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豉

参考:淡豆豉

“香豉” 相关论述


气寒,味苦,也。无毒
《象》云∶治伤寒头痛烦躁满闷。生用。
《珍》云∶去心中懊 。
本草》云∶主伤寒头痛寒热伤寒初觉头痛内热,脉洪,起一二日,便作此加减葱豉汤葱白虎口,豉一升,绵裹。以水三升,煎取一升,顿服取汗。若不汗,加葛根三两,水五升,煮二升,分二服。又不汗,加麻黄三两,去节。

虚因汗吐下相连,反复心烦不得眠颠倒懊 情更急,山栀香豉妙方传。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山栀香豉效争夸,少气甘草加,若用生姜惟治呕,补虚吐实两方嘉。
【入少阴去路】

主治心中懊 也。旁治心中结痛及心中满而烦也。
【考证】
枳实栀子豉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栀子大黄豉汤证曰∶心中懊 。
以上二方,香豉皆一升。
栀子豉汤证曰∶心中懊 。又曰∶胸中窒。又曰∶心中结痛。
栀子甘草豉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栀子生姜豉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以上三方,香豉皆四合。
瓜蒂散证曰∶心中满而烦。
以上一方,香豉一合
上历观此诸方,其主治心中懊 也明矣。
【互考】
枳实栀子豉汤条,无心中懊 证。为则按∶栀子大黄豉汤,此枳实栀子豉汤而加大黄者,而其条有心中懊 之证;心中懊 ,固非大黄所主治也。然则枳实栀子豉汤条,其脱心中懊之证也明矣。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是栀子豉汤加味之方也。故每章之首。冠以若字焉。心中懊 而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心中懊 而呕者,栀子生姜豉汤,斯可以知已。
【辨误】
栀子汤方后,皆有一服得吐止后服七字,世医遂误以为吐剂,不稽之甚。为则试之,特治心中懊 耳,未尝必吐也。且心中懊 而呕者,本方加用生姜其非为吐剂也,亦可以见矣。《伤寒论集注》曰∶旧本有一服得吐止后服七字,此因瓜蒂散中有香豉,而误传于此也。

【品考】
香豉李时珍曰∶造淡豉法,用黑大豆二三斗,六月中淘净,水浸一宿,沥干,蒸熟,取出摊席上,候微温,蒿覆;每三日一看,候黄衣上遍,不可大过,取晒簸净,以水拌之,干湿得所,以汁出指间为准。安罐中,筑实,桑叶盖浓三寸,密封泥,于日中晒七日,取出,曝

【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汗下败其中气,胃土上逆,浊气填瘀,君火不得下行,故心宫烦热胸中窒塞。栀子豉汤香豉中气而开窒塞,栀子吐浊瘀而除烦热也。
栀子豉汤〗二十九 (方【34】)
【34】栀子豉汤
栀子擘,十四个 香豉绵裹,四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76】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者,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发汗、吐、下,土败胃逆,君火不降,故虚烦不得卧眠。剧则陈郁填塞,浊气熏心,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吐其瘀浊,则阳降而烦止矣。若少气者,加甘草益气。若呕者,加生姜以止逆也。
栀子甘草豉汤〗三十 (方【35】)
【35】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擘,十四个 甘草炙,二两 香豉绵裹,四合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三十一 (方【36】)
【36】栀子生姜豉汤
子擘,十四个 生姜五两 香豉绵裹,四合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本经】无。
味苦、甘,微寒,入足太阴脾经。调和脏腑涌吐浊瘀。
伤寒栀子香豉汤方在栀子。用之治伤寒汗下后,烦热胸中窒者。土湿胃逆,浊瘀凝塞,香豉扫浊瘀而开凝塞也。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则反覆颠倒心中懊憹者,以腐败壅塞浊气熏冲,香豉涌腐败而清宫城也。瓜蒂散方在瓜蒂用之治胸中塞瘀,心中痞硬,气冲咽喉,不得息。以寒瘀胶塞,阻碍气道香豉荡腐物而清胸膈也。《金匮栀子大黄汤方在栀子用之治酒疸心中懊憹热痛,以湿热熏冲,心君郁痞,香豉排郁陈而宁神宇也。
香豉调和中气,泻湿行瘀,扫除败浊,宿物失缘,自然涌吐,实非吐剂。肃清脏腑,甚有除旧布新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