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

( shiguanyan )

别名: 吞酸 , 吐酸 , 胸痹 , 噎食 , 噎膈 , 吐血

西医

简介:
食管炎是指食管粘膜发生炎症而引起的临床症候。如食管不适、疼痛或胸骨后烧灼痛,反胃吐酸恶心呕吐、吞咽障碍,甚至吐血等。本病经常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其病因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到食管或由化学药品或毒物对食管粘膜的腐蚀破坏作用而形成粘膜炎症。长期反复不愈的食管炎可致食管瘢痕形成、食管狭窄或裂孔疝,甚至发生慢性局限性穿透性溃疡。反之,食管裂孔疝也可导致返流性食管炎
病因:
1.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多见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全,食管下端胃粘膜异位症,原发性les松弛症和硬皮病性les破坏。食管裂孔疝尤其是滑动型裂孔疝多伴发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使正常的食管胃交接锐角(his角)变为钝角。les的防止反流机制被破坏,故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发生。而食管炎又可导致食管纵肌的收缩,从而牵引食管,形成牵引性食管裂孔疝。因此,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是互为因果的。3.食管贲门及胃手术后可导致解剖和功能性的les失调,或导致胆汁反流,均可发生反流性食管炎。4. 胃内压增高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窦炎等引起胃酸增高,幽门梗阻及胃窦痉挛,易于使胃酸反流,发生本病。5. 其他腹内压增高,降低les的张力并使胃排空减慢,易于发生胃内容反流。
病理:
食管炎的炎症,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但以后者为最多见。病理变化轻重不一,主要病变部位发生食管下端。肉眼观察所见为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脆弱而易于出血或可见浅表性溃疡。组织学所见为固有膜、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均可见弥漫性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有时有中性颗粒细胞等炎性细胞。随着病理变化的进展,慢性食管炎粘膜糜烂后,可出现程度轻重不等的纤维化,使食管壁增壁,而引起食管狭窄。显微镜下可见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增生,乳突延伸至上皮的表面层,并有血管增生,固有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由于les功能受损,胃酸-蛋白酶反流,损伤了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而代之以柱状上皮,因此作为胃、食管反流性炎症的组织学诊断依据。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增厚变化较之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显得更为重要。(七)病理诊断反流食管炎时,内窥镜肉眼可见食管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粘膜发脆易于出血,甚至可见上皮剥脱、糜烂、溃疡或炎性白斑。慢性重度病例,则可发现食管挛缩、食管狭窄或局限性穿透性溃疡,有时可出现数种病变并存。病理活检标本除有皮表性炎症改变外,可见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增生,其厚变达到粘膜总厚度的50%以上;基底层乳突延伸几达粘膜表面,并伴有血管增生。粘膜或其固有膜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病例则可见粘膜上皮的基层破坏,形成弥漫或大的溃疡,有时可以见到柱状上皮细胞的修复。在有食管狭窄的患者,食管粘膜下或肌层可见疤痕形成。有时可见鳞状上皮为化生上皮所代替,后者在形态上类似吸收性肠上皮细胞,有大量的腺体存在,有人认为这样的组织异常,是明显胃食管反流的结果。
诊断标准:
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及有胃食管反流(ger)样症状者相当常见,其中一部分为反流性食管炎。北京协和医院报告1986全年经内窥镜检查的病人中,反流性食管炎占5.6%,一般gerd症状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若症状不典型者,必须符合下列第一条或第二条标准,或第一条标准加第三条标准中的至少一次才能做出诊断。1.临床症状①反酸和食物反流,或②烧心、胸痛或反流所致的呼吸系统症状。2.内镜检查发现反流性食管炎。3.有胃食管反流的客观证据或下列检查之一证明有其病理生理基础①钡餐检查显示ger或食管下端括约肌清除延迟,可伴有食管裂疝。②静止状态下同位素检查ger反流指数>2.26(m+2sd)。③24小时食管ph监测发现ph<4的时间>4%。④食管压力测定显示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降低[<1.33kpa (10mmhg)],或一过性食管下端括约松弛,可能为松弛时间延长(>8秒)或其上方5cm处食管蠕动幅度降低[3.33kpa(25mmhg)〕。⑤食管灌酸引起胸痛。应用此诊断标准进行了实际的临床观察,并作出了评价。。钡餐检查偶尔有帮助。24小时ph监测可提供胃酸反流的类型、时间及其程度。在14例有胸痛病人中,57%显示食管内酸过多。食管测压试验有点49.3%的病人呈现gerd阳性结果。灌酸激发试验的阳性率为42.3%。总的认为:(1)确诊gerd要有ger的客观证据:(2)目前任何一种检测方法均不够敏感,因此有必要联合应用各种方法;(3)gerd可有胸痛而酷似心绞痛,故需排除冠心病; (4)如果抗酸药或促动力药能减轻症状,则有助于诊断。腐蚀性食管炎亦属食管炎的范畴,有明确的食管损伤病史。一般疼痛为主要症状,食入后即感口、咽、食道及胃粘膜烧伤引起剧烈灼痛,可呕吐血性液体,吞咽疼痛及困难。口腔粘膜的伤有助于此病的诊断。
体征:
本病初起,可不出现症状,但有明显胃食管明显反流者常出现自觉症状。开始时可很轻微,而未及时就诊,常在症状出现一年后始被确诊。按照临床症状出现的时期及频率依次叙述如下。
1.烧心感为最早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在剑突区感到烧灼样不适,并向胸骨上切迹肩肿部或颈部放散。在餐后一小时,躺卧或增高腹内压时出现,严重者可使患者于夜间醒来,口服抗酸剂后迅速缓解。但一部分长期有反流症状病人亦可伴有挤压性疼痛,与体位或进食无关,抗酸剂不能使之缓解,进酸性或热液体时,则反使疼痛加重。
但烧心亦可在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或心、胆囊及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出现,确诊仍有赖于其他客观检查。
2.反酸为酸性或苦味液体反流到口腔,偶尔有食物从胃反流到口内。如严重者在夜间出现反酸,可将液体或食物吸入肺内,引起阵发性咳嗽、呼吸因难及非季节性哮喘等。有人报告在6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人中,有4例患者有吸入性肺炎病史。
3. 咽下困难初期多因炎症性咽下轻度疼痛和阻塞,有不顺的感觉,进则食管痉挛,多有间歇性咽下梗阻,后期食管狭窄则咽下困难,甚至进食后不能咽下的间断反吐现象。严重病例可呈间歇性咽下困难,伴有咽下疼痛。此时不一定有食管狭窄,可能为食管远端的运动功能障碍。继发食管痉挛所致。有人报告20%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初诊时为食管狭窄,而无胃食管反流病史。慢性患者由于持续的咽下困难,饮食减少,摄取营养不足,体重明显下降。
4.出血严重的活动性炎症,由于粘膜糜烂出血,可出现大便潜血阳性或吐出物带血,或引起轻度缺铁性贫血。服用抑酸类药物或饮酒后,出血更重。
5.delahuntg 综合征即发生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等综合征。这是由于胃食管的经常性反流对咽部和声带产生损伤性炎症,引起咽部灼酸辣感觉。还可并发zenker 憩室和“唇烧灼”综合征,即发生口腔粘膜糜烂和舌、唇、口腔的烧灼感。
反流性食管炎出现症状的轻重与反流量,伴发裂孔疝的大小及内窥镜所见的组织病变程度均无明显的正相关。而与反流物质和食管粘膜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症状严重者常是在反流时食管ph在4.0 以下,而且酸清除时间有明显延长。
影响诊断:
(一)胃食管同位素扫描此试验可直接发现反流,并有定量意义。病人侧卧,服放射性标记物,做增加腹内压动作,在胃食管扫描,如果食管内有放射性闪烁存在,则标志有胃食管反流。也可口服99锝标记的水,进行食管通过的定量测定,在反流性食管炎有明显的通过迟延现象,有人认为它比测定食管压力更有诊断意义。扫描法简单迅速,敏感性高,不需插管,也不需特别仪器,在一般同位素室可以完成。(二)x线食管钡餐检查是任何食管疾病必须进行的常规检查,但在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常不出现异常,阳性率不超过50%。在有典型症状者,也仅有70%在x线上出现反流现象。在透视检查下,应用各种方法,如深呼吸、咳嗽、抬腿等,以增加腹内压时,可见食管扩张、收缩或胃向食管方向反流现象。如果一旦发现反流现象,需注意合并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可能。在严重食管炎病例,如病变侵及较深层,可发现食管狭窄、食管裂孔疝食管运动障碍及粘膜损害等。也应进行上消化道的x线检查,以排除由于胃或十二指肠疾病引起胃灼热的可能。
实验室诊断:
(一)食管压力测定一般用水充盈的连续滴注的导管插入胃腔内,测定压力,以0.5~1cm/分的速度将插管向食管方向抽出,当胃管放入胃内,先测定胃腔压力,然后将插管抽至食管下端时,可感到压力突然上升,正常人静态时les压则为2.66kpa(20.6+1.4mmhg)以上,一般在1.47~2. 0kpa(11~15mmhg),如其静止时les的压力低于1.33kpa(10mmhg)或les/胃内压:1时(正常人>1),则提示les功能不全或有胃食管反流存在。慢性反流者,les压力常低于0.8kpa(6.0mmhg)。但也有报告慢性反流病人的les压力可在1.33~2.67kpa (10~20mmhg)的正常范围内。有人认为一次测定可能是正常,如反复测定则可发现有反流者常低于正常并应注意是否由于机械性原因所造成的反流。食管测压可计算les压力与胃压力比值,正常les压力能适应胃或腹部压力改变,从而保持正性胃食管压力梯度,阻止反流。(二)食管ph 测定 为较敏感的半定量方法,可直接发现反流及其与症状的关系。在les上4~5cm 处放置小的ph电极,以测定食管内ph。滴注0.1n 盐酸300ml到胃内,在滴注前后作增加腹内压动作,在滴注后15分钟食管ph降到4.o以下,即为阳性(正常食管内ph5~6.8)。最近测定24小时或过夜的食管ph,用较长时间观察,对研究及临床更有意义。(三)酸滴注试验试验:此试验可以决定胸部症状是否由食管疾病引起,患者取坐位,放置鼻胃管,自前鼻孔起插入30cm以每分钟10~12ml速度滴注生理盐水15分钟,0.1n 盐酸30分钟,如在滴酸时患者诉有烧心感或胸骨后疼痛,再滴注生理盐水时缓解,则为阳性试验。大多数未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在酸滴注早期(最初15分钟都有胸骨下疼痛,而心源性或原因不明的胸痛者,则在试验后期始发生胸痛,可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在胃炎时因酸刺激了胃粘膜可为阳性,在有出血或狭窄时可为阴性。在无食管炎的粘膜敏感者也可阳性。而且此试验需要插管,试验结果由本人主诉决定,缺乏明确客观证据。尽管如此,酸滴注试验对确定食管镜检粘膜正常的病人的胸痛特征和估计疗效,仍有一定价值。(四)酸清除试验方法为口服15ml 0.1n 盐酸后,每30分钟吞咽唾液一次,以便将食管内盐酸清除掉,正常人吞咽少于4次,食管ph即恢复到4.0以上,如需要10次以上, ph才能恢复到4.0即为阳性结果,其意义同食管ph测定。
鉴别诊断:
1.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常合并存在。在临床上,两者均可出现反流症状,如烧心感、反酸、咽下困难及出现等,也均可因腹内或胃内压增高而加重症状;但由于食管炎是原的的les压力降低所致,故其症状仅限于胃食管反流现象。而食管裂口孔疝是由于膈食管裂孔处解剖异常,不但影响食管,也侵及附近神经,甚至影响心肺功能。故其反流症状较重,胸骨后可出明显疼痛,也可出现咽部异物感和阵发性心律不齐。而在诊断上,食管裂孔疝主要依据x线所见,不需要其他检查。对疑有裂孔疝者,透视检查采取多种方法。如体位转移、抬腿腹部加压及头低足高等方法。特别在吸气时,可见到腹部食管贲门疝滑入胸腔。在内窥镜检查亦有时发现疝囊腔。二病鉴别如下。a.反流性食管炎 发生机理主要为胃、十二指肠引致的les关闭不全,临床症状仅有反流现象诊断方法有酸滴注食管压力及ph测定b.食管裂孔疝 发生机理主要为膈食管裂孔解剖异常,但可继发于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除反流症状外还有压迫神经、影响心肺症状, 诊断方法主要x线食管钡餐透视,其次内窥镜检查.2.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需与食管炎鉴别,前者最典型的病人是先有干呕呕吐正常胃内容物一次或多次,随后呕吐新鲜血,与食管炎不同的是无显著的上腹痛,而以出血为主要特征。诊断主要靠内窥镜检查。由于浅表的撕裂病损在出血后48~72小时内多数已愈合,因此应及时作内窥镜检查。镜下可见粘膜和粘膜下有纵行线形裂伤。大多为单个裂伤,一般长3~20cm,宽2~3mm。病变呈梭形或梨形,尖端指向胃,基底平整,复盖血液或黄色苔状物,边缘锐利,周围粘膜稍肿胀。当内窥镜检查在出血一周左右进行时,有的沿可见愈合的撕裂伤,呈现为线形灰白色的疤痕,有红色的边缘,发生撕裂的部位多位于胃食管连接处及其远端的胃和近端食管。x线诊断对此病的诊断较困难,只在少数情况下造影剂残留在胃或食管壁内而疑及本症。3.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也可出现如反流性食管炎样的食物反流,吞咽困难及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但本症多见于20~40岁的年青患者,发病常与情绪波动及冷饮有关。x线钡餐检查,可见鸟嘴状及钡液平面等特征性改变。食管压力测定可观察到食管下段2/3无蠕动,吞咽时les压力比静止压升高1.33kpa(10mmhg),并松驰不完全。必要时可做内窥镜以排除其他疾病。4. 弥漫性食管痉孪也可伴有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是一种食管下段2/3无蠕动而有强烈收缩的疾病,一般不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食管钡餐检查可见“螺旋状食管”,即食管收缩时食管外观呈锯齿状。食管测压试验可观察到反复非蠕动性高幅度持久的食管收缩。5. 食管癌,以进行性咽下困难为典型症状,出现烧心和反酸的症状较少,但若由于癌瘤的糜烂及溃疡形成或伴有食管炎症,亦可见胸骨灼痛,一般进行食管x线钡餐检查或食管镜检查,不难与反流性食管炎作出鉴别。
预后:
食管炎患者总的预后是好的,只要除外癌性病变。本病并非凶险大症,及时诊断治疗,药证相合,多能获愈。但若失治或治疗不当,或年老体弱,病程漫长,或合并症多者就殊异。如感染性食管炎,处理不当,后期可引起食管粘膜溃疡、糜烂,以致瘢痕挛缩而引起食管狭窄、梗阻,甚至长期慢性出血。患者饮食减少,可引起营养不良贫血,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并发症:
1.食管消化性溃疡发生于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常见于成年男性。主要表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和高位上腹部疼痛,常在吞咽后几分钟或半小时后发生,服抗酸剂可缓解。2.barrett综合征长期慢性食管炎,可引起下段食管粘膜鳞状上皮由胃粘膜柱状上皮所替代,较易发生癌变。3.食管狭窄和出血长期食管炎症由于疤痕形成而致食管狭窄,表现为吞咽困难、反胃胸骨后疼痛,狭窄多发生食管下段。由于狭窄上段食管的腔内高压,偶见因空气穿入食管壁而并发食管气囊肿。由于食管炎症而损伤血管,可引起长期小量出血。4.肺部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由于反流的胃液侵袭咽部、声带和气管,引起慢性咽炎声带炎和气管炎,甚至吸入性肺炎。
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需要综合治疗,全面调养,从多途径进行调节才能取得明显效果。兹分述如下:1.减低胃内或腹内压力(1)肥胖病人宜减轻体重,进行减肥降脂治疗,不能暴饮暴食。(2)不宜穿着大紧的内衣,避免大便时过度用力、经常弯腰及重体力劳动。(3)抬高床头以减少夜间反流。在睡眠时,将病人头侧的床脚用木块抬高15~20cm,这比高枕头好。(4)防止恶心呕吐发生,禁食不能耐受的食物,以免诱发恶心和疼痛。2.中和或减少胃酸分泌(1)避免增加胃酸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及辛辣刺激等食品,或采取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的食物。(2)应用抗酸药物:以治疗烧心和灼痛等症状,对轻中型病例服抗酸剂后,症状完全可以控制。重症病例需较长期服药,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呱、雷尼替丁等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反流物的酸度。亦用消胆胺150mg饭后及睡前各服一次,以减轻反流中的胆酸对食管粘膜的破坏作用。(3)藻朊酸(alginicacid)泡沫剂:为粘着性泡沫状物质,能漂于胃内容表面,形成物理性屏障,阻碍胃内容物进入食管,与抗酸剂合用尤好。可能是通过增加les阻力或增加胃泌素的分泌。用氢氧化铝凝胶10~30ml及氧化膜0.2g或用次炭酸铋0.5~1g溶于水中慢慢咽下,可以降低反流物的酸度,保护食管粘膜和避免胃酸的刺激。3.避免降低les压力的因素(1)减少脂肪的摄取,脂肪可促进小肠粘膜释放胆囊收缩素,而降低les的压力。(2)巧克力含有大量黄嘌呤,它是细胞内二磷酸酯酶的强烈抑制剂,可增加les平滑肌受体的环磷酸腺苷浓度,而降低它的压力。(3)吸烟。由手尼古丁作用,减低静态时les压力,大量饮酒亦可降低les静态时压力。可降低les压力的因素如下:胰泌素、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前列腺e1、e2、a2、β肾上腺素能制剂(异丙肾上腺素)、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酚妥拉明)、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喘定、胃内酸、咖啡、脂肪餐、巧克力、吸烟、酒.4.增加胃、食物连接区的阻力(1)乌拉坦碱(berhanechol)为拟胆碱药物,可增加les压力,加速食管及胃的排空,能显著减轻烧心感,但有增加胃分泌作用,剂量为每次25mg,一日三次。(2)胃复安(灭吐灵,metochlopramide)可增加les收缩,加速食管及胃的排空。口服比静注有效,大剂量更有效,应用10mg,仅轻度增加les压力,如用15~20mg可持久的增压。临床应防止药物的副作用,此药可能发生锥体外神经系统症状和直立性低血压,老年患者使用宜慎重。5.外科治疗症状较重、les压力很低,内科治疗无效时,或者食管溃疡狭窄、出血,经常出现吸入性肺炎者需要手术治疗。术式为胃底前折术,系将食管远端移于膈下,将胃底自后向前包绕于食管,并加以固定。由于食管胃连接部移于膈下,增加了腹内压力对les的外来压迫,还有经腹胃固定术及经胸修补术等。
护理:
饮食调护本病初起,可少量服用蜂蜜水、橄榄油或麻油,以保护食道粘膜,又可润肠通便。平时可用薤白30g、苡米60g煮烂熟透,频频喝下。若有口干,便结明显者,可用梨汁、藕汁频饮;若有吐、便血者,可用鲜茅根、鲜藕各100g煮汁,频频饮下;若有胃阴不足虚热内生者,可用猎肚一个、蒲公英60g、生地60g、麦冬二两,加水煮烂熟,再加少许作料,单吃猪肚,饮汤;若有脾胃虚寒者,可用于姜6g、胡椒10粒、山药粉30g,共研末。每次6g,每天2~3次,用开水冲服
中西医结合:
中西药综合治疗食管炎为一种较长期的慢性病,有时单纯用西药抗酸、消炎和抑制反流虽一时症状都可以缓解,但一旦停药则又可复发。食管疼痛或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呕吐等重又再现。为此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将辨病和辨证结合,整体与局部兼治,往往收到较好疗效。食管炎虽然病变部位在食管,但其病因病机多和胃部病变结合在一起,因此治疗必须兼顾脾胃和肝胆。一般发病早中期,病情较轻,les调节紊乱不重,食管排空能力尚存,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可以使病情缓解,甚至获得临床痊愈。若反流性食管炎出现恶性循环,或并发食管裂孔疝,或炎症侵及食管壁肌层时,导致食管运动严重障碍,反流机制损害更为明显,炎症长期持续存在,则单用中药可能效果较差,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一方面应用中医中药以舒肝理气、健脾和胃,改善食管括约肌功能,抑制胃内容物反流。另一方面可配伍应用西药,以消除炎症和h2受体阻滞,如甲氰咪呱之类。在病情较重,内科治疗无效时,亦应考虑手术治疗。

“食管炎” 相关论述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内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它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裂孔疝等病并存,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中年以后发病者多,是中、老年人必须重视的常见病之一。
[发病原因]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致,正常情况下,人均有胃食管反流,称生理性反流,此时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在下列情况下,生理性反流可发展成病理性反流,最终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1.食管与胃连接处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遭到破坏。如第一抗反流屏障的重要结构——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可引起病理性反流,主要有拟胆碱能和β—肾上腺素能药、α—肾上腺素能拮抗药、多巴安、安定、钙受体拮抗剂、吗啡、脂肪、酒精、咖啡因、吸烟、口服黄体酮避孕药等药物或食物,因影响了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而诱发病理性反流。
2.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本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具有减少食管粘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如食管排空异常,易致反流物长时间侵蚀食道粘膜而发生本病。
3.食管粘膜抗反流屏障功能损害。主要是指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和修复能力的削弱。
4.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胃排空异常、胃酸分泌过高、幽门括约肌和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十二指肠液和胃液反流入食管,最终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粘膜而引起本病。
5.诱发因素。肥胖、大量腹水妊娠后期、胃内压增高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本病属于中医的“噎食”、“噎膈”、“吐酸”等病证范畴。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不舒,气滞不畅,日久化热化火,灼伤津液食管失去濡养,或因气滞津停,加之嗜食肥甘,痰热内生,痰阻食道,胃气不降发生本病。
[临床表现]
本病的最主要临床表现是餐后1小时左右发生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半卧位、身体前屈位、剧烈运动等均可诱发,进食过热过酸食物后烧灼感加重,服制酸剂后可减轻,烧灼感发生之前常有反酸嗳气
此外,患病初期患者可因食管炎引起食管痉挛而见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而发展成永久性咽下困难,但烧灼疼痛感逐渐减轻,进食较硬的固体食物时心窝部有堵塞感或疼痛。如果食管粘膜糜烂出血,久而久之可伴有缺铁性贫血。反流的胃液、胆汁侵蚀咽、喉、气管时,可引起慢性咽炎、喉炎和气管炎,反流液吸入呼吸道时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患有胃排空障碍、胃酸分泌过多、幽门括约肌松弛等胃肠疾病者,应及时诊治,以免胃、肠液反流而导致本病。
2.增强体质。平素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保持健康的体魄,使食道下端括约肌维持一定的张力,同时可以保持良好的体型,使之不致肥胖,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3.怡情放怀。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情舒畅,气机调顺,胃肠液体下行为顺而不反流,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禁食刺激之物。辛辣肥甘,醇酒厚味,易伤脾损胃,高脂餐、饮酒、咖啡、吸烟等均易致食道下端括约肌松弛,平素无病者应少食,有本病者应禁食。
5.慎用某些药物。发病原因中所提的某些药物,如多巴安、安定等应慎用,以免引起“第一抗反流屏障”的损害而诱发本病。
[治疗方法]
1.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具体措施有:①低脂饮食,少吃多餐;②肥胖者减肥;③禁食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吃巧克力等;④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⑤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的药物,乌拉胆碱每次25毫克,每日3~4次,因能刺激胃酸分泌,故不宜长期服用,或用吗丁啉每次10~20毫克,每日3~4次,可促进食管蠕动排空,增强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加强胃的排空,协调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且无不良反应,是较为理想的用药。
2.降低胃酸。可应用抗酸剂,如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30毫升或氧化镁0.3克,每日3~4次;藻朊酸盐及其复方制剂,如盖胃平,具有物理性保护作用,可选用;组胺h[xb]2[/xb]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胍每次200毫克,每日3~4次,或呋硫硝胺,每次150毫克,每日2次,疗程均为6~8周。
3.中医辨证论治肝火犯胃,表现为胸骨后烧灼疼痛、两胁发胀、吐酸嗳气者,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左金丸加减(丹皮10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柴胡6克、郁金10克、黄连10克、吴茱萸3克、石斛15克、甘草6克、枳壳10克)以清肝和胃;痰热郁阻,表现为胸骨后有烧灼感、胸闷、口苦口粘者,可选用温胆汤加减法半夏10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黄连10克、瓜蒌15克)以清胆和胃胃虚气逆,表现为青脘作胀、嗳气频频、吞咽气逆者,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广木香10克、砂仁6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云苓10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旋覆花10克、代赭石15克、甘草6克)以健脾和胃
4.单方验方。可据证选用以下方药:
(1)甘桔汤桔梗12克、甘草黄芩陈皮瓜蒌皮各10克、薤白6克、银花15克、元胡10克、乳香没药6克,水煎服,每日2次。
(2)舒肝和胃方:当归10克、香附10克、旋覆花10克、半夏10克、黄连6克、元胡10克、白芍10克、乌贼骨15克、甘草6克、煅瓦楞15克,水煎服,用于本病属肝胃不和胁痛吞酸者。
(3)八仙膏:藕汁、姜汁、梨汁、萝卜汁、甘蔗汁、白果汁、竹沥蜂蜜等分和匀蒸熟,任意食之,治噎食
5.手术治疗。久治不愈,并发食管瘢痕狭窄,或有严重的溃疡性食管炎,或有难以控制的出血者,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食管炎指的是食管粘膜的炎症。
【病因】
· 胃食管反流——为食管炎的最常见原因
· 酸性状态下的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 误服或自杀服食腐蚀性物质
·霉菌感染;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见于衰弱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 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及巨细胞病毒,常发生于免疫功能损害者
· 结核病,梅毒(少见)
· 长期置胃管
· 尿毒症
· 皮肤病,例如天疱疮和表皮松解性大泡症
· 药物性——“药丸性食管炎’。
【症状】
患者症状与内镜下所见食管炎严重程度之间,相关性并不强。症状严重的患者不一定真患有严重的食管炎
因此以下的食管炎症状就与gerd有关:
· 烧心
· 胸骨后痛
· 反胃/呕吐
· 吞咽困难/吞咽疼痛
· 无症状。
【诊断措施】
内镜(图3.15)
为诊断食管炎的金标准,既可对食管炎进行观察和分型,又可行食管粘膜活检。
以下为savary和miller制定的食管炎内镜下分型:
· Ⅰ期:单个或多个纵行非融合的红斑性粘膜损害,常覆有渗出物,发生于胃食和连接处上方或由连接处延伸开来
· Ⅱ期:融合性糜烂和渗出性粘膜损害,但并未累及食管全周
· Ⅲ期:全周性糜烂及渗出病变,覆盖整个食管粘膜
· Ⅳ期:慢性粘膜损害,如伴或不伴狭窄的溃疡
【并发症】(图3.16)
· 狭窄形成,可引起吞咽困难
·溃疡,可使疼痛加重并放射至背部,并引起吞咽困难和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