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

葶苈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肺原性心脏病水肿
性味:
辛、苦,寒。
生境分布:
东北、四川
来源:
十字花科葶苈draba nemorosa l.,以种子入药。
备注:
光果葶苈种子与本品同效。

“葶苈” 相关论述

葶苈三两(熬) 括萎实大者一枚(捣) 桔梗三两 牡丹皮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脾脏结,腹中满痛,按之如覆杯,甚则腹大而坚,脉沉而紧,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主之。若腹中胀痛,不可按,大便初溏
后鞕,转失(疑为矢)气者,此为实,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主之。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右二味,以水三升,先煮大枣取二升,去枣,纳葶苈,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似咳非咳,唾多涎沫,其人不渴,此为肺冷,甘草干姜汤主之。

防已 椒目 葶苈 大黄各一两
右四味,捣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增。

膈间有水气,呕、吐、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释名」丁苈、大室大适、狗荠。
气味」(苗、子)苦、平、无毒
「主治」
1、阳性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用甜葶苈一两半(炒后研末)、汉防己末二两,和鸭血及头同捣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视病情每服五至十丸,一天服三次,以小便通畅为验。
2、遍身肿满,用苦葶苈(炒)四两,研细,和枣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桑白皮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3、在腹水肿。用革葶苈二升,炒后研末,与雄鸡血及头一起捣至极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小豆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二升,用酒五升泡一夜,服一合即通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苈一两杏仁十枚,同熬成黄色。取出捣烂,分十次服。
4、肺湿痰喘。用甜葶苈炒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服下。
5、咳嗽上气(不能睡卧,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足肿)。用葶苈子三长,经微火熬研后,装入布袋,泡在清酒五升中。几日后饮酒,每次一小杯。一天饮四次。如病急,等不到酒泡透,可以榨汁服。
6、肺壅喘急。用葶苈炒黄,研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服药时先用大枣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后放入葶苈一丸,继续煎水至一升,一次服下,此方名“葶苈大枣泻肺汤”。
7、月经不通。用葶苈一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棉裹,纳入阴道中。过一夜,换药一次,汗出即出可停药。
8、突发颠狂。用葶苈一程式,捣极细,加白犬血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三服即愈。
9、虫牙用葶苈雄黄,等分为末调腊月猪油点痛处。
10、瘰疬已溃。用葶苈二合、豉一升,捣烂作成饼子,如钱大,厚二分。安在孔上,外用艾灸使受温热,但不可伤肉,亦不可灸初起之

味辛苦,性寒有小毒,入肺心脾膀胱四经。主水肿结气,膀胱留热,定肺气喘促,疗积饮痰厥。同糯米焙黄,去米用,榆皮为使,恶僵蚕灯草石龙芮
按∶葶苈辛走肺,苦走心,膀胱者,肺所绾也,脾土者,心所生也,故皆入之。大伤肺气,渗泄下元,用之不当,杀人甚捷,稍涉虚者忌之。有甜苦二种,苦者太猛劣,甜者性少缓。
雷公云∶凡使勿用赤须子,真相似葶苈,只是味微甘苦,葶苈子入顶,凡使以糯米相合,于

味辛苦,寒,大寒,无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水伏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久服令人虚。一名历,一名 蒿,一名大室,一名大适。生 城平泽及田野,立夏后采实,阴干,得酒良。

原料:葶苈子5g、大枣3枚、花茶3g。
用法:用葶苈子大枣的煎煮液300ml,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泻肺行水
用途:肺痈喘不得卧、痰稠。
来源:《金匮要略》。

原料:葶苈子5g、防己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消肿。
用途:阳水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
来源:《外台秘要方》。


味辛、苦,寒、大寒,无毒。主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膀胱水,腹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久服令人虚。
一名大室,一名大适。一名丁历,一名 蒿。生 城平泽及田野。立夏后采实,阴干。(得酒良,榆皮为之使,恶僵蚕石龙芮。)
出彭城者最胜,今近道亦有,母即公荠,子细黄至苦,用之当熬也。(敦煌卷子本《新修?


味辛、苦,寒、大寒,无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腹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久服令人虚。一名大室,一名大适,一名丁历,一名 蒿。生 城平泽及田野。立夏后采实,阴干
得酒良,榆皮为之使,恶僵蚕石龙芮。出彭城者最胜,今近道亦有。母即公荠,子细黄至苦,用之当熬也。


味辛寒。主症瘕积聚结气,水饮所结之疾。饮食寒热,破坚逐邪,亦皆水气之疾。
通利水道肺气降则水道自通。
葶苈滑润而香,专泻肺气,肺为水源,故能泻肺,即能泻水。凡积聚寒热水气来者,此药主之。大黄之泻从中焦始,葶苈之泻从上焦始。故《伤寒论》中承气汤大黄,而陷胸汤用葶苈也。


葶苈用子。子之味有甜、苦两等,其形则一也。经既言味辛苦,即甜者不复更入药也。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故曰久服令人虚。盖取苦泄之义,其理甚明。《药性论》所说尽矣,但不当言味酸。


气大寒,味苦、辛。无毒
本草》云∶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伏留热气,及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便。久服,令人虚。又云∶疗肺壅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
《液》云∶苦、甜二味,主治同。仲景用苦,余方或有用甜者,或有不言甜、苦者。大抵苦则下泄,甜则少缓。量病虚实用之,不可不审。《本草》虽云治同,甜、苦之味安得不异?榆白皮为之使。恶僵蚕石龙芮。仲景葶苈大枣泻肺汤用之。


大泻气秘,通,行水
辛苦大寒。属火性急,大能下气,行膀胱水。肿中水气 急者,非此不能除。破积聚症结,伏留热气,消肿除痰,止嗽定喘(水湿泛溢,为肿胀,为痰嗽,为喘满)通经利便。久服令人虚(《十剂》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大黄泄阴分血闭葶苈泄阳气闭气味俱浓,不减大黄。然有甜、苦二种,甜者性缓,苦者性急,泄肺而伤胃,宜大枣辅之。仲景有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气喘不得卧。昂按∶辅以大枣,补土所以制水)。
子如黍米,微长色黄。合糯米微炒,去米用。得酒良。榆皮为使。


糯米炒用。榆皮为使,得酒良,恶僵蚕
辛,苦,大寒,无毒。入足太阳膀胱经下气行水,消肿除痰,止咳定喘,通经利便。
积聚症结,解风热痱痒。虚人忌之。
生田野间。春生苗叶,高六七寸,似荠。三月开花,色黄淡。结角粗且短,角中细子色黄。
一种狗芥,叶似芥,近根下作歧,生角细长,盖甜葶苈也。
通身肿满,苦葶苈枣肉丸,双皮汤下。(验方第一。)
水肿喘满面赤烦渴,小水不利,甜葶苈汉防己猪苓丸服,白汤下。(第二。)
水肿尿涩,先煮大枣,去渣,入葶苈末,再熬丸服。(第三。)
积聚腹胀,一升熬之,酒五升浸七日服。(第四。)
痰饮咳嗽,同知母贝母炒末,枣肉、砂糖丸弹大,含咽之。脉弦紧者。(第五。)
痰喘枣肉丸服。(第六。)
咳而上气不卧,或一身肿或面肿,或足肿。以微火熬研,绢盛浸酒中三日,每服两枣许,以利为度。(第七。)
月水不通,蜜丸绵包纳阴中,数易之。未生子者不可用。男不在家者不可用。(第八。)
头风疼,为末,以汤淋沐头三四度。(第九。)
白秃头,为末涂之。(第十。)
葶苈大枣汤葶苈捣丸弹大。枣十二,水三盅,煎二盅,入葶苈丸一枚,煮取一盅,(诸方第一。) 顿服。
治不卧。


味辛、苦,气大寒。沉也,阴中之阴无毒。一云∶小毒,用之当熬。陕西河北俱多,曹州(属山东)出者独胜。
延生田野,收采夏间。粒如黍扁小微黄,制隔纸文火略炒。恶僵蚕石龙芮,使榆皮得酒良。
种因甜苦两般,证量轻重各用。苦葶苈行水走泄迅速,形壮证重者热气殊功,消面目浮肿水气立效。肺痈喘不得卧,非此难痊;(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出仲景方。)痰饮咳不能休,用之易愈。主症瘕积聚结气,理风热瘙痒痱疮。久服虚人,记勿记。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
右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集解】
赵良曰:此治肺痈吃紧之方也。肺中生,不泻何待?恐日久痈脓已成,泻之无益。
日久肺气已索,泻之转伤,乘其血结而脓未成,当急以泻之之法夺之,况喘不得卧,不亦甚乎。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互详其证,以同其治也。肺痈胸胀而满,咳逆上气喘鸣迫塞,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是邪外塞皮毛,内壅肺气,比之喘不得卧,殆尤甚焉。亦以葶苈大枣泻肺汤者,因其脓未成故也。(方见上)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注】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此为肺痈证也。肺痈尚未成脓实邪也,故以葶苈之剂泻之;今已溃后虚邪也,故以桔梗之苦,甘草之甘,解肺毒排脓也。此治已成肺痈,轻而不死者之法也。
【集注】
高世栻曰:吐如米粥亦脓也,何以上文云脓成则死?若谓如米粥者非脓,上文既曰;蓄结脓,吐如米粥;此又云:吐脓如米粥,既吐脓矣,奚有始萌脓成之别也?愚曰:上文先咳逆,而呼吸不利,后凝滞而血脉成脓,阴阳血气皆伤,故脓成则死。若上节肺痈气机不利,此节言肺痈经络不和,病阳气者不伤阴,病血脉者不伤阳,故可治也。如但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二语尽之,是以辞害志也,奚可乎?

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
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集解】
程林曰:防己椒目导饮于前,清者从小便而出;大黄葶苈推饮于后,浊者得从大便而下也。此前后分消,则腹满减而水饮行,脾气转而津液生矣。若渴则甚于口舌干燥,加芒硝佐诸药,以下腹满而救脾土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注】
沉主里,弦主饮,悬饮之病,属饮停里,故主悬饮内痛也。

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以明其治也。主以十枣汤,亦形气实者宜之,若形气稍虚,又当临证斟酌也。
【集注】
赵良曰:脉沉病在里也。凡弦者,为痛、为饮、为癖,悬饮在内作痛,故脉见沉弦。

葶苈大寒辛苦味,善消水肿泻肺气,更医肾瘅破脾积解毒祛风治疙痱。
葶,定也;苈,沥也,行也。能定肺喘而行水无毒。沉也,阴中也。东垣云∶除遍身之浮肿,逐膀胱之留热,定肺痈气喘促,疗胸中痰嗽。兼治肾瘅唇干,破 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解一切毒入腹不可疗及马汗。用一两炒研浸水,利下恶血,又煎汤洗头风,捣末敷白秃,身暴中风热痱痒者亦可洗且涂之。
丹溪云∶属火,性急走泄为功,苦者尤甚,甜者少缓。病患稍涉虚者远之,杀人甚捷。不必久服乃虚,隔纸炒香,或蒸熟。榆皮为使。恶干姜石龙芮含膏丸葶苈知母贝母各一两,枣肉五钱,砂糖一两半,丸如弹子。每以新绵裹一丸含咽,治嗽喘,三丸即效。

葶苈_图缺)
味辛、苦,寒、大寒,无毒。主症瘕积聚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伏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音沸)痒,利小腹。久服令人虚。一名丁历,一名 (音典)蒿,一名大室,一名大适。生 城平泽及田野。立夏后采实,阴干。得酒良。(榆皮为之使,恶僵蚕石龙芮。)
陶隐居云∶出彭城者最胜,今近道亦有。母则公荠,子细黄至苦,用之当熬。今按此药亦疗肺壅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苗似荠 ,春末生,高二、三尺,花黄,角生子黄细。五月熟,采子曝干。药性论云∶葶苈,臣,味酸,有小毒。能利小便,抽肺气上喘息急。止嗽。尔雅云∶ ,亭历。注∶实、叶皆似芥,一名狗荠。日华子云∶利小肠,通水气虚肿。
图经曰∶葶苈,生 城平泽及田野,今京东、陕西、河北州郡皆有之,曹州者尤胜。初春生苗叶,高六、七寸,有似荠。根白,枝茎俱青。三月开花,微黄。结角,子扁小如黍粒微长,黄色。立夏后采实,曝干。《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许慎,郑康成注∶皆云靡草,荠、葶苈之属是也。至夏则枯死,故此时采之。张仲景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葶苈炒黄色,捣末为丸,大如弹丸。每服用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煎之取二升,然后纳一弹丸更煎,取一升,顿服之。支饮不得息亦主之。崔知悌方∶疗上气咳嗽,长引气不得卧,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或足肿,并主之。葶苈子三升,微火熬,捣筛为散,以清酒五升渍之。冬七日,夏三日。初服如桃许大,日三夜一,冬日二夜二。量其气力,取微利一、二为度。如患急困者,不得待日满,亦可以绵细绞。即服其葶苈单茎向上,叶端出角,角粗且短。又有一种苟芥草,叶近根下作奇,生角细长。取时必须分别前件二种也。又《箧中方》治嗽含膏丸∶曹州葶苈子一两,纸衬熬令黑,知母一两,贝母一两,三物同捣筛,以枣肉半两,别销沙糖一两半,同入药中和为丸,大如弹丸。每服以新绵裹一丸,含之徐徐咽津,甚者不过三丸。今医亦多用。
雷公云∶凡使,勿用赤须子,真相似葶苈子,只是味微甘苦。葶苈子入顶苦。凡使,以糯米相合,于焙上,微微焙,待米熟,去米,单捣用。圣惠方∶治上气喘急,遍身浮肿。用甜葶苈一升,隔纸炒令紫色,捣令极细,用生绢袋盛,以清酒五升浸三日后,每服抄一匙,用粥饮调下,日三、四服。又方∶治支饮久不瘥,大腹水肿喘促不止。用甜葶苈三两,隔纸炒令紫色,捣如膏。每服丸如弹子大,以水一中盏,入枣四枚,煎至五分去滓,非时服。外台秘要∶治食饮不得息。葶苈子三两,熬令黄,捣为末。以水三升煮,大枣三十枚,得汁一升纳药中。每服如枣大,煎取七合顿服。千金方∶治腹胀积聚症瘕葶苈子一升熬,以酒五升浸七日。日服三合千金翼∶治头风。捣葶苈子,以汤淋取汁洗头上。经验方∶河东裴氏传经效,治水肿及暴肿。葶苈三两,杵六千下,令如泥。即下汉防己末四两,取绿头鸭就药臼中截头沥血于臼中,血尽,和鸭头更捣五千下,丸如梧桐子。患甚者,空腹白汤下十丸,稍可者五丸,频服,五日止。此药利小便,有效如神。梅师方∶治遍身肿满,小便涩。葶苈子二两,大枣二十枚,以水一大升,煎取一小升,去枣,纳葶苈于枣汁煎丸如梧子,饮下十丸。又方∶治肺壅气喘不得卧葶苈子三两炒,大枣三十枚,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又煎取一升去滓,并,二服。简要济众治小儿水气腹肿,兼下痢脓血,小便涩。葶苈子半两,微炒捣如泥,以枣肉和捣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枣汤下,空心、晚后量儿大小,加减服之。续十全方治一切毒,入腹不可疗及马汗。用葶苈子一两炒研,以水一升浸汤服,取下恶血。崔氏治水气。葶苈三两,以物盛,甑上蒸令熟,即捣万杵,若丸得如梧桐子,不须蜜和。一服五丸,渐加至七丸,以得微利即佳。不可多服,令人不堪美食。若气发,又服之。得利,气下定即停。此方治水气无比。萧驸马患水肿,唯服此得瘥。伤寒类要治肾瘅唇干,以葶苈主之。子母秘录∶治小儿白秃。葶苈捣末,以汤洗汽涂上。姚和众治孩儿蛔虫葶苈子一分,生为末用,以水三合,煎取一合,一日服尽。
衍义曰∶葶苈,用子。子之味有甜、苦两等,其形则一也。《经》既言味辛、苦,即甜者于复更入药也。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故曰久服令人虚。盖取苦泄之义,其理甚明。《药性论》所说尽矣,但不当言味酸。

(隰草)泻肺停水
葶苈(专入肺。兼入胃)。辛苦大寒。性急不减硝黄。大泻肺中水气。 急下行膀胱。故凡积聚症结。伏留热气水肿痰壅。嗽喘经闭。便塞至极等症。(诸症皆就水气停肺而言。)无不当用此调。昔本草十剂篇云。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但大黄则泻脾胃血闭葶苈则泻肺经阳分气闭葶苈有苦有甜。甜者性缓。虽泻而不伤。苦者性急。既泻肺而复伤胃。故必用以大枣补土以制水。但水去则止。不可过剂。观金匮所云用葶苈以治头药气入脑杀人。其意大可知矣!子如黍米微长。色黄。糯米微炒用。得酒良。榆皮为使。(榆皮性亦利水。)

辛苦寒,小毒。酒洗净焙用。疗实水满急,生用。
本经》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发明葶苈苦寒不减硝黄,专泄肺中之气,亦入手阳明足太阳,故仲景泻肺汤用之。
肺气壅塞膀胱气化不通,譬之水注,上窍闭下窍不通,水湿泛溢,为喘满,为肿胀,为积聚,种种诸病生矣。辛能散,苦能泄,大寒沉降,能下行逐水,故能疗《本经》诸病。
亦能泄大便,为其体轻,性沉降,引领肺气下走大肠。又主肺痈喘逆,痰气结聚,通身水气,脾胃虚者宜远之。大戟去水葶苈愈胀,用之不节,反乃成病。葶苈有甘、苦二种,缓、急不同,大抵甜者下泄性缓,虽泄肺而不伤胃。苦者下泄之性急,既泄肺而复伤胃,故以大枣辅之。然肺之水气 满急者,非此不能除。但水去则止,不可过剂。《金匮》方云∶葶苈敷头药气入脑杀人。

之数药者.禀性毒烈.敷功峻悍.诸家每矜其能奏效俄顷.又云必惟大大聚用之相宜.嗟乎此说误世不小.若与聚.何以大称.夫人元气壮盛脾气得运.饮食入胃.随纳随化.何有停留作祟乎.及其渐衰也.脾失转输.物入为患.伤于五脏.则有伏梁息贲痞满肥气奔豚.妨于七情.则有虚肿实胀噎鬲反胃 瘕之病故元气微虚则积为微元气大虚则积为大积聚之大小由乎气虚微甚也治法断养正缓图则可全生.每有轻用前药而速其死者比比也.虽舟车丸罗破饮万应丸诸方.固宜于西北形气壮实之人.愚以为形气既云壮实.何以有此病恙.况风气日漓.赋禀渐薄.恐今之西北.非昔之西北也.亦须斟酌耳.试举一二以证其谬.岁甲申冬里人曾云宇继室年逾四旬.素郁怒. 居十载.神思为病.忽一日因行经暴怒.血上溢.兼致鼓胀.初延一老医投散气药.不瘥.且渐笃.再延余治.余曰此乃脏病.得之数年.今始显发.丹溪鼓胀论可鉴也.脉已洪短与病相逆矣.须峻补脾原.功以渐致.不半载不瘥.
议用六君加姜桂.倍入参术.彼惧增胀.死不敢服.因改投金匮肾气丸.服一月.血逆已止.胀虽如故.
未见增剧.为药力未到.须宁耐耳.不信.别请一医.恃有神丹谓旦夕可愈果投一药.下咽半晌而即胀消.便泄进食.静睡.精神快爽.举家钦以为神.愿掷百金奉寿.而尤刺余之迂缓鲜识也.及察前剂.乃阿魏姜黄甘遂葶苈穿山甲牵牛玄胡之属.过数日.症仍作.仍投前药.亦仍随手而愈.独气困怠耳.不三朝夕.喘满不堪.再投而漫不应日甚一日.未及旬而殁.又余从舅曾六海长子亦原素郁患前症余曰此病治本称难.但广费珍药.又非舌耕清儒所能辨.当奈何.未几有进以草药者.彼悦捷法.信而服之.饭许.大号数声而死.呜呼病从何生.药从何治.如此盲妄.矜功顷刻.杀人转盼.谁之咎也.

大黄血闭而下热,葶苈泄气闭而逐水。凡水气坚留一处有碍肺降者,葶苈悉主之。惟泄肺甘遂味苦甘,所治在中与下,能利水谷之道,故治留饮宿食,葶苈味苦辛,所治在上与表,但利水道,故主结气饮食寒热。试以大陷胸汤丸证之,大黄荡实涤热,上中下咸到,性极峻厉,故汤丸皆以为君,为陷胸之主药。陷胸汤加芒硝甘遂,而一则煮一两沸,一则内末者,以二物皆下趋极易,欲其回翔胸膈,化水食而软坚也。陷胸丸之证,曰项亦强如柔痉状。项强二字,实此证之主脑。按素问太阴在泉项似拔项似拔者,湿上冲也。此强而非拔,为水结在肺无疑。曰如柔痉状,则与柔痉相似而不同可知。然则何以治之?夫结胸由于误下误下故正虚邪入,水饮宿食,遂互结而不下,要其所入之邪,太阳病未解之阳邪也。阳邪劫液,故筋失所养而项强,是宜泄其为患之水,濡以柔筋之液,而大逐其心胃之热实,故用大黄硝遂无二致,而法则有变,药亦宜加矣。杏硝合研,所以润液而柔项;遂蜜同煮,所以安正而化结;葶苈肺水,为是方水结之专任,变汤为丸者,以项强不可以急图也。葶苈甘遂

味辛苦,寒,大寒、无毒。主症瘕积聚结气,又治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膀胱水,伏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又疗肺壅上气咳利小

大寒,无毒.下膀胱水,腹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久服令人虚.一名丁历,一名 蒿.生 城及田野.立夏后采实,阴干.(得酒良,之使,恶僵蚕石龙芮.)
本经》原文∶葶苈,味辛、苦,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一名大室,一名

辛苦大寒,性急力峻,下气破结,行膀胱水,除肺中水气 急,通经利便,有甜苦二种,甜者力稍缓。

〔害〕虽为泻肺,利小便,治肿满之要药,然味苦大寒,性峻走而不守,泄肺而易伤胃,不宜于脾胃虚弱,及真阴不足者。凡肿满由于脾虚不能制水,水气泛滥,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化者,法所咸忌。犯之,轻病重,重病危,慎之。敷头药气入脑杀人,有甜苦二种,苦者力峻,甜者稍缓,更宜大枣辅之,气虚人误服之,祸不旋踵。
〔利〕苦辛寒,入肺、心、脾、膀胱四经,疏肺下气消痰平喘,而理胀通经利水。
修治〕立夏后采实,阴干,以糯米相合,微焙,待米熟,去米捣用,或酒炒。