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

( nianzhujunbing )

西医

简介: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粘膜或内脏疾病
病因:
念珠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从水果的表面、蔬菜、土壤、木材、乳制品、地下水以及各种动物的体表和与外界相连通的管腔,均能检出。念珠菌属约有81个种,被认为能引起人体感染并致病的有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伪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类星形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念珠菌和平滑球拟酵母等,其中白色念珠菌致病力最强,绝大多数的念珠菌病由白色念珠菌引起。
念珠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可以存在于健康人群 的口腔、消化道、泌尿道和皮肤。对健康人带菌率的报告,各个作者、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不尽相同。中国健康人和病人白色念珠菌带菌率远低于国外报告。
念珠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因素的作用,念珠菌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并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其他诱发因素存在时可引起菌群失调而导致共生状态破坏,引起致病。发病的严重性与机体抵抗力成正比,可从短暂的皮肤表面轻度感染到原发性全 身感染,以致迅速死亡。
发病机理:
近年来,由于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导管、插管、大手术、放射治疗和各种新的诊断治疗技术,使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念珠菌病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包括胎儿,并能累及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念珠菌病的病因可以内源性,也可外源性,多数为内源性。其致病条件常见有下列情况:由于职业经常双手浸泡于水中,产生念珠菌性指间糜烂,肥胖婴儿和妇女折叠部位潮湿、多汗,形成念珠菌性间擦疹。 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肺癌等,使机体免疫力降低而引发念珠菌感染。孕妇及服避孕药妇女中念珠菌性阴道炎常见。大面积烧伤患者可因热带念珠菌败血症而死亡。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大量应用可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和引起人体菌群之间失调,使念珠菌繁殖,产生各种念珠菌性疾病,甚至引起念珠菌性败血症,侵及多数器官而致死。婴儿鹅口疮常由于母亲口腔或阴道有念珠菌引起;反之,婴儿鹅口疮又可引起母亲乳头周围的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可由性伴侣的念珠菌性阴道炎传染而来。外科手术或病人导管、插管可因污染引起感染。总之,念珠菌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念珠菌的毒性,菌种寄生生殖形态(菌丝型),宿主防御功能减弱,宿主防御功能或免疫功能被干扰,宿主患有代谢性疾患如糖尿病等有关;其他因素包括职业及生活条件适于念珠菌的寄生繁殖,口服避孕药及肿瘤因素等也可诱发念珠菌感染。以上因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促使念珠菌感染及扩散,引起局部、内脏或系统性甚至播散性念珠菌感染。
诊断标准:
念珠菌病诊断标准:
1.念珠菌病多有下列诱因存在:免疫缺陷、长期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脏器移植、烧伤维生素缺乏、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血液病,或促使局部抵抗力减弱的局部因素如龋齿、潮湿、浸渍、血液循环不良等。
2.皮肤念珠菌病
(1) 褶烂型念珠菌病腋窝乳房下、腹股沟、臀沟、指(趾)蹼处发生边界较清楚的红斑,常有细薄鳞屑附着于边缘,表面浸渍擦烂,或有微小水疱或脓疱,有时呈干燥性脱屑性红斑。
(2)念珠菌性甲沟炎:甲廓红肿不化脓,有压痛,指甲变色有横沟。
(3)念珠菌性尿布皮炎婴儿臀部、外阴部皮肤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边缘有一侧游离的脱屑。
(4)念珠菌性肉芽肿:原发损害为富于血管的丘疹,其上有厚而粘着的痂,好发于面部。亦可见于头发指甲、躯干、下肢。
3.粘膜念珠菌病
(1)鹅口疮:见“鹅口疮”条。
(2)可有阴道炎或龟头炎的临床表现。
4.全身感染,原发者少见,多有上述发病诱因,可引起支气管炎、肺、消化道、肾及肾盂、心内膜、脑膜的感染以及败血症
5.直接镜检及培养可查见致病菌丝或孢子。
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病理改变主要为急性或慢性炎症,可有菌丝和芽胞。念珠菌系双相菌,在室温培养下为酵母相,但在组织内可产生真、假菌丝。直接检查方法与一般真菌检查方法同,可以见到菌丝和芽胞。采用抗白色念珠菌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也可帮助诊断。培养检查:将标本接种于沙氏琼脂37℃或室温中,2~4d可长出潮湿、乳白色、有酵母气味的菌落。血清芽管试验或1%米粉吐温80 培养基上见顶端厚壁孢子作为鉴定白色念珠菌依据。
念珠菌病可与皮肤、粘膜或内脏许多疾病类似,最后诊断有赖于真菌检查与临床相结合。因念珠菌属于人体正常菌群,故标本单纯培养阳性不能确诊为念珠菌病,必须配合直接检查和临床表现。真菌检查包括直接检查和培养,应反覆阳性且为同一菌种。直接检查应看到菌丝和成群芽胞,菌丝表示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培养阳性只能说明菌种,不能说明是否具致病性。
体征:
皮肤念珠菌病(1)念珠菌性指(趾)间糜烂:常与接触水的职业有关,如洗衣工人或餐厅中洗碗或药厂中洗瓶工人,开始表皮浸渍发白,边缘清楚,以后表皮脱落见红色糜烂面。多见于第三指间或第二一四趾间。
(2)念珠菌性间擦疹:主要见于颈、腋窝乳房下、腹股沟、肛门沟及时、膝关节屈面等间擦部位,成年妇女多见,尤好发于糖尿病患者。开始皱褶处皮肤潮红,有针尖大小丘疹、丘疱疹水疱,继以糜烂、渗液和结痂,并向外围扩展,边缘有小丘疹。
(3)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病:家庭主妇、鱼贩、厨师、罐头食品厂工人、洗衣工、美容师等易患,可见于一个或数个手指,右手示指及中指多见。起病缓慢,甲沟肿胀,轻度潮红,稍痛,无溢脓,甲板可变混浊、增厚、变硬、变色, 表面可有横嵴和沟纹,但仍有光泽。
(4)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只发生于夏季,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颈肩、胸背及会阴。为绿豆大小,暗红色扁平丘疹,因此,边缘清楚,上覆一层圆形薄鳞屑,大部分散在,少数融合。
(5)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通常幼儿期发病。病程缓慢,可数十年不愈。面部、头部、下肢或上肢末端发生红斑性脱屑皮疹,多显示有角质增生现象,部分手指末端肿胀,并发甲沟炎和甲病。患者常有鹅口疮口角糜烂,头发常稀疏脱落。特异症状为在前额、鼻部发生疣赘状增殖性皮损,可高达1~2cm,似皮角。患儿常伴有内分泌异常或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6)念珠菌疹:病灶以外皮肤出现成群水疱,对称分布,如菌疹。
粘膜念珠菌病 (1)鹅口疮:又名雪口疮。婴幼儿多见。口腔粘膜、咽、舌、牙龈口角出现白色薄膜,边缘清楚,外周红晕。白膜擦去后下为糜烂面,镜检可见菌丝和成群芽胞。成人鹅口疮,可能是系统感染的局部表现,应慎重处理。黑毛舌少见。
(2)念珠菌性口角炎:口角发红、糜烂、裂隙,间有丘疱疹、小脓疱或薄痂,有痛感。
(3)念珠菌性唇炎:只发生于下唇,可表现为糜烂型和颗粒型。
(4)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白带增多,有粘稠如奶酪样或伴有豆渣样白色小块。阴道粘膜上覆白色薄膜或白斑点,剥之不易脱落,剥离后有出血点,阴道壁可充血及水肿。外阴常因搔抓致表皮剥蚀或有小脓疱,可伴大小阴唇肿胀,有湿疹样改变或伴发阴股部间擦疹和肛周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常于冠状沟处有浸软白斑。
系统性念珠菌病由于各种诱发因素的存在,念珠菌可侵及各个系统的组织和器官,可原发和继发,多数继发。常见有下列表现:
(1)消化道念珠菌病:为系统性念珠菌病中最为多见。可引起食管假膜溃疡,称念珠菌性食管炎;胃粘膜坏死,假膜性浅表溃疡大肠粘膜点状出血或直肠假膜性溃疡等。常伴腹泻
(2)支气管肺或肺念珠菌病:主要症状有咳嗽及粘液性胶状痰,有时内含灰白小片。如带脓,示并发细菌感染。表现可为支气管肺炎型或大叶性肺炎型,重症可有高热,甚至死亡。x线连续摄片示损害易变,易消退并在另处出现新的损害,肺尖较少累及。
(3)念珠菌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同亚急性细菌性心膜炎。有瓣膜病、心脏手术或久用静脉输液者易患本病。
(4)念珠菌性脑膜炎或脑脓肿:可发生于念珠菌败血症后,其症状与结核性或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相同。
播散型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败血症。念珠菌同时侵入多个系统,患者常同时有皮肤、粘膜和内脏感染,血、尿、脑脊液、胸水、腹水培养可为阳性,预后差。
诊断依据病理改变主要为急性或慢性炎症,可有菌丝和芽胞。念珠菌系双相菌,在室温培养下为酵母相,但在组织内可产生真、假菌丝。直接检查方法与一般真菌检查方法同,可以见到菌丝和芽胞。采用抗白色念珠菌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也可帮助诊断。培养检查:将标本接种于沙氏琼脂37℃或室温中,2~4d可长出潮湿、乳白色、有酵母气味的菌落。血清芽管试验或1%米粉吐温80 培养基上见顶端厚壁孢子作为鉴定白色念珠菌依据。
念珠菌病可与皮肤、粘膜或内脏许多疾病类似,最后诊断有赖于真菌检查与临床相结合。因念珠菌属于人体正常菌群,故标本单纯培养阳性不能确诊为念珠菌病,必须配合直接检查和临床表现。真菌检查包括直接检查和培养,应反覆阳性且为同一菌种。直接检查应看到菌丝和成群芽胞,菌丝表示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培养阳性只能说明菌种,不能说明是否具致病性。临床表现应支持本病而不能用其他情况解释,存在诱发因素,如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抗肿瘤和免疫抑制剂,大手术,输血补液,导管、插管或并发糖尿病肿瘤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临床表现应支持本病而不能用其他情况解释,存在诱发因素,如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抗肿瘤和免疫抑制剂,大手术,输血补液,导管、插管或并发糖尿病肿瘤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①皮疹及体征消失。②霉菌直接镜检,培养每月1次,连续3次均阴性。
治疗:
首先应消除诱发因素,如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控制糖尿病,调换静脉输液管等,当病人有免疫功能缺陷时,可应用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以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
皮肤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病可局部应用多烯族抗生素(以制霉菌素或曲古霉素为主)或咪唑类药物。念珠菌肠炎、食管炎等予以口眼前述药物内脏念珠菌病全身用药,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加口服氟胞嘧啶。念珠菌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也应联合使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念珠菌心内膜炎的诊断一旦成立,除即予特效药治疗外,尚须争取时间(一般为24~48h,最多数日)进行手术治疗,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念珠菌病” 相关论述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念珠菌是一种酵母样菌,种类很多,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最常见的致病菌种为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皮肤、阴道和消化道内,因此念珠菌病多为内源性感染。念珠菌病可为急性或慢性,病变多样,可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皮肤和粘膜的浅部念珠菌病较常见。温暖、潮湿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因此皮肤念珠菌病发生腋窝、腹股沟和指(趾)间、肛门周围等处。有时并可侵犯指甲引起甲床炎和甲沟炎。糖尿病人和孕妇发生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者较多,可能与糖尿病人血糖和尿糖增高,以及孕妇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增多有关。
深部念珠菌病多为继发性,常继发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体弱婴儿、严重的营养不良及恶性肿瘤等。在恶性肿瘤中,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并发念珠菌病者较多见。
【病理变化】
念珠菌引起的病变大致有三种:①在病变部经常有数量多少不等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有小脓肿形成;②真菌侵犯的组织发生坏死,形成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其中炎性细胞较少;③肉芽肿性反应,这种病变比较少见,除一般炎性细胞浸润外,并有多核巨细胞和类上皮细胞形成结节状肉芽肿。以上病变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发生。病变组织内并可见念珠菌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念珠菌为圆形或椭圆形生芽的酵母样菌(图18-29),壁薄,直径约2~5μm。由芽管延长而形成的假菌丝细长而直(图18-30),有分隔,有时有少数分支。细长的假菌丝常侵入组织的深层,并可侵入血管(图18-31)。在组织切片内同时见到芽生孢子和假菌丝可诊断为念珠菌病。这些孢子和菌丝在he染色切片中呈蓝色,如用革染色或镀银法则显示更为清晰。
[imgz]binglixue431.jpg[alt]胃念珠菌病[/alt][/img]
图18-29 胃念珠菌病
胃溃疡表面的念珠菌芽生孢子
[imgz]binglixue432.jpg[alt]胃念珠菌病[/alt][/img]
图18-30 胃念珠菌病
念珠菌的假菌丝(此图与图18-29为同一切片)
[imgz]binglixue433.jpg[alt]胃念珠菌病[/alt][/img]
图18-31
胃溃疡底部可见细长的假菌丝侵入血管(此图与图18-29同一切片)
皮肤和粘膜念珠菌感染常在皮肤和粘膜表面形成不规则的白色片状假膜状物。口腔粘膜的念珠菌病称为鹅口疮。全身性念珠菌病发生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心、肾、脑、肝、脾等处。消化道的念珠菌以食管下端和胃最多见。粘膜表面有灰白色假膜,并常有溃疡形成。粘膜内和溃疡底部有大量真菌孢子和菌丝,常向深部生长,侵入粘膜下层和肌层。支气管和肺念珠菌病常继发于肺结核病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症状与支气管炎肺炎相似,并可形成小脓肿,晚期可引起纤维化和肉芽肿形成。临床上对支气管及肺念珠菌病的诊断必须审慎,单纯从痰中分离出念珠菌不能作为念珠菌病的诊断根据。因念珠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痰及唾液中,故需多次培养阳性,再结合其他表现才能确定诊断。
肾和泌尿道念珠菌感染可引起肾盂肾炎。念珠菌性心内膜炎可发生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变和人工心瓣膜手术后病人。损伤的心瓣膜上有大的赘生物形成。念珠菌可侵犯脑膜及脑,引起脑膜炎,并在脑组织内形成肉芽肿和小脓肿。念珠菌侵入血流可引起念珠菌性败血症和播散性念珠菌病,全身各脏器皆可受累,常为病人的致死原因。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病,种类较多,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为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又称雪口鹅口疮(thrush),现重点介绍如下。
病因
病原为白色念珠菌,常寄生在正常人的口腔、肠道阴道和皮肤等处,平时此菌与口内其他微生物存在拮抗作用,保持平衡状态,故不发病。该菌在酸性环境下易于生长,当口腔不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致使菌群失调、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使免疫机制受抑制、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糖尿病或恶病质等全身严重疾患、假牙下方ph偏低等情况时该菌就会大量繁殖而致病。
婴儿雪口病,常是在分娩过程中为阴道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也可通过被白色念珠菌污染的哺乳器或母亲乳头而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唇、颊、舌、腭粘膜。其特征是病区粘膜先有充血、水肿,随即出现许多白色小点。小点略为高起,状似凝乳,可融合成白色绒面状假膜,边界清楚,状若铺雪(附图6),此膜不易拭去,勉强撕去时,可见出血面,不久再度形成白色假膜。一般病人不感疼痛,全身症状亦不明显。个别小儿可有低热、哭闹、拒食、口腔干燥等症状。
[imgz]kouqiangkexue051.jpg[alt]雪口(左颊)[/alt][/img]
附图6 雪口(左颊)
治疗
(一)全身治疗
1.去除或改善可能的诱发因素,如停用抗生素等。
2.严重病员可含化口服制霉菌素,成人25~50万单位,3~4/d,1~3岁小儿10万单位,4/d,一岁以下小儿7.5万单位,4/d。
3.克霉唑片含化口服,成人0.5~1g,3/d,小儿每天每公斤体重60mg。
4.反复发作,症状严重的病员,要考虑是否有免疫缺陷,可试用转移因子2~4ml,上臂内侧皮下注射,1~2/w。
(二)局部治疗
1.局部用2~4%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使碱性环境不利于念珠菌生长,然后涂2%龙胆紫液。
2.也可用每亳升含10万单位制霉素溶液或甘油局部涂布。亦可涂5%克霉唑软膏。
预防
喂乳时要注意乳头清洁,哺乳器消毒,集体生活儿童应餐具消毒。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该原菌既可侵犯皮肤和粘膜,又能累及内脏
【病因学】
本病的病原菌是念珠菌,该菌是一种由出牙生殖的酵母状真菌。已知念珠菌属可以致病的有: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克鲁斯念珠菌、星状念珠菌、吉利念珠菌和采兰若念珠菌等八种。念珠菌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里,而且也可以寄生在正常人体皮肤,口腔、胃肠道、肛门阴道粘膜上而不发生疾病,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病菌。
多数的念珠病可能是内源性引起的。促使该病发生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下列几种情况:如糖尿病肺结核肿瘤,严重烧伤,脏器移植等患者均能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容易发生念珠菌感染;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出现菌替代现象或菌替代症,即使用抗生素后可能引起体内对抗生素敏感的菌群受到抑杀,而某些菌群象念珠菌对抗生素不敏感,则有耐药性的菌株反日益增殖,从而破坏了体内细菌群间拮抗平衡;长时间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掏剂也可招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有利于念珠菌的感染。
除上述以外,外源性感染也不可忽视,即念珠菌病可由接触外界菌体而受染。如男性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往往是从其妻有念珠菌性阴道炎传染所致的;哺乳期妇女的乳头皮肤念珠菌病,多数来自患有鹅口疮,也常由其母亲患念珠菌性阴道炎所引起的;双手经常浸水的职业,如再接触念珠患,亦容易引起本病。
随着现代医学进步,各种脏器移植术,心脏外科以及各种导管技术开展,本病发病率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故值得今后引起注意。
【临床表现】
根据念珠菌感染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一.皮肤念珠菌病
念珠菌性擦烂红斑惯发于皮肤皱褶部位,如臂沟、腹股沟、颈前乳房下、腋窝、脐窝、以及阴唇。表现为红斑糜烂及有浸渍发白的膜状鳞屑,边界较清楚,周围可见红色丘疹、水疱或脓疱。自觉痒,常见于糖尿病肥胖多汗的患者。
指间糜烂常发生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双手经常于水中操作的人,如瓶子工人容易罹患本病。皮损呈卵园形,表现为浸渍和糜烂,境界鲜明。自觉有痛疼感。偶尔也可侵犯足践而呈糜烂型足癣
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床炎的临床特征参见甲真菌病。
少数患者由于身体衰弱或有免疫缺陷者,可发生全身泛发生皮肤念珠菌病。其表现呈广泛红斑及鳞屑性损害,边界较分明、周边常有散在丘疹或水疱。常伴发鹅口疮或胃肠炎。
极个别的皮肤念珠菌病患者之皮肤是内芽肿或痱子样丘疹。
二.粘膜念珠菌病
(一)念珠菌病性口炎:俗称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或重症疾病的晚期。好发在口腔粘膜、舌面、咽喉、齿龈及唇,皮损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乳白薄膜,其状如鹅口里,故名。该膜容易揩去而呈潮红湿润面。
(二)口角炎:发生口角,单侧,也可对称。皮疹为浸渍、糜烂或皲裂,常伴有渗液少许及结痂。若有维生素b[xb]2[/xb]缺乏时,更易诱发念珠菌性口角炎。
(三)女阴道炎:患者白带增多,呈水样而混有豆渣样物质。阴道粘膜发红、糜烂、间可附乳白色薄膜。大阴唇轻度红肿、糜烂而呈湿疹样变。自觉剧痒。
三.内脏念珠菌病
本病临床多见于身体抵抗力降低,特别是长期应用抗生素或皮质类激素的患者,较为常见有:
念珠菌性肠炎,病人表现腹部不适,肠蠕动亢进,慢性腹泻肛门痒甚。
念珠菌性支气管炎,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及咳出粘液性胶状痰,可从中查出病原菌。本病呈慢性经过,时作时止,对健康影响不大;念珠菌性肺炎,患者常有胸痛,可伴体温增高。多见咳嗽及咯出粘稠胶状带有血丝的痰。听诊和x线检查均有异常。病重者,可引起死亡。
念珠菌性泌尿道炎,病原菌自尿道逆行感染而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病人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或血尿等症状发生。此外,念珠菌还可引起食道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等,亦可侵犯肝、脾等其它内脏
【诊断】
皮肤和粘膜的念珠菌病依据临床表现特征及辅助真菌检查,一般诊断不成问题。但对内脏念珠菌的诊断多数比较困难。这是因为: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多为一种继发感染;正常人于大便阴道及口腔也有念珠菌存在,故培养出来的念珠菌不一定就是病原菌。由此可见,内脏念珠菌的诊断,除了参考临床表现外,必须反复多次真菌检查为同一菌种,并且尚要排除其疾病可能后,方能做出正确诊断。
【治疗】
应尽量除去与本病发生有关的诱因,如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考虑停药或减量;若有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并发病,应予以相应的处理;保持患处干燥、清洁。
一.内用疗法
(一)制霉菌素:本品可抑制白色念珠菌,但不易从胃肠道吸收,故仅适于消化道感染或作为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内服每次50万~100万单位,一日三次,连用1~2周。
(二)两性霉素b及球红霉素静滴治疗内脏念珠菌病有一定效果,但毒性较大,注意观察。国产庐山霉素与两性霉素b有相似的疗效。
(三)克霉唑:成人每日剂量2~3克,分三次内服,连续用2周。
(四)酮康唑:成人量200mg,每日一次即可。还有人提出本品200 mg,隔日服一次与每日一次,效果相同。
(五)大蒜注射液20~40ml,加入葡萄糖液静滴,每日一次。疗效较满意,毒性亦小。
(六)转移因子肌注隔日一次或内服甲氰咪胍300 mg,每日四次,可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促进病人康复有裨益。
二、外用疗法
皮肤粘膜念珠菌仅采用外用疗法即可奏效。临床应用可酌选龙胆紫、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球红霉素及咪唑类药等作主药,配制成溶液、软膏、泥膏或乳剂以供使用。

多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也有侵犯内脏或导致败血症的。常发生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恶性肿瘤、白血病糖尿病或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后引起的感染。
(一)临床表现 局部的口腔粘膜、舌、咽部有白色膜状物质,拭去可见基底部为充血糜烂面,阴道粘膜亦可有同样表现,但瘙痒显着。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包括肺部、胃肠道及败血症,临床可有高热、咳嗽、中上腹痛或不适。
(二)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中度升高,粘膜白色膜状物涂片找到芽孢及菌丝。系统性念珠菌感需有血、胃镜活检、痰或支气管灌洗液培养阳性才能诊断。
(三)诊断 粘膜白色念珠菌结合临床和涂片检查就可诊断,深部念珠菌必须有培养或活检证实。

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是由于白细胞功能低下,导致婴儿或年轻人念珠菌感染的疾病。真菌可引起口腔感染(鹅口疮),也可引起头皮、皮肤和指甲感染。本病女孩多于男孩,其严重程度各异。有些人发展为肝炎和慢性肺部疾病;有些人可累及内分泌系统,如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内脏念珠菌感染的病例很少。一般可用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或克霉唑治疗,严重感染则需要药效更强的抗真菌药物,如口服酮康唑或静脉给予两性霉素b。尽管该病常不能治愈,但骨髓移植对个别病例是很成功的。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感染。
口腔和阴道粘膜念珠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见第189节,第202节)。但在糖尿病艾滋病患者和孕妇中更为常见并且顽固。
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常发生播散至全身的念珠菌病。白细胞数低下的患者——可由白血病其他抗肿瘤治疗引起,和血管中置放导管的患者均有发生念珠菌血液感染(念珠菌菌血症)的危险。外科手术或其他涉及到心脏和血管的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可能发生心脏瓣膜的感染(心内膜炎)。
【症状和诊断】
念珠菌病的症状根据其感染组织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口腔感染(鹅口疮)可于口腔内出现疼痛的奶油样白色斑。食管感染后的白膜可致吞咽和进食困难。心脏瓣膜的感染可导致发热、心脏杂音和脾肿大。视网膜(在眼球后的内面上的对光敏感的一层膜)感染可引起失明。血液或肾脏感染可表现发热、血压很低(休克)和尿量减少。
很多念珠菌感染仅依据其症状即能判别。为确定诊断,必须于显微镜下检查皮肤标本发现真菌。血液或脑脊液培养也能揭示念珠菌的存在。
【预后和治疗】
口腔或阴道念珠菌感染可局部直接使用抗真菌药,或口服氟康唑治疗。播散于全身的念珠菌病是一种进行性的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虽然氟康唑对某些患者有效,但通常应予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治疗。
某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可导致念珠菌感染恶化,此时应控制基础疾病以帮助根治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病(酵母菌感染)是一种由念珠菌引起的皮肤感染。
念珠菌病可感染皮肤和粘膜,如口腔和阴道粘膜。罕见的可侵入深部组织和血液,引起危及生命的全身性念珠菌病(见第185节)。这种严重感染大多数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或接受化疗的人。
念珠菌是消化道和阴道的正常寄生菌,通常不会引起危害。当环境状况特别有利(如气候温暖潮湿)或人的免疫防御功能损害时,念珠菌可能感染皮肤。像皮真菌一样,念珠菌在温暖潮湿环境繁殖很快。有些服用抗生素的人出现念珠菌感染,因为抗生素杀灭了组织中正常寄生的细菌,使念珠菌繁殖失去控制。器官移植后的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治疗也能降低对念珠菌感染的抵抗力。妊娠妇女、肥胖糖尿病患者也容易感染念珠菌。
【症状】
症状各异,感染部位不同,有不同的症状。
间擦型感染 常发生在皮肤皱襞部或脐部,出现红斑,常有少量乳白色液体渗出,在损害周围有小脓疱出现,伴有瘙痒或烧灼感。肛周念珠菌感染可出现潮红或灰白色的浸渍区,有瘙痒
阴道念珠菌感染(外阴阴道炎) 是常见的念珠菌感染,特别是孕妇、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抗生素的妇女。症状表现为阴道有白色或黄色分泌物,阴道壁和外阴烧灼、瘙痒和潮红。
阴茎念珠菌感染 常发生糖尿病患者或性伴侣为念珠菌阴道炎的男性。感染引起阴茎下端潮红、鳞屑,有时有疼痛性皮疹。阴茎阴道感染不会引起其他症状。
鹅口疮 是一种口腔的念珠菌感染。在舌或颊粘膜上出现典型的乳白色斑块,常引起疼痛。皮损容易被手指或汤匙擦破。健康儿童中鹅口疮很少见,成人患鹅口疮是免疫功能损害的表现,可能是患有糖尿病艾滋病。使用抗生素杀灭了抑制念珠菌的细菌,增加患鹅口疮的机会。
传染性口角炎 是一种口角的念珠菌感染,导致口角皲裂和糜烂。也可因不合适的牙托使口角长期潮湿以致念珠菌繁殖。
念珠菌甲沟炎 念珠菌在甲床内繁殖,引起疼痛性红肿和脓液。感染的指甲变为白色或黄色,并可与甲床分离。
【诊断】
医生通过观察病变部位皮损特征和典型的临床表现来诊断念珠菌感染。可用手术刀或压舌板刮取病变皮肤或鳞屑标本,作显微镜检查或真菌培养,确诊病因。
【治疗】
一般用药物霜剂或洗剂容易治愈皮肤念珠菌感染。常用制霉菌素霜剂治疗皮肤、阴道阴茎感染;用霜剂7~10天,每天两次。阴道肛门的感染也可用栓剂给药。鹅口疮可用药液漱口或用含化剂在口内慢慢溶解。皮肤感染也可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与抗真菌霜剂同时使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只能很快缓解瘙痒和疼痛等症状,不能治疗感染本身。
保持皮肤干燥有助于消除感染、防止复发。滑石粉或含有制霉菌素的滑石粉用于保持患处干燥。

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或其他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可以侵犯粘膜、皮肤和内脏的真菌病。以妇女、老、幼较常见。
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正常人体特别是消化道内也可存活。婴儿皮肤细嫩,易出汗,老弱者抵抗力较差,妇女由于生理条件(如妊娠)变化,都有可能使在正常状态下,不致病的念珠菌侵入组织而致病。当人体因其他疾病抵抗力降低时,或长期用抗生素、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以后,使肠道内菌群失去平衡,念珠菌就乘机繁殖,引起皮肤、口腔(俗称鹅口疮)的损害或侵入组织引起胃肠道、呼吸道、脑和泌尿道的感染。有些皮肤念珠菌病如指间糜烂,甲沟炎等,则与长期接触水的工作有关。
本病表现多样,在医生指导下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皮肤、指甲、粘膜病变,大多病症都能痊愈,但易复发。内脏念珠菌病治疗比较复杂,需在医生指导下较长时间进行有计划治疗。
由于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缺乏一定条件就不易致病。因此应设法避免可能致病的一切条件;如注意口腔卫生,治疗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避免多用抗生素、抗肿瘤药和皮质激素等。如能去除诱发因素,大多数念珠菌病不仅可治愈,也是可预防的。粘膜皮肤损害易复发,宜加强和进行较长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