止惊除痰。
天竺黄清君相火邪,治惊悸癫痫中风痰迷失音不语,明目安心,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