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中毒

( kunzhongdu )

西医

简介:
砷中毒主要是由于砷化合物引起中毒
病因:
砷可用于制造药品和农药、铜和铅的合金、半导体材料等。长期吸入较高浓度含砷化合物粉尘和气体,可发生慢性中毒。敏感人:口服1mg三氧化二氢即可中毒,20mg可致死。皮肤或创面吸收比口服量大10倍。一般口服引起的急性中毒以三氧化二砷为多见,中毒量为5-50mg,致死量小于200mg。
发病机理:
其毒性主要是砷离子与体内酶蛋白结合,使酶失去活性,干扰正常代谢,导致细胞死亡。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胃肠道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症状为主,且有不同程度皮肤和粘膜的刺激作用。砷及其化合物的毒作用机制是使酶失去活性。例如三价砷离子与体内酶蛋白分子上的两个巯基和羟基结合,影响细胞正常代谢;与??氨基酶氧化酶、丙酮酸氧化酶、胆碱氧化酶、转氨酶、dna聚合酶等结合而损害其功能。五价砷能抑制α甘油磷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能取代稳定的磷酰基,阻断肝细胞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过程,抑制atp合成。由于各种酶的灭活,最终可导致细胞死亡。
病理生理:
急性中毒时,血中砷化物还能直接损害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其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反应、充血、水肿和渗出。慢性中毒时,还可引起代谢障碍,首先危害神经细胞,导致神经衰弱和周围神经炎。
诊断依据:
急性中毒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慢性中毒皮根据砷化物接触史,结合临床出现多发性神经炎、皮损、鼻中隔穿孔指甲改变等,除外其他病因,方可作出诊断。
体征:
急性中毒:临床表现首先出现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流涕、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继而可发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及血管舒缩中枢麻痹而死亡。三氯化砷对呼吸道刺激更强,可引起声带水肿,以致窒息死亡。口服0.5—4h后病人即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呈“米泔水”样,混有血液。可以引起失水和循环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烦躁不安、谵妄、四肢肌肉痉挛、意识模糊以至昏迷,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慢性中毒除有一般神经衰弱症状和厌食恶心,有时呕吐腹泻外,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病空及多发性神经炎。皮损以口角眼睑腋窝阴囊、腰部、腹股沟和指(趾)间的皮肤皱褶或潮湿处为多见。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毛发脱落,可见丘疹、疱疹、脓疱,少数有剥脱性皮炎。皮肤有色素沉着。手和脚掌有过度角化或脱皮。指甲失去光泽,变厚且脆。上呼吸道症状有鼻咽干燥、鼻炎、鼻出血甚至鼻中隔穿孔、喉炎、支气管炎以及结膜炎
体检:
出现皮疹及色素沉着,指和趾甲出现白色横纹,称米氏纹。
实验室诊断:
尿砷超过1.18 β mol/l(0.088mg/l),发砷高于13.7βmol/100g(1.03mg/100g),有助诊断。
并发症:
病程中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心肌炎多发性神经炎。皮肤长时期接触砷化物可引起皮肤癌。
治疗:
经口急性中毒者,宜迅速采取催吐、温水洗胃,应尽快应用特效解毒剂二巯丙醇2—3mg/kg,第1—2d,每4—6h1次,第3—4d,每6—8h1次,以后每12h1次,共7—10d为1疗程。慢性中毒120—150mg,每日1—2次,3d为1疗程,停药4d,然后可用2—4疗程。其他尚有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钠、青霉胺等。皮损可用5%二巯丙醇油膏和可的松软膏。多发性神经炎可应用大量维生素b6等治疗。

“砷中毒” 相关论述

常称砒霜中毒,多因误服或药用过量中毒。生产加工过程吸入其粉末、烟雾或污染皮肤中毒也常见。三氧化二砷经口服5~50mg即可中毒60~100mg即可致死。
(一)判断 有接触砷史,并在各系统中出现以下病症状。

消化系统常在几分钟后出现口腔烧灼感,恶心呕吐,腹剧痛、腹泻呈米泔水样,脱水呕血便血、低血容量休克
循环系统心律不齐、心肌损伤,血压下降,甚者可发生循环衰竭
神经系统头痛眩晕、肌酸痛、烦躁、重则狂躁不安,谵妄抽搐昏迷、1~3周发生神经根炎等
泌尿系统血尿、蛋白尿、少尿、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衰竭
呼吸系统胸痛咳嗽、呼吸困难,重则声门水肿窒息
其他皮肤瘙痒紫斑指甲出现黄横纹

(二)急救
1.吸入者,速离现场,皮肤沾污者用温水、肥皂水充分冲洗,吸氧。
2.口服者,催吐、洗吸等。
3.速送医院抢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