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癣

参考:湿疹

“湿癣” 相关论述

病源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若其风毒瓦斯多,湿气少,故风沉入深,故无汁为干癣,其中生虫。
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侵淫赤湿,痒搔之,多汁成,是其风毒瓦斯浅,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其中亦有虫。(出第三十五卷中)
肘后疗燥方。
水银胡粉,研令调以涂之。(范汪同)
又方:以雄鸡冠血涂之。(范汪同)
又方:胡粉熬令黄赤色,苦酒和涂之,干即易,瘥止。
又方:以 汁涂之。
又方:捣桃白皮苦酒和敷之佳。(千金同)又疗湿癣方。
令圻,火灸指摩之,以蛇床子末和猪脂敷之,瘥止。
深师疗干湿癣神方。
取野狼毒末,以苦酒研之如墨法,先洗刮令伤,以敷之,不用大涂,恐坏人肉。(范汪同)又乌梅煎,治燥湿癣方。
乌梅(十四枚) 大蒜(十四枚) 屋尘(三合) 盐(三合大麻子(四合)
五味相和熟捣,以苦酒一升半,拌和以敷之,日三过瘥。
又香沥,疗燥湿癣方。
柏节 杉节沉香松节(各一斤)
上四味悉碎,一如指大,以布囊盛之,竟令囊注麻腴中半食顷,出漉,先取一枚白坩穿去底分毕
上,崔氏疗干湿癣方。
取楮叶面着,用匙背打叶,叶碎即换,可三四度换,即瘥亦可只用一叶,唯熟打使极碎,即裹之,勿令碎叶落,即瘥。
又疗干癣积年痂浓,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方。
巴豆肥者一枚,炭火上烧之令脂出,即于斧上以指研之如杏kt 法,以涂上,薄敷之又疗干癣诸治不瘥者方
但看头有痱 子处,即以小艾炷灸之瘥。(出第五卷中)
古今录验湿癣方。
石硫黄研,大醋三年者和,数数敷上。
又方:蛇床子(一两) 黄柏(一两) 黄连(一两) 胡粉(一两研)
上四味捣筛为散,纳水银一枣大和,猪膏研入相和,以涂,云是验方
又方:取肥猪肉薄割之,于 上炙之令热,以敷上日三四度。(出第四十卷中)

头面若生干湿癣,半生半与明矾
酒调涂上登时愈,管取皮肤日下痊。


病名。皮肤湿疡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色赤湿痒,搔之多汁成……其里亦有虫。”该病多因风湿热邪侵入肌肤而成。证见患处皮肤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浸淫面不断扩大,皮内似虫行。治宜清热除湿杀虫。内可用除湿胃苓汤加味。外用蛇床子散麻油调敷;或用芦荟30克、炙甘草15克研细末外撒。相当于急性湿疹、皮炎之类。

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赤,湿痒,搔之多汁成,是其风毒瓦斯浅,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其里亦有虫。

一女子年十五,两股间湿癣,长三、四寸,下至膝。发痒,时爬搔,汤火俱不解;痒定,黄赤水流,痛不可忍。灸 熏渫,硫黄、 茹、白僵蚕羊蹄根之药,皆不效。其人恣性妍巧,以此病不能出嫁。其父母求疗于戴人。戴人曰∶能从余言则瘥。父母诺之。戴人以 针磨令尖快,当以痒时,于上各刺百余针,其血出尽,煎盐汤洗之,如此四次,大病方除。此方不书,以告后人,恐为癣药所误。湿淫于血,不可不砭者矣。
又 蔡寨成家童子一岁,病满腹胸湿癣,每爬搔则黄水出,已年矣。戴人先以苦末作丸上涌;涌讫,次以舟车丸浚川散,下三、五行;次服凉膈加朴硝,煎成时时呷之,不数日而愈。

枸杞根
捣作末,和腊月猪脂敷之。或以马尿洗之,亦效。

令坼,火灸指摩之,以蛇床子末和猪脂敷之,瘥止。或用楮叶半斤,细切捣烂,涂上。

蛇床子为末,韭根煎洗,腊猪油调敷。
东丹绿豆粉白矾(各一钱) 调敷。

加锻石末炒红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