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叶

参考:侧柏叶

“柏叶” 相关论述

柏叶三两 阿胶二两 干姜二两(炮) 牡丹三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利,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啐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主要原料:侧柏叶500克,粳米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侧柏叶洗净捣汁,拌入粳米粥,加红糖即成。
效用说明:适宜于呕血便血、下痢烦满等症。

味苦,微温,无毒。主吐血衄血,利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止饥,四时各依方面采,阴干

柏子仁,甘、辛,气平,无毒。入心、肝、肾、膀胱四经。聪耳目,却风痹,止疼,益气血,去恍惚虚损,敛汗。治肾冷、腰冷、膀胱冷。尤能润燥,腰肾身体颜面燥涩者,皆治之。
兴阳道,杀百虫,止惊怪,安五脏,头风眩痛。亦可煎调,久服不饥,增寿耐老,此药尤佳,乃延生之妙品也。但必须去油用之,否则过润,反动大便。尤宜与补心、肾之药同用,则功用尤神。
柏叶苦涩,只能敛肺,遏吐血衄血,亦生须发。但非补阳要药,不可与柏子仁同类而并称也。
或疑柏子仁益心而不益肾,以其必去油而用之也,油去则性燥,心喜燥而肾恶燥,非明验耶?噫!以此论药,失之凿矣。夫柏子仁最多油,去油者,恐过滑以动便,非欲其燥以入心,且柏子仁油去之,亦不能尽,肾得之,未尝燥也。凡药皆宜制其中和,何独于柏子仁疑之耶。
或疑柏子仁补心之药,何以补肾火之药反用之耶?夫心肾相通,心虚命门之火不能久闭,所以跃跃欲走也。用柏子仁以安心君,心君不动,而相火奉令惟谨,何敢轻泄乎。此补心之妙,胜于补肾也。世人但知补肾以兴阳,谁知补心以兴阳之更神哉。

节油
苦微寒,无毒。酒浸焙熟用。
发明 柏叶性寒而燥,大能伐胃。虽有止衄之功,而无阳生之力,故亡血虚家不宜擅服。然配合之力,功过悬殊。如《金匮柏叶汤,同姜、艾治吐血不止,当无此虑矣。若《济急方》同黄连小便血,《圣济总录》同芍药月水不断,纵藉酒之辛温,以行苦寒之势。
但酒力易过,苦寒长留,每致减食作泻,瘀积不散,是岂柏叶之过欤。柏节坚劲,用以煮汁、酿酒,去风痹历节风,烧取 油疗 癞。柏脂治身面疣,同松脂研匀涂之数日自落。
白皮以腊猪脂调,涂火灼热油烫,能凉血生毛发。

味苦,微温,无毒.主治吐血衄血,利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风寒,去湿痹,止饥.四时各依方面采,阴干

柏叶丸
上一方。
【品考】
药方内称柏叶者,皆用今侧柏叶

李时珍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煮汁,洗漆疮
【核】曰∶侧柏,侧生扁柏叶也。生成见柏实条核。
【 】曰∶木谐白者柏,向西承制,以全木德,肝脏体用备矣。叶侧曰孙,曰络,曰经,曰脉,克肖乎形。盖肝藏血,失所藏,血吐不止。守所藏,何吐之有。时珍广之洗疗漆疮金形人,肤受其眚,名曰横漆克承制,又何横之有。

本经】无。
味苦、辛,涩,入手太阴肺经。清金益气,敛肺止血
金匮柏叶汤柏叶三两,干姜三两,艾三把,马通汁一升。吐血不止者。以中虚胃逆,肺金失敛,故吐血不止。干姜补中而降逆,柏、艾、马通,敛血而止吐也。
血生于木而摄于金,庚金不收,则下脱于便尿,辛金不降,则上溢于鼻口。柏叶秉秋金之收气,最能止血,缘其善收土湿。湿气收则金燥而自敛也。其诸主治,止吐衄,断崩漏,收便血,除尿血,敷烧灼,润须发,治历节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